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閦佛国经弟子学成品第三

佛复语舍利弗。阿閦如来说法时。於一一说法之中。不可计无央数人。随律之行至。有作阿罗汉道证者,如是比无央数诸弟子聚会。及复得八惟务禅者,阿閦如来佛刹诸弟子众不可复计。佛语舍利弗。我都不见持计者与挍计。巨能计数其众会者也。以脱重担离於牢狱。远於波头犁。阿罗罗犁。阿比舍犁。阿优陀犁。如是舍利弗。众会不可计数诸善男子,是弟子智慧无央数不可计众。在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也。若懈怠者得须陀洹为七生七死。於是说法时。其人为不得上持为七生七死。阿閦如来说法时。第一说法作须陀洹道证。第二说法作斯陀含道证。第三说法作阿那含道证。第四说法作阿罗汉道证者,其佛刹。谓是善男子为懈担用不一坐听法。作阿罗汉道证故。其刹须陀洌不复七上下生死。便於人间坐禅。得三昧须陀洌即於彼自以威神力作阿罗汉道证。其刹斯陀含不复往还世间。以弃众苦便於彼得三昧斯陀含。便於其刹自以威神力作阿罗汉道证。其刹阿那含。不复上生波罗尼蜜和耶越天。便於彼自以威神力作阿罗汉道证。其刹阿罗汉不上下。便於彼至无馀泥洹界般泥洌其刹说沙门四道。如是至令得道祝佛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自在者不复失学祝亦不失学馀事。如是於不学地便般泥洹也。无所学地。谓是阿罗汉地。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刹诸弟子学成无有粗立。在上好要处者,谓是阿閦如来刹弟子众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所作而办。所当为者以脱重担。便得所有尽坏勤苦牢狱之事。以中正解复知八维无禅。阿罗汉行八维无禅。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刹弟子之善行。是为阿罗汉之功德所为福行。其刹以三宝为梯陛。一者金。二者银。三者琉璃。从忉利天下至阎浮利地。其忉利天。欲至阿閦如来所时。从是梯陛下。忉利天人。乐供养於天下人民言:如我天上所有。欲比天下人民者,天上所有大。不如天下及复有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也。

佛语舍利弗。忉利天人乐供养天下人民。天下人若上至忉利天者,便不乐供养忉利天人。所以者何。我天下佛说经。如我天下所有於是天上无也。不如我天下所有我天下乐供养有佛。忉利天见天下人民。天下人遥见忉利天宫殿。譬如此刹天下人遥见日月星辰殿舍。如是舍利弗。其佛刹天下人。遥见诸天宫殿如是,及欲行天承佛威神所致。是为阿閦如来佛刹所有善快。佛复语舍利弗。阿閦如来佛刹。三千大千世界皆说法四辈弟子。满三千大千世界无空缺。阿閦佛刹弟子意不念。今日当於何食。今日谁当与我食。亦不行家家乞。时到饭食便办满钵自然在前。即取食食已,钵便自然去。其刹饭食如是,诸弟子不复行求衣钵也。亦不裁衣。亦不缝衣。亦不浣衣。亦不染衣。亦不作衣。亦不教人作。以佛威神所致。同共安乐自然生。阿閦如来不为诸弟子说罪事。如我为诸弟子说十四句法。阿閦如来不为诸弟子说如是之法。所以者何。其刹无有行恶者,阿閦佛不复授诸弟子戒。所以者何。其佛刹人无有短命者,亦无蔽恶人。无有秽浊劫。亦无有诸结。无有秽浊。见其刹以除诸恶秽浊。

佛复语舍利弗。阿閦佛说法时。诸弟子便度於习欲。所以者何。已弃於恶道故。其刹众弟子终无有贡高憍慢。不如此刹诸弟子於精舍行律。其刹弟子无有作是行者也。所以者何。舍利弗。用其人民善本具故。所说法悔过各得其所。其刹不说五逆之事。一切皆断诸逆已,诸弟子不贪饮食。亦不贪衣钵。亦不贪众欲。亦不贪著也。为说善事。所以者何。用少欲知止足故。舍利弗。阿閦佛不复授诸弟子戒。如我於此授诸弟子戒。所以者何。其刹无有恶者,是诸弟子但以苦空非常非身以是为戒。其刹亦无有受戒事。譬如是刹正士。於我法中剃除须发。少欲而受我戒。所以者何。其阿閦佛刹诸弟子。得自在聚会无有怨仇。舍利弗。阿閦佛刹诸弟子不共作行。便独行道不乐共行但行诸善。其刹无有过精进者,亦不可见懈怠者,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佛刹出家诸弟子之德行。

佛语舍利弗。阿閦如来。为诸弟子说法时。弟子不左右顾视一心听经。中有住听经者,身不知罢极。中有坐听经者,身亦不知罢极。意亦不念罢极也。阿閦如来於虚空中说法时。诸弟子悉听之。是时得神足比丘。未得神足比丘。承佛威神。皆於虚空中行而听法。是诸弟子於虚空中以三品作行。何等三。一者住二者经。三者坐。中有坐般泥洹波蓝坐居而般泥洹者,诸弟子皆般泥洹时地即为大动。般泥洹已诸天人民共供养之。中有阿罗汉。身中自出火还烧身而般泥洌中有阿罗汉般泥洹时。自以功德行如疾风中有。譬如五色雲气於空中行便不复知处。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没去不复知处。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洹时。於虚空身中放水其水不堕地便灭不现。其刹如是清净。令身灭不现。其刹如是清净。令身灭不现而般泥洌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昔行菩萨道时所愿而有持成无上正真道。诸弟子以是三品般泥洌复次舍利弗。阿閦如来佛刹诸弟子。无央数不可计诸弟子。少有不具足四解之事者,多有得四解事具足者,诸弟子少有不得四神足安隐行者,多有得四禅足安隐行者,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佛刹诸弟子所成德行。贤者舍利弗白佛言: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佛刹。诸弟子所行。皆无极也。

猜你喜欢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澄观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菩 萨 学 处·太虚
  第十卷·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五·楚石梵琦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澄观
  合聚品第二十五·佚名
  后序·松源崇岳
  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佚名
  缁门警训卷第三·如卺
  佛说幻士仁贤经·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佚名
  第二十一章 六王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淲·唐圭璋

      淲字仲止,号涧泉,尚书元吉子。生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嘉定十七年(1224)卒,年六十六。有涧泉集。   临江仙   为顾致尧生日   难老一杯春酒美,主人玉鉴清秋。九华山下共追游。朝来多爽气,都向笔端收。   台阁功名归

  • 附录·郑文焯

    郑大鹤先生论词手简 番禺叶恭绰遐庵辑录○一余龆龀时,好读唐诗,日课十数首,辄能背诵。年十一,侍先中丞公游雒阳,一日,出城西,观樱桃沟,率成绝句云:“樱桃红涨雨纤纤,京洛风光旧未谙。绝似熟梅好天气,衣篝香里梦江南。&rdqu

  • 天安门·闻一多

    好家伙!今日可吓坏了我!两条腿到这会儿还哆嗦。瞧着,瞧着,都要追上来了,要不,我为什么要那么跑?先生,让我喘口气,那东西,你没有瞧见那黑漆漆的,没脑袋的,蹶脚的,多可怕,还摇晃着白旗儿说着话……这年头真没法办,你问谁?真是人都办不了

  • 列传九·薛居正

    苌从简,陈州人也。世以屠羊为业,力敌数人,善用槊。初事后唐庄宗为小校,每遇攻城,召人为梯头,从简多应募焉,庄宗为其勇,擢领帐前亲卫兼步军都指挥使。一日,庄宗领大军与梁军对阵,登高丘而坐,敌人有执大帜扬其武者,庄宗指之谓左右曰

  • 卷一九八 唐紀十四·司马光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六月,盡著雍涒灘(戊申)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九年(乙巳,公元六四五年)   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巖城西南,上臨其西北。城主孫代音潛遣腹心請降,臨城,投刀鉞為信,且曰:「奴願降,城

  • 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刘若愚

    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而旧制醇雅,每寓等威节省之谊。自逆贤擅政,创古今未有之制,"服之不衷,身之灾也。"以今验昔,良然!贴里,其制如外廷之■〈石旋〉褶。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乾清宫管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佚名

    万历九年二月乙未朔 上御皇极殿辅臣张居正等进右中允高启愚等二十五员各撰诗颂 上命留览○吏部考察京官光禄寺署丞萧德辉等及先经奉旨罢斥原任刑部山西司员外郎艾穆等共二百六十四员诏黜降如例○丙申 上致斋文华殿

  • 六十七 曹寅奏闻江宁减价开粜情由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闰三月十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衙门之米,已于本月初六日出示开粜,比照时价可值一两。臣因仰体皇上爱民至意,减价八钱,巳经平粜。穷苦百姓,一斗、数升,远近争买,无不欢欣踊跃,感颂天

  • 四十七、名与号·包天笑

      中国所谓上中阶级的人,一向都是有名有号的,除了名号之外,还有许多别号以及小名等等,如果一个文人,更有许多的笔名。我的最初的名字,唤作清柱,这个名字,是姻伯姚凤生先生给题的。原来我父亲的名字是应埙,号韵竹;我祖父的名字

  • 沈文季传·萧子显

    沈文季字仲达,是吴兴武康人。其父沈庆之,在刘宋时官至司空。文季从小便以宽雅正直闻名。孝建二年(455),起家出仕任主簿,后被征召为秘书郎。由于其父沈庆之功勋卓著,大明五年(461),朝廷封文季为山陽县五等伯爵。后转任太子舍

  • 卷一百三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英宗时张方平论进用台谏官事体上言曰伏见天禧元年初复台谏官诏勅云所置台谏官三年内不得差出仍不兼领职务候及三年或屡有章疏实能裨益特越常例别与升迁若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允禄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署理副都统事务叅领祖应祥奏称每逢天坛地坛祈谷坛大祀前一日各官出城外斋戒请将钦防大臣御史及察旗叅领侍卫内令一半在城外稽查斋戒官员等语【臣】等伏思天坛地坛祈谷坛三大祀八旗应斋戒官员俱于祭之

  • 卷八十七之卷九十八并阙文·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七之卷九十八并阙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朔。 甲申,遣吉安侯陆亨镇成都。 黑气亘天。 赐国子生钞,人二锭、绵一斤。 丙戌,置马驿一十八,自岳州至辰州府凡一千八十一里,以六十里为一驿,岳州府三,巴陵县曰岳阳,曰

  • 第十二章 感官·林语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5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6 ),故去彼取此。[语译]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终致视觉迟钝,视而不见;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终致听觉不灵,听而不闻;过分追求味道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希声佛 南无功德德佛 南无舌去佛 南无无障智佛 南无得威德佛 南无月藏佛 南无梵光明佛 南无乐光明佛 南无胜光明佛 南无寂光明佛 南无离异意佛 南无无边智佛 南无成就功德

  • 眼镜会·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讲到这眼镜会的缘起,委实可发一噱。最初有几个珠玉商人为联络同业的感情起见,择定每星期六举行聚餐会一次。与会的人依着次序轮流担任做东道。有一次,内中一个珠宝商在席间忽向同业夸口起来,他

  • 明集礼·徐一夔

    原名 《大明集礼》 明徐一夔、梁寅、周子谅、刘宗弼等奉勅撰。洪武二年 (1369)八月始修,次年九月书成。共53卷,分吉礼 (卷1至卷16)、嘉礼 (卷17至卷29)、宾礼 (卷30至卷32)、军礼 (卷33至卷35),凶礼 (卷36至卷38),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