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

月日(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正受)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孤山智圆之言曰。吾道如鼎也。三教如足也。足一亏而鼎覆焉。(臣)尝慕其人。稽其说。乃知儒之为教。其要在诚意。道之为教。其要在虚心。释之为教。其要在见性。诚意也.虚心也.见性也。异名同体。究厥依归。无适而不与此道会。 圣帝明王以精一相授。元默躬行。亦岂外是智圆其知言哉。然释氏见性之道。自如来於三藏所诠之外。乃以先佛一心法印。付上足饮光。有饮光至达磨。凡二十八传。达磨西来。至于曹溪。是为六祖。合而言之。为三十有三。如灯传灯。光光相续。故付法藏传曰。以此慧灯。次第传授。自达磨而来。则此灯分辉广照。虽佛.祖。不可得而掩蔽矣。不可得而掩蔽。则往往其人谓之流通。其语谓之总持。总持之为言也。则有佛.祖之异。以佛而言者。谓之结集。即尊者阿难是矣。以祖而言者。谓之编录。即沙门道原是矣。若夫世尊以青莲目顾视饮光。饮光但一微笑。达磨命门弟子各言其所得。二祖唯礼三拜。其旨固不可以语言结集编录。然顾视而微笑。扣问而作礼。盖亦心传冥契之迹耳。发明后学。自兹而始。孰谓不可以集录哉。维其金章玉句。历涉梁隋之来。虽尝间着於简编。尚亦未精於笔削。故不能表表暴白于世。至 我宋勃兴。 圣圣相继。 祖述既彰於 洪烈。 睿证咸极於法源。繇是七佛之微言。诸祖之奥旨。粲然备见乎。龙藏琅函之间。则三灯是巳。(臣)顷侍净慈佛行禅师道昌。一日。指续灯录。喟然谓(臣)曰。三草二木之不同。及其受润则一也。彼之云润者。即此之被照也。夫灯之明。等及一切。初不择物而照。何独收於比丘。而遗於 帝王.公卿.师尼.道俗耶。如梁武帝问圣谛於达磨。即弃有为。唐肃宗请塔样於国师。后明深旨。裴休契机於黄檗。白居易悟心於鸟窠。丹霞出於名儒。庞蕴生於俗俚。古之刘铁磨.末山尼.灵照女.凌行婆。皆载之诸集。系之祖图。独是录未尝及之。灯虽曰续。惜其照之不普。汝能择正悟。抉宗眼。以补其遗。则我志也。灵隐佛海禅师慧远亦尝督(臣)为之。(臣)因自惟。祝发入道。安逸林下。微此无以仰报 圣君.贤臣天覆海涵之恩。即佩服二师之训。繇昔之今。凡三灯之所不与者。莫不旁搜曲取。会粹考核。於十有七年。捃摭以成是书。垂三十卷。目录三卷。拟命其题曰 嘉泰普灯录。谓既备於众机。庶可名之以普。况其间登载 圣朝太宗皇帝至孝宗皇帝宸音 圣训。及熙世名臣见道因缘。按诸奏对等录。纪述颇详。而传.广.续三灯调未始有。(臣)伏睹景德之初。宣慈禅师道原所 进传灯录。真宗皇帝有旨。 命翰林杨亿撰序以 赐。天圣之初。驸都尉李遵勉所 进广灯录。仁宗皇帝亲制序以 赐。建中靖国之初。佛国禅师惟白所 进续灯录。徽宗皇帝亦亲制序以 赐。为其道可以参赞化育。启迪生民。故得膺 上圣之 发挥。为有国之灵镇。(臣)顾惟。何幸而是书复得际遇於 陛下。成第四灯。夫以传灯二十年之后而有广灯。广灯七十九年之后而有续灯。续灯百有一年之后而有普灯。非天所相。曷其使然。恭惟皇帝陛下法天刚徤。 履道希夷。 丕承无疆之休。增锡有永之祚。会三教同归於 至治。 建皇极益宣於 重光。 典御万方。 宏济群品。自然玉烛调。金轮统。车书同。民物阜。佛法於今正赖 陛下举而振之。譬如大功德天清净摩尼宝珠雨於 陛下之手。罔不称庆。普灯之行。兹维其时。(臣)谨缮写。严为两封。躬诣 登闻捡院投 进。伏望 陛下尚忆灵山付嘱之切。仰稽 列圣外护之隆。有彰千载之逢。略赐乙夜之览。乞 诏景德.天圣.建中靖国故事。特摅睿断。 锡以序文。 冠于卷首。俾祖门微旨增重於将来。流芳於不朽。仍乞 降付福州东禅寺。与大藏一就刊行。庶几佛法. 帝道万世同昌。顾不盛欤。(臣)安敢不揆狂僭。妄拟前修。仰希 圣制。以干 鈇钺之诛。诚以生逢 昌运。蒙被 至化。念佛祖之传授。虑载迷之阙遗。机动籁鸣不能自已。趑趄退缩至于再三。是以藉稿山樊。冒昧尘 献。尚冀 颁行。式裨宗教。寔为法门莫大之幸。倘(臣)秘之行箧。不过一私书耳。此灯何自而普哉。持此一毫善力。恭祝 两宫圣寿无疆。 国祚延鸿。 天眷绵衍。实(臣)之至祷至愿。忤犯 宸严。罪在 不赦。(臣)下情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猜你喜欢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答张子韶侍郎书·大慧宗杲
  卷五·佚名
  卷第一百一·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上·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佚名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圆信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三·佚名
  现果随录卷之四·戒显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七·佚名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窥基
  十住毗婆沙论 第九卷·佚名
  第七十七章 于般睹国之胜利·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吴沆

      《环溪诗话》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皆品评吴沆之诗,及述沆论诗之语。卷首称沆为先环溪,又注其下曰:“此集非门人所编,只称先生为环溪,盖其後人所追记。”赵与峕《宾退录》称为吴德远《环溪诗话》,似乎沆所自著者

  • ●卷二十·葛立方

    李白诗云:“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又云:“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又云:“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又云:“鸡鸣发黄山,暝投鰕(《历代诗话》本作“虾”)湖宿。”可见

  • 卷四百九十四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正月庚戌朔,不視朝。   壬子,朝奉大夫周鼎為大理少卿。朝奉郎、新除權發遣河北轉運副使呂升卿加直秘閣。寶文閣直學士、知永興軍李南公知成都府。(九月乃移李清臣。)   甲寅,

  • 目录·姜侠魂

    ●凡例 ●甲编◎袁大总统历史◎记王照述吴禄贞烈士死事状◎林修明烈士小史 ◎辛亥湖北革党运动史◎何海鸣笔记 ◎武昌起义三烈士供词◎黄兴弟子罗良鉴 ◎无名之英雄◎中华民国旗之历史 &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天启二年十二月壬戌朔 光宗皇帝禫服遣博平侯郭振明行礼○是日免朝○南京广东道御史王允成言南都吏兵二部及都察院长贰俱缺目前弹压江防与来春主持大计势难久待新简者如吏部尚书陈荐侍郎孟时芳乞催令刻期赴任悬缺者如

  • 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佚名

    通论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鲁之失国【颍滨】鲁用郊【东坡】鲁犹三望【东坡】雩闵雨【东坡 刘蕡】大夫无遂事【东坡】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曰始终受授之际春秋之所甚谨也无事而书首时事在二月而书二月在三月而书三月者

  • 罗衣轻传·脱脱

    伶,官职中之卑微者。《五代史》将镜新磨编入列传之中,必定是其人有可取之处。辽朝之伶官当时固然很多,但是能够借助诙谐之语以表达劝谏,从而消泯无形之祸乱的,只有罗衣轻一人。孔子说“:君子不因人而废其言。”因此应为他做

  • 隋纪五 炀皇帝上之下大业四年(戊辰、608)·司马光

    隋纪五 隋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 [1] 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 [1] 春季,正月,乙巳(初一),炀帝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各军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向南到黄河

  •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王礼考【五】朝仪皇太后三大节朝贺【臣】等谨案古者命妇有朝女君之礼唐开元礼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后受羣臣朝及外命妇朝会仪我朝列圣

  • 方域一九·徐松

    诸寨杂录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八日,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李浚言:「黑谷颇有闲田,今召得寨户三百余户,户三丁,计九百余人,分住小洛门诸寨防边。」分住诸寨。 大中祥符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荆湖北路转运司言:「管内漫水、鸟迷、卢溪、

  • 卷五·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宋 徐天麟 撰帝系五诸侯王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於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鴈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於海为齐赵

  • 卷四·孙奇逢

    学而第一学而时习章开口説学字所学何事便是要尽人以合天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时刻间断即与天不似夫子愤忘食乐忘忧自十五至七十完此一件事不得人知固乐人不知亦不愠此是圣人遯世无闷地位下面节节皆时习中事 杨龟山云学

  • 大学纂笺卷一·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子程子曰【大程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小程子讳頣字正叔号伊川先生集注初以大程子小程子为别次称伯子叔子最后以其学同通称程子去子者有德之称犹今称先生然子程子仿公羊子沈子之例也】大学孔氏之遗

  • 黄老篇·胡兰成

    《周礼&middot;王制》之时未有黄老与儒之别。井田废,王制坏,于是从天官出来黄老与儒,从地官出来兵家法家等。天官司祭祀与天文音乐,儒是从祭祀的司仪而来,黄老是从司乐司卜而来。而从地官出来的兵家等则大概是依于黄老。自

  • 卷十三·道世

    △敬佛灾第六(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至人应感,慈赴物机。色相光明,振德於甘露之泽;影留图像,遣化於日隐之运。所以忉利暂隔,犹致刻檀之圣容;况坚固长晦,孰忘畴写之心哉!是故发源西国,则优填创其始;移教东域,则汉明肇其初。沿兹而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于敏中

    (清)于敏中等奉敕编。10卷。本书是为清宫中“天禄琳琅”所藏珍本编制的书目,今称《前编》。以版本时代编排,同时代版本则按经、史、子、集列序,共收宋版71部,金版1部,影印宋抄本20部,元版85部,明版252部。各书著录书

  • 重订诊家直诀·周学海

    诊法著作。清周学海撰,二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 已著录。本书融汇《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书有关脉学内容,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上卷有: 脉象总义、指法总义、主病总义三篇。下卷有: 二十四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