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王继英,开封人,少为笔吏。赵普罢相,常从者去,继英奉事愈谨,普复相,以补中书省官。真宗在襄邸,为前导,即位,擢引进使,未几,除宣徽南院使。景德二年,枢密使。三年,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恭懿

王显,开封府人,少给事晋邸,即位,补右班殿直,未几,数加进擢。太平兴国八年,除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淳化二年,罢为节度使。咸平二年,枢密使。三年,罢,复建节。卒,年七十六,赠中书令。子:希逸,太常博士直史馆;希范,并迁官

韩崇训,字知礼,节度使重赟之子,以父任为供奉官,累擢四方馆使、枢密都承旨。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求罢,除防御使,求致仕,以本官分司卒。崇训长厚谦畏,未尝忤物。

周莹,左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少给事晋邸,即位,补殿直,累擢客省使、签书提点宣徽枢密院诸房公事,与内臣刘承圭对领其任,非旧制也,机要事并令关决,枢臣皆不敢专之。咸平初,擢莹宣徽使。三年,兼知枢密院事,承圭同罢提点诸房,是后不复置。莹,五年,罢除节度使、高阳关都帅。屡历藩镇,以畏懦闻。卒,年六十六,赠侍中,谥元惠

刘昌言,字禹谟,泉州人淳化四年同知枢密院事。至道元年,罢。

赵镕,淳化四年,除宣徽北院使兼知枢密院事。至道元年,改南院使。至道三年,罢。

李惟清,至道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是年,改御史中丞。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开宝八年,登进士第甲科,是年,初置司寇参军,即以授嗣宗,累擢至御史中丞,改耀州观察使。大中祥符七年,枢密副使。八年,求罢,除大同军节度使、知许州,又改感德、静难二镇,以左屯卫上将军致仕。卒,年七十八,赠侍中。扬、楚间,有窄家神庙,民有疾,不服药而祠之,并州有龙王庙,郡人敬信,邠州灵应公庙傍,有群狐居之,民以祈水旱疾病,嗣宗为发运使,知并、汾州,毁二庙,熏狐穴,淫祀遂息。嗣宗所至,御下严峻,颇陵慢士人。在朝廷,力诋大臣,尝厚结王旦之弟,求知于旦,旦恶其为人,不答,故于上前,屡言中书不法事,虽无实上亦优容之。平时,忿宋白、郭贽、邢昺七十不请老,亦言于上,及其晚年疾甚,虽求退,章一上而已,犹欲得郡,而朝廷特授以环卫官致仕,颇悒悒不自释,为众所咍。

马知节,字子元,父:全义,国史有传,全义〈【疑脱卒字】〉,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命枢密进三名,御笔定写知节字赐之。少感慨自立,未冠,监彭州兵,有老成风。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迁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天禧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罢,以疾除节度观察留后,求外任,授知贝州,既而上悯其臒瘁,止命归镇,而上党、大名之民,争求迎之。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知节大中祥符四年,尝加宣徽北院使,在枢府,颇轻视冯拯、王钦若等,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居,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初监兵潭州,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故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博州兵,时刘廷让败于君子馆,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僚吏皆不悦,既而虏果至,以有备引去。李顺之叛,诏与王继兴同讨贼,继兴恶其不附已,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捍贼,贼十万众攻城,知节力战,适兵至而贼溃。时刘景帐下叛卒三千,知节皆戮之。知秦州,州尝质羌属二十馀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岂不怀归。”悉释之,羌怀其德,讫终更不犯塞。知益州,始请以省校代乡户运舟,自是蜀人免破产之患。在延州,戎寇至,方上元,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虏不测,因引去。诏发澶、魏六州粮,输定武,时虏方内寇,知节守镇州,曰:“粮之来,资寇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虏无所得而遁。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

周起,字万卿,淄州人也。母得吉梦而生起,咸异之,谓必大其门,因名之曰起。咸平二年,登进士第,累擢知制诰、枢密直学士。天禧元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改副使,与寇准善,丁谓用事,四年,以疾罢。起降太常少卿,及谓贬,始复秘书监、礼部侍郎、知颖、陈、汝州。卒,年五十八,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善真行书,弟越亦以能书称。子:延荷、延让、延寿。景德中,诏改鼓司为登闻鼓院,首以起主判。东封还,群臣多献文章以颂德,起独上书,言:“天下之势,常患恬于安逸而忽于兢慎,愿毋以告成为恃。”帝嘉纳焉。起尝患贡举之弊,因建议糊名以革之,至今为著令。初置纠察司,起居其职,言止阅文案,虑不能尽情,请已决而事枉,及拷掠非理,并听诉于本司,从之。权知开封,听断明审,廷无留事。以真宗判南衙,听事之所为继照堂,自是无敢居者。仁宗初降诞,起方奏事,真宗谓曰:“知朕有喜乎?”起曰:“臣不知。”上曰:“朕始生子!”即入禁中,怀出金钱赐起。起性乐易,喜饮酒,在枢府常与同列饮,曹玮家多出者,独寇准与起,夜漏止才归。翌日,引罪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和乐,何过之有?”起前后奏事,及对上所问,随焚草,外无知其言者。家藏书至万馀卷。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人。少慷慨有志节,读书略通大意,父:谏,明经及第至右补阙,换崇仪使。利用以父遗恩,补殿前承旨,转右班殿直,选鄜延路走马承受。景德初,驾幸澶渊,契丹来议通和,利用适奏事行在,枢密院选取以使虏,既讲好,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仍赐第一区。四年,宜州军校陈进反,命利用为广南安抚使,贼平,迁引进使。大中祥符七年,枢密副使,加宣徽北院使。天禧元年,同知院。二年,知院事。三年,枢密使。四年,加同平章事。乾兴元年,加左仆射兼侍中,充武宁军节度使。天圣三年,加司空。五年,封郓国公,明年,改保平节制,又明年,赵人告其从子汭逆谋,遂罢,以本官兼侍中、判邓州。及汭诛,改上将军知随州,又坐私贷景宁宫公用钱,贬节度副使,房州安置,至襄州,内臣杨怀敏逼使自缢,以暴疾卒闻,年五十九。利用狃奉使之劳,骤居大任,遂自骄肆,奏事帘前,颇不祗肃,多裁抑贵戚、宦官,而亲旧或乘间获进,故不免祸。既死,人或以为冤。子:沔、渊、泳。初枢密既以利用名闻,真宗令召问以观其志,明日,王继英奏利用言:“得将君命,虽死不避!”即授阁门祗候,假崇仪副使,奉书以行,真宗曰:“彼如贪岁赂,亦细事尔。或求关南,当以理绝之。”对曰:“若有妄求,臣不敢生还!”上壮其言,及见戎母,横板车轭,布器皿与利用共饮食,果首及关南,利用曰:“若岁求金帛,以助军费,犹恐大臣议或不同;割地之议,死不敢闻!”其政事舍人高正始曰:“举国而来,不为关南,止得金帛,诚愧见国人。”利用曰:“若尔,则两国之兵未有休时矣!”虏度不可屈,遂决通好之议,而与报使韩杞同至,复致书币以往,许其和好,自是河朔罢兵,利用与有力焉。其后宰相李迪,面斥丁谓奸邪,利用、冯拯皆有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及王曾作首相,利用争班,曾为班首,利用有不平之意,皆其骄盈自伐故耳。

姜遵,字从式,淄州人。咸平二年,登进士第,累擢至谏议大夫。天圣六年,枢密副使。八年,薨于位年六十八,赠吏部侍郎。子:延龄、馀庆。初,遵为御史,言青州大姓麻士瑶不法事,诏实案诛之。其为吏尚严,而知永兴军,太后诏营浮图,遵毁汉唐以来碑碣代砖甓,躬督成之,因获进用。

王晦叔,河南人,隋王绩之后,名同英宗御讳,故以字称。淳化三年,登进士。咸平中,贤良方正入等,累擢龙图阁待制,枢密直学士、给事中、太子宾客。妻父寇准得罪,落职,知汝州。乾兴元年,贬郢州团练副使。天圣四年,复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御史中丞兼理检使,理检置使自晦叔始也。七年,参知政事。明道元年,以疾免,除资政殿学士、知陕州河阳二县。二年,枢密使。景祐元年,加平章事,薨于位,年七十二,赠太保、中书令,谥文康。子:益恭、益柔。初,玉清昭应宫灾,守卫者皆系御史狱,值议修复,晦叔上言:“昔桓宫灾,桓僖亲尽当毁者也;汉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玉清昭应宫,非应经义,宜思灾变之来。”上与太后悟,遂薄守卫者责,而罢修宫。晦叔方严简重,有大臣体,虽通显,而俭约如贫时。知益州,蜀人比之张咏,有“前张后王”之誉。有文集四十卷、《周书奇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二卷,《庄列指归》四篇、《群牧故事》六卷,藏于家。

赵稹,字表微,宣城人。端拱二年,登进士第,累擢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坐市锦宽纵,落职,久之,复旧,俄迁枢密直学士。章献太后临朝既久,刘美人有婢出入禁中,稹厚结之。天圣八年,枢密副使。明道二年,罢为尚书左丞,迁礼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太保,谥僖质。子:士宾。稹少好学,尝为益州路转运使,有平冤狱之称。

李咨,字仲询,唐宗室峘之后,峘贬死袁州,子孙因家焉,后徙居临江军。景德二年,登进士第,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权三司使。请郡,以枢密直学士、知洪州。坐三司变茶法,落职,久之,复旧职,仍权三司使。景祐二年,知枢密院事。三年,薨于位,年五十五,赠右仆射,谥宪成。有文集二十卷。无子,以族子演为后。咨幼而父出其母,日夕涕泣求母还,以至绝晕茹,乡里称其孝。天圣初,在三司,言:“天下赋入有常,而用度日益,愿一切裁节之。”诏校一岁经费,减冗长者十之三,又以商人入粟边鄙,算茶马与犀象为虚实三估,坐耗官帑,请以实钱参纽。初,商人有厚利,咨革之,怨谤滋起,而议者是非复不一,遂夺职。在枢府,榷茶之法寖坏,乃诏咨与蔡齐更议之,咨以变法尝获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所变法而官无滥费矣。知永兴,恃荫犯法者,悉杖之,境内肃然。咨性明达,周知世务,处剧闲暇,居大任,务抑侥幸,号为称职。三班使臣,旧,七年磨勘,李迪奏减二年,咨请自诏下,经七年磨勘后,方用新制,事虽均,颇为众怨。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人,十六善属文,应举开封,以回文诗百篇,投试卷场屋中,谓之王回文。知庐州刘蒙叟,荐召试舍人院,除寿州安丰主薄。又以知制诰陈尧咨荐召试中书,赐进士出身,累擢至龙图阁待制,进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龙图阁学士,两权三司使。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二十六日而薨,年七十,赠吏部侍郎。子:因、略、畴、畤。天禧四年,诏博文按朱能、王先伪乾祐天书事,连逮者众,惟治首恶,协从者请皆得减死论。其后,章献太后怒曹利用,而博文与内侍罗崇勋鞠曹汭狱于真定府,汭伏诛,议者或谓博文致之。沿边军民逃入蕃部,擒致者有锦袍银带茶彩之赏,间有自归而为蕃部所得者,亦不能免,法皆处斩,博文遣习事者,持信纸密招之至,则验而贷其罪,减诛死者甚众,诏加褒谕,仍推行其法于诸边郡。

王畴,字景彝,以父任将作监主簿。天圣八年,登进士第,累擢知制诰、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治平元年,枢密副使,至二年二月,共五十五日而薨,年五十九,谥忠简。嘉祐末,英宗疾稍愈未出,畴请以时御朝,又请谒祠庙,会宰执亦请,上从之,遂听政焉,未几大用。知制诰钱公辅言:“畴资望轻浅,在台素餐。”上用畴而出公辅焉。畴容服庄洁,坐立嶷然。吏治审密,文辞严丽。任中执法屡言事,亦或见用,其时,多有顾望者。至和初,为开封府判官,宦者李允良,疑人毒死其叔父,诉请发棺验视,畴独曰:“验而无实,是无故暴人尸,此安知非允良有奸。”既而穷治,果引伏与叔家有怨。

范雍,字伯纯,初名犯圣祖讳,故改今名。世居河东,曾祖:仁恕,从孟知祥入蜀,为伪相。祖:龟从,随孟昶归朝,为环卫官。父:德隆,仕至供奉官,葬河南,因家焉。咸平初,登进士第。天圣初,累擢至龙图阁待制,进直学士、权三司使。天圣六年,枢密副使。明道二年,罢,除资政殿学士,改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刘平、石元孙战陷贼,降户部侍郎、知安州,岁馀,复吏部侍郎,迁左丞,加大学士,进礼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忠宪。子:宗杰、宗师、宗贤。两河宿兵,大贾转粟塞下,获利甚厚,雍为河北转运使,移它郡缗钱,市籴于德棣间,运以赡边,颇减横费。知永兴,完城浚池,言者以为惊扰,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明年,葛怀敏败于定川,邠、岐间皆恐,惟永兴人心帖然。玉清昭应宫灾,雍在枢密府,太后曰:“先帝力建此宫,一夕几尽,惟幸存三小殿子。”雍对曰:“先朝竭天下之力而作之,今火出非意,岂非天之谴告乎?如又将葺之,民不堪命矣。”后悟,有诏勿葺。所至治尚恕,好谋鲜成,惟荐士多至公卿。

张耆〈【原本作蓍,从新编通鉴改】〉字元弼,开封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头供奉官,累擢至节度使。大中祥符九年,除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天禧元年,罢。天圣三年,自淮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初名旻,七年,改镇山南东道,赐名曰耆。明道元年,进右仆射兼侍中、河中尹,累封至徐国公,以太子太师致仕。卒,年七十五,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有子二十三:惟一、忠一、抱一、守一、如一、礼一、得一、继一、希一、昭一、纯一、奉一、正一、志一、平一、利一、元一、本一、举一、诚一、宗一、可一,女三十一人。其为人,有智数,真宗尝使读《论语》、《左氏春秋》,又赐以《宸戒》二十条,及《圣政纪》、《册府元龟》,故通知传记,至于星历术数之学,无不博习。其言边事或象纬,变见多中。章献太后在寿邸,时尝出寓其家,故临朝最所优异,赐第省西七百楹,后言者以楼下瞰郊社,乃毁之。前后赐予不赀。欲其财之不出,故为曲栏积百货,与群婢质易。其有疾者,亲诊视,收其药直。御诸子严,日一见之,即出外舍。所得供馈僚属颇厚。自咸平以后,屡有战功。为殿帅,时盛兴宫室,人皆争奉符瑞,丁谓、王钦若等主其事,无敢议者,耆独毅然谓朝廷不足以承天意,物论多之。

张观,字思政,绛州人。大中祥符七年,中服勤词学科,擢高第。初名正观,御去正字,释褐,将作监丞、通判解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康定元年,罢,为资政殿学士,又除御史中丞,以父高年请便郡,进观文殿学士、知许州,迁尚书左丞。丁父忧,哀毁过甚,既练而卒,年六十六,赠吏部尚书,谥文孝。子:仲庄、仲和、仲成。京东路,旧止通安邑盐,而濒海禁私煮,观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请弛其禁,岁免黥配者不可胜计,其为人宽厚长者,而吏事非其所长。知开封,问犯夜者有见人否,人皆哂之。平生未尝草书,因自为诗曰:“保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性至孝,为秘书,而父居业犹为幕职官,请以官回授其父,真宗嘉其请,擢居业京官,官至太府卿。太宗尝以飞白清字赐观,旌其洁白,任中执法,荐文彦博为御史,文彦博致位宰相焉。

猜你喜欢
  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张廷玉
  卷三十七·志第四·柯劭忞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一、我曾静这个文弱书生是怎样成·雍正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六·佚名
  ◎宅怪·李定夷
  二百七十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佚名
  一百十七 曹寅奏报江南雨水粮价情形摺·佚名
  二九五 寄谕高晋等查缴《徧行堂集》《皇明实纪》《喜逢春传奇》书版·佚名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郑麟趾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胡铨传·脱脱
  卷一百八·阿桂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李有棠
  第一节 饮食·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夏竦·唐圭璋

      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生于雍熙元年(984)。以父死事补官。景德四年(1007)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仁宗朝,累擢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召入为宰相,为言者所攻,改枢密使。封英国公,后改封郑。皇祐二年(1050)卒,年六

  • 卷十五·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五明 李攀龙 编唐五言律诗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高适】征马向邉州萧萧嘶未休思深应帯别声断为兼秋峡路风将逺闗山月共愁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

  • 饿·刘半农

    他饿了;他静悄悄的立在门口;他也不想什么,只是没精没采,把一个指头放在口中咬。他看见门对面的荒场上,正聚集着许多小孩,唱歌的唱歌,捉迷藏的捉迷藏。他想:我也何妨去?但是,我总觉得没有气力,我便坐在门槛上看看吧。他眼看着地上

  • 卷三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八都邑东平赋          【晋】阮 籍夫九州有方圆九野有形势区域高下物有其制开之则通塞之则否流之则行壅之则止崇之则成邱陵污之则为薮泽逶迤漫衍绕以大壑及至分之国邑树之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二诸家姓名爵里曾棨【字子启永丰人永乐甲申赐进士第一选进学文渊阁授翰林修撰歴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赠礼部左侍郎諡襄敏有巢睫集】周述【字崇述吉水人永乐甲申赐进士第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王祎

    唐高祖神尧皇帝武德九年【梁梁师都永隆十年】春正月己亥诏定雅乐【以吕祖谦标目修】甲寅裴寂为司空【以新旧纪修】二月丙子初令郡县祀社稷戊寅亲祀社稷【以吕祖谦标目修】夏四月辛巳沙汰僧道限寺观六月丁巳太白经天庚

  • 卷之二十八·佚名

    成化二年闰三月壬申朔复广东顺德县知县钱溥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致仕从溥乞恩也○晓刻西方流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光自即位西北行至近浊○癸酉命宁塞营指挥使神英赴榆林城总领操军○总督南京粮储右都御史周瑄言南京军民饥馑兼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十一月己酉朔赐故应天巡抚升兵部右侍郎刘应麒祭一坛减半造葬○壬子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官祭 陵寝○甲寅祭 三皇之神遣侍郎何宗彦行礼收回祭设颁赐辅臣三卓○乙卯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陈经邦奏请妻林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纪昀

    奸臣传(臣)等谨案唐以前各史于权奸之臣统归列传通志因之自新唐书始分许敬宗诸人别为奸臣传凡蠹国窃权偾辕阶乱之迹并以 次胪叙厥后宋辽元史各有奸臣传使人晓然于奸慝之徒不独身罹祸谪败不旋踵即千秋万世不免斧钺之诛允

  • 列传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一百二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嬖幸一。○自古小人伺人主之所好逢而长之或以谀 或以声色或以鹰犬或以聚* {敛}或以土木或以技术皆有以投其所好而求中之也。 高丽有国旣久

  •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范晔

    (苏竟、杨厚)◆苏竟传苏竟字伯况,扶风郡平陵人。平帝之世,苏竟以通晓《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书。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为代郡中尉。当时匈奴扰乱,北部边疆多罹其祸,而苏竟的代郡竟完整平安。光武即

  • 高车传·李延寿

    高车是古代赤狄残留的种族。起初号为狄历,北方认为是敕勒,华夏认为是高车、丁零。它的语言大致和匈奴语相同,而时常有小的不同。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是匈奴的外甥。那些种族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

  • 第九章 19·辜鸿铭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辜讲孔子评价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说:“当我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是唯一能保持聚精会神、不觉倦怠的状态的。”

  • 卷六十六·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六舍利子,异生地法性空故。异生地法於异生地法无所有不可得。异生地法於种姓地法无所有不可得。种姓地法性空故。种姓地法於种姓地法无所有不可得。种姓地法於异生地法无所有不可得。异生种姓地

  •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吉藏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胡吉藏撰随喜功德品第十八此下三品第二广明持经功德奖劝流通。三品即为三章。初随喜品明弟子下品功德。第二法师品明五种法师即是中品功德。第三常不轻品明持法华得六根清净乃至成佛谓上品功德。约位

  • 卷第六·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六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普说下 兴福寺授戒普说。师拈香祝圣竟。僧问。六百年前行此令。今朝兴福又重新。祇如七省师僧一时云集。和尚将甚么利生。师云。空中书梵字。进云。忽遇个五戒不持。十善不

  •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 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

    全一卷。隋代天台智顗述。又称观经疏、观无量寿经疏、观经天台疏、天台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内容初立五重玄义,以阐释经名。次判观无量寿佛经系以心观为宗旨,以实相为体,以生善灭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