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一

  [二]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憐愍一切衆生不調能調不淨能淨無歸依者能作歸依

  未解脫者能令解脫得八自在爲大醫師作大藥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薩時子出家之

  後受持讀誦分别解說十二部經壞欲界結獲得四禪.云何如來記說善星是一闡提

  [三]廝下之人地獄劫住不可治人.如來何故不先爲其演說正法後爲菩薩.如來世尊若

  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悲有大方便。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

  一子者有信順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於世間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無信

  順心利根智慧於世間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無有信心鈍根無智.父母若

  欲教告之時應先教誰先親愛誰當先教誰知世間事。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應先教

  授有信順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後及第三.而彼二子雖無信順

  注:

  [一]原刻不於此分卷.今依麗刻改又藏本題云迦葉問品第十二.

  [二]以下藏本卷四十三後半.

  [三]原刻作斯.今依麗刻改.

  ********************

  恭敬之心爲愍念故次復教之。善男子如來亦爾.其三子者初喻菩薩中喻聲聞後喻

  一闡提.如十二部經修多羅中微細之義我先已爲諸菩薩說.淺近之義爲聲聞說.世

  間之義爲一闡提五逆罪說.現在世中雖無利益以憐愍故爲生後世諸善種子。善男

  子如三種田.一者渠流便易無諸沙滷瓦石棘刺種一得百.二者雖無沙滷瓦石棘刺

  渠流[一]險難收實減半.三者渠流險難多諸沙滷瓦石棘刺種一得一爲藁草故.善男子

  農夫春月先種何田。世尊先種初田.次第二田.後及第三。初喻菩薩.次喻聲聞.後喻一

  闡提。善男子譬如三器.一者完.二者漏.三者破.若欲盛置乳酪水酥先用何者。世尊應

  用完者.次用漏者.後及破者。其完淨者喻菩薩僧.漏喻聲聞.破喻一闡提。善男子如三

  病人俱至醫所.一者易治.二者難治.三者不可治.善男子醫若治者當先治誰。世尊應

  先治易.次及第二.後及第三.何以故爲親屬故。其易治者喻菩薩僧.其難治者喻聲聞

  僧.不可治者喻一闡提.現在世中雖無善果以憐愍故爲種後世諸善種子故。善男子

  譬如大王有三種馬.一者調壯大力.二者不調齒壯大力.三者不調羸老無力.王若乘

  注:

  [一]原刻次二字互倒.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

  者當先乘誰。世尊應先乘用調壯大力.次乘第二.後及第三。善男子謂壯大力喻菩薩

  僧.其第二者喻聲聞僧.其第三者喻一闡提.現在世中雖無利益以憐愍故爲種後世

  諸善種子。 善男子如大施時有三人來.一者貴族聰明持戒.二者中姓鈍根持戒.三者

  下姓鈍根毀戒.善男子是大施主應先施誰。世尊應先施於貴姓之子利根持戒.次及

  第二.後及第三。其第一者喻菩薩僧.其第二者喻聲聞僧.其第三者喻一闡提。善男子

  如大師子殺香象時皆盡其力.殺兔亦爾不生輕想.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爲諸菩薩及

  一闡提演說法時功用無二。善男子我於一時住王舍城善星比丘爲我給使.我於初

  夜爲天帝釋演說法要.弟子法應後師眠臥.爾時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惡念.時王舍城

  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則語汝若不止當將汝付薄拘羅鬼.爾時善星反被拘執而

  語我言速入禪室薄拘羅來.我言癡人汝常不聞如來世尊無所畏耶.爾時帝釋卽語

  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復得入佛法中耶.我卽語言憍尸迦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

  佛性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雖爲是善星說法而彼都無信受之心。善男子我

  ********************

  於一時在迦尸國尸婆富羅城善星比丘爲我給使.我時欲入彼城乞食無量衆生虛

  心渴仰欲見我跡.善星比丘尋從我後欲毀滅之.旣不能滅而令衆生生不善心.我入

  城已於酒家舍見一尼乾[一]踡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見已而言世尊世間若有阿

  羅漢者是人最勝.何以故是人所說無因無果.我言癡人汝常不聞阿羅漢者不飲酒

  不害人不欺誑不偷盜不婬佚.是人殺害父母食噉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羅漢.是人捨

  身必定當墮阿鼻地獄.阿羅漢者永斷三惡云何而言是阿羅漢.善星卽言四大之性

  猶可轉易欲令其人必墮阿鼻無有是處.我言癡人汝常不聞諸佛如來誠言無二.我

  雖爲是善星說法而彼絕無信受之心。善男子我於一時與善星比丘住王舍城.爾時

  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衆生煩惱無因無緣衆生解脫亦無因緣.善星比

  丘復作是言世尊世間若有阿羅漢者苦得爲上.我言癡人苦得尼乾實非羅漢不能

  解了阿羅漢道.善星復言何故羅漢於阿羅漢而生妬嫉.我言癡人我於羅漢不生嫉

  妬而汝自生惡邪見耳.若言苦得是羅漢者卻後七日當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於

  注:

  [一]原刻作[跑-包+雚].今依麗刻改.次後均同.

  ********************

  食吐鬼中其同學輩當舁其屍置寒林中.爾時善星卽往苦得尼乾子所語言長老汝

  今知不沙門瞿曇記汝七日當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於食吐鬼中同學同師當舁

  汝屍置寒林中長老好善思惟作諸方便當令瞿曇墮妄語中.爾時苦得聞是語已卽

  便斷食從初一日乃至六日.滿七日已便食黑蜜食黑蜜已復飲冷水飲冷水已腹痛

  而終.終已同學舁其屍喪置寒林中卽受食吐餓鬼之形在其屍邊.善星比丘聞是事

  已至寒林中見苦得身受食吐鬼形在其屍邊踡脊蹲地.[一]善星語言大德死耶苦得答

  言我已死矣.云何死耶答言因腹痛死.誰出汝屍答言同學.出置何處答言癡人汝今

  不識是寒林耶.得何等身答言我得食吐鬼身.善星諦聽如來善語真語時語義語法

  語.善星如來口出如是實語汝於爾時云何不信.若有衆生不信如來真實語者彼亦

  當受如我此身.爾時善星卽還我所作如是言世尊苦得尼乾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

  我言癡人阿羅漢者無有生處云何而言苦得生於三十三天.世尊實如所言苦得尼

  乾實不生於三十三天今受食吐餓鬼之身.我言癡人諸佛如來誠言無二若言如來

  注:

  [一]以下藏本卷四十四.

  ********************

  有二言者無有是處.善星卽言如來爾時雖作是說我於是事都不生信.善男子我亦

  常爲善星比丘說真實法而彼絕無信受之心。善男子善星比丘雖復讀誦十二部經

  獲得四禪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親近惡友退失四禪.退四禪已生惡邪見作

  如是說無佛無法無有涅槃沙門瞿曇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於爾時告善

  星言我所說法初中後善其言巧妙字義真正所說無雜具足成就清淨梵行.善星比

  丘復作是言如來雖復爲我說法而我真實謂無因果.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

  星比丘今者近在尼連禪河可共往問。爾時如來卽與迦葉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遙見

  [一]如來見已卽生惡邪之心.以惡心故生身陷入阿鼻地獄。善男子善星比丘雖入佛法

  無量寶聚空無所獲乃至不得一法之利以放逸故惡知識故.譬如有人雖入大海多

  見衆寶而無所得以放逸故.又如入海雖見寶聚自戮而死或爲羅剎惡鬼所殺.善星

  比丘亦復如是入佛法已爲惡知識羅剎大鬼之所殺害.善男子是故如來以憐愍故

  常說善星多諸放逸.善男子若本貧窮於是人所雖生憐愍其心則薄若本巨富後失

  注:

  [一]原刻作我.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

  財物於是人所生於憐愍其心則厚.善星比丘亦復如是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

  禪然後退失甚可憐愍.是故我說善星比丘多諸放逸多放逸故斷諸善根.我諸弟子

  有見聞者於是人所無不生於重憐愍心如初巨富後失財者.我於多年常與善星共

  相隨逐而彼自生惡邪之心以惡邪故不捨惡見。善男子我從昔來見是善星有少善

  根如毛髮許終不記彼斷絕善根是一闡提廝下之人地獄劫住.以其宣說無因無果

  無有作業爾乃記彼永斷善根是一闡提廝下之人地獄劫住。善男子譬如有人沒圊

  廁中有善知識以手[枆-木+扌]之若得首髮便欲拔出.久求不得爾乃息意.我亦如是求覓善

  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濟.終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髮許是故不得拔其地獄。迦葉菩薩

  言.世尊如來何故記彼當墮阿鼻地獄。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屬皆謂善星是阿羅

  漢是得道果.我欲壞彼惡邪心故記彼善星以放逸故墮於地獄。善男子汝今當知如

  來所說真實無二.何以故若佛所記當墮地獄若不到者無有是處。聲聞緣覺所記别

  者則有二種或虛或實.如目揵連在摩伽陀國徧告諸人卻後七日天當發雨時竟不

  ********************

  雨.復記牸牛當生白犢乃其產時乃生駮犢.記生男者後乃生女。善男子善星比丘常

  爲無量諸衆生等宣說一切無善惡果爾時永斷一切善根乃至無有如毛髮許.善男

  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當斷善根猶故共住滿二十年畜養共行.我若遠棄不近左右

  是人當教無量衆生造作惡業.是名如來第五解力。世尊一闡提輩以何因緣無有善

  法。善男子一闡提輩斷善根故.衆生悉有信等五根而一闡提輩永斷滅故.以是義故

  殺害蟻子猶得殺罪殺一闡提無有殺罪。世尊一闡提者終無善法是故名爲一闡提

  耶。佛言如是如是。世尊一切衆生有三種善所謂過去未來現在.一闡提輩亦不能斷

  未來善法.云何說言斷諸善法名一闡提耶。善男子斷有二種一者現在滅二者現在

  障於未來.一闡提輩具[一]足二斷是故我言斷諸善根。善男子譬如有人沒圊廁中唯有

  一髮毛頭未沒.雖復一髮毛頭未沒而一毛頭不能勝身。一闡提輩亦復如是.雖未來

  世當有善根而不能救地獄之苦.未來之世雖可救拔現在之世無如之何.是故名爲

  不可救濟。以佛性因緣則可得救.佛性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斷。

  注:

  [一]原刻作是.今依藏本及餘刻改.

  ********************

  如朽敗子不能生[一]芽.一闡提輩亦復如是。世尊一闡提輩不斷佛性.佛性亦善.云何說

  言斷一切善。善男子若諸衆生現在世中有佛性者則不得名一闡提也.如世間中衆

  生我性.佛性是常三世不攝.三世若攝名爲無常.佛性未來以當見故故言衆生悉有

  佛性.以是義故十住菩薩具足莊嚴乃得少見。迦葉菩薩言.世尊佛性者常猶如虛空。

  何故如來說言未來.如來若言一闡提輩無善法者一闡提輩於其同學同師父母親

  族妻子豈當不生愛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發斯問.佛

  性者猶如虛空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一切衆生有三種身所謂過去未來現在.衆生

  未來具足莊嚴清淨之身得見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來。善男子我爲衆生或時說因

  爲果或時說果爲因.是故經中說命爲食見色觸.未來身淨故說佛性。世尊如佛所說

  義如是者.何故說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善男子衆生佛性雖現在無不可言無.如虛

  空性雖無現在不得言無.一切衆生雖復無常而是佛性常住無變.是故我於此經中

  說衆生佛性非內非外猶如虛空非內非外.如其虛空有內外者虛空不名爲一爲常

  注:

  [一]原刻作牙.今依麗刻改.次後均同.

  ********************

  亦不得言一切處有.虛空雖復非內非外而諸衆生悉皆有之.衆生佛性亦復如是。如

  汝所言一闡提輩有善法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一闡提輩若有身業口業意業取業求

  業施業解業如是等業悉是邪業.何以故不求因果故.善男子如訶棃勒果根莖枝葉

  華實悉苦.一闡提業亦復如是。善男子如來具足知諸根力.是故善能分别衆生上中

  下根.能知是人轉下作中能知是人轉中作上能知是人轉上作中能知是人轉中作

  下.是故當知衆生根性無有決定.以無定故或斷善根斷已還生.若諸衆生根性定者

  終不先斷斷已復生.亦不應說一闡提輩墮於地獄壽命一劫.善男子是故如來說一

  切法無有定相。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具足知諸根力定知善星當斷善根.以何

  因緣聽其出家。佛言.善男子我於往昔初出家時吾弟難陀從弟阿難調婆達多子羅

  睺羅如是等輩皆悉隨我出家修道.我若不聽善星出家其人次當得紹王位.其力自

  在當壞佛法.以是因緣我便聽其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斷善根於

  無量世都無利益.今出家已雖斷善根能受持戒供養恭敬耆舊長宿有德之人修[一]

  注:

  [一]原刻作集.今依餘刻改.次後均同.

  ********************

  初禪乃至四禪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旣生能修習道.卽修習道當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聽善星出家.善男子若我不聽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則不

  得稱我爲如來具足十力。善男子佛觀衆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是人雖具如是二法

  不久能斷一切善根具不善根.何以故如是衆生不親善友不聽正法不善思惟不如

  法行以是因緣能斷善根具不善根.善男子如來復知是人現世若未來世少壯老時

  當近善友聽受正法苦集滅道爾時則能還生善根。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遠其水

  甘美具八功德.有人熱渴欲往泉所.邊有智者觀是渴人必定無疑當至水所.何以故

  無異路故.如來世尊觀諸衆生亦復如是.是故如來名爲具足知諸根力。爾時世尊取

  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葉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爪

  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捨身還得人身捨三惡身得受人身諸根完

  具生於中國具足正信能修習道修習道已能修正道修正道已能得解脫得解脫已

  能入涅槃如爪上土.捨人身已得三惡身捨三惡身得三惡身[一]諸根不具生於邊地信

  注:

  [一]原刻作身.今依藏本及餘刻改.

  ********************

  邪倒見修習邪道不得解脫常樂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護持禁戒精勤不

  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一]祇物不作一闡提不斷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經典如爪

  上土.毀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祇物作一闡提斷諸善根不信是經者如十

  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如來善知衆生如是上中下根是故稱佛具知根力。迦葉菩薩

  白佛言.世尊如來具足是知根力是故能知一切衆生上中下根利鈍差别知現在世

  衆生諸根亦知未來衆生諸根.如是衆生於佛滅後作如是說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或

  不畢竟入於涅槃.或說有我或說無我.或有中陰或無中陰.或說有退或說無退.或言

  如來身是有爲或言如來身是無爲.或有說言十二因緣是有爲法或說因緣是無爲

  法.或說心是有常或說心是無常.或有說言受五欲樂能障聖道或說不遮.或說世第

  一法唯是欲界或說三界.或說布施唯是意業或有說言卽是五陰.或有說言有三無

  爲或有說言無三無爲.復有說言或有造色復有說言或無造色.或有說言有無作色

  或有說言無無作色.或有說言有心數法或有說言無心數法.或有說言有五種有或

  注:

  [一]原刻作鬘.今依藏本及北宋刻改.次後均同.

  ********************

  有說言有六種有.或有說言八戒齋法優婆塞戒具足受得或有說言不具受得.或說

  比丘犯四重已比丘戒在或說不在.或有說言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

  人皆得佛道或言不得.或說佛性卽衆生有或說佛性離衆生有.或有說言犯四重禁

  作五逆罪一闡提等皆有佛性或說言無.或有說言有十方佛或有說言無十方佛.如

  其如來具足成就知根力者何故今日不決定說。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如是之義非

  眼識知乃至非意識知乃是智慧之所能知.若有智者我於是人終不作二是亦謂我

  不作二說。於無智者作不定說而是無智亦復謂我作不定說。善男子如來所有一切

  善行悉爲調伏諸衆生故.譬如醫王所有醫方悉爲療治一切病苦。善男子如來世尊

  爲國土故爲時節故爲他語故爲度人故爲衆根故於一法中作二種說.於一名法說

  無量名於一義中說無量名.於無量義說無量名。云何一名說無量名.猶如涅槃亦名

  涅槃亦名無生亦名無出亦名無作亦名無爲亦名歸依亦名窟宅亦名解脫亦名光

  明亦名燈明亦名彼岸亦名無畏亦名無退亦名安處亦名寂靜亦名無相亦名無二

  ********************

  亦名一行亦名清涼亦名無闇亦名無礙亦名無諍亦名無濁亦名廣大亦名甘露亦

  名吉祥.是名一名作無量名。云何一義說無量名.猶如帝釋亦名帝釋亦名憍尸迦亦

  名婆磋婆亦名富蘭陀羅亦名摩佉婆亦名因陀羅亦名千眼亦名舍脂夫亦名金剛

  亦名寶頂亦名寶幢.是名一義說無量名。云何於無量義說無量名.如佛如來亦名如

  來義異名異亦名阿羅訶義異名異亦名三藐三佛陀義異名異.亦名船師亦名導師

  亦名正覺亦名明行足亦名大師子王亦名沙門亦名婆羅門亦名寂靜亦名施主亦

  名到彼岸亦名大醫王亦名大象王亦名大龍王亦名施眼亦名大力士亦名大無畏

  亦名寶聚亦名商主亦名得脫亦名大丈夫亦名天人師亦名大分陀利亦名獨無等

  侶亦名大福田亦名大智慧海亦名無相亦名具足八智如是一切義異名異.善男子

  是名無量義中說無量名。復有一義說無量名.所謂如陰亦名爲陰亦名顛倒亦名爲

  諦亦名四念處亦名四食亦名四識住處亦名爲有亦名爲道亦名爲時亦名衆生亦

  名爲世亦名第一義亦名三修謂身戒心亦名因果亦名煩惱亦名解脫亦名十二因

  ********************

  緣亦名聲聞辟支佛亦名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亦名過去現在未來.是名一義說無量

  名。善男子如來世尊爲衆生故廣中說略略中說廣.第一義諦說爲世諦.說世諦法爲

  第一義諦。云何名爲廣中說略.如告比丘我今宣說十二因緣.云何名爲十二因緣所

  謂因果。云何名爲略中說廣.如告比丘我今宣說苦集滅道.苦者所謂無量諸苦.集者

  所謂無量煩惱.滅者所謂無量解脫.道者所謂無量方便。云何名爲第一義諦說爲世

  諦.如告比丘吾今此身有老病死。云何名爲説世諦爲第一義諦.如告憍陳如汝得法

  故名阿若憍陳如。是故隨人隨意隨時故名如來知諸根力.善男子我若當於如是等

  義作定說者則不得稱我爲如來具知根力。善男子有智之人當知香象所負非驢所

  勝.一切衆生所行無量是故如來種種爲說無量之法.何以故衆生多有諸煩惱故.若

  使如來說於一行不名如來具足成就知諸根力。是故我於餘經中說五種衆生不應

  還爲說五種法.爲不信者不讚正信.爲毀禁者不讚持戒.爲慳貪者不讚布施.爲懈怠

  者不讚多聞.爲愚癡者不讚智慧.何以故智者若爲是五種人說是五事當知說者不

  ********************

  得具足知諸根力亦不得名憐愍衆生.何以故是五種人聞是事已生不信心惡心瞋

  心以是因緣於無量世受苦果報.是故不名憐愍衆生具知根力。是故我先於餘經中

  告舍利弗汝慎勿爲利根之人廣說法語鈍根之人略說法也.舍利弗言世尊我但爲

  憐愍故說非是具足根力故說。善男子廣略說法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善男

  子如汝所言佛涅槃後諸弟子等各異說者.是人皆以顛倒因緣不得正見是故不能

  自利利他。善男子是諸衆生非唯一性一行一根一種國土一善知識.是故如來爲彼

  種種宣說法要.以是因緣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爲衆生故開示演說十二部經。善男子

  如來說是十二部經非爲自利但爲利他.是故如來第五力者名爲解力.是二力故如

  來深知是人現在能斷善根是人後世能斷善根.是人現在能得解脫是人後世能得

  解脫.是故如來名無上力士。善男子若言如來畢竟涅槃不畢竟涅槃.是人不解如來

  意故作如是說。善男子是香山中有諸僊人五萬三千皆於過去迦葉佛所修諸功德

  未得正道親近諸佛聽受正法.如來欲爲如是人故告阿難言過三月已吾當涅槃.諸

  ********************

  天聞已其聲展轉乃至香山.諸僊聞已卽生悔心作如是言云何我等得生人中不親

  近佛諸佛如來出世甚難如優曇華我今當往至世尊所聽受正法.善男子爾時五萬

  三千諸僊卽來我所我時卽爲如應說法.諸大士色是無常.何以故色之因緣是無常

  故無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識亦如是.爾時諸僊聞是法已卽時獲得阿羅漢果。善男

  子拘尸那竭有諸力士三十萬人無所繫屬自恃憍恣色力命財狂醉亂心.善男子我

  爲調伏諸力士故告目連言汝當調伏如是力士.時目揵連敬順我教於五年中種種

  教化乃至不能令一力士受法調伏.是故我復爲彼力士告阿難言過三月已吾當涅

  槃.善男子時諸力士聞是語已相與集聚平治道路.過三月已我時便從毗舍離國至

  拘尸那城.中路遙見諸力士輩卽自化身爲沙門像往力士所作如是言諸童子輩作

  何事耶.力士聞已皆生瞋恨作如是言沙門汝今云何謂我等輩爲童子耶.我時語言

  汝等大衆三十萬人盡其身力不能移此微末小石云何不名爲童子乎.諸力士言汝

  若謂我爲童子者當知汝卽是大人也.善男子我於爾時以足二指掘出此石.是諸力

  ********************

  士見是事已卽於已身生輕劣想.復作是言沙門汝今復能移徙此石令出道不.我言

  童子何因緣故嚴治此道.諸力士言沙門汝不知耶釋迦如來當由此路至娑羅林入

  於涅槃以是因緣我等平治.我時讚言善哉[一]善哉童子汝等已發如是善心吾當爲汝

  除去此石.我時以手舉擲高至阿迦尼吒.時諸力士見石在空皆生驚怖尋欲四散.我

  復告言諸力士等汝今不應生恐怖心各欲散去.諸力士言沙門若能救護我者我當

  安住.爾時我復以手接石置之右掌.力士見已心生歡喜復作是言沙門是石常耶是

  無常乎.我於爾時以口吹之石卽散壞猶如微塵.力士見已唱言沙門是石無常.卽生

  愧心而自考責云何我等恃怙自在色力命財而生憍慢.我知其心卽捨化身還復本

  形而爲說法.力士見已一切皆發菩提之心。善男子拘尸那竭有一工巧名曰純陀.是

  人先於迦葉佛所發大誓願釋迦如來入涅槃時我當最後奉施飲食.是故我於毗舍

  離國顧命比丘優婆摩那.善男子過三月已吾當於彼拘尸那竭娑羅雙樹入般涅槃

  汝可往告純陀令知。善男子王舍城中有五通僊名須跋陀年百二十常自稱是一切

  注:

  [一]此二字依藏本及餘刻加

  ********************

  智人生大憍慢.已於過去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我亦爲欲調伏彼故告阿難言過三月

  已吾當涅槃.須跋聞已當來我所生信敬心我當爲彼說種種法.其人聞已當得盡漏。

  善男子羅閱耆王頻婆娑羅其王太子名曰善見.業因緣故生惡逆心欲害其父而不

  得便.爾時惡人提婆達多亦因過去業因緣故復於我所生不善心欲害於我.卽修五

  通不久獲得.與善見太子共爲親友.爲太子故現作種種神通之事.從非門出從門而

  入從門而出非門而入或時示現象馬牛羊男女之身.善見太子見已卽生愛心喜心

  敬信之心爲是事故嚴設種種供養之具而供養之.又復白言大師聖人我今欲見曼

  陀羅華.時調婆達多卽便往至三十三天從彼天人而求索之.其福盡故都無與者.旣

  不得華作是思惟曼陀羅樹無我我所我若自取當有何罪.卽前欲取便失神通還見

  己身在王舍城.心生慙愧不能復見善見太子。復作是念我今當往至如來所求索大

  衆.佛若聽者我當隨意教詔敕使舍利弗等.爾時提婆達多便來我所作如是言唯願

  如來以此大衆付囑於我我當種種說法教化令其調伏.我言癡人舍利弗等聰明大

  ********************

  智世所信伏我猶不以大衆付囑況汝癡人食唾者乎.時提婆達復於我所倍生惡心

  作如是言瞿曇汝今雖復調伏大衆勢亦不久當見磨滅.作是語已大地卽時六反震

  動提婆達.多尋時躄地.於其身邊出大暴風吹諸塵土而汙坌之.提婆達多見惡相已

  復作是言若我此身現世必入阿鼻地獄我要當報如是大怨。時提婆達尋起往至善

  見太子所.善見見已卽問聖人何故顏容憔悴有憂色耶.提婆達多言我常如是汝不

  知乎.善見答言願說其意何因緣爾.時提婆達言我今與汝極成親愛外人罵汝以爲

  非理我聞是事豈得不憂.善見太子復作是言國人云何罵辱於我.提婆達多言國人

  罵汝爲未生怨.善見復言何故名我爲未生怨誰作此名.提婆達多言汝未生時一切

  相師皆作是言是兒生已當殺其父是故外人皆悉號汝爲未生怨.一切內人護汝心

  故謂爲善見.[一]韋提夫人聞是語已旣生汝身於高樓上棄之於地壞汝一指.以是因緣

  人復號汝爲婆羅留枝.我聞是已心生愁憒而復不能向汝說之.提婆達多以如是等

  種種惡事教令殺父.若汝父死我亦能殺瞿曇沙門。善見太子問一大臣名曰雨行大

  注:

  [一]原刻作毗.今依藏本及餘刻改.次後均同.

  ********************

  臣大王何故爲我立字作未生怨.大臣卽爲說其本末如提婆達多所說無異.善見聞

  已卽與大臣收其父王閉之城外以四種兵而守衛之.韋提夫人聞是事已卽至王所

  [一]諸守王人遮不聽入.爾時夫人生瞋恚心便訶罵之. [二]時諸守人卽告太子大王夫人欲

  得往見父王不審聽不.善見聞已復生瞋嫌卽往母所前牽母髮拔刀欲斫.爾時耆婆

  白言大王有國已來罪雖極重不及女人況所生母.善見太子聞是語已爲耆婆故卽

  便放捨.遮斷父王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過七日已王命便終。善見太子見父喪已方生

  悔心.雨行大臣復以種種惡邪之法而爲說之大王一切業行都無有罪何故今者而

  生悔心.耆婆復言大王當知如是業者罪兼二重一者殺害父王二者殺須陀洹.如是

  罪者除佛更無能除滅者.善見王言如來清淨無有穢濁我等罪人云何得見.善男子

  我知是事故告阿難過三月已吾當涅槃.善見聞已卽來我所我爲說法.重罪得薄獲

  無根信。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故作是言如來定說畢竟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

  注:

  [一]原刻作所.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二]以下藏本卷四十五.

  ********************

猜你喜欢
  祖庭嫡传指南卷下·徐昌治
  卷一·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五·佚名
  卷第一·霁仑超永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受五戒八戒文·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五卷·法宝
  卷六十(实叉难陀译)·佚名
  目次·晦翁悟明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四·智俨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三·佚名
  卷三十·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卷一·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786_1 【题长乐驿壁】无名氏   三十骅骝一烘尘,来时不锁杏园春。   杨花满地如飞雪,应有偷游曲水人。   卷786_2 【绝句】无名氏   传闻天子访沈沦,万里怀书西入秦。   早知不用无媒客,恨别江南杨

  • 卷五百三十四·彭定求

        卷534_1 【再游姑苏玉芝观】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   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卷534_2 【夜归驿楼】

  • 太阳吟·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

  • 郑锡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郑锡,大历时人。生平不详。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 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 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 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 知君路不迷。 郑锡诗鉴赏 郑锡为大历时期的诗人。他于唐代宗宝应二年(763

  • 志第十六 食货·房玄龄

    昔者先王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因三才以节其务,敬四序以成其业,观其谣俗而正其纪纲。勖农桑之本,通鱼盐之利,登良山而采符玉,泛瀛海而罩珠玑。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周礼》,正月始和,乃布教

  • 卷四百九十八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戊申朔,上御大慶殿,受傳國寶,行朝會禮。初,咸陽民段義郊居,因造屋斸地,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藏于家未獻。有詣尚書省言雍人有得寶物匿而不獻者,都省方下長安問狀,而義已

  • 资治通鉴后编巻六十二·徐乾学

    宋纪六十二【起黓执徐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七月凡十一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眀孝皇帝皇祐四年九月戊申侬智髙杀广南钤辖蒋偕于贺州太平场荘宅副使何宗左右侍禁张达三班奉职唐岘皆没偕始受命讨贼驰驿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正统七年十一月丁巳朔文武群臣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谥议前一日鸿胪寺官于西角门设谥议案是日早 上缞服御西角门捧谥议官素服立于阶之东文武官素服诣丹墀行四拜礼礼部奏进 尊谥议班首稍前捧谥议授班首受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胡村月令:端午·胡兰成

    胡 村月令:端午小时每年端午,总是我去拔菖蒲。来日本後,新宿御苑的菖蒲花前年大前年我都去看过,今天我住在龙云院,方丈的侄小姐学插花,前天又是先生来教,插得一盆菖蒲摆在我房里,起先我还当它是水仙,但我乡下溪涧边的菖蒲是一

  • 王审知传·欧阳修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终身务农。兄潮,是县吏。唐末强盗群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听说潮兄弟勇猛有才,召到军中,叫潮为军校。当时,蔡州秦宗权正在招募士兵扩充军队,就任绪为光州刺史,召他率兵夹击黄巢,绪迟疑不去,宗权

  • 黄宏传·张廷玉

    黄宏,字德裕,鄞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万安县知县。万安县民好打官司,凡打官司的人都要祈祷神灵。宏毁其祠,对百姓说:“有我县令在,你们还祈祷谁。”每次审案他几句话就把案子判定了。后调任江西左参议,负责湖西、岭北

  • 论语意原卷三·郑汝谐

    宋 郑汝谐 撰先进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曰野人曰君子盖当时之人其言如此是时文过于质人亦不知其为过也自谓前人为质朴今人为彬彬欲从先进所以矫之也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

  • 卷一百五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飨燕礼仪礼燕礼【郑目録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于五礼属嘉礼 疏燕有四等诸侯无事而燕一也鲁颂于胥乐

  • 卷一百二十七·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七享先火周礼夏官司爟凡祭祀则祭爟【注报其为明之功礼如祭防 疏礼如祭防者祭防祭老妇也则此祭爟谓祭先出火之人】高氏愈曰举火曰爟又火神之名也谓祝融

  • 卷三·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三    宋 熊 节 编宋 熊刚大 注铭【铭者志也所以铭志其事】西铭【此篇论乾坤一大父母人物皆己之兄弟侪辈人当尽事亲之道以事天】横渠先生乾称父【乾为天父道也故以父言】坤称母【

  • 策林·白居易

    唐白居易撰。四卷。成书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为应制举,闭门“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后应试高中第二名。试毕,白居易将所拟策目“次而集之,分为四卷”。该书内容丰富,所拟问题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

  • 闺律·佚名

    作者芙蓉外史,生平事迹不详。“……为之妻者,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漠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妒则否矣,抑何情不相关乃尔耶?予反其意,作《闺律》若干条,于锦衾角枕之旁,寓读法悬书之意,所以保全男子一片婆心。”《闺律》分为吏律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