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杜甫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则仇池者必真仙所舍之地。东坡在颍州,梦至一官府,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自后作诗,往往自称仇池。如“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按《唐书志》,成州同谷县有仇池,与秦州接壤,故老杜《秦州杂诗》尝曰:“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送韦十六赴同谷郡》尝曰:“受词太白脚,走马仇池头”是已。欧阳仲醇父语人曰:“尝梦上帝命我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醇父亡。故东坡有诗云:“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松漠纪闻》云:“长白山在冷山东南,白衣观音所居,其山禽兽皆白,人或秽其间,则致蛇虺之害。”则知福地何处无之。白乐天之蓬莱山,王平甫之灵芝宫,欧阳永叔之神清洞,皆有诗章以纪其异,其亦仇池、长白之类欤(《历代诗话》本作“与”)?

王仲致尝奉使过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而老杜《仇池诗》乃谓“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耶?

《史记蒙恬传》:“秦并天下,使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夷秋,筑长城,延袤万余里。”郦道元《水经注》亦云:“蒙恬筑长城,起首临洮,至于碣石,东暨辽海,西并阴山,凡万余里。”而魏陈琳作《饮马长城窟行》乃云:“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王翰《古长城吟》“富国强兵二十年,敛怨兴徭九千里。”何耶?

汝人多苦瘿,故欧公《汝瘿诗》云:“伛妇垂瓮(《历代诗话》本作“瓮”)盎,娇婴包卵鷇。无由辨肩颈,有类龟缩壳。”梅圣俞诗云:“或如鸡精(《历代诗话》本作“嗉”)满,或若猿(《历代诗话》本作“蝯”)嗛并。女惭高掩襟,男大(《历代诗话》本作“衣”)阔裁领。”东坡《量移汝州诗》云:“阔领先裁盖瘿衣。”又云:“汝阳瓮盎吾何耻。”鲁直《汝州叶县诗》亦云:“瘿民见我亦悠悠。”余尝侍先人知汝州,见州治诸井,皆以夹锡钱镇之,每井率数十千。问其故,一老兵曰:“此邦饶风沙,沙入井中,人饮之则成瘿,夹锡钱所以制沙土也。”因思无锡惠山泉,清甘甲于二浙者,以有锡也。则老兵之言不妄矣。

曹操入荆州,孙权遣周瑜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曹公军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大败。盖谓鄂州蒲圻县赤壁也。黄州亦有赤壁,但非周瑜所战之地,东坡尝作赋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盖亦疑之矣。故作长短句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谓之人道,是则心知其非矣。韩子苍知黄州日,闻贼起旁郡,有诗云:“齐安城畔山危立,赤壁矶头水倒流。此地能令阿瞒走,小偷何敢下芦洲!”遂直以齐安赤壁为周瑜所战之地,岂非因东坡之语邪?

俗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言扬州天下之乐国。如韦应物诗云“雄藩镇楚郊,地势郁岧嶤。严城动寒角,晓骑踏霜桥”,杜牧诗(《历代诗话》本脱“诗”字)云“秋风放萤苑,春草闘(《历代诗话》本作“斗”)鸡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句,犹未足以尽扬州之美。至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则是恋缪此境,生死以之者也。隋炀帝不顾天下之重,千乘万骑,锦缆牙樯,来游此都,竟藏骨于雷塘之下,其(《历代诗话》本作“真”)所谓“禅智山光好墓田”者耶!

钱塘风物湖山之美,自古诗人,摽牓(《历代诗话》本作“标榜”,同)为多,如谢灵运云“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历代诗话》本作“滞”)薄”,郑谷云“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张祜云“青壁远光凌鸟峻,碧湖深影鉴人寒”,钱起云“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木(《历代诗话》本作“树”)色入秋窻”之类,皆钱塘城外江湖之景,盖行人宕(《历代诗话》本作“客”)子于解鞍系缆顷刻所见尔。城中之景,惟白乐天所赋最多,所谓“潮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大屋檐多装鴈齿,小航舩亦画龙头”,“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至今尚有可考。

荆州者,上流之重镇,诗人赋咏多矣。韩退之云:“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言气候之不正。刘梦得云:“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言城郭之荒凉。张说云:“旃裘吴地尽,髫荐楚言多。”言蛮夷之与邻。张九龄云:“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言道路之四达。若其邑屋之繁富,山川之秀美,则罕有言之者。盖自秦并楚之后,宫室尽为禾黍,未易兴复,而况秦楚之后,代代为百战争夺之场邪!故东坡《渚宫》诗备言楚王宫室之盛,而继之以“秦兵西来取锺簴,故宫禾黍秋离离。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池空野逈(《历代诗话》本作“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之句。

涟水军有真君泉,在军治园中。东坡尝题字于石栏,又作长短句,所谓“勌(《历代诗话》本作“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是也。又有蓝家井亦佳绝。二水清甘无比,尝以惠山泉比试,而惠泉飜不及。余随侍文康公侨寄此军二年,每日烹茶,更用二水,遂摈惠泉不用。信知陆鸿渐《茶经》,张又新《水记》皆虚语尔(《历代诗话》本作“耳”)。山谷《省城烹茶诗》云:“合门井不落第二,竟陵谷帘定误书。”亦谓此也。欧公《再至汝阴诗》云:“水味甘于大明井。”则知天下甘泉不为陆、张所录者,何可胜数哉?

白乐天《九江春望诗》云:“垆烟岂异终南色,湓(《历代诗话》本作“盆”)草宁殊渭北春。”盖不忘蔡渡旧居也。老杜《偶题》云:“故山迷白阁,秋水忆皇陂。”盖不忘秦中旧居也。东坡《横翠阁诗》云:“已见西湖怀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殆亦此意。

苏东坡兄弟,以仕宦久,不得归蜀,怀归之心,屡见于篇咏。东坡《金山诗》云:“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现(《历代诗话》本作“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送程六表弟诗》云:“凭君寄谢江东叟,念我空见长安日。浮江泝蜀有成言,江水在此我不食。”子由《汝南迁居诗》云:“病暑暑已退,思归未成归。”《初得南园》云:“千里故园魂梦里,百年生事寂寥中。”及子由颍滨买宅,坡又和其诗云:“剑关大道车方轨,君自不归归何难。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则二苏未尝一日不怀归也。嘉佑丙申岁,老苏在京师,乃有厌蜀之意。尝有意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而居。故为诗曰:“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历代诗话》本作“清”)多鲤鱼。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是时乡人陈景回自蜀居蔡,故以是诗告之。则是二苏欲归蜀,而老苏欲出蜀也。厥后老苏葬于蜀,而治命指其墓旁庚壬地为二子之藏,而二子终不得归焉,信知人事不可期也。又欧阳永叔居官之日多,然志未尝一日不在颍也。《下直诗》云:“终当自驾柴车去,独结茆(《历代诗话》本作“茅”)庐颍水西。”《斋宫偶书》云:“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呈同行三公》云:“买地淮山北,垂竿颍水东。”《秋怀诗》云:“鹿车终自驾,归去颍东田。”《送职方》云:“三年解组来归日,吾已先耕颍水头。”《书怀》云:“颍水多年已结庐,白首归来一鹿车。”《表海亭》云:“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青州书事》云:“君恩天地不违物,归去行歌颍水傍。”《谢石枕(《历代诗话》本作“扌穴”)蕲(宋本作“竹”头)簟诗》云:“终当卷簟携枕(《历代诗话》本作“归”)去,筑室买田清颍尾。”《清明日诗》云:“有田清颍间,尚可事桑麻。安得一黄犊,幅巾驾柴车。”《送祖择之》云:“待君归(《历代诗话》本作“今”)日我何为,手把鉏犂汝阴叟。”《归田乐》云:“吾(《历代诗话》本作“我”)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观其思归之言,重复如是,岂怀禄固位者哉?老杜云:“非无江海志,潇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此永叔志也。

晋孝武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沙门居之,故今人皆以佛寺为精舍。殊不知精舍者,乃儒者教授生徒之处。《后汉》包咸、檀敷、刘淑传,皆有立精舍教授生徒之文。谢灵运《石壁精舍诗》曰:“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皆灵运所居之境,非佛寺也。故李善注云:“精舍者,今读书斋是也。”叶少蕴所居号石林精舍,盖用此义。

白乐天所至处必筑居,在渭上有蔡渡之居,在江州有草堂之居,在长安有新昌之居,在洛中有履道之居,皆有诗以纪胜。故其自谓云:“予(《历代诗话》本作“余”)自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所谓君子之居,一日必葺者耶?

梅圣俞《寄题欧公醉翁亭诗》云:“日暮使君归,野老纷纷至。但留山鸟啼,与伴松间吹。借问结庐何,使君游息地;借问醉者何,使君闲适意;借问镌者何,使君自为记。”全体欧公《醉翁亭记》而作。余谓滁之山水,得欧文而愈光;欧公之文,得梅拟而愈重。

晋谢安居金陵之冶城。洎废,李太白尝营园其上,赋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梧桐识佳木,蕙草留芳根。”后为王荆公之居,公为诗曰:“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至于叙其所居草木,则又有诗云:“千枝(《历代诗话》本作“枚”)孙峄阳,万本母《淇奥》。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此等句抑可以想象其林峦之盛,今复为瓦砾之场矣,可胜叹哉!

韩文公宦游四方,险阻艰难,莫甚于登华山泛洞庭之时。《荅张彻诗》云:“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磴藓澾拳局(《历代诗话》本作“局”),梯飙飐伶俜。”《赠张十一诗》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鸡犬断四听,粮绝谁与谋。”观此尚可寒心也。

韦应物《听嘉陵江声》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鸣。”《赠李儋》云:“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二诗意颇相类,然应物未晓所谓非因非缘,亦非自然者。

皇佑三年,荆公倅舒,与道人文锐、弟安国拥火游石牛洞,翫李习之题字,听泉而归。故有诗曰:“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而空归。”元丰间,鲁直尝至其处,亦题诗云:“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盖俲(《历代诗话》本作“效”)其作也。晁无咎《续楚词》载荆公词,以为二十四言具六艺群言之遗味,故与经学典策之文俱传,未晓其说也。

烟霞泉石,隐遁者得之,宦游而癖此者鲜矣。谢灵运为永嘉,谢玄晖为宣城,境中佳处,双旌五马,游歴殆遍,诗章吟咏甚多,然终不若隐遁者藜杖芒鞋之为适也。玄晖《敬亭山诗》云:“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板桥诗》云:“既欢怀禄情,复叶沧洲趣。”自谓两得之者。其后又有《鼓吹登山》之曲。且松下喝道,李商隐犹谓之杀风景,而况于鼓吹乎?韦应物、欧阳永叔皆作滁州太守,应物《游琅琊山》则曰:“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永叔则不然,《游石子涧诗》云:“麕麚鱼鸟莫惊怪,太守不将车骑来。”又云:“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游山当如是也。

虞巡之事远矣,后世莫能知其详也。若周穆王者,劳民费财,从事于八荒之远,岂人君之美事乎?颜延年《应诏观北湖诗》乃云:“周御穷辙迹,夏载历山川。蓄轸岂明懋,善游皆圣仙。”《侍游曲阿诗》又云:“虞风载帝狩,夏谚颂王游。春方动宸驾,望幸倾五州。”是开人君游豫流亡之心,非所谓告以善道者也。

扈从明皇南出雀鼠谷,张说作诗,和章甚众,皆不若王丘趾作为工。如“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戍云开晋岭,江鴈入汾河。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之句,未有及之者。唐朝推燕、许,而王丘不以诗名,观燕、许之作,惭于丘多矣。至王光庭言(《历代诗话》本作“云”):“寒随汾谷尽,春逐晋郊来。”而赵冬曦复云:“寒依汾谷去,春入晋郊来。”更相剽窃如此,又不足论也。

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独未见李白诗耳。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故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

张又新品天下甘泉,以常州惠山泉为第二。东坡谓“闲(《历代诗话》本作“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是也。荆门军亦有惠泉,李德裕有诗题于泉上云:“兹泉田(《历代诗话》本作“由”)太洁,终不蓄纤鳞。到底清何益,涵虚秪自贫。”至今碑版存焉。小说载德裕在中书,置水递以取惠山泉,一僧指吴天观井,谓与惠山水脉相通,辨之味同,遂停水递。其好水殆成癖矣。荆门惠泉,本名蒙泉,沈传师有“蒙泉聊息驾,可以洗君心”之句。而德裕乃直名曰惠泉,岂非思惠山泉不可得,求其似者而强名之欤(《历代诗话》本作“与”)?然德裕尝令所亲取扬子江中零(《历代诗话》本作“泠”)水,其人醉忘,乃汲石城水以绐之,德裕能辨其非是。审尔,其可以蒙泉为惠泉而自欺乎?

元次山结屋浯溪之上,有三吾焉:因水而吾之,则曰浯溪;因屋而吾之,则曰[广吾] (《历代诗话》本作“吾”)亭;因石而吾之,则曰[山吾]薹;盖取我(《历代诗话》本作“吾”)所独有之义。故自为铭曰:“命之曰吾,旌(《历代诗话》本作“莅”)吾独有。”噫,次山何其不达之甚邪?且身非我有,是天地之委形;生非我有,是天地之委蜕和;性命非我有,是天地之委顺;孙子非我有,是天地之委蜕。而次山乃区区然认山川丛薄之微,惑其灵薹,认为我有,抑可哀也已!庄子曰:“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次山傥知此乎?司马温公有园名独乐。尝为记云:“叟之所乐者,寂寞固陋,皆众所鄙笑,虽推以予人,人且不取,安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岂能专哉。”故东坡为赋诗云:“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惟温公独有之道,蕴于胷中,故东坡独乐之章形于笔下,与次山所见,殆天壤矣。

空同山,汝州岷州皆有之,老杜《送高适书记赴武威诗》云:“空同小麦熟,且愿休王师。”又以诗寄之云:“主将收才子,空同足凯歌。”皆谓岷州之空同也。杜乃用之于武威之诗何哉?盖武威,唐为凉州都督府,与岷州俱隶陇右道,则送适诗虽及之无伤也。《庄子》载黄帝见广成子于空同之上,《史记》亦载黄帝西至于空同。成玄英疏《庄子》,谓在京西北界,则是以为汝州之空同。韦昭注《史记》,乃谓在陇右,则是以为岷州之空同,将孰信耶?余谓庄生述黄帝问道,又言游襄城,登具茨,访大隗,其地皆与汝州接,则是汝州空同无疑矣。余尝至汝,登兹山而访遗迹,有所谓广成泽者,有所谓广成城者,有所谓广成庙者。宣和间,太守林时敷尝以是奏请建道观,诏从之。其考之详矣。《寰宇记》又载泾州保定县有笄头山,一名空同山,亦以为黄帝问道之地,益无的据。而卢正援《尔雅》之说,谓北戴斗极为空同,其地远,华夏之君所不到,此又荒忽恠诞之言也。 

猜你喜欢
  卷八百·彭定求
  卷八百零一·彭定求
  徐俨夫·唐圭璋
  论剧戏第三十·王骥德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臧懋循
  第二折·李文蔚
  卷十八·唐圭璋
  初集卷二十二·乾隆
  七月七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卷一百十六·陈思
  卷一百四十一·陈廷敬
  日涉园集巻八·李彭
  提要·胡曾
  南曲入声客问题辞·毛先舒
  卷中·王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三出 改葬·洪昇

    【商调引子·忆秦娥】〔生引二内侍上〕伤心处,天旋日转回龙驭;回龙驭,踟蹰到此,不能归去。  寡人自蜀回銮,痛伤妃子仓卒捐生,未成礼葬。特传旨另备珠襦玉匣,改建坟茔,待朕亲临迁葬,因此驻跸马嵬驿中。〔泪介〕对着这佛

  • 卷三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八 崔颢【汴州人】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

  • 知稼翁集补钞·管庭芬

    知稼翁集补钞黄公度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桂华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旧山泉石故应好

  • 卷二百·毕沅

      ◎元纪十八 ∷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六年年   春,正月,丁巳朔,暹罗来贡方物。   丁卯,敕:“福建、两广、云南、甘肃、四川军官致仕还家,官给驿传如民官例。”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传中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

  • 孝昭纪·李百药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同母弟。幼时俊伟不凡,早有大志,深受武明皇太后宠爱。魏元象元年(538),封常山郡公。文襄执政后,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入霸府做诸弟的师傅。帝览阅文籍,能够追究其意旨却不喜好辞采。常

  • 元载传·欧阳修

    元载的字叫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父亲名升,本来姓景,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得到的赏田在扶风郡,景升主管她的租税收入,因有功劳,对元妃请求,改姓元。元载早年成了孤儿,长大后,好学,擅长写文章。天宝初年,皇帝下诏举行精通庄子、列子

  • 叶兑传·张廷玉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颇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元朝末年,他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身份献书给太祖,列一纲三目,诉说天下大计。当时,太祖已平定宁越,规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察罕的势力还

  • 闗中奏议巻八·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总制类一为预防边患事兵部覆该本部于兵科抄出总制陜西延宁甘肃边务兼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题近该兵部咨该总制大同宣府偏头闗等处边务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宇奏要会集边兵以剿灭套冦该本部看得各

  • ●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丁传靖

    太祖 今章奏不当名赵广汉,按国史,本朝广汉后也。邵氏闻见录 隋开汴河,其势正冲今南京,至城外迂其势以避之,古老相传为留赵湾。至艺祖以宋州节度使即帝位,乃其谶也。孙公谈圃 国家上世陵寝,皆在保州保塞县东三十里,有天子巷,御

  • 第六十二章 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筹备经过·李宗仁

    一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开幕制定宪法。1947年元旦遂由国民政府公布施行。政府并声称从速召集“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好让国民党还政于民。 直至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开幕之日这一段期间,国内战局表

  • 罗运炎·周诒春

    罗运炎 字耀东。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西九江。已婚。初毕业于九江南伟烈大学。(即同文书院。)历任九江民立第一学校。公立文化高等小学。官立德化高等小学教员。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后得官费。入比利亚学校。习普通文科

  • 大学衍义卷三·真德秀

    帝王为学之本商髙宗周成王之学书説命【商书篇名説傅説也筑于傅岩之野髙宗梦得之立之为相作説命三篇】王曰来汝説台小子旧学于甘盘【台予也小子高宗谦称也甘盘商贤臣】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遯隠也

  • 荣辱第四·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一系列有关光荣与耻辱的问题,其大旨则是《劝学扁》所说的“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以及本篇所说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原文]4.1■泄者(1),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2),虽有戈矛之刺,不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以在舍卫城夏坐。意欲人间游化。世尊告曰。今

  • 卷第六·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六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僧残戒之二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长老比丘。名迦罗。时到著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到一田家。其家母人遥见长老迦罗。便起迎之。恭敬问讯。善来阿阇梨。

  •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撰人不详。内容与《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类同,而文字更为简古,盖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以劝人奉道守戒,行善去恶为主旨。谓道以中和为德,人当以戒制情,使德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