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四十三

  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辛酉朔冬至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赐国子监生宴于国学

○壬戌命中都留守司属卫士卒于洛河山采取煤炭给军士造器械以省民力

○癸亥侍臣进讲尚书无逸篇 上曰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 废勤与逸理乱盛衰所系也人君当常存惕厉不可少怠以图其终成王之时天下宴然周公辅政乃作是书反覆开谕上自天命之精微下至生民稼穑之艰难以及闾里小民之怨诅莫不具载周公之爱君先事而虑其意深矣朕每观是篇必反覆详味求古人之用心尝令儒臣书于殿壁朝夕省阅以为鉴戒今日讲此深惬朕心闻之愈益警惕

○湖广湘乡县言旧有盐井本处人民私煎贩鬻宜令官司开煎徙之

○甲子诏从直隶苏州等十七府州及浙江等六布政使司所属府州县小民二万户赴京占籍于上元江宁二县以充各仓夫役名曰仓脚夫

○乙丑遣使敕狭西行都指挥使司曰西凉甘肃山丹屡被胡虏入寇宜留精锐军马备之但时于境上巡逻不可深入其地若春秋耕获之时尤宜严加守备

○贵州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顾成等讨西堡土官阿傍平之枭其首以警众并擒杀群蛮五千三百二十六人获马二十四疋稻三千七百三十八石

○己巳置道州宁远卫指挥使司先是知州徐士铭奏道州僻在万山边宁两广东接常宁大小猛洞南抵九疑山横嶂九十六渡溪源西邻悬田平洲北连灌阳永猺等源国初遣兵三千守御后调发二千止存千人洪武二十一年山贼何女子逃卒杜回子与猺蛮劫掠居民尝调军剿捕至则溃散退则复聚盖守御兵少不能制敌乞置军卫屯守庶几民获安业诏从之至是立卫焉

○乙亥辰刻日上赤气一道长五丈余须臾又生直气一道青赤色鲜明未散又生背气一道青赤色鲜明又生淡重半晕白虹二叚贯两珥又弥天贯日至巳时渐散

○夜月食

○礼制集要成先是 上谓翰林学士刘三吾等曰朕自即位以来累命儒臣历考旧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丧祭之仪服舍器用之制各有等差著为条格俾知上下之分而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谋为不轨僣用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迩者逆贼蓝玉越礼犯分床帐护膝皆饰金龙又铸金爵以为饮器家奴至于数百马坊廊房悉用九五间数而苏州府民顾常亦用金造酒器饰以珠玉宝石僣乱如此杀身亡家尔等宜重加考定以官民服舍器用等第编类成书申明禁制使各遵守敢有仍前僣用者必寘之法成造之人如之至是书成其目十有三曰冠服房屋器皿伞盖床帐弓矢鞍辔仪从奴婢俸禄奏启本式署押体式服制颁布中外

○命魏国公徐辉祖往凤阳长兴侯耿炳文往狭西锦衣卫指挥刘智往镇江训练军马

○参将刘真等攻破南丹州执土官知州莫金并俘其众复遣宝庆卫指挥孙宗等分兵击巴兰等寨蛮獠惧焚寨遁去官军追捕斩之蛮地悉定

○戊寅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言东昌等三府屯田迁民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四户租三百二十二万五千九百八十余石绵花二百四十八万斤右军都督佥事陈春言彰德等四府屯田凡三百八十一屯租二百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一十九石绵花五百二万五千五百余斤

○己卯册兵马指挥赵思礼女为郡王允熥妃

○金吾后卫军任曾儿妻傅氏一产三男事闻循例给赐米钞

○癸未北平都指挥使司言燕山等十七卫屯田凡一万四千三百六十二人租十万三千四百四十余石

○甲申置灌阳守御千户所初灌阳隶湖广因广西平川等三十六源猺贼作乱攻劫县治诏宝庆卫指挥孙宗总兵讨平之县丞李原庆因奏灌阳去湖广远隶广西为近遂以灌阳隶桂林府设千户所命广西都指挥同知陶瑾领兵筑城守之

○暹罗斛国嗣王苏门邦王昭禄群膺遣其臣柰婆郎直事剃等表贡方物且告国王参烈宝毗牙口思哩哆罗禄丧诏赐使者及通事柰诗俚曾等钞有差

○都匀卫丰宁长官司三蓝等寨并铁梁平州西凉蛮贼达管等作乱时都指挥同知顾成破土官阿傍还遂移兵讨平之

十二月庚寅朔

○辛卯夜有星如盌大黄白色曳尾光烛地起自翼宿东南行至平星没

○壬辰 上谕户部官曰方今天下太平军国之需皆已足用其山东河南民人田地桑枣除已入额徵科自二十六年以后栽种桑枣果树与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癸巳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暹答以赐诰命遣其弟刀吾等贡方物谢恩诏赐刀吾等文绮钞有差

○甲午诏代辽宁谷四府临边护卫常存步卒千人骑士五百人及守城者五百人余皆屯种

○乙未方番长官方文康来朝贡马

○丙申诏边境筑城军士停役一年以其连岁劳苦故也

○丁酉土官刀板冕遣其下招板阿亩旷等贡红白西洋布吊卖璧衣手巾剪绒单及象牙白檀香等诏赐其使文绮钞

○辛丑征虏前将军指挥佥事胡冕等捕彬桂山贼余党禽杀一千二百余人其地悉定遂分遣指挥佥事宋晨率兵至两广境上追捕潭源诸洞蛮贼

○甲辰太阴掩轩辕

○丙午以凤阳中卫指挥佥事赵璧为皇陵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璧凤阳人与 上同里闬龙潜时常幸其家○戊申征南将军左都督杨文等以平蛮捷闻凡禽戮猺蛮二万八千余人获马五十匹牛二千五百八十六头又获印五颗诰敕三道遂诏文等班师

○广东崖州宁远县迁家村贼人罗危等劫掠人民都指挥同知花茂统兵剿捕杀获贼众三百五十七人

○己酉朝鲜国王李旦遣使臣柳玽等奉表贡方物进贺明年正旦 上见其辞不逊谓礼部臣曰以小事大礼重修辞前者朝鲜王李旦数生衅端已尝诘问彼谢罪之使方归而侮慢之辞又至朕非不能伐之古人有言不勤兵于远所以不即兴师者以此今留其使者可移咨李旦令遣撰文者至方归之俾知生衅之由玽言表文是其国门下评理郑道传所撰遂命遣道传未几释玽还

○庚戌诏赏贵州从征将士先是土官阿傍等叛都指挥同知顾成统兵讨之上所部军功至京 上命赍赏诣军中验功高下给之

○辛亥洪武志书成其书述都城山川地里封域之沿革宫阙门观之制度以及坛庙寺宇街市桥梁之建置更易靡不具载诏刊行之

○太仆寺上孳生马驹之数是岁凡九千四百七疋

○乙卯湖广布政使司上所属郡县菓树之数计栽过桑枣柿栗胡桃等树凡八千四百三十九万株

○戊午诏遣内使赵达朱福等使暹罗斛国祭故王参烈宝毗牙口思哩哆罗禄赐嗣王苏门邦王昭禄群膺文绮四疋罗四疋氁丝布四十疋王妃文绮四疋罗四疋氁丝布十二疋敕谕之曰朕自即位以来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殊俗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较之于今暹罗为最近迩者使至知尔先王已逝王绍先王之绪有道于邦家臣民欢怿兹特遣人祭已故者庆王绍位有道敕至王其罔失法度罔淫于乐以光前烈其敬之哉

○己未享太庙

○是岁开天下郡县塘堰凡四万九百八十七处河四千一百六十二处陂渠堤岸五千四十八处先是遣国子生人才分诣天下郡县集吏民乘农隙修治水利至是工成

○重建朝天宫成先是建是宫凡正旦 圣节冬至群臣习朝贺礼于其中 上以其制度未备故命重建之至是成诏右演法曹希鸣住持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三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三卷终

责任编辑:颜兵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四·宋濂
  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贵妃入宫专宠·蔡东藩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黄士衡
  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吕思勉
  第二卷吴·缪荃孙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卷五·章冲
  读例存疑例言·薛允升
  元晖传·魏徵
  附录·王之春
  论金银涨落·梁启超
  卷六十四·佚名
  张承哲·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徐陵

    ○歌辞二首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

  •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赵尔巽

      ◎河渠一   △黄河   中国河患,历代详矣。有清首重治河,探河源以穷水患。圣祖初,命侍卫拉锡往穷河源,至鄂敦塔拉,即星宿海。高宗复遣侍卫阿弥达往,西逾星宿更三百里,乃得之阿勒坦噶达苏老山。自古穷河源,无如是之详且

  •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蔡东藩

      却说李景隆败回德州,明廷反加封太子太师,赏罚倒置,究是何因?看官不要性急,待小子补叙出来。原来景隆败报到京,由黄子澄暗中匿住,反奏称交战获胜,不过因天气寒冷,未便行兵,所以暂回德州,俟春再举。建文信为实事,遂封景隆为太

  • ·会奏审办盗匪附摺·丁曰健

    再,台湾素多无籍游民,每易纠集生事。其始不过数人,渐聚渐多,即至肆行无忌;惟在地方官随时随地留心查访,一有萌蘖,立时扑捕,方免滋蔓为患。海外民情浮动,臣等叠经严密檄饬各属先事预防,文武各员弁自不敢幸灾乐祸。

  • 桓伊传·房玄龄

    桓伊,字叔夏。父桓景,有用世济时之才干,官至侍中、丹杨尹、中领军、护军将军、长社侯。桓伊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真率,为王氵蒙、刘忄炎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当时前秦苻坚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

  • 王尧臣传·脱脱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

  • 翁正春传·张廷玉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中期,担任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代替吴道南负责礼部事务。十一月,出现日蚀,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

  • 内则·戴圣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緫,拂髦冠緌缨,端韠绅,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偪,屦着綦。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緫,衣绅。左佩纷

  • 治本第十一·尉缭

    治本,就是治国的根本。本篇把发展耕织和“使民无私”作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治国的根本问题,它认为治国的办法是精神感召,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不误农时,不竭民财。54、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

  • 卷一·佚名

    △降魔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池边。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檐。逮得己利。尽诸有结。皆得正知。心善解脱。及大菩萨一万人俱。其名曰持须弥顶童真。水智童

  • 六度集经卷第六·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精进度无极章第四(此有十九章)  精进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精存道奥。进之无怠。卧坐行步。喘息不替。其目仿佛。恒睹诸佛灵像变化立己前矣。厥耳听声。恒闻正真垂诲德音。鼻为道香。口为道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序·宗密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元亨利贞干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一心。专一气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心也者。冲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

  • 成实论 第十一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一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杂问品第一百三十八论者言一切烦恼多十使所摄。是故当因十使而造论。十使者。贪恚慢无明疑及五见。问曰。十烦恼大地法。所谓不信懈怠忘忆散心无明邪方便邪念邪解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三·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小參住雲門小參師舉證道歌云: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大小永嘉秪道得一半。雲門即不然,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車兩輪,兩輪未轉車無用,兩輪轉處示車身。且道

  • 卷三·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卷三嗣法门人居士黄明震杨耀祖等编记查给谏梦记人生于世一梦也何梦中又有梦耶夫梦者幻化不实之谓也何遇而灵验往往先知岂弘阐祖道事属非常山川召呼神龙

  • 第四 根相应·佚名

    第一 清净品[一]第一 清净一~二舍卫城因缘。……于此处,世尊说示曰:三“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诸比丘!此为五根。”[二]第二 预流(一)※三“诸比丘!有五

  • 百川书志·高儒

    私人藏书目录。二十卷。明高儒撰。成书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字子醇,号百川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弘治嘉靖间。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父亲高荣,字邦庆,家多藏书。高儒的武艺老师是折桂,字天香,别号月蜜,

  • 传法正宗论·契嵩

    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正脉法统,并论述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问题,为传法正宗记之姊妹篇。契嵩认同出三藏记集、达磨多罗禅经等诸说,而非议付法藏因缘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