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十朋传

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天资聪颖,理解力强,每天背诵数千言。等到长大后,有文才品行,聚集生徒于梅溪,听他讲课的有一百多人。王十朋进入太学,主考官认为他的文章很独特。

秦桧死后,皇上亲政,策试士人,告诉考官说“:对策中有陈述朝政迫切问题而又正确的人,就放在前面。”王十朋以“权”来对策,大概内容说:“总揽大权的人,不是像秦始皇那样想通过审批文书而独掌大权,也不是像隋文帝那样靠上传下达处理政事,也不是像唐德宗那样自任强明、不任宰相,不像唐宣宗那样精于吏事、以察为明,只希望陛下以过去的作为借鉴以警惕未来,使威福全出自皇上。曾有不能用翠玉为首饰的禁令,而以翠羽为首饰的人仍一如既往,这难道是法令不能禁止的吗?还是朝廷勤俭节约的风气没有形成?法令最公正的莫如选举士人,名节最重的莫如科举中第。往年权臣的子孙、门客等窃取高第,有司把国家的名节作为取媚权臣的工具,能得到人才吗?希望陛下以端正自己作为根本,任用贤人以助国家,广泛采纳,听取各方意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王十朋的对策达数万多字。皇上赞赏他学识渊博,议论朴实、正确,于是提升王十朋为第一名。学者争相传诵他的策文,把他比作古代的晁错、董仲舒。

皇上采纳他的意见,严格了以金银翠玉做首饰的禁令,取出交趾进贡的翠玉烧掉。下诏说“:十朋是我亲自提拔。”授予王十朋绍兴府签判之职。王十朋到了绍兴后,有人认为书生容易对付,王十朋裁决事务如神,官吏不得为非作歹。当时以四科取士,统帅王师心说王十朋身兼四种才能,唯一可以应诏皇上。皇上召王十朋为秘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开始,教授进学堂居宾客之位,王十朋不愿意,皇孙特别加礼让教授坐中间。

金将背弃盟约,轮到王十朋对答,说“:自从建炎到今天,金内部未曾不互相残杀,然而一个主子死了,一个主子又出现了,中国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关键要看国家准备的怎么样。抵御敌人最急切的莫如选用人才,今天有天资聪颖、忠贞仁义、文武双全可以为将相的人,有擅长用兵、士兵乐于为他效力可以为大帅的人,有的被闲置于各地,有的在藩郡养老,希望皇上起用他们,以粉碎敌人的阴谋,以求恢复国土。”这是指张浚、刘钅奇。又说:“今天权力虽归于陛下,政令又出自许多部门,这是一个秦桧死了一百个秦桧出生了。杨存中掌握三衙,又与北司互相勾结,以盗取大权。汉代的祸起于恭、显,王氏为相是终结;唐代的祸起于北方的军队,藩镇与之相为表里。今天杨存中以管军之职位列三公,利源都入其门,暗中勾结诸将,互援私党。枢密本来是掌兵之职,上朝站立时竟排居其后。杨存中的子弟亲戚,布满清闲重要的地方。台谏官上书时,对他委曲庇护,法令独不行于管军之门,如何能立国?至于清资加到平庸之辈头上;高爵滥封于医门;诸军承受,作威作福、自以为是,比唐代的监军还要厉害;皇城里的巡逻兵,频繁巡视,比周代的监谤还要厉害;将帅剥削下属贿赂上级,与三军士卒结下怨仇,又于道路上随意抓人为兵,与百姓结下怨仇;这都不是治理好国家的事情。”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除去了巡逻士兵,罢除了诸军承受,更换了枢密、管军的位次,解除了杨存中的兵权,王十朋所说的大部分都施行了。秦桧长久地堵塞了皇上听取各方意见的道路,到这时王十朋与冯方、胡宪、查龠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噬舷纶、李浩相继议论国事,太学生做《五贤诗》记述他们的事迹。皇上任命王十朋为著作郎。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风雷雨雪交替发作,王十朋认为是阳不胜阴的征兆,写信给陈康伯,希望以《春秋》中有关灾异的学说为根据尽力向皇帝陈述崇阳抑阴,以消除天变带来的灾祸,皇上升王十朋为大宗正丞,王十朋请求回家主持宫观。金朝攻打边境,王十朋建议起用刘钅奇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让张浚统帅金陵,皇上全部采纳他的意见。

孝宗即位,起用王十朋为严州知州。召他入宫回答问题,王十朋首先说:“太上皇并非疲倦忧虑时局,而把国家托付给陛下,太上皇比尧、舜还要贤明,陛下就当考虑如何统治才不辜负太上皇。今天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忧乐,人才的进退,朝廷的罚赏,应当像舜继承服从尧那样,果断行事,以完成继承的大业。”皇上任命王十朋为司封郎中,历升为国子司业。王十朋说“:今天占居其门的人往往没完全尽其职,应该加以改革。君主有三大职责,就是任贤、纳谏、赏罚。”皇上十分赞赏。任命王十朋为起居舍人,升他为侍讲。当时左右御史失职很久了,十朋被任命为起居郎,胡铨上奏四件事,记在《胡铨传》中。皇上又任命王十朋为侍御史,皇上对胡铨说:“近来任命的台谏官,外面怎样议论?”胡铨说:“都说皇上得到人才。”皇上说“:你与王十朋都是我亲自提拔的。”

王十朋见皇上英明、精锐,每次见到皇上必定陈述恢复国土的计划。等到将要北伐时,王十朋上疏说:“天子的孝心最大的是光宗耀祖,使国家安定,在前任国王已富裕的基础上而能守成的,周代成、康王和汉代文、景帝就是这样的;承继了前代衰弱局面而能振兴的,商代高宗、周代宣王是这样的人;先君的耻辱而能为之洗清的,汉宣帝使单于为臣、唐太宗俘虏颉利就是一个例子;先君有仇而能为他报复的,夏代少康灭浇、汉代光武帝杀王莽就是一例。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孝心是一致的。靖康之祸,自古以来都没有,陛下英武,决心立志于兴复国土。我听说陛下每次面对大臣们奏事,就说:‘应当如创业之时。’又说:‘应当像骑在马上打天下那样治理国家。’又说‘:某事应等国土恢复后再做。’近来大臣们被召进宫,讲到陵墓寝庙时,圣上的脸上呈现出悲痛的样子,说:‘四十年了。’陛下的心真如少康、高宗、宣王、光武的心,为什么大臣之心不能符合圣上的心?希望警告在位的人,除去附和上级的私心,辅助国家的大业,那么国家中兴有日可待了。”王十朋又论述史浩的八条罪状,这就是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贤、欺君、讪上,皇上于是罢黜史浩,让他做绍兴知府。王十朋再次上疏说“:陛下即使能够像舜一样去除邪恶,未必能像舜一样端正名声平定罪恶。绍兴距离行都很近,史浩曾为它的属官,奸诈贪赃的名声远近闻名,又有什么颜面再见到他的下属百姓。”于是皇上让史浩主管一祠观。

史正志与史浩不是同一个族,拜于史浩门下并像对父亲一样侍奉他,王十朋说史正志阴险奸邪,望风使舵以求升取,应该废黜史正志以严肃典章刑法。林安宅出入史浩、龙大渊的门下,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到史浩等被黜时假称有病请求退休,王十朋一起论述其罪,都被罢免。

张浚率军恢复了灵壁、虹县,归附的人数以万计,又恢复了宿州。王十朋上奏说“:王师以考虑百姓的利益为先,开始对他们招纳,招纳不到就讨伐他们,请求以此警告张浚。金军将领已经投降的,应迅速加封赏爵,以激励归顺者。”皇上都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遇上李显忠、邵宏渊不和,朝廷军队失去纪律,张浚上表自我弹劾,主和者乘机唱反调。王十朋上疏说“:我一向不了解张浚,听到他发誓不与敌人共生存,心中实在仰慕他。前次轮到回答皇上问题时,就说金一定毁除盟约,请求用张浚。陛下即位后,令张浚督军守江、淮,今天张浚派将夺取二县,一月三捷,都证明皇上任用张浚并没有错。等到官军一失利,横议飞起。我认为今天的军队,为了祖宗的陵墓寝庙,为了为二帝复仇,为了二百年的境土,为了中原吊民伐罪,不能与以前好大生事的军队相比。陛下恢复国土的志愿已经确立,实在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被大众议论而动摇,然而异论纷纷,张浚已经等待定罪,我怎么还能位居台谏风宪之职呢!请求皇上贬谪我。”又说“:我听说近日皇上想派龙大渊抚谕淮南,可信吗?”皇上说:“没有此事。”王十朋又说:“听说皇上想以杨存中为御营使。”皇上默认。

皇上改命王十朋为吏部侍郎,王十朋极力推辞,皇上任命他为饶州知州。饶州与湖相连,强盗出没其间,听说王十朋来了,一晚上全逃走了。丞相洪适请求要过去学校的地基以扩大其园圃,王十朋说“:先圣所居的地方,王十朋怎么敢给人。”王十朋被调到夔州任知州,饶州百姓到各衙门请求留住他,没有结果,于是百姓斩断大桥,以阻止王十朋的离去,王十朋于是坐车从小道走了,大家又修好桥,以“王公”命名。

皇上调王十朋为湖州知州,召他进宫对话,刘珙请求留下他,皇上说“:我难道不了解王十朋,只是湖州遭水灾,没有王十朋不能安抚好。”王十朋到了湖州,户部责问拖欠的虚款三十四万,王十朋令部下持券前往辨明,吏部不允许,王十朋就请求去主管一祠观。王十朋被起用为泉州知州,十朋以前在湖州拿出俸禄创办贡院,这时又为泉州建了一个,尤其宏伟雄壮。

王十朋共历任四郡,布施皇上恩惠,体恤百姓疾苦,士人中之贤者纷纷归到门下,都以礼相待。每月初一、十五在学宫会集学生,讲解经学,询问治政之事,下属间有不称职的,反复告诫,使他们自我改过。百姓交租让他们自己称量,听到的人相互转告,拖欠租子很久的也愿意偿还。遇到上庭打官司的,王十朋温和地晓之以理,大多数人都心服而退。所到地方的人都绘他的像并祀奉他,离去的时候,老幼痛哭流涕地挽留他,并送他到境外,思念他像思念父母一样。饶州干旱很久了,王十朋一到饶州境雨就下了;湖州阴雨连绵,王十朋一到湖州境就雨过天晴。王十朋祷告的一定应验,他的诚意不仅仅使人感动,而且也使天地鬼神感动。

东宫建成,王十朋被任命为太子詹事,他极力推辞,皇上诏令州郡以礼请他来,王十朋于是勉强带病前往朝廷,因为脚病不能走,皇上诏令派人扶着,免去他的拜礼。王十朋拜见东宫,太子因为过去跟他学习,对他更加礼貌。皇上又诏令王十朋免去到朝廷参拜,派中使到他家赐给他一套衣服和金带。王十朋病好后,多次上书告老,最后以龙图阁学士之职退休,任命下达就死了,终年六十岁。绍熙三年(1192),皇上赐给王十朋谥号为“忠文”。

王十朋对父母很孝顺,守丧其间不与妻子同床,与二个弟弟友爱,郊祀推恩时先奏上他们的名字,死后他的二个儿子还是布衣。王十朋的书室匾上写着“不欺”,常常自比作诸葛亮、颜真卿、寇准、范仲淹、韩琦、唐介,朱熹、张木式很尊敬他。

王十朋的儿子闻诗、闻礼,都好学自立。闻诗为光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闻礼为常州知州、江东转运判官,治政时能守住家法,人们也思念、仰慕他们。

猜你喜欢
  帝纪第十一 前废帝广陵王后废帝安定王 出帝平阳王·魏收
  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欧阳修
  原序·浦起龙
  卷一二一 宋紀三·司马光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海东逸史卷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佚名
  二六 烟与酒·周作人
  斛斯椿传·李延寿
  按扎儿传·宋濂
  卷三十八·佚名
  乐七·徐松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江纬·唐圭璋

      纬字彦文,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元符中为太学生。建中靖国元年(1101),赐进士及第,处州缙云县令。除太学正。政和末,为太常少卿,改除宗正少卿,出知处州。宣和四年(1122),自太常少卿除直秘阁知洺州。   向湖边   江纬读书堂

  • ●三槐书屋诗钞卷四·金朝觐

    锦州金朝觐午亭撰 荣经署中 相岭 署中杂兴 咏太湖寺石 梓潼宫 安澜寺 白云观 严道篇 双柏行 古樵郭明府甫卸雅篆又权芦山别未及月作再来人喜而赋寄 和古樵郭明府见寄原韵 自遣 答汪桂山明府和古

  • 卷405 ·佚名

    魏野 冬日书事 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魏野 冬日述怀 瘿枕闲欹苇箔褰,浩然情性雪晴天。 却嫌雏鹤饶声气,惊觉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

  • 卷三百四十八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七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八月戊辰朔,門下省言:「刑部奏鈔,宣德郎樂京據例當作情理稍輕,不礙選注。京本坐言役法,本部不敢用例。」詔樂京情重,刑部引例不當。(朱本刪去,新本復存之。樂京事已見熙寧四年十二月。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手足几成伉俪·李定夷

    广东省广宁麦辛,与族兄在腰古开设泥水店,聘就腰古罗明福女为室。吉日,新妇于拜席时,熟视新郎,忽失声大哭。宾客骇然良久,乃谓新郎云:“尔非我胞兄亚辛耶?”辛亦愕然,谛视新妇,确为伊妹亚冬。冬即脱去大红服装,宣布伊系于六岁时被

  • 汝人鹤·周诒春

    汝人鹤 字守梅。年三十五岁。生于江苏吴江县。本籍住址。江苏吴江县黎里镇。已婚。子一。初学于天津北洋大学。任直隶易州中学校教员。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土木工程。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在

  • 思辨録辑要卷九·陆世仪

    修齐类鉴明王先生曰人处末世功名心须是放淡予问何以能淡曰只是安个命字予曰命字上须再加个义字功名亦人所不可无须是实实有个自得处方能淡得所谓内重则外轻也不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逺方来如何说人不知而不愠君子疾没世

  • 中庸纂疏原序·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中庸纂疏中庸纂疏原序予既为赵君序大学章句疏矣赵君又疏中庸章句以胥教诲呜呼士惟无志则已茍有志焉则何书之不可读也予至是益叹赵君之用工何其专而工夫至到文理宻察又何其不茍也然尝伏读中庸

  • 卷一·王应麟

    周南召南 《郑氏谱》曰: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周之先公曰大王者,避狄难,自豳始迁焉,而修德建王业。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

  • 襄公·襄公十三年·左丘明

    【经】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夏,取邿。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冬,城防。【传】十三年春,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夏,邿乱,分为三。师救邿,遂取之。凡书「取」,言易也。用大师焉曰「灭」。弗地曰「入」。荀罃、士鲂卒。晋侯

  • 致 蒋 主 席 书·太虚

    ──三十三年元月──介公主席兼院长睿鉴:去春太虚呈行政院令主管官署督导各级佛教会健全组织,以现存僧寺财产──佛教教产──十分之二兴办慈善公益,引生一般国民对于佛教寺僧之好感;以十分之二兴办僧教育及各种振兴佛教

  • 集大乘相论卷下·佚名

        觉吉祥智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复次所言圣谛者。即四圣谛。谓苦集灭道。此中苦圣谛者。谓蕴等颠倒相背圣法为性。集圣谛者。谓如所说苦。由此无明行等烦恼业集为缘。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夜航船·张岱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分门别类,采录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职官考古、草木花卉、禽兽麟豸、鬼神怪异、日用宝玩、方术技艺等20个部类的条目4000多条,分为130

  • 陈四爹的牛·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陈四爹的牛》中外号为猪三哈的人,本名是周涵海,他心地善良,本有小康之家,但由于他的善良、软弱、自卑,造成了妻子和她的情人霸占了他的家产,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流落到如此悲惨境地,陈四爹发善

  • 南明野史·佚名

    题南沙三余氏撰。五卷,分述福藩、鲁藩、唐藩、桂藩、唐王聿事。书撰于《明史》既成之后,采摭旧闻,多所补正,揭出南明君臣多“苟安无智,苟且富贵”,颇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