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忆先品第二十二

於是天中天,诸天世人师。在於大王境,摩竭之国土。

游止竹林园,思忆往古世。光明益显好,犹如盛火祠。佛弟性慈仁,厥名曰阿难。见佛光明盛,即行诣佛所。

叉手下右膝,敬意白佛言:唯愿天中天,决心之所疑。未曾见光明,如今之晖耀。唯愿一切智,说光明因缘。

於是佛告已,微妙八种声。谛听吾今说,光明之因缘。吾自忆前世,施无数众生。供养千数佛,种种所须给。

学无数圣典,盛祠祀无数。难可施与者,大施与无吝。忆念往古时,大象如白山。势力胜邻敌,吾以用惠施。

以心所爱重,二子用施人。毛孔皆血出,吾时名甚爱。象马车乘女,种种用惠施。施八万四千,金角黄牸牛。

金器盛银粟,满其所受量。吾名为知时,大施十二年。弊恶婆罗门,来从吾索头。时诸天若干,欲固遮梵志。

吾归晓诸天,莫违本所愿。时王名月光,今充吾所侥。复有婆罗门,来从吾索眼。不逆即许与,体所爱之目。

为王名善目,因是发大愿。今以目施与,愿後成慧明。又复更异时,鸽飞来趣我。为鹰所迸逐,飞住吾膝上。

吾尽割体肉,恣以足鹰意。不以来归鸽,与鹰使为食。吾以病人故,割已体上肉。食肉三七日,其重病得瘳。

又为普施王,名为大力士。昔除众生病,今灭其尘劳。又吾前世时,以身惠施人。别卖可爱子,又别卖吾妻。

卖吾与恶人,敕吾令杀害。吾时名焰月,不杀没己命。吾剥皮为施,缠叠为灯炷。同时然灯炷,与身炎皆炽。

王名坚金刚,其耐痛无比。以是求一愿,举足以成佛。以身与虎狼,地六反震动。因此勇猛意,超度过九劫。

曾以一善施,主地尽四海。前为转轮王,号名曰大天。始建王风教,率以十善行。弃舍四方域,剃头修净行。

又为普地主,号名曰尊帝。於是地上立,八万四千城。时为此诸城,部分境界已,八万四千王,俱出剃头学。

曾为王多求,贪欲狂迷惑。越度大海表,求土地人民。吾时为梵志,大智名上度。将顺教是王,还其正志思。

曾为白象王,如日甚姝好。六牙甚可爱,弈弈有光明。猎师贪牙故,箭射中其心。便自拔牙与,心不起恚乱。

净施王游猎,因至深山中。闭群鹿二王,置於深谷■。以一妊母鹿,鹿王代就死。使普境野畜,无复恐患忧。

有国忽父母,害杀长老者,吾尊奉孝养,地穴济父母。天空中问义,父教吾决答。断众生倒见,济令不堕狱。

大蟒闭贾客,围绕置中央。吾时缘宿行,生为师子王。发象为力势,踏蟒即令死。济五百客命,安隐得归家。

佛尔时说此,生经五百章。三千大千界,普六反震动。有亿众生类,皆发大道意。又有亿众生,各证以四道。

上世贤智士,不可称奇异。菩萨发勇猛,施舍其躯命。从乞求者意,终无所违逆。功德得自在,万物及躯命。

丛残短寿命是乃可为奇。尘劳所缠裹,怀恶盛迷惑。能以慈悲力,钩还具恶心。能舍所爱重,财宝及躯命。

众生有豪尊,世得自在者,应为恶之时,自制而不为。昼夜行众善,以休息其意。

缘是自劝进,志愿在佛道。

猜你喜欢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多罗那他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九·智顗
  卷第九·德清
  卷第四·寒松智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一·欧阳竟无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印光
  法华讲演录弁言·太虚
  卷四百二十一·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贤劫经卷第四·佚名
  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彭定求

        卷750_1 【和浔阳宰感旧绝句五首】李中   追感古今情不已,竹轩闲取史书看。   欲亲往哲无因见,空树临风襟袖寒。   浔阳物景真难及,练泻澄江最好看。   曾上虚楼吟倚槛,五峰擎雪照人寒。   园林春媚千

  • 卷一百七十·毕沅

      ◎宋纪一百七十 ∷起上章困敦正月,尽昭阳单阏八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嘉熙四年蒙古太宗十二年   春,正月,辛未,彗星出于营室。   蒙古以温都尔哈玛尔充提领诸路课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一·苏天爵

    ○左丞李忠宣公(德辉) 左丞李忠宣公 卷十一之一 公名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初事潜邸。中统元年,授燕京宣抚使。历山西宣慰使、太原路总管。至元五年,召为右三部尚书。八年,拜北京行省参知政事。十一年,迁安西王相。明年,以

  • 平回纪略·佚名

    我朝定鼎以来,四海六合,一道同风,弱水流沙,向风慕义。每岁蠲账叠沛,恤赉频顽。西陲黎庶,世沐仁恩,塞外诸羌,罔弗率服;盖治平百有余年矣!岁在辛丑,甘省兰府所属循化城,距省四百余里,地接羌戎,暗门禁固。旧制分防厅署弹压撤拉。■〈犭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三)·陈寅恪

    上论述河东君与李存我宋辕文之关系既竟,茲请言河东君与陈大樽之关系。杨陈两人关系之史料,今日通常流布者乃违反真相,绝不可信,究其所以致此之故,恐因有人故意撰造虚伪之材料以扰真实,而卧子又以殉明死节之故,稽考胜国之遗闻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万历九年三月甲子朔升山东右布政使管理漕运事游季勋为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布政使杨一魁为本省左布政使副使袁弘德为山西行太仆寺卿兼佥事○升吏部文选司员外署郎中事池浴德为太常寺少卿○以大阅发太仆寺银三万两给赏各营

  • 张文蔚传·薛居正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父亲张衤易,在唐僖宗朝代,接连任显要官职。张文蔚幼小时即砥砺文章德行,求知交友,有名士的声誉。唐乾符初年,登进士第,当时丞相裴坦兼管盐铁事务,张文蔚进入仕途暂任巡官。不久,服家丧,以孝行闻名。中和年

  •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晏婴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问也。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夏谚曰:‘吾君

  •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苏舆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養,秋清以殺,冬寒以藏。暖暑清寒,異氣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歲也。聖人副天之所行以為政,故以慶副暖而當春,以賞副暑而當夏,以罰副清而當秋,以刑副寒而當冬。慶賞罰刑,畢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慶

  • 丽泽论说集録卷八·吕祖谦

    门人集録史説大抵史有二体编年之体始于左氏纪传之体始于司马迁其后如班范陈寿之徒纪传之体常不絶至于编年之体则未有续之者温公作通鉴正欲续左氏左氏之传终云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左氏终于此故通鉴始于此然编年与

  • 提要·真德秀

    【臣】等谨案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徳秀撰德秀字希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叅知政事进资政殿直学士卒諡文忠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此书惟大学一卷中庸一卷为德秀所手定大学章句序后有题记一行称寳庆三年八月丁夘

  • 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智甚深入无畏行法王法门。唯愿如来。广分别说。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解脱一切恶法法门虚空藏法门。甚深安入法门。细针法门。海不动法门。智灯法门。

  • 第九則  趙州東西南北·胡兰成

    第九則趙州東西南北舉:僧問趙州從諗禪師:如何是趙州?師云:東門西門南門北門。禪宗對一樁事情或一件東西的看法想法,與如今學校裏所教的根本不同,可比唱崑曲平劇的唱法,與學校裏唱歌的唱法根本不同。禪宗比莊子自有一份新意,跟

  •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中·佚名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品第二中第四门  受相应。想不相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受相应。何所摄。谓心心所法。八界二处三蕴。此何为余。谓受自性。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十一界。十一处三蕴。

  • 卷第六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九依不还位。诸契经中。以种种门建立差别。今次应辩彼差别相。颂曰。此中生有行  无行般涅槃上流若杂修  能往色究竟超半超遍没  余能

  • 关原之战·司马辽太郎

    长篇小说。作者日本司马辽太郎。一代霸主丰臣秀吉病逝,天下风云骤起。心藏虎狼野望、表面却俨如笃实农夫的德川家康伺机问鼎天下。他熟谙人心,对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百般献媚,旨在将视北政所如母亲的大将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

  •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佚名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一卷,宋施护译。大日如来,安住一切如来自性中,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等之诸法句。

  • 摩尼罗亶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