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

  南无普照佛 南无宝幢佛 南无离疑佛 南无师子奋迅步佛 南无善护佛 南无不空步佛 南无觉华幢佛 南无山自在王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示现恶佛 南无甘露称佛 南无宝天佛 南无住义智佛 南无满足智佛 南无不陕劣名称佛 南无无忧佛 南无离垢胜佛 南无梵天佛 南无地自在王佛 南无华眼佛 南无差别见佛 南无法光明佛 南无具足见佛 南无信功德佛 南无三界尊佛 南无月叶佛 南无宝光明佛 南无宝幢佛 南无妙称佛 南无光明作佛 南无无量威德佛 南无广护佛 南无师子身佛 南无甘露慧佛 南无难胜佛 南无功德聚佛 南无月高佛 南无得大势至佛 南无无量步佛 南无月无畏佛 南无见一切义佛 南无勇猛佛 南无功德然灯佛 南无月王佛 南无功德炎佛 南无广智佛 南无善寂灭佛 南无天光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住持无量明佛 南无希胜佛 南无不覆藏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大意佛 南无上首佛 南无世间光明佛 南无多功德佛 南无无量威德佛 南无义慧佛 南无离尘佛 南无离嗔恨无热佛 南无善称佛 南无称德佛 南无俱苏摩德佛 南无人德佛 南无精进仙佛 南无大德佛 南无寂慧佛 南无香像佛 南无上坚佛 南无安乐佛 南无不可胜佛 南无日月佛 南无雷王佛 南无电王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护智佛 南无日胜佛 南无成就义佛 南无宝积佛 南无降伏怨佛 南无华胜佛 南无应称佛 南无智步佛 南无离慢佛 南无根华佛 南无无畏国土佛 南无高称佛 南无示有佛 南无月盖佛 南无多功德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师子幢佛 南无乐思惟佛 南无不可思议奋迅佛 南无乐功德佛 南无应供称佛 南无华相佛 南无无量乐说称佛 南无摩尼金刚佛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摩尼庄严佛 南无大自在功德佛 南无胜月佛 南无高山称佛 南无百光明佛 南无欢喜佛 南无龙步佛 南无意成就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寂灭佛 南无然炬王佛 南无上首佛 南无欢喜自在佛 南无宝髻佛南无远离畏佛 南无宝藏佛 南无月面佛 南无无垢称佛 南无称威德佛 南无爱天佛南无罗睺天佛 南无善炎佛 南无宝爱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宝步佛 南无师子华佛 南无高修佛 南无人自在佛 南无人慧佛 南无照世间佛 南无宝威德佛 南无功德佛 南无大相佛 南无乘庄严佛 南无桥梁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无心慧佛 南无弥留幢佛 南无善香佛 南无坚铠佛 南无胜威德佛 南无摩尼铠佛 南无贤大佛 南无善香月佛 南无净自在佛 南无师子月佛 南无胜威德佛 南无善胜佛 南无不可胜轮佛 南无胜亲佛 南无实名佛 南无大行佛 南无高光明佛 南无功德山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法称佛 南无施光明佛 南无电德佛 南无实作佛 南无救命佛 南无善炎佛 南无善首佛 南无决定慧佛 南无离有佛 南无摩尼香佛 南无胜喜佛 南无师子光明佛 南无普照佛 南无称胜佛 南无善智慧佛 南无摩尼月佛 南无高光佛 南无不可降伏行佛 南无大光佛 南无摩尼轮佛 南无世尊佛 南无师子像佛 南无月满佛 南无宝炎佛 南无罗睺佛 南无善护佛 南无希觉佛 南无同光明佛 南无寂静去佛 南无安隐世间佛 南无无恼佛 南无十方行佛 南无力善佛 南无火体胜佛 南无至大体佛 南无得大势佛 南无功德藏佛 南无实行佛 南无无畏胜佛 南无树提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广功德佛 南无宝功德佛 南无自在佛 南无摩尼香佛 南无作业佛 南无师子手佛 南无善化佛 南无宝高佛 南无大海佛 南无住持佛 南无义智佛 南无善思惟慧佛 南无大众轮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修行义佛 南无世间月佛 南无华声佛 南无净幢佛 南无大众上首佛 南无师子步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福德成就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宝称佛 南无信众佛 南无无边称佛 南无不空光明佛 南无圣天佛 南无金刚众佛 南无善肩佛 南无幢王佛 南无华成佛 南无铠慧佛 南无风行佛 南无善思惟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快然佛 南无甘露聚佛 南无功德护佛 南无义去佛 南无无畏佛 南无大慈悲佛 南无住分别佛 南无摩尼足佛 南无解脱威德佛 南无善报佛 南无善疾平等威德佛 南无智胜佛 南无善天佛 南无实声佛 南无智力得佛 南无师子慧佛 南无华高佛 南无智作佛 南无华德佛 南无功德藏佛 南无宝称佛 南无实称佛 南无不可降伏佛 南无无畏自在佛 南无净日佛 南无诸天佛 南无可爱佛 南无实天佛 南无宝藏佛 南无功德称佛 南无智积佛 南无清白佛 南无远行佛 南无天威德佛 南无净圣佛 南无喜去佛 南无大优威德佛 南无炎聚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华光佛 南无喜上佛 南无善首佛 南无自在幢佛 南无大爱佛 南无善心佛 南无降伏他众佛 南无勇猛佛 南无成就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善思议境界佛 南无善臂佛 南无大宝佛 南无称意佛 南无世间尊佛 南无功德光明佛 南无宝声佛 南无金刚仙佛 南无成就佛 南无师子力佛 南无无垢眼佛 南无迦叶佛 南无清净智佛 南无智步佛 南无高威德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日光明佛 南无无垢身佛 南无差别身佛 南无差别威德佛 南无不可比甘露钵佛 南无月光明电德佛 南无寂灭去佛 南无不动佛 南无多称佛 南无功德法佛 南无欢喜无畏佛 南无庄严王佛 南无妙称佛 南无多炎佛 南无华胜佛 南无宝庄严佛 南无善贤佛 南无宝妙佛 南无善智慧佛 南无善贤德佛 南无梵幢佛 南无月盖佛 南无罗网炎佛 南无广光明佛 南无智称佛 南无名相佛 南无功德光明佛 南无称名声佛 南无满月佛 南无华光佛 南无善行佛 南无然灯佛 南无电幢佛 南无光明王佛 南无星宿光佛 南无不可嫌名佛 南无波头摩藏佛 南无弗沙快佛 南无眼满佛 南无无浊义佛 南无高威德佛 南无华威德佛 南无奋迅佛 南无无障智佛 南无罗睺天佛 南无智聚佛 南无上首佛 南无自在劫佛 南无华幢佛 南无罗睺佛 南无火药佛 南无星宿王佛 南无明王佛 南无福德手佛 南无称光佛 南无日光明佛 南无法藏佛 南无善智慧佛 南无功德自在劫佛 南无金刚仙佛 南无智慧积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善至智慧佛 南无净声佛 南无龙吼声佛 南无相幢佛 南无智慧聚佛 南无无畏佛 南无净上首佛 南无快眼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宝幢佛 南无黠慧佛 南无不怯弱声佛 南无宝相佛 南无声德佛 南无师子佛 南无种种说佛 南无智色佛 南无波头摩聚佛 南无华佛 南无奋迅去佛 南无华积佛 南无胜色佛 南无星宿色佛 南无月灯佛 南无威德聚佛 南无菩提王佛 南无无尽佛 南无善慧眼佛 南无喜身佛 南无智慧国土佛 南无上身佛 南无净威德佛 南无有智佛 南无真声佛 南无大尊佛 南无无障碍藏佛 南无胜德佛 南无胜智奋迅佛 南无大炎佛

  次礼十二部尊经大藏法轮。

  南无沙曷比丘功德经 南无树提伽经 南无卢至长者经 南无须摩提长者经 南无灯指因缘经 南无十二品生死经 南无谏王经 南无五王经 南无末罗王经 南无摩达国王经 南无普达王经 南无揵陀国王经 南无坚意经 南无佛大僧大经 南无邪只经 南无十二头陀经 南无护净经 南无木患子经 南无时非时经 南无锡杖经 南无栴檀树经 南无新岁经 南无贫穷老公经 南无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南无佛说越难经 南无栴檀越国王经 南无自爱经 南无佛说处处经 南无无上处经 南无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南无未生怨经 南无十八泥梨经 南无僧护因缘经 南无那先比丘经 南无四分律 南无十诵律 南无僧祇律 南无弥沙塞律 南无僧祇戒本 南无四分戒本 南无解脱戒本 南无沙弥威仪 南无昙无德羯磨 南无四分尼羯磨 南无优婆塞五戒相 南无善见律毗婆沙 南无鼻奈耶 南无萨婆多毗尼摩德勒伽

  敬礼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

  南无法王菩萨 南无合山菩萨 南无降伏魔菩萨 南无普见菩萨 南无智山菩萨 南无难可菩萨 南无因陀罗幢菩萨 南无金髻菩萨 南无善见菩萨 南无善意菩萨 南无解脱王菩萨 南无大威德菩萨 南无波头摩眼菩萨 南无普眼菩萨 南无决定法菩萨 南无离垢菩萨 南无大光菩萨 南无大力菩萨 南无大月菩萨 南无善月菩萨 南无净心菩萨 南无住持华菩萨 南无不著行菩萨 南无离诸恶菩萨 南无得大菩萨 南无智炬灯菩萨 南无无边行菩萨 南无无边见菩萨 南无无障碍智菩萨 南无无垢眼山王菩萨 南无住持寂静菩萨 南无离闇菩萨 南无无边幢菩萨 南无火光菩萨 南无三界尊菩萨 南无世间炬菩萨 南无无障眼菩萨 南无不可嫌称菩萨 南无无边见菩萨 南无无碍见菩萨

  归命如是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

  敬礼声闻缘觉一切贤圣。

  南无尽憍慢辟支佛 南无亲辟支佛 南无得脱辟支佛 南无无垢辟支佛 南无独辟支佛 南无鸡书辟支佛 南无能作憍慢辟支佛 南无退辟支佛 南无不退去辟支佛 南无寻辟支佛

  归命如是等无量无边辟支佛。

  礼三宝已次复忏悔。

  弟子等至心忏悔贪欲之罪。经中说言。但为贪欲闭在痴狱。没生死河莫之能出。众生为是五欲因缘从昔已来流转生死。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母乳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复过于此。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如四海水。是故说言有爱则生爱尽则灭。故知生死贪爱为本。所以经言。淫欲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鸽雀鸳鸯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贞良。得不随意眷属。淫欲既有如此恶业。是故弟子今日至心稽颡归依佛。

  南无东方师子音王佛 南无南方大云藏佛 南无西方无量寿佛 南无北方红莲花光佛 南无东南方无垢琉璃佛 南无西南方胜调伏上佛 南无西北方散华生德佛 南无东北方心同虚空佛 南无下方无垢称王佛 南无上方净智慧海佛

  归命如是等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弟子等自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通人妻妾夺他妇女。侵陵贞洁污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浊心邪视言语嘲调。或复耻他门户污贤善名。或于男子五种人所起不净行。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归命忏悔。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受女身心如野马。恒日放荡无一时定。常怀邪心恒生欲想。或于伽蓝会所。无心听法眼常贪视。或爱欲沙门坏他男子。不诞佛法恣放淫情。致令心飘大海冥然失岸。或秽污僧三衣法服。或于精舍院宇行不净行共相探摸。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至心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作女身恒怀淫欲。或侵夺他夫婿。迷惑诸丈夫。或作符书厌蛊遣他妇患。人生少福为邪所著。诸病鬼等因此得便。不遇良医遂致身死。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发露悔过。至诚稽颡归命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眼为色或爱染玄黄红彩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女长短黑白姿态之想。起非法想。或耳贪好声宫商弦管妓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言语啼笑之相起非法想。或鼻籍名香蕴麝幽兰郁金苏合起非法想。或舌贪好味鲜美甘肥。众生肉血资养四大。更憎苦本起非法想。或身乐华绮锦绣缯縠。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想。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有此六想造罪尤甚。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前。归命忏悔。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清净皎洁相好光丽。六情开朗聪利分明。了达恩爱犹如桎梏。观此六尘如幻如化。于五欲境决定厌离。乃至梦中不起邪想。内外因缘永不能动。愿以忏悔眼根功德。愿令此眼彻见十方诸佛菩萨清净法身不以二相。愿以忏悔耳根功德。愿令此耳常闻十方诸佛贤圣所说正法如教奉行。愿以忏悔鼻根功德。愿令此鼻常闻香积入法位香。舍离生死不净臭秽。愿以忏悔舌根功德。愿令此舌常餐法喜禅悦之食。不贪众生血肉之味。愿以怀悔身根功德。愿令此身被如来衣著忍辱铠。卧无畏床坐四禅座。愿以忏悔意根功德。愿令此意成就十想洞达五明。深观二谛空平等理。从方便慧起十妙行。入法流水念念增明。显发如来大无生法忍。

 

  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

 

  宝达顷前更入一地狱。名为火象地狱。其地狱中自然而有火象。其象身甚长大。象身火然烟焰俱出。其象口眼亦有火然。罪人见之迫迮号泣而不肯前。狱卒夜叉叉著象上。其象跳踉罪人堕地。地上火燃烧然其身。一日一夜千死千生万死万生。从地狱出若生人中身不具足。黄门二根不男石女。

  宝达问马头罗刹曰。此诸沙门作何罪故受罪如是。罗刹答曰。此诸沙门受佛净戒而不净持。行淫欲法威仪不具。身形不净入于佛像精舍之中。而行视眇揩探佛像心无惭愧。以是因缘堕于地狱受如是罪。宝达闻之悲泣而去。

    佛名经卷第七

猜你喜欢
  优婆斯兄所杀缘品第六十一·佚名
  三论玄义·吉藏
  佛法大系·太虚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卷第四·佚名
  佛 法 要 略·太虚
  卷十·佚名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智升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宝亮
  通例(例者略也类也举略以知类也)·志磐
  示伦常大教·印光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一·念常
  ○奢摩他颂第四·玄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278_1 【天长久词】卢纶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   云日呈祥礼物殊,

  • 寇准·唐圭璋

      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人。生于建隆二年(961)。登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除巴东令。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封莱国公。乾兴初,为丁谓所构,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天

  • 三集卷六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四古今体一百十一首【丁亥四】仲春唘跸廵幸天津府阅河务即事得句【有序】殷仲春而刻玉时廵惟以法尧乘四载而锡圭绩底何能缵禹睠兹三辅津为析木之躔沔彼百川海实归墟之地我皇祖屡经廵幸洒

  • 卷六百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四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先生一向事虚皇天市坛西与世忘环堵养龟看气诀刀圭饵犬试仙方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链松脂院落香闻道徵贤须有诏不知何日到良常冥心唯事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宋濂

        吕思诚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六世祖宗礼,金进士,辽州司户。宗礼生仲堪,亦举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钊,为千夫长,死国事。钊生德成,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思诚父也。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四·宋濂

        察罕   察罕,西域板勒纥城人也。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荣禄大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察罕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为行军

  • 餐樱庑随笔·况周颐

    清制:凡荫生及岁者,经考试然后授官。一品荫生,内用员外郎,外用同知;二品荫生,内用主事,外用通判;三品荫生,内用七品小京官,外用知县。此项考试,非倩人枪替不可。其代价綦微,仅百金而已。曩荫生某,自恃文理优长,毅然赴试。俄朝旨下,竟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乙巳朔 上视牲于南郊○丙午沈王幼学自以年老有疾请凡遇祭祀社稷山川暂令本府长史摄行祀事礼部议不可请如宁府例令王庶长子西杨王铨钲代行礼从之 升四川按察司佥事王敕为河南按察司副使仍提调学校 巡

  • 三十九 曹寅奏谢圣恩巡视全河并蠲租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蒙皇上圣恩,巡视全河,蠲租宥罪,大江南北,草野纤微,均沾雨露。圣德所被,年丰时和,祯祥叠见。 窃臣寅身系内员,躬逢盛事,已属厚幸,复蒙圣恩荣加祖父,赏及妻孥

  • 卷七之一·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列国都邑表世尝谓三代行封建至秦汉乃为郡县而宋儒防语更谓后世不复封建井田肉刑三者而言治皆茍道呜呼此皆读书泥古未尝深观其故而明其所以

  • 吕僧珍传·姚思廉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世代居住在广陵。出身贫寒、低贱。还是个孩童的时候,跟随老师学习,有相工历观诸生,指着吕僧珍对博士说:“这孩子出语不凡,将来定有封侯之相。”二十多岁时,依倚宋丹陽尹刘秉,刘秉被诛后,侍奉太祖文皇为门

  • 王劭传·李延寿

    王劭,字君懋,从小沉默寡言,喜爱读书。他在齐国做官,累次升迁任太子舍人,文林馆待诏。当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人一起议论古代的事情,有些已经忘记了,到处找书看也找不到。他们便问王劭,王劭详细告诉他们出处,一拿书来查看,毫

  • 卷十八风教二·冯煦

    旌恤事例凡通省孝义忠节,暨累世同居、寿民寿妇、一产三男,应请旌恤者,均遵定例举行。《会典》内载:凡孝义忠节者察实以题而旌焉,累世同居者亦如之,百岁者、一产三男者,则以闻而加恩赉。咸丰朝,粤峤亡命,两江地方受害最深,北路捻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四·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从十七尽三十计十四卷。  音续高僧传第十七卷  智锴(下音皆僧名也方言云锴坚也)。  仙城山(上音仙山骈罗潇湘仍撝[猒/食]饫押接蝉名也)。  构甓(上钩候反前第十二卷已释下萍觅反毛诗

  • 卷第六十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善知识所,起最极尊重心,生广大清净解,常念大乘,专求佛智,愿见诸佛,观法境界,无障碍智常现在前,决定了知诸法实际、常住际、一切三世诸刹那际、如虚空际、无二际、一切法无分别际、一切义无

  • 银货两讫·佚名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泻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

  • 洛神赋·曹植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

  • 世范·袁采

    家训类读物。南宋袁采撰。3卷。初名《俗训》,府判刘镇为之序,始更名《世范》,谓书中所言不仅可以行诸当时,而且可以行诸后世。书前有刘镇淳熙戊戌(1178)序,后有作者绍熙改元(1190)后记。今通行者为《丛书集成初编》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