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掌珍論卷上

  清辯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普爲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等觀世間常爲種種不正尋伺紛擾暴風亂

  心相續.邪見羂網之所羂網生死樊籠之所樊籠.無量憂苦毒箭所射諸有所行皆離

  明慧.故我依止如淨虚空絕諸戲論寂靜安樂勝義諦理悲願纏心不忍見彼衆苦所

  集.爲欲解脫自他相續煩惱固縛住無退壞逾於金剛堅固輪圍增上意樂.誓處無邊

  生死大海不憚其中所受無量衆苦災横.發金剛喻不壞精進爲正開覺。如是觀察要

  證出世無分别智方能正知先所未了一切有情聚根勝解界行差别.及能破裂自他

  相續所起一切有習無習衆苦根本煩惱羅網.亦能爲他起真誓願堅固受持大士戒

  行。然證出世無分别智要須積習能壞一切邪見眼瞙無倒觀空安膳那藥.如是積習

  ********************

  無倒觀空安膳那藥要藉能遣一切所緣自性聞慧.由是或有依廣文義正決擇門已

  入法性數復勤修勝進加行於廣文義決擇現前甚大劬勞心生懈倦.或有雖復未入

  法性而是利根爲欲令彼易證真空速入法性.故略製此如掌珍論。

  真性有爲空 如幻.緣生故。 無爲無有實. 不起.似空華。

  於自他宗計度差别雖有衆多徧計所執.然所知境略有二種一者有爲二者無爲.以

  諸愚夫不正覺了勝義諦理有爲無爲無顛倒性妄執諸法自性差别增益種種邪見

  羂網.如世有一無智畫師畫作可畏藥叉鬼像或女人像眩目亂意謂爲實有.執實有

  故自起驚怖或生貪染於彼境界衆多計度增長分别諸見羂網。若正覺知勝義諦理

  有爲無爲無顛倒性.爾時如世有智畫師不執彼有真實自性.非如前說有爲無爲境

  界差别邪見羂網以自纏裹如蠶處繭.彼非有故無分别慧趣入行成。

  爲顯斯義先辯有爲以諸世間於此境上多起分别.故說是言真性有爲空如幻緣生

  ********************

  故。此中世間同許有者自亦許爲世俗有故.世俗現量生起因緣亦許有故.眼等有爲

  世俗諦攝.牧牛人等皆共了知眼等有爲是實有故.勿違如是自宗所許現量共知故

  以真性簡别立宗。真義自體說名真性卽勝義諦.就勝義諦立有爲空.非就世俗。衆緣

  合成有所造作故名有爲.卽十二處唯除法處一分虚空擇非擇滅及真如性.此中復

  除他宗所許虚妄顯現幻等有爲.若立彼爲空立已成過故。若他徧計所執有爲就勝

  義諦實有自性今立爲宗.且如眼處一種有爲就勝義諦辯其體空.空與無性虚妄顯

  現門之差别.是名立宗。衆緣所起男女羊鹿諸幻事等自性實無顯現似有.所立能立

  法皆通有.爲同法喻故說如幻。隨其所應假說所立能立法同.假說同故不可一切同

  喻上法皆難令有.如說女面端嚴如月不可難令一切月法皆面上有。隨結頌法說此

  同喻如是次第.由此半頌是略本處故無有失。所立有法皆從緣生.爲立此因說緣生

  故.因等衆緣共所生故說名緣生.卽緣所起緣所[一]現義。爲遮異品立異法喻.異品無故

  注:

  [一]原刻宋思溪本作起.今依麗刻再雕大藏本改.

  ********************

  遮義已成是故不說.於辯釋時假說異品建立比量亦無有過。云何此中建立比量。謂

  就真性眼處性空.衆緣生故.諸緣生者皆就真性其自性空牧牛女等尚所共了.如有

  威神呪術藥力加被草木塊塼等物衆緣所現男女象馬宮殿園林水火等相誑惑愚

  夫種種幻事.若彼自性少有實者應非顛倒。故世尊言.一切法性非眼所見.諸緣生法

  皆無自性.諸有智者若知緣生卽知法性.若知法性卽知空性.若知空性卽見智者。又

  作是言.諸緣生者皆是無生.由彼都無生自性故.若說緣生卽說空性.知空性者卽無

  放逸。

  此中一切不空論者皆設難言.若立一切有爲皆空便無色等.如緣兔角現量智生理

  不成就.似色等緣諸現量覺亦應不生.然彼實有各别內證.是故汝宗憎背法性便有

  違害現量過失及有違害共知過失.撥無一切牧牛人等同所了知眼等體故[一]。諸有智

  者今當遣除朋黨執毒住處中慧.應共思議我所立宗爲當違害自相續中所生現量.

  注:

  [一]論中敘他難辭.今皆用。斷句以示區别.後同.

  ********************

  爲當違害他相續中所生現量。若言違害自相續中所生現量.諸現量覺就勝義諦自

  性皆空.衆緣生故.如睡夢中諸現量覺非實現量.是故我宗且不違害自相續中所生

  現量。若言違害他相續中所生現量.非淨眼者顯彼衆多眼瞖眩者所見不實髮髻月

  等是虚妄現違害現量應正道理.是故我宗亦不違害他相續中所生現量。若總相說

  如愚夫等一切世俗所生現量.今此不遮世俗有故無容違害。言有違害共知過失此

  亦不然.若言違害自論共知不應道理.自論許故.設違自論是違自宗.非是違害共知

  過失。若言違害他論共知亦不應理.一切論興皆爲破遣他共知故。若言違害牧牛人

  等共所了知亦不應理.諸佛弟子立一切行皆刹那滅諸法無我亦無有情.諸勝論者

  實異色等有異實等.諸數論者覺體非思已滅未生皆是實有.如是等類廣顯自宗所

  有道理皆應說名違害共知.然不應許.以於此中就勝義諦觀察諸法非關牧牛人等

  共知。又立宗中以勝義諦簡别所立.故定無容如說違害.由此亦無違自宗過。

  ********************

  有餘復言.性空論者執勝義諦眼等處空.便有有法不成宗過.亦有所依不成因過。此

  不應理.牧牛人等共所了知極成眼等總爲宗故.卽說彼法以爲因故.此似有法不成

  宗過亦似所依不成因過。

  有諸不善正理論者作是難言.若就真性眼等皆空衆緣生故.眼等旣空云何緣生.若

  緣生者云何體空.如是宗因更相違故便成與宗相違過失。此若矯舉立宗過失方便

  顯因無同法喻或不成過.如說聲是常一切無常故.此方便顯非一切故不明了因有

  不成過.以聲攝在一切中故.亦無同喻.如何是常而非一切。此不應理.緣生故因及如

  幻喻皆共知故.因喻竝成.是故汝難終不能令智者意悅。

  有性論者復作是言.汝應信受眼根有性.有所作故.諸無性者非有所作如石女兒.眼

  有所作謂生眼識如所說因有勢用故眼定有性。此若就彼非學所成牧牛等慧所知

  自性.依世俗說成立眼等有爲有性便立已成.若就勝義無同法喻。唯遮異品所愛義

  ********************

  成不應道理.如計音聲常住論者說聲是常所聞性故.瓶等無常非所聞性.聲旣所聞

  是故性常。又依世間共知同喻有所作故成相違因.能立眼等皆是世俗言說所攝自

  性有故。

  餘復難言.有爲空者若因若喻皆攝在中.種類同故闕比量過。今此頌中總說量果.於

  觀察時及立量時眼等一一别立爲宗故無此過.總立一切有爲爲宗亦無此過.緣生

  故因二宗皆許非不成故。若說眼空其性空故.此所說因可有是過。亦非無喻.幻等有

  故.若立所說喻中幻等以爲宗者.便有重立已成過故。

  有少智者作是難言.若立一切有爲性空.因有爲故其性亦空.是則此因有不成過。此

  似不成非真不成.如佛弟子立一切行皆無有我由有因故.有難此因諸行中攝亦無

  我故有不成過.又數論者立諸顯事以苦樂癡爲其自性與思别故.有難此因顯事中

  攝亦以樂等爲其性故有不成過.又勝論者立聲無常所作性故.有難此因用聲爲體

  ********************

  亦無常故有不成過.如是等類諸敵論者雖廣勤求立論者過.如所說理畢竟無能破

  壞他論。若有此理.何處誰能建立比量壞我所樂所說道理。

  復有難言.緣生故因終不能立所應立義.以性空故.如石女兒所發音聲。此因於自有

  不成過.若說他宗所許爲因亦不應理.以就他宗說性空故其義未了。若非有義是因

  義者.此因不成.非非有故。若是虚空顯現有義是因義者.石女兒聲畢竟無故.此喻則

  無能立之法。又由化聲有不定過.彼能成辦無量有情利樂事故。又非他宗獨所許因

  能立所立.一不成故.猶如他宗所不成因.相違比量所損害故.有大過失所隨逐故.如

  立慧等非心相應行藴攝故如名身等.立虚空等皆非是常德所依故猶如地等.立我

  非思非顯事故猶如最勝.如是等類壞一切宗過失隨逐。故定應信二宗共許方成爲

  因.由此道理如所說過無容得有。

  有餘不善正理論者爲顯宗過復作是言.若自性空.所立能立皆不成就.如石女兒所

  ********************

  發音聲.能立攝在有爲中故同彼所立其性亦空.以俱空故所立能立竝不成就。彼遣

  所立能立法體卽是遣於有法自相顯立宗過.彼因自他互不成故.不決定故.喻有過

  故.如次前說亦不應理.雖設異端終不能掩自宗過失。有餘復設别異方便掩自宗過

  作如是言.所說真性有爲空者此立宗言其義未了.若就真性一切有爲皆無有實是

  立宗義.此所說言亦復攝在有爲中故同諸有爲亦應無實.若所說言非無實者有爲

  亦應皆非無實.此言破自所立義故名違自言立宗過失.如立一切言說皆妄.若就真

  性一切有爲都無所有是立宗義卽謗一切皆無所有.如是所立便墮邪見。此中如說

  我定依於我誰言他是依智者我善調故得昇天樂.彼就世俗說心爲我就勝義諦立

  爲非我無違自言立宗過失.此亦如是.就世俗性說有眼等就勝義諦立彼皆空故無

  過失。復如有說一切生法皆歸於死牟尼所言定無虚妄.自身旣生亦應歸死.不相離

  故.彼所立宗雖能證自亦歸於死.是所許故無違自言立宗過失。此亦如是.說就真性

  ********************

  有爲皆空衆緣生故.所立宗言旣衆緣生亦應性空.不相離故.此立宗言雖能證自言

  說性空.是所許故無有自破所立義失。如梵志言世尊一切我皆不忍.佛言梵志忍此

  事不.此中梵志固忍此事而言一切我皆不忍.彼言違自所許事故可有違害自所言

  過.非一切處皆有此失。世尊餘處說一切行皆無有我.又餘處說諸行無常有生滅法.

  若不爾者.旣說諸行無我無常佛亦應有如所說過.然無彼失。如遮諸行我性常性.此

  立宗言亦許同彼無我常故.此亦如是說有爲空所立宗言亦許性空.此則順成自所

  許義.是故汝說此言破自所立義故此因不成。又如數論立諸顯事樂等爲性.雖有難

  言顯事若以樂等爲性所立宗言亦應用彼樂等爲性.所立宗言若非彼性顯事亦應

  非彼爲性.然所立宗無如是過。如立有爲無常無我亦無如彼所說宗失.此亦如是無

  所說過.意所許故。又彼論者不救所立而返難言若就真性有爲無實所說有爲無實

  之言亦應無實.此難不能免自宗過妄說他宗同彼有失.如世癡賊旣被推徵不能自

  ********************

  雪而立道理誣罔他言汝亦是賊.此非審察所出言詞。又彼所言若就真性一切有爲

  都無所有是立宗義卽謗一切皆無所有如是所立墮邪見者.此中宗義如前廣說謂

  空無性虚妄顯現門之差别.非一切種皆謗爲無.故汝不應作如是難。

  復有餘師懷聰叡慢作是難言.若諸有爲就勝義諦猶如幻等空無自性卽是非有.執

  非有故便爲無見。彼欲覆障自宗過難矯設謗言.寧俱有過.勿空論者所立量成謗勝

  義諦過失大故。此非有言是遮詮義.汝執此言表彰爲勝.我說此言遮止爲勝.此非有

  言唯遮有性功能斯盡.無有勢力更詮餘義.如世間說非白絹言不可卽執此言詮黑

  與能說者作立宗過.非白絹言唯遮白絹功能斯盡更無餘力詮表黑絹赤絹黄絹。今

  此論中就勝義諦於有爲境避常見邊且遮有性.如是餘處避斷見邊遮於無性.雙避

  二邊遮有無性.爲避所餘妄執過失乃至一切心之所行悉皆遮止.所行若滅心正隨

  滅。又於餘處說阿難陀若執有性卽墮常邊若執無性卽墮斷邊.如是餘處說迦葉波

  ********************

  有是一邊無是第二.由如是等阿笈摩故及當所說諸道理故.我所立宗無觸如糞無

  見過失。有不忍見自宗道理過難所集爲欲隱映復作是言.性空論者雖常欣求無分

  别慧.而恆分别一切有爲無爲空性.卽是成立徧計所執虚妄分别失自樂宗。如是亦

  遮.故無此過。

  有餘復言.所說空因若就世俗或就勝義於自於他因義不成。二宗共許不顯差别總

  相法門明正理者許爲因故.汝所立難似不成過非真不成。如勝論者立聲無常所作

  性故.聲常論者說彼過言分别因義咽喉等作或杖等作如是分别因義不成.如數論

  者立能聞等五有情根非所造色是根性故猶如意根.眼等五根造色論者說彼過言

  根性故因若大造性或樂等性於自於他如是分别因義不成.彼二種說似不成過非

  真不成故不應理.此亦如是。

  復有餘師以聰明慢貪自宗愛眯亂慧目不能觀察善說珍寶自論鄙穢得失差别妄

  ********************

  顯所立譬喻過言.呪術藥力加被華果塊塼等物令其種種象馬兔等色相顯現.我宗

  不許彼自性空.同喻便闕所立無故.若言如幻象馬等相無有他實象馬等性說名爲

  空眼等亦爾無他性故立爲空者.便有宗過立已成故。彼難不然.呪術藥力加被華果

  塊塼等物衆緣所生象馬等相象馬等性空.說爲喻故所立義成。若汝復謂幻術所作

  象馬等事雖無他實象馬等性然不可說彼性空故此性亦空.豈非如彼相狀顯現卽

  有如是諸物自性如汝所說華果等物.若爾卽應幻術所作象馬等事實有如是象馬

  等性.然實無有.故知一切幻術所作象馬等事空無自性.是故實有如所說喻所立義

  成.亦無成立已成過失.就自性空成立眼等有爲空故。

  復有諸餘異空慧者别顯喻過.雖諸幻士非實士故說名爲空然彼幻士自性不空.有

  虚妄現士相體故.由此道理如先所立句義不成.喻不成故。今應詰彼此虚妄現幻士

  相體從緣生不。彼作是答此從緣生。若爾何故復名虚妄。以如所顯現不如是有故。豈

  ********************

  非眼等亦從緣生如所顯現不如是有.同喻成故性空義成汝應信受。彼作是言不應

  信受.以諸幻士非如實士堪審觀察待彼實士此虚妄故說名爲空.非汝等立離前所

  說眼等有爲别有眼等堪審觀祭待彼說此眼等性空可令信受。雖無離此所說眼等

  别有眼等.然有如是性空緣生所立能立二法成就.但由此喻足能證成所喻義故。汝

  今分别法喻别故便成分别相似過類.顯敵論諸自慧輕微.如勝論者說聲無常所作

  性故譬如瓶等.不應難言瓶等泥團輪等所成可燒可見棒所擊破可是無常聲旣不

  爾應非無常.此亦分别法喻别故亦成分别相似過類。故應信受眼等性空.性空不離

  緣生因故。又如相現卽有自性先已破故.此亦應爾.故汝等言不能解雪自宗過難。

  有數論師作如是難.我立大等諸轉變聚是所顯性.緣生故因有不成過.一切皆有一

  切體故.諸根徧在一切處故.彼幻士中亦有此體.立此性空無同法喻。此中且依色覺

  觀察.謂諸色覺非緣所顯隨彼别緣有轉異故.如隨泥團輪杖陶師心欲樂等差别衆

  ********************

  緣有瓶盆等或大或小.如是眼等衆緣差别色覺彼隨種種轉異.隨眼明昧覺利鈍故.

  隨青等色境界差别覺似青等顯現異故。世間現見是所顯物不隨彼緣差别轉變.猶

  如明鐙藥珠日等所顯種種環釧等物.色覺不爾.如觀色覺眼等亦然.此義成實世間

  共了.故所說因無不成過。又汝所言一切皆有一切體等.爲據顯事.爲據隱用。若據顯

  事執一切有一切體者.如於瓶處有瓶顯事於盆等處亦應徧有此瓶顯事.徧有體故.

  如是一瓶卽應徧滿無量百千踰膳那處.於瓶等處亦應具有盆等顯事.非瓶顯事被

  隱映故盆等顯事亦被隱映.形量大故.形量大者應爲轉大形量隱映.瓶等顯事盆等

  顯事所隱映故.一切處時應不可得.是故汝宗據其顯事執一切有一切體者不應道

  理。若據隱用執一切有一切體者.如是所執要廣觀察方可正知是實非實.恐文繁過

  不廣觀察。汝宗亦許幻士顯處實士顯空.我所立喻無不成過.是故所立性空義成.汝

  數論師非處投寄。亦非諸根徧一切處.有所因故.如根依處.如是能爲樂苦癡覺生因

  ********************

  故等多種證因亦應廣說。由破諸根徧一切處故幻士中無諸根體.非所立空無同法

  喻.是故汝成虚妄分别魍魎所魅作如是[一]計。

  相應論師有作是說.汝就真性立有爲空緣生故者.若此義言諸有爲法從衆緣生非

  自然有就生無性立彼爲空.是則述成相應師義符會正理。又如是說由彼故空彼實

  是無依此故空此實是有.如是空性是天人師如實所說.此教意言徧計所執依他起

  上自性本無.非彼性故。以非如能詮有所詮性亦非如所詮有能詮性.故依他起自性

  有上徧計所執自性本無.由彼故空卽妄計事彼自性無.依此故空卽緣生事此自性

  有.此若無者則爲斷滅.於何事上說誰爲空。此緣生事卽說名爲依他起性.依此得有

  色受想等自性差别假立性轉.此若無者假法亦無.便成無見不應與言不應共住自

  墮惡趣亦令他墮。如是成立徧計所執自性爲空及依他起自性爲有契當正理.若此

  義言依他起性亦無所有故立爲空.汝便墮落如上所說過失深坑.亦復成就誹謗世

  注:

  [一]原刻作許.今依麗刻改.

  ********************

  尊聖教過失。此中尚與發趣餘乘及諸外道欣求善說離慳嫉者廣興諍論.何况同趣

  一乘諸師.論時至故少共决擇.此事廣如[一]入真甘露已具分别故不重辯.怖廣文者不

  欣樂故。言有爲法從衆緣生非自然有就生無性說彼爲空.此有何義。若此義言眼等

  有爲依他起上不從因生常無滅壞眼等自性畢竟無故說名爲空便立已成.同類數

  論勝論等宗皆共許故。然說眼等非所作空自性空故.應言無生無性故空.不應說言

  就生無性說彼爲空。若彼起時就勝義諦有自性生.云何說爲生無自性.若實無生此

  體無故不應說有唯識實性.若爾則有違自宗過。若依他起自然生性空無有故說之

  爲空.是則還有立已成過.旣許依他衆緣而生實不空故應不名空.我則不爾.云何述

  成相應師義。又如所說由彼故空彼實是無依此故空此實有等.若因緣力所生眼等

  一切世間共許實有.是諸愚夫覺慧所行世俗似有自性顯現.以勝義諦覺慧尋求猶

  如幻士都無實性.是故說言由彼故空彼實是無.爲欲遮墮常邊過故。如爲棄捨墮常

  注:

  [一]此卽中觀心論第五品.(現存西藏譯本)原名入决擇瑜伽師真實性.品首有句云入真性甘露.故今謂之入真甘露也.

  ********************

  邊過說彼爲無.亦爲棄捨墮斷邊過說此爲有.謂因緣力所生眼等世俗諦攝自性是

  有不同空華全無有物.但就真性立之爲空.是故說言依此故空此實是有。如是空性

  是天人師如實所說.若就此義說依他起自性是有則爲善說.如是自性我亦許故.隨

  順世間言說所攝福德智慧二資糧故.世俗假立所依有故假法亦有.然復說言此若

  無者假法亦無便成無見不應與語如是等過皆不成就。又若建立依他起性世俗故

  有便立已成.若立此性勝義諦有無同法喻。如已遮遣執定有性.亦當遮遣執定無性.

  是故不應謗言增益損減所說依他起性。若言我宗立有幻等離言實性同喻無故非

  能立者.離言實性道理不成故無有過.若爾外道所執離言實性我等誰能遮破.彼亦

  說有實性我等非慧非言之所行故。若衆緣力所生一切依他起性就勝義諦有自性

  者.幻士應有實士自性.若有他性亦不應理.牛上不應有驢性故.[一]作非作性實有實無

  有性無性二俱攝受.如此所立無同法喻或立已成二過所染故不應理。又從緣生諸

  注:

  [一]原刻作非.今依麗刻改.

  ********************

  有爲法就勝義諦若許有性.所作故因證彼性空遣彼性有.故所立宗違比量過.諸從

  緣生皆共了知世俗有性.若有定執勝義諦有.應以此理遮破彼宗。又彼不應攝受此

  論.就勝義諦二種分别不應理故。又如所說非如能詮有所詮性非如所詮有能詮性.

  諸敵論者於此無疑.故遮止言立已成過。又如所說故依他起自性有上徧計所執自

  性本無.此亦他論於是無疑.故遮止言立已成過。若言由執能詮所詮徧計所執自性

  有力生諸煩惱故須遮止.此亦不然.諸禽獸等不了能詮所詮相應.亦於境界不如理

  執生煩惱故。具有種種堪能意樂.亦有種種微妙聖言.徧計所執自性空教唯益少分

  不徧一切.故我不獨立之爲空。且止傍論應辯正論。

  如是如前所說道理已具成立眼自性空.復有餘師作如是難.此能遮破有自性言.若

  是實有失所立宗因成不定.若非實有卽無自性不成能破。此亦不然.如世尊說梵志

  當知一切所說實非實言我皆說爲非實非妄.由此聖教及諸已說當說道理就勝義

  ********************

  諦實與不實皆不建立.是故無有如所說過。又如汝意所說道理所遮無故能遮亦無

  非能遮無所遮便有.但由所遮本性無故能遮亦無.能遮唯能辯了所遮本無自性非

  能破壞所遮自性.如說菩薩不能以空空一切法.然一切法本性自空乃至廣說。又如

  能照照所照時不應說言瓶衣等物所照無故能照亦無.亦不應言所照物性本無今

  有.又我所立能遮所遮能立能破有倒無倒皆世俗有.若汝遮破所立能立卽違自宗。

  此能遮言應非能立.性非實故.如石女兒所發音聲.汝旣許有能立比量我亦應爾.世

  俗有故。

  如前已說但止廣諍.諸有厭怖廣文義者難受持故。如是如前所說比量無諸障難.故

  所立宗謂就真性眼處性空道理成就。又所立因緣生故者略舉名相.爲遮所說眼等

  自性復有餘因.謂可壞故隨緣别故可生起故有時能起邪正智故.由此等因如其所

  應隨所對治應正遮破。復有說言眼實有性.彼相因果皆現有故.非實性空現有相等.

  ********************

  現見眼等相等現有.是故眼等非實性空。此就勝義無同喻故有性不成.若就世俗共

  知實性便立已成。又依同喻因成相違.同喻唯有世俗性故。如就真性眼處性空.如是

  耳鼻舌身與意色聲香味觸處法處性空亦爾.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又應總

  别就其真性成立藴界緣起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波羅蜜多諸三摩地陀羅尼門

  諸無礙解十力無畏不共法等一切智智皆自性空.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又

  諸外道徧計所執大及我執唯量根大實德業等有爲句義悉皆攝在十二處中.是彼

  相故.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

  如是雖由思擇力故悟入性空闕修習力.譬如衆鳥翅羽初生未能作用.故復精勤習

  修習力。如眩瞖者餌能遣除眩瞖藥故眼得清淨離諸麤大髮蚊蠅等明見境界.如是

  勤習修習力故除遣執取有爲相垢疑惑邪智。修真觀行初現前時不由他緣受妙喜

  樂.不取一切有爲相故.不取一切施物施者及受者故.不取一切施者受者及施果故.

  ********************

  二種三輪皆得清淨.乃能正勤攝受無量福智資糧二種重擔.終不貪求現非現果亦

  不愛樂現事當果親近供養所愛有德種種天神.亦不妄執德爲作者我爲作者大自

  在天極微性等.常修大捨.如是等事皆由已說當說正理證得一切有爲無爲所破能

  破法性空故。如世尊言菩薩不應安住諸事行於布施都無所住應行布施乃至廣說.

  又世尊言若諸菩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真實菩薩.又世尊言無有少法名能發趣菩

  薩乘者.是諸菩薩尚不希求般涅槃故勤修梵行.況復欣樂三界生死。如是正修一切

  有爲性空觀已.復應正觀若自性空卽無有生.若無有生卽無過去未來現在.於其三

  世無有罣礙.正觀三世皆清淨相.依前所說無顛倒理三輪清淨趣大菩提。如有問言

  曼殊室利云何菩薩趣大菩提.答言梵志應如菩提.復問云何名爲菩提.答言梵志此

  非過去亦非未來及以現在.是故菩薩應觀三世皆清淨相三輪清淨趣大菩提。

  大乘掌珍論卷上

  ********************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佚名
  卷第六十·佚名
  辩观行品第五·佚名
  卷第六·佚名
  俱舍论记 第一卷·普光
  第十二章 各地方之信心·佚名
  第三十三章 十王章·佚名
  卷之三十九·别庵性统
  佛说宝雨经卷第十·佚名
  净慈要语卷之上·永觉元贤
  叙·智旭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事师法五十颂(马鸣菩萨集)·马鸣
  神僧传卷第五·朱棣
  目录·陈梦雷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吴师孟·唐圭璋

      师孟字醇翁,成都人。第进士,官至左朝议大夫。知蜀州。卒年九十。王安石当国,谓师孟同年生也,自凤州别驾擢为梓州路提举。   蜡梅香   锦里阳和,看万木凋时,早梅独秀。珍馆琼楼畔,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王玉峰

    第十一齣 藩篱〔末扮堂候官上〕朝廷有道靑春好。门馆无私白昼閒。寂寂公馀惟印吏。一炉香烬昼垂帘。小官乃韩丞相府中堂候官是也。昨日俺丞相闻元昊遣贼官张元等分道犯境。攻掠郡县。着小官去请种将军老爹到府议事。

  • 消息·徐志摩

    雷雨暂时收敛了;双龙似的双虹,显现在雾霭中,夭矫,鲜艳,生动,——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什么!又是一阵打雷,——在云外,在天外,又是一片暗淡,不见了鲜虹彩,——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

  • 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十六·赵尔巽

      宋元俊薛琮 张芝元 董天弼 柴大纪   宋元俊,字甸芳,江南怀远人。以武进士授四川成都营守备,迁怀远营都司。乾隆二十年,孔撒、麻书两土司构衅,金川、绰斯甲布两土司乘隙为乱,元俊为抚定,集孔撒、麻书、金川、绰斯甲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焦竑

      戚畹   ◆戚畹   贈楊王陳公神道碑(宋濂)   贈徐王宿州馬公廟碑(陶凱)   贈滁陽王定遠郭公廟碑(張來儀)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彭城伯張公墓誌銘(楊士奇)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惠安伯永城張公壙誌   特進榮祿大

  • 卷第五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列传第五十二方外晞容(海明) 邳州石屋僧 项缸(景■〈口虽〉、一泓)丹竹 德宗 南狱和尚 道源(函可、成回、明光、如寿)髡残(傅良、大成、知休) 桑山人 陈仙者松仙(清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钦定辽史语解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辽史语解卷九人名格图肯 【满洲语明白也卷三十二作可突于】伊【勒】呼 【满洲语一顺也卷三十二作益古】萨里布 【满洲语使专主也卷三十二作撒里本又作撒里卜非一人并改】唐古里 【满洲语帐房穿堂

  • 后汉纪二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司马光

    后汉纪二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1]五月,乙酉朔,永康王兀欲召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寿,兀欲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 延寿欣然与之俱入。良久,兀欲出,谓砺等曰

  • 卷一百二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一宋 赵汝愚 编兵门兵议下上仁宗论兵九事     蔡 襄臣近上国论要目十二篇以谓当今之急务强兵爲第一事富国为第二事欲修治道自此而始兵不强则国不富国不富则民不安是故始於强

  • 纲鉴易知录卷五十·吴楚材

    唐纪玄宗明皇帝纲 乙未,十四载,春二月,安禄山请以蕃将代汉将,从之。目 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韦见素谓杨国忠曰:“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入见,上迎谓曰:“卿等疑

  •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七善现,由此因缘。当知一切有二想者定无布施波罗蜜多。亦无净戒波罗蜜多。亦无安忍波罗蜜多。亦无精进波罗蜜多。亦无静虑波罗蜜多。亦无般若波罗蜜多。无道无果亦无现观。下至顺忍彼尚非有。

  • 卷十七·佚名

    △舍宫出家品下尔时车匿既闻太子如是语已,自心思惟。圣子今者,决欲出家。不肯住也。如是念已,故发大声大言大语。问太子言:望使宫人觉知。太子圣子。恒常知诸时节所作之事。常依顺时。今是何时。而唤索马。圣子若欲往诣园

  • 不必要的胜利·契诃夫

    《不必要的胜利》是契诃夫1882年在莫斯科学习医学时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之一。茨威布希和伊尔卡是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父女。茨威布希用无奈之心去归顺和适应生活,甘心做生活的奴隶。伊尔卡向命运抗争,坚决要做自己的主人

  • 何记室集·何逊

    诗文集。南朝梁人何逊撰。一卷。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迁安成王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青年时即以文学著名,举州秀才。今存诗百余首,多酬赠纪行之作,注重炼字,尤善抒情,描写山水景物,

  • 折狱龟鉴·郑克

    又名《决狱龟鉴》。中国古代有关刑事检验的案例汇编。郑克著。约南宋初年开始印行,后多次刊行,明、清分别被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郑克,字克明,曾任北宋建康府上元县尉,南宋湖南提刑司干官,熟知历代史传和

  • 明季遗闻·邹漪

    清初邹漪撰。四卷。漪,字流猗,江苏梁溪(今无锡)人。是书记述南明史事。卷一述李自成起义本末,卷二、卷三述弘光政权始末,卷四述隆武、永历政权始末。条理详明,首尾完善。尤其对福王时马士英、阮大铖政治腐败情况抨击

  • 续命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先敬礼观音,祈愿救助娑婆世界重罪者,安著涅槃解脱地。次谓念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一佛两菩萨名号,可离生死苦,永不入地狱。再次发十愿,均属“风雨顺时行”、“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