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杲传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

祖父杜建,曾任魏国辅国将军,追赠豫州刺史。

父亲杜皎,官至仪同三司、武都郡守。

杜杲学过经史,有施政的才干谋略。

其同族兄弟之父杜瓒,高洁正直,善于识别人才,对他十分器重,常常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当时,杜瓒担任魏国的黄门侍郎,兼任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娶魏孝武帝之妹新丰公主为妻,就把杜杲推荐给朝廷。

永熙三年(534),入仕为奉朝请,先后升任辅国将军、成州长史、汉阳郡守。

世宗初年,转任修城郡守。

适逢凤州人仇周贡等人作乱,进攻修城,杜杲对百姓讲究信用,因此城内无人背叛。

不久,开府赵昶等各路军队进兵讨伐,杜杲率领郡兵与赵昶会合,平定贼党。

入朝任司会上士。

当初,陈文帝之弟安成王陈顼在梁国当人质,平定江陵后,陈顼按旧例应迁居长安。

陈人请求放回,太祖已经答应,但没有放人。

这时,皇帝想放陈顼回去,派杜杲为使者。

陈文帝大喜,立即派使者来访,并愿意让出黔中数州之地。

又请求划分疆界,永远交好。

由于杜杲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升都督,授小御伯,前去划分疆界。

陈人把鲁山划归周朝。

皇帝于是授陈顼为柱国大将军,诏命杜杲送他回国。

陈文帝对杜杲说:“我弟承蒙以礼送回,实在是周朝的恩惠。

不过,如果不把鲁山还给你们,恐怕还不能这样。”杜杲答道:“安成王在关中,不过是咸阳的一个百姓。

然而又是陈国的皇弟,他的价值怎能只值一座城池?我朝上下亲密和睦,对己宽厚,旁及他人,上遵太祖遗旨,下思继续友好之义。

所以出此恩诏,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知道在您看来安成王只抵得上一座鲁山,我们断不至于贪图一座城池。

况且鲁山原属梁国,梁国又是本朝属国,如果从历史沿革来看,鲁山本来就应当归属我国。

如果说拿寻常的土地,来交换自己的骨肉亲人,使者我都认为不可以,更不用说堂堂朝廷这么讲了!”陈文帝惭愧很久,才说:“刚才是开个玩笑。”从此对他接待超过一般礼节。

杜杲回去时,命人把他领到殿上,陈文帝亲自从御座上走下来,握手告别。

朝廷嘉许他,授大都督、小载师下大夫,主管小纳言,又出使陈国。

中山公宇文训任蒲州总管,让杜杲担任府司马、州治中,代理州府事。

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华皎前来归附时,诏令卫公宇文直督率元定等人援助。

与陈人交战,我军失利,元定等人投奔江南。

从此,连年交战,东南动乱。

高祖很担心这件事,于是任命杜杲为御正中大夫,出使陈国,说明保境安民之意。

陈宣帝派黄门侍郎徐陵对杜杲说:“两国交好,本来打算互救祸患,分担灾难,但贵国接纳我朝叛臣,这是为什么?”杜杲答道:“陈主从前住在我朝,并不是仰慕我朝道义而来,但是我朝皇帝授他为柱国,在百官中官职最高,子女玉帛,备礼将他送回,他才能当上皇帝,谁说这不是恩惠?郝烈一类的人,实是狂悖狡猾的边民,贵朝不曾报答恩德,反而首先接纳郝烈。

如今我朝接纳华皎,也是报答之意。

过失从贵朝开始,我朝有什么不对的?”徐陵说:“贵朝接纳华皎,志在吞并土地。

而我朝接纳郝烈,只是让他存身而已。

况且华皎身兼文职武将,窃州叛逃。

郝烈才一百来户,仅以身逃。

大小不同,怎能同日而语?”杜杲反驳说:“大小虽然不同,但受降却是一样。

如果论其先后,本朝没有过失。”徐陵说:“周朝送我主回国,就以为对我朝有恩;卫公与元定渡过长江,岂能说不是怨仇?如果计算恩惠与怨仇,也足可相抵了。”杜杲说:“元定等人兵败被囚,怨仇已消。

陈主得以称帝,其恩仍在。

况且怨由贵国而生,恩由本朝而起,以怨报恩,我还没有听说过。”徐陵于是笑而不答。

杜杲乘机对他说:“如今三方鼎足而立,各图进取,如有不和,恰恰激发了敌方的野心。

本朝与陈国,互相交好,使车往返,已有多年。

近来因为边界之事,互相成为仇敌,结怨交战,几乎每年都不停止,鹬蚌相争,势必两败俱伤。

如果让齐贼乘虚而入,那么你我双方都将遇到危难。

不如追悔祸乱,改变心思,陈国息争执之心,本朝弘礼让之义,礼尚往来,和好如初,共为犄角之势,对抗齐氏。

这不仅是两国君王的喜事,也是无数百姓的愿望。”徐陵把这些话都上奏给皇帝,陈宣帝答应。

于是派使者来访。

武帝建德初年,任司城中大夫,出使陈国。

陈宣帝对杜杲说:“长湖公的将士虽然已经筑馆安置,但是未必没有思北之情。

王褒、庾信等人羁留关中,也当有思南之念。”杜杲揣测陈宣帝的意思,是打算拿元定的将士来交换王褒等人。

于是回答道:“长湖公率军不守纪律,临难脱身,他既然不能为忠节而死,又有什么用?好比从牛身上拔下一根毛,无妨大局。

本朝的商议,当初并没有涉及这些。”陈宣帝不再说什么。

杜杲回来时路过石头,陈宣帝又派使者赶上,对杜杲说:“如果打算合力对付齐国,贵朝应把樊州、邓州让给我们,才算表示诚意。”杜杲答道:“合力对付齐国,难道只图破败州邑的好处?如果真需要城镇,应当向齐国索取。

如今先向我朝索取汉水以南地区,我不敢从命。”回来后,授司仓中大夫。

过了四年,升任温州刺史,赐爵义兴县伯。

大象元年(579),调任御正中大夫,又出使陈国。

二年,授申州刺史,加开府仪同大将军衔,晋封侯爵,食邑一千三百户。

又授同州司会。

隋开皇元年(581),被任命为同州总监,晋封公爵。

随即升任工部尚书。

二年,授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

不久因病去世。

儿子杜运,大象末年,任宣纳上士。

杜杲的兄长杜长晖,官至仪同三司。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五·河渠二·脱脱
  越绝卷第五·袁康
  臧榮緒晉書卷二·汤球
  读礼通考卷七十二·徐乾学
  路史卷二十五·罗泌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戴名世
  ○查嗣庭之狱·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四·佚名
  第七十七册 从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佚名
  卷一·朱轼
  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范晔
  卷二百八·雍正
  ●庸吏余谈·刘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怜愚诗四十二首·宋应星

    其一一箇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其二山中樵客食无酶,热芋寒饘八十来。参附若还能续命,王孙公子不须哀。其三皇天大父亿人皆,四散均分不厚乖。富贵相承三世足,曾孙不第苦伤怀。其四气散

  • 卷275 ·佚名

    秦观 海康书事十首 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 杀牛檛祭鼓,城郭为沸动。 虽非尧历颁,自我先人用。 大笑荆楚人,嘉平猎云梦。 秦观 海康书事十首 粲粲庵摩勒,作汤美无有。 上客赋骊驹,玉奁开素

  • 李德裕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德裕(787—850),中唐著名政治家。武宗时期当政,力削蕃镇,政绩斐然。武宗去世后,白敏中一派得势,德裕遂贬死海南。 长安秋夜 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诗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佚名

    万历四十年闰十一月庚申朔冬至祀 天于圜丘命成国公朱纯臣恭代恭顺侯吴胤绪阳武侯薛濂吏部尚书赵焕兵部尚书王象乾分献○遣永康侯徐应坤灵璧侯汤国祚怀宁侯孙承荫临淮侯李邦镇成山伯王国柱广宁伯刘嗣爵伏羌伯毛国器东

  • 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二四○ 文源阁总办详校全书处为移送供事朱廷玉等事致内阁移付·佚名

    一二四○ 文源阁总办详校全书处为移送供事朱廷玉等事致内阁移付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十二日文源阁总办详校四库全书处为移付事。本年五月二十七日准贵阁移送供事朱廷玉、张树培分派挖补处当差,今已事竣,理合先行给付回阁当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如淳曰滇音颠颠马出其国也】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卭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韦昭曰邑名也】北至楪

  • ·祷海神息浪通舟文·丁曰健

    维道光八年、岁次戊子,孟秋月己亥朔、越十有一日己酉,某某等谨以少牢清酌庶羞之奠,敬祷于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暨海上诸神之灵曰:惟旁浅中深之鹿

  • ●皇朝通典卷五·佚名

    食貨五 ○食貨五 水利上【河工】 △水利上【河工】 (臣)等謹按三代以後言水利者紛紛不一然考其成績率皆補救一時求所謂永遠奠安之計者不少概見洪惟我朝列聖相承念切民依廣興水利凡江淮河漢以及澮瀆溝渠莫不仰賴神謨經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 洪武四年六月壬午朔,太白昼见。 颍川侯傅友德拔汉州。初,夏人闻王师伐蜀,命丞相戴寿、太尉吴友仁等悉众守瞿塘,以厄三峡之险。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寿等乃与友仁分瞿塘守兵还援汉州,以保成都

  • 第十七卦:《随卦》·佚名

    随:元,亨,利,贞,无咎。【白话】《随卦》象征随从,随和:如果随从、随和,便能始终亨通,和谐有利。固守正道,没有任何危险。《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白话】《象辞》说:《随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兑(泽)上

  •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等为入空。何等为守空三昧。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当作是观。一心作是观不见法。如是不见法。於法中不作证。须菩提言:佛所说不於空中作证。云何菩萨於三昧中

  • 嘉言录重排序·印光

    净土法门, 理极高深, 事甚简易。由兹天姿聪敏, 知见超特者, 每每视作愚夫愚妇之事, 而不肯修持。岂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上成佛道, 下化众生, 成始成终之究竟法门乎?彼以愚夫愚妇能修, 遂并法门而藐视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三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三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复次蕴界处广分别云何嗢拖南曰实有性等所知等  色等漏等已生等过去世等诸缘等  云何几种为何义问蕴界处中云何实有。

  • 第十三 大集积经之义释·佚名

    一 所有此等见 而为遍住者“唯此为真理” 必为诤论者 彼等之一切由 由[他]蒙毁訾 但彼[自派]中 而则受赏赞(八九五)“所有此等见,而为遍住者”[之句中],“所有”者,是普遍一切,一切之一切,无

  • 婚礼的成员·麦卡勒斯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佐治亚州的一个南方小镇为背景,围绕一场婚礼,讲述了十二岁少女弗兰淇短短四天的夏日经历。弗兰淇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和父亲生活在美国

  • 观音义疏记·知礼

    凡四卷。宋代知礼撰。又称观音经义疏记、观音别行疏记、别行义疏记、别行疏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内容注解智顗之观音义疏。与‘观音玄义记’同为阐扬天台性恶法门之要书。其注释书有观音经义疏记科一卷等。

  • 观所缘缘论·陈那

    全一卷。陈那作,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有诸译本,如汉译藏经中陈代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论一卷、西藏藏经丹珠尔经疏部第九十五函之第四观所缘(偈)与第五之观所缘注等。如西藏译、玄奘译本所示,本论之偈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