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野禪師語錄序

自達祖有「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之偈,而後來南嶽下有溈仰、臨濟二宗,青原下有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為五宗,以應五葉。今見所代傳者,止南嶽臨濟一宗。青原曹洞一宗,則是二葉集菀,三葉集枯。豈達祖之偈,久而不倦哉。埽道人獨謂三葉非並枯,二葉非獨菀也。何以故?禪宗無上義止在「截斷眾流,函蓋乾坤」兩言。截斷之義,似於臨濟偏勝,而函蓋實具焉。函蓋之義,似於曹洞偏勝,而截斷實具焉。三宗要旨,究無踰此二宗。舍此兩言,究難別立門戶。溈仰之所以歸併臨濟,雲門、法眼之所以歸併曹洞,薪盡火傳,絕終不絕,五燈一燈。惟白地風光,超方越格之人,乃能以一門深入,使萬法歸一。則眼前所見如林野奇和尚者,的的不假聲援,不立標幟,而以一身擔荷大法,永紹孤峻之門庭者也。江南法席莫盛於天童,密老人為明代三百年所希有。而一時得法於濟者多自洞來,得法於洞者每從濟往。朝秦暮楚,投足重輕者不少。獨有一林和尚,自十九歲出蜀南游,閱歷講肆十有四載,一知有西來直指大事因緣,即皈向密老人,相與眉毛廝結,寸步不離。自丁卯至己卯十有三載,三登九上,總在天童趨侍。痛棒熱喝中,究得當陽付囑,親為墮地獅兒,遂繼通玄,之席弘法五載,乃應吾禾福城東塔之請,自此而棲真,而苕溪度生,而終主席於天童。五會大道場,說法浩浩。並當滄桑陵谷之際,無非入泥入水。為人所最洽眾心者,全在廓然平等,澹然虛游,無我無人,時行時止,而縱奪神明,自現筆舌。明眼人直作無字句觀。所謂若形楮墨,豈有吾宗者也。即如林和尚主天童時,於東谷諸影堂不分洞濟,悉見鼎新之績,為諸方所讚服。蓋當其得法,則能深入一門;及其開法,又能眾善歸一。是豈尋常行解所能彷彿萬一者也?余嘗于甲申丁亥間兩得瞻師道貌,因知其間得法機緣之最奇特者。密老人末後一日,於吾里素園付浮石賢林、野奇兩法嗣;而林和尚最初一日,於天台通玄付二隱謐、自閒覺兩法嗣。先後勝因,一彩兩賽,若合符節。閒公主龍淵時擬梓林師全錄,旋應請芙蓉而未果。比隱公從洙涇來,值清白常公主東塔相與尋舊盤桓,而剞劂流通之願力始就。即向有佛古聞公所梓,編次未盡莊嚴;而乳峰溧公近主吾里,石佛適有九華之行,非得隱公矢志弘深,未有能圓此附藏慧業。而埽道人所得,交四公並林和尚法嗣中之最軼群邁等者也。特附筆之。

順治戊戌浴佛日國子司業前戊辰進士曹溪弟子福徵道一居士譚貞默槃談書

猜你喜欢
  大乘起信论略释·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李叔同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四百六十·佚名
  大雲初分智狂入健度第七·佚名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卷第一·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一·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九·智圆
  佛说人仙经·佚名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如卺
  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集卷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古今体一百二首【庚辰四】三月朔日御殿定边将军兆惠副将军富德等率成功诸将士朝谒诗以纪事黄麾簇仗正衙排奏凯来朝乐孔皆脱劔释冰摇玉佩卷班按队叩金阶幸逢耆定干戈戢况值熙和风日佳范士燮

  • 岳飞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北宋末年,以敢战士应募入伍,任秉义郎。建炎中,为东京留守宗泽部下统制。泽死,从杜元南下。建炎四年(1130),率军收复建康,迁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间,与伪齐、金兵

  • 卷六十五·表第三·公主表·脱脱

        ◎公主表   《鬏》之法,王姬下嫁书于策,以鲁公司之国为之婚主故尔。古者,妇讳不出门,内言不出梱。公主悉列于《传》,非礼也。然辽国专任外戚,公主多见《纪》、《传》间,不得不表见之。礼,男女异长,不当与皇子

  •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八·张廷玉

        于谦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徐乾学

    宋纪三【起黓阉茂七月尽昭阳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竒】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三年秋七月己未禁诸州中元张灯 壬戌放唐降卒弱者数千人归国 乙丑知舒州左谏议大夫冯瓒言州界有菰蒲鱼鼈之利居

  • 卷二百一·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六月庚辰朔○辛巳升云南金齿潞江长官司为安抚司○乙酉诏纂脩天下郡县志书命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庶子杨荣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谕德金幼孜总之仍命礼部遣官遍诣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书○丁

  • 敬乡录卷十二·吴师道

    元 吴师道 撰王师古字唐卿金华人绍兴甲戌进士尝为南剑州学教授刋龟山遗书守九江建拙堂于濓溪祠侧歴仕州县皆有治绩除广东提防刑狱卒有文集及资治通鉴集义八十卷吕忠公志墓子【谦之恭之益之观之象之涣之节之】王益之

  • 南唐书卷二·陆游

    宋 陆游 撰元宗本纪第二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名璟字伯玉烈祖长子母曰宋皇后初名景通风度高秀幼工属文起家驾部郎中累进诸卫大将军烈祖为齐王立为王太子固让升元初烈祖受禅封呉王徙齐王四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复固让

  • 蒲察通传·脱脱

    蒲察通本名蒲鲁浑,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熙宗皇帝挑选护卫,见到蒲察通的名字,用笔勾划了要他。蒲察通因为父亲年老,恳切要求赡养他而不当护卫。众人惊讶说“:得到当护卫的差使,终身荣华富贵,现在你辞去了,亲近你的人就会疏

  • 卷之三十五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世宗實錄,凡四卷,載本卷及卷三六、三七、三八,後附穆宗實錄。未著撰者姓氏。是篇皆當傳抄實錄之一種,與今明實錄世宗實錄(江蘇國學圖者館傳鈔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相核,其文簡,其事合,似節本,然亦有明實錄世宗實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一·佚名

    入祠士民(下)劉國璽,中部人;崇禎二年,殺賊馳入堅壘,被創死(見陝西通志)。武一諤,宿州人;崇禎三年,流寇犯境,闔門殉節(見江南通志)。歲貢薛永譽,吳堡人;崇禎三年,賊犯吳堡之川口,率眾守虎頭二寨,力不支,赴水死(見陝西通志)。生員高運馨(一作熙

  • 大学原文·曾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 词章·吕坤

      六经之文不相师也,而后世不敢轩轾。后之为文者,吾惑矣。  拟韩临柳,效马学班,代相祖述,窃其糟粕,谬矣。夫文以载道也,苟文足以明道,谓吾之文为六经可也。何也?与六经不相叛也。否则,发明申、韩之学术,饰以六经之文法,有道君

  • 第十三章东西学术分途·梁漱溟

    此章仍衍续前文阐明自觉,但以引入东西学术问题,遂尔题目别标。 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生命的特征,其所区别于物类者在此。然而人们却非能时时皆在发挥表见此特征者。前曾说,人心要缘人身乃可得见,是必然的;但从人身上得有人心充

  • 现大神变品第二十·佚名

    诸天之帝,与诸天俱,已胜强怨。诸阿须伦,名称力势,普增远闻。坐施安床,心喜无量,以微妙法。甘露神药,天人之尊,甚自充饱。犹如天帝,处施安床,梵志见佛。安坐如是,心不欢喜,不得休息。因生嫉妒,怀烦郁热,因相聚会。於林树间,广共博义,论

  • 佛说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国大精舍中。有千二百五十弟子各住余室。佛独一房自思念言。我涅槃后四部弟子。持戒不具多所毁犯。造作非法不行十善。我法既灭末世之中。鬼魔乱起行诸

  • 第四十八章 六王章·佚名

    ……彼易得要品建住院,又罗质尼提波伽[精舍]亦施与法喜部。(一)彼[王]于摩诃内多提波提伽[精舍]设境界,施于彼等寇多瓦多地方之提婆沙伽村。(二)彼于摩诃陀罗村建名加丹波构那[精舍],同于提婆利村建造吉利乌哈那伽罗精舍

  • 幼学歌·佚名

    清·王用臣撰,王用臣生平不详。蒙学作品,分天文门,地理门,人事门,物类门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