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三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殖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往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华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到已下七宝台。以价直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无多贪欲嗔恚愚痴嫉妒悭慢不。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无邪见不。无不善心不。摄五情不。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不。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所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殖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毗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者。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

添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四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捡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恭敬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故。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庄严幢菩萨问无尽意菩萨言。佛子。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即便遍观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告庄严幢菩萨言。佛子谛听。观世音菩萨所行之行。尔时无尽意菩萨即说偈言。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鱼龙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咀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彼即转回去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毒气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添品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觐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于是二子。念其父故。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愿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  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波罗  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  愿听我出家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觐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悉皆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

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见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殖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添品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唯愿世尊。当为说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殖诸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此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者。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惟愿世尊。听我说此陀罗尼。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多(上)侄他 阿坛荼(徒皆反) 坛荼(直下反)钵底 坛荼跋啰(上)多(上)尔 坛荼(上)矩舍(始迦上反)犁 坛荼稣(上)陀唎(上) 稣(上)陀啰(上)陀啰(上)跋底 勃驮钵膻泥陀啰(上)尼(奴移反)阿跋啰(上)怛尔阿啰怛尔 僧伽(上)跛[口*梨](上)绮羯 僧伽(上)尔伽多(上)泥达啰(上)磨(上)跛[口*梨](上)绮羯啰(上)婆(上)娑(上)多(上)婆(上) 户噜多(上)憍(俱照反)舍(始迦上)罗耶阿(上)努伽(上)羝 [言*斯]伽(上)鼻(上)抧[口*梨]驰(上)羝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是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著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疏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说是普贤劝发品时。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菩萨。具普贤道。

添品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七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座而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集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集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时诸菩萨摩诃萨闻佛作是说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头。合掌向佛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尔时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可如故说是语时。十方无量分身诸佛坐宝树下师子座上者。及多宝佛并上行等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舍利弗等声闻四众。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阿檀地(途置切一) 檀陀婆地(二) 檀陀婆帝(三) 檀陀鸠舍隶(四) 檀陀修陀隶(五) 修陀隶(六) 修陀罗婆底(七) 佛驮波膻祢(八) 萨婆陀罗尼阿婆多尼(九) 萨婆婆沙阿婆多尼(十) 修阿婆多尼(十一) 僧伽婆履又尼(十二) 僧伽涅伽陀尼(十三) 阿僧祇(十四) 僧伽婆伽地(十五) 帝隶阿惰僧伽兜略(卢遮切)阿罗帝波罗帝(十六) 萨婆僧伽三摩地伽兰地(十七) 萨婆达磨修波利刹帝(十八) 萨婆萨埵楼驮憍舍略阿[少/兔]伽地(十九) 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猜你喜欢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卷十八·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卷四·赜藏主
  自治哲学·太虚
  善恭敬经·佚名
  无常品第三之一·佚名
  应破之迷梦与应生之觉悟·太虚
  凡例·智旭
  第四 阎浮车相应·佚名
  09.说梵住品·佛音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序·道通
  梅村居士拟寒山诗序·中峰明本
  覆余乃仁居士电·太虚
   第三十七則 盤山三界無法·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天迪·唐圭璋

      天迪,号云闲,西昌(今江西泰和县西)人。   齐天乐   严县尹度上和李观我韵   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桐影吹香,梅阴弄碧,一味微凉堪荐。停杯缓劝。记罗帕求诗,琵琶遮面。十载扬州,梦回前事楚云远。   人生总

  • 提要·吴子良

    (臣)等谨案荆溪林下偶谈四巻不着撰人名氏以所载文字好骂一条知其姓呉书中推重叶适不一而足姚士粦跋谓以水心集考之惟有即事兼谢呉民表宣义诗六首及答呉明辅一书不知即其人否案元无名氏南溪诗话引此书一条称为吴子良荆溪

  •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范晔

    南蛮 巴郡南郡蛮 板楯蛮夷 西南夷 西南夷 夜郎 滇 哀牢 邛都 莋都 冉駹 白马氐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

  • 卷三百四·列传第六十三·脱脱

        周渭 梁鼎 范正辞刘师道 王济 方偕 曹颖叔 刘元瑜 杨告 赵及 刘湜 王彬 仲简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刘鋹据五岭,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赋重,民不聊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五·佚名

    石遗室集选录陈衍刘铭传别传书姚石甫、张亨甫两先生事行抵台北内山加九岸记刘铭传别传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面黄黑,疏麻隆准。粤、捻匪屡被创,群呼「刘麻子」相惊。躯不逾中人,杂立稠众中一望辄见,若高出人表然。十余

  • ●二五、零缣断简中的秘密·秦翰才

    凡我给本书所搜集的资料,都已尽归纳在上面几节。此外在丛残的文件中,还有多少零星消息,或许为外边所没有知道,如今也酌采几段,编成这一节。 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三月一日,溥仪开始做他满洲帝国的皇帝,满洲和日本各界人士都有贺

  • 殿阁词林记卷十九·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赍诏国初置承勅监洪武九年以编修吴升为承勅监令周孟东为监丞使以赍奉制勅为职寻罢之其后凡朝廷大礼颁诏天下本院官先撰诏文请旨裁定付中书舍人书写送尚寳司用寳玺毕行礼之日百官出承天门外肃候鸿胪

  • 虞寄传·姚思廉

    虞寄字次安,年少时聪慧敏捷。他几岁时,有一客人登门拜访其父,在门口遇见虞寄,便讥嘲他说:“郎君姓虞,必当无智。”虞寄随声答道:“你连文字都分辨不清,岂能不愚呢?”其客非常惭愧。入见对其父说:“令郎乃是非凡之人,孔融小时候酬

  • 高尚传·刘昫

    高尚,是幽州雍奴县人,原名不危。母亲年老,乞讨度日,高尚四出游说不回家奉养。他暂住河朔县边境时,跟令狐潮相邻,和令狐潮的使女私通,生了一个女儿,就收留了她。高尚很爱读书,文章词采丰富。他曾经叹息着对汝南郡的周铣说:“我高

  • 郭逵传·脱脱

    郭逵,字仲通,他的祖先自邢州徙居洛阳。康定年间(1040),他的兄长郭遵在对敌作战中阵亡,朝廷因此录用他做三班奉职,隶属于陕西的范仲淹麾下。范仲淹勉励他读书学习。延安人清刚社募兵误杀熟羌,将依法处死,郭逵请求赦免他们,挽救

  • 太宗本纪·脱脱

    (上)太宗孝武惠文皇帝,名德光,字德谨,乳名尧骨。太祖第二个儿子,母亲是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902)生,出生时神光异常,与此同时猎人打到了白鹿、白鹰,人们都认为这是吉兆。待到成年,相貌端庄厚重、秉性宽厚仁慈,军国大事多

  • 卷二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南齐高帝建元元年崔祖思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上初即位祖思啓陈政事曰礼诰者人伦之襟冕帝王之枢柄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世不习学民忘志义悖竞因斯而起祸乱是焉

  • 奏谳书四·佚名

    原文:胡丞[上“喜”下“心”]敢讞之,十二月壬申大夫[上“艹”下“所”]詣女子符,告亡。.符曰:誠亡,詐自以為未有名數,以令自占書名數,為大夫明隸,明嫁符隱官解妻,弗告亡,它如 。解曰:符

  • 第一章 总论·吕思勉

    自来治史学者,莫不以周、秦之间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会组织言,(1)实当以新、汉之间为大界。盖人非役物无以自养,非能群无以役物。邃古之世,人有协力以对物,而无因物以相争,此实人性之本然,亦为治世之大道

  • 卷二十八·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八   宋 王与之 撰角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贾氏曰角人至掌蜃亦是徴敛之官故在此○郑锷曰齿者象之牙骨则麋鹿骨之类独以角名官何耶以弓人为弓攷之角也者

  •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序·佚名

    越溪沙门性澄述夫能仁之为教也。所契者道。所体者神。统法界而有为。穷三世而不息。无乎不在。故天为覆。地为载。日月星辰为照临。群生品物为吉凶消长。感而遂通。故凶可以避。吉可以趋。天地日月星辰万物。各可以使

  • 赵氏易说·赵善誉

    南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释经之作。是书流传不广, 故 《经义考》 称已佚。今有 《四库全书》据 《永乐大典》辑成本,但缺豫、 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 孚等九卦。《宋史·艺文志》及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

  • 太清神鉴·王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异。作者“潜心于此,考古验今,无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