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元年。丙辰。六月。己卯。命纂三礼义疏。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昔我皇祖圣祖仁皇帝。阐明经学。嘉惠万世。以大全诸书。驳杂不纯。特命大臣等。纂集易、书、诗、春秋、四经传说。亲加折衷。存其精粹。去其枝蔓。颁行学校。昭示来兹。而礼记一书。尚未修纂。又仪礼、周礼、二经。学者以无关科举。多未寓目。朕思五经乃政教之原。而礼经更切于人伦日用。传所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者也。昔朱子请修三礼。当时未见施行。数百年间。学者深以为憾。应取汉唐宋元以来注疏诠解。精研详订。发其义蕴。编辑成书。俾与易书诗春秋四经。并垂永久。其开馆纂修事宜。大学士会同该部、定议具奏。  

○命选颁四书文。谕、国家以经义取士。将使士子沉潜于四子五经之书。含英咀华。发摅文采。因以觇学力之浅深。与器识之淳薄。而风会所趋。即有关于气运。诚以人心士习之端倪。呈露者甚微、而徵应者甚钜也。顾时文之风尚。屡变不一。苟非明示以准的。使海内士子。于从违去取之介。晓然知所别择。专意揣摩。则大比之期。主司何以操绳尺以度群才。士子岂能合矩矱以应搜罗乎。有明制举之业。体备各种。如王、唐、归、胡、金、陈、章、黄、诸大家。卓然可传。本朝文运昌明。英才辈出。刘子壮、熊伯龙、以后。作者接踵。莫不根柢经史。各抒杼轴。此皆足为后学之津梁。制艺之科律者。自坊选之禁。垂诸功令。而大家名作。不得通行。士子无由睹斯文之炳蔚。率多因陋就简。剽窃陈言。袭取腐语。间或以此幸获科名。又展转流布。私相仿效。驯至先正名家之风味。邈乎难寻。所系非浅鲜也。今朕欲裒集有明及本朝诸大家时艺。精选数百篇。汇为一集。颁布天下。以为举业指南。学士方苞、工于时文。着司选文之事。务将入选文、逐一批抉其精微奥窔之处。俾学者了然心目间。用以拳服摩拟。再会试乡试墨卷。若必俟礼部刊发。势必旷日持久。士子一时不得观览。嗣后应弛坊间刻文之禁。倘果有学问淹博。手眼明快者。不拘乡会墨卷房行试牍。准其照前选刻。但不得徇情滥觞。及狂言横议。致酿恶俗。朕实嘉惠士子。望各精勤厥业。以底大成。尚悉敬体朕意。共相黾勉。  

○命外省衙门严察吏役。谕、朕惟州县为亲民之吏。自宜廉平不扰。懋着循声。乃狱讼催科之际。官民情意。易致暌隔。百姓潜受苦累、而无由自诉者。则以书役之为害甚剧。州县官不知所以振刷而剔除之也。朕访闻直省州县衙门。经承之外。必有贴写。正役之外。每多白役。聚此数十辈无赖之徒。假托公务。横肆贪饕。其为小民扰累。何可胜言。故有讼狱尚未审结。而耗财于若辈之手。两造已经坐困者矣。额粮尚未收纳。而浮费于催徵。中饱于蠹胥。已什去二三矣。其余勾缉命盗。因缘舞弊。遇事风生。株连无辜。贿纵要犯。大率贴写白役之为害居多。各直省督抚。务宜严饬各该州县。将所有吏役。按籍钩考。其有私行充冒者。悉行裁革。设正额书役。实不敷用。不妨于贴写帮役中。择其淳谨者。酌量存留。亦必严加约束。毋得非时差扰。至于经承正役。务须时刻稽查。倘有坏法扰民之事。立即按律重惩。庶使若辈知所顾忌。不得肆其伎俩。倘或明知故纵。姑息养奸。又或喜其巧于趋承。受其蒙蔽。此则不爱百姓而爱吏役。即属戕害吾民之甚者也。为民父母。其忍出此乎。且胥吏之为害。不止州县衙门已也。凡徵解钱粮。上司书吏、辄向州县书吏索取费用。因而县吏假借司费纸张名色。派索花户。又如徵解漕粮时。粮道衙门书吏。需索县吏规礼。因而县吏遂勾通本县家人。盘踞仓廒。于正额外。多收耗米。稍不遂意。百般留难。远乡小民。以得收为幸。守候为艰。不得不饱其贪壑。又闻司院衙门。凡州县申详事件。每先发各房书吏拟批送签。书吏从此作奸射利。迟速行驳之间。得以上下其手。盖衙蠹之为扰。自上及下。正不自州县始也。是在为督抚者、整肃纪纲。立阖省之表率。而监司守令。各奉厥职。互相纠正。则弊绝风清。民安衽席。朕惠养元元之恩意。得以周浃闾阎矣。  

○旌表守正捐躯之福建南靖县民张访妻郑氏。  

○庚辰。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广东有屯粮羡余一项。原系卫所官弁徵收。每正粮一石。收谷三四石不等。除正米拨支兵粮外。余谷悉系卫所官弁侵蚀入巳。嗣经督抚查出。题报归公。留备赈粜之用。但屯田粮额。本重于民田。今以一石之粮。徵收至三四石。屯民其何以堪。又闻各省军田粮额。较之民地亦重。从前军田亩数原多。嗣后渐次清厘。田主亦屡经更易。而粮石仍输旧额。自属苦累。大学士等、可寄信各督抚。详加确查。将如何定额徵收。并革除额外加徵之处。密议请旨。  

○经略苗疆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湖广督抚拨米四万石。或于湖南近黔各府州县、存仓谷内碾运。或于湖北襄漕米内、分晰运黔。并粤西巡抚于各府州县、存仓谷内碾米三万石。至古州凯里等处。以备兵需。下部议行。  

○辛巳。吏部议前任河东总督王士俊、审拟已革武生王作孚、及周心传、闹堂一案。承审各官。隐匿真情。罗织无辜。请将王士俊革职。得旨。王士俊、着革职。仍留署四川巡抚之任。  

○户部议准、奉天将军那苏图奏请、将军衙门办事官员。照盛京五部司员例。管档主事一员。每月给公费银三两。笔帖式十一员。每员月给公费银一两。协领四员。照郎中例。每员月给公费银三两。佐领等官十员。防御四员。照员外郎主事例。每员月给公费银二两二钱。骁骑校五员。照司务厅例。每员月给银一两五钱。在盛京户部库支领。从之。  

○以鸿胪寺少卿李凤翥、为浙江乡试正考官。侍读李清植、为副考官。兵部侍郎姚三辰、为江西乡试正考官。司业开泰、为副考官。编修孙灏、为湖北乡试正考官。吏部郎中陈其凝、为副考官。  

○壬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恩赏丁忧翰林余栋、内库银五百两。  

○礼部议、暹罗国使臣昭丕雅大库、代伊国王呈请恩赏蟒缎大袍一二件。又该国造福送寺需用铜觔。欲赴粤采办七八百斤。查旧例赏赐已有蟒缎蟒纱等物。铜铁出洋。久经严禁。该国王所请。应毋庸议。得旨。暹罗国远处海洋。抒诚纳贡。除照定例给赏外。着特赏蟒缎四匹。至采买铜觔一项。该国王称系造福送寺之用。部议照例禁止。不许令其采买。固是。今特加恩赏给八百斤。后不为例。  

○癸未。给京员养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国家命官分职。亮采宣猷。固欲各矢公忠。共襄国事。然必俯仰无忧。而后可以专心效职。朕临御以来。洞知京员俸禄所入。未足供其日用。深为廑念。祇以量入为出。国有常经。必须筹画周详。始可施行久远。今查得户部有平余银两。系各省与正供随解之项。每年约有十六七万金不等。此项银两。在内在外。原存贮以备公事之用者。若即以分给部院办事之人。作为养廉。于情理亦为允协。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查明部院各衙门事务之繁简。官员之多寡。其原有饭银。已足敷用者。无庸赏给。其不敷者。酌量加添。其向来并无饭银者。酌量给与。至翰詹京堂等衙门。虽事务不繁。而淡薄较部院更甚。均当令其一体沾恩。可按数分派。详悉妥议具奏。再外省武职俸禄之外。尚有心红纸张。及亲丁名粮之属。而旗员别无养廉。此亦久廑朕怀者。前已加恩、将步军营之章京等、量给空粮。资其用度。今参佐等员。其有空粮者。无庸赏给外。其未经赏给者。亦应照例分别赏给。以昭朕优恤文武臣工之至意。总理事务王大臣。其一并妥议具奏。  

○礼部议、贵州学政邹一桂奏、思南府属蛮夷长官司正长官安守仁。安化县土主簿杨世正。俱由廪生承袭。广西学政潘允敏奏、土司徐国丞。由生员承袭。俱呈请一体乡试。得旨。准其一体乡试。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请、京口地方。专设千总一员。调拨河兵五十名。责令该千总督领修防。统归扬河江防河营守备管辖。京口厓岸岁修工程。饬令镇江府水利通判承管。以专责成。下部议行。  

○赐恤巡哨落水身故庙湾守兵周大奇如阵亡例。  

○甲申。禁泰山香税。谕总理事务王大臣。自古山川有能出云雨者。天子秩而祀之。而五岳之礼尤重。非有朝命。不得致祠。然王立大社。而州党又各有社禜之祭。则春秋祷赛。庶民各就其所敬信、而竭诚焉。亦礼俗之可以情假者也。泰山旧有碧霞灵应宫。远近瞻礼者、轨迹相望。必先输香税于泰安州。然后许其登山。税约岁万金。自前明以来。相沿未革。朕思东方物之所生。天地盛德之气之所发也。故传称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则春祈秋报。黎庶辐辏。在国家亦宜顺达其情。若使力艰于输税。而不得登山。非所以从民之欲也。其富民乐施。多寡任意。准守祠人存贮。以修葺舍宇。平治道涂。有司不得干预。谕到即镌石树祠。用垂永久。  

○命正经界。杜争讼。谕、朕闻滨海之乡。土地坍涨不常。田无定址。于是豪强得恣侵占。而争端日兴。其责在地方有司。熟悉土宜。按制定法。弭衅于未然。而平其争于初发。则可谓良吏矣。夫州县有司。非尽不知爱民者。特以田土情形。未能稔悉。不得不寄耳目于吏胥。而滑吏奸胥。又往往与土豪交通。变乱成法。予夺任意。弱肉强食。为厉无穷。讼狱繁兴。端由于此。至若沿海新涨之沙。邻邑互争。有司又各袒护所属。益滋纷扰。此皆徇私而未识大体者。朕以天下为一家。而州县官、各膺子民之责。亦当体朕之心以为心。又焉忍伸此屈彼、长其奸而导之攘夺哉。前此海滨要地。增设大员弹压。果其秉公查勘。经理得宜。应即令界址划然。各归其产。不当迁延岁月。仍假奸民之便。而使穷黎久致失业也。夫奸豪不惩。则无以安良善。经界不正。则无以杜争端。该督抚应饬所属亲民之员。毋以姑息怠缓从事。庶令民业各正。而争讼亦自是少息矣。  

○户部议覆、河南巡抚富德疏称、南阳县地方复设南召县治。南阳县拨换拨归南召县地、一百九十四顷二十四亩五分零。南召县拨换拨归南阳县地、三十三顷一亩三分零。其人民户口。即照拨换拨归地界、分隶稽查管辖。从之。  

○乙酉。禁百工当官贴费。谕总理事务王大臣。闻江浙地方。一应百工技艺。奉官役使。名为当官。久经严禁。而地方官并不遵照功令。更兼吏胥从中舞弊。凡有工作。不论公私。总以当官为名。短发工食。并有竟不给发者。如匠役不能亲身应差。则暗中歛钱相助。名为贴费。官则徇私。吏则中饱。种种弊规。累民实甚。夫百工勤手足之力。一日所得。仰事俯畜。仅足资给。何堪私役滋扰。该督抚应严行禁止。除公事照例给发工食。不得短扣外。总不许以当官名色。扰累斯民。倘不肖有司。阳奉阴违。或经访闻。或经题参。朕必将大小官员。分别处分。尔等可寄信该督抚知之。  

○镶黄旗汉军都统纳穆图奏、旗人已经卖出房地。令户部赎还。给与本人。得旨。此项入官坟园地亩。赏还本人。乃朕格外之特恩。今将户部存留地亩。与拨给庄头之地亩。彻回给还本人。事属可行。若将已经卖出之地亩。复行赎回给还。事觉纷扰。即以官地抵还。亦为不便。此一项着八旗照此遵行办理。  

○赏暹罗国王参立拍照广拍马呼六坤司尤提雅菩挨、锦缎。王妃、缎纱。及正使郎三立哇提、二贡使郎曝理哇振。三贡使坤史璘吥者哪、四贡使文备匹迈底等。缎疋有差。  

○赐恤奉差漂溺身故之广东黄冈协守备余继祖、如例。  

○旌表守正捐躯之广东徐闻县民麦圣清妻陈氏。  

○丙戌。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火神庙。  

○命纂修礼书。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三代圣王。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所以总一海内。整齐万民。而防其淫侈。救其雕敝也。汉唐以后。粗备郊庙朝廷之仪。具其名物。藏于有司。时出而用之。虽缙绅学士。皆未能通晓。至于闾阎车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纪。皆未尝辨其等威。议其数度。是以争为侈恣。而耗败亦由之。将以化民成俗。其道无由。前代儒者。虽有书仪家礼等书。而仪节繁委。时异制殊。士大夫或可遵循。而难施于黎庶。本朝会典所载。卷帙繁重。民间亦未易购藏。应萃集历代礼书。并本朝会典。将冠婚丧祭。一切仪制。斟酌损益。汇成一书。务期明白简易。俾士民易守。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该部、从容定议。  

○训文武官弁和衷。谕、兵民虽分两途。同属朕之赤子。全赖地方文武官弁。明晓大体。不存丝毫庇护之见。使民皆安分守业。兵各恪遵纪律。始能彼此安辑。称朕一视同仁之意。乃文武官弁。克体斯意者颇少。每见文官有意庇民。凡遇兵民互争之案。辄指兵丁为生事。而在民之曲直。不甚推求。武弁则有心庇兵。遇有犯违法令。扰害百姓者。并不即将名粮革除。移交有司审理。甚至有代为剖白。以致兵骄民怨。法纪废弛。设有司执法。反以为有损颜面。心怀不平。似此挟私构衅。甚非设官治理兵民之本意也。朕思文员通晓文墨者尚多。见理稍明。且系外籍之人。与民尚属疎远。私意易除。武弁则半系本地行伍出身。兵其同类。加之平日未尝学问。识见浅陋。庇兵之风。尤为难化。嗣后各直省督抚提镇。及驻防将军都统等官。务宜严饬属员。一洗积习。倘有仍存私见。袒护兵民者。立即严参重处。庶官弁各知和衷。兵民相资为理。而地方共享宁辑之福矣。  

○直隶总督李卫、疏陈易州山陵驻防员役供应事宜。一、易州山陵。岁约需员役白米一千石。次白米二百石。江米一百石。漕米九千石。行文仓场总督。于漕船抵津时。豫酌按数截留。该帮领运千总。于天津雇船运至白沟河水次。先将样米呈送陵部验明。由坐粮厅及该管道委员监收后。按数给发。将给过支剩米数。岁底报部。一、截漕水运白沟一带地方。每年将及起运时。遴委干员。募夫挑浚淤浅。一、截拨漕粮。遇乾浅水大之时。仍由白沟河起载。陆路至易州。若北河水势通畅。竟从北河起运。一、天津至白沟沿河地方。向有营汛。照旧催儧。其霸州、任邱、雄县、等添设汛房。每汛设兵五名。建房三间。催儧巡查。汛兵于附近各营抽拨。一、雄县西关桥梁。宜修葺。以便重运停泊。一、白沟河镇西岸园地。建仓廒二十间、存贮。一、易州城有入官房五十五间。改作仓廒。并于隙地内、酌量添造。一、易州城、白沟河、两处。各设仓夫看守。一、拨运漕白米石。照蓟州之例。每石给耗三升九合。其三色白米。亦照例减半。每石给耗一升九合。按年造册奏报。一、山陵应需祭祀牛羊豆草。并各员役俸饷。俟礼部等衙门题定后。按期题拨。依价采买。一、易州运送米豆草束车价银两。照蓟、遵、丰、三州县、准给脚价之例、支给。一、山陵应需柴炭槽面及冰块。于司库地粮存公银内拨给。一、山陵祭祀牛羊。日支豆草。并供应包衣礼部兵部苇白柴炭冰块等项。饬令附近州县。照例豫备供应。于办公银内动支。均下部议行。  

○以漕运总督程元章、署礼部侍郎。松江提督补熙、为漕运总督。  

○以高攀桂、为河南河北镇总兵官。项朝选、为福建建宁镇总兵官。  

○丁亥。禁四川私派番民。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四川松潘镇各番。输诚效力。恭顺多年。朕叠沛恩膏。俾各。休养得所。已将口里口外本年应纳正赋。通行豁免。示朕抚恤远番之意。兹闻从前各番额赋之外。镇将各衙门有私自派收之项。每年收谷。六族、包子寺、元坝寒盻七族、等寨。青稞四百余石。以为公务之用。又该镇衙门。收西路峨眉、七布、二寨。热雾、十二寨。红土坡、腊、白、三寨。小麦青稞等项。又收所属各寨折草价之青稞。及红花、雄溪、云屯、望山等处关堡折租银两。又漳腊营收羊峒、东败、王亚、寒盻、等寨。叠溪营收梁贡、黄包喇、等寨。大姓、葫芦、皮袋、等寨。小麦青稞等项。又遇刨挖贝母之年。该镇及镇标中营平番营等衙门。令平番所属各寨。交收贝母。似此额外私徵。甚为番民苦累。亟宜概予蠲除。以苏番困。嗣后松潘镇属番寨。除按年输纳正赋外。一切镇将衙门。不得丝毫派歛。倘有仍沿陋习。暗中索取者。经朕访闻。必严加治罪。着该抚及提督、遵朕谕旨。严行禁革。并通行晓谕各番寨地方知之。  

○又谕、从前北路军需内。有运送科卜多截留察汉叟尔等处、应追脚价银二万九千余两。虽系商人承领。而起运之时。全数给发。是以截留之后。在于车驼户名下着追。已还过银一万四千余两。尚有一万四千余两未完。朕思车驼户、较商人更为贫苦。现今大兵既彻。营运无多。完项自属艰难。且多系并无家产之人。朕心深为悯恻。着将前项未完银一万四千一百四十四两九钱。俱行豁免。又商人赵位侯等、于观音保运送十八军需案内。除十二案李成功脚价应行扣追外。其余数案。多系因公赔累。情节亦有可原。且该商从前续办军需。有节省银二万余两。着该部查明。即以节省之项抵补。免其着追。  

○户部议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请、运京钱文。统于广西府建局鼓铸。东川钱局。截至乾隆元年春季停止。从之。  

○以署山西大同总兵南天祥、为松江提督。  

○戊子。大学士管川陕总督事查郎阿、参奏前任甘肃巡抚许容、隐匿灾荒。营私树党。得旨。革职解京治罪。  

○以李质粹为直隶宣化镇总兵。  

○己丑。两淮盐政尹会一疏称、两淮地方。水陆丛杂。陆路车辆头匹驮载。贩运盐觔。盈千累百。应与水路之船装。一并严禁。其年少妇女。孤行负卖。有关风化。应行禁止。至贫难小民。亦止许各自挑负易卖。不许结队成群。凑合兴贩。如过三人以上。仍行查究。至巡船兵役。系缉私所必需。照旧存留。下部议行。  

○以国子监祭酒崔纪、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旌表守正被戕之江苏金坛县烈女王氏。  

○庚寅。谕吏部。嗣后同知、通判、知州、知县、等官引见时。有奉旨以应升之缺记名者。应俟该省有应升之缺。尔部奏闻请旨补授。若该员甫经到任。即令升往他省。则仆仆道途。未免劳费。倘他省有紧要缺出。一时不得其人者。准将此项记名人员奏闻。至于京官记名者。不拘此例。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川陕总督查郎阿奏、军营倒马。如已满五年之限。免赔桩银者。即以余马拨补。止扣皮脏银五钱。如未满年限者。仍按年分赔桩银。亦即以余马拨补。均免其找银五两。至各营牧放余马。每百匹、准岁报倒毙六匹。多者赔补。应如所请。从之。  

○礼部议覆、顺天学政崔纪奏、一、生员无抗粮包讼等事。岁底五生互结。应停。一、生员告切已呈词。先令教官挂号用戳。应停。一、误课三次详革。未免太苛。应改正。季考月课托故三次不到者。教官严饬。无事故终年不到者。褫革。一、生员牵讼。先革后审。应停。一、交纳钱粮。严立三限。今士子欠粮者渐少。应改正。上户富生、岁底全完。中下贫生、开岁二月四月全完。逾期始行详革。革后全完。仍准开复。委系赤贫。暂免详革。一、生员加等拟罪之处。停止。一、完粮后方准收考。应停。一、被褫后不许出境。应停。从之。  

○是日起。上以孟秋享太庙。斋戒三日。  

○辛卯。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外省知县。由正途出身。任内无参罚者。按其资俸行取来京。以主事补用。其有廉明公正之员。或因公挂误。与例不符者。亦准督抚保题。此古三载考绩之意。所以简贤能、录功最也。但各部主事。设有定额。一年之中。出缺无几。又有应补之人。则行取来京之员。挨班选授。三年内必不能用完。而下次行取之期又至。日积日多。势将有迟至四五年不能得缺者。朕思此等人员。服官供职。着有成效。故特予行取以优待之。今令其遽离原任。需次选曹。在彼既不免守候之苦。而外任转少一谙练之县令。殊为可惜。所当酌量变通者。嗣后行取届期。该部将合例之人具题后。知会督抚、照武官保举注册之例。仍留本任办事。俟单月缺出。按俸铨补。得缺之后。给咨引见。再赴新任。庶各员不至去官守选。转多壅滞之虞。而外吏得以驾轻就熟。仍司牧民之职。其如何定例之处。着交吏部详晰妥议具奏。  

○裁五城巡检。谕、国家设官。所以宁人也。京师为辇毂之地。五方之人。云集辐辏。是以于五城分命满汉御史、及兵马司正副指挥吏目等官。纠察而稽查之。又有步军统领。专掌九门巡捕。营员查匪类、缉盗贼、察赌博、等事。犯者、轻则自行惩治。重则送部究拟。立法亦綦详矣。嗣以外城街巷孔多。虑藏奸匪。各树栅栏。以司启闭。因而设巡检官数十员。于在京考职候选杂职人员内、拣选补用。此等之人。本系微职。一膺斯任。妄谓得操地方之权。所用衙役。率皆本地无藉之徒。望风应募。遂于管辖之内。欺诈愚民。遇事生风。多方扰累。甚至卑陋无耻。散帖歛分。苛索银钱。官役分肥。于地方并无查察防范之效。而司坊各官。反得推诿卸咎。又安用此冗杂之员也。着将巡检概行裁革。其栅栏仍照旧交与都察院五城、及步军统领、酌派兵役看守。至裁退之各巡检。着都察院分别等次。交部酌量补用。其未补者。仍归伊等原班铨选。  

○命查勘江南江西被水乡村。酌免本年额赋。  

○命侍读李清植、编修张若霭、以原衔充日讲起居注官。  

○直隶总督李卫、遵旨详议、一切新旧营田。交各该州县管理。如本任事务匆忙。即委所属佐杂协办。并饬各该道府厅州稽察督理。其续报营田。借给工本。以及水田改旱、应行事宜。俱由本属府厅州申详该道核转。再令该道等劝导查察。如州县实力督课。三年之内。着有成效出色者。各该道府厅州详司核保照卓异例。不论俸满即升。倘因循作弊。即行揭报。滥举徇庇。亦即查参。又营田州县内。如丰润、霸州、天津、永年、新安、玉田、文安、大城、磁州、等九州县。或营田数少。或治大事繁。嗣后缺出。于现任州县内。拣选才具优长、熟悉水利之员、题调。下部议行。  

○壬辰。训直省督抚纠劾察访之弊。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督抚为封疆重臣。一省数千里之间。吏治民生寄焉。所以激浊扬清。风示群吏者。莫要于纠劾贪暴刻深苟且昏惰之守令。所以移风善俗。绥靖良民者。莫要于访拏地棍衙蠹。生事不才之生监。然是二者。真知确见而尽得其实。其道甚难。何则。督抚所以寄耳目者。不过二三投契之监司。或朋好族姻。及多年相信之家仆。凡人公正无欲。忠信不欺。而才智又能不为人所欺者。千百中无十一。倘寄耳目非其人。则将以除奸而转为售奸之薮。将以剔弊而适开丛弊之门。其颠倒枉直。扰害闾阎。有不可胜言者。盖守令之巧诈者、多工于掩饰周旋。而安静悃愊、清白自守之吏。率不能迎合监司。弥缝督抚之左右。苟寄耳目者。以私意为爱憎。以毁誉为公评。漫听浮言。捏构条款。督抚信为诚然。或且惟恐不然。则弹章朝上。众口夕哗。纵复自悔。熟能认过。深文苛法。务实其事以自直。朕所前闻。往往若此。至于劣生棍蠹。访闻不实。片纸发行。即时扭解。纵能虚心体察。昭雪释除。而其人已身残家破矣。又况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诬证屈服者。沈冤岂能更白乎。夫政贵有经。事求得实。督抚果能公忠体国。实意为民。于所属守令。平日讼狱催科、驭吏临民之实迹。一一留心而察之。其人之明暗公私仁暴。十可八九得。然后验以民情之向背。酌以众论之参差。则举劾自无大谬矣。至于劣生棍蠹。剥蚀地方。良懦编氓。莫不痛心切齿。特无力首告。恐转为所害耳。如果谆切晓示。凡被害之家。许据实上控。不以越诉格而不行。立即亲提证据。审实无虚。重惩不贷。其诬告者。罪亦如之。则法在必行。民知可信。将宿恶寒心。朋奸歛迹。既无用以蜚语流言、循访拏之故事。而怀怨挟讐。欲相倾陷以快其私者。更何以逞焉。继自今各直省督抚、宜争自砥砺。布实德于斯民。以无负朕委心倚任。俾专制一方之至意也。  

○吏部议覆、浙江道监察御史八时泰奏称、满洲举人进士出身之中书主事以上等官。升用翰詹衙门。如系熟练部务之员。该堂官奏留办事。无庸开缺。其不行奏留者、照例开缺。蒙古官员降调。降至从七品以上者。以原衔借补中书。降至八品以下者。以原衔借补司务。情愿补笔帖式者。于考取各项笔帖式轮用一次之后。补用一员。应如所请。从之。  

○是月。直隶总督李卫奏报、雨雹损伤庄村。并督捕蝗蝻情形。得旨。今年直隶三春雨泽。可谓浩荡天恩。入夏以来。虽已得雨。而尚欠沾足。初二之雨。今复隔七八天矣。朕日夜望雨。殊觉忧郁。若十日内不雨。则年成减几分矣。且有蝗蝻之灾。岂吾君臣措施。有所剌谬乎。  

○又奏、易州恭建山陵。一路桥梁。豫为完备。其长新店街道。照依卢沟桥街口。铺盖厚石大版。一律坦平。得旨。好。卿委员作速办理。一面报部。一面动项趱修可也。  

○又奏、泰宁镇官兵衙署营房。虽分官员兵丁。自行居住。原为守护山陵亿万年永远之计。初建时、必须详慎经理。向背合宜。请令该镇会同钦天监、于梁各庄等处。就近选择。得旨。着照所议行。仍将此旨。知会总理工部怡亲王等、令其协同办理。  

○又奏、巡查盐枭情形。得旨。此事阿扬阿并未陈奏。卿但尽心办理。若果问心无愧。他人之萋菲。岂能动朕。是以朕之保全诸臣。皆诸臣之自保全也。何则。朕岂能以已之好恶。为朝廷用人去取之章本乎。  

○江南总督赵宏恩奏、江南徐州、江西赣州等处。被水情形。得旨。被水州县如此之多。淹毙人口。亦复不少。此皆我君臣政治失宜。上干天和之所致也。若视以为泛常。而于赈恤之间。再复不尽心办理。则所谓不具人心者矣。  

○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总理浙江海塘、管理总督事务嵇曾筠奏请、宁绍台道赵侗敩。调补盐驿道。得旨。照卿所请谕部矣。浙省盐务。未能整顿。试如卿所云。朕思能整顿之人莫若卿。而整顿之法。莫若不避劳而不避怨。若云恐于国课有亏。不妨据实奏来。朕为民有所不惜也。前已降旨。令大学士等转传矣。  

○经略兼管贵州巡抚事、湖广总督张广泗奏、黔省雨水情形。夏田收成分数。得旨。黔省兵革之后。自当加意抚绥。虽丰收尚当接济。而况歉收乎。  

○又奏、安插逆苗家属。得旨。览。擒拏逆苗家属。分散他乡者。如此之多。朕心殊觉不忍。然亦系伊等之自取。而卿扬国之威。如此办理。亦出于无可如何而已。  

○又奏、办理沿江一带苗寨情形。得旨。览。一切善后事宜。惟在卿筹度万全。悉心详议。俾新疆奠定。永靖苗氛。切不可有欲速之志。朕前次之数降旨催促者。原恐将士之不努力行间也。今大局已定。惟有谕卿不必欲速。愈加周详慎重。则愈可永久宁谧。至于彻兵之议。虽缓至今冬来春俱可。朕不惜费也。冯光裕条陈一摺。颇可资采择。至于招汉人以变苗习一条。尚当斟酌。卿其志之。  

○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于义奏、田禾被雹情形。得旨。被灾穷民。所当加意赈恤。勿致失所。  

○户部尚书、署湖广总督史贻直、湖南巡抚钟保、奏酌拨湖北武汉等属、仓贮捐谷。碾米五万石。湖南常衡等属、仓贮捐谷。碾米五万石。运至常德。转运沅州。俟黔省需米。即差员转运。似属捷近。得旨。办理甚属妥协。  

○江西巡抚俞兆岳、奏报雨泽调匀。得旨。忻慰览之。但江西亦颇有被水之处。岂可过为夸耀之词。  

○湖南巡抚钟保奏、长沙府所属。山水涨发情形。得旨。此等赈恤。乃济民间目下之急者。若待奏请。则缓不济事矣。此等颂圣之词。朕殊厌观。  

○河南巡抚富德奏、救荒之策。止凭社仓册籍。尚未尽善。请令各该地方官。每于冬间春初。点查保甲时。即将逐户男妇大小名口。填注册内。则无事之日。贫富已按籍而了如指掌。设遇赈济。自无脱漏。而胥役之浮冒侵渔。均无所容其伎俩。得旨。此事已遍密谕各省督抚。原各令其因地制宜。以期有利而无弊也。可照汝此议。先行于豫省。一二年后。俟有成效。他省若不如此。则朕再降谕旨耳。  

○又奏赈务办竣。得旨。似此散赈之报。应将从何日起。至何日止。目下可以足食。不赈亦不至于饥饿。然后谓之周详办理也。第云散过若干。令朕如何批示。  

○河南按察使隋人鹏奏、巡抚富德、吏治废弛。操守难信。定例故违。纷更滋弊。四款。得旨。抚臣之去留。岂汝等藩臬一摺、所能摇动朕听哉。能赞助者、竭力赞助之。不能赞助者、虚心平气。听抚臣之自处。若抚臣有大过。亦终不能逃朕之洞鉴也。若此摺之奏。功过居半。何则。富德之器。原非朕十分赏识也。但汝若一字不密。则是自取罪戾也。  

○又奏、淮宁、商水、等县。河水泛溢情形。得旨。是。地方水旱之事。即不成灾。亦必如此直陈无隐。方是。  

○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雨泽情形。得旨。览。大同所属。若有应行赈济情形。必早为奏闻。方于事有益。  

○陕西巡抚硕色奏报武功县被水情形。得旨。览。被灾之民。虽甚小之安。而抚恤亦不可疎忽。  

○广东巡抚杨永斌奏、增城县、嘉应州、雨水涌涨。及潮州坝岸坍卸情形。得旨。被安难民。加意抚恤。勿致一人失所。  

○广西巡抚金鉷密奏、奉旨逮问原任湖广提督董芳、谋勇忠直。可备国家缓急之用。得旨。国家以赏罚驭群臣。岂汝浅劣小才。所能窥其万一哉。  

○稽查归化城军需工料给事中永泰奏、患病请回京调治。得旨。稽查归化城之御史。着停止发往。永泰既经告病。着解任。病痊时带领引见。  

○江南苏松镇总兵陈伦炯奏、西密里也一国。在噶尔旦之西。与大西洋等国毗连。请免其额外加一之税。欲得西洋诸国之夷心。使相劝勉。得旨。此奏知道了。朕不过试看汝识见何如耳。国家抚绥四夷。自有大纲。非细微之事。可以用一时聪明者也。  

○山东衮州镇总兵索建功奏、客商雇觅保标之人。起程时将各保标人年貌籍贯、马匹枪刀、并来往何处。一一验实。记案。发给路照一纸。以备沿途查验。得旨。此事殊属纷更。恐将来无保标者矣。至于缉盗安良。全在汝等地方大员之责。不在防范之多端也。卷之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司马光
  卷八·张预
  卷十一·连横
  卷第二百五十五·胡三省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四·苏天爵
  西南纪事卷七·邵廷采
  卷之七十三·佚名
  九八五 军机大臣奏《铁网珊瑚》内前后重复请将总校等交部议处片·佚名
  卷之九十五·祁韵士
  废帝纪·李百药
  王厚传·脱脱
  刘健传·张廷玉
  卷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孙梅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别后·闻一多

    啊!那不速的香吻, 没关心的柔词…… 啊!热情献来的一切的贽礼, 当时都大意地抛弃了, 于今却变作记忆底干粮 来充这旅途底饥饿。可是,有时同样的馈仪, 当时珍重地接待了,抚宠了; 反在记忆之领土里 刻下了生憎惹厌的痕迹。啊!难道

  • 卷三百二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四十七 詹同 明发 迂拙本所尚谬膺时见知高车踵华要岂不日求思徂春历西垣托以国藩维兹辰遡东鲁重以民命司抚已揆中素忧感积如丝简书遽临门我何敢迟迟

  • 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李延寿

    陶潜 宗少文 沈道虔 孔淳之 周续之 戴颙 翟法赐 雷次宗 郭希林 刘凝之 龚祈 朱百年 关康之渔父 褚伯玉 顾欢 杜京産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常着五柳先生

  • 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隐逸中·脱脱

        ◎隐逸中   ○王樵 张愈 黄晞 周启明 代渊 陈烈 孙侔 刘易 姜潜 连庶 章詧 俞汝尚 阳孝本 邓考甫 宇文之邵 吴瑛 松江渔翁 杜生 顺昌山人南安翁 张举   王樵,字肩望,淄州淄川人。居县北梓桐山。博通

  • 卷二百八十五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十月盡是年十一月   冬十月己卯,罷不拘常制奏辟官,惟事干要切者聽仍舊。先是,同知審官西院竇卞以為言,詔從之。   詔福建轉運司:「本路槍仗手強勇出眾為人所推者,給口券差人押赴闕,當等第收錄。即凶惡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癸未朔遣王赋业以原官充总兵镇守临洮地方○赠已故尚书陆光祖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学生赠已故工部侍郎吕鸣珂工部尚书○甲申御史乔璧星议廷推谥法二事一敕吏部将五品以上资俸及推升规格开造书册按季送会推

  • 第四二一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一九·佚名

    台北府正堂陈,提讯原禀金同和、被禀黄文绣;并堂谕:准黄文绣退办提讯名单承粮总差许福计开:原禀垦户金同和即郑如坤被禀总理黄文绣金同和禀内串棍黄锦〔堂谕〕该总理既愿退办,准如所请。至于充总理者,务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二·阿桂

    三月壬寅温福阿桂奏言查巴朗拉一带粮运军台系大兵后路最为要但畨地山箐樷杂金川贼匪间道越险是其常技官兵深入自不可不严加防范【臣】等前已酌留官兵每处防守但未派有大员董率恐将弁等自久踈懈是以酌派重庆镇总兵和

  • 刘荣传·张廷玉

    刘荣,宿迁人。早先冒称父亲之名刘江。随从魏国公徐达战灰山、黑松林。后来任总旗,在燕王邸中供事。他身材高大而多智略,成祖很器重他,授予他密云卫百户。他随从燕王起兵,做前锋,屡立战功。巡视山东时,他与朱荣率精骑三千名,夜

  • 卷一百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务农宋神宗元丰八年门下侍郎司马光上奏曰臣窃惟四民之中唯农最苦农夫寒耕暑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治蠒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三兵制志二禁卫一【领侍卫府 骁骑营 前锋营 护军营御营向导 圆明园护军营】领侍卫府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设领侍卫内大臣六人内大臣六人散

  •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司马迁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表略)【索隐述赞】汉世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籓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

  • 223.鄱阳湖大战·林汉达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

  • 目录·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融堂书解目録     书类卷一虞书【尧典 舜典】卷二虞书【大禹谟 臯陶谟 益稷】卷三夏书【禹贡】卷四夏书【甘誓 五子之歌 征】卷五商书【汤誓 仲虺之诰 伊训】卷六商书【太

  • 卷二百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六复次善现,净戒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净戒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净戒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欢迎罗达克利西那先生致词·太虚

    ──三十三年五月在汉藏教理院讲──今天惠临了印度大学的罗达克利西那校长,我们应当很至诚地欢迎!印度大学在佛经上叫做波罗奈的地方,就是鹿野苑的所在地。此地是印度古文化的中心,亦是佛陀初转法轮之所。四五年前,我曾到

  • 卷第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一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火授大王在深宫内。希见善祥之事。时阿难陀至王门首。告守宫门者。仁今为我。启奏王知。具寿阿难陀。今在门首。欲见大王。时守门人便奏王言。大王当知。圣

  • 波外乐章·乔曾劬

    民国词人乔大壮被喻为"词坛飞将",其词受生平遭际及性情气质影响颇大。早期所作,以深婉密丽、闲雅多致的风格为主;中年以后,国事飘摇、家庭多故,词作多幽咽吞吐、沉郁蕴藉之音。而因其孤高狷介、至情至性的精神气质,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