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愿药师经古迹上

青丘沙门太贤撰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此经略以三门分别。一者题名。二者教摄。三者本文。一题名者经有三名。一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二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三说拔除一切业障。此中宋孝武世大明元年译出之本取第三名拔除过罪生死得度。隋大业十一年东都洛水南上林园翻经馆译略取初名药师如来本愿经。今大唐贞观年中玄奘三藏所译之本具取初名题一部也。文义广略后二相似。言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归人也。本愿功德者所感德也。能拔众苦喻名药师。无缘不彻称琉璃光。所修妙行名为本愿。所证胜果名为功德。即以如来因果为宗。劝物归依出苦为趣。是以初名题宗为称。后二之名以趣为号。经谓契经能诠名也。与义相应贯持法器令不散失故言契经。药师如来之本愿功德。本愿功德之契经。故六合释中依主释也。二教摄者。南地师云。佛教有三。一顿二渐三偏方不定教。初二如常。今药师经第三教摄。随缘局说异顿渐故。此不应理。以顿渐外无别悟故。勿离大小有别教故。既对曼殊直说大乘因果德故所说顿教。又说净土无覆相故。第三了义大乘教摄。三本文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夜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述曰。本文有三。一说经因起分。二对问广说分。三闻名喜行分。此初也。如是我闻等如常应知。薄伽梵者含六义名。一自在义。永不系属诸烦恼故。二炽盛义。猛焰智火所烧练故。三端严义。众妙相好所庄严故。四名称义。功德圆满无不知故。五吉祥义。亲近供养必获利故。六尊贵义。具诸功德利乐有情无懈怠故。如佛地论颂曰 自在炽盛与端严 名称吉祥及尊贵 如是六种义差别 应知总名为薄伽 言广严者梵云毗舍离或云毗耶离。表众德满至广严城。示生物乐住乐音树。微风历动宫商雅音从而出故名乐音树。众有三种。一声闻众二菩萨众三世间众。如文可解。就中居士居家士也。夜叉可畏或威势义。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唯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述曰。自下对问广说分。此有五义。一菩萨请问成就。二法王赞许成就。三大众乐闻成就。四如来说法成就。五夜叉报恩成就。此初也。于此有三。一请因缘门。如经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故。曼殊室利唐云妙吉祥。从法化生得佛法分称法王子。二请威仪门。如经从座而起乃至合掌故。从座而起者表从真际起。偏袒一肩者表作利乐事。右膝著地住世间故。向薄伽梵者趣出世故。曲躬者离慢故。合掌者专心故。三正开请门。如经白言世尊乃至诸有情故故。略问三事。一问佛名号。二问因大愿。三问果功德。令诸闻者已下举说之利。言像法转时者。大集经云有六种坚固。一法身得住坚固。二解脱得住坚固。三禅定得住坚固。四多闻得住坚固。五福德得住坚固。六斗诤得住坚固。此中初一佛在世时。后五灭后。如其次第各五百年。总言三时。一者正法。谓彼五中初二坚固。二者像法。即次二坚固。三者末法。即后一坚固。如次具有教行果三。有二无果。有教无二。今为利乐千年之后像法有情发此问也。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述曰。此中有二。一法王赞许成就。如经尔时世尊乃至当为汝说故。所闻可记初言善哉。应时宜故重言善哉。欲令审文故言谛听。令解义故言善思惟。二大众乐闻成就。如经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故。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

述曰。第四如来说法成就。此有二门。一正答所请门。二劝物利益门。初亦有三。答三问故。此初也。广释十号如瑜伽等。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述曰。答第二问中有三。略标广说总结故。此初也。阿修罗经云。琉璃光菩萨遇智胜佛初发总愿。宝顶佛所始发别愿。十方诸佛现前经云。青龙光佛所发十二誓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踤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政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罗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绳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述曰。广说门中有六对门。一饶益净秽门。即初二愿。净土一切如我身故。乃至世界中间幽冥众生皆意故。二世出世间门。即次二愿。以人天乘无所乏故。乃至行邪道者。随其种姓安住三乘菩提道中。不定二乘皆以大乘而安立故。三存戒存身门。即次二愿。不缺重戒具三聚故。六根之身皆得净故。此中下劣不具标句也。虽具诸根不胜妙故。及有缺故。言丑陋者释身下劣。言顽愚者释意下劣。盲聋等下释眼耳舌身根不具。癫狂释意根不具。种种病苦摄鼻等病。端正等四如次翻上。四除内外苦门。即次二愿。一能除外缘逼切苦。无救者标无医药也。无归者标无亲等也。今得佛医法药圣财故除病等乃至丰足。二能转内缘女身苦。如涅槃经。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五内外解缚门。即次二愿。摄置正见解恶见缚。证无上道出魔罥故。以威神力出刑缚故。六志食与衣门。即次二愿。以食法味而建立故。以妙衣等而令满足故。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述曰。总结也。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述曰。答后问也。于中有二。初本处庄严功德成就。后外方闻名功德成就。此初也。言所发大愿佛土庄严说不能尽者。显如大愿果亦无边。身应准愿。略说其土则有八种功德成就。一无所著秽成就。如经无有女人故。二离所怖恶成就。如经亦无恶趣及苦音声故。三所依清净成就。如经琉璃为地故。四道路成文成就。如经金绳界道故。五宫殿庄严成就。如经亦如西方故。六大圣无绝成就。如经有二菩萨即补处故。七利乐不断成就。如经悉持彼佛正法藏故。八愿生无碍成就。如经应当愿生彼佛世界故。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述曰。此即第二外方闻名功德成就。于中有五。令诸闻者除施戒修十善业道往生乐处五种障故。今此初段显除施性福业障。此有三门。一显障自性门。如经不识善恶乃至来乞者故。不识恶者唯贪吝故。不识善者不知施故。不识善恶也。愚痴无智唯怀贪吝故。阙于信根不知施等故。多聚不舍。二示障过患门。如经彼诸有情生鬼畜故。以悭贪故生饿鬼界。以愚痴故生傍生趣。三闻佛胜利门。如经由昔人间乃至况余财物故。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述曰。此显能除戒性福业障。此亦三门。如前应知。初门有三。一摄律仪戒障。如经破尸罗轨则故。言尸罗者别解脱戒。言轨则者于往来等正知而住。二摄善法戒障。如经毁正见弃多闻增上慢故。三摄有情戒障。如经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故。次示障过患门者。如经于地狱等流转无穷故。后闻佛胜利门者。如经乃至三聚速圆满故。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谷。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述曰。此显能除修性福业障。亦有三门。一显障自性门。如经悭贪嫉妒自赞毁他故。此中悭贪能障修慈。不与乐故。嫉妒障喜。不随喜故。赞毁障悲。能恼害故。三通障舍性。染污故。语便次第故不相违。二示障过患门者。如经堕三恶趣及受苦故。三闻佛胜利门者。如经乃至永破四种魔故。如文可解。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逻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咀之。厌媚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述曰。此显能除十善业道障。亦有三门。初障自性者。如经好喜乖离乃至增长种种恶业故。好喜乖离意三业道悉能令他离所欲故。更相斗讼语四业道理不相应多招诤故。恼乱自他身三业道三业果遂即恼乱他。若不果遂恼乱自故。二障过患者。谓由自恶招他谋害。如经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乃至咒起尸鬼断坏身命故。三胜利门者。现尚离害。况于当苦。文显可知。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素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齐戒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述曰。此显能除往生乐处障。此复有二。第一显除净处乐生障。如经生极乐世界故。此中受持八分齐戒经年月者。迈师云。经一年者谓一年中月别六日。谓黑白月各八十四十五日故。或三月者不能一年月别六斋。但能一年持三长月。谓即正月五月九月三除之中各初月斋即表一年常修善也。如宋本云常修月六斋年三长斋故。智论十三云。斋日持八戒者。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劫初圣人教人持斋。然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制立八戒。问五戒八戒何者为胜。答有因缘故二戒俱等。以时及支互多少故。问十念称名尚得往生。况令一年何故不定。答勇猛容豫有差别故。如智论云。临终心猛胜百年功。自然化生者。如涅槃经。庵罗树女因树华生名为湿生。净土因华何名化生。迈师云。未托生前树有湿气。净土莲华与人化生。第二能除秽土乐生障。如经或有因此生于天上等故。此复有四。生天轮王贵胜男身。如文可解。

本愿药师经古迹上(终)

猜你喜欢
  叹衍品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五十四·德清
  卷十七·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九·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卷·佚名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卷之三·铁壁慧机
  卷七·野竹福慧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一·吹万广真
  沙弥尼戒经·佚名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佚名
  法华问答·佚名
  地藏法门·李叔同
  辑定毗陵集跋后·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扩·唐圭璋

      乐府雅词云张彦实智宗。词综补遗以为即张扩。扩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南渡后,历知广德军、著作佐郎、祠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绍兴十一年(1141),起居舍人。十二年(1142),起居郎,权中书舍人。十三年(11

  • ●红梨记目录·徐复祚

    第一齣 荟指第二齣 诗要第三齣 豪讌第四齣 羁迹第五齣 胡扰第六齣 赴约第七齣 请成第八齣 脱禁第九齣 献妓第十齣 出关第十一齣 错认第十二齣 投雍第十三齣 忆友第十四齣 路敍第十五齣 诉衷第十六齣 

  • 第一折·尚仲贤

    (冲末扮柳毅、老旦扮卜儿上)(卜儿诗云)教子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身姓张,夫主姓柳,早年亡逝,身边止有一子,名唤柳毅,今年二十三岁了。奈因家贫,不曾婚娶。孩儿,几时是你那峥嵘发达的

  • 后序·曹义

    默诗集序 客有诒予者曰诗可以不作乎予曰十五国风多田夫闺妇之辞矧为士大夫而诗胡可以不作但患不能发乎自然往往抽奇取巧失夫性情之正耳诗胡可以不作也又有难予者曰诗可以易作乎予曰作诗湏探风雅之意以唐人为宗随事命

  • 卷一百三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代赋彚卷一百三十八鳞虫蝉赋           【魏】曹 植惟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隂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唫声噭噭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

  • 第十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册 崇德元年五月五月初一,甲辰日,奉圣汗命议定仪仗:和硕亲王红伞二、纛二、小旗十、立瓜二、骨朵二、吾杖四,多罗郡王红伞一、纛一、小旗八、卧瓜二、吾杖四,多罗贝勒红伞一、纛一、小旗六、骨杂二、红杖二。无论行兵

  • 九八二 军机大臣奏苏州织造将《通鉴纲目》板片解送至京片·佚名

    九八二 军机大臣奏苏州织造将《通鉴纲目》板片解送至京片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昨据苏州织造四德将《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共板四百四十四块,《正编》五十九卷共板一千九百八十五块,委员解送至京,除将板片交武英殿收

  • 华峤汉后书卷二·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鲁恭传○四四鲁恭字仲康,拜司徒,数有忠言,陈正得失。恭在位,选辟皆妙,至列卿〔郡守〕数十人〔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据汪辑补。 刘宽传○四五宽为南阳太守,遇民如子,不曾出詈言也。(姚。汪。

  • 彭乐传·李延寿

    彭乐,字子兴,安定人。勇健猛悍,善于骑马射箭。最初跟随杜洛周,知道他不会长久,又投奔..朱荣。曾跟随..朱荣在滏口打败葛荣。又以都督的职衔跟随神武帝高欢与行台仆射于晖在瑕丘打败羊侃。后来,又背叛高欢,投降了韩楼,被封为北

  • 李延寿传·欧阳修

    李延寿,世代居住相州。太宗贞观年间,逐步升任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由于编写史书有功,改任御史台主簿,代理国史。当初,李延寿的父亲李大师,记得很多前朝旧事,一直认为宋、齐、梁、陈、北齐、北周、隋朝天下阻隔,南方称北方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明 俞汝楫 编圣训世宗肃皇帝修省之训嘉靖二年三月礼部以久旱风霾疏请修省上是之命止斋醮及一切兴造不急之务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复谕礼部曰亢旱已久风霾不息二麦未秀秋种未布朕心惶惶

  • 卷第三十三·佚名

    亲王八进拜八皇弟偲加恩制政和六年宗祀门下。朕搜讲弥文。缉熙坠典。必有尊也。肇新王者之堂。庶或飨之。克尽圣人之孝。眷言同气。实对盛容。方熙事之迄成。宜褒章之首及。诞孚涣号。猷告大廷。具官某。德量醇深。器

  • 卷一百七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七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二八佾第三考异古本经天子穆穆下有矣字一本无 女弗能救与女弗作汝不 尔爱其羊尔作汝 曰使民战栗下有也字一本无 焉得俭下有乎字足利本同 

  • 卷十七·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十七同知吴廷华撰有司彻第十七【有司助祭诸执事也彻谓祭毕彻俎豆之实以宾尸于堂也上篇卒食三献而改馔西北隅此彻之节也彻而宾尸盖以纾其象神之劳又据特牲礼卒食三献后尚有献宾众及旅酬无算爵

  •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若有行者持此明者。或能乞食或专吃乳粥或能自食。当于像前持诵满三十万遍。然后作火法。取玉柔作一千八片。一诵一掷火中烧。每日三时满四日。证云云所求皆遂。 

  •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归命净诸恶趣王  如来应供正等觉  一心敬礼释师子  说曼拏罗灭恶趣  我今为利益诸众生故。于如来所说根本大教。演说观想净诸恶趣大曼拏罗法

  • 古三坟·佚名

    一卷。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张商英得于比阳民舍;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毛渐得于唐州,疑是北宋人所著。三坟之名虽见于《左传》,但西周以来的各种书籍都没有引用其说,汉唐以来也不见著录。此书分《山坟》、《气坟》、《

  • 黄昏·王统照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载《小说月报》1923年14卷1—5号,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小说通过琼符、苕英、瑞玉三个妇女不幸命运的描写,控诉封建势力摧残妇女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热切关注。省城大学生赵慕琏暑期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