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品類足論品目

  辯五事品第一 辯諸智品第二

  辯諸處品第三 辯七事品第四

  辯隨眠品第五 辯攝等品第六

  辯千問品第七 辯抉擇品第八

  論藏稱阿毗達磨藏.諸一切論皆阿毗達磨。然論藏體制各別不同.嚴覈細辨而有

  其三。顯揚聖教論.佛了義經廣辨法相.及諸弟子無倒法相.若字有母自共相顯.名

  摩[口*旦]履迦。卽此法相分別無雜.名阿毗達磨。卽此法相解釋經義.名鄔波第鑠。此三

  體總.若再細分又各有別.讀六足論而得其六。美哉創制顯庸.後有作者遵王之路

  而軌式有由歟。六體者何。一曰釋經體.目揵連法藴足是。此體釋二十一經而詮二

  十一法.先於論端立嗢柁南該攝法名.後則依法引經詳釋文句而顯法相.自學支

  淨果乃至藴界緣起.有若雜含攝一切智盡。以其引經作釋爲鄔波第鑠.以其二十

  ********************

  一法詮一切智爲摩[口*旦]履迦.以其但顯法相未遑分別非卽純粹阿毗達磨。二曰法

  數體.舍利子集異門足是。此體結集佛說一法至十法增一法門.先於數前該嗢柁

  南.後遞敘法而釋文句.有若增一阿含妙善法數.體卽是摩[口*旦]履迦。於一法中分別

  食行儼然毗曇.而餘法不然.則亦非純粹阿毗達磨。奉敕結集復蒙讚勸.應推此作

  論體創初.然二法無明中一則曰如法藴論.六法六界中再則曰如法藴論.稽彼所

  習免此衍文.則亦昭然佛弟子論法藴爲初集異門爲後。無著顯揚由三種經攝一

  切佛語言事.一由增十經爲長含十上.三由集異門經爲長含衆集.皆如來命舍利

  子說.卽此論是.則此論者賅法至廣.而無着毗曇之所承襲歟。三曰問答義體.迦旃

  延施設足是。此體抉擇經說.設爲問答以博其趣.初亦總頌.後引經問而遞答其義.

  體卽爲鄔波第鑠。然以類聚而有三門.曰世間施設門.曰因施設門.曰業施設門.丹

  珠悉備.此方所譯唯因施設猶缺第一。以其類聚三門.體亦應爲摩[口*旦]履迦.所不同

  於法藴足者.彼引全經而詮大法.此節經句而談細義耳。四曰破立體.天寂識身足

  ********************

  是。此體前有二藴.破目揵連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有.破補特伽羅諦勝定有。後有

  四藴.則以因緣所緣雜藴成就四大法門成立六識身.亦先以總嗢柁南列其法名.

  後以六識隨其所法多句分別。體固是阿毗達磨.而法門未備唯談六識。五曰抉擇

  體.世友界身足是。此體以品類七事於藴界處明攝相應略不及詳.抉而作論.分別

  廣說有八十八門.槪略而談亦門有十六。體固是阿毗達磨.而分別未備唯攝相應。

  六分別體.世友品類足是。此體法門亦博.分別亦繁.集五足之大成.顯毗曇之全體.

  後有作者無小無大不越軌持.誠制作之慧輪法林之智炬歟。毗曇四例.斯論都備。

  一本事例.論五事七事列名釋體.名體先陳分別斯據.此例是也。二攝相應成就分

  別例.三諸門分別例.論智品自類互攝三門分別.處品三科隨眠轉輾互攝三十門

  分別.七事品三科辨攝復辨相應.隨眠品自類互攝七門分別.所緣相應又四句簡.

  攝品增一法門之所分別也.於藴處界智識隨眠辨其所攝.千問品一切智法門之

  所分別也.法藴二十經攝一切智盡而未遑分別.千問則一一各各以五十門簡.大

  ********************

  乘龍樹學凡於一法先以諸門分別後總攝歸空.其所分別一則曰如千難品.再則

  曰如千問品.是則品類足者諸例悉備毗曇之賅全.而千問品者分別多門又品類

  之至要者歟。四抉擇例.論抉擇品抉彼攝品增一法門.而於唯本法者詳其所攝。四

  類具備.而其主要則在分別.故於此論稱分別體.故於此論分別體稱真正阿毗達

  磨體也。凡學.其始也簡其繼也巨.佛時三論粗具毗曇而已.佛後三論馴至品類則

  括諸粗具糅一全體.是以如是其整密歟。品類足後.如雜心如俱舍.凡作者起.界根

  世業眠聖智定.體制組織無不例取於斯。小乘如是矣.大乘毗曇馴至集論最後之

  作.義固各別.而體制組織亦莫不同。集論於本事例.七事攝屬五事五事攝屬三科.

  集論於攝相應成就例.異門別詮.攝有十一相應有六成就則三.所例雖異而能例

  不殊.集論於抉擇例諦抉三科法抉攝相應得抉成就.亦所例異而能例不殊。大乘

  四例有如是矣.大乘六體亦莫不同。是故於釋經體有智論地論諸如是等.於法數

  體有智論詮一切法用增一法門.有瑜伽詮內明用增一法門.諸如是等.於問答義

  ********************

  體大則有瑜伽攝事於契經行處緣起食諦界菩提分.小则有寶髻四法涅槃長夀.

  諸如是等.於破立體有中百唯識諸如是等.於抉擇體有門論抉中論.五藴抉集論.

  諸如是等。是則品類足者毗曇之先型.而六足者又凡論之先導者歟。論藏根本有

  如六論.應以尊號應以領稱.而乃沿習旣久方便稱足.蓋由發智婆沙自稱身義裁

  制六論抑以足名故也。龍樹無著之徒無道身義毗曇事者.六論而外時則及於舍

  利弗毗曇。舍利弗毗曇大衆部所宗.有心性本淨無中有身無爲有九諸如是等句

  義。體制組織.爲問非問攝相應緒五大總分.與六論異。然其繫屬於分.亦藴處界根

  業智煩惱菩提分等.分別爲門有四十三.與品類論未嘗不同。更詳說定有二百六

  十三.又詳說人有七十四.則又六論所無足補其缺者.毗曇之學斯其所尊等同六

  論歟。北方毗曇有如是矣.南方毗曇則有七論。一法聚.二分別.三界說.四人施設.五

  說事.六雙對.七發趣。其分別論分別爲門而有一百二十二.與此六論罄無不同.是

  又毗曇之學一大資材也。毗曇體制略說如此.然作論多體.不獨毗曇又有毗勒。毗

  ********************

  勒者.非見對色心諸所分別.而廣比諸事以類相從.亦迦旃延佛時創作後得道人

  佛後嚴成也。大智度論敘其二門.初隨相門同相同緣說一例餘.如說四念住則菩

  提分全.如說自淨其意則諸心所全.次對治門說病知藥說藥知病.如說念處則知

  四倒.如說三毒則知正道。此毗勒體悼無其論真面不明.然卽二門而求諸作.大則

  龍樹諸論小則成實一論猶足知槪。龍樹立說多不全彰而常影顯.髣髴毗勒矣。若

  成實立論品.明明說有同相論門.如說一事.餘同相事皆名已說.又如佛說心爲輕

  躁則爲已說餘心數法.此與毗勒有何殊哉。治學立論.荒誕無稽誠爲妖孽.而負嵎

  困守又何啻無間幽囚。將欲作大事.啓後人.其必有精審殊特之槪者歟.不違六論

  不錮六論是也。龍樹有言.若不得般若.入毗曇門則墮有中.入毗勒門則墮有無中.

  至足味乎。

  ********************

猜你喜欢
  胜鬘宝窟卷上(之本)·吉藏
  卷二·佚名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二·佚名
  卷四十五·性音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王日休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中·佚名
  千岩和尚语录·千岩元长
  答熊慕新问(十八则)·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唐慧琳
   第三十八則 風穴鐵牛機·胡兰成
  缁门警训卷第九·如卺
  看军人尚有军纪否·太虚
  宗镜录卷第二十六·延寿
  第八卷·佚名
  历代法宝记·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三·彭定求

        卷803_1 【酬人雨后玩竹】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卷803_2 【春望词四首】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

  • 秦竹村·隋树森

    秦竹村,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行香子 知足 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尺剑,五车书。 【庆宣和】引个奚童跨蹇驴,竟至皇都。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笑取。

  •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五·王称

    文艺传九十八  乌虖文章之难真难其人哉抑亦与时而盛衰乎三代逺矣汉之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相如王褒刘向扬雄皆足以垂世立教后世为不可及已自汉以来文章防六代余习至唐王杨卢骆燕许之流亦可以名家矣而文终以不振独一韩愈

  • 春秋战国异辞卷八·陈厚耀

    晋史晋世家周成王封其弟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字子于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黄士衡

    话说项王率领骑队八百余人,脱出重围,随行军士,一路陆续逃走。直至淮水河边,觅得船只,渡过对岸。回顾部下,只剩了百余人!又前行半日,到了阴陵,忽然迷失道路。瞥见路旁有一农夫,项王上前向之问路。农夫见是项王,知道兵败逃走,心恨其

  •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九月甲子朔,分镇桃林口太监杨朝报:插汉虎墩兔以醉,为妇哈屯刺死。插汉,地名,元小王子之裔。嘉靖间,插汉打来孙避俺答之强,与子土蛮火成等自宣府塞外移辽左顺福余诸部以自立。土蛮生卜彦,卜彦生虎墩兔。原与俺答吉囊兄弟同姓,实

  • 七十一、女学校教书·包天笑

      自从到了时报馆,从事于记者生涯以后,我是决计放弃了教书工作了。我自从十七岁父亲故世后,即开门授徒,做了一个小先生,一直处馆教书,坐热了那只冷板櫈。以至脱离私塾制度,又踏进了新式教育,什么吴中公学社咧,又是山东青州府

  • 宋孝武宣贵妃传·李延寿

    殷淑仪,是南郡王刘义宣的女儿。容色美丽,笑靥妖娆。刘义宣失败以后,孝武帝秘密地把她娶来,宠爱冠于后宫。借姓殷氏,身边泄密的人许多都被杀死,所以当时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她死了以后,孝武帝常常思念想见到她,于是便做了一个

  • 洪皓传·脱脱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中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王黼、朱面力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极力推辞。宣和年中,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开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一礼略吉礼【六】释奠太学【臣】等谨按郑志列释奠及孔氏庙二门今循其例以太学祭典及阙里祭典分为二篇我皇上亲临丁祭特颁谕旨肇建辟雍驾临讲学礼隆乐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 洪武四年闰三月甲寅朔,诏诸郡县军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襍役,若有余田,计其余役与民同。 置延平卫指挥使司。 乙卯,广东南海县西林寨巡检蹇思明等送官牛至京,多道死。工部奏令转送临濠,死

  • 御制书·洪咨夔

    御制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隠公作伪事春秋以三为近古后世注疏家愈逺愈竒而愈不得其正即如不书隠公即位左氏谓摄盖引而不发似矣公羊以为桓贵则已失之惟谷梁一则谓成公志再则谓成人美终则谓轻千乗之国蹈道则未持论平正而不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軌儀修行離暗獲得光明不隨他緣得自然智速到大乘一切   智智.善男子若菩薩於彼所行軌儀一切諸行不退不動獲得光明.名爲正法自智光   明亦名於法無障礙智能離

  • 佛教各宗派源流·太虚

      论曰。转法轮具四义。一轮二转三方四降敌。轮者大乘以无生灭观为体。小乘以生灭观为体。大乘无生观为轮。略具十义。一唯圣王有余人则无。唯无所得圣王有此无生灭观。有所得人则无。二自然成就不由工匠。佛菩萨了

  • 卷第九·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九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二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颂曰。此一业引故  如当本有形本有谓死前  居生刹那后论曰。若业能引当所往趣。彼业即招能往中有。故此中有若

  • 蠡测汇钞·邓传安

    地理杂志。清邓传安撰。一卷。传安字鹿耕,号盱原,又作菽原,江西浮梁人。嘉庆进士,官至建宁知府。传安官台湾十余年,览其山川形势、民俗土风,得文三十三篇,于道光十年(1830)汇编付梓。二万六千余字。台湾番社纪略、番

  • 女科经纶·萧埙

    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

  • 体论·杜恕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