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二十二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二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表无表纳息第四之一

若成就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譬喻者。说表无表业无实体性所以者何。若表业是实可得依之令无表有。然表业无实。云何能发无表令有。且表业尚无无表云何有而言有者。是对法诸师矫妄言耳。如人遇见美女为染近故。语言。汝可解去人服。吾衣汝天衣。女闻欢喜如言为解。彼人即前种种摩触。恣心意已语言。天衣已为汝著。女言。我今体露如是。宁死不露天衣何在。彼答之言。天服微妙唯我见之非汝能见。如是愚人本无天衣。况为他著。诸对法者所说亦尔。本无表业。况有依表所起无表。故对法者妄兴此论。又表无表若是色者。青黄赤白为是何耶。复云何成善不善性。若因摇动成善恶性。花剑等动何故不尔。为止如是譬喻者意。显自所宗。表无表业皆是实有。故作斯论。若诸表业无实体者。则与契经相违。如契经言。愚夫希欲说名为爱。爱所发表说名为业。又契经言。在夜寻伺犹如起烟。旦动身语犹如发焰。若无表业无实体者。则亦与契经相违。如契经说。色有三摄一切色。有色有见有对。有色无见有对。有色无见无对。若无无表色者。则应无有三种建立。无第三故。又若拨无表无表色。吠题呬字。未生怨王。应当不触害父无间。谓发表位父命犹存。父命终时表业已谢。由先表力得后无表故。未生怨触无间业。又彼杖髻出家外道。亦应不触害应无间。谓发表位目连命犹存。目连涅槃时表业已谢由先表力得后无表故。彼外道触无间业。又若拨无表无表业。应无建立三品有异。谓住律仪品。住不律仪品。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品。然彼所言此表无表体。若是色青黄赤白为是何耶。此责不然非显色外无别色故。当知身表是形非显。语表是声亦非显色二种。无表法处色摄故不可责以同青等。然诸色处总有四种。一有色处唯显可了非形。二有色处唯形可了非显。三有色处显形俱可了。四有色处显形俱不可了。显可了非形者。谓青黄赤白影光明闇。形可了非显者。谓身表色。显形俱可了者。谓所余若显若形俱可了色显形俱不可了者。谓空界色。又如所说。若身摇动成善恶性。花剑等动何不尔者。此亦不然。有根法异。无根法异。身是有情数摄。由心运动能表有善恶心心所法。花剑等不尔故。表无表决定实有。然表无表依身而起有依一分。如弹指举足等。一分动转作善恶业有依具分。如礼佛逐怨等。举身运动作善恶业。此中随所依身。极微数量表业亦尔。如表数量无表亦尔。问随彼彼业若有表即有无表耶。若有无表即有表耶。或有说者。七根本业道决定具有表与无表。加行后起表业定有无表不定。唯猛利缠。及殷重信。所作发无表非余。有说。七根本业道无表定有表则不定。若自作者有表若遣他作唯得无表。加行后起如前说。评曰。应作是说。除欲邪行余根本业道。无表定有表则不定。若自作即时究竟者彼有表业。若遣他作或究竟时。表已息者则唯有无表。若欲邪行表亦定有加行位决定有表。无表不定如前说。后起位定有无表。表则不定若作则有。不作则无。当知此说散心所作。若随支分定散差别。有表无表如理应思。

彼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妙行恶行由三因缘无表不断。一由意乐不息。二由加行不舍。三由限势未过。由意乐不息加行不舍者。如于佛像窣堵波等。起淳净心恭敬供养。所发无表从初刹那乃至意乐未息。或加行未舍已来相续不断。若意乐息及加行舍无表便断。限势未过者。谓淳净心及猛利缠所作善恶。随彼势力无表不断。如猛利缠杀捃多蚁。所发无表尽形相续。淳净心所作亦尔。谓如有人起殷重信。修营供具奉施众僧。烧香散花种种供养。或于佛说如是日月五年会等。请诸众僧种种供养。起淳净心发身语业。乃至意乐未息。或加行未舍无表不断。若意乐息及舍加行无表便断。余处中行广说亦尔。复有处中妙行恶行。尽众同分无表不断。妙行者。如有立愿。若不供养诸佛形像窣堵波等终不先食。彼于日日随力所能。下至一花一香供养。尽众同分无表不断。或有立愿。若不施他资具命缘。终不先食。彼于日日随力所能。下至施他一抟之食半搩手衣。尽众同分无表不断。或有立愿。若于三宝不先供养。终不先食。彼于日日随力所能。下至施僧一器之食。或复涂扫一足之地。尽众同分无表不断。或有立愿每年某日施诸贫乏。或供养僧。即取少物以供彼用。留所余财以为储拟。尽众同分无表不断。如是等是名妙行。恶行者。如有立愿。我当日日于彼怨所作诸衰损。若不作者终不先食。即于日日下至一打或一恶言诃骂毁辱。尽众同分无表不断。如是等是名恶行。

或有造作诸佛形像窣堵波等诸供养具。书写三藏所摄正法。造圣僧像建僧伽蓝。给施衣药诸资身具。安立福舍种殖树林。造井桥船阶道处等。此诸表业所发无表。具由三缘相续不断。一由意乐。二由所依。三由事物。由意乐者。谓缘彼事深生欢喜意乐不息。由所依者。谓所依身同分相续命未终位。由事物者。谓所修建佛像等事未都坏灭。如是三缘随阙一种。由前所发无表便断。是名妙行。恶行者。谓造罟网刀箭等事。应准前说。是谓所说表无表业略毗婆沙。

若成就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不得此无表。或先有身表不失不得此无表。现有身表者。谓不眠不醉不闷不舍加行求起身表。不得此无表者。谓非殷重信。非猛利缠。虽发身表不得此无表。或先有身表不失者。谓三缘故不舍表业。一意乐不息故。二不舍加行故。三限势未过故。不得此无表者。义如前说。有成就身无表非此表。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无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圣者生无色界。此中圣者住胎藏时不能起表。前生表业已失。但成就静虑无漏无表。住律仪者。谓住静虑无漏律仪。无身表者。谓或眠或醉或闷。舍诸加行不求起表。故设有而失者。谓由三缘舍身表业。一意乐息故。二舍加行故。三限势过故。若生色界无身表者。谓舍加行不求起表故。设有而失者如前说。若诸圣者生无色界者。学成就学无表。无学成就无学无表。有成就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现有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身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生色界现有身表。或先有身表不失。此中现有身表亦得此无表等者。谓以殷重信。或猛利缠。发表亦得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若住不律仪。彼定成就身表无表。若生色界现有身表者。谓不舍加行求起表业。余如前说。有非成就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异生生无色界。诸异生类住胎卵中。已失前生表无表业现不能起。如前应知。生无色界已舍有漏未得无漏。彼地无色故余如前说。若成就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表。不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不得此无表现有善身表者。谓不眠等故。不得此无表者。谓非殷重信所起故。或先有此表不失者。谓前说三缘故。不得此无表者。谓彼亦非殷重信所起故。问住不律仪者。有何善身表。答彼亦于父母师长佛独觉诸佛弟子等。供养恭敬起善表故。有成就善身无表非此表。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无善身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无善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圣者生无色界。此中住律仪者。谓住静虑无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者。谓住此律仪定成就善身无表故。余如前说。有成就善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现有善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生色界现有善身表。或先有此表不失。此中一切义如前说。有非成就善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善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不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诸成就不善身无表。彼定成就此表。有成就不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表。不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不得此无表。现有不善身表者。谓不眠等故。不得此无表者。谓非猛利缠所起故。先有此表不失者。谓前说三缘。余如前说。问住何等律仪有不善身表。答住三律仪皆容得有。问住静虑无漏律仪者。有何等不善身表。答有。于有情起捶打等不善身表。问亦应有成就不善身无表非身表。谓遣他杀等。是则此中应作四句。何故作顺后句耶。有作是说。应作四句。有成就不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表。不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不得此无表。有成就不善身无表。非此表。谓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遣他杀等。有成就不善身表。及此无表。谓生欲界住不律仪。若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无表。有非成就不善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不善身表。设有而失。不得此无表。若生色无色界应作是说。而不说者。应知此文但依同类表无表说。不依异类。谓从身表发身无表。是名同类。若由语表发身无表。是名异类。应作是说。无有唯成就不善身无表者。故此但应作顺后句。所以者何。若能发语遣他杀等。由此发得身无表者。必亦成就不善身表。以必能动身手等故。若不尔者前说成就善身无表非此表中。亦应作是说。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以善语言遣他施等。由此发得善身无表。前于善中既无此说。故知发言遣他施等。由此发得身无表者。必亦能动身手等故。由此成就善身表业。是故二处皆无此说。若成就有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有覆无记身无表。有成就此表。谓生色界现有有覆无记身表。问何故欲界无有覆无记身表耶。答欲界烦恼能为等起。发身语者皆是不善。唯萨迦耶见。及边执见。彼相应无明。虽是有覆无记。而皆是见所断。非见所断心能发身语业。以内门起极微细故。问若生欲界已离欲界染。起初静虑烦恼现前。何故不发有覆无记身语表业。答生欲界中唯能起彼等至烦恼非生烦恼。诸烦恼中发身语业唯生烦恼。有余师说。法性应尔。若起此地烦恼现前。还能转动此地异熟相续。发起此地表业。诸染污业必以自地异熟相续为所依止。非生欲界容有色界异熟相续。是故唯生色界初静虑中。得起此有覆无记身语表业。

若成就无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无覆无记身无表有成就此表。谓生欲色界现有无覆无记身表。于中差别如理应知。

若成就过去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过去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有身表不失。不得此无表。先有身表不失者。谓三缘故如前所说。不得此无表者。谓非殷重信。及猛利缠所等起故。有成就过去身无表非此表。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先无身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先无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学者生无色界无身表等。准前应知。问若诸学者以世俗道得不还果。曾不现起无漏律仪便生无色。彼云何成就过去身无表业。若不成就。何故此文作如是说。若诸学者生无色界耶。有作是说。亦有学者生无色界。不成就过去身无表业。然此文中但依成就者说。是以无过。有余师说。得圣果已必起胜果圣道现前故。诸学者生无色界必定成就过去身无表业。有成就过去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先有身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有身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生色界先有身表不失。此中若住别解脱律仪。若住不律仪者有说。此文唯说第二刹那以后。初刹那顷。未有过去表无表故。有作是说。即初刹那亦成就过去表无表业。前加行业彼成就故。有非成就过去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无身表设有而失。若阿罗汉及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过去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过去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有善身表不失。不得此无表。有成就过去善身无表非此表。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先无善身表设有而失。若生色界先无善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学者生无色界。有成就过去善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先有善身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有善身表不失。亦得此无表。若生色界先有善身表不失。若住别解脱律仪者。此中二说如前应知。问生色界者。云何成就过去善身表。答如佛一时往至梵世。梵众诸天礼拜旋绕。乃至彼加行未舍以来。成就过去善身表业。有非成就过去善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无善身表设有而失。若阿罗汉及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过去不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诸成就过去不善身无表。彼成就此表。有成就过去不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先有不善身表不失。不得此无表。此中二说如前应知。

若成就过去有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过去有覆无记身表及此无表。若成就过去无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过去无覆无记身表及此无表。

若成就未来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未来身表。有成就此无表。谓诸圣者住胎藏中。生欲界已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诸圣者生无色界。问何故无有成就未来身语表业。答无有预造未来表业非已生故。若成就未来身语表业。应未造业而有受用。何故成就未来无表。彼与心俱随心修故。

若成就未来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未来善身表。有成就此无表。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已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诸圣者生无色界。

若成就未来不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未来不善身表及此无表。

若成就未来有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未来有覆无记身表及此无表。

若成就未来无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未来无覆无记身表及此无表。问何故无有成就去来有覆无覆无记表业。答彼成就得势力唯尔。但能成就同刹那业。无力能成已灭未至。彼业过去得亦过去。彼业未来得亦未来。彼业现在得亦现在。有说。彼业习气不坚牢故。无成就去来世者。如善恶业习气坚牢。则能成就去来二世。无记不尔。

若成就现在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现在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现有身表不得此无表。设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不得此无表。设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生色界现有身表。此中生欲界住律仪者。谓住静虑无漏律仪。现有身表者。即显尔时心不在定及不眠等。不得此无表者。显过现表非殷重信非猛利缠。所等起故。不发无表故。现在无有成就现在身无表非此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正在定设不在定。现无身表。先有身表不失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及住不律仪现无身表。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无身表。先有身表不失得此无表。若生色界正在定。此中正在定者。显有无表亦遮有表。得此无表者。显有过去身表。所发身无表业现在随转。若住别解脱律仪。及住不律仪。现无身表者。有作是说。此说第二刹那以后。彼初刹那必有表故。有作是说。彼初刹那亦是所说有。现无身表。受不律仪故。及在定中得具戒故。有成就现在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现有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身表不失。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及住不律仪。现有身表。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亦得此无表。或先有身表不失。得此无表。此中若住别解脱律仪。及住不律仪。现有身表者。有作是说。唯取初刹那以后。诸刹那无身表故。有说。亦取诸余刹那。后位身表亦容起故。有非成就现在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及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不在定现无身表。设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无身表。设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生色界不在定现无身表。若生无色界。此中不在定者。显不成就现在无表。余如前说。若成就现在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现在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现有善身表。不得此无表。设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表。不得此无表。设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生色界现有善身表。此中若生色界现有善身表者。必不成就现在无表。以必不在定故。余如前说。有成就现在善身无表非此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正在定设不在定现无善身表。先有善身表不失而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现无善身表。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无善身表。先有善身表不失而得此无表。若生色界正在定。若住别解脱律仪。现无善身表者。有作是说。此说第二刹那以后。有作是说。通初刹那如前说故。

有成就现在善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现有善身表亦得此无表。先有善身表不失。得此无表。若住别解脱律仪。现有善身表。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善身表。亦得此无表。先有善身表不失得此无表。有非成就现在善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及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得别解脱律仪不在定。现无善身表。设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无善身表。设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生色界不在定。现无善身表。若生无色界。若成就现在不善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现在不善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表。不得此无表。设先有不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住律仪者。谓住三种律仪。不得此无表者。非猛利缠所等起故。余皆如前说。有成就现在不善身无表非此表。谓生欲界住不律仪。现无不善身表。若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无不善身表。先有不善身表不失。得此无表。住不律仪现无不善身表者。有作是说。除初刹那。有说通初。有但由语发身不律仪故。

有成就现在不善身表亦此无表。谓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表。亦得此无表。先有不善身表不失得此无表。若住不律仪。现有不善身表。皆如前说。有非成就现在不善身表。亦非此无表。谓处卵[穀-禾+卵]。若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无不善身表。设先有不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无表。若生色无色界皆如前说。

若成就现在有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现在有覆无记身无表。有成就此表。谓生色界现有有覆无记身表若成就现在无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成就现在无覆无记身无表。有成就此表。谓生欲色界现有无覆无记身表。如前广说。身表无表。如是语表无表。广说亦尔。但说语声与前有异此中所说决定义者。欲界必无随心转无表。色界必无依表发无表。问何故尔耶。答法应尔故。复有说者。欲界中有依表发无表。是故必无随心转无表。色界中有随心转无表。是故必无依表发无表。复有说者。欲界表业能发无表。是故必无随心转无表。色界表业不发无表。是故得有随心无表。复有说者。欲界生得能发业心殷重猛利故。所发表能发无表。色界生得能发业心非殷重猛利故。所发表不能发无表。复有说者。若生欲界无定心故。不定心胜故。所发表能发无表。若生色界有定心故。不定心劣故。所发表不能发无表。以如是等诸因缘故。色界必无依表无表。欲界定无随心无表。

问随语响声是语业不。答彼非语业但名语声由语起故。问箫笛等声是语业不。答彼非语业但名语声。由风气等所起故。问诸禽兽声是语业不。有作是说。彼非语业但名语声。闻彼不能解了义故。有余师说。彼是语业人虽不了彼所说义。而彼同类互相领解。又如解禽兽语者。闻彼音声知所说故。问诸化语是语业不。有作是说。彼是语业由心发故。有余师说。彼非语业但名语声。以所化身无执受故若业欲界系彼业果欲界系耶。乃至广说。应知此中依四果作论除增上果。以增上果不决定故极宽漫故。谓生一一界各有三界果及四界业。一一各以四界诸法为增上果。若业欲界系。彼业果欲界系耶。答诸业欲界系彼业果亦尔。谓三果或二果。有业果欲界系非彼业。谓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此化及语是色界道士用果。若业色界系彼业果色界系耶。答诸业果色界系彼业亦尔。谓三果或二果有业色界系非彼业果。谓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此化及语是色界道士用果。及由色界道证诸结断。即诸静虑近分世俗道。彼诸断是此道。离系果士用果。约地分别准前应知。若业无色界系。彼业果无色界系耶。答诸业果无色界系彼业亦尔。谓三果或二果有业无色界系非彼业果。谓由无色界道证诸结断。即诸无色近分道。彼诸断是此道离系果士用果。约地分别准前应知。若业不系彼业果不系耶。答诸业不系彼业果亦尔。谓三果或二果有业果不系非彼业。谓由色无色界道证诸结断。即诸近分世俗道彼诸断。是此道离系果士用果。约地分别准前应知。若业非欲界系。彼业果非欲界系耶。答诸业果非欲界系彼业亦尔。有业非欲界系非彼业果。谓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此化及语是色界道士用果。若业非色界系彼业果非色界系耶。答诸业非色界系彼业果亦尔。有业果非色界系非彼业。谓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此化及语是色界道士用果。及由色界道证诸结断。彼诸断是此道离系果士用果。约地分别准前应知。若业非无色界系。彼业果非无色界系耶。答诸业非无色界系彼业果亦尔。有业果非无色界系非彼业。谓由无色界道证诸结断。彼诸断是此道离系士用果。约地分别准前应知。若业非不系彼业果非不系耶。答诸业果非不系彼业亦尔。有业非不系非彼业果。谓由色无色界道证诸结断。彼诸断是此道离系士用果。约地分别准前应知问诸所化事由谁化作。为由道耶。为由化心耶。若由道者何故化心说名能化。若由化心者此中所说当云何通。如说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有作是说。诸所化事由道化作。问若尔何故化心说名能化。答应名所化心不应名能化。然由道力作化事已。化心与所化俱时起故。名能化心实非能化。有余师说。诸所化事由化心作。问若尔此说当云何通。如说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子孙法。谓神境通道无间而灭。化心与所化俱时而起。化心即是此道近士用果。所化事复是化心近士用果。所化事。谓四处或二处。如是说者。诸所化事由道化作亦由化心谓神境通道无间而灭。化心与所化俱时而起。虽俱时起而能化心唯是道果。诸所化事是前道果及化心果。

问离所化身发化语不。有说。不发问若尔此说当云何通。如说由色界道作欲界化发欲界语。答所化身有二种。一者有语。二者无语。由色界道作欲界化者显无语化身发欲界语者。显有语化身。有说。离化身亦发化语。如在空界不见化身但闻化语。而此中所说由色界道作欲界化者。总显有语无语化身。发欲界语者总显依身离身化语。如是说者。离所化身不发化语。语者必由粗四大种相击起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二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永觉元贤
  佛说佛印三昧经·佚名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下·佚名
  佛说满愿子经·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九·佚名
  阿育王传卷第五·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佚名
  成实论 第十四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九·澄观
  心意品第十一·佚名
  阅“相见别种辨”·太虚
  遣虚存实唯识观之特胜义·太虚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上·佚名
  品類足論品目·欧阳竟无
  大雲初分师子吼健度第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吴昌龄

    (正末引从众、华幡、法器上,云)行者,将香盒过来。(行者云)香盒在此。(正末云)南无阿弥陀佛。此一炷香愿吾主万寿,臣串千秋。此一炷香愿黎民乐业,五谷丰登。此一炷香愿法轮常转,佛日增辉。(唱) 【双调】【新水令】爇龙涎一

  • ●卷十三·葛立方

    杜甫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则仇池者必真仙所舍之地。东坡在颍州,梦至一官府,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自后作诗,往往自称仇池。如“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按《唐书志》,成州同谷县有仇

  • 古赋辨体巻八·祝尧

    元 祝尧 撰宋体王荆公评文章尝先体制观苏子瞻醉白堂记曰韩白优劣论尔后山云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论也少游谓醉翁亭记亦用赋体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用对句説景尹师鲁曰传竒体尔宋时名公于文章必辩体此诚古今的论然宋

  • 卷二百六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九 戴良 山有杞 山有杞于吴之里君子至止可以宴喜水有鱼于吴之墟君子止居可以宴胥于山于水有轩膴膴何斯违斯莫或遑处于水

  • 列传第二十三·魏徵

    ○明克让 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礼论,尤所研精,龟策历象,咸得其妙。年十四,释褐湘东王法曹参军。时舍人硃异在仪贤堂讲《老子》,克让预焉。堂边有修竹,异

  •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赵尔巽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交聘之典,春秋为盛。南北史本纪书交聘颇详。其时中土分裂,与列国之敌体相交,无以异也。宋与辽、金,岁贺正旦、贺生辰外,有泛使,今谓之专使。然皆事毕即行,不常驻。金史始有盟聘表。清有中夏,

  • 臧榮緒晉書卷一·汤球

      黟縣湯球輯   臧榮緒晉書輯說   臧榮緒括西東晉為一書。成紀錄志傳百一十卷。可謂集晉書之大成矣。故後人引其書。雖標名者固多。而未標名者亦不少。前輯臧書數卷。又另輯無名氏舊晉書數卷。蓋其慎也。今均亡

  • ◎宋教仁一死所关·刘以芬

    宋教仁先生为近代政治家。辛亥革命成功,先生即力主将同盟会改组为正式政党,与各小党合而成立国民党。迨国会选举,国民党颇占优势,先生遨游各省,力倡政党内阁之说。袁世凯闻之大恐,乃购人刺杀先生于京沪车站。 先生虽为国民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纪昀

    列传元 【四十七】○元四十七许有壬宋本谢端 王守诚王思诚李好文富珠哩翀 李泂 苏天爵许有壬宋本谢端王守诚王思诚李好文富珠哩翀李泂苏天爵△许有壬许有壬字可用汤阴人幼颖悟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

  • 卷三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晋世家第九       史记三十九 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

  • 史记集解卷六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蘓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谷先生【徐广曰颍川阳城有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骃案风俗通义曰谷先生六国时从横家】出游数歳大困而归兄弟嫂妺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

  •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佚名

    【提要】 任何事物都有不可察觉的内在缺点和裂痕,有细小的缝隙,就可以象山涧一样发展成大裂隙、大山谷。这是鬼谷子先生的著名观点。他的学生张仪利用齐国的裂隙,将尚在迟疑中的齐国拉入了连横的阵营。 【原文】 张仪为

  •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礼部左右侍郎世家寳河南临颍人由归附洪武元年任黄肃故元主事归附三年试本部任傅瓛歴中书参知政事二年改本部三年致仕张铭善洪武三年任秦文绎三年任秦约直隶崇明人以文学举四年任本年致仕杨冀安直

  • 第十六章延期动议·孙中山

    一百二十九节有定时之延期此动议列在顺序之第四,其前者为散会动议、搁置动议、停止讨论动议。当延期议在议中,如有提出本题停止讨论动议者,则延期议使作截断,而非暂搁。惟若提出散会议或搁置议,则适成相反,盖此不过暂搁而已

  • (十七)朱子论静·钱穆

    宋明理学家言心地修养,或主敬,或主静,二者同属重要。上章略述朱子论敬,此章续述朱子论静。朱子从学于李侗延平,但于延平默坐澄心之教,颇不相契。因曰:只为李先生不出仕,做得此工夫。若是仕宦,须出来理会事。又曰:若一向如此,又似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七[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东京法云圆通禅师法嗣江宁府蒋山太平兴国寺惠炬禅师讳良策。福州人也。比试圆顶。游方参寻。首见六合孜禅师。微有发明。诣圆通禅师席下。顿

  • 第八卷·佚名

    三三昧耶像品第九世尊若苾刍苾刍尼净信男净信女。欲脱一切龙趣药叉趣罗刹趣阿素洛趣地狱趣饿鬼趣傍生趣者。应当修治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三昧耶。广大解脱莲花曼拏罗印三昧耶。不空罥索观世音像成就智严三三昧耶

  • 卷第十三·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十三嗣法门人德泰编录拈颂古(七十一则)龙牙遁禅师参洞山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云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牙始悟。龙牙虽然捞得一个鼻孔不知打湿两茎眉毛。机先一句截群流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