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春正月,满洲始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

四十三年,冬十一月,满洲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札尔固齐(〈蒙古语理事官也〉)十人佐理国事。凡有听断之事,先经札尔固齐十人鞠讯,然后言于五大臣。五大臣亲行复审,然后言于诸贝勒。众议既定,犹恐有冤抑,国主更详问之,详慎讼狱,国人称之。

十二月,满洲定兵制。先是万历十一年,满洲以甲十三副攻图伦城,破之,益厉兵力,得以次削平诸部。初定出兵校猎,不计人数之多寡,各随族党屯寨而行。每人各取一矢,凡十人设长一人领之,其长称为牛录额真。后于二十九年正月间,以诸国俫服人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一额真(〈后改称为牛录章京,即佐领〉),至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后改称甲喇章京,即参领〉),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后改称固山章京,即都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后改称梅勒章京,即副都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增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幅之黄、白、蓝者,缘以红;幅之红者,缘以白,共为八旗。行军时地广则八旗并立,地狭则八旗合一路而行。军士禁喧嚣,行伍禁搀越。当两军交战,被坚甲执长矛大刀者为前锋,被轻甲善射者自后冲击,俾精兵立马他处,相机接应焉。

四十六年,夏四月,满洲颁定练兵之制。其法,每一牛录制云梯二,出甲二十以备攻城。凡兵士自出兵日以至班师,各随牛录勿离,如离本纛,执而诘问之。甲喇、牛录等管官不以所颁法令申诫众军者,各罚马一匹。若谕之不听,敢违军令者,论死。凡攻城,不得一二人争先竞进,若一二人轻进致受损伤者,赏不及,虽战死,不为功。迨列阵既定,然后先登者,始录其功,有一二人先登陷城者,即驰告本旗大臣。俟一军毕登,然后鸣螺,俾众军听螺声而并进焉。

四十八年,春三月,满洲改设八旗官,分总兵官为三等,其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各牛录额真俱为备御官,每牛录下设千总四人。后设蒙古、汉军各八旗,其旗色与满洲八旗同。 夏六月,满洲设纳言之木于门外,赴诉者,书其状而县之木。

熹宗天启六年,秋九月,满洲主皇太极嗣位,集诸贝勒议定官制。初,满洲主努尔哈赤起自部落,诸事草创,设官甚简,其后削平诸部,创制八旗,每旗设总管大臣(〈即固山额真〉)一,佐管大臣(〈即梅勒额真〉)各二,又设理政大臣五,札尔固齐十,往往即以总管或佐管等兼之,不皆分授。至是建议,每旗仍各设总管大臣一,是为八大臣,凡议国政,与诸贝勒偕坐,共议之;出猎行师,各领本旗兵行,一切事务,皆听稽察。其佐管大臣,每旗仍前设各二,此十六大臣,赞理本旗事务,不令出征。又每旗各设调遣大臣二,此十六大臣出兵驻防,以时调遣。所属词讼,仍令审理。(〈后为驻防副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诸职〉)

思宗崇祯二年,春三月,满洲定蒙古军例。 夏四月,满洲设立文馆,命儒臣分职,一翻译汉字书籍,一记注朝政得失。 秋八月,满洲定行军赏罚例。

四年,春二月,满洲定出征军例。 秋七月,满洲设立六部,每部以一贝勒主之(〈即管部〉),各有满洲、蒙古、汉承政(〈即尚书〉)一,参政八(〈即侍郎〉)。惟工部则十员,满八,蒙、汉各二。启心郎(〈即翻译员〉)一,惟工部二,满、汉各一,笔贴式无定额,视各部之事务繁简而补授之。

五年,春二月,满洲主谕刑部禁赌博,定城守官三年考察之例。

九年,春三月,满洲改文馆为内三院。一名内国史院,设大学士一,学士一;一名内秘书院,设大学二,学士一;一名内弘文院,设大学士一,学士二。 夏五月,满洲设都察院。

十年,夏四月,命贝子堪罗托博议国政。每旗复设议政大臣五员。

十一年,夏六月,满洲设理藩院,专治蒙古诸部事。 秋七月,满洲更定部院官制。先是部院诸衙门设满洲、蒙古、汉承政各三四员,其馀皆为参政,凡二等。至是大学范文程等奏请每衙门止设满洲承政一员,以下酌量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启心郎、额者库(〈即主事〉)各官,凡五等。从之。

清世祖顺治元年,冬十月,帝入京师,即位,定内外文武官制。内自阁部至庶司,外藩臬守令,提镇将弁,略访明制而损益之,兼用满、汉人。 又定八旗都统、副都统、统领、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均由兵部开列具题补授。守卫陵寝总管、翼领白塔监守,信炮总管、牺牲所所收,黑龙江、吉林管水手官,皆系八旗公中升补之缺,均由兵部引见补授。在京骁骑参领以下官,驻防协领以下官,由各旗引见补授。前锋护军参领以下官,由各该统领引见补授。五品以上,咨兵部月终汇题,六品以下,咨兵部注册。其驻防岭催升补骁骑校,附入月终汇题。 分置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于京城内。 设骁骑营、亲军、前锋营、护军营、领侍卫府、提督九门步军营、内府三旗、盛京八旗驻防、直省八旗驻防,随各省形势设将军、都统。或但设城守尉、防守尉、直省绿营兵。总督所属为督标,巡抚所属为抚标,提督所属为提标,总兵所属为镇标,副将所属为协标,河道总督所属为河标,漕运总督所属为漕标。外藩札萨克各旗(〈凡二十五部,为五十一旗〉),守卫陵寝兵。

二年,夏闰六月,除割脚筋及贯穿耳鼻法。 秋七月,增设御史十五员。

三年,夏四月,裁各府挂衔别驻推官及大小县主簿。

四年,冬十一月,设四川总督一。

五年,春二月,设六部汉尚书及都察院汉都御史各一员。 夏四月,增户部十四司汉主事各一。

八年,夏六月,定在京满汉诸臣犯罪,必奉旨革职,然后关刑部审问。 秋七月,以翰林院官分隶内三院,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

九年,春正月,增都察院御史四十员。 夏四月,裁各道御史二十员。 设宗人府衙门。

十年,夏四月,定御史为二十员。 六月,制寺人不过四品。

十一年,夏六月,照成例以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及东宫三太、三少用为文武大臣加衔。

十三年,春三月,选满汉词臣八人,以原衔充日讲官。 秋七月,定内外大小官员,凡受赃十两以上者,除依律定罪外,不分枉法不枉法,俱籍其家产入官。 撤各省守催钱满官。 八月,命三年一大阅,定为例。 停遣满官榷关。 冬十月,定每年六月内审定立决重犯,俟七月具奏正法。 裁六科汉军副理事官。

十五年,夏五月,裁直隶总督,改设巡抚一员。 秋七月,设殿阁大学士,除去内三院秘书、弘文、国史诸名称。 增设各道御史三十员。 分设闽、浙两省总督各一。 九月,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 冬十一月,定宫闱女官名数品级及供事宫女名数:乾清宫夫人一,秩一品;淑仪一,二品;婉侍六,三品;柔婉二十,芳婉三十,俱四品;尚宫局尚宫、司纪、司簿各二,司闻四,女史六;尚仪局尚仪一,司药二,司籍、司宝、司赞各四,女史三;尚服局尚服一,司仗四,司宝、司衣、司饰,女史各二;尚绩局尚绩一,司制四,司珍、司彩、司计,女史各二;宫正司宫正、女史各二,俱六品;慈宁宫贞容一,二品;慎容一,三品;勤侍无品级。

十六年,春正月,谕吏部:旧制内阁止有大学士及典籍、撰文、办事中书,原无学士、侍读学士等员,今见在满汉学士俱以原官留任,嗣后不必再补,典籍、撰文、办事中书照旧满汉兼设,其满官侍读学士以下各员,俱改为中书舍人,仍照见在品级加衔。应用员数,察照职掌,会同内阁议奏。翰林院设满汉掌院学士外,不必再设满汉翰林官。 闰三月,申严诬告之禁。 五月,照旧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各三员。 冬十月,定进士除庶吉士外,著俱以推官、知县用,不得除授知州。因品级太悬也。

十七年,春正月,禁士子不得妄立社名。科众会盟,其投剌往来,亦不许用同社、同盟字样,违者治罪。 三月,定八旗汉字官名。固山额真,汉字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字称为副都统;甲喇章京,汉字称为参领;牛录章京,汉字称为佐领;昂邦章京,汉字称为总管。满字皆依旧。 秋七月,停遣御史巡按各省。 冬十一月,仍设巡按御史。

十八年,夏五月,停各省巡按差。 秋七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 罢进士观政例。 八月,定直省各设总督一员。 九月,增设直隶、山西、山东、河南、云南五省提督。 冬十月,裁顺天巡抚,归保定巡抚兼管,以直隶已设总督故也。 十二月,定营千总为正六品,把总为正七品。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七 宣帝·令狐德棻
  卷一百十七 景祐二年(乙亥,1035)·李焘
  卷二十 后赵录十·崔鸿
  第四十八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蔡东藩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蔡东藩
  ● 卷三·王鹗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假疯子饱尝异味·李定夷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佚名
  八 长庆寺·周作人
  萧十三传·脱脱
  刘崧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职官二一·徐松
  食货一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翁方纲

    刘随州《龙门八咏》,体清心远。後之分题园亭诸景者,往往宗之。偶记高季迪《吴越纪游》诗《海昌城楼望海》之作,叹其笔力优裕。因思刘文房《龙兴寺望海》诗,似觉散,而乃更切实、更阔大。前人之不可及如此!然非心气宁定之後

  • 卷六十六·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六十六目录【九十九字】燕山亭宋徽宗曾觌毛幵张雨琐牎寒【又一体】周邦彦方千里陈允平王沂孙张炎无名氏前调【又一体】张炎萧允之月下笛【又一体】张炎

  • 卷五十二·志第三十三·选举二·脱脱

        ◎选举二   ○文武选   金制,文武选皆吏部统之。自从九品至从七品职事官,部拟。正七品以上,呈省以听制授。凡进士则授文散官,谓之文资官。自余皆武散官,谓之右职,又谓之右选。文资则进士为优,右职则军功

  •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泰定帝一·宋濂

        ◎泰定帝一   泰定皇帝,讳也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剌之长子,裕宗之嫡孙也。初,世祖以第四子那木罕为北安王,镇北边。北安王薨,显宗以长孙封晋王代之,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

  • 卷第三十七·胡三省

    汉纪二十九〔起屠维大荒落(己巳),尽阏逢阉茂(甲戌),凡六年。〕《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九)〕①春,正月,朔,〔去年十二月莽改元,以十二月为岁首。通鉴不书,不与其改正朔也。〕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帅,读曰率。玺,斯氏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年正月甲午朔免朝贺百官仍于午门外行礼 赐辅臣上尊珍馔又特赐烧割酒饭甜食伏姜○丙申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丁酉工部请给总河右侍郎李颐敕书以便宜行事许之○辛丑山西隰川王府管理中尉充倓以持法为

  • 卷之二百零五·佚名

      康熙四十年辛巳夏。四月戊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未吏部题、一等公彭春、以病解退。销去二次恩诏所得拖沙喇哈番。余三等公、以其子曾寿、袭替。从之。  ○兵部

  • 卷之四百九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五月。庚申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子皆如之。外起居注  ○奉皇太后御乾清宫。俄国耆亲王觐见。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州牧苛敛民财。

  • 卷五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四乾隆二十三年夏四月戊辰定边将军兆惠等疏奏哈萨克锡喇等信息兆惠等奏言臣等于三月十四日过阿勒坦额黙勒至眀布拉克防合询问两路俘获人口俱称哈萨克锡喇鄂哲特等拣选马驼渡伊犂

  • 韩锡传·脱脱

    韩锡,字难老,他的祖先从析津迁移到蓟州的渔阳。祖父贻愿,是辽宣徽北院使。父亲秉休,归附朝廷,任忠正军节度使。韩锡因为先代当官补任..门祗候。天会中,讨伐宋朝,锡随军掌管礼仪,不久因母亲年老于是成了监差。过了较长一段日子

  • 熙宗悼平皇后传·脱脱

    熙宗悼平皇后,姓裴满氏。熙宗即位以后,裴满氏被封为贵妃。天眷元年(1138),她又被立为皇后。她的父亲忽达拜太尉之职,熙宗赠授她曾祖父斜也司空之职,赠授她祖父鹘沙司徒之职。皇统元年(1141),熙宗接受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

  • 卷二百二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二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兵制宋孝宗时知太平州洪遵乞存留拣中禁军劄子曰臣仰憔陛下锐意武事恢复之志不懈益虔区区防江固无所事然备豫不虞古人

  • ○ 卷下·叶梦得

      杨朴、魏野皆咸平景德间隐士,朴居郑州,魏野居陕,皆号能诗。朴性癖,尝骑驴往来郑圃,每欲作诗,即伏草中冥搜,或得之,则跃而出,适遇之者无不惊。真宗祀汾阴过郑,召朴,欲命之官,即问:&ldquo;卿来,得无以诗送行者乎?&rdquo;朴揣知帝意

  • 原序·杜预

    圣人文乎鲁史志乎周道笔削隠显有权有义一正于周制而已权焉故有讳国恶避世祸矫事以变文也义焉故有例典礼贬僭乱尊王以行法也彰明五始上禀班朔布象之本则公旦礼经列国羣史悉得书之矣详畧一字下救衰俗强臣之渐则仲尼志蕴

  • (十)·钱穆

    朱子曰:“人知鸟喙不可食,断然终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莹净,所以有此一点墨。这不是外面理会不得,只是里面骨子有些见未破。故大学

  • 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六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恒作是念。我不应住眼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界。何以故?眼界非能住非所祝耳鼻舌身意界亦非能住非所住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与六种波罗蜜多常共相应不相舍离。善现,若菩

  • 僧格之养成·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东亚佛教大会演讲大纲  一 僧与俗之分类                ┌─出家五众──僧      ┌─人─┬─佛弟子┤    有情┤   │    └─在家二众─┬俗  

  • 第八 龙相应·佚名

    [一]第一 品类一~二[尔时,世尊]舍卫城&hellip;&hellip;乃至&hellip;&hellip;三&ldquo;诸比丘!龙之生有四种。以何者为四耶?卵生龙、胎生龙、湿生龙、化生龙是。诸比丘!如是龙之生有四种。&rdquo;[二]第二 妙胜一~三[尔时,世尊]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