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七)朱子论静

宋明理学家言心地修养,或主敬,或主静,二者同属重要。上章略述朱子论敬,此章续述朱子论静。

朱子从学于李侗延平,但于延平默坐澄心之教,颇不相契。因曰:

只为李先生不出仕,做得此工夫。若是仕宦,须出来理会事。

又曰:

若一向如此,又似坐禅入定。

朱子于二程教人静坐,亦有辩解。

因举明道教上蔡且静坐,彼时却在扶沟县学中。明道言,贤只是听某说话,更不去行。上蔡对以无可行处。明道教他且静坐。若是在家,有父母合当奉养,有事务合当应接,不成只管静坐休。

又曰:

伊川亦有时教人静坐,然孔孟以上却无此说。

又曰:

游氏守静以复其本,此语有病。守静之说,近于佛老,吾圣人即无此说。

可见朱子对于程门相传静坐工夫,乃及守静澄心诸说,实颇不重视,抑且言外时露反对之意。

主静之说,始于周濂溪之《太极图说》,朱子说之曰:

濂溪云: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中与仁是发动处,正是当然定理处,义是截断处。常要主静。岂可只管放出,不收敛。

又曰:

濂溪言主静,静字只好作敬字看,故又言无欲故静。若以为虚静,则恐入释老去。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正是要人静定其心,自作主宰。程子又恐只管静去,遂与事物不相交涉,却说个敬,云:敬则自虚静,须是如此做工夫。

又曰:

敬则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

敬则自然静,不可将静来唤做敬。

是虚静可分两面看。一则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无欲故静,由此以为致知穷理之地,故曰敬则自虚静。一则专靠此一边,不再加以致知穷理工夫,则近于释老,终自要不得。朱子力尊濂溪《太极图》,以为二程之学所自出。然于静敬二字之轻重上,则宁取二程。

又曰: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天道也。始于阳,成于阴,本于静,流于动者,人道也。然阳复本于阴,静复根于动,其动静亦无端,其阴阳亦无始。则人盖未始离乎天,而天亦未始离乎人也。

濂溪之主静立人极,此就人生界言。然人生界终是在宇宙界中,人极终自在太极之内,不能自外于太极。龟山道南一派偏主静,五峰湖湘一派偏主动,朱子皆所反对。二程主敬,敬兼动静,然专一主敬,朱子亦所反对。又有辨者。有动静相对之静,有主静立极之静。主静立极之静,乃是心体,非心工夫,朱子称之曰此心湛然纯一。然又必曰:

直到万理明彻之后,此心湛然纯一。虚明洞彻,无一毫之累。

此则在境界上说,非工夫上语。朱子言主静,大意如此。后人遵守濂溪主静之说者,若依朱子言,乃是未得濂溪之本意也。故朱子非不言静,惟所言各有所指,各有分际,学者当分别细观。

朱子又说:

便是虚静,也要识得这物事。如不识得这物事时,则所谓虚静,亦是个黑底虚静,不是个白底虚静。而今须是要打破那黑底虚静,换做个白底虚静,则八窗玲珑,自无不融通。不然,则守定那黑底虚静,终身黑淬淬地,莫之通晓。

所谓识得这物事者,即是说要识得此心。朱子屡言心是活物,又言心是虚明灵觉,可容万理万物。朱子不要黑底虚静,犹如说不要死底敬,此等分辨,皆当细参。

郭德元告行,先生曰:人若于日间闲言语省得一两句,闲人客省见得一两人,也济事。若浑身都在闹场中,如何读得书。若逐日无事,有现成饭吃,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

朱子《文集》《语类》合共两百八十卷,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惟此一见。乃对郭德元一人言之,其人殆是逐日无事吃现成饭者,故朱子教之且如此一二年,不怕无进步。清儒颜元习斋专拈此作诋讹,认为朱子以此八字教人,此乃习斋自己心不虚静,连黑底虚静也没有,故而闹此意气。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三章·佚名
  二、释言·佚名
  卷一百三十一 本朝五·黎靖德
  春秋集传辨疑卷一·陆淳
  御制读左传·杜预
  君子不忧不惧·孔子
  让精神更丰盈·李叔同
  提要·钱时
  卷三十七·沈廷芳
  绵蛮·佚名
  有为无为品第十一·佚名
  鉴 古 叹 今·太虚
  答刘密机问·太虚
  阅餐石日记·太虚
  佛说旧城喻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道居·唐圭璋

      待考。   蝶恋花   气禀五行天瑟秀。瑞见枢延,况是黄钟奏。日影量来添午昼。柳梅消息年时候。   红粉吹香帘幕秀。深院笙歌,劝饮金钟酒。乐事赏心千岁有。黑头做三公有。

  • 邵伯温·唐圭璋

      伯温字子文,河南(今洛阳)人。邵雍之子。生嘉祐二年(1057)。以荐入仕,为教授。崇宁元年(1102),入元符上书邪上籍。后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绍兴四年(1134)卒,年七十八。   望江南   金泉山   百尺长藤垂到地,千株乔木密参

  • 第二出 梦讯·李渔

    (场上预设床帐)〖意难忘〗(生儒服上)饱杀侏儒。叹饥时曼倩,望米如珠。长贫知有意,天欲尽其肤。除故我,换新吾,才许建雄图。看士人,改躯换貌,尽赖诗书。〔鹧鸪天〕自幼亡亲苦备尝,时人尽道产空桑。不阶尺土成家易,止靠孤身办事忙。

  • 爱山·隋树森

    爱山,姓氏、生平均不详。曲家有李爱山、王爱山,此人或为其一。 小令 【南吕】四块玉 美色 杨柳腰,芙蓉貌。袅娜东风弄春娇,庞儿旖旎心儿俏。挽乌云叆叇盘,扫春山浅淡描,斜簪着金凤翘。 知足 两鬓秋,今年

  • 《词综》(发凡)·朱彝尊

    唐、宋以来作者,长短句每别为一编,不入集中。以是散佚最易。常熟吴氏讷汇有《宋元百家词》,抄传绝少,未见全书。近日毛氏晋刻有汲古阁《六十家宋词》,颇有裨于学者。是编所录,半属抄本,白门则借之周上舍雪客,黄徵士俞邰,京师则

  • 卷二百二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百四 释浄端 赠吴少卿入山 友人相访入柴关云水寛闲溪涧寒莫道山家无可待老松修竹任君看 和友人入山韵 闲来无事对山屏古涧

  • 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三·脱脱

        陈尧佐 宋庠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父省华字善则,事孟昶为西水尉。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令。县之郑白渠为邻邑强族所据,省华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

  • 卷六·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六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鲁与列国通好【宋卫 共姬之节附】隠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七年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八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劒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防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

  • 李责力传(附李敬业传)·刘昫

    李责力,曹州离狐人。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原本姓徐,名世责力,永徽年间,因为触犯太宗的名讳,改用单名责力。家里很多奴仆,积粮数十万斗,李责力与他的父亲都好施恩惠,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大业末年,韦城人翟让聚众做强

  • 柳升传·张廷玉

    柳升,怀宁人。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百户。他经历大小二十余战,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年,随从张辅征交趾,破贼于鲁江,斩杀其首领阮子仁等。守卫咸子关。贼人进入富良江,船只连绵十余里,横截江面,构建营寨,陆军也有数万人。张

  • 卷一·陈继儒

    黄石公、庞德公,老子之徒也。子房,人杰也,黄石公以进履折之,曰:&ldquo;孺子可教&rdquo;。孔明卧龙也,每见庞德公,拜于床下,初不令止;仲尼圣人也,老子曰:&ldquo;子去子之骄气,与子淫态。&rdquo;黄石公降一子房而隐谷城,庞德公降一孔

  • 卷五·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五宋 真德秀 撰元亨利贞易乾元亨利贞朱子曰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一者奇也阳之数也干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干字三画卦之名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干字六画卦之

  • 卷二·俞汝言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平义卷二      秀水俞汝言撰桓公【名轨史记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辟土服远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不言即位先君不以其道终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

  • 惟念品法句经第六(十有二章)·佚名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说,是则炤世间,如雲解月现。起止学思惟,坐卧不废忘。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则胜。始得终必胜,逝不睹生死。若见身所住,六更以为最。比丘常一心,便

  • 卷第二·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二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middot;敬法篇第二(此有八缘)敬僧篇第三(此有三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说法缘  &middot;听法缘  &middot;渐顿缘  &middot;求法缘  &middot;感福缘  &mid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六·隐元

    讚開山正榦禪師含曹溪毒,入黃檗林,渾身是苦,遺累至今。煙幕幕雨,沉沉千古,何人解此心?希運禪師脫白斯地緣生福,唐機投百丈,舌露鋒芒,在在標名。黃檗也是,熟處難忘。杜撰接人六十棒,流傳惡辣遍諸方。懶安禪師識得牛兒,驀劄歸欄。不

  • 老实人·沈从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7月初版。收《自序》1篇,《船上岸上》、《雪》、《连长》、《我的邻》、《在私塾》、《老实人》、《一件心的罪孽》、《一个妇人的日记》等短篇小说8篇。本集的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