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二

  佛告舍利弗应当归命南方无量佛。

  南无爱照佛 南无名称佛 南无信功德佛 南无清净智佛 南无宝功德佛 南无妙信香佛 南无胜园佛 南无胜仙佛 南无宝智佛 南无甘露威德佛 南无信藏佛 南无月上胜佛 南无龙步佛 南无信黠慧佛 南无爱实语佛 南无忧波罗香佛 南无栴檀自在佛 南无敌胜佛 南无普行佛 南无功德胜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种种色日佛 南无过诸过佛 南无无量眼佛 南无惭愧智佛 南无功德供养佛 南无种种声佛 南无功德可乐佛 南无住清净佛 南无妙香佛 南无月光佛 南无戒分佛 南无华智佛 南无优多摩意佛 南无不闇意佛 南无山自在积佛 南无寂王佛 南无解脱王佛 南无阿蹉弥留王佛 南无如意力释去佛 南无姓阿提遮佛 南无不赞叹世间胜佛 南无法染佛 南无宝星宿解脱王佛 南无白宝胜佛 南无法行自在佛 南无陀罗尼自在佛 南无阿难陀声佛 南无智步王佛 南无弥留平等奋迅王佛 南无智奋迅佛 南无法华通树提佛 南无多波尼体佛 南无阿尼伽陀路摩胜佛 南无优多罗胜法佛 南无大智念缚佛 南无阇伽提自在一切世间担佛 南无见无畏佛 南无自在作佛 南无自在量佛 南无如法修行佛

  佛告舍利弗。我见南方如是等无量佛种种姓种种名种种佛国土汝等应当至心一心归命。

  佛告舍利弗。汝等应当归命西方无量佛。

  南无阿婆罗炎婆师花佛 南无摩[少/兔]沙口声去佛 南无智胜增长称佛 南无莎漫多波尸佛 南无次罗毗罗炎花光佛 南无法行然灯佛 南无无等胜佛 南无智奋迅名称王佛 南无梵奋迅妙鼓声佛 南无波头摩尸利藏眼佛 南无阿僧伽意炎佛 南无千月光明藏佛 南无乐法行佛 南无摩尼婆陀光佛 南无师子广眼佛 南无十力生胜佛 南无智作佛 南无无边精进降伏一切诸怨佛 南无大胜起法佛 南无阿无荷见佛 南无无边命佛 南无观法智佛 南无无碍精进日善思惟奋迅王佛 南无不利他意佛 南无无边见佛 南无智见法佛 南无一切善根种子佛 南无优多智胜发行功德佛 南无智香胜佛 南无智上尸弃王佛 南无福德胜智去佛 南无不可思议法花吼王佛 南无法清净胜佛 南无不可思议弥留胜佛 南无能开法门佛 南无毗卢遮那法海香王佛 南无力王善住法王佛 南无胜力散一切恶王佛 南无见无边乐佛 南无善化功德炎华王佛 南无见彼岸佛 南无善化庄严佛 南无见乐处佛 南无尼拘律王胜佛 南无妙胜佛 南无大力智慧奋迅王佛 南无法树提佛 南无坚固盖成就佛 南无一切种智资生胜佛 南无入胜智自在山佛 南无一切世间得自在有桥梁胜佛 南无尽合胜佛 南无清净戒功德王佛 南无波头摩散漫智多庄严佛 南无一王佛 南无大多人安隐佛 南无二胜声功德佛 南无圆坚佛 南无力士佛 南无宝珠摩尼火佛 南无大海弥留佛 南无胜王佛 南无不住佛 南无不空功德佛 南无初远离不浊王佛 南无虚空行佛 南无无碍称佛 南无声山佛 南无不可思议起三昧称佛 南无诸天梵王鸡兜佛 南无示无义王佛 南无护垢王佛 南无照功德佛 南无自在眼佛 南无智寂成就性佛 南无无障碍智成就佛 南无说决定义佛 南无庄严法灯妙称佛 南无二宝法灯佛 南无大炎藏佛 南无自师子上身庄严佛 南无智宝因缘庄严佛 南无服诸根清净眼佛 南无善香随香波头摩佛 南无法月佛 南无广大心佛 南无戒功德佛 南无常镜佛 南无随顺称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如意庄严佛 南无金藏佛 南无慎贪佛 南无思妙义坚固愿佛 南无一切德轮光佛 南无法吼智明佛 南无甘露光佛 南无无边庄严佛 南无胜福田佛 南无善决定诸法庄严佛

  佛告舍利弗。西方如是等无量无边诸佛汝等应当至心归命。

  佛告舍利弗。汝等应当至心归命北方佛。

  南无胜藏佛 南无自在藏佛 南无无边花龙一俱苏摩王佛 南无降伏诸魔勇猛佛 南无定诸魔佛 南无法像佛 南无功德胜佛 南无山峰光佛 南无法王佛 南无普恭敬灯佛 南无地胜佛 南无成就如来家佛 南无一切宝成就家佛 南无陀罗尼文句决定义佛 南无忍自在王佛 南无成就一切称佛 南无三世智转自在佛 南无胜归依功德善住佛 南无种种摩尼光佛 南无胜功德佛 南无佛功德胜佛 南无无余证佛 南无得佛眼佛 南无随过去佛佛 南无大慈成就悲胜佛 南无住持师子智佛 南无无众生住实际王佛 南无自家法不得成就佛 南无大智庄严身佛 南无智称佛 南无佛法首佛 南无一切众生德佛 南无过一切法门佛 南无自在因陀罗佛 南无满足意佛 南无大琉璃佛 南无菩提光明佛 南无不可思议法智光明佛 南无栴檀不空王佛 南无不染波头摩幢佛 南无法财声王佛 南无择法善知称佛 南无智鬘劫佛 南无佛眼清净分陀利佛 南无智自在称佛 南无断无边疑佛 南无众生方便自在王佛 南无无边觉奋迅无碍思惟佛 南无法行地善住佛 南无普众生界广佛 南无降伏诸魔力坚意佛 南无天王自在宝合王佛 南无如实修行藏佛 南无能生一切欢喜月见佛 南无大迅觉迅佛 南无种种摩尼声王吼佛 南无无观王佛 南无不退了勇猛佛 南无佛国土庄严身佛 南无法声自在佛 南无智根本花幢佛 南无化身无碍称佛 南无一切龙摩尼藏佛 南无法声自在佛 南无法声知见佛 南无法甘露莎梨罗佛 南无无边宝福德藏佛 南无清净华行佛 南无大法王华胜佛 南无一切尽无尽藏佛 南无华山藏佛 南无智虚空山佛 南无智力不可破坏佛 南无无碍坚固随顺智佛 南无无边大海藏佛 南无智王无尽称佛 南无奋迅心意王佛 南无自性清净智佛 南无智自在法王佛 南无胜行佛 南无金刚见佛 南无法满足随香见佛 南无龙月佛 南无因陀罗围佛 南无无碍王佛 南无宝因陀罗轮王佛 南无能生一切众生敬称佛 南无大威德光明轮王佛 南无能断一切众生疑佛 南无智宝法见佛 南无无障碍波罗佛 南无无垢髻佛 南无放光明佛 南无山力月藏佛 南无心自在王佛 南无坚固无畏上首佛 南无坚固勇猛宝佛 南无坚固心善住王佛 南无能破闇曀王佛 南无胜丈夫芬陀利佛 南无百圣藏佛 南无妙莲华藏佛 南无见平等法身佛 南无众生月佛 南无师子去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妙声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见爱佛 南无大首佛 南无胜首佛 南无乐声佛 南无见实佛 南无清净称佛 南无师子慧佛 南无德声佛 南无修楼毗香佛 南无电灯佛 南无波头摩光佛 南无大光佛 南无梵声佛 南无无疑佛 南无无边势力佛 南无月面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爱威德佛 南无散疑佛 南无功德灯佛 南无不藏威德佛 南无无边藏佛 南无光明奋迅王佛 南无广称佛 南无远离幢佛 南无增长圣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不可胜佛 南无威德聚佛 南无坚固步佛 南无摩[少/兔]赊称佛 南无无边色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妙声佛 南无不动步佛 南无无边庄严佛 南无大清净佛 南无威德聚光明佛 南无住智佛 南无金坚佛 南无爱解脱佛 南无爱无畏佛 南无甘露藏佛 南无普观察佛 南无大修行佛 南无细威德佛 南无十方恭敬佛 南无重说佛 南无光明胜佛 南无光明庄严佛 南无师子奋迅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甘露步佛 南无月光明佛 南无功德称佛 南无去根佛 南无清净声佛 南无无障碍轮佛 南无甘露声佛 南无众生可敬佛 南无如意威德佛 南无无边色佛 南无大力佛 南无快庄严佛 南无普照观佛 南无奋迅德佛 南无妙色佛 南无称意佛 南无宝庄严佛 南无高光明佛 南无解脱步佛 南无功德庄严佛 南无毕竟智佛 南无生鸡兜佛 南无不动智佛 南无行意佛 南无妙色佛 南无实色佛 南无大声佛 南无善思惟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思惟世间佛 南无大高光明佛 南无无譬喻奋迅佛 南无清净觉佛 南无月重佛 南无月灯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种种日佛 南无天城佛 南无心清净佛 南无波头摩藏佛 南无常择智佛 南无师子声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胜声佛 南无可乐意智光佛 南无功德光佛 南无自在光佛 南无净严身佛 南无无浊义佛 南无应威德佛 南无成就义智佛 南无得大声佛 南无婆薮陀声佛 南无郁哆光佛 南无决定思惟佛 南无萨遮婆[少/(兔-、)]佛 南无呜闇光明佛 南无毗弗波威德佛 南无忧多罗魔吒佛 南无夜舍鸡兜佛 南无功德清净佛 南无法灯佛 南无胜功德佛 南无仙荷波提爱面佛 南无心荷步去佛 南无思惟众生佛 南无莎伽罗智佛 南无波头摩藏佛 南无盖仙佛 南无莎罗王佛 南无修利耶光佛 南无菩提味佛 南无寂诸根佛 南无波[少/兔]光佛 南无芬陀利光佛 南无弥留光佛 南无栴陀面佛 南无莎利荼去佛 南无诸方眼佛 南无法光明佛 南无尸罗波散那佛

  次礼十二部尊经大藏法轮。

  敬礼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

  南无功德相严菩萨 南无梵网菩萨 南无宝财菩萨 南无无缘菩萨 南无严土菩萨 南无光严童子菩萨 南无持世菩萨 南无善德菩萨 南无难胜菩萨 南无照明菩萨 南无萨陀波沦菩萨 南无昙无竭菩萨 南无法自在菩萨 南无德守菩萨 南无不眴菩萨 南无德顶菩萨 南无善宿菩萨 南无妙臂菩萨 南无弗沙菩萨 南无净解菩萨 南无善意菩萨 南无现见菩萨 南无普守菩萨 南无喜见菩萨 南无明相菩萨 南无深慧菩萨 南无无碍菩萨 南无上善菩萨 南无福田菩萨 南无德藏菩萨 南无月上菩萨 南无珠顶王菩萨 南无乐实菩萨 南无慧见菩萨 南无登王菩萨 南无深王菩萨 南无华王菩萨 南无妙色菩萨 南无善明菩萨 南无善答菩萨

  归命如是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

  敬礼声闻缘觉一切贤圣。

  礼三宝已次复忏悔。

  弟子等至心忏悔贪欲之罪。经中说言。但为贪欲闭在痴狱。没生死河莫之能出。众生为是五欲因缘。从昔已来流转生死。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母乳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复过于此。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如四海冰。是故说言。有爱则生爱尽则灭。故知生死贪爱为本。所以经言。淫欲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鸰雀鸳鸯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贞良。得不随意眷属。淫欲既有如此恶业。是故弟子。今日至心稽颡归依佛。

  南无东方光轮佛 南无南方开光明佛 南无西方习智佛 南无北方大琉璃佛 南无东南方乐莲花首佛 南无西南方智慧和合佛 南无西北方无上胜尊佛 南无东北方眼净无垢佛 南无下方具足光明佛 南无上方最清净无量幢佛

  归命如是等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弟子等自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通人妻妾夺他妇女。侵陵贞洁污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浊心邪视言语嘲[口*調]。或复耻他门户污贤善名。或于男子五种人所起不净行。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归命忏悔。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受女身。心如野马。恒日放荡。无一时定。常怀邪心。恒生欲想。或于伽蓝会所。无心听法眼常贪视。或爱欲沙门坏他男子。不诞佛法恣放淫情。致令心飘大海冥然失岸。或秽污僧三衣法服。或于精舍院宇。行不净行。共相探摸。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至心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作女身恒怀淫欲。或侵夺他夫婿迷惑诸丈夫。或作符书厌蛊遣他妇患。人生少福为邪所著。诸病鬼等因此得便。不遇良医遂致身死。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发露悔过。至诚稽颡归命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眼为色。或爱染玄黄红绿。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女长短黑白姿态之相起非法想。或耳贪好声宫商弦管妓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言语啼笑之相起非法想。或鼻籍名香蕴麝幽兰郁金苏合起非法想。或舌贪好味鲜羔甘肥。众生肉血资养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或身乐华绮锦绣缯縠。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想。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有此六想造罪尤甚。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前归命忏悔。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清净皎洁相好光丽。六情开朗聪利分明了达恩爱犹如桎梏。观此六尘如幻如化。于五欲境决定厌离。乃至梦中不起邪想。内外因缘永不能动。愿以忏悔眼根功德。愿令此眼彻见十方。诸佛菩萨清净法身不以二相。愿以忏悔耳根功德。愿令此耳常闻十方诸佛贤圣。所说正法如教奉行。愿以忏悔鼻根功德。愿令此鼻常闻香[示*責]入法位香。舍离生死不净臭秽。愿以忏悔舌根功德。愿令此舌常餐法喜禅悦之食。不贪众生血肉之味。愿以忏悔身根功德。愿令此身被如来衣著忍辱铠。卧无畏床坐四禅座。愿以忏悔意根功德。愿令此意成就十想洞达五明。深观二谛空平等理。从方便慧起十妙行。入法流水念念增明。显发如来大无生法忍。

 

  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

 

  宝达顷前入一钩阴地狱。云何名曰钩阴地狱。其地狱纵广三十由旬。其中火流灌注遍布于地。其地四壁如上无异。中间无数罪人。狱卒夜叉手捉铁钩望罪人阴而搭。钩中火然上入胸心。心上火然腹背俱彻。欲报业故化作妇人。如本生时先所见者。彼即见已欲火发起便走趣。彼妇女者身是金刚铁火炎热。既到彼已抱彼罪人。抱即破碎复就其口。遂食其唇身亦被食。尽已复生生已复食。彼诸女人爱欲男子亦复如是。欲心不定欲火常然。如是苦切楚痛难堪。当此之时罪人众等犹无悔过。一日一夜受罪无量。千死千生万死万生。经无量百千万劫尔乃得脱。以余业果生畜生中作不净虫。经二百千世后得生人中。于五百世胎中而死。复五百世生已。雌雄不辩眼目不正。贫穷孤露受命短促。或时有妇被他侵近。或自贪爱他人妇女。不能遮障恒绝继嗣。

  宝达问马头罗刹曰。此诸沙门。作何等行受罪如是。马头罗刹答曰。此诸沙门。受佛净戒不能净持故。行淫欲放纵六情。以是因缘得如是罪。

  宝达闻之悲泣而去。

    佛名经卷第二十二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志磐
  卷第一百一十四·佚名
  议佛教办学法·太虚
  碧岩录卷第九·圆悟克勤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佚名
  卷第五·费隐通容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卷下·龙树
  第二十四卷·佚名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三·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延寿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佚名
  海神难问船人缘品第五·佚名
  林野禪師語錄序·通奇
  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十有九章)·佚名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处士深(宁极斋稿)·顾嗣立

    深字子微,平江人。宋亡,弃举子业,闭门著书。天历间,或以能书荐之,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别号清全,有诗一卷,及《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郑元佑志其子叔方墓,称与子微为僚壻,而子微长三十余年。高谈遗经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冯太守引净张千、丑家童上)(冯太守云)老夫姓冯名鸾,字文翔,祖居洛阳人也。由进士出身,累为郡守,今改福建泉州府知府之职,前去理任,明日绝早辞朝。今日是个好日辰,着夫人同小姐、小舍人先行,老夫明日出城。家童,你跟着夫

  • 卷一百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陈第六 张正见【二】 诗 御幸乐游苑侍宴【以下五言】 大君临四表荣光普八埏区中文化洽海外武功宣凤下书丹篆龟符着绿编昆明不习战云梦岂游畋轨文通万国旌节靖三

  • 卷一百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一百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八 虞羲【按本集序曰字子阳会稽人七岁能属文齐始安王引爲侍郎寻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天监中卒南史云羲字士光余姚人有才藻卒於晋安王侍

  • 卷一百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初寮小集王安中字履道阳曲人第进士政和中自大名主簿累擢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防出镇燕山府召除检校太保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贬象州有初寮集许

  • 西溪集补钞·管庭芬

    西溪集补钞沈遘题山光寺马蹄轻蹙柳花浮,醉人淮南第一州。不是青楼羞薄幸,自缘无锦不缠头。高台已倾池已平,随家宫殿春草生。千年往事何足叹,广陵非复旧时城。送施密学守钱唐塞外风烟河上尘,归来始觉二毛新。承明自厌频趋直

  •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夏四月。癸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巳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前据翰林院代递编修赵炳麟条陈、并御史张世培条

  •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十一月。己丑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午皆如之。内记注  ○以毁庙重修。颁四川富顺县自流井井神庙扁额。曰、有孚元吉。并加封号。现月  ○四川总督丁宝桢奏、川

  •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二十五日,授方吉纳以备御之职。命布哈图参将、吉思哈游击前往更换戍守南边之索海总兵官、图尔格依总兵官。命达尔札副将率兵一百,前往北辽河渡口戍守。二十五日,兆德牛录之雅尔古,原任海州

  • 六言六蔽·孔子

    【原文】 子曰:“由也!女①闻六言六蔽②矣乎?”对曰:“未也。”“居③!吾语女。好仁不好学④,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5);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7);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 卷四·佚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名不忘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十。心无谄伪亦无幻惑。心常吉实澄清净白。於佛法僧终不生疑。受持佛法者亦不生疑。不生师想而吝於法。除卻法慳终不作灭佛法因缘。言行相应终不虚妄受持大乘。若

  • 《淦石录》里的禅宗传法史料·胡适

    赵明诚《金石录》记的一二九八件是《唐曹溪能大师碑》,宋鼎(吕无党抄本误作“宋泉”)撰,史惟则八分书,天宝十一载二月。这碑文是神会请宋鼎写的,我已有讨论的文字了。昨夜翻看《金石录》,又看见两件:第一三七八,《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九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安立所学。谓诸菩萨具足法住。于依世俗谛道理所说不了义。非所依声闻乘相应经典。已作依持已作善巧。而复超度于大乘相应甚深空性相应。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慈悲喜舍品第五之余复次大蕴如来。告精进行太子言。云何名为菩萨大悲之心。所谓菩萨求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

  • 刊行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般若六百卷。以金刚为精髓所谓深妙玄约。群圣犹迷。非虚言也。在昔无著禀偈于弥勒。天亲受旨乎贤兄。二论之出世。譬之犹双悬日月烛照幽冥也。及法之东渐也。翻译注疏。其类寔繁。传说我三藏法师是常啼菩萨之后身。信

  • 摄大乘论释 第十五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五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智差别胜相第十之三论曰。复次诸佛如来净土清净。其相云何应知释曰。前于七念中。明如来大富乐即是净土。前但说八人不可得二人可得。未明不可得及可得所在之

  • 入众日用(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宗寿

    出尘离俗。圆顶方袍。大率经历丛林。切要洞明规矩。举措未谙法度。动止不合律仪。虽是善友良朋。讵肯深锥痛札。循袭成弊。改革固难。致令丛席荒凉。转使人心懈怠。屡见寻常目前过患。遂集百丈。见成揩模。原始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