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

  夫法仪施设在乎必当为主。若言理有归何须诤论除传者不肖醍醐杀人。炽盛光大威德真言者。大圣垂愍别示神方。虽言小异持盖功深难测。专心暂诵立见有功。岂在载言。

  第一设坛场供养自有三意。

  初示清净处者。经文但云于清净处。不别指方隅。又云于国于家及分野处。若定须闲静离于阓闹。别求净地者。或若一家灾难起时。贫庶之士。屋但逾寻室唯方丈。四迫邻含傍远精蓝。岂亦专令别求净地。若其无者便合坐受灾耶。理而推之决不然矣。今作二意若贫者秖于所住选于胜处。便于净地安立道场(若大悲经中。用刀咒二十一遍。画地为界。或想到处为界。若灾难变缘急准此。便可持诵)。

  若国王大臣及豪富者。选取上处避喧远秽。迥绝之室及先非秽染。或新立堂宇最为第一。若苾刍精舍亦选可知。当于其处作诵咒场。

  二立道场法。若国王臣庶并须预空其屋。净洁扫洒香泥涂地。随看广狭而安道场。于香坛上正面安释迦像。以曼殊普贤观音等像从之。四方安护世四天王像。坛中佛前安忿怒明王像(圣捺迦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轨仪经上卷。金刚藏菩萨云。画菩萨法。取白[疊*毛]用牛尿洗。复用香水濯之。于闲静处。对佛前舍利塔。不应用皮胶和彩色。画笔色盏须新者。画匠澡浴著净衣受八斋戒。勿吐气以冲其像。亦不与画人论其价直。其像独身从海涌出。如吠琉璃色。身有六臂。臂膊佣停相貌充满。面有三目。其目赤色。首戴宝冠。狗牙上出口咬下唇。颦眉威怒。又于海中画一宝山。像以左足踏于宝山。山上有妙莲华。以承其足。右足在海水中立没其半膝。右第一手持金刚杵作掷势。第二手持母婆罗棒。谓棒一头如铁杵形。第三手执钺斧。左第一手把棒。第二手如拟势。作金刚拳舒头指。第三手持剑。以大蛇于身角络系。又以一切毒蛇。膊钏臂钏腰绦璎珞及耳珰系发。又以大蛇绕腰三匝。身背圆光火焰围绕。于火焰外有其云电。以相辅翼也)以设睹噜形对之(梵语设睹噜。此翻为冤。即画冤家形于忿怒明王像前也)余绕四壁。列诸星曜净居天等位。供养取意自裁。

  三供养者。并悬新缯盖幡华。珍果名香饮食。种种精美竭诚尽力。若实贫乏亦随己所有尽出供养。无令隐惜诳圣欺心。

  第二示方法 经云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被五星陵逼。罗睺彗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及诸星位或临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陵逼之时。或退或入作诸障难者。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乃至云。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等。据于经文具乎四义。一所消三障。二能消胜法。三明力用。四显陀罗尼。经云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一切之言包乎三障。而业障经分明。然由烦恼故有业。业必招报也。又内身外报灾难等事。是报障也。专明内心。是烦恼障也。若起决定心动发身口。必牵来报者。是业障也。若尔恶星灾星异都不关心。云何是业障。答此乃外相表业将起。是业责报之相。业障感报。故其相现前。业障外彰报对不久。若无方法何以禳之。所以第二有能消方法。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表破一百八烦恼。成就百八三昧。或一千遍成就千种法门。故约三业持咒。作三德方法。以事表理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处。清净身须沐浴。以外明内表作法身。念此陀罗尼。欲知智在说表作般若。至心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拟作解脱。作法若成。必恶灭善生。故第三明于力用。夫人身本于不净。莲华本于淤泥。今近因三业规矩。远成三德妙义。身业成能禳报障。口业成能禳烦恼障。至心能禳业障。三业既消即成三德。故第四显陀罗尼。体三障既其以转理数成于三德。报障转成法身德。烦恼障转成般若德。业障转成解脱德。如此三法即陀罗尼三德妙体非空而空慧光炽盛。非寂而寂具大威德。遮九界恶持佛界善。遮持不二举一具三言三即一。苟非三德秘咒。安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耶。略示如此。委陈行相。如摩诃止观具明。

  第三拣众清净 经云。若有国界不安灾难竞起。请清净众拣众为二。一旧行清净。二入道场行清净。旧即出家已来精玩律范定慧循修。遍检七支曾无一过。大集开其悔净。尚名污道。近世三学难具。四仪易颓。但取随分如法之僧。不犯重戒曾无丑露。檀越信奉亦得清净。恐拣众太精世少良导。若尘埃过甚三业彰露。及为贪供养诳说清净。南山云人前似人屏处如鬼。天龙恶见鬼魅嗤诮。如此又何能持咒却灾乎。又何能使列宿收光妖怪灭影乎。二入道场行清净者。众虽旧行净洁堪为福田。至入道场更加严肃。先须洗染新净衣服料理威仪。令去就安庠生人善敬。每日沐浴饮食洗漱。勿得语笑为施主调谑。瞻望堂室道场未满。预筹信施喜恚多少。非时汤果无度须索。饮食粗细勿起恚爱。勿睡勿倚。謦咳弹指警喧俗舍。当可意知勿使生人讥诮。或为国王大臣。弥加至诚肃清三业。可以意知。

  第四诵咒法 夫诵咒法者。历览念诵部。诸文设轨不同。今取大意略示。或礼佛前及礼后诵。皆须一上满一百八遍。据此文须厉声令声不得有间。如钻火法。若运手间断则烟燧歇灭取火不成。今亦如是。又如[虫*莆]蠦祝虫为子。声声不绝咒成方罢。今亦如是。若一上发声咒未满百八。则咒功不成。所作空过兼有障难。若水火事急起时须心念言。我咒法未断即来续之。至去须心悬不断。中间不得接人言语。来时复心念言。我已复来续满咒数。除此急外余事不得辄开。若故开者定得障难。宜专慎之。切不得行来做作手运口诵及正诵持应接人语。快须满数然后作事。兼并须界内或跪或坐。诵之辄不得离界又坛内若一日若二日至七日。不得一弹指顷阙人诵咒。唯除礼佛及饮食时。多见时僧不识触犯。任意乱为笑语不拘。出入无度饮食不节。恣餐药石果蓏及食供养三宝并鬼神斋食。坐立行住皆口诵咒不拘界内界外。眼耳不禁声色。身心不奉节度。非唯自生障道。亦令施主返得灾殃。纵未现应亦全无益。虚消信施不念地狱。哀哉苦哉。望善思之恶切之。语不在读过意在行持。近世滋彰卒难改革。有识之者寒心思之。

  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者三业供养。二者奉请三宝。三者赞叹三宝。四者作法持咒。五者礼佛。六者忏悔。七者行道。旋绕将入道场。先令一人持咒。结界护持恐有留难。结界竟然后可以作法。

  第一行者修三业供养法(方法如法华中所著)

  一切恭敬信礼常住三宝(一礼各想三宝性海。无能无所毕竟平等。一切众生同入此三宝海中。起已各胡跪。手执香炉端身正意。口自唱言)。

  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此香华诸佛受用。遍满一切佛法僧前。诸天仙众日月星宫。为光明台广作佛事(运想如常)。

  供养已一切恭信。

  第二行者召请三宝方法(各各胡跪手执香炉。一一专想召入道场。证明持咒放大光明。照彼家国及其分野为除灾难应当目注。心存如见三宝圣众。入于道场念念不移。首者唱云)

  一心奉请。总持教主释迦牟尼佛(每位三请运想如常)。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娑罗王佛。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七佛。未来弥勒。贤劫千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南无陀罗尼藏一切密言清净法宝。

  一心奉请。南无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圣捺迦金刚童子菩萨成就轨仪经中卷。尔时金刚手菩萨告大众言。此忿怒王有无量威德大神通力。善能调伏难调伏故示诸方便。从于三昧生此菩萨。适才忆念一切鬼魅悉皆驰走。一切恶心众生皆当损坏。一切灾祸悉皆除灭。经云。此忿怒王菩萨即金刚手。是坛场主。弥加虔请必希降临)。

  一心奉请。南无曼殊室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总持王菩萨。金刚藏菩萨。及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声闻缘觉一切贤圣僧。

  一心奉请。南无梵释天等净居诸天。护世四镇一切天众(此位已下。惟俗众作礼比丘立)。

  一心奉请。南无游空天众九执大天。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

  一心奉请。阎罗王界十八狱主。主善罚恶一切灵只。行病行药行灾鬼王一切圣众。

  一心奉请。此所住处护伽蓝神守正法者(为施主。此位不须请)。

  一心奉请。此一境邑灵坛社庙五圣王子。城隍神等一切圣众。

  一心奉请。施主宅内护宅龙神。方隅禁忌坊务库店守护神众。宅中长幼宫宿元辰。除灾注福一切神众(若国若家。但看住处各有所事。随意加减周旋三请)。

  上所奉请一切三宝。释迦牟尼娑罗王佛。惟愿不舍大慈大悲。领诸眷属到我所居。受我供养及诸星曜。一切灵只各承三宝威光。皆来集会。我今此处作大吉祥。诵持神咒惟愿守护。使无留难令诸有情。获福无量如是至三。此召请法但只入时用。余则削之。须当恳告希望降临。

  第三赞叹三宝法(请三宝已。众名起立合掌。令施主手执香炉。跪对三宝专听陈意。须流泪恳告。必取所成求大吉祥。除灭灾障。心念三宝。微妙功德。口同宣偈。赞叹咒愿)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赞叹已述建道场意回向菩提所求吉祥随意陈述)。

  第四依法持咒(叹述竟。众名一礼胡跪同声称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娑罗王佛(三称竟即作是言)。

  我今当诵过去娑罗王佛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曰。

  曩谟。三满哆(一)母默喃(二)阿钵罗(二合)底(丁以切下同三)贺多舍(四)娑曩喃(引五)但你也(二合引)他(六)唵(引七)佉佉(八)佉呬佉呬(九)吽吽(十)入嚩(二合下同)啰(十一)入嚩啰(十二)钵啰(二合下同)入嚩啰(十三)钵啰入嚩啰(十四)底瑟姹(二合下同十五)底瑟姹(十六)瑟致哩(三合下同十七)瑟致哩(十八)娑发(二合下同)吒(十九)娑发吒(二十)扇底迦(二十一)室哩(二合)曳(二十二)娑嚩贺(二十三)

  此陀罗尼者。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乃至一切四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第五礼佛方法

  行者既持咒意。应一心正身威仪次第。礼诸佛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对目前。一一皆然。行者自知身心空寂。影现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头面顶礼。令施主随礼一一起伏。齐整勿令失仪。唱云。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遍法界诸佛(运想如常)。

  一心顶礼。过去娑罗王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毗婆尸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尸弃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毗首尸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迦求村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迦那舍牟尼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迦叶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当来弥勒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贤劫千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诸佛舍利形像支提宝塔。

  一心顶礼。总持法藏大威德神咒。及一切尊经清净妙法。

  一心顶礼。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总持王菩萨。金刚菩萨藏摩诃萨。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

  (跪膝手执香炉。心念云。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释迦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惟愿加护今障消灭)。

  普为梵释四王游空天等。及一切众生。悉愿消除三障。归命忏悔。

  第六忏悔方法

  行者既礼佛竟。即于法座前。正身威仪烧香散华。存想三宝畟塞虚空。如对目前一心一意。普与众生行忏悔法。生重惭愧。发露无量劫来。及至此生与一切众生。三业所造一切恶业。断相续心。从于今日乃至尽未来际。终不更造一切恶业。所以者何。业性虽空果报不失。了空之人尚不作善况复作罪。若造罪不止悉是颠倒因缘。则受妄果。是故行者以知空故。生大惭愧发露忏悔(逆顺十心如常)。

  至心忏悔我比丘(某甲)归命顶礼。十方一切常住三宝。释迦牟尼娑罗王佛曼殊室利。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等。愿起哀怜现前明证。我与法界一切众生。心性平等威德炽盛。具足总持。同佛所证。清净涅槃最上安乐。我无始来迷惑不了。随无明流于生死中受诸热恼。为身口意造诸恶业。十不善法五逆七遮。破佛律仪侵损常住。谤法谤人谤无因果。如是罪障无量无边。当堕阿鼻及诸地狱。畜生饿鬼恶道受身。百劫千劫永无出期。以恶业故现感灾殃。五星陵逼本命宫宿。及诸星位罗睺彗孛妖怪恶星作诸障难。或现身疾病王法所加。水火盗贼劫夺漂烧。冤家谋害诸恶横事。厌祷咒诅一切不祥。今奉本师释迦文佛教。我诵持威德神咒。如是灾难皆悉灭除。一切吉祥令得成就。惟愿世尊诸大菩萨。受我忏悔满我所求。令我熏修庄严福慧。弘通佛法开化众生。三宝光扬法灯相续。诸天星宿增长威权。风雨以时护持国界。圣君圣化臣宰忠贤。万姓四民各臻福寿。十方信施父母师僧。法界众生一切含识。三障消除同成佛道(忏悔已归命礼三宝)。

  为施主当诵此文至心忏悔我在家弟子(某甲)稽首归命。十方三世三宝。本师释迦牟尼佛等。娑罗王佛。七佛世尊惟愿大慈大悲受我忏悔。我与法界一切众生。无始迷妄。随贪嗔痴造诸恶业。由恶业故。堕在三涂受诸苦报。罪毕得出偶受人身。恶习难除余业残报。及以今生更造。杀生劫盗嗜酒贪非。欺诳无道背理求财。以是因缘未来恶报。现感灾殃横罗恶事。或五星陵逼罗睺计都彗孛妖怪镇临宫宿。灾难并起种种侵陵。及宿世冤家竞相谋害。诸恶横事口舌厌祷咒诅毒药。官事所牵禁系枷锁。受诸楚痛。水火盗贼劫夺漂焚钱财舍宅一切破坏。所有眷属离间斗诤互相残害。如是等种种恶报。由心所生惭愧克责。今日严净道场。归命三宝诸佛贤圣。惟愿悉来受我忏悔。发露众罪不敢覆藏。烧香散华诵持神咒。作除障难法求大吉祥。一切恶曜灾星傍临正照冤家咒诅诸不吉祥。永得消除无使侵害。又愿十方三宝菩萨天仙威德咒王加持覆护。变灾为福皆得吉祥。富足钱财充盛眷属。所求皆得一切随心。饮食丰盈寿命长远。六亲和穆围苑滋荣。长幼同心常奉三宝。深信因果无敢为非。读诵大乘愿求净报。生生之内常住佛家。受受之身行菩萨道又愿。

  皇帝圣主。仁慈广大覆育黎甿。雨顺风祥边安中静。州县官属。常受宠恩弥加清显。境邑之内百姓咸安。彗孛诸星不兴灾难。然后虚空法界六道四生。我此道场所有福业。一切回向同成佛道(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第七行道方法(行者当正身威仪。右绕法座安。庠徐步。称三宝名课诵经典了。音声性空亦知身心如云如影。举足下足心无所得。亦知此身影现十方。充满法界无不普现。围绕诸佛三宝称云)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娑罗王佛 南无过去七佛 南无十方诸佛 南无炽盛光陀罗尼 南无总持王菩萨 南无金刚手菩萨 南无曼殊室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三称已诵炽盛光经供养三宝然后三归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竟方共坐食此是初日法余时但除召请一日乃至七日昼夜准此)。

  第六释疑 疑者曰。斯经作法。专以持咒为主。近孤山法师。于请观音记中。不许梵诵。故令华音不遵梵诵。有梵诵者排彼华音。疑既在心功何成就。释曰。华梵雨存适时之变。依法持诵功力弗殊。其有偏弘恐妨通论。如无梵学指教可以从华。若其专据华音不许梵诵。则二合三合之例无用空翻。荆溪云。当知西方有三合声。如翻译流类有音字俱。翻如如是我闻等诸显教能诠。若翻字不翻音如陀罗尼。或句绝处引。或有须急呼。斯皆译人。指示此方声势。故僧传十科翻译为首。智者详之无劳致。惑或日。变灾为福。报应之说出乎释典。儒宗则天命所赋。何所祈禳。解曰。尚书金縢历代所宝遇有灾变。开取其法以禳之。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周易所谓一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一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如宋景公。一言善荧惑三徙。布在方册明如日星。有见作法持咒即引。仲尼云吾祷久矣。且仲尼圣人也。圣人无过言岂虚哉。仲尼之徒皆其弟子。同乎圣人无过。岂免滥圣之非且子夏丧明乃云。天乎予之无罪。友人谓曰。子居河上。人疑汝如夫子。而罪一也。亲奉圣师尚或惑之。狥名之徒坚守偏见。虽曰排释实是破儒。或云。此法专为国主大臣。一切庶民及诸眷属。除灾难法得大吉祥。出家之人视身如寄。小乘乃无常苦空念念生灭。大乘则心安实相造境即中。何灾可消何福可禳。今谓不然。经云。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性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据乎经文何隔道俗。圣人以秘密语诠微妙法。非凡所知。况三乘行人引道修行。或遇梵命及诸灾难障乎。道法不得熏修。讵有守愚弗遵胜法。世有苟名之徒。挟邪拒正。如经所谓。口虽说空行在有中。见有变灾为福之言。又弗细寻经旨便云俗事岂非偏执。且生善灭恶诸经率同。何非此而是彼乎。如金光明中恶星灾异令当听是经请观音经生身。十地未免虎狼师子等难。当须称名持咒。在圣尚然居凡奚舍。纵是内有实德。必须外假熏修。障道因缘以之寂灭。是故经云功德无比良在兹焉。

  第七诫劝檀越夫修福慧之门。置于菩提之道。实难实易。得之即易失之即难。如善钻摇醍醐可获。其不善者浆犹难得。此亦如是。善用心者。一华一香功等虚空。一偈一句累灭道成。其不善者。人天近果尚失。何况菩萨胜因。夫沙门者。名世间眼。世间盲瞑即须导之。不然则非沙门。如来遗嘱令无悭吝法财施人。既奉圣言故斯诫劝。近见檀越之家。深有信向请僧归舍。设食读经望其福慧。势力损财无善仪则。敬慢不分是非宁别。或倚恃豪富。或放纵矜高。反言衣食庇荫门僧。请唤道场便言恩幸趋瞻失节朗责明诃。铺设法筵稳便驱。使门僧无识恐失依栖。苦事先为免劳施主纵有法则岂敢辄言。檀越不询门僧不说。讹谬之迹自此滋彰。不扫厅堂便张法席。未断荤秽辄请圣贤。至于迎像延尊。殊不避座旋踵致敬。儒典所谓过尊之位必趋况其三宝。荆溪大师云。凡建道场。应先严净然后请像。世人口云求道灭障。置道场时。令愚童慢竖猥服裸形。云将像来取像去。以此观之可悲之甚。又云。虽置道场傲慢尊像。反招罪累灭障良难。又经云。佛灭后供养像者。与在世无别。云何世人视同土木迎之大慢礼时薄敬。而怪无福报者可弗暂思。又石壁大师云。断奠斋筵不如礼席。诚哉此言谁肯暂听。徒丧财力实无福报。故使世间。贫穷者多富足者少。由此而然。今观檀越。常亲有识请问佛法。甚深福慧云何修行。下气低心屈膝接足敬奉为师。凡设法筵先往取则。严洒厅观斋洁身心。名香异华珍果美食预备支储。请迎勤重承按众僧。虔想十方三宝众圣。来入我家惭悚惊惶。如仆奉大家。如婆罗门事火。遵依法式不得师心。勿惮勤劳事事供给。皆可意裁。此事千条不可尽说。今略示五事粗可行持。第一欲陈法会。家中长幼尽须同心。去其酒肉五辛等物。施主每日随僧礼佛陈吐忏悔。第二当斋僧次躬须给侍。不得坐于僧上。称是主人放纵谈笑。第三佛前供养须倍于僧。凡圣等心事事精细。第四尽其所惜施佛及僧。勿得隐细用粗。世世招失意果报第五道场缓急不得使僧。此是福田翻为僮仆岂得然乎。我今此说智者知之。有愚者为檀越之家。嫌难遵奉。门僧无识见有拣众之言。恐为所鄙不能尽行。吾知此文将被烧灭。愿十方三宝。及有识者用力护持。

猜你喜欢
  唯菴然和尚語錄序·德然
  佛学大意(注一)·太虚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
  缘起·智旭
  道行经嘱累品第三十·佚名
  佛种姓经·佚名
  舒州投子青禅师语录序·投子义青
  天神教之人界以上根据·太虚
  目次·松源崇岳
  卷之七·即非如一
  四念处颂并序·省庵
  西归直指卷三·周梦颜
  阿罗汉具德经·佚名
  佛说四十二章经·宋真宗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八·彭定求

        卷698_1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韦庄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卷698_2 【江边吟】韦庄   江边烽燧几时休,江上行

  • ●四喜记目录·谢谠

    第一齣 家门始终第二齣 大宋毕姻第三齣 诗礼趋庭第四齣 琼英入宫第五齣 花亭佳偶第六齣 风月靑楼第七齣 久旱祈神第八齣 喜逢甘雨第九齣 竹桥渡蚁第十齣 天佑阴功第十一齣 鸾俦赏夏第十二齣 椿庭庆寿第十

  • 第五折·纪君祥

    (外扮魏绛,领张千上,云)小官乃晋国上卿魏绛是也。方今悼公在位,有屠岸贾专权,将赵盾满门良贱尽皆杀绝。谁想赵朔门下有个程婴,掩茂了赵氏孤儿,今经二十年光景。改名程勃。今早奏知主公,要擒拿屠岸贾,雪父之仇。奉主公的命,道屠

  • 卷三百二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臞翁诗集敖陶孙字器之号臞翁长乐人淳熈庚子贡入太学庆元间韩侂胄用事丞相赵汝愚以谪死陶孙作甲寅行以哀之醉中题三元楼壁侂胄知遣人舁壁去捕陶孙甚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张廷玉

        扩廓帖木儿 陈友定 把匝剌瓦尔密   扩廓帖木儿,沈丘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汝、颍盗起,中原大乱,元师久无功。至正十二年,察罕起义兵,战河南、北,击贼关

  • 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蔡东藩

      却说幽州刺史段匹磾,害死刘琨,因致舆情不服,多半叛离。见三十一回。末抷复屡攻匹磾,匹磾不能支持,拟北奔乐陵,往依冀州刺史邵续,行至盐山,忽被一大队人马截住,统将叫作石越,乃是石勒麾下的前锋。匹磾不敢恋战,引众急退,已被

  • 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宣懿符皇后传·薛居正

    世宗宣懿皇后符氏,祖父是符存审,服事后唐武皇、庄宗,位极将相,追封为秦王。父亲符彦卿,为天雄军节度使,封为魏王。皇后原先嫁给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后汉乾佑年间,李守贞在河中反叛,太祖领兵攻伐他,当敌城陷落时,李崇训用刀杀死

  •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司马光

    晋纪一 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 [1]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偕来报聘。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 [1]春季,三月,吴主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一起

  • 五年·佚名

    (乙酉)五年大明永樂三年春正月1月1日○戊戌朔,上賀帝正。停群臣朝賀。以春享齊戒也。會二品以上於議政府賜宴。1月2日○己亥,上朝太上殿獻壽,夜還。1月3日○庚子,木稼。○朝廷使臣千戶高時羅等,奉聖旨到吾都里地面。吉州按撫

  • 解老第二十·韩非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

  • 卷十五·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十五宋 吕祖谦 撰宋叛楚即晋【僖二十六年秋宋以善于晋也叛楚即晋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围缗】楚子将围宋【止】文之教也【僖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

  • 目录·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缉目録       诗类卷一【周南】关雎【后妃之德】     葛覃【后妃之本】卷耳【后妃之志】     樛木【后妃逮下】螽斯【后妃子孙衆多】    桃夭【后妃之所致】兎?

  • 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佚名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分别悉地时分品第三十三  复次我今解释如说吉祥成就时节。行者知已寻求悉地。其时节者。八月腊月正月二月及四月。此等五月白十五日。应作上成就。其四月时。必有雨难。于二月

  • 黔南会灯录卷第五·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贵阳西山宗风定禅师思南任氏子。二十三岁。在都匀观音寺。礼峰池祝发。矢志遍参。至楚亲沩山养拙和尚。机缘未契。径往江浙。上天童参密祖。在行寮数年亦不契。因病归里。寓南望山住静。有嵩目法兄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一·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上堂万历戊午上元日。霜轮上座檀越四众等请师开法于湖广衡州府潇湘湖东禅院。至座前连喝三喝云。还会么。也须高着眼。升座拈香云此瓣香浑沦世界管籥生成。吹之则书洛图河。扇之则云龙风虎。爇向炉中奉

  • 复活·托尔斯泰

    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即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的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聂赫留

  • 廿载繁华梦·黄世仲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