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五

卷十五
  康熙十四年五月壬戌,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奏复建昌。岳乐等进取建昌,于四月二十五日抵长兴,贼将邵连登等率贼八万余,水陆迎敌;岳乐与将军希尔根等分布官兵击败之,斩获甚众,遂复其城。
  庚午,侍卫奇塔特等奏,左翼察哈尔输诚。先是,一等侍卫奇塔特、博罗特等赍敕招抚左翼察哈尔。至是奏:臣等于本月初七日抵察哈尔营,问以叛故;据云:右翼四旗被戮,将马分给绿旗;今又欲调左翼四旗至大同诛之。又闻四十九旗部落俱叛,我等妻孥为所俘掠,故众心惊惶,毁墙私遁;以致擅夺牲畜,遣人交通布尔尼:此皆我等死罪,岂望生全!臣等因颁赦诏,察哈尔欣感,遂复归顺。
  臣谨按:先因陕西有警,调左翼四旗察哈尔驻镇宣府;嗣布尔尼叛,构造流言,转相煽动。若辈怵于其说,遂毁边墙私遁;意欲仍归故地,依附党类。皇上谅其顽冥无知,特因一时疑惑,疑惧逃归,不忍遽加诛戮;乃遣奇塔特等前往招抚,谕以国家优遇察哈尔之恩并疏布尔尼倍逆罪状、大兵剿灭情形,委曲开示,旷若发蒙。所以群心耸悟,衔恩悔罪,踊跃归诫;仰见皇上大德好生,真上侔乎天地也。
  甲戌,命都统海尔图、总督周有德等平仙逸关贼,运红衣炮至秦州。送炮都统海尔图等奏:臣等于本月初八日抵西安,闻自荆州来之兵及贝勒催买弓矢护卫,俱为贼阻,暂驻陇州仙逸关诸处。若不灭此贼,恐红衣炮不能前进;乞添发满兵二千剿灭关贼,疏通道路。上谕:秦州需炮甚急,若俟发禁兵,恐稽时日;今都统海尔图、总督周有德、参领达尔泰等兵合计已足二千,其即合兵以平关贼,速运红衣炮前往秦州。嗣海尔图等至仙逸关,与贼相持。上复谕兵部:欲平陕西诸寇,必先取秦州;欲取秦州,必须大炮。今海尔图等率兵护送红衣炮与贼相持于仙逸关,但在彼诸臣各自将兵,恐互相推诿,致误军机。其令周有德、海尔图为兵主,满洲汉军副都统等俱为参赞;众军合而为一,复立队伍,设官统制。若至贝勒军前,周有德、海尔图仍为参赞。
  谕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进兵机宜。先是,议政王等奏:据贝子傅喇塔报称:俟提督常进功舟师自宁波到日,令其护守浮桥,即自率兵渡江取黄岩。但时方风信未顺,水师不能遽至;恐需时日,以致师老。且大兵俱集贝子所,故康亲王兵单,未得进闽。今安亲王恢复建昌、广信诸郡,若乘机进取建宁,则仙霞贼势必分。贝子应量留兵驻守,余兵悉令康亲王统辖,规取仙霞。若贼并力拒守,则安亲王乘虚而入,建宁必破。如此两路夹攻,得一路克捷,便可翦灭闽贼。上命康亲王、安亲王详议以闻。至是,康亲王杰书疏言:宁波舟师不能至台州,已回定关;近攻小梁山,又不能克。台州兵止三千余,不宜轻调;处州见有贼警、金华兵力单弱,似难骤进闽疆。若安亲王果进取建宁以分仙霞贼势,臣岂敢坐失机会,按兵不前!安亲王岳乐又疏言:常、兴贼已剿灭,建昌贼亦解散,见调将军额楚、副都统席布兵扑剿广信之贼。如令臣下广信由分水关取建宁,则当分兵留守建昌,亲统官兵前进;如令臣由杉关取福建,即当分兵留守广信,由杉关前进。上乃谕曰:近报宁州陷贼,且时方炎暑,安亲王酌留官兵固守建昌诸处,率大军暂回南昌息马;俟秋凉,或取湖南、或攻福建,候旨以行。额楚、席布等应速□广信,贼临分水关,阳为前进,断仙霞后路;康亲王即令将军赖塔等兵乘机攻取仙霞或康亲王兵与额楚等兵两路并进,夹攻江山贼寇。二王亦宜遥通声势,以赴机会。
  戊寅,命贝勒察尼剿南漳诸处贼。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奏:据都统范达礼报,逆贼五、六千络绎来犯,南漳杨、洪二逆两路齐出。臣随畀都统伊里布讨逆将军印,并遣副都统根特统兵,于本月初三诸日前往;旋报榖城失守,又畀贝勒察尼靖寇将军印,率兵赴援。上谕:既以贝勒察尼为将军率兵赴援,即令统辖襄阳诸处官兵速灭南漳、榖城贼寇,平安地方。又襄阳要地,宜设重兵;其令汝州副都统色格率所部兵星赴襄阳,安庆署副都统诺敏、副都统孙承祖各率所部兵赴汝州驻守。未几,察尼等议遣伊里布、范达礼率兵收复榖城。
  庚辰,调将军毕力克图等帅师援榆林。上谕议政王等:今左翼四旗察哈尔既已归顺,应调山西兵援陕西。以将军国舅佟国纲所领前锋兵及每佐领护军一人驻大同,盛京全军绿旗马兵三百人、右翼察哈尔兵三百人付将军毕力克图率赴榆林,同总兵官许占魁协力平定延安诸处;令护军统领杰殷、协领觉和托参赞军务,觉和托仍署副都统。又令副都统恰塔率每佐领兵一人赴大同,兼统见驻大同兵镇守。其余每佐领兵一人调赴太原,并太原汛守及保定调往兵,令署副都统乌丹总统,用建威将军印镇守;国舅佟国纲、散秩大臣绰尔济、都尔玛等俱着回京。既延安、绥德诸处陷贼,榆林危急;许占魁请援,又遣其子登隆至京师言状。上复命毕力克图速分兵付觉和托先赴榆林,毕力克图速率兵继进。
  癸未,命副都统德业立率兵剿关山贼。总督周有德奏:参领达尔泰兵见阻关山,请调满、汉官兵赴栈道者来共灭贼,以便运炮至秦州。上谕大将军贝勒等:大兵在秦州,路梗不通,为日已久;应先灭关山贼,以开道路。其令赴栈道副都统德业立率所部兵速往关山,会同延布、达尔泰、海尔图兵并力破贼开道,运炮军前。
 

猜你喜欢
  卷十八·赵一·佚名
  序·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五·佚名
  首卷三·佚名
  ◎知事弃发妻·李定夷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五·杜大珪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熊方
  史记正义序·司马迁
  记事拾遗·姚廷遴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司马迁
  王元感传·刘昫
  韩弘传·刘昫
  孙元忠书阁本战国策后·吴师道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三·范左青

    草木之名繁而难识,钱塘谢浩然尝集花名对若干则,博考群书,搜罗宏富。卒后其稿散轶,甚可惜也。余游杭时曾一见之,忆其中云:闽中有花号石独者,状似牡丹;又有号山单者,状似芍药,“石独”、“山单”,天然对偶。顷

  • 第十三出 哭主·孔尚任

    ◎甲申三月(副净扮旗牌官上)汉阳烟树隔江滨,影里青山画里人;可惜城西佳绝处,朝朝遮断马头尘。在下宁南帅府一个旗牌官的便是,俺元帅收复武昌,功封侯爵。昨日又奉新恩,加了太傅之衔;小爷左梦庚,亦挂总兵之印,特差巡按御史黄澍老爷

  • 卷九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二目録禾麦蔬果题因师蒲桃图【宋陈造二首】以诗就叶洞春求画蒲萄【宋陈普】赠叶洞春画蒲萄【宋陈普】跋牧樵子蒲萄【元吴澄】温日观蒲萄【元邓文原】题温日观蒲萄【元杨载二首】题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六五言絶句一郝经同阚彦举南湖晚步荷花临水殿绮月转帘腰晚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促织乱聒霜前夜忙催机上秋无衣汝何益重作旅人愁杨奂录汴梁宫人语嵗嵗逢元夜金蛾閙簇巾见人心自怯终是女儿身殿

  • 第三十一场·田汉

    刘芳 (唱[倒板〕)杀开血路到汉江,小刘芳、黑夜走慌忙。敌人如同潮水样,怎及我民气似钢墙?五百人、真悲壮,情愿战死不投降。党将军、中箭把命丧,英雄虽死美名扬。愿早把书投上,速发人马保家乡。来在江边四下望,不见舟船我心慌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列传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一百三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六。辛旽。○辛旽灵山人母桂城县玉川寺婢也。 幼为僧名遍照字耀空以母贱不见齿于其类常处山房。 恭愍王梦人拔剑刺己有僧救之得免明日以

  • 齐履谦传·宋濂

    齐履谦字伯恒。父名齐义,精于算术。履谦六岁随父亲至京师,七岁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十一岁父亲教他推算星历,十三岁从师,崇拜圣贤之学,非洙、泗、伊、洛之书不读。至元十六年(1279),朝廷初设太史局,改制新历,履谦为星历生。同辈

  • 卷一·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一论治道顺治十年癸巳正月丙申上幸内院阅通鉴谕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完我陈名夏等曰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髙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文程

  • 第十九章 21·辜鸿铭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辜讲同一位学生(子贡)说:“伟大人物的失败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当他失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但是,当他失败中从新走出的时候,所有的人会像以前一样

  • 卷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宋 朱子 撰学礼二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必虚其心然后能有所容极谓尽其本原也】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弟毋骄恃力【服叶蒲北反 骄而恃力则羝羊触籓】志毋虚邪行必

  • 五母子经之二·佚名

    吴优婆塞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禁。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弃家去作沙门。随师在山中。从师学法。精进不懈。年八岁。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能飞行变化。四者自知宿命。所从

  • 勉斋集·黄榦

    诗文集。南宋黄榦撰。40卷。凡讲义经解3卷,书15卷,记序题跋4卷,启1卷,奏状2卷,策问1卷,札状5卷,判语2卷,杂著2卷,行状志铭3卷,祭文1卷,诗1卷。榦,世号勉斋先生,因以名集。其集宋代初刊于衡阳,仅选编10卷,后增刊为40卷

  • 正一出官章仪·佚名

    正一出官章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出官上章醮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出身中五体真官诸神,收录、斩杀恶人,追捕叛逃,拘鬼打入地狱,并有其他禁厌法。

  •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佚名

    道教经典。原经卷数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正统道藏》收入残本一卷。P.2576背、S.6219。首尾均残。原属同卷,但文字不连续。共存约四百十二行,前二百十五行不见于《道藏》本,第二百十六行以下见于《道藏》。此经系摘

  • 近溪子明道录·罗汝芳

    八卷。明罗汝芳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为三卷,题曰《近溪先生会语》。”

  • 中庸辑略·石墪

    二卷,宋石墪编。《中庸》作为《礼记》一篇,刘向归于“通论”,颜师古认为“不属礼经”。《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中庸义疏》,其书却不传。宋儒以其书阐天道心性之学,研求者多,研究日详。石墪因而编著此书。断自周敦颐、

  • 大乘八大曼拏罗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又作八大摩拏罗经、大乘八大曼拏罗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属于八大菩萨法,内容系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曼殊师利、除盖障、地藏等八大菩萨之根本心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