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折

(冲末扮柳毅、老旦扮卜儿上)(卜儿诗云)教子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身姓张,夫主姓柳,早年亡逝,身边止有一子,名唤柳毅,今年二十三岁了。奈因家贫,不曾婚娶。孩儿,几时是你那峥嵘发达的时节也。(柳毅云)母亲,您孩儿学成满腹文章,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您孩儿欲要进取功名去。但得一官半职,荣耀门闾,母亲意下何如?(卜儿云)孩儿,进取功名是你读书的本等,则要你着志者。(柳毅云)则今日是吉日良辰,辞别了母亲,便索长行也。(做拜别科)(下)(卜儿云)孩儿去了也。眼望旌捷旗,耳听好消息。(下)(正旦上,云)妾身是龙女三娘。俺公公信着那泾河小龙业畜的言语,着我在泾河岸上牧羊。这那里是个羊,都是些懒行雨的雨工。雨工,则今日风云未遂,我与你俱沦落在水滨河嘴,恰好是一样烦恼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魂断频哭,梦回不睹,逢春暮,甚日归湖,备把这离愁诉。

【混江龙】往常时凌波相助,则我这翠鬟高插水晶梳。到如今衣裳褴褛,容貌焦枯。不学他萧史台边乘凤客,却做了武陵溪畔牧羊奴,思往日,忆当初,成缱绻,效欢娱。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粗疏,但言语,便喧呼。这琴瑟,怎和睦?(带云)俺那龙呵。(唱)可曾有半点儿雨云期,敢只是一刬的雷霆怒。则我也不恋您荣华富贵,情愿受鳏寡孤独。

(云)想着我在洞庭湖里,怎生受用快活,如今折得这般,兀的不愁杀人也。(唱)

【油葫芦】则我这头上风沙,脸上土,洗面皮惟泪雨,鬓蓬松除是冷风梳。他不去那巫山庙里寻神女,可教我在泾河岸上学苏武。这些时坐又不安,行又不舒,猛回头凝望着家何处,只落的一度一嗟吁。

(云)我修的一封家书在此,怎得个便人寄去,可也好。(唱)

【天下乐】俺家在南天水国居。就儿里非无尺素书,奈衡阳不传鸿雁羽,黄犬又筋力疲,锦鳞义,性格愚。儿遍家待相通常间阻。

(柳毅上,诗云)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觉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小生柳毅是也。如今是大唐仪凤二年,上朝应举,命运不利,落第东归。有一故人在于泾河悬作宦。小生就顺路去访他一遭。此间乃是泾河岸侧,远远望见一个妇女牧羊,好生奇怪。(做看科,云)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不免向前问他一声,小娘子拜揖。(正旦云)先生万富。请问仙乡何处,高姓大名,因甚到此?(柳毅云)小生淮阴人氏,姓柳名毅,为应举下第,偶然打此处经过。小娘子你姓甚名谁,为何在此牧羊也?(正旦云)妾身是洞庭湖龙女三娘。俺父亲将我与泾河小龙为妻,颇奈泾河小龙,躁暴不仁,为婢仆所惑,使琴瑟不和。俺公公着我在这泾河岸上牧羊。每日早起夜眠,日炙风吹,折倒的我憔瘦了也。我如今修下家书一封,争奈没人寄去,恰好遇着先生,相烦捎带与俺父亲,但不知先生意下肯否?(柳毅云)我乃义夫也,闻子之言,气血俱动,有何不肯?只是小娘子当初,何不便随顺了他,免得这般受苦。(正旦云)先生,你不知,听我说一遍。(唱)

【那吒令】为一言半语,受千辛万苦。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可怜我差迟了这夫妇情,错配了这姻缘簿,都则为俺那水性的儿夫。

(柳毅云)小娘子,你那夫主怎生利害,你说一遍与我听咱。(正旦唱)

【鹊踏枝】嗔忿忿腆着胸铺,恶狠狠竖着髭须,但开口吐雾吹云,那里是噀玉喷珠!轻咳嗽早呼风唤雨,谁不知他气卷江湖。

(柳毅云)小娘子,你家在那里住?离此泾河多远哩?(正旦唱)

【寄生草】妾身离乡故到外府,绕着这野塘千里红尘步,遥隔着残霞一缕青纱雾,望不见寒波万顷白萍渡。(柳毅云)我看小娘子中注模样,想也决不立以下人家。莫非在鋙鹊殿中生长的么?(正旦唱)休道是妾身鋙鹊殿中生,多则在侬家鹦鹉洲边住。

(柳毅云)呀,小娘子,据你这般说,你家在洞庭湖水中,我便要替你捎书,尘凡隔绝,怎生到得那处?(正旦出书、金钗科,云)既蒙先生许诺,我自有路径指引你去。俺那洞庭湖口上,有一座庙宇,香案边有一株金橙树。里人称为社橘。你可将我这一根金钗儿击响其树,俺那里自有人出天。(唱)

【幺篇】则俺那卫近沙浦有庙宇,到庙前将定金钗股,香案边击响金橙树,觑水中闪出金沙路,走将那巡海的夜叉来,敢背将你个寄信的先生去。

(柳毅云)既如此,我与你做个传书使者。但你异日归于洞庭,是必休避我也。(正旦云)岂但不避,大恩人便是我亲戚一般哩。(唱)

【赚煞】俺为县么懒上凤凰台,羞对鸳鸯浦?则为那霹雳火无情的丈夫。是则是海藏龙宫曾共逐,世不曾似水如鱼,谩踌躇。影只形孤。只我这泪点儿多如那落花雨,多谢你有心肠的足,可着我便乘龙归去。(做拜科)(唱)全在这寄双亲和泪一封书。(下)

(柳毅云)知他是神是鬼,且将这书直至洞庭湖庙前走一遭去。(诗云)泾河岸偶遇三娘,诉离愁雨泪行行。如今去洞庭湖上.将此书寄与龙王。(下)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七·彭定求
  张成可·唐圭璋
  江汉·唐圭璋
  ●五编·沈瘦东
  ●卷三·江顺诒
  提要·释英
  卷十二·徐世昌
  卷90 ·佚名
  七言巻六十三·洪迈
  卷五十五·曹学佺
  卷一百十六·陈元龙
  卷四百三·陈廷敬
  卷一百二十三·陈廷敬
  第四十八出 忆情自叹·佚名
  第七出 灯下搭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平子·唐圭璋

      平子,吴郡(今江苏州)人。   谒金门   春恨   书一纸。小砑吴笺香细。读到别来心下事。蹙残眉上翠。   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儿里。针线不忺收拾起。和衣和闷睡。

  • 词选序·黄昇

    古乐府不作,而后长短句出焉。我朝巨公胜士,娱戏文章,亦多及此,然散在诸集,未易遍窥。玉林此选,博观约取,发妙音于众乐并奏之际,出至珍于万宝毕陈之中,使人得一编,则可以尽见同家之奇,厥功不亦茂乎。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泳

  • 唐僧弘秀集巻四·李龏

    宋 李龏 编清塞四十五首留辞杭州姚合郎中波涛千里隔抱疾亦相寻防宿逢高烧辞归值积霖丛桑山店迥孤烛海船深尚有重来约知无省阁心送分定归灵夏南游多老疾见说讲经稀塞寺几僧在闗城空自归带河衰草断映月旱沙飞却到禅斋

  • ●序·李纲

      臣纲伏被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令臣省记编录建炎元年五月一曰以后《时政记》,缮写成册,进御以待制诏颁降史馆。  臣仰惟皇帝陛下躬上圣之资,抚中兴之运,方时多艰,入继大统,龙飞宋都,为天地神明万物之主。嗣位之五曰,即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冬十月乙未朔上率百官遥拜二帝 右朝散大夫提举淮南东西路茶盐公事蒋璨直秘阁上召璨入对乃有是命璨初除不带茶字当时张澄改除乃并以茶事归监司耳丙申诏诸路州军将西北流移无归人民情愿充军堪披带

  • 世家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三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五。○(辛丑)二十七年春正月甲辰王与元使如兴王寺转藏经。丙辰王率百官幸妙莲寺为皇帝祝厘诸路行省以下官皆以正月朔望行香祝厘盖

  • 凡例·吴任臣

    宋初路振编九国志不列南平以南平止江陵一隅不予其为国也后振孙纶作荆南志续之或称十国志焉神宗时刘恕又着十国纪年葢从五代史例也今十国仍以欧史为断而南平易曰荆南则从温公通鉴之称【东汉今称北汉亦从通鉴】帝称本纪

  • 李邦彦传·脱脱

    李邦彦字士美,怀州人。其父李浦是个银匠。邦彦喜欢跟进士交游,河东举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怀州拜访邦彦。如果要添置什么,李浦也停下工作备办,而且又资助路费,从此邦彦声誉鹊起。入京补为太学生,大观二年(1108),皇上赐他进士及第

  •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孔子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①。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②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③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宰:武城的地方官,相当于武城县的县长。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②澹(ta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

  • 《中庸讀》敘·欧阳竟无

    中庸,以一言之,曰誠;以二言之,曰中庸、曰中和、曰忠恕;以三言之,曰費而隱、曰微之顯。無所謂天地萬物、中外古今,止是一誠;無所謂天下國家、禮樂政刑,止是一誠;無所謂智愚、賢不肖、知能大小、曲直險夷,止是一誠。誠至,則生天、生

  • 菩萨乐定品第五·佚名

    又复诸族姓子。等目菩萨摩诃萨。东方去此。过无数佛刹。於彼有土。名最上度无极。於彼有定正受。号无上度无极。如其所过本土。乃得最上之土。其土或有土而正受。或早时。或中时。或复晡时。或西时。或晚时。或念之顷

  • 佛说苦阴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诸比丘。中后聚论皆悉会。少有所因。彼时有诸异道异学。中后行彷徉。而行至彼诸比丘所。到已共诸比丘面相慰。面相慰已却坐一面。彼诸异道异学却坐

  • 答某校长问·太虚

    答:科学人生观,完全是机械的,由种种物质原素组织而成;与佛学小乘由四大五蕴和合而有,至解散时无别可得,所论略同。毫无人生意义,亦无人生目的。今所以四肢活动者,好似机动轮转。唯对于客观之物质考求,是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论

  • 序·晦堂祖心

    西安徐禧 序熙宁二年洪州黄龙山南禅师宴寂。郡以其徒心师继焉。而升座於县之云岩院。余邀同学十数人。焚香侧立。以听其所谓示众者。前此。余知有师矣。至是益信异之。遂定就学四年造焉。舍于堂之西房者。踰两月。早

  •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刘惟永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刘惟永编集。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 阿剌伯海的女神·徐訏

    短篇小说集。徐訏著。收散文6篇,小说1篇。

  • 长阿含十报法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长阿含中之十上经同本异译。十种法说于增一。

  •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佚名

    亦称《大周经玄义》。佛教著述。唐静居撰。一卷。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呈,以讲此经而“上资圣寿”。此书简略介绍了“八十华严”处、会、品的结构及九会的主要内容。认为第一会是“举所信之佛”;第二会讲“能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