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卷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卷

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长寿品第四

佛复告诸比丘。汝于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问。我当解说令汝心喜。我已修学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明了通达。汝等比丘。莫谓如来唯修诸法本性空寂。复告比丘。若于戒律有所疑者今悉可问。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无有智慧。能问如来应供正遍知。所以者何。如来境界不可思议。所有诸定不可思议。所演教诲不可思议。是故我等无有智慧。能问如来。世尊。譬如老人年百二十身婴长病。寝卧床席不能起居。气力虚劣余命无几。有一富人缘事欲行当至他方。以百斤金寄彼老人。而作是言。我今他行以是宝物持用相寄。或经十年或二十年。事毕当还还时归我。是老病人即便受之。而此老人复无继嗣。其后不久病笃命终。所寄之物悉皆散失。财主行还求索无所。如是痴人不知筹量所寄可否。是故行还求索无所。以是因缘丧失财宝。世尊。我等声闻亦复如是。虽闻如来殷勤教戒。不能受持令得久住。如彼老人受他寄付。我今无智于诸戒律当何所问。佛告比丘。汝等今者若问于我。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是故告汝。诸有疑网恣随所问。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年二十五盛壮端正。多有财宝金银琉璃。父母妻子眷属宗亲悉皆具存。时有人来寄其宝物。语其人言。我有缘事欲至他处。事讫当还还时归我。是时壮夫守护是物如自己有。其人遇病即命家属。如是金宝是他所寄。彼若来索悉皆还之。智者如是善知筹量。行还索物皆悉得之无所亡失。世尊亦尔。若以法宝付嘱阿难及诸比丘。不得久住。何以故。一切声闻及大迦叶悉当无常。如彼老人受他寄物。是故应以无上佛法付诸菩萨。以诸菩萨善能问答。如是法宝则得久住。无量千世增益炽盛利安众生。如彼壮人受他寄物。以是义故。诸大菩萨乃能问耳。我等智慧犹如蚊蚋。何能咨请如来深法。时诸声闻默然而住。尔时佛赞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等善得无漏之心。阿罗汉心。我亦曾念以此二缘。应以大乘付诸菩萨令是妙法久住于世。尔时佛告一切大众。善男子善女人。我之寿命不可称量。乐说之辩亦不可尽。汝等宜可随意咨问若戒若归。第二第三亦复如是。尔时众中有一童子菩萨摩诃萨。是多罗聚落婆罗门种姓大迦叶。以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绕百千匝。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少咨问。若佛听者乃敢发言。佛告迦叶。如来应供正遍知。恣汝所问。当为汝说断汝所疑令汝欢喜

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哀愍已垂听许今当问之。然我所有智慧微少犹如蚊蚋。如来世尊道德巍巍。纯以栴檀师子难伏不可坏众而为眷属。如来之身犹真金刚。色如琉璃真实难坏。复为如是大智慧海之所围绕。是众会中诸大菩萨摩诃萨等。皆悉成就无量无边深妙功德犹如香象。于如是等大众之前。岂敢发问为当承佛神通之力。及因大众善根威德。少发问耳。即于佛前以偈问曰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云何得广大  为众作依止

实非阿罗汉  量与罗汉等

云何知天魔  为众作留难

如来波旬说  云何分别知

云何诸调御  心喜说真谛

正善具成就  演说四颠倒

云何作善业  大仙今当说

云何诸菩萨  能见难见性

云何解满字  及与半字义

云何共圣行  如娑罗娑鸟

迦邻提日月  太白与岁星

云何未发心  而名为菩萨

云何于大众  而得无所畏

犹如阎浮金  无能说其过

云何处浊世  不污如莲华

云何处烦恼  烦恼不能染

如医疗众病  不为病所污

生死大海中  云何作船师

云何舍生死  如蛇脱故皮

云何观三宝  犹如天意树

三乘若无性  云何而得说

犹如乐未生  云何名受乐

云何诸菩萨  而得不坏众

云何为生盲  而作眼目导

云何示多头  唯愿大仙说

云何说法者  增长如月初

云何复示现  究竟于涅槃

云何勇进者  示人天魔道

云何知法性  而受于法乐

云何诸菩萨  远离一切病

云何为众生  演说于秘密

云何说毕竟  及与不毕竟

如其断疑网  云何不定说

云何而得近  最胜无上道

我今请如来  为诸菩萨故

愿为说甚深  微妙诸行等

一切诸法中  悉有安乐性

唯愿大仙尊  为我分别说

众生大依止  两足尊妙药

今欲问诸阴  而我无智慧

精进诸菩萨  亦复不能知

如是等甚深  诸佛之境界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未得一切种智。我已得之。然汝所问甚深密藏。如一切智之所咨问等无有异。善男子。我坐道场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尔时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有诸菩萨。亦曾问我是甚深义。然其所问句义功德。亦皆如是等无有异。如是问者则能利益无量众生。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无智力能问如来如是深义。世尊。譬如蚊蚋不能飞过大海彼岸周遍虚空。我亦如是。不能咨问如来如是智慧大海法性虚空甚深之义。世尊。譬如国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顶戴恭敬增加守护。我亦如是。顶戴恭敬增加守护如来所说方等深义。何以故。令我广得深智慧故。尔时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如来所得长寿之业。菩萨以是业因缘故而得长寿。是故应当至心听受。若业能为菩提因者。应当诚心听受是义。既听受已转为人说。善男子。我以修习如是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复为人广说是义。善男子。譬如王子犯罪系狱。王甚怜愍爱念子故躬自回驾至其系所。菩萨亦尔。欲得长寿应当护念一切众生同于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授不杀戒教修善法。亦当安止一切众生于五戒十善。复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一切诸趣。拔济是中苦恼众生。脱未脱者。度未度者。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安慰一切诸恐怖者。以如是等业因缘故。菩萨则得寿命长远于诸智慧而得自在。随所寿终生于天上

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等视众生同于子想。是义深隐我未能解。世尊。如来不应说言菩萨于诸众生修平等心同于子想。所以者何。于佛法中有破戒者作逆罪者毁正法者。云何当于如是等人同子想耶。佛告迦叶。如是如是。我于众生实作子想如罗睺罗。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昔十五日僧布萨时。曾于具戒清净众中有一童子。不善修习身口意业。在隐屏处盗听说戒。密迹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刚杵碎之如尘。世尊。是金刚神极成暴恶。乃能断是童子命根。云何如来视诸众生同于子想如罗睺罗。佛告迦叶。汝今不应作如是言。是童子者即是化人非真实也。为欲驱遣破戒毁法令出众故。金刚密迹示是化耳。迦叶。毁谤正法及一阐提。或有杀生乃至邪见及故犯禁。我于是等悉生悲心。同于子想如罗睺罗。善男子。譬如国王诸群臣等有犯王法随罪诛戮而不舍置。如来世尊不如是也。于毁法者。与驱遣羯磨。呵责羯磨。置羯磨。举罪羯磨。不可见羯磨。灭羯磨。未舍恶见羯磨。善男子。如来所以与谤法者作如是等降伏羯磨。为欲示诸行恶之人有果报故。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即是施恶众生无恐畏者。若放一光若二若五或有遇者悉令远离一切诸恶。如来今者具有如是无量势力。善男子。未可见法汝欲见者。今当为汝说其相貌。我涅槃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善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王闻其名声兴兵而来将欲灭之。是时病王无力势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邻王得福无量。持法比丘亦复如是。驱遣呵责坏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无量。善男子。譬如长者所居之处田宅屋舍生诸毒树。长者知已即便斫伐悉令永尽。又如少壮首生白发愧而剪拔不令生长。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则不等视一切众生同于子想如罗睺罗。世尊若有一人以刀害佛。复有一人栴檀涂佛。佛于二人若生等心。云何复言当治毁禁。若治毁禁。是言则失。佛告迦叶。善男子。譬如国王大臣。宰相产育诸子。颜貌端正聪明黠慧。若二三四将付严师。而作是言。君可为我教诏诸子。威仪礼节伎艺书数悉令成就。我今四子就君受学。假使三子由杖而死。余有一子必当苦治要令成就。虽丧三子我终不恨。迦叶。是父及师得杀罪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以爱念故为欲成就无有恶心。如是教诲得福无量。善男子。如来亦尔。视坏法者等如一子。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国王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当有罪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尚无有罪。何况如来。善男子。如来善修如是平等。于诸众生同一子想。如是修者是名菩萨修平等心于诸众生同一子想。善男子。菩萨如是修习此业便得长寿。亦能善知宿世之事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若有修平等心。视诸众生同于子想便得长寿。如来不应作如是言。何以故。如知法人能说种种孝顺之法。还至家中以诸瓦石打掷父母。而是父母是良福田多所利益难遭难遇。应好供养反生恼害。是知法人言行相违。如来所言亦复如是。菩萨修习等心众生同子想者。应得长寿善知宿命。常住于世无有变易。今者世尊以何因缘寿命极短同人间耶。如来将无于诸众生生怨憎想。世尊。昔日作何恶业所害几命。得是短寿不满百年。佛告迦叶。善男子。汝今何缘于如来前发是粗言。如来长寿于诸寿中。最上最胜。所得常法于诸常中最为第一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得寿无量。佛告迦叶。善男子。如八大河。一名恒河。二名阎摩罗。三名萨罗。四名阿夷罗跋提。五名摩诃。六名辛头。七名博叉。八名悉陀。是八大河及诸小河悉入大海。迦叶。如是一切人中天上地及虚空寿命大河。悉入如来寿命海中。是故如来寿命无量。复次迦叶。譬如阿耨达池出四大河。如来亦尔。出一切命。迦叶。譬如一切诸常法中虚空第一。如来亦尔。于诸常中最为第一。迦叶。譬如诸药醍醐第一。如来亦尔。于众生中寿命第一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寿命若如是者。应住一劫若减一劫常宣妙法如霔大雨。迦叶。汝今不应于如来所生灭尽想。迦叶。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外道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减一劫经行空中坐卧自在。左胁出火右胁出水。身出烟炎犹如火聚。若欲住寿能得如意。于寿命中修短自在。如是五通尚得如是随意神力。岂况如来于一切法得自在力。而当不能住寿半劫若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若无量劫。以是义故。当知如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如来此身是变化身非杂食身。为度众生示同毒树。是故现舍入于涅槃。迦叶。当知。佛是常法不变易法。汝等于是第一义中。应勤精进一心修习。既修习已广为人说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出世之法与世间法有何差别。如佛所言。佛是常法不变易法。世间亦说梵天是常自在天常无有变易。我常性常微尘亦常。若言如来是常法者。如来何故不常现耶。若不常现有何差别。何以故。梵天乃至微尘世性亦不现故。佛告迦叶。譬如长者多有诸牛。色虽种种同共一群。付放牧人令逐水草。唯为醍醐不求乳酪。彼牧牛者构已自食。长者命终所有诸牛。悉为群贼之所抄掠。贼得牛已无有妇女。即自构捋得已而食。尔时群贼各相谓言。彼大长者畜养此牛。不期乳酪唯为醍醐。我等今者当设何方而得之耶。夫醍醐者名为世间第一上味。我等无器设使得乳无安置处。复共相谓。唯有皮囊可以盛之。虽有盛处不知攒摇。浆犹难得况复生酥。尔时诸贼以醍醐故加之以水。以水多故乳酪醍醐一切俱失。凡夫亦尔。虽有善法皆是如来正法之余。何以故。如来世尊入涅槃后。窃盗如来遗余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诸贼劫掠群牛。诸凡夫人虽复得是戒定智慧。无有方便不能解脱。以是义故不能获得常戒常定常慧解脱。如彼群贼不知方便亡失醍醐。又如群贼为醍醐故加之以水。凡夫亦尔。为解脱故说我众生寿命士夫梵天自在天微尘世性戒定智慧及与解脱非想非非想天即是涅槃。实亦不得解脱涅槃。如彼群贼不得醍醐。是诸凡夫有少梵行供养父母。以是因缘得生天上受少安乐。如彼群贼加水之乳。而是凡夫实不知因修少梵行供养父母得生天上。又不能知戒定智慧归依三宝。以不知故说常乐我净。虽复说之而实不知。是故如来出世之后。乃为演说常乐我净。如转轮王出现于世。福德力故群贼退散牛无损命。时转轮王即以诸牛付一牧人多巧便者。牧人方便即得醍醐。以醍醐故一切众生无有患苦。法轮圣王出现世时。诸凡夫人不能演说戒定慧者。即便弃舍如贼退散。尔时如来善说世法及出世法。为众生故令诸菩萨随人演说。菩萨摩诃萨既得醍醐。复令无量无边众生普得无上甘露法味。所谓如来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善男子。如来是常不变易法。非如世间凡夫愚人谓梵天等是常法也。此常法称要是如来非是余法。迦叶。应当如是知如来身。迦叶。诸善男子善女人。常当系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当知是人随我所行至我至处。善男子。若有修习如是二字为灭相者。当知如来则于其人为般涅槃。善男子。涅槃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法性者其义云何。世尊。我今欲知法性之义。唯愿如来哀愍广说。夫法性者即是舍身。舍身者名无所有。若无所有身云何存。身若存者云何而言身有法性。身有法性云何得存。我今云何当知是义。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灭是法性。夫法性者无有灭也。善男子。譬如无想天成就色阴而无色想。不应问言是诸天等云何而住欢娱受乐云何行想云何见闻。善男子。如来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不应说言如来身者是灭法也。善男子。如来灭法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善男子。汝今不应思量如来何处住何处行何处见何处乐。善男子。如是之义亦非汝等之所知。及诸佛法身种种方便不可思议

复次善男子。应当修习佛法及僧而作常想。是三法者。无有异想。无无常想。无变异想。若于三法修异想者。当知是辈清净三归则无依处。所有禁戒皆不具足。终不能证声闻缘觉菩提之果。若能于是不可思议修常想者。则有归处。善男子。譬如因树则有树影。如来亦尔。有常法故则有归依非是无常。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如来则非诸天世人所归依处。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闇中有树无影。迦叶。汝不应言有树无影。但非肉眼之所见耳。善男子。如来亦尔。其性常住是不变异。无智慧眼不能得见。如彼闇中不见树形。凡夫之人于佛灭后。说言如来是无常法。亦复如是。若言如来异法僧者。则不能成三归依处。如汝父母各各异故故使无常。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从今始当以佛法众僧三事常住启悟父母乃至七世皆令奉持。甚奇世尊。我今当学如来法僧不可思议。既自学已亦当为人广说是义。若有诸人不能信受。当知是辈久修无常。如是等人我当为其而作霜雹。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汝今善能护持正法。如是护法不欺于人。以不欺人善业缘故。而得长寿善知宿命

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五

尔时世尊复告迦叶。善男子。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等身我悉不见。唯见无常破坏尘土杂食等身。何以故。如来今当入涅槃故。佛告迦叶。汝今莫谓如来之身不坚可坏如凡夫身。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无量亿劫坚牢难坏。非人天身非恐怖身非杂食身。如来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灭不习不修。无量无边无有足迹。无知无形毕竟清净。无有动摇无受无行。不住不作无味无杂。非是有为非业非果。非行非灭非心非数。不可思议常不可议。无识离心亦不离心。其心平等无有亦有。无有去来而亦去来。不破不坏。不断不绝。不出不灭。非主亦主。非有非无。非觉非观。非字非不字。非定非不定。不可见了了见。无处亦处。无宅亦宅。无闇无明。无有寂静而亦寂静。是无所有。不受不施。清净无垢无诤断诤。住无住处。不取不堕。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非福田。无尽不尽离一切尽。是空离空。虽不常住非念念灭无有垢浊。无字离字。非声非说。亦非修习。非称非量。非一非异。非像非相诸相庄严。非勇非畏。无寂不寂。无热不热。不可睹见无有相貌。如来度脱一切众生。无度脱故能解众生。无有解故觉了众生。无觉了故如实说法。无有二故不可量无等等。平如虚空无有形貌。同无生性不断不常。常行一乘众生见三。不退不转断一切结。不战不触非性住性。非合非散。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阴入界亦阴入界。非增非损。非胜非负。如来之身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无有知者无不知者。无有见者无不见者。非有为非无为。非世非不世。非作非不作。非依非不依。非四大非不四大。非因非不因。非众生非不众生。非沙门非婆罗门。是师子大师子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说。除一法相不可算数。般涅槃时不般涅槃。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迦叶。唯有如来乃知是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迦叶。如是功德成如来身。非是杂食所长养身。迦叶。如来真身功德如是。云何复得诸疾患苦危脆不坚如坏器乎。迦叶。如来所以示病苦者。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即金刚身汝从今日常当专心思惟此义莫念食身。亦当为人说如来身即是法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当有病苦无常破坏。我从今日常当思惟如来之身是常法身安乐之身。亦当为人如是广说。唯然世尊。如来法身金刚不坏。而未能知所因云何。佛告迦叶。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迦叶。我于往昔护法因缘。今得成就是金刚身常住不坏。善男子。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离于守护独处空闲冢间树下。当说是人为真比丘。若有随逐守护者行。当知是辈是秃居士。佛告迦叶。莫作是语言秃居士。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取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绕。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惰。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丰足。复能护持所受禁戒。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唱如是言。涅槃经中制诸比丘不应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净之物。应当治之。如来先于异部经中说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有破戒者闻是语已。咸共嗔恚害是法师。是说法者设复命终。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缘故。我听国主群臣宰相诸优婆塞护说法人。若有欲得护正法者。当如是学。迦叶。如是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善男子。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世界广博严净。丰乐安隐人民炽盛无有饥渴。如安乐国诸菩萨等。彼佛世尊住世无量化众生已。然后乃于娑罗双树入般涅槃。佛涅槃后遗法住世无量亿岁。余四十年佛法未灭。尔时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尔时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皆生恶心。执持刀杖逼是法师。是时国王名曰有德。闻是事已为护法故。即便往至说法者所。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斗。令说法者得免危害。王时被枪举身周遍。尔时觉德寻赞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王于是时得闻法已心大欢喜。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将从人民眷属。有战斗者有随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终悉生阿閦佛国。觉德比丘却后寿终亦得往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灭尽时。应当如是受持拥护。迦叶尔时王者则我身是。说法比丘迦叶佛是。迦叶。护正法者得如是等无量果报。以是因缘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成就法身不可坏身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身犹如画石。佛告迦叶。善男子。以是因缘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善男子。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具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卫法师。迦叶白佛言。世尊。若诸比丘与如是等诸优婆塞持刀杖者共为伴侣。为有师耶。为无师乎。为是持戒。为是破戒。佛告迦叶。莫谓是等为破戒人。善男子。我涅槃后浊恶之世国土荒乱。互相抄掠人民饥饿。尔时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是秃人辈见有持戒威仪具足清净比丘护持正法。驱逐令出若杀若害。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持戒人护正法者。云何当得游行村落城邑教化。善男子。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断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

迦叶。夫护法者。谓具正见能广宣说大乘经典。终不捉持王者宝盖油瓶谷米种种果蓏。不为利养亲近国王大臣长者。于诸檀越心无谄曲。具足威仪摧伏破戒诸恶人等。是名持戒护法之师。能为众生真善知识。其心弘广譬如大海。迦叶。若有比丘以利养故为他说法。是人所有徒众眷属。亦效是师贪求利养。是人如是便自坏众。迦叶。众有三种。一者犯戒杂僧。二者愚痴僧。三者清净僧。破戒杂僧则易可坏。持戒净僧利养因缘所不能坏。云何破戒杂僧。若有比丘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坐起行来共相亲附同其事业。是名破戒亦名杂僧。云何愚痴僧。若有比丘在阿兰若处。诸根不利闇钝[梦-夕+登]瞢少欲乞食。于说戒日及自恣时。教诸弟子清净忏悔。见非弟子多犯禁戒。不能教令清净忏悔。而便与共说戒自恣。是名愚痴僧。云何名清净僧。有比丘僧百千亿魔所不能坏。是菩萨众本性清净。能调如上二部之众。悉令安住清净众中。是名护法无上大师善持律者。为欲调伏利众生故。知诸戒相若轻若重。非是律者则不证知。若是律者则便证知。云何调众生故。若诸菩萨为化众生。常入聚落。不择时节。或至寡妇及淫女舍。与同住止经历多年。若是声闻所不应为。是名调伏利益众生。云何知重若见如来因。事制戒。汝从今日慎莫更犯。如四重禁出家之人所不应作。而故作者非是沙门非释种子。是名为重。云何为轻。若犯轻事如是三谏。若能舍者是名为轻。非律不证者。若有赞说不清净物应受用者。不共同止。是律应证者。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善解一字善持契经亦复如是。如是善男子。佛法无量不可思议。如来亦尔不可思议。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教。佛法无量不可思议。如来亦尔不可思议。故知如来常住不坏无有变异。我今善学亦当为人广宣是义。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如来身者即是金刚不可坏身。菩萨应当如是善学正见正知。若能如是了了知见。即是见佛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如于镜中见诸色像

大般涅槃经名字功德品第六

尔时如来复告迦叶。善男子。汝今应当善持是经文字章句所有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名生四趣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如是经典乃是无量无边诸佛之所修习。所得功德我今当说。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菩萨摩诃萨云何奉持。佛告迦叶。是经名为大般涅槃。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深邃其文亦善。纯备具足清净梵行。金刚宝藏满足无缺。汝善谛听我今当说。善男子。所言大者名之为常。如八大河悉归大海。此经如是降伏一切诸结烦恼及诸魔性。然后要于大般涅槃放舍身命。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善男子。又如医师有一秘方悉摄一切所有医术。善男子。如来亦尔。所说种种妙法秘密深奥藏门。悉皆入此大般涅槃。是故名为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农夫春月下种常有悕望既收菓实众望都息。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学余经常悕滋味。若得闻是大般涅槃。悕望诸经所有滋味悉皆永断。是大涅槃能令众生度诸有流。善男子。如诸迹中象迹为最。此经如是于诸经三昧最为第一善男子。譬如耕田秋耕为胜。此经如是诸经中胜。善男子。如诸药中醍醐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是大涅槃为最第一。善男子。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具足八味是故名为大般涅槃。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安住是中。复能处处示现涅槃。是故名为大般涅槃。迦叶。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于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皆作是学。如来常住法僧亦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来功德不可思议。法僧亦尔不可思议。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议。若有修学是经典者。得正法门能为良医。若未学者。当知是人盲无慧眼无明所覆。

猜你喜欢
  卷十八·普济
  卷第三十二·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八·三峰法藏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十五、洞山三顿·慧开
  南北东西的海潮音·太虚
  卷第八·道原
  叙净土往生传序·戒珠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卷之四·佚名
  佛说腹中女听经·佚名
  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太虚
  佛教教育系统各级课程表·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三·彭定求

        卷413_1 【陪诸公游故江西韦大夫通德湖旧居有感…韦大夫旧僚也】元稹   高墉行马接通湖,巨壑藏舟感大夫。尘壁暗埋悲旧札,   风帘吹断落残珠。烟波漾日侵颓岸,狐兔奔丛拂坐隅。   唯有满园桃李下,膺门偏拜

  • 卷三百一十二·彭定求

        卷312_1 【烂柯山四首·最高顶】刘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卷312_2 【烂柯山四首·石桥】刘迥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

  • 卷一百七十·彭定求

        卷170_1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 东山小曲(硖石白)·徐志摩

    早上——太阳在山坡上笑, 太阳在山坡上叫:——看羊的,你来吧, 这里有新嫩的草,鲜甜的料, 好把你的老山羊,小山羊,餵个滚饱,小孩们你们也来吧, 这里有大树,有石洞,有蚱蜢,有好鸟, 快来捉一会迷藏,豁一阵虎

  • 提要·王士祯

    【臣】等谨案二家诗选二巻国朝王士祯删録明徐祯卿高叔嗣二人诗也明自治以迄嘉靖前后七子轨范畧同惟祯卿叔嗣虽名列七子之中而泊然于声华驰逐之外其人品本高其诗亦上规陶谢下摹韦栁清防婉约寄托遥深于七子为别调越一

  • 卷首上·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首上帝藻【附郊庙乐章一百五十一首】世宗【一首 补】补金史赞世宗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愼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

  • 卷十六 武帝·王夫之

      〖一〗   范缜作神灭论以辟浮屠,竟陵王子良饵之以中书郎,使废其论,缜不屑卖论以取官,可谓伟矣。虽然,其立言之不审,求以规正子良而折浮屠之邪妄,难矣。   子良,翩翩之纨袴耳,俯而自视,非其祖父乘时而窃天位,则参佐之才

  • 卷之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先进遗风卷上·耿定向

    (明)耿定向 撰 毛在 増补  学士宋文宪公濓公尝曰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繁辞复说道之蔽也尤笃于伦品与人交和易任真内诚外恕一见信服汲引后学如恐不及平居布衣疏食无异贫士或劝为子孙计曰富贵一家物

  •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五·陈衍

    邱良功(从子成勋)杨彪陈梦熊黄飞鹏蒲立勋胡振声马大宾林廷福游化蔡征藩陈光求郭尚先杨继勋陈化成邵连科饶廷选沈葆桢吴仲翔梁鸣谦林文察林天龄王国勋林维源沈瑜庆陈季同邱良功(从子成勋)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马巷金门岛人。

  • 卷之一百  平番始末下(明)許進 撰·邓士龙

    (平番始末,二卷,明許進撰。許進,字季升,河南靈寶人。成化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事蹟詳明史卷一八六本傳。) 平番始末下 敕至,余乃先遣撫夷指揮楊翥往諭哈密都督奄克孛剌、寫亦虎仙,令其差人潛入哈密探聽阿黑麻及牙蘭消息。

  •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梁启超

    自大地初有生物,以至于今日,凡数万年,相争相夺,相搏相噬,递为强弱,递为起灭,一言以蔽之曰,争种族而已。始焉物与物争,继焉人与物争,终焉人与人争。始焉蛮野之人与蛮野之人争。继焉文明之人与蛮野之人争,终焉文明之人与文明之人争

  • 课儿八法·石成金

    熟读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令其连读,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别事。盖今日之根本既深,嗣后永不遗忘,及理书时不烦多读,即通本一气滚下,何等省力。每见乡塾中不乘其朝气熟读生书,日午纠督,一句一格,先生挞之,而加怒子弟,愈久而气

  • 卷十六·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十六     宋 黄伦 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寛克仁彰信兆民无垢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想见其尊严高逺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想见其尊贤使能矣用人惟己取人以

  • 卷三·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名物钞卷三    元 许谦 撰王一之六【变四】传○疏汉地理志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南北短相覆千里瓒案西周方八百里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东周方六百里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方百里者百方千里也○华

  • 卷十六·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六安溪李光坡撰○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灋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注曰六典八灋八则宰所建以治百官大史又建焉以为王迎受其治也大史日官也○凡辨灋者攷焉不信者刑之注曰谓邦

  • 裘力斯·凯撒·莎士比亚

    《裘力斯·凯撒》(又译尤利乌斯·恺撒、朱利叶斯·凯撒)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裘力斯·凯撒》的剧情是围绕古罗马的两个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展开。在剧中,凯撒是独裁派的代表,他功高位尊,极力扩大自己的势

  • 理学类编·张九韶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