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五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五

曹洞宗

青原下三十五世

大觉念禅师法嗣

绍兴府云门显圣寺湛然圆澄禅师

会稽夏氏子。家贫为邮卒。传符踰期愳受辱。走投隐峯。执役。後谒妙峯剃落。充净头三载。一日忆乾峰示众。举一不得举二话。遂大发明。作颂曰。举一举二别端倪个。里元无是与非。雪曲调高人会少。独许韶阳和得齐。二老何曾动舌。诸方浪自攒眉。拟议鹞过新罗。刻舟求剑元迷。诣云栖。栖举高峯海底泥牛话。师推出傍僧曰。大众证明。栖颔之。万历辛卯。值大觉念至越。师趋呈所见求证。念问。止风图向青山近。越王城傍沧海遥时如何。师曰。月穿潭底破。波斯不展眉。又问。洞上宗旨。师呈偈曰。五位君臣切要知。个中何必待思惟。石女惯弄无针线。木偶能提化外机。井底红尘腾蔼蔼。山头白浪滚飞飞。诞生本是无功用。不觉天然得帝畿。念以为当家种草。遂印可之。住後上堂。朔风凛凛正隆冬。叶落园林露本容。凋尽繁柯真实在。何必殷勤问主翁。物理循复。枯必然荣。目下虽然穷彻骨。来年依旧笑春风。上堂。昨夜泥牛耕破月。波斯怒眼恨不彻。石人抚掌笑呵呵。木女旁徨泪成血。且道。是何宗旨。良久云。薰风醉倒西湖客。莫把杭州作汴州。到径山上堂。细切岭头云。萡批潭底月。将取无底碗。满盘堆垛出。取则不可取。吃则从君吃。大众。莫谓山僧将常住物当人情好。上堂。老侬不识元字脚。强出人前要说法。错读曾参作鲁参。合堂大众皆笑杀。者一笑中有妙。若还悟得其中意。点破当头者一窍。大众。如何是者一窍。良久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僧问。如何是杀人刀。师曰。布鼓当轩谁敢击。曰如何是活人剑。师曰。虽然後学也堪为。问如何是圆相。师曰。大烧饼。曰如何是暗机。师曰。凌霄峯。曰如何是义海。师曰半山亭。曰如何是意语。师曰。哑子呪人。曰如何是默论。师曰。温伯见孔子。曰。如何是回互。师曰。孝子讳爷名。天启六年腊月。於显圣寺。作付嘱语。四日至。天华上堂。明智白往九华。师曰。汝去。老僧即今起程。复为众语。至夜分丑时。右脇示寂。门人奉全身。塔于显圣寺南鉢盂山之阴。世寿六十六。腊三十八。

青原下三十六世

云门澄禅师法嗣

指南明彻禅师

金华永康应氏子。年二十二。礼古卓为师。看万法归一话。竟无所入。向佛前自励立誓。两断其指。後遍扣名宿。渐有入处。而终是碍膺。闻云门在梅墅。遂往参焉。门举僧问法眼。如何是佛。眼曰。即汝便是。倘有问汝。作麽生答。师曰。向他道。清风度廊下。门曰。未在更道。师曰。教某道。个甚麽即得。门心肯之。一日同麦浪侍次。门召师曰。老僧四大不和。汝能疗否。师曰。苍天苍天。门召浪曰。汝能疗否。浪曰。谵语作麽。门曰。不如者个不识字的。後苕溪住静。偶至土桥示疾。僧问。大师得力宗门。今日何如。师震威一喝而逝。

麦浪明怀禅师

山阴王氏子。幼岁出家。长遍游讲肆。闻禅宗有奇特处。决意咨参。後谒云门。遂蒙印可。示众。昨日雨。今日风。非空非色。天台来。径山去。是圣是凡。孟八郎汉。检点得。七穿八穴。犹是隔靴抓痒。其或未然。一任钻龟打瓦。

杭州佛日石雨明方禅师

嘉善陈氏子。二十二岁披削。看南泉三不是公案。碍胸痛甚。时云门阐化石佛。师往实告。门诟曰。愚痴汉。参禅图大安乐。似这样苦。参他作麽。後抵姑苏。阅楞严。至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不觉微笑。同参扭住曰。道道。师逼抑无对。勇猛倍常。走谒博山憨山。仍归显圣。因门上堂曰。放下着。豁然庆快。呈偈曰。平空一掷绝踌躇。转眼风波彻太虗。会得竿头舒卷意。放生原是钓来鱼。门问。如何是一口道不尽底句。师曰。晨昏礼拜和尚。也是寻常事。门曰。赵州道。无意作麽生。师曰。和尚喜着棋。某甲粗知。门曰。他道有又作麽生。师信口颂曰。家家有幅遮羞布。放下便能当雨露。独怪当年老赵州。掷却头巾顶却裤。门印可之。住後上堂。天寒人寒。明星今夜许谁看。结制解制。草鞋明日难回避。会得者。撩起便行。不会者。再三辞退。会不会且置。且道。碗子落地。为什麽。碟子成七片。参。上堂。坐断十方。山僧自肯。密移一步。分付诸人。还会麽。补出蒲团秋月现。列开五位炤人难。游鼓山上堂。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唤什麽作声。唤什麽作响。还有道理商量麽。若有。安得有今日事。若无。安得有今日事。且道。如何是今日事。莫是拈槌竪拂。要接续晏国师圣箭麽。屴崱峯高沧海近。片帆早已透钱塘。莫是语言三昧。要起博山遗香麽。游人不坐忘归石。水尽山穷总是愁。莫是为张道人因斋助荐麽。昨夜面然亲口说。鬼王早已自知羞。恁麽则不干今日事也。虽然。要会今日事也不难。大家汲鼓山水。烹鼓山茶。吹鼓山笛。唱鼓山歌。兴鼓山丛林。作鼓山佛事。只不要打鼓山鼓。何故。聻。恐落在今日故。送东山密禅师圆寂上堂。风雨发恶。滔天浪作。师兄灵骨。何处摸索。休摸索。举出东山水上行。从教大地入牛角。还有转得身吐得气者麽。良久曰。问取化山和尚去。腊八解制上堂。举拂子曰。见麽。夜半明星。何似这个。瞌睡朦胧。说悟不悟。一唤即醒。天晓不露。逼塞虗空。向何处去。去不去。住不住。鹘眼龙睛。徒劳伫顾。滔天白浪。紫云峯为君脱却。娘生裤脱却也未。喝一喝。司理黄元公问。明头来时如何。师曰。耶溪不许扁舟宿。曰暗头来时如何。师曰。此去钱塘尚隔程。因裱瑞白和尚像次。僧问。和尚终日上堂。为什麽弁山和尚口挂壁上。师曰。恰好。曰只如弟全归兄一句。作麽生道。师曰。更须归父。曰归後又如何。师曰。同时不识祖。一日辞众出山。柱首座问曰。和尚几时回。师曰。初八九日便回。初六至宝寿。初七上龙门。是日示疾。晚付托後事。屇旦。命侍者曰。扶老僧起来。众察师有去世意。问和尚还有分付也无。师曰。我无甚麽分付。时诸檀护问候。师一见合掌。微笑遂坐脱。筮塔於龙门悟空寺案山岩下。世寿五十六。腊三十五。

绍兴府化山三宜明盂禅师

仁和丁氏子。出家真寂院。参云门。有省。一日同佛日入室。门踞座问曰。如何是一口道不尽底句。师曰。问取典座。复问赵州无字意作麽生。师呈偈曰。佛性无佛性无。秤锤落井不曾浮。知得赵州端的意。拍手终朝唱鹧鸪。遂与佛日。同承印记。崇祯癸未。主显圣。上堂。若论第一义。花擘了也。向山僧未屙已前荐取。早已落七落八。况在文字语言。白云万里。除此二途。君子可入。万不得已。借路经过。聊塞一时之责。蓦竪拳曰。者是老和尚一生用不尽底馊残盂。上座。贵买贱卖。不妨奇特。屈指曰。一二三四五。南赡部洲普请。北俱卢洲打鼓。七金山下。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耸身起舞。须弥山顶。帝释天主。高声唱道。汝等佛子。各各本有灵明妙智。与刹等。世界等。诸佛等。菩萨罗汉贤圣僧等。众生等。神通等。妙用等。说法等。寿量等。相好等。光明功德等。拂一拂云。者一落索。向什麽处去也。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下座。

绍兴府东山尔密明澓禅师

会稽王氏子。初谒贞白珊於大慈。决志力参。一日舟中闻锣声有省。遂弃俗。往开元薙发。後参云门。呈闻锣因缘。门曰。汝夙有善根。故得随观音入道。命充维那。一日门上堂曰。放下着。师因此全身脱落。作偈曰。夜半霜寒月忽低。行人到此尽迟疑。翻身踏着来时路。默默星辉斗柄垂。门印可之。住後上堂。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且道。今日事出奇。逢缘成偶作还。是心生法生。心法双忘。良久曰。红叶舞空难辨数。白云迷嶂昧高低。上堂。达磨九载面壁。言满天下。释迦四十九年说法。未曾道着一字。与麽看来。多不在添。少不在减。是以东山数欲踢翻二老窠臼。也不刻华文。也不书梵字。从来是个无文印子。寻常逢逆则讥诃怒骂。遇顺则四海春风。现前兄弟。犹言个老子面皮少黄黑在。且道。今日与麽提持。还是添多。还是减少。倘有兄弟缁素得出。许他具一只眼。缁素不出。亦许具一只眼。恁麽批今判古。非特现前甘伏。要且赏罚分明小参洞山云。秋初夏末。各各东去西去。直须万里无寸草处去。有曰。出门便是草。有曰。直得不出门亦是草。洞山老祖。与二尊宿。忘却自家四大五脏。尽力提持。恐人入草。今日东山解制。腊节初临。春气未至。正值烧痕满界。众兄弟。直须向乾茅丛里。信手拈来寸寸琼枝。缕缕玉叶。不妨和身卧在荆棘林中。累地辊他。十七八辊。起来通身荆棘。非但佛祖难亲。饶他舜若多神。拟着则鲜血淋漓。纵使腊月三十。索债盈门。难以近傍。东山如是告报。大似出客颠狂。自露通身丑恶。虽然。也不得错举。崇祯壬午夏。示寂。塔於显圣之南山。

绍兴府香雪庵具足明有禅师

会稽杨氏子。性纯孝。常割股疗父病。二十二岁出家。便参念佛是谁。谒云门。闻拈提宗教。屡有发明。後因僧举北斗南看话。疑情顿发。一日殿上经行。见前山。豁然大悟。偈曰。虗空粉碎无偏正。大地平沉孰是亲。从今了却相思债。石虎泥牛笑转新。门付以偈曰。孝为致道之先。孰能於此两兼。时中护念如是。诸佛慧命可全。出住上虞之香雪。僧问。久滞不通时如何。师曰。数珠在手。曰音声未息时如何。师曰。葶苈子。曰六窓未净时。师曰。相见了也。未几。示寂。塔於显圣之南山。

南昌府百丈瑞白明雪禅师

桐城杨氏子。参云门。门问。向来作什麽。师曰。持毗舍偈。门曰。四大是假。妄心是空。阿谁拖你者死屍来。师疑甚。後闻钟声大彻。遍谒博山黄檗天童诸尊宿。复归云门。遂承印记。上堂。秋色渐深。满林红叶承玉露。金风乍起。半山冷气逼人寒。彻骨彻髓自家知。通天通地何人晓。道有也。见之不见丝毫。道无也。用时遍满法界。触处灵明。何须他觅。遂竪拂曰。会麽。乌鸦藏玉树。泥牛舞碧波。上堂。扶桑日出。须弥突兀。北俱卢洲。人无贪欲。南阎浮提。衣足食足。特地报知莫生疑惑。且作麽生是不疑底事。良久曰。静倚长松忘百虑。擡头只见帝王家。解制示众。月钩云饵整常抛。湛水澄潭正寂寥。有时浪里吞钩去。收卷丝纶喜气高。大众且道。收纶卷钓一句。作麽生道。良久曰。柳条横串花篮里。街坊高呌卖新鲜。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黑狗白银蹄。曰。宗旨已蒙师指示。曹溪一滴事若何。师曰。泥牛翻白浪。问三九二十七棒打不出。不出门的人。如何安养。师曰。围炉独自坐。曰九重深密旨已晓。迥出红轮事若何。师曰。炤天炤地。问如何是不思议境界。师曰。螺蛳吞大象。问如何是西来大意。师曰。弁山无剩语。问一口气不来。何处安身立命。师曰。日炤寒光澹。曰毕竟如何。师曰。山色冷如氷。问如何是佛。师曰。秋林叶落。曰学人不会。师曰。遍地残红。问金钩玉线将收挽。鲸鲵忽现时如何。师曰。虗空撒下漫天网。纵使飞鳌争出头。曰拏云攫雾去也。师曰。霹雳一声魂胆碎。曰三级浪高鱼化龙。渔翁空捕夜江水。师曰。已被柳条穿却。崇祯辛巳三月十九日浴。手书偈曰。来亦无一物。去亦无一物。若知端的意。百丈花稍月。掷笔。吉祥而逝。弟子迎全身。塔於弁山龙华寺之北。世寿五十八。腊三十八。

雁田柳浈居士

山阴人。参云门。问世尊上堂意旨。为复是陞座处。为复是白槌处。门应声一掌。士曰。分明勾贼破家。门曰。还要第二顿那。後有省。呈偈曰。是甚麽是甚麽。对着家亲莫问爷。金不换金随处使。从来常遇白牛车。门曰。且道。赵州勘破婆子。甚处是勘破处。士曰。壁外葢茅屋。门曰。不是更道。士曰。雷声甚大。雨点全无。门曰。不信道。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五(终)

猜你喜欢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希麟
  吹万禅师语录卷二十·吹万广真
  传戒正范目录·读体
  第六章 毗阇耶之来岛·佚名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佚名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少康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二·行策
  菩提資糧論大科·欧阳竟无
  卷一·佚名
  无字宝箧经·佚名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六卷·佚名
  卷第六十七·李通玄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诗话补遗卷三·杨慎

      集句  亡友安公石嘉州人妙于集句以鲈鱼正美不归去对瘦马独吟真可哀又请君酌我一斗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又梁间燕子闻长叹【李义山句】楼上花枝笑独眠【刘长卿】水国莲花府【韩翃】云帆枫树林【杜工部】又集杜句吊叶

  • 薜荔园诗集卷一·佘翔

    (明)畲翔 撰 ○五言絶句 三洲十景(有叙) 余家三洲上大海浩淼自东来西接木兰泗华二水葢郡北一奥区也南有宁海桥甚巨丽桥北东旧置烟垒明斥堠升平日乆有老树亭亭盘其上若飞葢是曰烟墩孤树景一吉祥寺当桥北囊山僧主之毎晨夕钟

  • 竹洲集补钞·吴之振

    吴儆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淡月微云对倚楼,无声河汉自西流。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秋。

  • 卷二十五·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陈师道後山诗钞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已号後山彭城人年十六谒曾南丰大器之遂受业焉元丰初曾典史事以白衣荐为属寻以忧去不果章惇冀其未见将特荐之卒

  • 卷十四·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梅尧臣【下】同尹子渐玉几道访郭三别墅不遇秋野已成旷偶然幽兴多茨居隔寒水柴户?乔柯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人归碧苔径应识屐痕过送环州通判张殿丞亢欲

  • 段成己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段成己(1199-1279)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克己弟。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徒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

  • 第九十七回 三镇犯阙辇毂震惊 一战成功邠宁戡定·蔡东藩

      却说李茂贞恃功骄横,不受朝命,且上表讥毁昭宗,表文略云:  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指王瓌事。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但观强弱,不计是非,体物辎铢,看人衡纩,军情易变,戎马难羁,唯虑甸服生灵,因兹受祸,未审乘舆播越,

  • 卷一百七十九·杨士奇

    八月庚申朔巡按四川监察御史汪淋中言越嵩宁番盐井会川礼州德昌打冲河俱系极边冲要卫所旧皆土城宜甃以砖石庶可永久从之○辛酉○擢翰林院习字县丞陈登秀才陈景茂黄卓俱为中书舍人 弗提卫奏举女直野人头目牙速等堪任以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六·王晫

    豪爽世祖章皇帝尝猎过滹沱河,宋牧仲从行,时天大寒河冰阔二丈余,宋扬鞭大呼,一跃而渡,上壮之[宋名荦,河南商邱人,年未二十,博学能文章诗歌,笔翰动天下望而即之温其如玉出。判黄州,虚己向学,与四方贤士大夫相交结,日肆游江湖山谷之

  • 翰苑羣书卷十·洪遵

    宋 洪遵 编学士年表【自建隆至治平】建隆元陶谷【正月自翰林学士承防吏部侍郎迁礼部尚书依前充职】窦俨【正月自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依前充职六月卒】王着【正月自翰林学士金部郎中为中书舍人依前充职】李昉

  • 唐纪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神龙元年(乙巳、705)·司马光

    唐纪二十四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 [1]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1]二月,辛亥(初一),唐中宗带领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向武则天请安,问候她的日常生活状况;从此唐中宗每十天前来问候一次。 [2]

  • 第七章 讨龙之役与初次负伤·李宗仁

    一林虎先生,别字隐青,广西陆川人。毕业于江西武备学堂。岑春煊任两广总督时,林仅二十岁。初任哨官,驻桂林。旋位至管带(校官阶级)入粤驻防钦、廉。辛亥武昌起义,升为团长,率所部参加北伐,进驻南京。1913年二次革命时,江

  • 七年·佚名

    (丙申)七年大明成化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午,上率百官,行望闕禮如儀,仍賀三大妃殿,進表裏。○御仁政殿,受賀。○上進宴于三殿。○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倭人、野人亦與焉。1月3日○戊申,御經筵。講訖,上謂知事李克培曰:「議者云:『

  • 卷七·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七新安首源姚际恒僖公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为邢故。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鹿上,宋地。宋襄前为诸侯所叛,诸侯与楚盟于齐而谋之,今宋襄复要楚于境内而与之盟,且俨然以伯主自命,其秋之见执宜哉!夏,大旱。记内

  • 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

    现代文学评论文。刘半农作。发表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文章反对文以载道,因为道是道,文是文,两者绝不能合为一谈。也反对只讲究字句声韵。主张文章应有作者的性灵和意识。文学家必须运用其精神,使自己

  • 畸人手记·张天翼

    短篇小说,张天翼用辛辣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旧两派势力夹击之下, 变为 “中间人 ”的过程 。以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小说还探讨了新文学幼稚病、国民性等问题, 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作了一定反

  • 大乘广百论释论·护法

    凡十卷。又称大乘广百论释论、广百论、广百论释。护法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书系对圣天所造广百论本之注释书。内容分八品,各品有偈颂二十五首,合为二百偈颂。专为破斥外道、小乘所说诸法实有之迷执,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