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禪師語錄序
自達祖有「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之偈,而後來南嶽下有溈仰、臨濟二宗,青原下有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為五宗,以應五葉。今見所代傳者,止南嶽臨濟一宗。青原曹洞一宗,則是二葉集菀,三葉集枯。豈達祖之偈,久而不倦哉。埽道人獨謂三葉非並枯,二葉非獨菀也。何以故?禪宗無上義止在「截斷眾流,函蓋乾坤」兩言。截斷之義,似於臨濟偏勝,而函蓋實具焉。函蓋之義,似於曹洞偏勝,而截斷實具焉。三宗要旨,究無踰此二宗。舍此兩言,究難別立門戶。溈仰之所以歸併臨濟,雲門、法眼之所以歸併曹洞,薪盡火傳,絕終不絕,五燈一燈。惟白地風光,超方越格之人,乃能以一門深入,使萬法歸一。則眼前所見如林野奇和尚者,的的不假聲援,不立標幟,而以一身擔荷大法,永紹孤峻之門庭者也。江南法席莫盛於天童,密老人為明代三百年所希有。而一時得法於濟者多自洞來,得法於洞者每從濟往。朝秦暮楚,投足重輕者不少。獨有一林和尚,自十九歲出蜀南游,閱歷講肆十有四載,一知有西來直指大事因緣,即皈向密老人,相與眉毛廝結,寸步不離。自丁卯至己卯十有三載,三登九上,總在天童趨侍。痛棒熱喝中,究得當陽付囑,親為墮地獅兒,遂繼通玄,之席弘法五載,乃應吾禾福城東塔之請,自此而棲真,而苕溪度生,而終主席於天童。五會大道場,說法浩浩。並當滄桑陵谷之際,無非入泥入水。為人所最洽眾心者,全在廓然平等,澹然虛游,無我無人,時行時止,而縱奪神明,自現筆舌。明眼人直作無字句觀。所謂若形楮墨,豈有吾宗者也。即如林和尚主天童時,於東谷諸影堂不分洞濟,悉見鼎新之績,為諸方所讚服。蓋當其得法,則能深入一門;及其開法,又能眾善歸一。是豈尋常行解所能彷彿萬一者也?余嘗于甲申丁亥間兩得瞻師道貌,因知其間得法機緣之最奇特者。密老人末後一日,於吾里素園付浮石賢林、野奇兩法嗣;而林和尚最初一日,於天台通玄付二隱謐、自閒覺兩法嗣。先後勝因,一彩兩賽,若合符節。閒公主龍淵時擬梓林師全錄,旋應請芙蓉而未果。比隱公從洙涇來,值清白常公主東塔相與尋舊盤桓,而剞劂流通之願力始就。即向有佛古聞公所梓,編次未盡莊嚴;而乳峰溧公近主吾里,石佛適有九華之行,非得隱公矢志弘深,未有能圓此附藏慧業。而埽道人所得,交四公並林和尚法嗣中之最軼群邁等者也。特附筆之。
順治戊戌浴佛日國子司業前戊辰進士曹溪弟子福徵道一居士譚貞默槃談書
猜你喜欢 大乘起信论略释·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李叔同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四百六十·佚名 大雲初分智狂入健度第七·佚名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卷第一·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一·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九·智圆 佛说人仙经·佚名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如卺 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