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七

羣祀考

【臣】等前进

皇朝宗庙考仰蒙

圣明指示以

太庙时祫典有专崇其历代帝王及臣下家庙於体例不

当阑入

命於

宗庙考专门备详定制别立羣庙考一门隶之仰见皇上顾名思义於尊敬之中寓精详之意【臣】等推绎圣旨其五代宗庙考亦依仿编辑伏思祀典之大莫大於天地祖宗郊社之与宗庙一也宋臣马端临郊社考於郊坛大祀而外附以八蜡五祀杂祠淫祠各门折衷未为尽善【臣】等不敢曲泥成式致戾礼经谨按祭法曰燔柴於泰坛祭天也瘗埋於泰折

祭地也埋少牢於泰昭祭时也祖迎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邱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祀百神则知日月星辰寒暑从乎天社稷山川从乎地故自二郊以迄祈告仍依端临旧例冠以郊社考之名立为专门以隆大飨若夫高禖之祀非帝王所常有耕耤祀先农所谓主先啬而祭司啬与八蜡报本返始之意相同其他由辟之祭报酭之典尤不当与二丘并列今则别为羣祀考附于郊社之末於体例庶昭画一云

高禖

金章宗明昌六年二月始祭高禖

时帝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乃筑坛於景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西相望如北郊之制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娲氏凡三位坛上南向西上姜嫄简狄位於坛之第二层东向北上前一日未三刻布神位省牲器陈御弓矢弓韣於上下神位之右其斋戒奠玉币进熟皆如大祀仪青帝币玉皆用青余皆无玉每位牲用羊一豕一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礼毕进胙倍于他祀之肉进胙官佩弓矢弓韣以进帝命后妃嫔御皆执弓矢东向而射以次饮福享胙

承安元年二月命有司祀高禖如新仪

二年五月皇子生六月命礼部尚书张暐报祀高禖泰和二年八月皇子生十二月报谢於高禖

明世宗嘉靖九年定祀高禖礼

青州儒生李时扬请祀高禖以祈圣嗣礼官覆以闻帝曰高禖虽古礼今实难行遂寝其议已而定祀高禖礼寻罢不行

世宗实録曰嘉靖九年十二月大学士张璁言顷者生员李时扬监生张岑各疏请举祀郊禖之礼以祈圣嗣夫古后稷之生祈於郊禖孔子之生亦祷於尼山祈祷之说古礼有之然大雅既醉之诗曰公尸嘉告曰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曰厘尔女士从以孙子夫公尸之告皆祖考之锡福也皇上仁孝诚敬天地神明日鉴在兹况祖考之亲者乎臣愿当兹慎选淑女之时以广求嗣续之诚告于太庙世庙以祈祖考之佑以慰圣母之心上嘉其请择十二月二十四日行礼十年十一月复于钦安殿建祈嗣醮坛以礼部尚书夏言充监礼使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嗣导引官启醮及除坛日帝亲诣进香行礼余遣大臣五人迭代

邱濬大学衍义补曰不孝有三无後为大矧有天下之大宗社之重将以緜千百世之宗支而为亿兆生民之主宰者尤不可不加之意焉然是事也虽若人为而实由乎天是以自古帝王制为郊禖之祀以为祈嗣之礼必顺天时感物类精意以禋之备礼以祀之庶几高高在上者或有所闻而冀有感格之祥後世不知出此乃信方士之惑设素馔投青词求之窈冥茫昧之外而不知自有当行之礼也臣窃以为古者祀高禖於郊坛郊者祀天之常所而使后妃嫔御涉於其间不无?凟况郊在国都之外后妃嫔御之出入亦或有不便焉者臣请择宫中洁静之地立为禖坛中设帝位而以高禖配庶于行礼为宜

祀高禖仪

设木台於震方皇城东永安门之北祭品上帝仪同祈谷皇考仪同高禖太羮一和羮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六牛一羊一豕一帛用红色皇帝拜位设於坛下北向后妃位七设于坛南数十丈外北向用帷待赞行礼先期钦天监择吉具奏前三日太常卿奏斋戒於宫中皇后以下斋三日执事内外官斋一日前二日太常卿光禄卿奏省牲如仪昊天上帝正位皇考献皇帝配位西向高禖设于坛下西向陈弓韣弓矢如妃嫔之数质明皇帝祭服后礼服妃嫔各服其服皇帝率后以下乘辂车至坛所降导驾官导皇帝至拜位女官导后以下各至拜位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皇帝就位传赞同后以下帷中就位典仪唱迎神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奏跪奏搢圭奏上香司香官捧香跪进於左皇帝三上香讫奏出圭导至皇考前仪同分献官诣高禖神位前上香讫退立于东奏复位奏四拜典仪唱奠帛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跪奏搢圭奏奠帛捧帛官以帛跪进於右皇帝受帛奠讫奏献爵捧爵官以爵跪进於右皇帝受爵献讫导至皇考前仪同奏诣读祝位奏跪奏读祝读祝官跪读讫奏俯伏兴平身奏复位分献官仪同典仪唱行亚献礼终献礼仪同太常卿进立于坛前东向立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奏饮福酒皇帝饮讫光禄寺卿捧福胙跪于左内赞奏受胙皇帝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复位奏四拜平身传赞同典仪唱彻馔唱送神内赞奏四拜平身传赞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位典仪唱望燎内赞奏诣望燎位皇帝诣望燎位燎毕内赞奏礼毕分献太常官俱退女官导皇后以下至高禖神位前赞跪皇后以下皆跪赞受弓矢女官跪诣神位取弓矢以次授皇后以下受讫纳韣赞俯伏兴再拜礼毕退执事捧高禖神位帛馔诣燎所焚之皇帝率后以下乘辂还宫

八蜡

【臣】等谨按八蜡之祀宋南渡後高宗绍兴十九年始修复之事详马端临前考其後南蜡仍于圆坛望祭殿北蜡於余杭门外精进寺行礼见宋史礼志盖国家常祀岁遣有司行事无所更易故他无可考见辽金元明皆不举斯祭史志亦并无纂録云

五祀

金章宗泰和四年六月始祭中溜

祭七祀仪

每岁四孟月腊五享及朝享禘祫并设七祀位一於太庙殿下横街之北西街之西东向座设莞席一碧绡褥一又设版位於其座前壶尊二於神座之右北向元酒在西良醖令以法酒实尊如常加勺幂置爵於尊下加坫笾豆簠簋各二俎一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实以羊熟簠簋实以黍稷又设燎柴开瘗坎於西神门外之北祭日遣官分献俟太庙终献将升献乃行礼读祝瘗燎如仪

【臣】等谨按唐开元礼七祀各因时享祭之惟中溜季夏别祭腊享则徧祭袷禘亦如之金礼一准唐制而季夏特祀中溜则自章宗始兹就礼志撮其概如右

明太祖洪武八年七月定五祀礼

先是二年八月礼部尚书崔亮言岁终腊享通祭五祀於庙门外羣臣四品以上祀中溜门竈五品以下祀门竈至是礼部更奏五祀之礼周汉唐宋不一今拟孟春祀户设坛皇宫门左司门主之孟夏祀竈设坛御厨光禄寺官主之季夏祀中溜设坛乾清宫丹墀内官主之孟秋祀门设坛午门左司门主之孟冬祀井设坛宫中大庖井前光禄寺官主之四孟於有事太庙之日季夏於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永乐以後皆遣内官又定中溜於奉天殿外文楼前其岁暮祭五祀於太庙西庑下遣太常寺官行礼

大学衍义补曰周礼仪礼虽有五祀之名而无其目月令所谓门行户竈中溜白虎通则无行而有井汉及魏晋以来皆祭井不祭行自郑元有凡祭五祀於庙之文隋唐以来皆以时享祖宗时并祭之本朝於四孟享太庙各祭其一於春祭户夏祭竈秋祭门冬祭井季夏土旺日祭中溜又於岁暮享庙命官兼祭五祀盖本月令腊享五祀也又每遇亲王来朝之国皆设祭於承天门外虽曰门祭然即古人軷行之事也是则本朝五祀盖兼用月令白虎通之文欤

余冬序録曰古者祭必屏刑人今制陪祭官刑丧等事有禁大祀地内臣避之以其人经刑形体不全故也而四孟及季夏五祀之祭乃用内臣行事国家每有兴作俱命内官监致祭不知刀锯之余不可以交神明掌兵刑官尚不使与祭而身经刑者乃主祭焉又非不可之大者乎

谷山笔麈曰唐制中官服色即中尉枢密皆?衿侍从僖宗之世始具襴笏至昭宗即位又命以冕服剑佩侍祀盖杨复恭恃援立之功威棱震主故以是假之也本朝中官贵极于四品其後多赐蟒玉为一品之服而朝服则不以服此亦?衫之遗也惟司礼之长遣祭中溜则有祭服其徒多图之画像以为荣观可见冠冕法服不施?御自昔然矣

五祀仪

四孟及季夏分祭各羊豕一果品五礼神制帛一岁暮合祭共羊豕五果品五制帛五祭日赞引引献官诣盥洗所洗讫出笏就位赞四拜赞行初献礼赞诣神位前搢笏奠帛献爵【如素祭献茶】出笏复位赞跪读祝讫俯伏兴平身赞行亚献终献礼俱执事者捧爵自跪献於神位前讫赞四拜赞焚祝帛赞诣焚祝所赞礼毕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咸平二年(己亥,999)·李焘
  卷第二百八十五·胡三省
  第七章执政前之荆公(下)·梁启超
  卷十九·沈德符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第六卷 蠲赈二·缪荃孙
  二一○ 暂署湖广总督陈辉祖奏清理遗书并查缴《博物典汇》《前明将略》折·佚名
  澄斋日记 光绪卅三年丁未·恽毓鼎
  卷一·邹漪
  宣穆张皇后传·房玄龄
  夏侯道迁传·李延寿
  卷八·萨囊·彻辰
  卷五十六·雍正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回 坠楼人珠沉玉碎·陈端生

    第十二回坠楼人珠沉玉碎诗曰:母命难违主托行,楼前拚坠水同情。今宵玉碎珠沉后,他日皇封诰命荣。嗯!东邻西合,你们还敢狂言么?快些出来看看,迎娶孟小姐的花轿过了!一边笑语一边行,左右邻居不作声。执事纷纷迎得快,霎时彩轿已临

  • 卢挚·隋树森

    卢挚(约一二四二--一三一五以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二十岁左右,由诸生进身为元世祖忽必烈的侍从之臣(顾嗣立《元诗选·卢挚传》说他是"至元五年(一二六八)进士",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诗曰:为爱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

  • 辽史拾遗卷十六·厉鹗

    钱塘厉鹗 撰补选举志一科目契丹国志曰太祖龙兴朔漠之区倥干戈未有科目数世后承平日久始有开辟限以三嵗有乡府省三试故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有秀才未愿赴者州县必报刷遣之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分焉

  • 卷之九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刘体智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四日,穆宗龙驭上宾,年仅十九岁。前十日已屡濒危殆,宫中议立皇嗣,而文宗无他裔,宣宗诸王孙皆少,无生儿者。贝勒载治,宣宗长男隐志郡王之继嗣也,有二子,幼者曰溥侃,生甫八月。召入,未及立储而上已晏驾,乃止。宫庭隔

  • 卷之七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四 传第五十八 扎萨克一等台吉阿哩雅列传【今袭镇国公】 阿哩雅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亲王善巴从子曾祖锡纳喇克沙特为赛因诺顔图蒙肯第十子号珲台吉居克噜伦

  • 卷二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七乾隆二十九年冬十月庚辰谕乌鲁木齐办事散秩大臣伍弥泰严行约束遣犯上谕军机大臣曰乌鲁木齐所有遣犯甚多自应严行约束毋任脱逃滋事从前旌额理在彼尚能约束安静今更替囘京着传谕

  • 卷十四 晋语八·左丘明

    阳平教平公灭栾氏〔原文〕平公六年①,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②,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谓阳毕曰③:“自穆侯以至于今④,乱兵不辍,民志不厌,祸败无已。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阳毕对曰:“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

  • 汉纪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2)·司马光

    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1]春,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哀帝下诏,要求将军、中二千石官

  • 卷四·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四    元 程端学 撰桓公【名轨史记又名允惠公庶子隠公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杜氏曰嗣子定位于初丧而改元必须逾年者继父之业成父之志不忍有

  • 卷二十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天官酒正酒正节注秫稻必齐【秫毛本误秣疏同】湛饎必洁【饎记作炽】疏则浆之政令亦掌之【令监本误今】凡为公酒节疏谓乡至酿之○族祭步神之时【步经作酺注故

  • 中国古代传说中之博大真人--老聃·钱穆

    老子究竟有没有这一个人呢?战国诸子,很喜欢称述到老子。最先可考的,是在庄子的书里。但庄子寓言无实,而且下面所引之各节,又未必是庄子亲笔。有些并出于西汉。但总在司马迁《史记》以前,并为《史记》所根据。我们不妨先简单

  • 佛说法受尘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言比丘。凡人为一法。受尘自污。迷惑忧愁。没无端际。吾见其不得无上吉祥之道。如丈夫欲见女子色。是以好色之士。为

  • 卷第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七别解脱律仪从何而得。复从何而得余二律仪。颂曰。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论曰。欲界律仪谓别解脱。此从一切根本

  • 五百问论卷中(一百三十五问)·湛然

    毗陵沙门 湛然 述○譬喻品问譬喻品何故身子居初。答曰身子上根是先悟者故在品初今谓初周悟兼余众岂独身子如八部四众又曰中根待况即四人也今谓领解虽四人岂可一向全无他众上根尚有中下非无。问论文七喻所对如何。答

  • 卫济宝书·佚名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原书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分为2卷。上卷论述痈疽证形,列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及用药原则和内外治法(包括试疮溃法、长肉、溃

  • 子家子·家颐

    一卷。宋家颐 (生卒年不详)撰。颐字养正,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湜《礼记集说》曾引其语,可见颐为研经之士。是书为赵希弁 《读书附志》所著录,又载 《永乐大典》中。书中内容为语录之类,虽颇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