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凡
居士传发凡
佛门人文记载其专系宰官白衣者。故有佑法师宏明集。宣律师广宏明集。心泰佛法金汤。姚孟长金汤徵文录。夏树芳法喜志。其以沙门为主兼収外护者。则有志磐佛祖统记。念常佛祖通载。以及传灯录.续传灯录.五灯会元.东林传.往生传。诸书所录事言。互有详略。或失之冗。或失之踈。至朱时恩居士分灯录。郭凝之先觉宗乘。李士材居士禅灯录。并本五灯。止扬宗乘。於诸三昧法门有所未备。今节取诸书者十之五。别徵史传。诸家文集。诸经序录。百家杂说。视诸书倍之。裁别缀属成列传五十余篇。详其入道因缘。成道功候。俾有志者各随根性。或宗或教或净土。观感愿乐。具足师资。但自唐以前。简册无多。披览易遍。自宋以後。文字浩瀚。耳目闻见搜讨难周。更望博雅君子惠以珍藏。佐其不逮。
护法之文。须从般若光明海中自在流出。乃为可贵。是书所载。非其真实有关慧命者。概弗列焉。如王简栖头陀寺碑。王子安释迦成道记。诚为典赡。然文过其质。於道何有。柳子厚制诸沙言碑铭。为苏子瞻所推服。然如曹溪一碑和会儒释。与六祖坛经之旨全无交涉。况摩诘梦得之文。抑又逊之。元明士大夫文字。类多出入儒佛。亦必其行解相应始堪采择。否则只成戏论。何足数也。
宗门冐滥者多。如夏竦.吕惠卿.章惇之徒。既不足道。即白苏二公其在佛门亦别有长处。与宗门无与。诸书所载机缘。无可取者。他如韩退之.李习之.周茂叔.欧阳永叔诸先生。平生愿力全在护儒。一机一境偶然随喜。不足增重佛门。岂宜附会牵合庄点门庭。反成谬妄。此於教理违背非小。故予是书持择之间颇存微指。不敢将就影响。以诬古人。以诬自心。以诬教理。
庞居士之於宗。李长者之於教。刘遗民之於净土。百世之师矣。三公者各专传。尊师也。其他立专传者。大都轶迈等伦。难为匹俪。虽不尽以三公为绳。亦庶几近之者也。
登地证果根基五戒。而五戒者全体五常。不践五常何有五戒。南北朝诸臣罔明忠孝之义。妄谈般若。裨贩如来。至如魏収.蔚宗浪附通人。沈约.江总滥尘戒品。以身谤法。视崔浩.傅奕罪有甚焉。清净海中不受死屍。削而投之岂为刻核。若王摩诘.柳子厚.郭功甫.张天觉之徒。先迷後复。情罪可原。善善从长。亦庶几春秋之指与。
自昔言三教者。其莫善於大珠乎。或问三教异同。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悟在人不在教之同异也。达此义者。其宋之李伯纪.明之赵大洲乎。南北之朝。释道相争。唐宋之时。儒佛相角。总由不知性真常中本无同异。寻枝摘叶安有了期。至如周彦伦.明休烈.张天觉.李纯甫数子之论。解纷挫锐不谓无功。究其实际亦多离合。狮子咬人韩卢逐块。智者覩指知归。昧者双迷指月。世又安得尽大珠与之畅谈三教哉。
列传中有不得详其事迹者。文富诸公是也。非系於佛法。弗录其事迹。自载正史举而着之。非此书体也。有不容略其事蹟者。如宗汝霖.赵大洲.周景文.熊鱼山诸公是也。其应於世者。其学佛之精神也。一切治生谐偶。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是书始事於庚寅之夏。削稿於乙未之秋。中间辨味淄渑。商量去取。则吴县汪子大绅之助为多。瑞金罗子台山往来。过苏每相切磋。订其离合。最後书成。婺源王子顾庭讽诵一周。赞叹欢喜。捐金付刻。普愿见闻随喜。发菩提心。证圆满果。是则区区七年纂述功不虗施。青莲华海香光无垠。一念归诚同登彼岸。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卷十一·赜藏主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卷·湛然 阿閦佛国经弟子学成品第三·佚名 净土往生传卷下·戒珠 卷十七·佚名 序·佚名 卷第三(从第一经五纸至第四经四纸)·澄观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印光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 卷第二十二·道原 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太虚 卷十七·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八卷·李通玄 青州百问序·佚名 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