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出家

●(以下论出家)

夫佛法者, 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 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 推其效则法道兴隆, 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 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 乃如来为住持法道, 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 发大菩提, 研究佛法, 彻悟自性, 宏三学而偏赞净土, 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 多多则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 无大志向, 欲藉为僧之名, 游手好闲, 赖佛偷生。名为佛子, 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 已是法之败种, 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 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 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 两无所益。如是, 则一尚不可, 何况众多?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 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 续佛慧命, 非破无明以复本性, 宏法道以利众生者, 不能也。今之为僧者, 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 持斋念佛者, 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今之佛法, 一败涂地者, 以清世祖不观时机, 仰遵佛制, 革前朝之试僧, 永免度牒, 令其随意出家, 为之作俑也。【书一】十一

●夫随意出家, 于上士则有大益, 于下士则有大损。倘世皆上士, 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 下士如牛毛。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 善知识如林, 故有益), 祸广覃于后世。致今污滥已极, 纵有知识欲一整顿, 无从措手, 可不哀哉!以后求出家者, 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 第二要有过人天姿, 方可薙落。否则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 即令在家修行, 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 则污败佛门不浅矣。男若真修, 出家更易, 以其参访知识, 依止丛林也。女若真修, 出家反难, 以其动辄招世讥嫌, 诸凡难随己意也。如上拣择剃度, 不度尼僧, 乃末世护持佛法, 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书一】十二

●出家一事, 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计。其下焉者, 则无有生路, 作偷生计。故今之出家者, 多皆无赖之徒, 致法道扫地而尽, 皆此辈出家者为之败坏而致然也。【书二】三

●今之僧人, 固难令人生信。但既追悼僧人, 何可诽谤僧人?若举其善者, 戒励不善者, 则无过矣。然自既在学生之列, 即戒励亦宜缄默。以此种事, 唯有德望者, 方可举行, 非黄口雏生之所宜为也。【书二】十一

●市井习气, 出家若不真修, 更甚于俗。若欲远离, 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 悉皆是苦, 是空, 是无常, 是无我, 是不净。则贪瞋痴三毒, 无由而起矣。倘犹不能止, 则以忠恕忍辱治之, 则自止矣。若又不止, 则设想于死, 自然无边热恼, 化为清凉矣。【书二】二四

●惟我释子, 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 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 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 使其永出苦轮, 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 晦而难明者也。虽然, 儒之孝, 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 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 出家必禀父母, 若有兄弟子侄可托, 乃得禀请于亲, 亲允方可出家, 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 兄弟或故, 亲无倚托, 亦得减其衣钵之资, 以奉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赜禅师, 襄阳人。少孤, 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 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 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 迎母于方丈东室, 劝令念佛求生净土, 历七年, 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 唐宗室, 长安人。生始周岁, 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 世乱谷贵, 负母入华山, 自辟谷, 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 收聚白骨, 虔诵经咒, 祈得父骨。数日, 父骨从骨聚中跃出, 直诣丕前。乃掩余骨, 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 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 则善巧劝谕, 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 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 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 长辞六趣。忍证无生, 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 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论】十三

●出家为僧, 乃为专志佛乘, 与住持法道而设。非谓佛法唯僧乃可修持也。【论】十四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一卷·安慧
  居士分灯录叙·朱时恩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七·湛然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佚名
  卷第六十四·霁仑超永
  卷第七·道原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佚名
  华译提婆菩萨所著书述要·太虚
  月江和尚语录卷下·月江正印
  卷六十·性音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欧阳竟无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智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杜良臣·唐圭璋

      良臣字子卿,豫章(指今江西省)士人。善小篆。   三姝媚   花浮深岸树。迎新曦窗影,细触游尘。映叶青梅,记共折南枝,又及尝新。驻屐危亭,烟墅杳、风物撩人。虹外斜阳留晚,莺边落絮催春。   心事应辜桃叶,但自把新诗,偏

  • 列传第十五·李延寿

    屈遵 张蒲 谷浑 曾孙楷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窦瑾 李? 韩延之 袁式 毛修之 严棱 硃修之 唐和 寇赞 孙俊 郦范 子道元 韩秀 尧暄 孙雄 柳崇屈遵,字子度,昌黎徒何人也。博学多才艺。慕容垂以为博陆令。道武南伐,博陵太

  • 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三十八·赵尔巽

      图海 李之芳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穆哈达,世居绥芬。图海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世祖尝幸南苑,负宝从,顾其举止,以为非常人。擢内秘书院学士,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加

  • 卷四十三 志十八·赵尔巽

      ◎灾异四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为咎徵。凡恒旸、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于金。   顺治元年八月,苍梧旱。三年,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绍

  • 纲目续麟卷十六·张自勋

    【壬午】天宝元年二月享元皇帝于新庙越三日享太庙越二日合祀天地于南郊书法【合祀非古也自是终唐世为永制矣传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祖亲而先帝也唐于是重失之书曰越二日讥也】享祀迭行可也然先亲后尊已为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宣德十年十一月戊辰朔日有食之○镇守狭西都督同知郑铭言先奉敕于狭西各王府及军民之家借马助边即今民力烦劳难以并取切见隆德县地方草场楚府及黔国公家牧放马匹尚多宜从借给从之○己巳敕辽东总兵官都督同知巫凯等曰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纪昀

    外戚传(臣)等谨案外戚一门唐书以前祗载后妃之父兄弟侄缘帝室之外家故谓之外戚自宋史载柴宗庆王贻永诸人兼及尚主者实始 滥觞辽金元史因仍其例登载稍繁考主壻以帝室为外家于外戚之外稍紊然其人大都世臣勋旧因缘贵宠为国

  • 提要·岳珂

    【臣】等谨案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撰珂有九经三传沿革例已着録是编为辨其祖岳飞之寃而作珂别业在嘉兴金佗坊故以名书稡编成於嘉定戊寅续编成于绍定戊子稡编凡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实编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吁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阿桂

    戊辰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阿桂李侍尧曰夲日据刑部解到从贼逆匪马复才令军机大臣严讯据马复才供兰州南闗马姓萧姓回子俱有为贼接济粮食之事着阿桂于办毕正贼时一并查办又供唐家川为贼紥栰过渡之回子约有七八十人马常福为首

  • 卷十四·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四武备二【武具一】皇帝大阅櫜鞬 谨按周礼夏官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本朝定制皇帝大阅櫜鞬鞬以银丝縀为之緑革縁天鵞绒里面缀金镮系明黄緌櫜以

  •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胡适

    古春风楼琐记芝翁郭嵩焘于清季出使英国,回国之后,好谈西欧新政,有《海外日记》等著作,当时一般守旧人物,见之哗然,指为&ldquo;汉奸&rdquo;。王湘绮说他&ldquo;中洋毒&rdquo;,更制&ldquo;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

  • 卷二十九·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九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既夕礼第十三之一郑目录云士丧礼之下篇也既已也谓先塟二日已夕时与塟间一日凡朝庙日请啓期必容焉此诸侯之下士一庙其上士二庙则既

  • 诗解颐卷二·朱善

    明 朱善 撰小雅二鹿鸣首章君之燕臣其事非一有因祭而燕者有因朝而燕者有因聘而燕者有因锡有功而燕者其事不同则所以相告语者亦异如其君之尚武欤则告之以矢其文徳洽此四国可也如其君之尚文欤则告之以诘尔戎兵陟禹之迹

  •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辨正大广智三藏奉 诏译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色界顶第四禅成等正觉。即下须弥山顶。于金刚宝楼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皆悉云集。前后围绕异口同音。唯愿世尊转妙法轮甚深秘密。所谓金刚界轮。降三世

  • 卷第三十·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六世之余(清源下第五世之余) (曹洞) 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嗣洞山)初参洞山。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 卷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卷十嗣法门人(智质 智原)同阅杂着横山净土诗序原夫净土惟心心净则土无不净圆修即性性圆则修无不圆斯净圆之性生佛同原觉迷一致但悟之则圣量都融昧之则凡情兢起于是前圣聿兴

  • 金石经眼录·牛运震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 (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书中所未著录,或虽载录而非作

  •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佚名

    《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气法》述存思左目、右目、左手、右手和肺部五童子及身中三部二十四神。《太上七元九辰经洞房八解门玉字》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内篇》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以解罪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