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居士传二十五

刘潘许郭陈吴传

刘兴朝

名经臣。不详其里居。年三十余。会东林照觉总公。始究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公。冲举或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峯寒色。言下有省。已而官洛中。就参韶山杲公。杲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後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否则将成失心之疾矣。未几复至京师参正觉逸公。逸曰。古人言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踈转远。兴朝益疑不解。一夕入室。逸举波罗提尊者见性是佛语诘之。不能对。疑甚。遂归就寝。至五更而觉。方追念间。见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语。姑抑之。向明以告逸。逸曰更须用得始得。兴朝曰莫要践履否。逸厉声曰。这个是甚麽事。却说践履。兴朝默契。乃作发明心地颂及明道喻儒篇以晓世。其略曰。人之於道。犹鱼之於水。未甞须臾离也。唯其迷己逐物。故终身由之而不知。佛曰大觉。儒曰先觉。盖觉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又曰。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覩。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倒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此佛者之语道为最亲者。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在後也。取之左右逢其原也。此儒者语道最迩者。奈何此道唯心可传。不立文字。故世尊拈花而妙心传於迦叶。达摩面壁而宗旨付於神光。六叶既敷。千花竞秀。分宗列派。各有门庭。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竪拂拈搥。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只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予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其道。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孔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既殁。不得其传。而所传於世者特文字耳。予之学必求自得而後已。幸予一夕开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口之所谈。手足之所运动。无非妙者。得之既久。日益见前。每以与人。人不能受。然後知其妙道果不可以文字传也。呜呼是道也。有其人则传。无其人则绝。予既得之矣。谁其似之乎(五灯会元)。

潘延之

名兴嗣。家豫章东湖上。怀道耽隐。自嘉佑以来公卿交章荐不起。琴书自娱。号清逸居士。甞问道於黄龙南公。得其密意。一日南公弟子源公访之。见其拂琴次。源公曰老老大大犹弄个线索在。对曰也要弹教响。源曰也不少。对曰知心能几人。觉范洪公题其像曰。毗卢无生之藏。震旦有道之器。谈妙义借身为舌。擎大千以手为地。机锋不减庞蕴而解文字禅。行藏大类孺子而值休明世。舒王强之而不可。神考致之而不起。此天下士大夫所共闻。然公岂止於是而已哉(石门文字禅.金汤徵文录)。

许叔矜

名式。苏州人。举进士。名着雍咸间。官尚书祠部郎中。出知洪州。参洞山晓聪。得正法眼。甞赠晓聪诗。有句云。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一日与泐潭澄.上蓝溥坐顷。泐潭问曰。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当时答洞山甚麽语。叔矜曰今日放衙早。泐潭曰。闻答泗州大圣扬州出现语是否。叔矜曰。别点茶来。泐潭曰名不虗传。叔矜曰和尚早晚回山。泐潭曰今日被上蓝觑破。上蓝便喝。泐潭曰须你始得。叔矜曰。不奈船何。打破戽斗。後官至转运使。卒赠礼部尚书(五灯会元.苏州志)。

郭功父

名祥正。当涂人也。母梦李太白而生。及长工诗。熙宁中知武冈县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寻致仕。隐於青山。自号净空居士。渡江谒舒州白云端公。白云上堂曰。夜来枕上作得一颂。谢功父远访之勤。当须举似诸方。要与天下有鼻孔衲僧脱却着肉汗衫。莫言不道。乃曰。上大人。邱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功父切疑。後闻小儿诵之。忽有省。以书报白云。白云以偈答曰。藏身不用缩头。敛迹何须收脚。金乌半夜撩天。玉兔赶他不着。一日白云问曰牛淳乎。曰淳矣。白云叱之。功父拱手而立。白云曰淳乎淳乎。乃赠偈曰。牛来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去。东触西触。甞到云居请佛印升座。拈香曰。觉地相逢一何早。鹘臭布衫今脱了。要识云居一句玄。珍重後园驴吃草。召大众曰。此一瓣香薰天炙地去也。佛印曰。今日不着便。被这汉当面涂糊。便打。乃曰。谢公千里来相访。共话东山竹径深。借与一龙骑出洞。若逢天旱便为霖。掷拄杖下座。功父拜起。佛印曰收得龙麽。功父曰已在这里。佛印曰作麽生骑。功父摆手作舞便行。佛印拊掌曰只有这汉犹较些子。後复起知端州。寻弃去。老於家(东都事略.五灯会元)。

陈体常

名易。家蔡溪之左岩。少好学。该综经史。熙宁初应试。即弃去。与释氏论出世法。甞作颂曰。密坐研穷有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历历孤明犹认影。巍巍独露尚披衣。翻嗟会得昭灵者。也道寻常得旨归。其二曰。个中端的有谁知。知者归来到者稀。即见即闻还错会。离声离色转乖违。山青水绿明元旨。鹤唳猿啼显妙机。有意觅渠终不遇。无心到处尽逢伊。崇宁中举遗逸。又举八行。郡守郭重致礼聘之。体常谢牋曰。早粗修於八行。晚但了於一心。心既本无。行亦何有。平生无忤视妄言。或语老庄释氏大意则亹亹忘倦。宣和八年跏趺而逝(渔隐丛话.法喜志)。

吴德夫

名恂。不详其里居。元丰元年任豫章法曹。时郡帅王韶迎晦堂禅师入城。舘於大梵院。咨访大法。德夫亦往叩焉。晦堂曰。公平生学解即不问。父母未生已前道将一句来。德夫不能对。一日阅传灯录至邓隐峯倒卓而化。其衣顺体不退。深以为疑。复趋问晦堂。晦堂笑曰。公今侍立。是顺耶是逆也。曰是顺。晦堂曰还疑否。曰不疑。晦堂曰。自既不疑。何疑於彼。德夫言下大彻。即说偈曰。咄这多知俗汉。齩尽古今公案。忽於狼籍堆头。拾得蜣螂粪弹。明明不直分文。万两黄金不换。等闲拈出示人。只为走盘难看。时韶亦於晦堂得法。述颂曰。昼曾忘食夜忘眠。捧得骊珠欲上天。却向自身都放下。四棱榻地恰团圆。後德夫官至秘书(五灯会元.林间录)。

知归子曰。观诸贤问答及所论着。於心地法门豁如矣。迹其出处之际。类能不系於物。非其验耶。以视夏竦.吕惠卿之徒。滥厕传灯者。其相去何如也。

汪大绅曰。历历孤明。巍巍独坐。近来居士颇有这般人物否。有则叫他到大绅门下来看箭。

猜你喜欢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太虚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佚名
  卷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卷·宝亮
  祖庭钳锤录卷之下·费隐通容
  序·寒松智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楚石梵琦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佚名
  卷十(临济宗)·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下·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第二十八(弥沙塞)·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后序·张弘范

    胜国淮阳张献武王,初以中州着姓,臣事蒙古,为之奔走効力,逼宋海隅,遂灭其国,功业虽盛,君子弗取,独其诗集之仅存者。尝取读之,据鞍撗槊,意气豪放。由军中雅歌而下,少见其比况。时,方驰逐金戈铁马间,自非有志于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奚暇及

  •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五十 张易 送许鲁斋归山 语相累累入省闱先生何事独西归心随道隐贫非病老得身闲古亦稀行色一杯燕市酒春风二月楚山薇到家已及蚕

  • 卷一 二世·王夫之

      〖一〗   陈婴之不自立也,周巿之不王魏也,其情均也,而周市贤矣。巿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义之所不敢出,害不敢自之而远。居尊以为天下不义之魁,“负且乘,致寇至”,灼然易见,而人不能知。非不知也,无志义以持其心,流俗

  • ●卷九·陶宗仪

      ◎文章宗旨卢疏斋先生《文章宗旨》云:&ldquo;大凡作诗须用三百篇与《离骚》。言不关于世教,义不存于比兴,诗亦徒作。夫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斯得性情之正。古人于此观风焉。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兵一·徐天麟

    ○南北军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刑法志。)高祖崩,吕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张辟强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如此则太后心安,丞相如辟强计,请之,太后说,太后病困,以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梁王产为相国,居南

  • 卷八·凌雪

    列传九 凌駉、何刚(附徐孚远)、祁彪佳、陈潜夫、王瑞旃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丁卯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 是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命司礼监官捧入 免宴赐节钱钞 建启箓迎恩典于大高玄殿至二十五日止停常封○

  • 第四五九佥禀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三--一·佚名

    房里、苑里总理陈金源等,禀请斥革地保戴金升具佥禀竹南三保房苑总理陈金源、张清和、生员蔡褒之、陈光昌,暨众铺户等,为捏名假号,改姓冒充,叩请提案斥革,吊戳注销,以杜奸弊事。缘房、苑地保戴金升,原系革

  • 卷三·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      宋 萧常 撰建安以来诸侯年表第一 东京之季羣雄蝟奋有地有民如古诸侯其事迹虽见於范?汉史而所书类多踈略陈夀国志又独详於曹氏览者病於研究今自建安以来

  •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户部为遵旨查议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月二十六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先经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和<珅>等奏称:臣等遵

  • ●读律心得卷之三·刘衡

    南丰刘 衡纂辑 祥刑随笔 一笞罪折责用小竹板大头阔一寸五分小头阔一寸长五尺五寸重不过一觔半 【五刑例】 一杖罪折责用大竹板大头阔二寸小头阔一寸五分长五尺五寸重不过二觔 【同上例】 一凡寻常枷号重二十五觔加重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十七七音略【四】康熙字典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 古文篆隶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於音故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七音七音之传肇自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从为四声

  • 卷一百四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一百四十六 朱批缪沅奏摺 内阁学士【臣】缪沅谨 奏【臣】於雍正六年四月二十日奉 旨差审参革原任蒲台县知县朱成元家人张士荣叩阍控告告休蒲台县知县王僧慧一案【臣】於五月初二日至济南本日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五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五卷解怨释结第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一切众生皆有怨对。何以知之。若无怨对则无恶道。今恶道不休三途长沸。是知怨对无有穷已。经言。一切众生悉皆有心。有心者皆得作佛。而诸众生心想颠倒。长寝

  • 卷三·佚名

    第六章 愿望品五一 大具戒王本生谭(菩萨=王)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舍弃努力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比丘:&ldquo;比丘!汝舍弃努力为真实耶?&rdquo;答曰:&ldquo;是为真实。&rdquo;佛言:&ldquo;比丘!汝何故于此解

  • 昆仑河源考·万斯同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其为石园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曾以布衣身份参编《明史》,另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庙制图考》、《石经考》、《历代宰辅考》、《石园文集》等多种。本书

  •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邹韬奋

    邹韬奋著。1940年最初由生活书店出版。共选收韬奋在生活书店内刊《店务通讯》上发表的“每周谈话”42则,均是偏重于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本书兼具人文精神与思想智慧,是一部出自大家之手的厚积薄发之作。自民国时期出

  •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佚名

    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