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

──十七年四月在灵隐作──

沈嗣庄先生,以今后的世界人众,似非达到经济平等必不能安稳;而又苦社会主义内倡导者,对于“人生的善行”,往往忽略甚且破弃。然社会主义最进一步派之克鲁泡特金氏,于八十高龄,曾为“人生善行学”的撰述。虽仅成十一章而遽殂,然其从互助论及国家论而来的一贯意思,已彰然较露而无遗隐,因亟取移译之以饷国人。顾旋觉其以人生的善行,完全出于生物的演进程序,力斥以宗教为人生善行的来源,及人生善行必须以宗教为引导之说,深感不安;思补充以人生善行对于宗教的需要之义。以予习于佛教,且对于克氏之学说亦有相当了解,持译稿访予西湖灵隐,以极诚挚之人类爱,请予说几句话于后面。予既喜先读为快,复深感沈先生博爱人类之热情,故虽在养痾期内,即为浏览一过。然予虽亦觉克氏所说之未圆彻,而与沈先生之意殆不免相舛驰。予对于人生善行的意思,他日当发表世界新文化之创造一书,兹未遑评述。且将读沈先生此译所引生的一些零碎感想,写在下边,沈先生爱人类尤爱真理,当能宽恕而不以为忤。

研究人生善行的学说,日本人绍袭中国儒家的辞意,译为伦理学。从日本传到中国,亦流行了一二十年,然其义嫌过狭。近年、由胡适之先生改称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应一方面由人类学推溯到生物学、生物心理学以及一切自然科学;一方面由人类学推演到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一切人生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其结果须推到宇宙全部的究竟真理;则虽为哲学而失去为一科科学的意义,故其意亦嫌过宽。或直曰道德学,然道乃指自然之理,或思想言说上可通得过之理;德亦指自然之知能,或积行所成之品性,皆不足显明出人生善行的定义。故今拟改称曰“人生善行学”。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是人生之善的行为?人生为什么需要善的行为?人生的善从什么处起来?怎么样可以增进且完成人生的善行?此种学说,叫做“人生善行学”。至此学与人类学及生物学、社会学的区别与关系,让在别处去说。这一点修改学名的意思,虽不但关于此译,且为下文讨论的张本,故先写于此。

克氏在第十章里,尝云:“我在这儿,更要加上几句话,使他格外的清楚,……至……再行讨论吧”。就克氏这一段话,可以见到克氏所认为人生善行起源于人类演进中的互助性,即动物以来的社交性或群性;在佛学可名“相续的和合”或“因缘所生果”及诸缘互应以生住成得。而一切善行,皆包括在人类平等的公平观念,在佛学可名“无我观”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其次、则为近于牺牲的宽恕,在佛学可名慈悲喜舍或慈惠。慈惠是一般人共知的善行,但不达公平则虽善而未真;不知“生住成得”于演化的互应,则公平慈惠虽真善而未美。克氏知是三者,可谓已握“人生善行”的纲领!既知人生的善行生起且成就于自然演化中的群性,则其否认以宗教的神为人生善行的来源,及人生善行须以神的宗教为引导及归趣,势必为当然的结论了!

从佛学言之,不知一切事物皆生成于各因的演化与诸缘的互应,主张别须一“专能产生及率成”的,无论什么──如超绝的上帝──,谓之“异熟愚”或迷事的愚昧。换言之,即不知演化互应的自然,或自然的演化互应之因果真相。不知一切事物皆相对待而随缘变现,没有内在的自我及特定的自性,在人或生物执著各有内在的自我──内在的上帝──,在一切事物执著各有特定的自性,谓之“真实愚”或迷理的愚昧。由这两种愚昧的缘故,虽有些慈惠的善行,亦不成为真如美满的善行了。故佛学,对于克氏演进的互助性,及公平为人生善行的源泉与总持,较宽恕尤为重要,自应表示相当的赞成!

然谓克氏之所说亦未圆彻,又因什么呢?一因量的未圆彻,二因质的未圆彻。今先说量的未圆彻:克氏说演进的互助性,虽然群性的动物推到社会性的人类,可说明“社会的动物”皆由互助而生存演进。然未能遍通的说到一切生物的各个,与大地及大空的各星,乃至分析到不可分析的各电子,一一皆是各因演化诸缘互应以生存的一群之相续;则演化的互助性或互助的演化性,不能遍通到大宇永宙的全部,以成为最深最广的无限因果律。故犹不能有完全的妥当性及消灭性,使永无宗教神或类乎宗教神的愚昧再来扰害。克氏的公平,虽推到人类的平等,然未将平等公共到一切众生类,则犹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人类虽曰公平,对于异生类则成私平的不平等。未将平等公共到一切诸法,则犹有法相、非法相;在众生类虽曰公平,对于诸法亦尚为私平的不平等。必知一切众生皆无我故,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故,个的差别与类的差别及相用的差别,皆是对待假立而没有真实。且一多互摄互入互为主伴而无障碍,乃能契应宇宙万有公溥平等的公平。虽事行上以现为人类之故,不妨从人类平等的公平心行起;在理观上则必公通一切众生、一切诸法悉皆平等而没有限际,始为真正的公平。佛教中之说慈惠,分为三重:一、以一切众生为对象而发起的慈惠;二、以无人无我的一切诸法聚为对象而发起的慈惠;三、无所缘对而普遍恒起的慈惠。克氏以未能圆彻于互助的公平之量,故于慈惠亦仅及“缘众生”而起的慈惠之一部分,即所谓对于人类的宽恕。

已说量的未圆彻,再来谈质的未圆彻;大乘佛法最概括的可摄为三分:一、正觉心为种,二、慈惠行为根,三、方便力成就。互助的演进,破对于异熟的愚昧;公平、破对于真实的愚昧;此二者可云正觉心。宽恕、可云慈惠行。克氏虽量未圆彻,而已有“具体而微”的质。然若非习成种种之方便力,则正觉的知与慈惠的行终不能究竟成就,仍等于理想的空谈,而无实际的实行实现方法。故须依现实的人生宇宙中善的关系──例善友善学说及勤修习等──,发明及施行种种方法,以产生且增长种种极巧便、极适恰、有势用、有效率的能力,乃能完成人生的善行,以进化于无限无止境的福智妙严海。否则、空谈理想,势将退归混沌自然,流于老、庄的退婴主义。而此等方便力的修习,在佛法则有三增上学、四摄化事、五善根力、八正道行、十到彼岸等等。综合起来,可成功三种的能力:一、消灭的能力,渐次的澈底的将一切愚昧及愚昧所搅成的种种坏习惯及恶势力完全消灭,使之永不能再生。二、生成的能力,引生及成满一切事理的正觉,及正觉所导现的种种良习惯及善势力。三、博济的能力,依上消灭及生成的能力,真能有大智慧、有大功能,可以遍一切处,尽未来际,普为利益,无有间歇。孔氏所云“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者,至此乃能更无遗憾。凡此等方便力,克氏非但未穷其量,且犹未具其体质,故云于人生善行的质亦未圆彻。

然克氏所说虽未圆彻,已足应今此的世界人类及中国民族的需要。今此的世界人类,乃一民族战团或阶级战团的战场与战斗员,日在战争中寻生活者。而造成此战争的人世,达尔文或仅由达尔文弟子中赫胥黎一派所倡强食弱肉的竞争进化说,固为一主要因素。今克氏从动物演进中,抉出“社交互助”为人生善行的本源;“自然演化程序”与“人生善行程序”联合一贯而进化,至少可以为中赫胥黎等学说的毒者一服消毒剂!变化战团的人世,使渐成互相和解的人世。而中国民族亦为偏中赫胥黎派的流毒尤甚者,故沈先生译此书成,吾尤不能不于中国民族的前途,生一线光明的希望!十七、四、廿三。太虚写于杭州灵隐。(见海刊九卷四期)


猜你喜欢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一)·子璇
  那先比丘经卷中·佚名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四(论本第九第十)·窥基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佚名
  复甘立仁居士书·太虚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四·宗喀巴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七·澄观
  论持咒·印光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上·佚名
  卷第十三·德清
  卷十八·佚名
  卷第七十六·佚名
  缁门警训卷第一·如卺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佚名
  第八卷·知礼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跋·王松

      王子友竹,台之闻人也。性嗜吟,广交游,有孔北海风。去冬,介弟寿竹过厦,赉所著台阳诗话、四香楼余力草等卷嘱余为之序。余受而读之,不禁喟然叹曰:『有是哉!台犹未亡也』。  记壬辰岁,余侍先大夫东渡,恰唐灌阳亦承宣来台,公余

  • 第廿四出 导淫·李渔

    〖普贤歌〗(丑上)新婚弄出丑名声,悔煞当初没正经。羊肉吃不成,惹得一身腥,几时洗得余膻尽。奴家自与戚郎成亲,露出风筝马脚,淘了半夜臭气,坏了一世清名。如今还不曾满月,那个天杀的就要思量娶小。我若有一字不肯,他就要喊出前件

  • ●卷一·黄遵宪

    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日本国起北纬线三十一度,止四十五度;起偏东经线十三度,止二十九度;地势狭长。以英吉利里数计之,有十五万六千六百零四方里。全国濒海,分四大岛、九道。户八百

  • 卷一百七十九下·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九下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六下 吕本中 寄临川学者四首 我思临川居欲往意未歉每怀二三子岁月多荏苒後生慎所习譬若丝在染未须极轩昂且欲知收歛举动思古人此志畴不远以视庸俗

  • 卷六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五皮日休伤小女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唯余卷书【一作葹】草相对共伤心秋【一作汉】江晓望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闲夜酒醒醒来山月高孤枕羣【一作琴】书里酒渴漫思茶

  • 贺知章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唐朝诗人。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为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隐居镜湖。一

  • 卷一·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一       元 张宪 撰咏史黄金台黄金台高且坚三十六层凌紫烟上不贮妓女下不列管弦凤箫鸾曲匪求偶铜盘露掌非希仙高城不筑太师坞黄屋肯饰吴王椽但欲强兵富国来英贤上雪父母仇下洗黎庶寃黄

  • 列传第四十七·魏徵

    ○南蛮 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狼,曰俚,曰獠,曰頠,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其俗断发文身,好相攻讨,浸以微弱,稍属于中国,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不复详载。大业中,南荒朝贡者十余国,其事迹多湮灭而无闻。今所存录,四

  • 卷第一百八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一〔起着雍摄提格(戊寅)正月,尽七月,不满一年。〕〔唐,古国名。陆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正德三年六月丁卯朔升山西左布政使胡瑞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戊辰降监察御史陈玉为湖广布政司照磨玉照刷在京诸司文卷有埋没违错稽迟差错失差诸弊亦如例举劾瑾矫旨谓玉能举劾各官过失可擢然于公廉及有过者不分

  • 张去华传·脱脱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张去华之父张谊,字希贾。好学,不事家业。张谊在父亲去世后,其长辈让其在田陇上耕作,一天前去查视,见张谊在树下看书,对他不亲自耕作十分愤怒,于是对他进行辱骂。张谊对其兄长说:“如果不出外求学,向来

  • 卷六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十七雍正六年三月上谕四十一道初一日奉上谕前因明寿条陈永定河八欵朕嘉其留心河务而条奏事宜又毫不瞻顾观其人尚明白有力量因一时未得其人所以擢用分司伊自到任以来所奏所行甚是胆

  • 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五土田志十四八旗牧场【畿辅牧场 奉天牧场 驻防牧场】畿辅牧场顺治二年题准御马场及王贝勒贝子等马场俱各按本旗地方牧养又题准天师庵草场设场尉笔帖式及书役甲兵巡守又题准近京废地

  • 驾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舆辇车及天下传驿厩牧   卤簿凡正旦冬至圣节会同锦衣卫陈卤簿大驾于殿之东西须要各依次序毋得错乱有失朝仪黄麾一对 降引旛五对 告止旛五对传教旛五对 信旛五对 龙头竿五对戈氅十对 戟氅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八·高晋

    程涂【臣】等谨案周礼掌方氏辨九服之邦国自王畿千里而外率以五百里为准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盖所以周知夫山镇泽薮之殊而因以广布夫人民谷畜之利典至钜也我国家幅员广逺亘古罕有伦比而维江

  •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如来初成正觉。有一大梵天王。来诣佛所敬礼佛足。而作是言。  南无佛陀耶  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  我礼佛世尊  照世大法王  在于阎浮提  最初说神咒  甘露净

  • 四 义品·佚名

    一 欲经七六六 欲求欲对象 若彼已有成 人得所欲者 确然彼心喜(一)七六七 若人有此欲 生起此欲者 彼诸欲失灭 烦恼如中箭(二)七六八 回避诸欲者 如避蛇头足 世间之爱着 有念正超越(三)七六九 黄金田器具 佣仆

  • 观音玄义记·知礼

    凡四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记、观音经玄义记、观音别行玄记、别行玄义记、别行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乃观音玄义之注释书。 依自序所载,系知礼六十二岁时所撰。知礼初投宝云义通,适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