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六 乐志上

古之王者,理定制礼,功成作乐,所以昭事天地,统和人神,历代已来,旧章斯在。洎唐季之乱,咸、镐为墟;梁运虽兴,《英》、《茎》扫地。庄宗起于朔野,经始霸图,其所存者,不过边部郑声而已,先王雅乐,殆将泯绝。当同光、天成之际,或有事清庙,或祈祀泰坛,虽簨虡犹施,而宫商孰辨?遂使磬襄、鼗武,入河、汉而不归;汤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洎晋高祖奄登大宝,思迪前规,爰诏有司,重兴二舞。旋属烽火为乱,明法罔修,汉祚几何,无暇制作。周显德五年冬,将立岁仗,有司以崇牙树羽,宿设于殿庭。世宗因亲临乐悬,试其声奏,见钟磬之类,有设而不击者,讯于工师,皆不能对。世宗恻然,乃命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参详其制,又命枢密使王朴考正其声。朴乃用古累黍之法,以审其度,造成律准,其状如琴而巨,凡设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吕旋相为宫之义。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议而行之。今亦备纪于后,以志五代雅乐沿革之由焉。

梁开平初,太祖受禅,始建宗庙,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献之舞:

肃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宪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宪祖昭武皇帝室曰《来仪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 《五代会要》云:太常少卿杨焕撰。

二年春,梁祖将议郊禋,有司撰进乐名、舞名:

乐曰《庆和之乐》。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庆顺》。

奠玉帛登歌奏《庆平》。

迎俎奏《庆肃》。

酌献奏《庆熙》。

饮福酒奏《庆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

亚献奏《庆和》。

终献奏《庆休》。

乐章各一首。

太庙迎神,舞名《开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饮福酒、彻豆、送神,皆奏乐。

乐章各一首。

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室酌献,舞《武成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 《五代会要》云:尚书兵部侍郎崔居俭撰。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室酌献,舞《雍熙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 《五代会要》云:太常卿卢文纪撰。

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室酌献,舞《咸和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 《五代会要》云:太子宾客、判太常寺事赵光辅撰。

汉文祖明元皇帝庙室酌献,舞《灵长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庙室酌献,舞《积善之舞》。

翼祖昭献皇帝庙室酌献,舞《显仁之舞》。

显祖章圣皇帝庙室酌献,舞《章庆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 《五代会要》云:太常卿张昭撰。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室酌献,舞《观德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庙室酌献,舞《肃雍之舞》。

僖祖明宪皇帝庙室酌献,舞《章德之舞》。

义祖翼顺皇帝庙室酌献,舞《善庆之舞》。

庆祖章肃皇帝庙室酌献,舞《观成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室酌献,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庙室酌献,舞《定功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 《五代会要》云:太祖庙室乐章,太常卿田敏撰。世宗庙室乐章,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撰。

乐章词多不录。

右乐章

晋天福四年十二月,礼官奏:“来岁正旦,王公上寿,皇帝举酒,请奏《元同之乐》;再举酒,奏《文同之乐》。”从之。

五年,始议重兴二舞,诏曰:“正冬二节,朝会旧仪,废于离乱之时,兴自和平之代。将期备物,全系用心;须议择人,同为定制。其正冬朝会礼节、乐章、二舞行列等事宜,差太常卿崔棁、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与太常寺官一一详定。礼从新意,道在旧章,庶知治世之和,渐见移风之善。”其年秋,棁等具述制度上奏云:

案《礼》云:“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又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乐书议舞云:夫乐在耳曰声,在目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于心,难以貌睹。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和合,大乐备矣。又案《义镜》,问鼓吹十二案合于何所?答云:《周礼》鼓人掌六鼓四金,汉朝乃有黄门鼓吹。崔豹《古今注》云:因张骞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增之,分为二十八曲。梁置鼓吹清商令二人。唐又有堈鼓、金钲、大鼓、长鸣、歌箫、笳、笛,合为鼓吹十二案,大享会则设于悬外。此乃是设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也。

今议一从令式,排列教习。文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每佾八人。左手执籥。《礼》云:“苇籥,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有“籥师教国子”,《尔雅》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大者七孔,谓之簅。历代已来,文舞所用,凡用籥六十有四。右手执翟,《周礼》所谓羽舞也。《书》云:“舞干羽于两阶。”翟,山雉也,以雉羽公析连攒而为之。二人执纛前引,数于舞人之外。舞人冠进贤冠,服黄纱袍,白纱中单,皁领褾,白练衤盖裆,白布大口袴,革带,乌皮履,白布袜。武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左手执干。干,楯也,今之旁牌,所以翳身也,其色赤,中画兽形,故谓之硃干。《周礼》所谓兵舞,取其武象,用楯六十有四。右手执戚。戚,斧也,上饰以玉,故谓之玉戚。二人执旌前引,旌似旗而小,绛色,画升龙。二人执鼗鼓,二人执铎。《周礼》有四金之奏,其三曰金铎,以通鼓,形如大铃,仰而振之。金錞二,每錞二人举之,一人奏之。《周礼》四金之奏,一曰金錞,以和鼓,铜铸为之,其色黑,其形圆,若椎,上大下小,高三尺六寸有六分,围二尺四寸,上有伏虎之状,旁有耳,兽形衔镮。二人执铙以次之。《周礼》四金之奏,二曰金铙,以止鼓,如铃无舌,摇柄以鸣之。二人掌相在左,《礼》云:“治乱以相。”制如小鼓,用皮为表,实之以糠,抚之以节乐。二人掌雅在右,《礼》云:“讯疾以雅。”以木为之,状如漆筒而弇口,大二尺围,长五尺六寸,以羖皮鞔之,旁有二纽,髹画,宾醉而出,以器筑地,明行不失节。武舞人服弁,平巾帻,金支绯丝大袖,绯丝布裲裆,甲金饰,白练?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布袴,鸟皮靴。工人二十,数于舞人之外。武弁硃翙,革带,鸟皮履,白练礻盖裆,白布袜。殿庭仍加鼓吹十二案。《义镜》云:常设毡案,以毡为床也。今请制大床十二,庆容九人,振作歌乐,其床为熊罴貙豹腾倚之状以承之,象百兽率舞之意。分置于建鼓之外,各三案,每案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二人,箫二人,笳二人。十二案,乐工百有八人,舞郎一百三十有二人,取年十五已上,弱冠已下,容止端正者。其歌曲名号、乐章词句,中书条奏,差官修撰。

从之。 《欧阳史·崔棁传》:高祖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乐章。自唐末之乱,礼乐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悬,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礻盖裆,白布大口袴,革带履,左执枿,右秉翟,执纛引者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平巾帻,绯丝布大袖绣裆,甲金饰,白练礻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袴,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案,负以熊豹,以象百兽率舞。案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奏《元同》;二举,登歌奏《文同》;举食,文舞《昭德》,武舞《成功》之曲。礼毕,高祖大悦,赐棁金帛,群臣左右睹者皆赞叹之。然礼乐废久,而制作简缪,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参乱雅音。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明年正旦,复奏于庭,而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薤露》、《虞殡》之音,舞者行列进退,皆不应节,闻者皆悲愤。开运二年,太常少卿陶穀奏废二舞。

汉高祖受命之年,秋九月,权太常卿张昭上疏,奏改一代乐名,其略曰?

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殿庭遍奏六代舞,所谓《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周室既衰,王纲不振,诸乐多废,惟《大韶》、《大武》二曲存焉。秦、汉以来,名为二舞:文舞,《韶》也;武舞,《武》也。汉时改为《文始》、《五行之舞》,历代因而不改。贞观作乐之时,祖孝孙改隋文舞为《治康之舞》武舞为《凯安之舞》。贞观中,有《秦王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二舞,乐府又用为二舞,是舞有四焉。前朝行用年深,不可遽废,俟国家偃伯灵台,即别召工师,更其节奏,今改其名,具书如左:祖孝孙所定二舞名,文舞曰《治康之舞》,请改《治安之舞》;武舞曰《凯安之舞》,请改为《振德之舞》。贞观中二舞名,文舞《功成庆善乐》,前朝名《九功舞》,请改为《观象之舞》;武舞《秦王破阵乐》,前朝名为《七德舞》,请改为《讲功之舞》。其《治安》、《振德》二舞,请依旧郊庙行用,以文舞降神,武舞送神。其《观象》、《讲功》二舞,请依旧宴会行用。

又请改《十二和乐》云:

昔周朝奏六代之乐,即今二舞之类是也。其宾祭常用,别有《九夏之乐》,即《肆夏》、《皇夏》等是也,梁武帝善音乐,改《九夏》为《十二雅》,前朝祖孝孙改雅为和,示不相沿也。臣今改和为成,取《韶》乐九成之义也。《十二成乐曲》名:祭天神奏《豫和之乐》,请改为《禋成》;祭地祇奏《顺和》,请改为《顺成》;祭宗庙奏《永和》,请改为《裕成》;祭天地、宗庙,登歌奏《肃和》,请改为《肃成》;皇帝临轩奏《太和》,请改为《政成》;王公出入奏《舒和》,请改为《弼成》;皇帝食举及饮宴奏《休和》,请改为《德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和》,请改为《骍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请改为《允成》;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请改为《庆成》;郊庙俎入奏《雍和》,请改为《骍成》;皇帝祭享、酌献、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请改为《寿成》。

祖孝孙元定《十二和曲》,开元朝又奏三和,遂有《十五和》之名。凡制作礼法,动依典故,梁置《十二雅》,盖取十二天之成数,契八音十二律之变,辄益三和,有乖稽古。又缘祠祭所用,不可尽去,臣取其一焉。祭孔宣父、齐太公庙降神奏《宣和》,请改为《师雅之乐》;三公升殿、会讫下阶履行奏《祴和》,请废,同用《弼成》;享先农、耕籍田奏《丰和》,请废,同用《顺成》。

已上四舞、《十二成》、《雅乐》等曲,今具录合用处所及乐章首数,一一条例在下。

其歌词文不录。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张廷玉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六·佚名
  通志卷一百九十八·郑樵
  五 山东巡抚徐绩等奏覆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别集下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绎史卷五十四·马骕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戴休颜传·欧阳修
  卷六十三·佚名
  卷五·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卷五·徐天麟
  外附卷·佚名
  徐善祥·周诒春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北江诗话卷二·洪亮吉

    诗文之可传者有五: 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诗文之以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始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觏也。其情之缠绵悱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则三百篇及《楚骚》等皆无不然。河梁桐树之于友朋,秦嘉荀粲

  • ◆郭□□麟孙(祥卿集)·顾嗣立

    麟孙,字祥卿,吴郡人。博学工诗,与袁易通甫、龚璛子敬、汤弥昌师言、钱重鼎德钧相率酬唱。作吏钱塘,再调江东,归吴卒。其序通甫诗,以为诗本原于性情之正,当其遇物兴怀,因时感事,形之于诗,何尝拘拘然执笔学似某人而后为诗哉!盖所蕃

  • 卷五十九·毕沅

      ◎宋纪五十九 ∷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六月,戊午朔,辽以东北路女真详衮果嘉努为特里衮。   壬戌,辽遣使录

  • 卷十五·谷应泰

      ○削夺诸藩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建文帝即位,诏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帝,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子也。生十年而懿文卒,高祖年六十有五矣,御东角门,对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世适,富   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皇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陈寿

    (王粲传、卫觊传、刘睼传、刘劭传、傅嘏传)王粲传,(附徐睷等传)王粲,字仲宣,山陽郡高平县人。曾祖父王龚,顺帝时为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为司空,他们都是位列三公的汉室重臣。父亲王谦,当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因为是名公后裔,何进

  • 卷三十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九请毁要典疏【崇祯元年】     倪元璐臣谨奏为公议自存私书当毁敬陈肤见以襄荡平之治事臣观梃击红丸移宫之三议哄於清流而三朝要典之一书

  • 卷六十二·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六十二识余二缀闻顺德人黄章年近四旬为博士弟子六旬余试优补廪八十三嵗贡入太学康熈己夘北闱秋试年已百嵗大书百嵗观场四字于灯令其曾孙为之前导顺治间翰林王熙工国书后陞司业世祖恐其荒废

  • 谢学瀛·周诒春

    谢学瀛 字吉士。年三十六岁。生于江苏无锡。本籍住址。江苏无锡盛巷。弟学涛。粤汉铁路学习生。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任湖南辰州府高等学堂教员。充前淸出洋考察各国政治大臣随员。光緖三十一年。

  • 二十七年·佚名

    (甲午)二十七年大明萬曆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辰,諸道大饑,京畿及下三道尤甚,人相殺食。〈自軍興轉輸,公私蕩竭。經賊之地,二年廢作,完全之道,流民皆歸,主客俱困。且以武士及軍功人爲守令,專事剝斂,又築城練卒,使臣旁午,州縣百

  • 卷三十一·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一    明 湛若水 撰 谨妃匹下 汉光武建武二年帝以隂贵人雅性寛仁欲立以为后贵人以郭贵人有子终不肯当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十七年郭后宠衰数懐怨怼上怒之冬

  • 论语精义卷六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六下 宋 朱子 撰 顔渊第十二 顔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顔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明道尝

  • 卷十七·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七明 胡广等 撰学记第十八石梁王氏曰六经言学字莫先於说命此篇不详言先王学制与教者学者之法多是泛论不如大学篇教是教个甚学是学个甚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小】闻【去声】不足以动衆发虑宪

  • 卷八十八·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八十八卿大夫之孝德行汉曹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臣】按萧曹不以私憾废公义可谓有同敬协恭之美矣彼其起刀笔吏不知学而勲业烂然

  • 僖公·僖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传】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三月,郑伯如楚。夏,宋公伐郑。子鱼

  • 致欧阳竟无居士书·太虚

    竟无居士道鉴:今中国佛教中人,居士与虚固应处较为相知之列,而自仁老以来之关系,于道谊亦不为不深。然虚以闲名为各国佛徒所知,若印、若锡、若日、若德等佛教学者,访谈关于国际佛教之事,固常有之。至为游者藉以烘托而自增声价

  • 哈尔罗杰历险记·普莱斯

    《哈尔罗杰历险记》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如追捕偷猎匪徒保护野生动物、考察大堡礁、猎捕某些珍奇动物等等。在这套丛书中,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佚名

    同名二部:一唐智严译,一卷。一唐不空译,一卷。冠佛说之二字。皆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与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