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品

第一章 般涅槃论

今称涅槃论。此处,阿罗汉于一切智境涯不断其结而般涅槃,是故,言“不断某结而般涅槃”,乃安达派之邪执。

(自)有不断某结而般涅槃耶?(他)然。(自)有不断某身见……乃至……不断某疑、戒禁取、贪、瞋、痴、无愧而般涅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有不断某结而般涅槃耶?(他)然。(自)阿罗汉是有贪、有瞋、有痴、有慢、有覆、有嫌恨、有恼、有烦恼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非是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覆、无嫌恨、无恼、无烦恼耶?(他)然。(自)若“阿罗汉是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覆、无嫌恨、无恼、无烦恼”者,汝不应言:“不断某结而般涅槃。”

(他)不应言:“不断某结而般涅槃。”耶?(自)然。(他)阿罗汉知一切佛之境涯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不断某结而般涅槃。

第二章 善心论

今称善心论。此处,阿罗汉虽得念方广而般涅槃,正念正知而入般涅槃故,言“有善心而般涅槃”,乃安达派之邪执。

(自)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耶?(他)然。(自)阿罗汉行福行、行不动行、引趣作业、引有作业、引自在作业、引增上作业、引大财作业、引大眷属作业、引天之荣华作业、引人间之荣华作业而般涅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耶?(他)然。(自)阿罗汉是增、减、舍、取、散、熏、薰而般涅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非是不增、不减、减终而安住耶?(他)然。(自)若“阿罗汉是不增不减、减终而安住”者,汝不应言:“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自)阿罗汉非是不舍不取舍终而安住、不散不集散终而安住、不熏不薰熏终而安住耶?(他)然。(自)若“阿罗汉是不舍不取舍终而安住、不散不集散终而安住、不熏不薰熏终而安住”者,汝不应言:“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

(他)不应言:“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耶?(自)然。(他)阿罗汉非是正念正知而般涅槃耶?(自)然。(他)若“阿罗汉为是念正知而般涅槃”,是故汝应言:“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

第三章 不动论

今称不动论。此处,思惟世间言“住第四禅而般涅槃”、“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乃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自)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耶?(他)然。(自)阿罗汉非住于自然心而般涅槃耶?(他)然。(自)若“阿罗汉住于自然心而般涅槃”者,汝不应言:“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

(自)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耶?(他)然。(自)阿罗汉住于作所成心而般涅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非住于异熟心而般涅槃耶?(他)然。(自)若“阿罗汉住于异熟心而般涅槃”者,汝不应言:“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

(自)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耶?(他)然。(自)住于作无记心而般涅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非住于异熟无记心而般涅槃耶?(他)然。(自)若“阿罗汉住于异熟无记心而般涅槃”者,汝不应言:“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

(自)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耶?(他)然。(自)“出定第四禅而于等无间般涅槃”者非世尊所言耶?(他)然。(自)若“‘出定第四禅而于等无间般涅槃’是世尊所言”者,汝不应言:“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

第四章 法现观论

今称法现观论。此处,见于过去有之预流住于母胎终而出现,言“于胎中有法现观”,乃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自)于胎中有法现观耶?(他)然。(自)于胎中说法、闻法、法对话、质问受戒、防护根门、食知量、初夜后夜劝觉寤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无于胎中说法……乃至……劝觉寤耶?(他)然。(自)若“无于胎中说法……乃至……劝觉寤”者,汝不应言:“于胎中有法现观。”

(自)于胎中有法现观耶?(他)然。(自)依二缘而正见生,非他声与如理作意耶?(他)然。(自)若“依二缘而正见生,他声与如理作意”者,汝不应言:“于胎中有法现观。”

(自)于胎中有法现观耶?(他)然。(自)于眠、放逸、失念、不正知有法现观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五章 亦三论

今称亦三论。此处,尚生不久之预流者得阿罗汉,见拘利女优婆夷七年妊腹[之子],“于胎中有得阿罗汉”,又见梦中行虚空等,言“有法现观”,又“于彼处有得阿罗汉”,亦于此处,同[一分北海道]之邪执。

(自)于胎中得阿罗汉耶?(他)然。(自)于眠、放逸、失念、不正知得阿罗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睡梦者有法现观耶?(他)然。(自)于眠、放逸、失念、不正知有法现观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睡梦者得阿罗汉耶?(他)然。(自)于眠、放逸、失念、不正知得阿罗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六章 无记论

今称无记论。此处,依“有思,此等难决定”之语,言“入于一切睡梦者之心是无记”,乃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自)一切睡梦者之心是无记耶?(他)然。(自)睡梦杀生耶?(他)然。(自)若“睡梦杀生”者,汝不应言:“一切睡梦者之心是无记。”(自)睡梦不与取……乃至……作虚诳语……乃至……作离间语……乃至……作粗恶语……乃至……作杂秽语……乃至……破墙……乃至……作窃盗……乃至……作一家袭掠……乃至……待伏于路傍……乃至……趣于他妻……乃至……掠夺聚落……乃至……掠夺城邑……乃至……睡梦行淫法……乃至……睡梦者脱不净……乃至……睡梦布施……乃至……睡梦施衣……乃至……施食……乃至……施床座……乃至……施病缘药资具……乃至……施嚼食……乃至……施啖食……乃至……施饮水……乃至……施支提……乃至……饰发鬘于支提……乃至……献香……乃至……献涂香……右绕支提耶?(他)然。(自)若“睡梦右绕支提”者,汝不应言:“一切睡梦者之心是无记。”

(他)不应言:“一切睡梦者之心是无记。”耶?(自)然。(他)“睡梦者之心难决定”者非世尊所仰耶?(自)然。(他)若“‘睡梦者之心难决定’者是世尊所仰”者,是故应言:“一切睡梦者之心是无记。”

第七章 习熟缘论

今称习熟缘论。此处,一切法是刹那者,虽一刻而住,不名以习熟缘而习熟。是故,言“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依习熟缘性生之如何者亦无有”,乃同上[之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自)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行杀生之习熟,屡屡而行者引地狱、引畜生、引饿鬼。[其中]最轻杀生者之异熟乃引人间之短命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其习熟缘性。

(自)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行不与取之习熟,屡屡而行者引地狱、引畜生、引饿鬼。[其中]最轻不与取者之异熟乃引人间之受用穷乏者……乃至……[其中]最轻欲邪行之异熟乃引于人间之怨敌者……乃至……[其中]最轻虚诳语之异熟乃引于人间之不实噬告者……乃至……[其中]最轻离间语之异熟乃引于人间之善友离间者……乃至……[其中]最轻粗恶语之异熟乃引于人间之不可意声者……乃至……[其中]最轻杂秽语之异熟乃引于人间之不可信语者。诸比丘!饮酒之习熟……乃至……[其中]最轻饮酒之异熟乃引于人间之昏迷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某习熟缘性。

(自)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行邪见之习熟,屡屡而行者引地狱、引畜生、引饿鬼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某习熟缘性。

(自)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邪思……乃至……邪定之习熟……乃至……引饿鬼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某习熟缘性。

(自)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修正见之习熟,屡屡而修者有没人于不死,以不死为所趣,以不死为终结。”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某习熟缘性。

(自)如何之习熟缘性亦无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正思……乃至……修正定之习熟,屡屡而修者有没人于不死,以不死为所趣,以不死为终结。”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某习熟缘性。

第八章 刹那论

今称刹那论。此处,一切有为法是无常,是故不过一心刹那而已,依无常性之存在,言“如何某者瞬间而坏,某者长时而坏”者有区别耶?乃东山住部、西山住部之邪执。

(自)一切法是一心刹那耶?(他)然。(自)[唯一]心[刹那]间大地住、大海住、须弥山王住、水住、火住、风住、草木巨树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一切法是一心刹那耶?(他)然。(自)眼处与眼识俱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眼处与眼识俱生耶?(他)然。(自)长老舍利弗非如是而言耶?曰:“友!虽内眼不坏视域之外色亦不来,且若无依其生之存念,则无有出现依其生之识。友!虽内眼不坏,视域之外色来时,若无依其生之存念,则无依其生之识有。友!虽内眼不坏,视域之外色来时,若依其生有存念,则有出现其生之识有。”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不应言:“眼处与眼识俱生。”

(自)耳处……乃至……鼻处……乃至……舌处……乃至……身处与身识俱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处与身处俱生耶?(他)然。(自)长老舍利弗非如是言耶?曰:“友!虽内身不坏,无来外触之识域,则……乃至……友!虽内身不坏,来外触之识域时……乃至……友!内身不坏,来外色之识域时,若有依其生之存念,则有出现其生之识有。”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不应言:“身处与身识俱生。”

(他)不应言:“一切法是一心刹那。”耶?(自)然。(他)一切法是常、坚固、恒、不变法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一切法是一心刹那。

[摄颂曰]:

 不断某结而般涅槃,阿罗汉有善心而般涅槃,

 阿罗汉住于不动而般涅槃,于胎中而有法现观,

 于胎中而有得阿罗汉,睡梦者有法现观,

 睡梦者有得阿罗汉,睡梦者之心是无记。

 如何习熟缘亦无,一切法是一心刹那。

第二十二品[终]

猜你喜欢
  绍兴朝旨改正僧道班文字一集·赞宁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法华游意·吉藏
  贯 经 义·太虚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卷第九十六·李通玄
  卷第二十·佚名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序·佚名
  卷第六十八·霁仑超永
  法句譬喻经梵志品第三十五·佚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欧阳竟无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希麟
  卷第二·昙噩
  复净行居士书·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湖禅师宗衍(碧山堂集)·顾嗣立

    宗衍,字道原,中吴人。善书法,遍读内外书,而独长于诗。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佳山水处,一时名士多与游,为危翰林太朴先辈觉隐诚公所推许。尝以僧省堂选主嘉禾德藏寺,才辩闻望,倾于一时。年四十三而殁,孙西白金嗣其法。道原为诗,博采

  • 第三折·关汉卿

    (李四上,云)自家李四。因鲁斋郎夺了我浑家,赶到郑州,告不的他,又回许州来。一双儿女,不知去向。那里也难住,我且往郑州,投奔我姐姐、姐夫去也。(下)(徕儿上,云)我是张孔目的孩儿金郎,妹子玉姐,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

  • 唐朝新定诗体·崔融

    ○十体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一、形似体。形似体者,谓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难以粗测者是。诗云:“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rd

  • 十一集 三卷·钱德苍

    杂剧戏凤(生上)【梆子腔】为君的夜宿在梅龙鎭,见惨惨昏昏灯不明。叹朝纲多少文和武,只有那江彬知我心。猛听得谯楼更鼓响,孤身独坐冷清清。那酒保说将木马来敲动,里边自有送茶人;孤家试把那木马敲三下,且看他提茶送酒是何人?(贴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八·乾隆

      五季  【壬唐长兴三年是辰歳凡四国三镇】春二月唐始刻九经【即唐开成中石壁九经也注见前】板  唐冯道李愚等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淄州邹平人】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是年始刻俟板成而印卖之】以一文义去舛讹唐主从

  • 读礼通考卷三十四·徐乾学

    丧服五受服丧服记衰三升三升有半其冠六升以其冠为受受冠七升【注衰斩衰也或曰三升半者义服也其冠六升齐衰之下也斩衰正服变而受之此服也三升三升半其受冠皆同以服至尊宜少差也 疏自此至篇末皆论衰冠升数多少也以其冠

  • ◎老学究风流史·吴虞公

    学究某年且天命学宗宋儒性理,虞山人也。识与不识,皆以学究为老前辈古朴之人。某日,有人行经本邑某织布厂门首,从窗中望入,忽见学究从布机中地板下扒挲而出,见者讶之,匆遽入内,扶之起。询其状,学究忸怩述之,谓失足堕入机中者,见者

  • 十五 曹寅奏明会议监修明陵及江南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奏明事。 前月恭膺恩旨,命臣寅监修明陵。钦此钦遵。自署总督臣陶岱到省,会同巡抚臣宋荦、臣寅,以及在省大小官员踏勘,现在估计工料,遴委江防同知臣丁易管工,公议于官吏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目录·佚名

    二七三、平南将军赵国祚密揭(「海逆」攻围象邑,官兵堵杀获捷)顺治十五年十月初八日(八一三)二七四、福建巡抚刘汉祚残揭帖(奏销造船工料银两)顺治十五年十月二十日(八二三)二七五、浙江巡抚陈应泰残揭帖(奏报海门失守)顺治十五年

  • 六六 谕内阁编四库全书荟要着于敏中王际华专司其事·佚名

    六六 谕内阁编四库全书荟要着于敏中王际华专司其事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朕几余懋学,典册时披,念当文治修明之会,而古今载籍未能搜罗大备,其何以裨艺林而光策府?爰命四方大吏,加意采访,汇

  • 别集上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九 宋 李幼武 纂集 吴玠 涪国武安王 字晋卿德顺军人少隶曲端军以战功初补副尉权队将建炎三年转泾原都监知怀德军冬加忠州刺史四年春擢熙

  • 公叔且杀几瑟·佚名

    【提要】 最高权力不可分享,只能独占。谁能当太子,谁就能控制整个国家。如果君王的儿子众多,那实在是国家的灾难,他们为皇位定会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胜利的那个王子,必然是能充分利用先王势力、外国势力、其他王子势

  • 卷十九·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九宋 夏僎 撰康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史记管蔡世家曰武王既克商封弟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相纣子武庚治殷顽民封叔旦于鲁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

  • 提要·黄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说        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说七卷宋黄度撰度字文叔新昌人登绍兴进士为御史劾韩侘胄宁宗时累官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卒諡宣献度笃学穷经老而不倦于易诗周礼俱有撰述是

  • 卷四·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四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鄘説见邶风柏舟共姜自誓也 衞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按史记厘侯卒太子共伯余立弟和有宠于厘侯和赂士袭攻共伯于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

  • 第十二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十二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次第下明品之次第二。初明诸品所归亦是今品之来意也。何者下释诸品次第。序品叙大体等者。向疏释经叙乎五章。今唯叙体者。盖指极果所游所契。而高而广。法性是佛地

  • 紫色的游泳衣·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记得女太太们收藏起春装大衣还没有太久,眨眨眼,又到了摩登姑娘脱掉袜子赤着双脚满街乱跑的时候。一个适宜于游泳的季节又到了。提起游泳,这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海与海水浴。也许你不否认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