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淦石录》里的禅宗传法史料

赵明诚《金石录》记的一二九八件是《唐曹溪能大师碑》,宋鼎(吕无党抄本误作“宋泉”)撰,史惟则八分书,天宝十一载二月。这碑文是神会请宋鼎写的,我已有讨论的文字了。

昨夜翻看《金石录》,又看见两件:

第一三七八,《唐山谷寺璨大师碑》。房琯撰,徐浩八分书。“元年建辰月。”

第一四九十,《唐镜智禅师碑》。独孤及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大历八年(773)十二月。

这两件都很有史料价值,都是禅宗争法统的材料。镜智禅师即是僧璨的赐谥。

房琯此碑的全文见于《宝林传》卷八,“第三十祖僧璨大师章,却归示化品第四十一”(36—42叶)。此碑大概也是神会请求他写的,其中主旨好像都是神会的意思,故文中说:

如来以诸法嘱群龙,以一性付迦叶。[迦叶]付阿难。至菩提达摩东来付可,可付大师。传印继明,累圣一体。自迦叶至大师,西国有七,中土三矣。至今号为三祖焉。

又铭中有云:

……迦叶至我兮,圣者十人。

貌殊心一兮,相续一身。……

这都是神会的西国八代说。详见我的《神会遗集》页178—179,又《神会传》页24—33,又《新校定的神会遗著两种》,页849,又页871。

但我当时不知道房琯此碑作于何时,立于何年。《金石录》记此碑的年月是“元年建辰月”,即是肃宗废除年号的“元年”(761—762)的建辰月(旧三月)。其时神会尚未死(看《遗著两种》的校写后记页873—875)。神会死在“元年建午月十三日”。而此碑文仍持西国八代之说。故立碑的年月(1)可见神会始终没有修正此说;(2)可见二十八之说是神会死后才起来的新说。

独孤及的《镜智禅师碑》全文见于《文苑英华》、《唐文粹》,及他的《昆陵集》九。集中碑文之后有附录二件:一为大历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中书门下牒,一为无名氏碑阴文。赐谥之牒下于大历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碑立在八年十二月,那是因为独孤及正作舒州刺史,故作碑在七年,立碑在八年。

《金石录》所收唐碑,用“元年建■月”纪年月的,凡有四种:

(1)一二七七《唐赠太保郭敬之碑》苗晋卿撰,萧华正书,元年建寅月。

(2)一二七八《唐山谷寺璨大师碑》房琯撰,徐浩八分书:元年建辰月。

(3)一三七九《唐吕公表》元结撰顾诫奢八分书:元年建巳月。

(4)一二八十《唐玉真公主墓志》王缙撰侄粲书:元年建巳月。唯

肃宗上元二年(761)九月壬寅下诏:“……钦若昊天,定时成岁,……以纪年,更无润色。至于汉武、饰以浮华。非前王之茂典,岂永代而作则?自今以后,朕号唯称皇帝,其年号但称‘元年’,去‘上元’之号。其以今年十一月为岁首,便数‘建子’、‘建丑’、‘建寅’每月以所建为数。……”这是一件最合理的改革。可惜这件废除年号的大改革只行了几个月,就推翻了。我曾为那个“元年”寻得几条历史遗迹(《集刊》29本,页874—875)。现在我补证《金石录》记的这四个碑的年月,作为唐肃宗废年号的一点历史纪念。

猜你喜欢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自融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太虚
  正法华经卷第二·佚名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佚名
  佛说末罗王经·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卷二十一·佚名
  第三十卷·佚名
  卷第一·智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卷九·佚名
  关于支那内学院文件之摘疑·太虚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佚名
  卷第十三·道原
  解脫道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杨梓

    (外扮絺疵上,云)某智氏家臣絺疵是也。我主人攻屠赵氏,我见韩魏有反意,我劝谏主公,不惟不信,又将我言语对二子说,返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将智氏族灭。闪的我无处投奔,又不能为主报仇,且须逃避他国,待时

  • 严忠济·隋树森

    严忠济(?——一二九三),一名忠翰, 字紫芝。长清(今属山东省)人。严实之子。元太宗时袭父职为东平路行军万户。从元世祖攻宋,有战功。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授中书左丞, 行江浙省事。《元史》卷六十

  • 松陵集巻七·陆龟蒙

    今体七言诗九十首开元寺佛鉢诗【并序】皮日休按释法显传云佛鉢本在毗舍离今在干陀卫竟若干百年当复至西月支国若干百年至于阗国若干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干百年当复来汉地晋建兴二年二圣像浮海而至沪渎僧尼辈取之以归今存

  • 卷五十八 漢紀五十·司马光

      起重光作噩(辛酉),盡強圉單閼(丁卯),凡七年。   孝靈皇帝光和四年(辛酉、一八一年)   春,正月,初置騄驥廐丞,領受郡國調馬。豪右辜榷,馬一匹至二百萬。   夏,四月,庚子,赦天下。   交趾烏滸蠻久為亂,牧守不能禁。交趾人

  • 卷之三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五·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五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五宋谢良佐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始务记问为该博及见明道举史书不遗一字明道警之曰可谓玩物丧志良佐闻语汗浃背面发赤明道乃曰即此是

  • 卷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二礼部四十一祭祀三祭社稷【春秋仲月上戊日】国初太社太稷异坛同壝祭太社以后土勾龙氏配祭太稷以后稷氏配每献礼先诣太社及配位坛前献毕方诣太稷及配位坛前行礼洪武十年改建社稷坛于午门外之

  • 卷一 尚书序·孔颖达

    《尚书》序《释文》:“此孔氏所作,述《尚书》起之时代,并叙为注之由。故相承讲之,今依旧为音。”[疏]正义曰:道本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举,则凡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着,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

  • 卷十七 寓言十四(下)·孙星衍

    《庄子·外篇·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 三传辨疑卷八·程端学

      僖公  元年春王正月  左氏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啖氏曰若君出讳不书昭公何以书乎假如实出亦非当时即位如定公矣故知左氏解僖公不称即位妄也刘氏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非也去年八月

  • 附录·墨子

    一、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知,材也。平,同高也。虑,求也。同长,以正相尽也。知,接也。中,同长也。■,明也。厚,有所大也。仁,体爱也。日中,正南也。义,利也。直,参也。礼,敬也。圜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無盡功德藏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懺除一切諸業重   障所起善根.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所起善根.勸請一切諸佛說法所起善根.聞佛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下·慧思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四念处观  身念处观如音品  观身不净时。先观息入出生灭不可得。次观心心相。若先观色。粗利难解。沉重难轻。若先观心。微细难见。心空无体。托缘妄念。无有实主。气息处中。轻空易

  • 第八章 般多伟须提瓦之即位·佚名

    彼毗阇耶大王达最后年如斯思惟:&ldquo;余年已老,但余无儿。艰难中克取国土亦余之死后则有溃乱。为此国将呼余之弟须蜜多罗。&rdquo;(一、二)由此,与诸大臣协议送书面于彼处,送书面后不久而毗阇耶则升天上。(三)彼死而彼大臣等

  • 兵垒·尹宾商

    意谓兵法之百囊,全书共七卷。将古代兵法抽象概括为三十六个字,每字都有独立的含义,每字之下引战例加以说明,共引战例三百三十七则。是书具有明清兵书的显著特点,条分缕析,事理结合。许多精避论述,已成军事名言,虽非名家手笔,亦

  •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作者及撰年不详,二卷。书首有《序》一篇,无具名,但言唐代宗大历 (766~779年) 年间遇罗浮山一位姓王的养生家自北岳恒山归来,以吐纳理身之要道相授。其法以为二景、五牙、六戊诸服气法皆

  •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张万福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唐高宗、武后时道士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前半篇摘录《金篆简文经》、《太极宝诀》、《洞玄灵宝十部经序》等六朝灵宝诸经,敷述诵读《度人经》时存神、唸咒、

  • 治台必告录·丁曰健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