首页 / 正文

父子合集经卷第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龙女授记品第七

 

  尔时会中。复有九十六俱胝龙女。见彼阿修罗王迦楼罗王于世尊所作供养已。复闻如来各与授彼成佛之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发清净心广陈供养。此诸龙女以神通力化作九十六俱胝青色伞盖。一一伞盖吠琉璃宝而作千骨。巧妙安布黄金为柄真珠为网。垂诸花鬘诸珍严饰。复化九十六俱胝上妙良马。亦以众宝装铰严饰。吠琉璃宝而为辔勒。又复变现众宝网幔。其量周广六十逾缮那。遍覆一切诸来大众。宝幔之下现一殊妙摩尼宝珠。光明显照无不明了。复现九十六俱胝众宝花鬘。巧妙奇绝周遍垂下。又复悬缀无数宝铃。微风动摇其声和雅。犹如天乐闻者无厌。复以细末多摩罗跋旃檀香沉水香等散如来上。复散优钵罗花詹博迦花。及散无量上妙衣服。种种无量杂色璎珞。种种无量杂色花鬘。是诸龙女。各乘彼马张设伞盖。于虚空中绕佛三匝。复奏龙宫种种音乐。其声清婉众所乐闻。又于迦毗罗城。降诸涂香及众香水如雨而下。与其香花合和成泥。纵广六十逾缮那。以彼如来威德加持。令此乐声及香水泥普闻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闻此声香。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诸龙女作供养已。头面礼敬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我等宿庆值于佛  净心忻乐兴福业

  供养牟尼大导师  冀脱此身龙女报

  化出九十六俱胝  众宝庄严妙伞盖

  供养无上调御师  以此善因求出离

  复化九十六俱胝  调顺善御青色马

  上妙青宝以庄严  皆为供养如来故

  复化九十六俱胝  青色宝幢空中转

  一一皆以身语心  头面作礼伸回向

  诸龙宫中妙乐音  一时俱奏声清彻

  牟尼出现于世间  堪受如斯大供养

  如是种种乐音声  远彻三千大千界

  其中众生若得闻  皆得菩提不退转

  复现广大一宝幔  纵广六十逾缮那

  周匝普遍于空中  广覆诸来大集会

  中现最上摩尼珠  炽盛光明悉委照

  普于天人大会中  净心忻喜为供养

  我等以此少善根  志求寂静菩提果

  一如牟尼大导师  成就甚深微妙慧

  教化饶益诸众生  解脱尘劳诸结缚

  亦如十力无上尊  演说无边清净法

  诸有为法如幻化  亦如聚沫非坚牢

  如空注雨起浮泡  自性虚假无主宰

  智者观诸世间法  譬如镜中现影像

  众生体性亦同然  唯佛现证如实说

  愚夫不了谓为实  于虚妄境生执著

  毕竟诸法本来空  此愚痴者自欺诳

  由彼迷妄无知故  不达诸法真实性

  如来由是出世间  显示无我不可得

  譬如秋空起浮云  暂时显现须臾没

  当知我相本来无  智者谛观何所有

  如是一切世间法  皆无自性非真实

  但能诳惑诸根门  愚夫由此增狂乱

  牟尼超越于三界  了诸法性无分别

  若依如来教奉行  一切世间皆解脱

  若人闻是深妙法  心生忻乐正思惟

  则能越离生死泥  此非愚者之境界

  是故我今头面礼  无烦恼者天人师

  大悲能救苦众生  为舟为舍为依怙

  我等供养于如来  为求无上菩提故

  当宣法要警群迷  普愿自他成佛道

 

  尔时如来。知诸龙女心之所念希望授记。即现瑞相放大光明。时尊者马胜睹是相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世出世间胜智者  忽兴神变放光明

  时会睹此称吉祥  非无因缘发斯瑞

  人中最上牟尼主  愿说光相之端由

  诸天人民龙鬼神  闻已咸生欢喜念

  如来威德圣中圣  于世间法无不了

  怜愍摄受诸众生  说此放光神变事

  如来慧力妙难思  穷尽诸法实相义

  众会瞻仰愿欲闻  各令知已心安隐

  牟尼久已成正觉  能与群生作义利

  何因放此大光明  愿说咸得除疑惑

  今此大众心寂然  堪能领解深法义

  一心瞻仰于如来  闻已各发菩提意

  若人于事未决了  其心掉动则生恼

  由此皆堕疑网中  唯冀洪慈速开示

  谁于今日发大心  何佛他方说大法

  谁得菩提破魔军  放此光明甚希有

  何人广兴净福业  佛怜愍故放净光

  圣主师子十力尊  于大众中无畏说

  我等若蒙佛显示  离诸疑怖心泰然

  咸生清净随喜心  各各奉行于佛教

 

  尔时世尊。为尊者马胜。说伽陀曰。

  善哉马胜大比丘  汝能咨问放光事

  吾今于此众会中  为说龙女未来果

  汝等一心当谛听  离诸散乱染因缘

  闻我说此放光因  增长人天诸善利

  此诸龙女心开解  能以智慧观实相

  了知诸法本性空  不著世间业果报

  无人无我无众生  亦无作者及受者

  补特伽罗自相空  犹如阳焰镜中像

  诸龙女等植德本  共兴广大净福业

  善能安住佛法中  了世间法皆如幻

  如是作诸供养已  誓求佛果大菩提

  后当舍此龙女身  得生三十三天上

  得为帝释天宫主  受用妙乐无毁訾

  具天寿量大名闻  复往焰摩天中住

  得生焰摩天宫已  具足受彼殊妙乐

  佛子安住此天中  自在得终天寿量

  后复生于兜率天  得彼天众常爱敬

  虽受快乐心不著  犹若莲花性本净

  由彼宿习出世智  常观诸法皆空寂

  譬如刻石画长存  安住正念无移动

  后生乐变化天中  天子天女常围绕

  不为他毁有名称  满彼寿量无中夭

  受彼最上五欲乐  而与正念常相应

  善修三种解脱门  毕竟入解真空法

  复生他化自在天  得彼天众常恭敬

  清净意乐住其中  任持正法心无动

  所欲受用皆他变  不起染著痴爱心

  佛子安住彼天宫  得尽彼天寿边际

  由于欲乐生厌患  忻求定地伏诸惑

  获得诸禅解脱门  由此得生梵天上

  由彼定生诸善根  受用喜乐一中劫

  定中适悦胜难思  渐能进趣菩提道

  住彼梵宫经一劫  专修正行净无杂

  善巧方便利有情  无冤亲想心平等

  于喜妙乐悉通达  亦不味著诸禅定

  善能觉悟寂诸根  是为最上牟尼子

  彼梵天说自然法  不与业果理相应

  唯此真实解脱门  毕竟超越于三界

  若人于此生信解  善能引导诸众生

  速成无上妙菩提  是则名为世间眼

  彼龙女等生梵世  饶益利乐诸天人

  教化令发清净心  皆能进趣菩提道

  往诣无边佛刹土  供养承事诸如来

  过彼未来星宿劫  同成佛号寂诸根

  彼等闻佛授记已  心净踊跃志坚固

  时会咸生欢喜心  各各头面礼佛足

 

    父子合集经龙王授记品第八

 

  尔时难陀乌波难陀龙王。与其眷属九十俱胝龙众。见诸龙女供养如来得授记已。身意泰然得未曾有。称赞如来究竟满足广大威德神通无碍。能知众生心之所念。所作事业皆悉闻知。各各现证无不了达。然彼如来大悲增上。或不待请即为说法或非时说。皆为教化成熟有情除烦恼热得涅盘乐。随机授法必令得果。乃至女人志意动乱。于淫怒痴自性增上。设闻法要不能领解。亦得如来之所化度。如彼六十俱胝龙女犹获授记。何况我等岂不蒙益。时彼龙王作是说已。于世尊所生难遭想。以神通力兴大香云满阎浮提。遍覆一切诸山大海。雨众香水旃檀末香。其香远闻普佛世界。又复于彼迦毗罗城。雨赤真珠积至于膝。纵广量等六十逾缮那。复于尼拘律陀林中。普散无量龙自在花。散已复散。变成花殿。其量亦广六十逾缮那。七宝相间而为其柱。复以半拏绀末罗石以甃其地。其石柔软触之清凉。众所乐观非世所有。复现九十俱胝众宝花鬘周匝垂下。又复悬挂众色名衣。复现种种巧妙缯幡香鬘宝鬘真珠鬘等。周遍庄严殊妙清净。又复涌出无数宝藏。行列殿中而为供养。又复出现最上无价摩尼宝珠以成其镜。表里莹彻无不交照。乃至迦毗罗城时会大众。种种供养殊胜庄严。于其镜中皆悉显现。复有九十俱胝龙马。诸妙珍宝以为辔勒。无数宝铃进步鸣响。是诸龙王各乘马已。于虚空中绕佛三匝。复奏龙宫无量音乐。及雨种种殊妙珍宝。散于如来及声闻众。作供养已头面礼足。瞻仰世尊目不暂舍。以我所集功德善根。愿与众生同得佛道。合掌向佛以偈颂曰。

  久修慈忍大悲行  成就百福相庄严

  舍家逾彼迦毗城  志固为求无上道

  六年示修于苦行  伏诸外道不疲劳

  直诣金刚座道场  普施群生甘露法

  昔日如来调御师  弃舍王宫妙欲乐

  断除顶发住山林  于世浮荣心不顾

  牟尼昔舍于头目  积功成满菩提因

  凡夫闻见尚无因  况复效修其苦行

  如佛昔作忍辱仙  为歌利王无辜害

  割截耳鼻及身肢  不生恚恼心怡悦

  时有愚痴婆罗门  来秤身肉而蹶倒

  说此难行苦行时  我等闻已生悲恼

  何因如来不起嗔  爱念众生如己子

  由兴害意堕泥犁  慈尊于彼能垂救

  如来具足无上慧  于己害者不加报

  昔修广大安乐因  故得身肢复如故

  我等咸生净信心  称赞如来真实行

  如彼牟尼利有情  咸愿速登无上觉

 

  尔时世尊。知诸龙王信解坚固发大誓愿。即于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普照上至梵天。复从如来顶门而入。时尊者马胜。合掌长跪即白佛言。法尔诸佛若放光明必有所谓。唯愿如来方便演说。时彼尊者说伽陀曰。

  大哉无畏释师子  何因缘故放此光

  慈门广利诸天人  唯愿如来为我说

  此诸龙王并眷属  及彼时会皆肃然

  唯冀牟尼震梵音  说此放光希有事

  谁于释迦佛法中  初发大心感斯瑞

  谁能摧破诸魔军  令彼惶怖皆退没

  将非龙众久修行  获得无尽诸功德

  愿闻现瑞之端由  断除疑惑心清净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以最上胜功德  八种深远梵音声

  所说真实利众生  汝当谛听放光事

  此诸龙王深净信  设大供养世希有

  志心愿证佛菩提  为度一切群生故

  常以悲心观世间  普使众生脱苦厄

  未尝一心生疲劳  坚固精进无退转

  修习清净奢摩他  具足智力无能屈

  安住三种解脱门  谓空无相及无愿

  得佛无上甚深慧  了一切法皆虚假

  大悲愍念诸有情  离冤亲想悉平等

  过彼殑伽沙劫数  次第成佛出世间

  同名寂静慧如来  十号具足土严净

  常说无我甘露法  无诸外道及魔冤

  善巧方便应群机  不违世俗谈真谛

  是诸众生闻法已  了法自性悉皆空

  大悲方便演三乘  胜义法中无所说

  此法非出于自然  求之少分不可得

  乃至无有一众生  闻佛言教而不解

  由饮解脱甘露味  则能出离生老死

  及彼忧悲我慢幢  皆因闻佛梵声故

  释尊无畏圣师子  说诸龙意答所问

  佛子常随智慧行  速得菩提无上果

  如来授彼诸龙记  时众闻已生忻庆

  咸各归命牟尼尊  于佛法中心寂静

猜你喜欢
  宗教构成之原素·太虚
  佛化旬报绪言·太虚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卷十五·聂先
  大乘掌珍論卷上·欧阳竟无
  卷二·普济
  复广盈君书·太虚
  卷二十六(下)·佚名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佚名
  七瓶金施缘品第二十八·佚名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觉训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三·玄奘
  为私立云栖儿童教养院儿童训话·太虚
  法句譬喻经述佛品第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爱与憎·周作人

    师只教我爱,不教我憎,但我虽然不全憎,也不能尽爱。蔷薇上的青虫,看了很可憎,稻苗上的飞蝗,被着可爱的绿衣,爱了可憎的,岂不薄待了可爱的?我们爱蔷薇,也能爱蝴蝶。农夫田里的害虫,应当怎么处?但他换上美丽的衣服,翩翩的飞去。他却只

  • 古城春景·林徽因

    时代把握不住时代自己的烦恼,——轻率的不满,就不叫它这时代牢骚——要泥黄色风沙,顺着白洋灰街沿,来支撑城墙下小果摊,那红鲜的冰糖葫芦怪得这嫩灰色一片,带疑问的春天寻去,不必有新奇的新发现,旧有保障喷出烟囱,那矗立的新观

  • 提要·房祺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河汾诸老诗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河汾诸老诗集八卷元房祺编祺平阳人据高昂霄跋称祺为大同路儒学教授而祺作後序自称横汾隐者岂罢官後乃编斯集耶所编凡麻革张宇陈赓陈扬房皥

  • ●敦煌歌辞总编补遗·任中敏

    只曲类 组曲类 五七言体 (一)只曲类 失调名(发箭到长安) 失调名(一家归) 失调名(男儿出外) 浣溪沙(黄莺) 失调名(问安) 失调名(草头霜冷) 临江仙(大王处分) 望江南(大丈夫汉) 失调名(远征行)&nbs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二高正臣高正臣广平人襄州刺史卫尉卿习右军书法睿宗最爱其笔诗二首晦日置酒林亭【是宴凡二十一人皆以华字为韵陈子昂为之序】正月符嘉节三春翫物华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柳翠含烟叶梅芳带

  • 第九回 朝鲜主称臣乞降 卢督师忠君殉节·蔡东藩

      却说清太宗登极之日,称清太宗自此始。有不愿跪拜的外使,并非别国,乃是天聪元年征服的朝鲜。朝鲜国王李倧,本与满洲约为兄弟,此次遣使来贺,因不肯行跪拜礼,即由太宗当日遣还,另命差官贻书诘责。过了一月,差官回国,报称朝鲜

  •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杜杲传·令狐德棻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祖父杜建,曾任魏国辅国将军,追赠豫州刺史。父亲杜皎,官至仪同三司、武都郡守。杜杲学过经史,有施政的才干谋略。其同族兄弟之父杜瓒,高洁正直,善于识别人才,对他十分器重,常常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

  • 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351)·司马光

    晋纪二十一 晋穆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 [1]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丁酉(初一),出现日食。 [2]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

  •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六·高晋

    天章【庚子 江南】诗入江南境为忆南邦望幸切春朝命驾此重巡鲁齐再至别非久【自乙酉南巡后辛邜丙申曽两至东省】江浙未来情更亲胥赤子寜分彼此秉青阳与布和仁翕河察吏谘民隐要务非闗庆七旬五依皇祖示江南大小诸吏韵鳯

  • 论佛学次第统编·太虚

    佛法名相浩繁,义类奥博,对于一大藏经律论者,每使人望洋兴叹,莫知何所适从。虽有一切经音义、翻译名义、佛尔雅、佛学小辞典、佛学大辞典等编撰,仅解释名句耳。虽有大明三藏法数、教乘法数、诸乘法数等编撰,仅录列名数或略解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八百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五·澄观

    疏。余九为别。即是成就品中十智等者。疏文有三。一总相会通。二一即第三下。别别对释。三又菩萨根下。随难重释。二释中欲对下智。须知十智名字次第。彼云诸佛子。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坏清净智不可思议。知一切众

  • 御选唐宋文醇·乾隆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 (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评论亦或未为公允。故取“储

  • 本草备要·汪昂

    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代汪昂撰。商务印书馆1954年铅印本。该书是本草学著作,汪氏认为有些本草书籍内容“备而不要”或“要而不备”,故取材《本草纲目》与《神农本草经疏》等书,选取常用药品,述其要旨,又兼补以上

  • 本草择要纲目·蒋居祉

    本草类著作。清蒋居祉辑。二卷。居祉,字介繁,新安(今属安徽)人。博学多识,兼通医学。蒋氏认为 《本草》、《素问》、《难经》并重。鉴于各家本草繁芜不精者多,应使繁简适宜,选择必用要药三百余种编辑而成。其子澣于康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寂照三摩地经、寂照神变经。本经相当于西藏译本三部中之初部。系佛陀在灵山时,贤护菩萨就菩萨之依处、大慧智、方便化度等法请问佛陀。佛陀遂答有一‘三摩地’,称为寂照神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