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6、夸妒

旦扮樊满城上南山顶上一池水,一个被窝里四条腿;再添两条他不依,从来只许每人每。为什么咯气又撩生?只因着汉子好弄鬼。汉子原就不该怜,当把锡壶把他毁。一点事儿不合心,嗯,脱下只半尺花鞋打他那嘴!自家非别人,就是江城的姐姐樊满城是也。看着模样不大精致,俺这心里还俏别起人。自从嫁了葛天民那王八头,枉勾家里梦见俩汉子,他也不敢惊着俺。他若牙缝儿崩不字,小孩子卖长生果,吃不了还叫他兜着走哩!那江城枉担着降汉子的虚名,还嫌他不会降哩。要着他怕情儿从心坎里流出来,这才是会降。都像那汉子有个不是,作恨声介,拿着那长声哎哟,气杀我!捞着那不中用处,也是一棒槌;捞着那中用处,也是一棒槌。捞着那不见人的去处,也嘶一口;捞着那见人的去处,也嘶一口。酒店里开了市,就挑出望布来了。这就是降么?人说江城降汉子,江城也自家说,作嗤声介我能降汉子。

嗤!*(左口右岺)杀我罢了!昨日听的二姐夫作下了点精儿,着江城家里生气,我去看看的。下,江城上云两好并一好,相处才到老;世间惟男儿,最不宜量好。你看贼强人,才没人管着,任拘什么茧儿都作估出来了。昨日着我拧着耳朵拿了来,着他在我床前打铺,慢慢的合他好说,不好骂着也便。

[劈破玉]拧着耳朵只拉在牙床一下,就着他打个铺近着奴家。想起他可恨处醒了就骂。近来一发不成个腔儿,把人活气杀!气也不喘,像个呆瓜。我才脱鞋,他已倒下;合他说句话儿,他就打呵;给他点笑脸,他也不觉。在人跟前,嘻笑哈哈;到俺跟前,恹头搭喇。跪在床下,战战呵呵,似上杀场,就着刀剐。看这熊儿,还能怎么?就是相好,也只一霎,全然一点不中用,真正是个偘忘八!到而今想起他那身上,没有一件不该打!

满城上云进来高宅门儿,这南边一院是江城在此,待我进去。江城看见姐姐呀,来了,极好极好!我这两日正自纳闷。满城说我听的说你家里生气,故来看看。江城说可是气杀人!请坐,我从头对你诉诉。

大姐姐你听我上诉,俺那个光弄鬼的不成个丈夫。说起来也不是妹妹吃醋,他搬了院里吴丽华,又说待看陶家那媳妇。若是那有气性的人儿,姐姐呀,就着他气的长气鼓!

满城说他二姨夫都这么作法,还是你那管法不济。你说你是怎么降?江城说也没有定法。

终日家对脸儿,寻常是骂。我合他可没有一定的方法,恼了脸也顾不的什么是叹,若是迭不的攥拳,劈脸就是耳巴;或者是脸上抓,身上掐,腿上扭,腚上砸,棒槌槌,巴棍打。打开了那管是什么,浑身上下批丢朴搭。那一日拿起一棍劈柴,把我这手指头是伤了俩。满城笑说我说你不会打呀!江城说你是怎么降?满城笑说我那降法,你可学不的了。

我初到葛家,约有半年,那忘八意思里就待施展。我这里采住毛,我就剜他那眼弹子。寻思这行子忒也诈,不宜量慢慢合他缠。劈脸带腮,就是一拳,一交倒在地面朝天。没有那好嗄打,就使半头砖,爬爬就待跑,接着又一砖,揣了一百下,睡了半年。像那高大官忒也嫩,不禁楦,若还手里没分寸,忽然一下染黄泉,这才犯了凌迟罪儿,秋后处决定不免。

江城说您那个行货子,你那么打他,可怎么我听的说他还合你极好呢?满城笑说俺不说,妙术不传六耳。江城说姐姐对俺说了罢么!满城笑说罢么!也没有别人,可只是说了,你也未必能学。对你说这降汉子也有个妙道。要着他捱了打口又难学,受俺的降不说俺降,这法才妙。汉子没服就把泼名来挂,这一样降法真是操。你那性儿忒也娇,虽有好法,只怕难学。朋友来到,不疼酒肴;我待公婆,孝敬极了。这个孝名,传到九霄,屋里打人,有谁知道?待合人说又害嚣,他又装体面不肯招。早晨打了仗一霎就消,咱还用他不用潮。换上对花鞋,搓上脸肥皂,着他看一看就软了腰,给他点笑脸魂也消。狗儿甜蒜碟,到屋儿还勒掯他不轻饶。似肯还不肯,等他来跪着。他要把俺唠,俺还把他唠。到晚来也还要着尽力奉承,奉承不到俺还恼。若得了这个法儿,还着他吃俺亏,还说俺好,爱俺只到老。

江城说但只是寡人有疾,寡人好气。满城笑说请无好小气。想是他不爱你么?江城说不呢。满城说是你不爱他么?江城说也不不呢。满城笑说不呀,不怎么就撕毛砸腿闹满屋?这个不字容易知道,是那个不字就难解了。江城低下头说常时还好来,近因着他战战得塞的,越发厌恶人了,着人说不出口来。附耳作小语介,满城拍手笑说哈哈!贩鲜的担着柳杭子鱼活,我就好说,掐出水来的乜孩子,禁什么降?都是唬破他那肚头子了!一样汉子有一样降法,怎么抄的稿呢?

有一句知心话儿把妹妹奉劝,你眼儿拿着他当丈夫,腹儿拿他当心肝,那小鬼见阎王命儿难保,他有什么心绪把人去看?既做个汉子,也背不的打,那打时节也给他点缝儿,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严。说你不爱他,就说不然;说他不爱你,这也是谎言。他若不怕你,你那点不如娇三?因你不中惹才不傍边,找一个替身解解馋。你又只顾骂胆也寒,心里害怕怎么不浑身发软?

猜你喜欢
  黄大舆·唐圭璋
  衣白山人·唐圭璋
  逃禅词 全文·扬无咎
  第十七出 久要·李渔
  ◆雁山老人吴志淳(主一集)·顾嗣立
  第四折·萧德祥
  第四折·石子章
  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徐志摩
  四集卷二·乾隆
  卷六十五·王奕清
  卷第九·陈与义
  卷七十一·陈焯
  卷二百七十四·佚名
  须溪四景诗集卷二·刘辰翁
  虚舟集巻一·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外集卷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六言志明意赋【有序        晋】傅咸侍御史傅咸奉诏治狱作赋用明意云舎控款以弥载令栖迟以淹留吏砥身以存公古有死而无柔彼背正以从邪我没世而是尤敷肾肠以为效兮岂文饰之足修

  • 王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礀(?-1203)字逸宾,一作逸滨,先世临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遂以为籍。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明昌中,故相马惠迪判开封,以德行才能荐礀,为鹿邑主簿。乞致仕。泰和三年卒。《金史》无传,事

  •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刑法一·宋濂

        ◎刑法一   自古有天下者,虽圣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为治,是故道之以德义,而民弗从,则必律之以法,法复违焉,则刑辟之施,诚有不得已者。是以先王制刑,非以立威,乃所以辅治也。故《书》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

  • 前汉孝武皇帝纪二卷第十一·荀悦

      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贡孝廉各一人。董仲舒始开其议。仲舒、广川人也。初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读书。弟子以次传授其业。或莫见面。盖三年不窥其园。其精专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尊师之。后应贤良举

  •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一月辛亥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湖广宝庆副将牛射斗为贵州威宁总兵官黄州副将马良灿、为江西南赣总兵官洞庭副将王允吉为四川川北总兵官  ○壬子上幸畅春园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朕

  • 卷之八  平夏錄(明)鄧士龍 輯·邓士龙

    (平夏錄,一卷,明鄧士龍輯。載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後附劉基平夏頌并序。記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黃標平夏錄、佚名平蜀記傳世較廣廣。本卷乃鄧氏輯合二書而成。前半部與黃氏之錄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則與平蜀記無

  • 三·钱穆

    西周以下之教育,乃是一种官立教育,同时亦是一种贵族教育。从孔子以下,虽无教育制度,但有教育精神,其时乃是社会私家教育时代,亦可称为乃一种纯粹的社会教育或平民教育。秦代统一,似乎又想把当时社会私人教育的新风气新运动收

  •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晏婴

    晏子使于晋,晋平公问曰:“吾子之君,徳行高下如何?”晏子对以“小善”。公曰:“否,吾非问小善,问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曰:“诸侯之交,绍而相见,辞之有所隐也。君之命质,臣无所隐,婴之君无称焉。”平公蹴然而辞送,再拜而反曰

  • 所染第三·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

  •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孔子

    【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读解】 从来没有吃饱过,不是人家不让他吃饱,也不是论不统计不饱,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吃饱,不愿意在人家的丧事中大吃大喝。

  • 卷五·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五     元 程端学 撰文公元年或问曰我君僖公先儒谓凡崩薨卒人道始终之大变不以得礼为常事而不书其或失礼而害于王法之甚者圣人则有削而不存以示义然乎曰其曰崩薨卒不以得礼为常事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印光

    袁德常居士印光大师于去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预知时至,身无病苦,面西端坐,念佛而逝。时予亦若有所感召,适于是冬十一月初二日,领同最后一般弟子,朝山皈依。灵岩僧众,且惊为侍疾而来,何以预悉(知道)?其实恋恋[1]师门,已近十载,恩同父

  • 南诏野史·杨慎

    民族地理著作。是编取材于《白古通记》,史籍及传闻,辑录为是编。不载成书年。记事止万历十三年(1585)。二万余字。首载南诏星野、称名、古迹,六诏及其历代称名,南诏历代名宦、乡贤、名贤、源流、元明选举。其次概述历代相

  • 琅嬛记·伊世珍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人伊世珍辑集(有作唐段成式或明桑泽撰, 均不足信)。关于书名“琅嬛”二字出典:作者说, 《玄观手钞》 (仙书之类)谓,张华为建安从事,一日遇着仙人, 在石室中, 见到奇书多种。此石室额为“琅嬛福地”

  • 姜氏秘史·姜清

    《姜氏秘史》是明中叶的一部笔记类杂史,由弋阳人姜清所作,主要记载了建文四年间及靖难之役时史事。是书於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尝载及。纪录颇见精核。案《明史稿》例议、辨野史所载建文元

  • 四品学法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又称四品学法、四品觉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叙说受持戒学之上、中、下、外等四品学法之义。(一)戒行备具,多知经法且能化度他人,称为真学,即上品。(二)纯行五戒,称为承法,即中品。(三)仅持

  •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佚名

    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心咒’之功力广大,并揭示此咒及诸印契所具之不可思议力。上卷叙述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菩提心成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