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纂言总例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纂言總例卷三    元 吳澄 撰

嘉禮

王后【經書王后者二】

桓王后紀姜【紀侯之女書逆書歸】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桓八】○紀季姜歸于京師【桓九】

【王后天下母也上儀天王猶乾之有坤可不重歟桓王后以三公逆是矣遂事而往則非也於祭公遂事之逆而紀姜遄歸于京師其逆其歸兩從荀簡夫豈知天下母之為重哉】

靈王后齊姜【齊靈公之女書逆不書歸】

劉夏逆王后于齊【襄十五】

【靈王之逆后於禮盖無失然不使八命之公乃使三命之士是不重嘉事也春秋特書劉夏以譏焉王之逆后雖非其人而齊之歸女無違於禮故不書歸得禮者不書失禮然後書春秋凡事皆然非但昏禮一事為然也】

【或曰魯桓八年桓王之十六年也魯襄十五年靈王之十四年也即位十六年十四年而始逆后謂之元后耶則已晩矣謂之繼后耶則天子諸侯内職具備元后崩止立次妃攝行内事無再娶之義春秋十三王書后者二盖譏也何譏也天子親耕王后親蠶奉宗廟祭祀之重故即位之初必立后周衰禮廢昏姻之制不時聖人因祭公之來劉夏之逆而書以示譏也歟】

王女【經書王女者二】

齊王姬襄夫人

單伯逆王姬【莊元】○築王姬之館于外【同上】○王姬歸于齊【同上】○齊王姬卒【莊二】

【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同姓諸侯主之則魯主王姬之昏舊矣然魯莊與齊新有不共戴天之讎為之主昏可乎况凶服未除而行嘉禮容王姬行禮於宗廟之中則不安於是别為築館于外單伯之逆外館之築皆為非禮譏魯之不當主昏傷莊之不能自立也】

齊王姬桓夫人

王姬歸于齊【莊十一】

【魯主昏則書王姬之歸同於内女其逆之者常禮也其館之者常處也故皆不書而但書王姬之歸】

魯夫人

桓公夫人文姜【齊僖公之女也】

公會齊侯于嬴【桓三】○公子翬如齊逆女【同上】○齊侯送姜氏于讙【同上】○公會齊侯于讙【同上】○夫人姜氏至自齊【同上】○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同上】○子同生【桓六】○齊侯禄父卒【桓十四】○葬齊僖公【桓十五】○公會齊侯于濼【桓十八】○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同上】○公薨于齊【同上】○公之喪至自齊【同上】○葬我君桓公【同上】○夫人孫于齊【莊元】○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莊二】○夫人姜氏饗齊侯于祝丘【莊四】○夫人姜氏如齊師【莊五】○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莊七】○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穀【同上】○齊無知弑其君諸兒【莊八】○葬齊襄公【莊九】○夫人姜氏如齊【莊十五】○夫人姜氏如莒【莊十九】○夫人姜氏如莒【莊二十】○夫人姜氏薨【莊二十一】○葬我小君文姜【莊二十二昏禮之大節有三納幣一也親迎二也夫人至三也得禮則皆不書魯桓會嬴書譏不由媒介而自求昏于齊也逆女書譏不親迎而使公子翬也送姜氏書譏齊侯親送也會讙書譏不親迎而親會齊侯也夫人至不書翬以譏魯桓初使翬逆而中自受姜氏于讙也書年來聘譏齊侯之隆私愛違正禮也書子同生夫子之意甚深也夫人孫齊以後歸魯不書而會饗如師及如齊如莒無一不書者雖國惡不容諱也】

莊公夫人哀姜【盖齊襄公之女】

及齊高傒盟于防【莊二十二】○公如齊納幣【同上】○公如齊觀社【莊二十三】○公及齊侯遇于穀【同上】○丹桓宫楹【同上】○公及齊侯盟于扈【同上】○刻桓宫桷【莊二十四】○公如齊逆女【同上】○公至自齊【同上】○夫人姜氏入【同上】○大夫宗婦覿用幣【同上】○公薨于路寢【莊三十二】○子般卒【同上】○公子慶父如齊【同上】○葬我君莊公【閔元】○吉禘于莊公【同上】○公薨【同上】○夫人姜氏孫于邾【同上】○公子慶父出奔莒【同上】○夫人姜氏薨于夷齊人以歸【僖元】○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同上】○葬我小君哀姜【僖元】

【魯莊受制於母即位二十餘年而不得娶母死未幾屈己與齊臣盟求昏之切也齊諾未堅而遽自往納幣雖已納幣而昏議猶未定觀社遇糓盟扈三往齊而後許昏齊難之也書公逆公至而夫人不偕至夫不夫婦不婦也夫人不書至而書入不順也竊嘗考之魯莊所娶齊襄之女也若以為僖女歟則僖卒已二十八年矣豈有三十未嫁之女且不應娶母之妹以為夫人也若以為桓女歟則訃齊桓之年盖下於魯莊應未有可嫁之女而得壻魯莊也意者其時惟齊襄尚有遺女未嫁而魯莊求之齊所以難之者盖亦有疑焉齊桓管仲故遲遲其事而魯莊求之愈力想齊之君臣固嗤之矣戰國時楚懷王客死于秦而其子頃襄王迎婦于秦司馬氏通鑑痛之曰忍其父而昏其讎彼父但為秦氏拘留而已未嘗被殺也司馬氏猶痛之况魯莊之父為齊所殺而又娶其女則忍父昏讎之罪奚啻數十倍於楚頃襄也哉而方且飾桓宫用覿幣以夸富盛於齊女魯莊之庸愚一至此夫異日淫縱弑逆之禍殆勢之有所必至齊桓殺之當矣而左氏以為已甚甚哉左氏之無識也】

僖公夫人聲姜【齊桓公之女也】

禘于太廟用致夫人【僖八】○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陽穀【僖十一】○公會齊侯宋陳衛鄭許邢曹于淮【僖十六】○滅項【僖十七】○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同上】○公至自會【同上】○齊侯小白卒【同上】○葬齊桓公【僖十八】○公薨于小寢【僖三十三】○葬我君僖公【文元】○夫人姜氏薨【文十六】○葬我小君聲姜【文十七僖公之娶夫人納幣不書逆女不書夫人至不書盖皆得禮無譏故也惟夫人既至之後未當廟見而遽於禘祭之時以夫人至于太廟此其失爾魯之諸君僖公頗為賢君魯之諸夫人聲姜頗為賢婦故時人頌僖公而亦以令妻頌夫人然女之歸寧當歸本國也夫人與夫同會齊侯于陽穀而因以省問則非其禮矣魯君會淮魯臣滅項齊將正公婦人無與外事也夫人為夫出會齊侯于卞而因以解釋則非其義矣稔於見聞之非肓於禮義之正是以好成人之美者惜焉】

文公夫人出姜【齊昭公潘之女舍之女兄也】

公子遂如齊納幣【文二】○逆婦姜于齊【文四】○夫人姜氏如齊【文九】○夫人姜氏至自齊【同上】○齊侯潘卒【文十四】○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同上】○公薨于臺下【文十八】○齊人弑其君商人【同上】○葬我君文公【同上】○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同上】○子卒【同上】○夫人姜氏歸于齊【同上】○季孫行父如齊【同上文公之納幣不應使公子遂况又其叔父乎逆婦姜者公自逆也婦有姑之辭于齊者譏成禮于齊也夫人如齊者歸寧也其歸得禮故特書至異乎前此夫人之如齊者也出姜盖有所不安而歸寧以愬於父母云爾越六年而齊昭公潘卒夫人失所怙矣同父之弟舍又弑懿公商人者夫人之讎也魯文且遭其陵及魯文既薨商人亦斃公子遂求齊惠公元為大援乃殺夫人所生之太子而立平日私事己者之孽子盖由魯文昏惰嬖妾敢於私事其叔父以致不能保其妻子聞出姜哭而過市之言孰不為之衰】

宣公夫人穆姜【齊惠公元之女】

公子遂如齊逆女【宣元】○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同上】○季孫行父如齊【同上】○公子遂如齊【同上】○齊侯元卒【宣十】○葬齊惠公【同上】○公薨于路寢【宣十八】○葬我君宣公【成元】○夫人姜氏薨【襄九】○葬我小君穆姜【同上】

【文公使公子遂納幣已非况宣公逆夫人而可遣僖祖之弟乎行父與遂於成昏之後相繼如齊者猶恐昏姻不足以結大援而重之以賄賂也】

成公夫人齊姜【盖齊頃公無野之女靈公環之妹也】

叔孫僑如如齊逆女【成十四】○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同上】○公薨于路寢【成十八】○葬我君成公【同上】○夫人姜氏薨【襄二】○葬我小君齊姜【同上齊頃公無野成公九年卒齊靈公環襄公十九年卒】

【以公族代逆夫人而揭之以至於禮不可其說已具於前婦姜之下氏字趙氏以為衍按經書婦姜者三文公婦姜姑僖公夫人聲姜也成公婦姜姑宣公夫人穆姜也宣公婦姜其姑則文公之妾敬嬴爾】

魯女

惠公

【長女紀伯姬○次女紀叔姬】

桓公

【長女杞伯姬○次女莒慶叔姬】

莊公

【長女宋蕩伯姬○伯姬僖九年卒○幼女鄫季姬】

僖公

【長女宋蕩氏婦○次女杞叔姬】

文公

【長女或郯伯姬是○次女子叔姬文十二年卒○子叔姬文十四年齊人執之】

宣公

【庶長女莫考○次女子叔姬宣五年歸齊高固○適長女宋伯姬夫人穆姜所生成九年歸宋共公】

【六公之女凡十四人其歸為諸侯夫人者六書歸者四紀伯姬杞伯姬鄫季姬宋伯姬是也不書歸者二杞叔姬郯伯姬是也盖先君之女則書歸時君之女則不書歸使男有室使女有家此為人父者之事有女未嫁而先君終至嗣君之時始有所歸傷先君即世之速門内女不得及父存而嫁也若時君自嫁其女則以父歸女其嫁及時此常事爾故僖公以叔姬歸于杞為杞伯姬之婦杞桓公之夫人不書郯季姬盖文公之女文公之時歸于郯亦不書二姬皆因後來被出而書來歸乃見於經也】

紀伯姬【盖惠公之長女隱公之女弟桓公之女兄疑與桓公同母】

紀裂繻來逆女【隱二】○伯姬歸于紀【同上】○叔姬歸于紀【隱七】○紀侯來朝【桓二】○公會紀侯于郕【桓三】○齊侯鄭伯如紀【桓五】○公會紀侯于成【桓六】○紀侯來朝【同上】○鄭伯寤生卒【桓十一】○公會紀侯莒子盟于曲池【桓十二】○公會紀侯鄭伯及齊侯宋衛燕戰齊侯宋衛燕敗績【桓十三】○齊侯禄父卒【桓十四】○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桓十七】○齊師遷紀郱鄑郚【莊元】○紀季以入于齊【莊三】○紀伯姬卒【莊四】○紀侯大去其國【同上】○齊侯葬紀伯姬【同上】○紀叔姬歸于【莊十二】○紀叔姬卒【莊二十九】○葬紀叔姬【莊三十】

【裂繻來逆紀侯不親迎也伯姬歸紀惠公喪滿而後歸也惠公之薨其在季年秋七月之前乎叔姬歸紀歸娣而與歸女君同隱公厚於先君之女而非禮也惠公欲夫人其仲子而太子其所生隱公順父之意而於仲子於桓公每加厚焉故於桓公同母之女如此予以是知二姬之為桓母所產也中庸云敦厚以崇禮徒厚而不合於禮君子不以為可也紀者齊之同姓也齊將吞滅之其昏於魯也豈但内求助於家抑亦外求援於國也魯桓在位十八年之間紀來朝魯者二魯往會紀者二為紀而與它國盟者二為紀而與它國戰者一紀之資援於魯者甚切魯之圖援於紀者亦甚勤矣齊僖鄭莊當時諸侯之雄黠齊素結鄭二國將共襲紀而為紀所覺其謀不行既而鄭莊卒魯桓能使鄭厲反父所為齊復結宋衛燕四國將共滅紀而魯桓鄭厲潜師于紀竟敗四國之兵既而齊僖卒則二雄黠皆斃紀憂其少紓乎而事又不然也魯桓既為紀敗齊僖之兵遂亟為紀講齊襄之好明年魯桓殞於齊身且不保又何能庇其姻親然終魯桓之世猶能竭心竭力於紀紀未即亡者魯桓不為無功魯莊以童豎嗣立父讎不報而胡可責望其援紀也哉紀失魯援齊逼遷其三邑紀侯知其國之不可存於是命介弟分國事齊俾先祀不絶妻死不葬去國不争此亡國之最善者紀侯隱於民而令終叔姬托於酅而待盡哀哉】

杞伯姬【盖桓公之長女莊公之女弟】

伯姬歸于杞【莊二十五】○公會杞伯姬于洮【莊二十七】○杞伯姬來【同上】○杞伯來朝【同上】○杞伯姬來朝其子【僖五】○杞子卒【僖二十五】○杞子來朝【僖二十七】○公子遂帥師入杞【同上】○杞伯姬來【僖二十八】○杞伯姬來求婦【僖三十一】

【杞德公之四年娶魯桓公長女伯姬為夫人時魯桓薨已二十六年而伯姬始嫁姬年殆將三十矣歸杞三年而出會其兄未幾夫婦接踵造于魯庭毋乃自嫌其僻陋而嚮慕魯國之甚乎越十有三年伯姬再來以其長子代父行朝禮子年甫十歲左右爾意者德公有疾而姬欲託其子於魯也是年德公果卒長子成公嗣位十有八年又卒伯姬特來告喪而魯史書卒自是杞君之喪無不來赴者矣盖由伯姬欲親魯而然也姬之次子桓公繼成公而立桓之四年來朝本圖結讙而不料啓禍公子遂帥師入其國為責來朝之無禮魯之薄姻親陵小弱如此哉明年伯姬復來消釋舊怨桓之八年年漸可娶伯姬復來締結新好此皆伯姬之欲親魯而然也伯姬以魯莊二十五年歸杞至魯僖三十一年來為其子桓公求婦在杞已歷四十餘年而數數至魯率為扶植其夫維持其子之計求婦以後伯姬不復見經不知何年終也】

鄫季姬【盖莊公之幼女宋蕩伯姬之妹】

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僖十四】○季姬歸于鄫【僖十五】○鄫季姬卒【僖十六】

【季姬父母之身教盖無足言僖公號為賢侯而不能閑家有妹如此是可恥也】

杞叔姬【盖僖公之次女】

杞伯姬來求婦【僖三十一】○杞伯來朝【文十二】○公伐杞【宣十八】○杞伯來朝【成四】○杞叔姬來歸【成五】○杞叔姬卒【成八】○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成九杞伯姬來為其子求婦而僖公以次女叔姬與之歸為杞桓公之夫人經於僖之二十五年書宋蕩伯姬來逆婦僖之三十一年書杞伯姬來求婦僖公先以長女與宋蕩伯姬為婦後以次女與杞伯姬為婦也經不書叔姬歸于杞者時若嫁女例不書也按魯僖三十一年乃杞桓之八年魯成五年乃杞桓之五十一年叔姬為杞夫人四十餘年夫婦年皆六十以上各已老矣而姬始來歸盖非為夫家所出疑是叔姬無子杞桓别有妾子為太子叔姬心不自安而願歸魯故叔姬既卒而杞桓復來逆其喪以歸以是知其非為夫家所出也】

郯伯姬【不知何公之女或文公之長女歟】

郯伯姬來歸【宣十六】

【伯姬歸于郯盖是父存之時故不書于經】

宋伯姬【宣公之女成公之妹】

宋公使華元來聘【成八】○宋公使公孫夀來納幣【同上】○衛人來媵【同上】○伯姬歸于宋【成九】○季孫行父如宋致女【同上】○晉人來媵【同上】○齊人來媵【成十】○宋公固卒【成十五】○葬宋共公【同上】○宋災宋伯姬卒【襄三十】○葬宋共姬【同上】

【共姬宣公夫人穆姜之愛女也故其歸女之禮特隆焉擇配而儀九命之上公未納幣而彼有上卿來聘既歸宋而此有上卿往致皆其禮之特隆者也雖然納幣常事也而書者以公孫夀之不當使也媵賤事也而書者以三國來媵之越禮制也為君夫人僅七年而得以終所天共姬之婦德靡虧矣為君母餘三十年而不得以終其天宋平之子道何如也噫】

【以上魯女歸于諸侯為夫人者六為娣者一凡七】

莒慶叔姬【盖桓公之次女】

莒慶來逆叔姬【莊二十七】

【叔姬年亦將三十矣昏姻之不得及時者也當為杞伯姬之娣而别以歸莒大夫慶書者譏莊公降尊而自主大夫之昏】

宋蕩伯姬【盖莊公之長女鄫季姬之姊也】

宋蕩伯姬來逆婦【僖二十五】

【伯姬歸于宋大夫蕩氏之内子因來為其子逆婦而見於經】

伯姬【盖亦莊公之女】

伯姬卒【僖九】

【未嫁故不繫國已許嫁故書卒莊女有二伯姬者或是孟任所生之長女或是哀姜所生之長女皆稱伯姬也或以此為僖女則伯上當有子字】

宋蕩氏婦【盖僖公之長女】

宋蕩伯姬來逆婦【僖二十五】

【僖公之女許嫁宋蕩伯姬之子而伯姬自來逆之以姑逆婦非禮之杞伯姬所求之婦是僖公次女叔姬則知此蕩伯姬所逆之婦當是僖公長女也】

子叔姬【文公之女】

子叔姬卒【文十二】

【子者時君之女亦未嫁而已許嫁者故卒之也】

子叔姬【盖亦文公之女】

齊人執子叔姬【文十四】○齊人來歸子叔姬【文十五此子叔姬盖十二年卒者之妹兩母所生之次女皆稱叔姬故有两子叔姬亦如莊女之有两伯姬也左氏以此子叔姬為齊昭姬謂是齊昭公夫人齊侯舍之母也且魯文四年所逆婦姜即是齊昭公之女齊昭乃魯文之婦翁豈可反以魯文為齊昭之婦翁也哉縱使魯文為太子時所生之女亦未應其女嫁人而生子可立為君也指為齊侯舍之母者考其年不合足見其誣矣昭姬盖是齊昭公所娶它國姬姓之女非魯女也】

齊高固子叔姬【宣公之女】

齊高固來逆子叔姬【宣五】○齊高固及子叔姬來【同上】

【此子叔姬宣公未為國君時妾之所生也國君女嫁大夫命大夫主之君不自主經書莒慶來逆叔姬齊高固來逆子叔姬皆譏國君自主大夫之昏也宣公簒立懼諸侯之討而倚齊以為援高固齊當國之卿挾勢而脅取其女魯宣不敢不從昏姻之禮如敵體然譏之者傷之也其時宋伯姬盖猶未生故後二十三年乃歸于宋伯姬年在叔姬之下而稱伯姬者適夫人之長女也叔姬生在伯姬之先而稱叔姬者妾所生之庶女也】

【以上魯女歸于大夫者四未嫁而卒者二方嫁而執者一凡七】

春秋纂言總例卷三

猜你喜欢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第十二·晏婴
  名教·方以智
  第四章 小学院·梁启超
  卷八十三·湛若水
  卷十三·叶酉
  卷三十六·郑玉
  提要·张大亨
  卷三十六·康熙
  卷一·秦蕙田
  卷十三·方苞
  卷七十八·顺治
  卷十八·顺治
  佛说十善业道经·佚名
  汉藏教理院记·太虚
  六度集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沈德潜

    ☆沈荣俊字谦之,浙江归安人。乾隆丙辰举人。○谦之少湛李义山诗,集李成律至二十章,中道自悔,欲归盛唐,然病中示予《桃花》二章,仍是玉溪生体也。玉溪原本杜陵,须人善学耳。○书怀丈夫无雄雌,时运有通塞。一身隔青云,两手满荆棘

  •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赵尔巽

      ◎舆服一   皇帝五辂 皇帝辇舆 皇后舆车皇太后舆车附 皇贵妃以下舆车   亲王以下舆车 亲王福晋以下舆车 京外职官舆车庶民附   命妇舆车   自虞廷缋,制创垂衣。车服之朌,式昭庸典。夏絻殷辂,文质异观。迄乎

  • 卷十·毕沅

      ◎宋纪十 ∷起屠维单阏三月,尽重光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三月,庚辰朔,驻跸镇州。命郢州刺史尹勋攻隆州。隆州为北汉人依险筑城以拒南

  • ◎张善琨通敌罪行·佚名

    伪方电影界巨奸张逆善琨,偕其第三妾童月娟潜赴皖南屯溪,企图以投机手段化卖国行为于无事,公然下榻屯溪最高贵的旅社&mdash;&mdash;皖南招待所,引起当地人仕一致愤慨。舆论界亦群起攻击,二十三曰屯溪中央曰报社论《严厉惩处

  • 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通志卷一百九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第六后燕慕容垂 寳 盛 熙 髙云西秦乞伏国仁 干归 炽磐 慕末北燕冯防  冯素弗后燕慕容垂字道眀皝之第五子也少岐嶷有器度身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皝甚宠之常目而谓

  • 卷七十六·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六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刘氏刘祺勇     刘文孝刘大宾     刘自明刘举      刘如镇福昌      刘朝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十一·允秘

    传九【镇国公 辅国公】镇国公阿拜传阿拜太祖髙皇帝第三子天命十年十月与弟塔拜巴布泰征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师还上出城迎劳寻授骑都尉天聪八年四月晋授三等男崇徳三年七月任吏部承政四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六

  •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国,扩充了国土一千多

  • 毗陵王拓跋顺传·李延寿

    毗陵王拓跋顺是地干的儿子,性格粗俗而又凶狠。登国初年,赐爵位为南安公。当道武帝讨伐中山时,留顺镇守京都。道武帝在柏肆初遭失败时,军中有人逃回来报告说,大军已经逃散了,也不知道道武帝在什么地方。拓跋顺听说以后,就想自

  • 纥石烈胡剌传·脱脱

    纥石烈胡剌,是晦发川耮敦河人,后迁居西北路。纥石烈胡剌认识契丹文字,做帅府的小官。梁王完颜宗弼收复陕西,很长时间没有上奏问候。金睿宗在燕京,派纥石烈胡剌前往陕西问候完颜宗弼。这时,完颜宗弼自凤翔攻打和尚原,派纥石烈

  • 赵良弼传·宋濂

    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故以赵为姓。其父名悫,曾为金朝之威胜军节度使,去世后,谥“忠闵”。良弼禀性聪明,足智多谋,科举中进士,为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于是升良弼为幕长。邢

  • 卷四十七·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七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宰执中上神宗论除授不经二府  蔡承禧臣伏覩近日命赵卨为安南招讨使李宪为之副外议纷纷皆云不自二府此虽陛下择才之明亦必与大臣商议又曰宪所陈请多不经由二府径

  • 春秋纂言卷十二·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十二     元 吳澄 撰哀公【名蔣定公子母定姒在位二十七年其十四年春春秋絶筆】元年【丁未敬王二十六年○晉覇定十八年○蔡昭二十五年○曹陽八年○衛靈四十一年○鄭聲七年○陳閔八年○杞

  • 卷四·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四   元 朱公迁 撰 王一之六 王谓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辑录孔氏曰汉志云周封圻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千里按西都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为方百里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道宣

      感通篇下 正传四十五 附见二人。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道密传一。   隋京师经藏寺释智隐传二。   隋中天竺国沙门阇提斯那传三。   隋京师胜光寺释明诞传四。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明璨传五。   隋京师

  • 卷第一百九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二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法执所缘缘法无实体性。显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哈奈尔

    作者查尔斯·哈奈尔。该书主要介绍了有些人无需怎么费神就能功成名就,财富和权利仿佛唾手可得;还有些人历经艰辛终于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遭到彻底的失败。为什么有人轻易就能成功,有人费了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