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学与新思想

──二十年春在上海南洋中学讲──

第一 知识

人类知识,万别千差,举其大要,可分三类:曰研知外物,曰改善身心,曰妙契真常。

研知外物:今日科学知识,号称物质文明,不顾身心,专研外物,得其因果定律,变化原则,改造利用,以满足人类之欲望为目的者也。自身之欲望无底止,科学之演进无已时。第此类知识,偏于唯物,而于身心改善,全不计及,攘取掠夺,唯利是图。溯自十字军之役,欧人攘取东方知识──如罗盘针火药等──而进为西方文明,实启近代实用知识物质文明之端;由是科学思想递演递进,以至今日,风靡一世,可称全盛时代。一般心理,几谓欲求知识必于科学,科学而外,靡复有他。殊不知科学乃知识之一种,善用之足以利用厚生,不善用之反以助成恶业。方今举世扰扰,竞争贪惑,未始非不愿改善身心,误用科学,阶之厉也。

改善身心:吾国之老、庄、孔、孟──儒、道二教,以及西洋之苏格腊底、柏拉图等,咸主改善身心以适合自然环境,使天真之乐流畅乎身心,则人人各适其所适矣。其为教也,以节欲为主──物欲乱人,如老子五色令人目迷,五味令人口爽,以及孔子格物致知等。格物者,格去物欲也──,修养为功。古语有之:十年修学,十年养气,即本此旨。故与前类知识,适相迳庭,一则反己,一则务外,一主节欲,一主满欲,精粗深浅,有天壤之判矣!

妙契真常:烦恼充塞乎天地,生死无逃乎古今!佛陀悯之,为说诸法本来如是之真相,以显缘生性空,因果不紊,使闻者生解,因解起行,远离颠倒,妙契真常,方为究竟。真常、即法空所显真实常如之法性;通达此法空之真性,则知万法如幻;既知万法如幻,则何取何著!由是烦恼销落,诸苦不生,证得寂灭解脱,所谓以清净因,获清净果。故曰:因果不紊。此为第三种之澈底知识,愿诸有志,深长思之!在欧战前百年间,一致高唱物质文明,认科学为唯一知识。欧战而后,形势既变,见理亦异,始恍然于科学之外,更有孔老之学,佛陀之说。一则改善身心,一则妙契真常,视科学之一味外求以为末矣!西人遂转注意于东方文化,而从事研究。然仅仅窥见佛学之一斑,而欧洲各国最新之思想家已认为澈底之知识,而佛教之普遍世界,其为期当不远矣!

第二 哲学──新实在论

近今哲学界,以英国罗素为代表之新实在论为最进步,试与佛学略一比较。宇宙万有,真相难明,或主唯物,或主唯心。主唯物者,坚执宇宙万有由元子、电子所成。主唯心者,谓森罗万象,惟心所变,如梦如幻,龂龂相角,已匪一朝。惟罗素主张心物相对而有,系由论理构造而出之概念,不能认为本元;世间之最根本、最简僻而是实有者,只有一刹那。一刹那所发现之事情,以眼、耳等识可以直接经验得到,故其断定“事情”为根本元素。例如一钟,其形式、颜色、声音、硬性等,眼可见,耳可闻,触可及,此等事情,故是实有;但寻常所称一个钟之个体的物,从哲理判之,完全不能成立。因钟之为钟,除形式、颜色等外,更无钟物之存在。即就形式言,乃从各观点所观不同形相之总和,亦非整个。故平时称之为钟者,乃人类之习见,实则只可为代表‘一组事情之假名’耳。个体既破,不特整个之钟无,整个之人亦无;物然、心亦然。故知宇宙间,惟有刹那变现之事情存在耳。然事情不仅属心的现象,以照相镜亦能照见故──罗素以照相镜为能见,此亦谬见,读者注意──;不定属心,不定属物,故新实在论,亦名中立一元论。

综上所述,罗素空于个性,而不空于事情;大乘佛教,并事情而空之,故不相类。只小乘佛教二十部中之一切有部,空人而不空法,与罗素之说为近耳。其说为哲学界最新之思想,而接近佛法之真理,已非前世纪一般唯物论者所可及矣。

第三 科学──相对论及能子论

在近世科学界,有绝大之贡献者,厥唯爱因斯丹之相对论,以精深之算理,阐自然界之真相,非数语所能详尽。该括言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观于山也,近观近色,远观远色,山色近远,故是相对。煮于水也,久煮热高,暂煮热低,热度、时间,故是相对。但相对论要点,在明物理事件之时间、空间等性质,概由于观察者之观点而异,故异于旧时物理之理论定律。总之、宇宙间一切事物,无有绝对,不过对彼现此,对此现彼,彼变则此变,此生故彼生,绝无一件事物可为绝对之标准者。此类学说,与佛教三性中之依他起性,颇相近似。依他起性者,依他而有,即一切法待因及缘而生,都无自性之谓;都无自性,显无绝对,依他而有,显有相对。物理事件,系乎观察者之观点,亦合唯心之理;然时、空之见不破,于究竟真理,犹未免一间之隔耳。相对论外,更有最新之能子论者,将旧时物理学及化学以物质为基本之见解,完全推翻。元子、电子之说,尽可消灭而转变为能力。物质既可变为能力,则能力应可成于物质,宇宙万有皆为能力之所变现,犹如水为氢氧之所现,故曰能子。此能子论与佛学中之一切种,义颇相符;一切种即第八识中含藏能生宇宙万有之一切功能力用,虽佛学由实证而知,能子论由推测而得,未可相提并论,然亦足以见新思想与佛学渐趋接近矣。

第四 素食──外人之素食见解

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自累世来,缺乏合理思想,习成肉食;迨知识渐进,习亦渐改,故素食戒杀,为进化程序中当有之事。吾前曾往德国,于著名之城市,亦遇见素食馆三四处。某大学附近有规模宏大之素食馆,就食者多该大学之学生。在纽约、巴黎等处,素食之风,亦颇盛行。欧美一致提倡,确是大好现象。考其原由,不外四端:一、博爱精神:人与禽兽,均是动物,好生恶死,知痛觉痒,曾无有异。况物类愚痴,应加保护,令减痛苦。西人素主保护动物,现更由保护动物而进为素食主义,足征博爱精神,为人类进化之表现也。二、卫生观念:动物被杀,必发嗔恨,一种毒素随之而生,顷刻间遍满全体,食其肉者即受其害;此从试验证明,不可不信。又生活原素,都含藏在植物中,一入动物体内,即时变坏,食肉养生,近世认为谬见。再据西人考验,人生细胞变换,与食品有直接关系,久食牛肉者,变为牛性而好斗,前次欧战之剧烈,亦为食牛肉之结果云。三、经济主义:西人以精密之统计法计算,以若干方亩土地畜牧,所获食料可养活十人者,即以此同一之地,种植谷蔬,所获食料,足以养活十五人。故人尽素食,不特令人之经济可节省,国家之经济亦因之而充足矣。四、佛教所阐:佛教在二千年前,已劝人戒杀茹素,如楞伽经等所说尤切。佛教来中国已久,故素食戒杀之风,吾国为盛。但佛教所阐,不尽为人、畜平等,并显因果轮回。如楞严经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死相续轮转无已。故今日之相吞相杀者,安知非前生之父母眷属?祗隔世成异,不复相认耳!更有进者,佛教度生,重在感化,凡遇含识,应生慈悲,勿令惊扰。古代高僧,每能驯服猛虎,并非虚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非古圣贤之仁慈感化,安能臻此!实则禽兽食人,亦由心力感召,此有加害之心,故彼有残杀之意。心力不可思议,信然!

旧时见解,以素食为佛教之迷信,现代思想,谓素食为人生之真理,以素食为比较合乎理性也。以人类同为动物,自当互相爱护。至人类之所以嗜肉,西人从生物原理推之,良以人类由野兽递变进化而成,旧时习性,未忘致然耳。语虽深刻,然亦足以表肉食之为不人道矣。总之、思想愈进步,佛法亦愈昌明,此必然之势也。今日诸君久听弗倦,诚为难得!愿于佛法能深信勿疑,则发扬光阐,吾国前途幸甚!世界前途幸甚!(李传书、叶玉甫合记)(见海刊十二卷九期)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六章 三王章·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十五·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八·费隐通容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六·圆晖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八(本)·窥基
  卷第二十一·道原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卷第二十七·佚名
  出生菩提心经讲记·太虚
  卷第十五·居顶
  选佛谱卷第六·智旭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四·宗喀巴
  卷第二十九·智旭
  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六·陈与义

    ○与周绍祖分茶竹影满幽窗,欲出腰髀懒。何以同岁暮,共此晴云椀。摩挲蛰雷腹,自笑计常短。异时分忧虞,小杓勿辞满。○题画兔碎身鹰犬惭何忍,埋骨诗书事亦微。霜露深林可终岁,雌雄暖日莫忘机。○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退之送穷

  • 马援列传第十四·范晔

    马援 子廖 子防 兄子严 族孙棱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五·王称

    列传八十八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也举进士调吴江尉桂州敎授知建平县为越王等宫大小学敎授召对除王府记室徽宗即位除寳文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兼侍读为中书舍人脩神宗正史勣言元祐史官范祖禹等多主司马光记事至绍圣之际

  • 七国考卷十二·董说

    ○秦刑法什伍之法史记秦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髙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以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徳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 东汉会要卷二十·徐天麟

    职官二执金吾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执金吾缇骑舆服导从充满道路羣僚之中斯最

  • 八十一 曹寅奏僧一念缉获日期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廿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本月廿二日塘报呈称:本月十九日,于吴江县离城四十五里地方,已获贼僧一念,随即审问是真。廿三日镇江平籴户部员外郎戴宝摺到臣,云已经抚院于准出前获之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直讲祖禹传实録元符元年十月甲午责授昭州别驾化州安置范祖禹卒祖禹字淳甫成都华阳人父百之太常博士中嘉佑八年进士第授试校书郎知资州龙水县司马光辟同编修资治通鉴授承奉郎试大理评事坐考别试所文卷犯

  • 七五 四百年前·周作人

    百草园里的人物差不多都简略的讲到了,现在综结一下,上溯一点上去,谈一谈先代的事情。会稽姓周的大族很不少,但和我们都是同姓不宗。他们家谱上的世系从南北宋列记下来,有的可以上达汉唐,有五六十代之多,我们的便不行,从始迁祖

  • 冯祯传·张廷玉

    冯祯,绥德卫人。他出身行伍,累功升至本卫指挥佥事。弘治末年,冯祯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备偏头关。随即充任参将,分守宁夏西路,以勇敢闻名。蜫钅番谋反后,冯祯迅速上奏报告朝廷。事情平息后,他进升为代理都指挥同知。不久

  • 第三节 西北诸国·吕思勉

    自回鹘败亡,北方遂无强部,斯时处漠南者:最东为奚、契丹,其西为吐浑及达靼,更西为党项,又西,则不能去之吐蕃居焉,而回鹘亦与之杂处。漠北东境,时为室韦,其东接于靺鞨。诸部或本非强大,或则流离转徙之余,故鲜能自振者,更无论抟合诸部

  • 谷梁折诸卷三·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谷梁折诸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闵公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虞书舜格于文祖孔传云舜服尧三年丧毕即政伊训奉嗣王只见厥祖孔传云居位主丧而太甲中篇冕服奉嗣王归亳

  • 成唯識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此識與幾心所相應。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二]阿賴耶識無始時來乃至未轉.於一切   位恆與此五心所相應.以是徧行心所攝故。[三]觸謂三和分別變異令心心所觸境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  尔时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为劝请具德执金刚一切法主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故。说是一百八名颂曰。  

  • 使咒法经·佚名

        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奉 诏译  尔时毗那夜迦。于鸡罗山。集诸大众梵天自在天释提桓因等。及无量亿数鬼神等。从座而起。稽首作礼于大自在天请言。我今欲说一字咒饶益众生。唯愿印可听我所说。诸天言善哉如汝

  • 酉阳杂俎·段成式

    中国古代风俗传奇杂集。唐段成式(约803—863)撰。二十卷、续十卷。计一千二百八十八条。成式字柯古,祖籍邹平(今属山东),后迁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宪宗朝宰相段文昌子。自幼苦读精研,尤深佛理。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出为

  • 文信公集杜诗·文天祥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後,於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

  • 巡台退思录·刘璈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

  •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佛在只陀林中,淫女弃一小儿于路边,众皆往观,佛诣其所作种种问答,次使现通,诸天蒙光皆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