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处士深(宁极斋稿)

深字子微,平江人。宋亡,弃举子业,闭门著书。天历间,或以能书荐之,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别号清全,有诗一卷,及《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郑元佑志其子叔方墓,称与子微为僚壻,而子微长三十余年。高谈遗经,亹亹不倦,为一时耆宿云。 

姑苏台晚眺分韵得高字 

送释存游苕川兼怀子昂学士 

曹叔时见过索饯篇 

内人臂白鹦鹉图 

书骏马图 

南游 

寄友 

登阳山妙净院 

江上 

答霜晴诗二首 

次韵陆承之寒夜有怀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悼亡 

晓望吴城有感 

送刘梅溪游句曲 

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 

雪后游石湖 

汤梅山为道士归吴还山赋一诗以饯 

舟行邂逅周西园出示回文诗就次韵 

题秋塘图 

题画扇骑驴踏雪 

题扇上画 

小园即事 

南湖史君制暗香汤奇甚赋绝句求之 

和南湖史君烟景墨梅图 

题唐圉人调马图 

赋桂山 

济南赵君成南使羁留三纪得还其犹子录其遗事求诗为赋一绝 

○姑苏台晚眺分韵得高字 

残阳古城曲,岌岌荒台高。不知何年创?尚尔结构牢。青山拥危楯,白水环空壕。美哉此山溪,惨淡悲雄豪。当时一战霸,意气何矜骄?蛾眉坐倾国,忠魄随怒潮。空余故宫苑,寒雀飞野蒿。佳辰晤良友,清眺舒烦劳。夕风振丛薄,鸿雁中天号。永怀五湖客,一舸凌云涛。浩歌沧浪词,愿言从游遨。 

○送释存游苕川兼怀子昂学士 

吴兴山水邦,杳霭云气萃。冈峦抱萦回,溪流泻清驶。超遥烟中客,缥缈云际寺。振锡赴幽寻,揽袂接遐契。是时秋正中,旷朗天宇霁。明月射神珠,光彩难自閟。渔歌和遗音,茶经诧幽事。欲从烟屩游,苦为尘鞅系。缅怀金坡英,归来云壑媚。采采白薲花,因风为遥寄。 

○曹叔时见过索饯篇 

泄云蒙朝日,微雨沾庭除。幽人掩关卧,门外无来车。曹子别经岁,枉道过我庐。谓余抱文艺,胡为守乡闾。余曰匪高尚,褊性涉世疏。上奉白发亲,余暇读我书。岂如叔时甫,妙年美名誉。词华烂絺绣,问学滋新畬。奉子一巵酒,聊为谭斯须。威凤翔高阁,逸骥腾云衢。及时树远业,临事毋踟蹰。 

○内人臂白鹦鹉图 

华清宫中歌既醉,南海奇禽远争致。玉环最爱雪衣娘,当时曾得龙颜媚。璇房雕槛春日长,绣■〈衤朋〉娇儿在傍戏。君王怜汝解语言,怀恩不说宫中秘。临风鸷鸟何轩轩,叹惜纯良遭猛厉!苕翁写出当时事,侧立红衫内人臂。江花满地不忍看,空拂画图怜俊慧。 

○书骏马图 

王良伯乐骨已朽,曹霸丹青亦希有。开图歘见神骏姿,对酒高歌雄剑吼。秖今骐骥困盐车,落日长鸣漫昂首。嗤嗤俗眼迷天机,相士嫌贫马嫌瘦。 

○南游 

驱车登远道,白日忽西流。宇宙惊新梦,山河感旧游。云迷江令宅,月澹庾公楼。己巳知何奈?长歌去国愁。 

○寄友 

海内皆兄弟,情深莫若君。那知经乱后,翻作久离群。皎皎云中月,悠悠岩上云。相思不可见,清梦遶江濆。 

○登阳山妙净院 

野寺虽牢落,山僧亦自如。幽栖邻虎穴,灵迹近龙居。地胜轩楹古,天寒草木疏。凭高望城郭,把酒一欷歔。 

○江上 

放迹清江上,悲歌惜岁穷。孰能回白日,我欲问苍穹。天地遗民老,山河霸业空。清愁无着处,卷入酒杯中。 

○答霜晴诗二首 

旭日照萧晨,凄清不受尘。冷光明似雪,冬暖胜如春。红叶辉相照,黄花色愈新。南窗差可爱,曝背豁天真。 

朝暾上高树,雾卷海天遥。劲气乘寒凝,严威见日销。钟清出远寺,马滑恐危桥。稍逼南枝暖,疏花破寂寥。 

○次韵陆承之寒夜有怀 

壮志寥寥在,流年冉冉催。寒灯和梦照,暗雨挟愁来。白雪词难和,青山首重回。夜阑浑不寐,慨想陆机才。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陆贾初驰诏,终军已请缨。上方专委任,南国诵威名。挂席鹏风顺,敲舷蜯月明。阳侯应拱护,不遣海涛惊。 

○悼亡 

短日一何急,残宵不肯明。霜寒那有梦,月落重伤情。壁冻琴丝断,风惊烛泪盈。微言忆王衍,达理悟庄生。 

○晓望吴城有感 

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 

○送刘梅溪游句曲 

华发萧萧两鬓秋,醉眠花竹旧风流。天心桥畔行将老, 【刘居吴天心桥。】 地肺山中隐去休。半岭白云容可玩,一庵明月尚空留。 【刘有故庵山中。】 西风趣赴方台约,岩下遥看二老游。 【句曲有四平山,亦名方台。刘故人吕江蟾,号四平翁。】 

○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 

阊门行乐送韶华,闲访城阴野老家。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衡门倒屣临官路,古渡横舟阁浅沙。亦有诗人时一到,醉吟行尽夕阳斜。 

○雪后游石湖 

众峰戴雪玉崔嵬,风定湖光镜面开。山色可堪西子笑,溪声曾送粤兵来。天寒野水摇孤艇,日落浮图对古台。回首风尘翳城阙,愁来谁伴倒清罍。 

○汤梅山为道士归吴还山赋一诗以饯 

三年犹向孤山住,应为梅花滞水滨。沧海鹤归空有语,荒城草长又逢春。芝田火暖丹砂熟,松峤花香白酿新。安得与君俱隐去,烟萝深处着闲身。 

○舟行邂逅周西园出示回文诗就次韵 

游遨适兴随幽境,笑语相逢忽并船。流急溅袍飞带雨,岸回迷草暗浮烟。楼高近水涵飞鸟,树密藏云咽恨鹃。愁破已空尊酒绿,醉吟同眺晚晴天。 

○题秋塘图 

水落秋菰老,夕寒烟树微。绝怜双白鹭,飞去似知几。 

○题画扇骑驴踏雪 

雪没驴腰白,行行诗兴催。不因太清绝,那肯犯寒来。 

○题扇上画 

古木排山立,幽窗傍水开。直疑林处士,独棹小舟回。 

○小园即事 

淡黄杨柳着烟轻,细草茸茸衬屐行。行到水边心会处,夕阳一树杏花明。 

○南湖史君制暗香汤奇甚赋绝句求之 

雾阁云窗深闭春,微闻玉杵捣清声。玄霜秖许云英见,地上诗人渴梦生。 【时侍姬新至,故戏及之。】 

○和南湖史君烟景墨梅图 【时闻有惠州新除。】 

依约罗浮翠岭前,美人玉立破苍烟。画图未许分明见,一夜春风入梦先。 

○题唐圉人调马图 

飞龙天廏隘云稠,一匹骄驰掣电流。枥下髯奴真厮养,眼中元不识骅骝。 

○赋桂山 【其人善琴书大字。】 

小山桂树碧云西,三迭琴心月未低。曲罢便乘苍凤去,广寒琼榜要新题。 

○济南赵君成南使羁留三纪得还其犹子录其遗事求诗为赋一绝 

三十六回秋月明,年年望断雁南征。苏郎皓首还乡去,愧杀当时李少卿。 

猜你喜欢
  ◆方参政行(东轩集)·顾嗣立
  序幕·老舍
  蒲察善长·隋树森
  鲍溶诗集原序·鲍溶
  卷五·赖良
  唐诗镜卷四·陆时雍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徐志摩
  卷五·吴雯
  卷四十四 南唐下·佚名
  东坡诗钞·吴之振
  卷四百三十四·陈廷敬
  卷五百五十九·佚名
  序·张泰来
  杜安世词作鉴赏·佚名
  卷四·邓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章 蓬莱传信·屠隆

    〔末道士上〕绛纱彷佛隔纤尘。环佩珊珊若有人。海上少君能召鬼。汉皇只念李夫人。贫道淸虚道士是也。上皇日夜思量贵妃。哭泣无已。闻军人收得罗袜一只。取入宫看了愈加悲切。又闻贫道有李少君之术。召见

  • 卷四十三 志十八·赵尔巽

      ◎灾异四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为咎徵。凡恒旸、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于金。   顺治元年八月,苍梧旱。三年,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佚名

    万历十六年十月辛巳朔以孟冬享 太庙○是日 上御皇极殿钦天监进万历十七年大统历传制给赐百官颁行天下○赐辅臣及日讲官历日有差○敕甘肃巡抚右副都御史曹子登以原官巡抚保定因兵变议调从御史徐大化<锍-釒>也○升

  • 卷一百八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高宗时胡寅缴刘僴复秘阁修撰疏曰臣谨按刘僴服事蔡攸以叨官爵天下共知其所历差遣则为大晟府按协声律则为提举道

  • 二·钱穆

    汉末之乱,地方与中央,失却联系,交通既不方便,而许多地方,亦并无施政之实际权力,选举制度,遂告崩溃。政府用人,漫无标准。陈群为曹操吏部尚书,遂定"九品中正"制,以为两汉乡举里选制之代替。此制备受后代人责备,然就创立此制之原意

  • 十年·佚名

    (乙卯)十年清大正六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八〉一日。〈陰曆丙辰十二月初八日〉兩宮遣李堈公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詞○李堈公、李埈公以下宗戚、貴族謁見于兩宮。以新年問候也。1月3日○三日。醫院長

  •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着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

  • 居业録原序·胡居仁

    圣贤之学明诸心体诸身措之家国天下言语文字非其得已者也夫道固无乎不寓而吾心为之统会行心之迹也言心之声也孰谓知人者惟于其行不于其言感人者亦惟于其行不于其言乎六经四书暨夫程朱之论万世所共仰頼不可磨灭道存焉耳

  • 卷一百五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二  宋 卫湜 撰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 卷十三·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三【丁惠王二卯十三年】六年【齊桓三十二年晉獻二十三年衛文六年蔡穆二十一年鄭文十九年曹昭八年陳宣三十九年?成公元年宋桓二十八年秦穆六年楚成十八

  • (十一)·钱穆

    《近思录》卷十一教学之道,凡二十一条。明道言:“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今按:教者必为学者留地步,且让学者自求,教者只开示门路,不烦多言。引其端,使学者自启自发。果学者愚无知,多言亦适以增惑。谢上蔡

  • 卷四百六·佚名

    △第二分善现品第六之一尔时佛告尊者善现,汝以辩才应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於般若波罗蜜多皆得成办。时诸菩萨摩诃萨众及大声闻诸天人等咸作是念。尊者善现,为自辩才当为菩

  •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九·智旭

    蕅益沙门智旭述 (己)二转释无性即识性二。初设难举颂。二以论释成。(庚)今初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

  • 卷五十七·佚名

    释大明品第三十二(经作宝塔大明品)【经】尔时,佛告释提桓因:&ldquo;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两阵战时,是善男子、善女人,诵般若波罗蜜故,入军阵中终不失命,刀箭不伤。

  •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鲁迅

    本书收录:厦门通信〔1〕 厦门通信(二)〔1〕 《阿Q正传》的成因〔1〕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1〕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1〕 厦门通信(三)〔1〕海上通信

  • 噶玛兰志略·柯培元

    地方志。十四卷,卷首一卷。作者柯培元,字复子,号易堂,山东胶州人。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出任噶玛兰厅通判,任期仅两月。噶玛兰古称“蛤仔难”,位于台湾岛东北,嘉庆年间设官置厅,1875年(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该书成于

  •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佚名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真诰》提到“紫度炎光,夜照神烛”“流金之铃”等,《云笈 七签》卷9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该经为六朝上清

  • 愤怒的乡村·鲁彦

    长篇小说。王鲁彦著。写于1936年。同年6月曾以《野火》为题,连载于巴金和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1948年10月上海中兴出版社初版时改名为《愤怒的乡村》。它是一部以旧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