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七則 盤山三界無法

第三十七則盤山三界無法

舉:盤山寶積禪師垂語云: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此二句是佛教教義的根本處的問題。佛經裏一直沒有把來說清楚過。有法有心,是世界古文明國人所共同承認的。便如釋迦,他雖云實無一法可說,一面仍是說:法不一不二,法不待證,法無去來,法無生滅增減垢淨,亦即意味著法還是有的。其後論師用因明來論證「法」不可得,乃云:三界無法。比起來,釋迦的最有一種渾樸的好。法不是可以因明論證,而是要以覺。而論師的是限於以因明論證。論師亦從打坐的修行,悟得法的始境;然而他們以因明的論證,仍不得不否定法。

但釋迦的法也不免疏缺。因為印度人雖知有空色,而不知有陰陽。印度人惟曰因緣,然而因緣是幻妄。釋迦破之,而承認因緣之外有法。論師繼之,更把因緣破盡了。而不以為此外尚可有法。玄奘游學印度,正當論師時代的晚期,他乃彌縫釋迦的有法與論師的無法,結合兩說,提出了一個「萬法唯識」的主題。玄奘以為雖然十二因緣皆是妄識,但是八識並非皆妄。所以法還是有,但法是與阿賴耶識為一。玄奘的唯識論是對印度佛教的一個革命。

但是陰陽這一關不通過,法的問題畢竟亦難圓滿解答。到了中國的禪宗,以機說法,機不是依於因緣,這樣就一下子解除了從來佛教的對因緣的困惑。而肯定有萬物之機,亦就是極明確地肯定了法了。這裏盤山禪師說的「三界無法」,不是印度佛教所說的有沒有法,而只是一個廓然豁然的意思。所以雪竇禪師頌此則:「白雲為蓋,流泉作琴」,當然是三界有法。

這法,依照現代一位先知者的用語,就是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則:一、大自然的意志與息法則。二、陰陽法則。三、絕對時空與相對時空統一法則。四、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統一法則。五、循環法則。禪宗雖然沒有知道得這樣明白,但那未覺亦有未覺的好。

再說何處求心?世界古文明國皆知有心。心非心臟,而是大自然的意志中心。此意志是未有名目的意志。萬物皆有其中心。亦即是萬物皆有生,皆有心。雖如水石,亦是有生的,只是有生而未有命。水石亦有心,是能感的,只是未有識。而如動植物則有生又有命。命是細胞之有核,所以人有丹田。丹田稱為命門,位置在臍下。息在丹田,而意志則在心。心的位置在於人體的最中心,相當於心臟處,但不是心臟。人有感有識。識在於全體,而總於腦。感亦在於全體,而總於心。腦是有而心則是無,惟無可以制有,是心在主使腦的活動。

丹田與心皆非可以生理解剖求得,但丹田是武術練氣功者可以擊腹示人。唱平劇的嗓子也是從丹田出來的。皆是證明。惟有心的所在無法證明。但心是有的,則可得證明。我與水石都能相感,此是因為我與水石皆有心。八識的前五識是在眼耳鼻舌身,第六是意識,在腦。第七末那識,是在丹田。第八阿賴耶識則是在於心了。識亦即是感。八感的前五感是在眼耳鼻舌身的神經。第六感是在腦神經,第七感則在丹田,不需神經,第八感在心,當然更不需神經。

中國人又說魂魄,印度人說的末那識即是魄,阿賴耶識即是魂,日本古事記說奇魂幸魂,奇魂即是魄,幸魂即是魂。魄宿於丹田,魂宿於心。丹田是陰,而心則是陽。心的最簡明的證明,還是漢文明的文心與詩心。

所似何處求心,並非說無心。雪竇頌此別的全文共六句: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白雲為蓋,流水作琴。

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那說的還是有法有心,有一種繁華。

猜你喜欢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佚名
  佛说树提伽经之二·佚名
  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十六·佚名
  梵摩渝经全文·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佚名
  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太虚
  序·如卺
  国清百录 第一卷·灌顶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八·佚名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释法海
  大雲初分福田健度第三十四·佚名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佚名
  卷第三(玄字号)·朱时恩
  卷第三·义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蒲室禅师大欣(蒲室集)·顾嗣立

    大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家世业儒,去而学佛,得法于晦机熙公。卓锡杭之凤山,迁中天竺。文宗自金陵入正大统,命以潜邸之旧,为龙翔集庆寺。召欣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谓欣公以说法

  • 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脱脱

        朱弁 郑望之 张邵 洪皓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新郑介汴、洛间,多故家遗俗,弁游其中,闻见日广。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

  •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蔡东藩

      却说洪秀全晕厥过去,经众人七手八脚,扶起灌救,半晌才渐渐醒来,不禁长叹道:“出师未捷,先伤两将,使我如失左右手,真是可痛可恨!”众人极力解劝。秀全又问道:“那个妖将,伤我兄弟云山?”探弁答称是“江忠源。”看官!你道这江忠

  • ○倚翠偎红·许指严

    晚清政界趣闻,实推庆邸二子为最。前所述者,略见一斑,然尚未及其正文,正文惟何?则振之杨翠喜案,而配以扌旉之红宝宝是也。但振为惟一之翠,而扌旉乃红不一红,好看煞人哉,此红红翠翠相映带也。初,振常往来京、津间,与外省官僚游宴,号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六·佚名

    嘉靖六年五月丁丑朔日有食之○庚辰兵部右侍郎王珝卒诏给祭葬如例○巡抚宣府右副都御史周金引疾乞休不允○升兵科左给事中刘祺为户科都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郑一鹏吏科兵科右给事中孟奇户科俱左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傅良弼吏

  • 钦定元史语解卷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三【按无少蒙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原流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之】部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三 北洋元老·溥仪

    这个退位诏并没有发出去,当时公布的只有裹夹在大总统命令中的一个内务府的声明。 大总统令 据内务部呈称:准清室内务府函称:本日内务府奉谕:前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因全国人民倾心共和,特率皇帝将

  • 商文毅疏稿·商辂

    明 商辂 撰辞免学士疏题今日该吏部奉圣防陞臣本院学士臣窃思学士系近侍重职非学问老成弗克称此臣自揣性资愚鲁学术疎浅累防恩宠无所补报方切怀惭今又防骤陞重职益増兢惕伏望圣恩怜悯令臣仍旧职办事以圗补报实为万

  • 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吕思勉

    隋末丧乱,盖起于征辽之役。《纪》于大业七年(611年)书云:“辽东战士及馈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苦役者始为群盗。”盖时虽暴政亟行,究以此役,骚动为尤大也。帝殊不悛,徒恃严刑。《刑法志》云:“穷人无告,聚为盗贼,帝乃更立严刑,敕

  • 闕文第三十九·苏舆

  • 卷八十五·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五宋 陳祥道 撰祼書曰王入太室祼小宰凡祭祀贊玉幣爵之事祼將之事【將送也祼送送祼謂贊王酌爵鬯以獻尸謂之祼言灌也明不為飲主以祭祀唯人道宗廟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祼莫稱

  • 卷十七·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七聘礼第八之三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饔音雍注今文归或为馈】正义郑氏康成曰变皮弁服韦弁敬也牲杀曰饔生曰饩存疑敖氏继公曰韦弁即爵弁也其服纯衣纁裳

  • 第四卷·佚名

    生死品之二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彼比丘受阴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见又复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谛见受彼六天众既作业已。观想阴相分别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于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

  • 活得快乐·佚名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无德禅师:&ldquo;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rdquo;甲信徒道:&ldquo;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rdquo;乙信徒道:&ldquo;因为我想在老年时,儿

  • 第三章 妙弓王时代·多罗那他

    妙臂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妙弓治理国政,与末田底迦调伏迦湿弥罗国同时。末田底迦以神通力来到迦湿弥罗,住在龙所栖止的湖岸。当时欧杜史咤龙王和他的眷属愤怒,降下暴风雨来,可是连法衣的边缘也不动摇。降下各种武器之雨,但是

  • 汉官六种·孙星衍

    10卷。清人孙星衍校辑。包括《汉官》1卷,东汉王隆撰;《汉官解诂》1卷,东汉胡广注;《汉旧仪》(又称《汉官旧仪》)2卷,东汉卫宏撰;《汉官仪》2卷,东汉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或省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汉

  • 山谷词·黄庭坚

    又名《黄鲁直词》、《黄山谷词》、《黄豫章先生词》、《山谷小词》、《山谷琴趣》、《山谷琴趣外篇》。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作。3卷。山谷诗峭拔奇丽,于词则逊之,其词颇受苏轼影响,然成就鲜能与苏词相匹。有四部丛

  •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纯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