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叙净土往生传序

宋福唐飞山沙门戒珠叙

给孤园中圣贤之众毕集。是时众无一辞之请。如来遽然而告曰。过是西方十万亿国有净土焉。其土广博百宝成焉。又曰。众生思焉念焉。求而以生者。皆如愿焉。说者曰。十二分教以罗万有。此乃无问自说之一分也。其义犹何。犹母之拊婴儿不俟其请。但欲顾其手足乳而哺之。腹而拥之也。然如来舍净梵降迦维。其说法者五十年。流慈振毓。随机有授。其间龙天释梵声闻缘觉大菩萨众。弃头目捐髓脑。外于国城珍宝。殷勤三请者非一。如来或辞或默。止止而不说也。有之至是而乃自说。诚悲五浊异生流浪。而不息者长劫。夫将厌五浊。期生于净土。必在乎专念。念言之至以系乎想十六观。所以第资焉。经称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其故何哉。明其始也。举其渐之之谓也。行始于有修。智始于有习。无上极果以始于深心。深心者确乎其不可拔者也。故一念转三涂之苦。十念阶九品之善。此虽大乘方等诸经。皆所互陈而互发。非止一经。言而发之也。汉魏已来。翘诚西向。蔑闻其有人者。实以大法初流经文之未备矣。西晋时刘曜寇荡京雒。僧显避地江东。始由三事因愿。骤感祥异。然其拳拳之志。以遭乱世。遗风胜业代或无闻。东晋之末。远师憩迹庐阜。其时同意法师。释道炳竺道生佛陀耶舍。洎在家英豪。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等一百二十三人。缔结方外之游。希风来集。远以幻集之期不克。以常保梦游之躯。不可以长存。因指无量寿国。结之遐游焉其已也。又言。其国清净无三涂无六趣。众生依向不一。生而生者。宝幢为之前导。金莲为之受质。于是相与而有莲社之想焉。今之以莲社云云。盖其始也。或时以为净社义亦详矣。自远而下。净土之修益振。故宋有昙弘。齐有慧进。梁有道珍。李唐之间。颖悟通识之士。如道绰善导者累复有焉。余以像季之余。值佛遗法。[糸*丐]怀净业其亦有年。每以前贤事绩散于诸传沦于异代。不得类例。相从条然以见。繇是历考梁隋而下慧皎道宣诸师所撰传记十有二家。洎大宋通慧大师新传。且得显等七十五人。其传之作理。或有所暗昧。辞或有所丛脞。因复修正而发明之。外有鸿业慧明等六十二人。在其生平想像。至于舍生之际。不尝以瞩胜相。备之不足起深信。乃无以备之。后之明哲。或患其所不足。摭而备之者。亦余之阙有补焉。

猜你喜欢
  佛说法集经卷第四·佚名
  读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太虚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入誉论品第七·佚名
  叙·呆翁行悦
  卷第十五(十恶部之二)·道世
  佛说十力经·佚名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少康
  海幢阿字无禅师行状·佚名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太虚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中·佚名
  终南家业卷中(末)·守一
  卷第三十四·佚名
  楞 伽 大 旨·太虚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十 列传一百九十七·赵尔巽

      彭玉麟 杨岳斌王明山 孙昌凯 杨明海 谢濬畲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

  • 鉴识第二十六·浦起龙

    夫人识有通塞,神有晦明,毁誉以之不同,爱憎由其各异。盖三王之受谤也,值鲁连而获申;五霸之擅名也,逢孔宣而见诋。斯则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况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辩其

  • 卷四百三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丁酉朔,正議大夫章惇降授通議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宮。於是舉行八月己未詔書,惇始除喪故也。(舊錄云:以諫議大夫劉安世、朱光庭言惇強買民田不法,故有是命。新錄因之。按:安世等所

  • 卷二十二 玄宗·王夫之

      〖一〗   言治道者,至于法而难言之矣。有宋诸大儒疾败类之贪残,念民生之困瘁,率尚威严,纠虔吏治,其持论既然,而临官驭吏,亦以扶贫弱、锄豪猾为己任,甚则醉饱之愆,帘帏之失,书箑之,无所不用其举劾,用快舆论之心。虽然,以儒者

  • 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呕血致毙 幸臣失势与妇并戕·蔡东藩

      却说谏大夫鲍宣,表字子都,系是渤海人氏。好学明经,家本清苦。少年尝受业桓氏,师弟相亲,情同父子。师家有女桓少君,配宣为妻。结婚时装束甚华,宣反愀然不悦,面语少君道:“少君家富,华衣美饰;我实贫贱,不敢当礼!”少君答道:“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乙未朔礼部尚书冯琦上皇太子及 四王冠礼仪注言会典 皇太子冠礼皆冠席醴席于文华殿内今文华殿既为临御遣官之地则带冠醴席似不敢设于殿内不得不移于殿之东序在 皇太子一向讲读之所 亲王冠礼旧在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万历十六年五月癸未朔以端阳节赐三辅臣及日讲官金书黄符艾叶○改宁前游击为西路协守副总兵驻劄前屯其备御移驻中前所听协守管辖从督臣张国彦请也○升都司许大成蓟镇游击○甲申 上将御经筵以 圣体未敢传免大学士申时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金佗续编卷二十八·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金佗续编卷二十八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录纪鄂王事          孙逌编岳王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人母家姚大翁甚喜其为人宣和四年令枪手陈广以技击敎之

  • 史记集解卷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余者悉是骃注解并集众家义】五帝本纪第一黄帝者【徐广曰号有熊】少典之子姓公孙【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

  •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著名军事家乐毅的专传并附其子乐间及同宗后辈乐乘传。燕国原是战国七雄的弱者,无端遭到强齐的侵凌。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发愤图强,决心报仇雪耻。当复仇时机到来时,乐毅向燕

  • 咸阳王元禧传·李延寿

    咸阳王元禧字思永,太和九年(485)所封,并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等职。文明皇后要皇子皇孙们到安静的地方设立学校就读,选派具有忠信品德而又博闻多识的学者给他们当老师,以培养成才。孝文帝让他的几个弟弟掌管京都

  • 卷三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九雍正三年十二月上谕二十九道初一日奉上谕王希曾前往山东提督学政起身之时曾参奏崇明总兵陈天培居官不好苦累百姓及朕询问高其位何天培查弼纳俱奏称陈天培居官好在地方甚为出力

  • 谭襄敏奏议巻七·谭纶

    明 谭纶 撰分布兵马以愼秋防防【隆庆三年闰六月朔日题】准兵部咨称自古御边之道必以守备为先即今夏序将终秋期渐近在我安常袭故不无踈略之虞在彼投间抵隙难免侵轶之患必湏先期申饬庶几可保万全等因题奉圣防是各边近

  • 卷三百十三·佚名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

  • 四十一年·佚名

    (戊申)四十一年大明萬曆三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丑,上疾少瘳,禮曹請陳賀。累啓而竟不從。○前工曹參判鄭仁弘上疏曰:臣竊聞之道路,去十月十三日,自上,下傳攝之敎,領議政柳永慶心忌原任大臣,揮斥盡去,使不得參看,累上防啓,獨與時

  • 书纂言卷二·吴澄

    元 吴澄 撰夏书夏禹有天下之号也禹贡成于尧之时而系之夏书者禹之王以是功也禹贡贡者下供上之名林氏曰是篇有贡有赋而独以贡名篇者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则贡又夏后氏田赋之总名也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髙山大川禹先分布九

  • 卷之二十一·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二十一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诗偈(丰州草)驻锡吟(并序)岁甲辰九月十九日至丰州金粟园承丰主源忠真大檀越款留卓锡予固辞曰贵治山水甲九州不惟钟瑞气亦可以益道气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