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 舍利弗相应

第一 离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时,具寿舍利弗,清晨之时、着下衣,持钵衣,入舍卫城乞食。

行于舍卫城乞食。食后从乞食还,往安陀林,以行昼日坐。

入安陀林已,于一树下昼日坐。

时,具寿舍利弗,晡时从静坐起,往祇树给孤独园。

具寿阿难见具寿舍利弗从远方来,见而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友!于此处我离诸欲、离诸不善法、离有寻、有伺,生喜、乐具足而住初静虑。友!此时我思惟,我入初静虑,我乃入初静虑,我则不出初静虑。”

具寿舍利弗,如是善于长夜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故具寿舍利弗,思惟:“我入初静虑,我乃入初静虑,我则不出初静虑。”

第二 无寻

一~五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具寿阿难见具寿舍利弗从远方来。见而言于具寿舍利弗:

“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友!于此我能为寻伺寂静故,内净心住一趣、无寻无伺而从三摩地,生喜、乐具足住第二静虑。友!此时我思惟我入第二静虑,我乃入第二静虑,我则为不出第二静虑。”

具寿舍利弗于如是长夜,善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故具寿舍利弗思惟:“我入第二静虑,我乃入第二静虑、我则不为出第二静虑。”

第三 喜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具寿阿难见具寿舍利弗从远……乃至……言于:

“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七~八

“友!于此我以离喜故住于舍,身正受乐正念正知,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念乐住,具足住第三静虑……乃至广说……。”

第四 舍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七~八

“友!于此我断乐、断苦故,及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具足住于第四静虑。友!此时我……乃至……为不出……”

第五 虚空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具寿阿难……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之色想故,灭有对想故,不作意种种想故,为虚空无边,具足住虚空无边处……乃至……为不出……”

第六 识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具寿阿难……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为识无边,具足住识无边处……乃至……无不出……”

第七 无所有处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具足住少无所有及无所有处……乃至……为无出……”

第八 有想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无所有处,具足住非想、非非想处……乃至……为无出……”

第九 灭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友!于此我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灭想受。友!此时我思惟我入灭想受,我乃入灭想受,我则不为出灭想受。”

具寿舍利弗善于如是长夜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故具寿舍利弗思惟:“我入灭想受,我乃入灭想受,我则不为出灭想受。”

第十 净口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时具寿舍利弗,清晨之时,着下衣,持钵、衣,入王舍城乞食。于王舍城行每家乞食,而倚于一壁食施食。

时名净口出家尼者,来具寿舍利弗之处,来而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沙门!汝乃以口向下而食耶?”

“姊妹!我非以口向下而食。”

“沙门!然则仰口而食耶?”

“姊妹!我非仰口而食。”

“沙门!然则口向四方而食耶?”

“姊妹!我非口向四方而食。”

“沙门!然则口向四维而食耶?”

“姊妹!我非口向四维而食。”

“沙门!问以口向下而食者,言我非以口向下而食。沙门!然则若问仰口而食耶?言我非仰口而食。沙门!然则若问以口向四方而食耶?言我非以口向四方而食。沙门!然则若问口向四维而食耶?言我非以口向四维而食。沙门!然者汝如何而食耶?”

“姊妹!沙门、婆罗门,谓依事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姊妹!彼沙门、婆罗门名为以口向下而食。

一〇

姊妹!沙门、婆罗门,谓依占星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姊妹!彼沙门、婆罗门名为仰口而食。

一一

姊妹!沙门、婆罗门从事遣使、使节,以邪命为生活者,彼沙门、婆罗门名为口向四方而食。

一二

姊妹!沙门、婆罗门,谓依占卜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姊妹!彼沙门、婆罗门名为口向四维而食。

一三

姊妹!我非所谓依事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非所谓依占星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非从事遣使、使节,以邪命为生活。非依卜占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我以法求食,以法求食而食。”

一四

时、净口出家尼即往王舍城之里巷四衢告之曰:

“沙门释子等如法受食,沙门释子等无过而受食。施沙门释子等食。”

舍利弗相应(终)

此摄颂曰:

 离与无寻

 喜舍等四

 虚空与识

 及无所有

 有想灭九

 净口等十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佚名
  卷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七卷·宝亮
  卷第四十五·佚名
  诫初心学人文·知讷
  高僧傳卷第四(義解一)·慧皎
  第九卷·佚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佚名
  复朱铎民居士书(二通)·太虚
  卷六十八·道世
  正法华经卷第十·佚名
  菩萨戒羯磨文释·智旭
  卷下·佚名
  卷第一百五十八·佚名
  卷第七十一·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王冕

    七言古体上葛仙翁移家图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怡,坐稳不觉路险巇。牛羊猫狗先后随,老奴老婢俱忘机。仙翁去就无不宜,岂以偷生辛苦为?君

  • 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李百药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刘逖 荀士逊 颜之推 袁奭 韦道逊 眭豫 朱才 荀仲举 萧慤 古道子夫玄象着明,以察时变,天文也;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达幽显之情,明天人之际,其在文乎。逖听三古,弥纶百代,制礼作乐,腾实飞声,若或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五·杨仲良

      徽宗皇帝   大晟乐   崇宁三年正月甲辰,魏汉津言:『臣闻通二十四气,行七十二候[1],和天地,役鬼神,莫善于乐。伏羲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女娲以二寸之器,名为苇籥,其乐曰《光乐》;黄帝以三寸之器,名为咸池,其

  • 第一百五十回 发宣言改组国民党 急北伐缓攻陈炯明·蔡东藩

      却说陈炯明在广州被中山击败后,只得退守博罗等处,一面向吴佩孚乞救。吴佩孚虽然拥兵甚众,无奈鞭长莫及,不能立刻派队援助,只得电令沈鸿英、方本仁、陆荣廷等,火速入粤。那沈鸿英此时已有归附中山、回桂攻陆的意思,对于

  • 西番纪·张瀚

    西番古羌夷属,凡百余种,散处河、湟、洮、岷间。唐贞观中始通中国,宋、元朝贡不绝,间授以官。我明当中国松潘边境,出边二百三十里,为大分水岭,是为江渎之源。北流入陕洮河,南流入甘松岭,穿松潘城,入成都。松潘城之东三十里,为雪阑

  •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弁言·佚名

    本书是以江南闻见录(未着撰人)为主,而附以四篇有关的文献:一是江都王秀楚记扬州十日记,二是嘉定屠城纪略(未着撰人),三是嘉定朱子素(九初)述东塘日札,四是江阴沈涛(次山)撰江上遗闻。这五篇文字,皆记明弘光时事;且大都出于「当事者」

  • 皇王大纪卷七十八·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赧王五十年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扵齐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可齐师不出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靣左师触龙请见太后盛气胥之入左师公徐趋而坐谢曰老臣病足不能见乆

  • 一○八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议叙四库馆各项人员折·佚名

    一○八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议叙四库馆各项人员折乾隆五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窃臣等办理四库全书第二、三、四分,督率提调、总校、分校、收掌、誊录人等,上紧赶办,每年呈览一分。今第四分全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冦忠愍公准旌忠之碑孙抃上祀合宫之明年夏四月召两府臣谕之曰故太子太傅莱国公冦准方严鲠亮有文武伟才在太宗真宗朝建大功立大节输谋纳忠诚贯白日不幸以谴终朕甚叹嘉之其勅史氏譔扬勲烈具志于石用埀示来世

  • 陆慧晓传·萧子显

    陆慧晓字叔明,是吴郡吴县人。祖父陆万载,曾任侍中,父亲陆子真,元嘉中任海陵太守。当时中书舍人秋当是皇帝宠臣,家在海陵,曾回乡安葬父亲,陆子真不与他往来,秋当要他调遣民工造桥,陆子真以妨碍农事不准。彭城王刘义康听说这件事

  • 傅宗龙传·张廷玉

    傅宗龙,字仲纶,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铜梁知县,又调往巴县,被推荐后调进京城,入朝当了户部主事。很久以后,又升任御史。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熹宗皇帝下了召兵的命令,宗龙自告奋勇要过去,仅一个多月,就募到五

  •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吕思勉

    民国初年,原是一个外交更新的好机会,然而其劈头记录在外交史上的,却是大借款和边疆交涉问题。要讲民国初年的借款问题,必须回溯到清末。原来当清末,日、俄两国,在东三省的势力,太膨胀了。政府乃想引进各国的资本,以为抵制之计

  • 十一年·佚名

    (庚戌)十一年清康熙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己丑,日暈兩珥,暈上有戴,色內赤外靑。○大司諫姜栢年等啓曰:「前統制使黃瀗之罪犯,實所難貸,只施流竄,已云屈法,未久放還,旋授職牒,物情駭痛。又有此敍用之命,當初失刑,雖不可追正,豈可使晏

  • 守道·韩非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战士出死,而愿为

  • 为求受皈戒诸官兵说法·太虚

    ──十二年正月在江口东山寺为陆军第八师步兵第三十团讲──昔释迦世尊为顺应一切执金刚菩萨众之特别机缘故,开法界心殿,示现毗卢遮那佛身,宣说圆满果海、秘密庄严真实言教。今日此法会之众,既无异一切执金刚众,则此江口之

  • 卷第六·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六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二意根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于三界十五部心中。一一等无间。生几心耶。答意根等无间生十五心。舍及信等五根亦尔。乐根等

  • 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中峰明本

    举咒(晨朝毕法师行香礼佛班首执手磬领大众绕坛行道)南无阿弥多婆夜哆(外曷切)(一) 他伽跢(都饿切)(二) 夜哆地(途卖切)(三) 夜他阿弥利(上声)(四) 都婆毗(五) 阿弥利哆(六) 悉耽婆毗(七) 阿弥利哆(八) 毗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