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二十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一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之四

若业未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犊子部说五部业。所得异熟亦通五部。欲止彼意显业虽通五部而彼异熟唯修所断故作斯论。若业未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耶。答诸业未离染。彼业异熟定未离染。或有业异熟未离染。彼业已离染。谓预流者见所断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应知此中或有业先离染。后异熟方离染。或有业与彼异熟俱时离染。必无异熟先得离染。后时彼业方得离染。谓四法忍时。令四部所摄诸不善业先得离染。非彼异熟。又离欲界染前八无间道时。令前八品修所断诸不善业先得离染。非彼异熟。彼诸异熟要至第九无间道时方得离染。是名业先离染。后彼异熟方得离染。若离欲界染第九无间道时。令第九品诸不善业。一切不善身业语业。欲界善业。及彼诸异熟俱时离染。离初静虑染第九无间道时。令初静虑业及彼异熟俱时离染。如是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染。第九无间道时。令非想非非想处业。及彼异熟俱时离染。如是名为业与异熟俱时离染。以非色不善业。五部所摄亦九品道断。诸不善色业。有漏善业。一切异熟。唯修所断。唯上上品道断故。是名此处略毗婆沙。然此中依二业作论。谓见所断修所断故作是说。若依五业作论者。则不应言谓预流者见所断业。乃至广说。应作是说。谓未离欲染者。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见苦所断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见苦集所断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灭智已生道智未生。见苦集灭所断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道智已生未离欲界染者。见苦集灭道所断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离欲界染一品。乃至八品时。彼八品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离欲界染第九无间道时。彼第九品业。一切不善身语业。欲界善业。及彼诸异熟俱时离染。离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第九无间道时。诸地善业及彼异熟俱时离染。而不作是说者。由依二业而作论故。

若业已离染。彼业异熟已离染耶。答诸业异熟已离染。彼业定已离染。或有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谓预流者见所断业已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此中分别广如前说。若业有果。彼业皆有异熟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邪宗显正义故。谓有外道执一切善恶业无果异熟。为止彼意显一切业无不有果。诸有漏善及不善业皆有异熟故作斯论。然契经中说。果有五种。一等流果。二异熟果。三离系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等流果者。谓善生善。不善生不善。无记生无记。异熟果者。谓诸不善有漏善法所招异熟因。是善恶果唯无记。异类而熟故立异熟名。离系果者。谓无间道断诸烦恼。此无间道。以烦恼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自类诸道为等流果。若无间道。以能于先来诸烦恼断集得作证。此无间道以彼烦恼断。但为士用果。此则总说。若别说者。苦法智忍。以彼欲界见苦所断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苦法智品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诸无漏道为等流果。如是乃至道类智忍。以色无色界。见道所断十四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道类智品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诸无漏道为等流果。以三界见苦集灭所断。及欲界见道所断诸随眠等断集得作证。此道类忍。以彼诸断为士用果。诸预流者。于一来果求作证时。初五无间道。以彼五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五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自类诸道为等流果。第六无间道以第六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第六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自类诸道为等流果。以三界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前五品随眠等断集得作证。此第六无间道。以彼诸断为士用果。诸一来者。于不还果求作证时。无间道起能断欲界修所断四随眠。若断第七及第八品。此无间道。以彼二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二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自类诸道。为等流果。若断第九品一无间道。以第九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第九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自类诸道。为等流果。以三界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前八品随眠等断集。得作证。此第九无间道。以彼诸断为士用果。诸不还者。于无学果求作证时。无间道起能断色无色界修所断六随眠。若断初静虑染一品。乃至九品。此九无间道。以彼九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九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自类诸道为等流果。如是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前八无间道。以彼八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八解脱道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诸无漏道。为等流果。金刚喻定以第九品随眠等断。为离系果及士用果。以初尽智品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后等胜诸无漏道。为等流果。以三界见所断及下八地修所断。并非想非非想处修所断。前八品随眠等断集。得作证。此金刚喻定以彼诸断为士用果。若诸异生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见修所断染诸无间道。以彼诸断诸解脱道。及后等胜自类诸道。为果。多少如理应思。士用果者。若法由彼士用故成此法。说为彼士用果。增上果者。若法由彼增上所起。当知此法是彼增上及增上果。是余增上非增上果。谓后生诸法是前法增上。及增上果。前生诸法。是后法增上非增上果。未来诸法。是过现法增上。及增上果。过现诸法。是未来法增上非增上果。未来现在法。是过去法增上。及增上果。过去诸法。是未来现在法增上。非增上果。问士用果增上果何差别。答诸所作事。于能作者是士用果及增上果。于能受者唯增上果。如稼穑等所作诸事于农夫等是士用果。及增上果。于受用者唯增上果。士用力起名士用果。增上力起名增上果。增上力宽不障碍故。士用力狭能引证故。是名二果差别。西方诸师说果有九种。谓于前五更加四种。一安立果。二加行果。三和合果。四修习果。安立果者。谓依风轮安立水轮。复依水轮安立金轮。复依金轮安立大地。复依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数。此中后后是前前果。余安立果类此应知。加行果者。谓不净观。或持息念。为加行。故渐次引起尽无生智。余加行果类此应知。和合果者。谓眼色和合生眼识。乃至意法和合生意识。余和合果类此应知。修习果者。谓由色界道起欲界化。及欲界语。此化及语。是修习果。余修习果亦尔。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此中后四即前五摄。彼即士用增上果故。

应知世俗对治道业。具由五果说名有果。彼加行解脱胜进道业。及余不善善有漏业。由四果故说名有果。除离系果。若诸无漏对治道业。亦由四果说名有果。除异熟果彼加行解脱胜进道业。及无记业。由三果故说名有果。除离系果及异熟果。是名此处略毗婆沙。

若业有果彼业皆有异熟耶。答诸业有异熟。彼业皆有果。应知此业。或由五果。或由四果。说名有果。或有业有果。彼业无异熟。谓无记业。无漏业。应知此业或由四果。或由三果。说名有果。然无异熟不坚实故。无爱润故。

若业无果彼业皆无异熟耶。答无有业无果。谓一切业或由五果。或由四果。或由三果。说有果故。或有业无异熟。谓无记业。无漏业。如前说。问若一切业皆有果者。佛所说颂当云何通。如说。

如花虽可爱  有色而无香

如是有妙语  无果无所作

答依说法者佛说此颂。谓说法时彼听法者。不能信受如教奉行。名为无果。或说法者虽复善说。而不能行故言无果。或先有所言许施他物。后不能惠故言无果。问余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

有命乐惛眠  空无果无义

无味无胜利  都无有出生

答有觉寤时能逮胜德。乐睡眠故虚越此时。世尊依彼说如是颂。问若乐睡眠空无果者。余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宁可睡眠勿余寻伺。答有觉寤时起恶寻伺。斗诤恼乱无量有情。佛为诫彼故作是说。由此义故经有别意。非谓诸业都无有果。

若业不善彼业皆颠倒耶。答应作四句。有业不善彼业非颠倒。谓如有一见有因果。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有业有业果异熟而行身语意恶行。问何因缘故彼行恶行。答三因缘故。一由时故。二由处故。三由补特伽罗故。由时故者。谓五浊增时诸有情类。威德损减喜造诸恶。在彼时故亦行恶行。由处故者。谓生达絮蔑戾车中诸有情类。其性愚鄙多造恶业。生彼处故亦行恶行。由补特伽罗故者。谓有一类得恶行众同分。其性犷暴多造恶业。如屠羊等诸不律仪。亲近彼故亦行恶行。应知此业由自性故说名不善。是身语意恶行摄故。由所依故名非颠倒。是有作见不愚因果。正见身中所等起故。如宝器中盛诸粪秽。有业颠倒彼业非不善。谓如有一见无因果。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业无业果异熟。而行身语意妙行。问何因缘故彼行妙行。答三因缘故。一由时故。二由处故。三由补特伽罗故。由时故者。谓五浊不增时。诸有情类具大威德。好修诸善在彼时故。虽不乐为亦行妙行。由处故者。谓生中国诸有情类。其性聪敏志意调柔。多修善业生彼处故。虽不乐为亦行妙行。由补特伽罗故者。谓有一类得妙行众同分。其性和雅多修善业。如住律仪亲近彼故。虽不乐为亦行妙行。应知此业由所依故说名颠倒。是无作见愚于因果。邪见身中所等起故。由自性故名非不善。是身语意妙行摄故。如秽器中盛诸珍宝。有业亦不善亦颠倒。谓如有一见无因果。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业无业果异熟。复行身语意恶行。问何因缘故彼行恶行。答三因缘故如前说。应知此业由自性故说名不善。以身语意恶行摄故。由所依故复名颠倒。是无作见愚于因果。邪见身中等所起故。如秽器中盛诸粪秽。有业非不善非颠倒。谓如有一见有因果。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有业有业果异熟。复行身语意妙行。问何因缘故彼行妙行。答三因缘故如前说。应知此业由自性故名非不善。以身语意妙行摄故。由所依故名非颠倒。是有作见不愚因果。正见身中等所起故。如宝器中盛诸珍宝。

若业是善彼业不颠倒耶。答应作四句。谓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广如前说。复次于此有异解释。若业不善彼业皆颠倒耶。答应作四句。有业不善彼业非颠倒。谓如有一于见有不见想。他问言汝见不。彼或自为。或为他。或为名利。便覆此想此忍此见此欲。答言。我见。应知此业由想力故名为不善。以覆想说故。由所说事名非颠倒。于见言见故。有业颠倒彼业非不善。谓如有一于见有不见想。他问言。汝见不。彼不自为。不为他。不为名利。不覆此想此忍此见此欲。答言。不见。应知此业由所说事名为颠倒。以于见言不见故。由想力故名非不善。以不覆想而说故。有业亦不善亦颠倒。谓如有一于见有见想。他问言。汝见不。彼或自为。或为他。或为名利。便覆此想此忍此见此欲。答言。不见应知此业由想力故名为不善。以覆想而说故由所说事复名颠倒。以于所见言不见故。有业非不善非颠倒。谓如有一于见有见想。他问言。汝见不彼不自为。不为他。不为名利。不覆此想此忍此见此欲。答言。我见。应知此业由想力故名非不善。以不覆想而说故。由所说事名非颠倒以于所见说言见故。如于所见作四句。如是于所闻觉知亦各作四句。如于所见闻觉知各作四句。如是于所不见闻觉知亦各作四句。如以不善对颠倒作八四句。如是以善对不颠倒应知亦尔。是则合成十六四句。及前二四句成十八四句。复总以不善九小四句。及善九小四句。各为一大四句。是故总别有二十四句。

此中眼识所受名见。耳识所受名闻。三识所受名觉。意识所受名知。说四境故见闻觉知。是根非识然举识者显眼等根必由识助方能取境。以同分根能有作用非彼同分故。问何故眼等三识所受各立一种。而鼻舌身三识所受。合立一种名为觉耶。尊者世友说曰。三识所缘皆唯无记。境无记故根立觉名。又以三根唯取至境。与境合故立以觉名。大德说言。唯此三根境界钝昧犹如死尸。故发识时说名为觉。有余师言。眼耳二识依自界缘自他界。意识依自他界。缘自他界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依自界唯缘自界。故彼所受合立一种。如自界他界同分不同分说亦尔。有余师言。眼耳二识依同分。缘同分不同分。意识依同分不同分。缘同分不同分。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种唯依同分。唯缘同分。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此说界同分。有说。眼耳二识依无记缘三种。意识依三种缘三种。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依无记唯缘无记。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有说。眼耳二识依近缘近远。意识依近远缘近远。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依近缘近。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此三根境无间而住。方能发识故。名为近。有说。眼耳二识或所依大所缘小。或所缘大所依小。或所依所缘等。眼识所依大所缘小者。如见毛端等。所缘大所依小者如见山等。所依所缘等者。如见蒲桃果等。如是耳识如量应知。意识所依虽不可说其量大小。而所缘境或小或大。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所依所缘大小量等故。彼所受合立一种。随所依根极微多少。与尔所境极微合时。方能发生鼻等识故。有说。眼等三识缘业非业。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缘非业。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有说。眼等三识。缘持戒犯戒及缘余法。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缘余法。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有余师言。眼等三识。通缘律仪不律仪及余法。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缘余法。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有说。眼等三识通缘表及余法。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缘余法。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有说。眼等三识通缘染不染法。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缘不染。故彼所受合立一种。有说。眼等三识。通缘妙行恶行及缘余法。故彼所受各立一种。鼻等三识唯缘余法。故彼所受合立一种。由此所说见闻觉知。随识依缘有别有总。若成就不善业。彼成就色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不善业。彼定成就色无色界系业。谓生欲界若断善根。彼定成就不善业。及色无色界系一业。谓染污业。不断善根未得色界善心者亦尔。若已得色界善心。未离欲界染。彼成就不善业。及色界系二业。谓善染污。无色界系一业。谓染污。有成就色无色界系业非不善业。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染。若生色界。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染。若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三业。谓善染污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一业。谓染污。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三业。谓善染污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二业。谓善染污。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谓善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二业。谓善染污。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谓善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一业。谓善。若生色界者。谓若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三业。谓善染污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一业。谓染污。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三业。谓善染污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二业。谓善染污。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谓善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二业。谓善染污。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谓善无覆无记。无色界系一业。谓善。若成就欲界系善业。彼成就色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欲界系善业。彼定成就色无色界系业。有成就色无色界系业。非欲界系善业。谓断善根补特伽罗。若生色界。谓若成就欲界善业。未得色界善心。彼成就色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色界善心。未离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离欲界染。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及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及成就无色界系一业。若断善根。彼成就色无色界系一业。若生色界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前断善根。此生色界俱不成就。欲界系善业已断善根故。已舍彼善故。若成就欲界系善业。彼成就色无色界系善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系善业。非色无色界系善业。谓生欲界不断善根。未得色界善心。有成就色无色界系善业。非欲界系善业。谓生色界得无色界善心。有成就欲界系善业。亦色无色界系善业。谓生欲界得无色界善心。有非成就欲界系善业。亦非色无色界系善业。谓断善根补特伽罗。若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色界系业耶。答如是。设成就色界系业。彼成就欲界系业耶。答如是。谓生欲界若断善根。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一业。若不断善。而未得色界善心。彼成就欲界系三业。色界系一业。若已得色界善心。未离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三业。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欲界染。未离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三业若已离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二业。若生色界未离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色界系三业。若已离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色界系二业。

若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无色界系业。谓生欲界若断善根。彼成就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若不断善根。未离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离欲界染。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若生色界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欲界系一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无色界系一业。有成就无色界系业。非欲界系业。谓生无色界补特伽罗。谓生彼界。若未离彼界染。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三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一业。俱不成就欲界系业。已舍彼故。若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不系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系业。非不系业。谓诸异生生欲色界。有成就不系业。非欲界系业。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欲界系业。亦不系业。谓诸圣者生欲色界。有非成就欲界系业。亦非不系业。谓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色界系业。彼成就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色界系业。彼定成就无色界系业。谓生欲界若未得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一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色界善心。未离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离欲界染。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若生色界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有成就无色界系业。非色界系业。谓诸有情生无色界。谓生彼界若未离无色界染。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三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一业。

若成就色界系业。彼成就不系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色界系业。非不系业。谓诸异生生欲色界。有成就不系业。非色界系业。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色界系业。亦不系业。谓诸圣者。生欲色界。有非成就色界系业。亦非不系业。谓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无色界系业。彼成就不系业耶。答诸成就不系业。彼定成就无色界系业。谓诸圣者生欲色界。若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不系学业。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不系学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不系无学业。无色界系一业。若诸圣者生无色界。未离无色界染。起异熟生心。彼成就不系学业。无色界系三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不系学业。无色界系二业。若已离无色界染。起异熟生心。彼成就不系无学业。无色界系二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不系无学业。无色界系一业。有成就无色界系业。非不系业。谓诸异生若生欲色界。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一业。若已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诸异生生无色界。若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三业。若不起异熟生心。彼成就无色界系二业。若成就欲界色界无色界系不系业。彼命终生何处。答或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或无生处。谓诸圣者若生欲界。未离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三业。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不系学业。彼命终生欲界。若已离欲界染。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不系学业。彼命终生色界。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二业。不系学业。彼命终亦生色界。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二业。不系学业。彼命终生无色界。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二业。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不系无学业。彼命终无生处若诸圣者生色界。未得无色界善心。彼成就欲界系一业。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一业。不系学业。彼命终生色界。若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色界系三业。无色界系二业。不系学业。彼命终亦生色界。若已离色界染。未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色界系二业。无色界系一业。不系学业。彼命终生无色界。若已离无色界染。彼成就欲界系一业。色界系一业。无色界系一业。不系无学业。彼命终无生处。由此故说成就四业者彼命终。或生欲界。或生色界。或生无色界。或无生处。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一

猜你喜欢
  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十有九章)·佚名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代智旭
  卷第四·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五百盲儿往返逐佛缘品第五十五·佚名
  浮石和尚語錄敘·通贤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三卷·佚名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二卷·龙树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一·王日休
  后序·大珠慧海
  卷三百七十六·佚名
  重订西方公据目次·彭绍升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慧远
  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彭定求

        卷500_1 【过张邯郸庄】姚合   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野饭具藜藿,永

  • 古今诗话 九·李颀

      三六一、长安居大不易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玉屑》十)   案:《太平广记》一百十七引

  • 附录·梁启超

    北宋词〈卖花声〉 木叶下君山麦丈云:声可裂石。南宋词〈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麦丈云:赋体如此,高于比兴。〈鹊桥仙〉 茅檐人静麦丈云:当有所刺。〈水调歌头〉 万里云间戍麦丈云:菊坡虽不以词名,然此词豪迈,何减稼轩。〈谒

  • 耻辱的门·刘半农

    “……生命中挣扎得最痛苦的一秒钟, 现在已安然的过去了! 过一刻——正恰恰是这一刻—— 我已决定出门卖娼了! 自然的颜色, 从此可以捐除了; 榴火般红的脂, 粉壁般白的粉, 从此做了我谋生的工具了。 这亦许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三十二·徐乾学

    宋纪三十二【起柔兆执徐七月尽疆围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秋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帝诣玉清昭应宫开寳寺灵隠塔焚香祈祷禁宫城音乐五日先是帝出死蝗以示大臣曰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朔赐泰宁等卫夷人宴命泰宁侯陈良弼陪待○戊辰礼科右给事中汪若霖言史职二事一简授宜精 祖宗时妙选庶常名硕辈出自后人怀幸心众多躁志庙堂之上渊膝形分每当阁试品评率以人情高下等官爵于市贩戏

  • 卷二·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太上圣节请朝贺葬地蛇盘兔于节庵先世行状读卷填榜名次开平王祠尹凤岐诗讽时事杨鸿胪读卷求代妄称细作趁航船奏弹内官善增弋谦编次文集看议何观李祭酒天幸脱祸解胡观发榜对答龚遂荣

  • 第五三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七日一一二○七-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徐,饬纪吉等人,帮同挑夫首蔡进发差务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协同办理事。(云云照前稿叙至)除批准照办、并分谕饬遵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纪吉、萧万、陈沙,即便遵照。嗣后如逢大宪

  • 列传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一百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赵浚。○赵浚字明仲侍中仁规之曾孙。 自幼倜 有大志。 恭愍王在寿德宫望见浚挟书过宫前召见奇之问其家世卽命属宝马陪指谕。 王使洪伦辈强

  • 卷一百七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 朱批噶尔泰奏摺 雍正元年七月十一日廵视两浙盐课【臣】噶尔泰谨 奏为请除堕民丐籍以广 皇仁以端风化事【臣】於雍正元年三月内见御史年熙 以山陕乐籍沉沦日久 题请削除以正风俗当蒙

  • 哀公·哀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传】二十四年夏四月,晋侯将伐齐,使来乞师,曰:「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谷。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徼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军吏令缮,将进。莱章曰:「君卑政暴,往岁克敌,今又胜都。天奉多矣,又焉

  • 佛教两大要素·太虚

    ──六年九月在台湾灵泉寺讲──集东西南北之人,成法喜禅悦之会,有大因缘,良非等闲!而不佞由海天万里,云水百城,今得与诸君晤谈一室,庆幸何如!法华经云:‘诸佛如来皆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夫此一大事因缘,物物具足,诚能究尽

  • 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元天竺俊辩大师唧[口*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译主僧真智等译  敬礼一切最妙上师。  夫欲修习白伞盖佛母者。寂静室内。于软稳毡上坐已。然发愿云。为六道一切有情。于轮回中令得解脱故。愿我成究竟正觉。

  •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佚名

        不载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涅槃后迦叶阿难于摩竭国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先礼佛已  礼法众僧  各受集法  此诸法典  除去五盖  一心听受  说所聚法  如阿难说  当共信乐  是阿难

  • 亚森·罗平的第二面孔·莫里斯·勒布朗

    一个名叫“爪子”的团伙十分猖獗,他们似乎无所不能:偷盗亚森·罗平收藏品,劫持检察长夫人,并能准确地掌握向检察长告密者的行踪.就连智勇双全的罗平也落入了他们的首领设下的陷阱。这个神通广大的“爪子”团伙的首领是谁泥

  •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佚名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阚上保检仙司命杨君(杨羲)传授,体例与《真诰》相似。经文言存思之法。其法先精思澄观,招光吸影人

  • 瓮中人语·韦承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宋人韦承编。成书年代及作者事迹无考。所谓“瓮中人”即是困于金兵所围的汴京城中之人。此书为编年体,记事起自宋政和元年(1111年)冬,赵良嗣献宋约金灭辽取燕之策;止于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

  •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超琛

    清超琛(尼)说,普明编、明俊录。卷内收图像。像赞、序、示众、偈、颂古、机缘、佛事、记铭、行实、自叙行略训徒。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