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传卷十九

宋 苏轼 撰

周书

吕刑第二十九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穆王命吕侯作此书史记作甫侯尧舜之刑至禹明备后王德衰而政烦故稍増重积累世之渐非一人之意也至周公时五刑之属各五百周公非不能改以从夏盖世习重法而骤轻之则奸民肆而良民病矣及成康刑措穆王之末奸益衰少而后乃敢改也周礼之刑二千五百穆王之三千虽増其科条而入墨劓者多入宫辟者少也赎者疑赦之罚耳然训刑必以赎者非赎之锾数无以爲五刑轻重之率也如今世徒流皆折杖非以杖数折不知徒流増减之率也吕刑孝经礼记皆作甫刑説者谓吕侯后封甫诗之申甫是也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

刑必老者制之以其更事而仁也耄荒度作刑者以耄年而大度作刑犹禹曰予荒度土功度约也犹汉高祖约法三章也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防

炎帝世衰蚩尤作乱黄帝诛之自蚩尤以前未有以兵强天下者鸱义以鸷杀爲义如后世所谓侠也矫诈防刘也凡民爲奸者皆祖蚩尤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爲劓刵防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蚩尤既倡民爲奸苗民又不用善但过作劓鼻刵耳防窍黥面杀戮五虐之刑而谓之法苟丽于法者必刑之并制无罪不复以寃诉爲差别有辞无辞皆刑之也自苗民以前亦未有作五虐之刑者故举此二人以爲乱始

民兴胥渐冺冺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

人无所诉则诉于鬼神德衰政乱则鬼神制世民相与反覆诅盟而已

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无德刑之香也

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絶苗民无世在下

皇帝尧也分北三苗迁其君于三危

乃命重黎絶地天通

民渎于诅盟祭祀家爲巫史尧乃命重黎授时劝农而禁淫祀人神不复相乱故曰絶地天通重黎即羲和也

罔有降格

号之亡也有神降于莘盖此类也

羣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自诸侯以及其臣下皆脩明人事而辅常道故鳏寡无蔽塞之者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国无政天子欲闻民言岂易得其实哉故政清而后民可问也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非德之威所谓虐也非德之明所谓察也

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失礼则入刑礼刑一物也折折衷也

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殷富也

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

士臯陶也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讫尽也威贵有势者乘富贵之势以爲奸不可以不尽法非尽于威则尽于富其余贫贱者则容有所不尽也

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脩其敬畏至于口无择言此盛德之士也何以贵之于典狱曰狱贱事也而圣人尽心焉其德入人之深动天地感鬼神无大于狱者故盛德之士皆屑爲之臯陶逺矣莫得其详如汉张释之于定国唐徐有功民皆自以爲不寃其不信之信几于圣与仁者岂非口无择言身无择行之人哉若斯人者将与天合德子孙其必有兴者非自作元命配享在下而何汉杨赐辞廷尉之命曰三后成功惟殷于民臯陶不与焉盖吝之也书盖以爲惟克天德自作元命者何吝之有此俗儒妄论也或然之不可以不辨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

爲天牧民非尔而谁

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

丽于狱辄刑之不复察也

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

贵者以威乱政富者以货夺法

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絶厥世

言当以伯夷爲监苗民爲戒也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

诸侯羣臣自其父行至于兄弟子孙皆听朕言庶以格天命

今尔罔不由慰日勤尔罔或戒不勤

狱非尽心力不得其实故无狱不以勤爲主由用也尔当用狱吏慰安之而日愈勤者不当用戒敕之而终不勤者

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

刑狱非所恃以爲治也天以是整齐乱民而已盖使我爲一日之用非究竟要道也可恃以终者其惟得人乎

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休喜也典狱者不可以冇所畏喜

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冇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三德洪范三德也以刑成德王有庆民冇利则其安长久也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祥善也

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罪非已造爲人所累曰及秦汉之间谓之逮此最爲政者所当愼故特立此法谓之及因有大狱狱吏以多杀爲功以不遗支党爲忠胥史皁以多逮广系爲利故古者大狱有万人者国之安危运祚长短或寄于此故曰何度非及度其非同恶者则勿逮可也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讼者两至则士听其辞

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简核也孚审虑也简孚而无辞乃正五刑

五刑不简正于五罚

罚赎也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过失则当宥也

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刑之而不服则赎赎之而不服则宥无不可者但恐其有疵弊耳官者更爲请求也反者报也报德怨也内女谒也货鬻狱也来亲友徃来者爲言也法当同坐故曰其罪惟均克胜也胜其非也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

既简且孚众证之矣口服而貌不服此必有故不可以不稽也

无简不听

初无核实之状则此狱不当听也

具严天威

所以如此者畏天威也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

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六两曰锾

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

截鼻爲劓倍之爲二百锾

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

刖足曰剕倍之又半之爲五百锾

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

宫淫刑也男子腐妇人闭

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

大辟死刑也五刑疑则入罚不降相因古之制也所谓疑者其罪既阅实矣而于用法疑耳

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

墨劓剕宫辟皆眞刑也罚者罚应赎者也属类也凡五刑五罚之罪皆分门而类别之也

五刑之属三千

周礼五刑之属二千五百而此三千孝经据而用之是孔子以夏刑爲正也

上下比罪

比例也以上下罪参验而立例也

无僭乱辞

僭差也乱辞辞与情违者也

勿用不行

立法必用众人所能者然后法行若责人以所不能则是以不可行者爲法也

惟察惟法其审克之

察我心也法国法也内合我心外合国法乃爲得之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

世或谓大罪法重而情轻则服下刑此犹可也不失爲仁若小罪法轻情重而服上刑则不可古之用刑者有出于法内无入于法外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故知此説之非也请设爲甲乙以解此二言甲初欲爲强盗既至其所则不强而窃当以窃法坐之此之谓上刑适轻下服乙初欲窃尔既至其所则强当以强法坐之此之谓下刑适重上服刑贵称罪报其所犯之功不报其所犯之意也

轻重诸罚有权

一人同时而犯二罪一罪应剕一罪应劓劓剕不并论当以一重剕之而已然是人所犯劓罪应刑剕罪应赎则刑之欤抑赎之欤盖当其劓罪而赎其余何谓余曰劓之罚二百锾既刑之矣则又赎三百锾以足剕罚五百锾之数以此爲率如权石之推移以求轻重之详故曰轻重诸罚有权

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穆王复古而不是古变今而不非今厚之至也曰各随世轻重而已民有犯罪于改法之前而论法于今日者可复齐于一乎旧法轻则从旧今法轻则从今任其不齐所以爲齐也伦者其例也要者其辞也辞例相参考必有以处之矣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

时有议新法之轻多罚而少刑恐不足以惩奸者故王言罚之所惩虽非杀之也而民出重赎已极于病言如是亦足矣

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

佞口给也良精也辩者服其口不服其心也

察辞于差

事之眞者不谋而同从其差者而诘之多得其情

非从惟从

囹圄之中何求而不得固有畏吏甚者宁死而不辩故囚之言惟吏是从者皆非其实不可用也

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律令当令狱囚及僚吏明见相与占考之庶几共得其中正也

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

轮不成也囚无罪如倾泻出之也孚审虑也成与不成皆当与众审虑也

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其上刑已有余罪矣则并两刑从一重论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

呼其大官大族而戒之

朕言多惧

民命之存亡天意之喜怒国本之安危在焉不得不惧

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

欲济民于险难者当竭其中以听两辞也

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寳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府聚也辜功犹言罪状也古者论罪有功意功其迹状也言狱货非所以爲寳也但与汝典狱者聚罪状耳我报汝以众罪而所当长畏者天罚也非天不中惟汝罪在人命也天既罚汝不中之罪则民皆咎我我无复有善政在天下矣

王曰呜呼嗣孙今徃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王耄矣诸侯多其孙矣自今当安所监非以此德爲民中乎

哲人惟刑

古之哲人无不以刑作德者

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

无穷之闻必由五刑咸得其中则有庆五极五常也

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嘉善也王所以能轻刑者以民善故也

猜你喜欢
  内业第四十九·管仲
  凡例·孙奇逢
  第七篇 箴言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林语堂
  卷一百五十六·山井鼎
  卷五 论语·钱时
  卷七·朱鹤龄
  卷七十七·王与之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佚名
  问宝女品第四·佚名
  卷六·佚名
  卷一·佚名
  寰游之动机与感想·太虚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佚名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五·窥基
  释重颂·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石道人诗集原序·姜夔

    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下逮黄初迄于今人异韫故所出亦异或者弗省遂艶其各有体也近过梁谿见尤延之先生问余诗自谁氏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駮如也三薫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顾不若无所学

  • 宋词三百首(5)·朱祖谋

    岳飞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少年从军,官至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因坚持抗金,反对和议,为高宗赵构、奸相秦桧所害。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嘉定四年(1211)追

  • 南宋襍事诗卷三·佚名

    仁和陈芝光撰元朔朝正海国来听鸡探蠒晓光催千官鹄立瞻天表万岁声长绕殿雷【梦粱录元旦禁中景阳钟罢百官皆冠冕朝服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之贡诸外国正副贺正使随班入贺上御正衙禁卫人髙声嵩呼声甚震名为绕殿雷百僚俱鞠躬

  • 御选金诗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七七言古诗二厐铸雪谷晓装图溪流咽咽山昬昬前山后山同一云天公谈笑玉雪喷散为花蕋白纷纷诗翁瘦马之何许忍冻吟诗太清古老奴寒缩私自语作奴莫比诗奴苦木僵石老鸟不飞山路益深诗益奇老奴忍笑怜翁

  • 第三回 李蝎子请客叫清唱 商三官报仇吃人心·蒲松龄

    却说商三官还未出嫁,员外在日,看了日子是过年正月,婆婆家是张秀才家,听的官司已定,便着媒人来说: [耍孩儿]张大爷着老身,合宅上说娶亲,原当看的是正月尽。虽然持服不出嫁,说是明年该禁婚,附就着娶了礼也顺。不如就艮辰吉日,权且

  • 卷九十六·列传第三十四·脱脱

        黄久约 李晏 李仲略 李愈 王贲 许安仁 梁襄 路伯达   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曾祖孝绰有隐德,号“潜山先生”。父胜,通判济州。母刘氏,尚书右丞长言之妹,一夕梦鼠衔明珠,寤而久约生,岁实在子也。擢进

  • ●跋·王致远

      公生于绍兴甲戌十二月一日,年二十二游太学,越三年中□宫选,登进士第,淳熙辛丑黄由榜也。与水云陈公同年。淇老自总角时,受先君遗训,云公幼读书,朝请公每夜燂汤于炉,黎明,公靧面盥手而习诵,勤书如此,宜乎成名。筮仕,时为南康军

  • 治术类·佚名

    ○刘文正值军机刘文正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数十年中,目中并未见有此等气象者。每直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事偶误,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只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后高云从案,大臣多罹罪者,独不及公。其端严慎密如此。

  • 独孤永业传·李延寿

    独孤永业,字世基。原来姓刘,中山人。母亲改嫁独孤氏,他因年幼跟随母亲,被独孤氏家收养,便从了他们家的姓。天保初年,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他精于文字和筹算,又能歌善舞,很被文宣帝所赏识。  后来,他任济州刺史、河阳行台左丞,很

  • 刘体乾传·张廷玉

    刘体乾,字子元,东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考取进士。授封行人,改派兵部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去世,他的党羽李庆替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皇帝已经同意,因为刘体乾的谏言只录用了三人。转为左给事中。皇帝因财政费用不足,诏

  • 十六 苏俄的旅行(1933)——最后三年的政论·胡适

    在君的《苏俄旅行记》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楔子”(《独立》一○一号、一○三号、一○四号、一○七号、一○九号),写他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二十三日从上海上船,到芝加哥看博览会,到华盛顿赴国际地质学会十六

  • 卷第十八·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八二年春正月庚寅朔。天皇御大安殿受朝。」是日。車駕還大郡宮。宴五位以上。賜祿有差。自餘五位已上者於藥園宮給饗焉。己亥。左降從四位上吉備朝臣眞備爲筑前守。乙巳。授正三位藤原朝臣仲麻呂從二位

  • 卷十八·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八宋 聂崇义 撰輁轴      龙輴熬筐       耒耜蓑       笠折       抗席抗木       茵苞       遣车筲       瓮甒       桁赗

  • 弘明集卷第二·僧祐

    明佛论(晋宗炳)  夫道之至妙。固风化宜尊。而世多诞佛。咸以我躬不阅遑恤于后。万里之事百年以外。皆不以为然。况复须弥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乎。此皆英奇超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缘品第十  (九一)须菩提恶性缘  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啖。时彼小龙命故未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五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五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九如是已说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糸*为]品大决择分。次当说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

  • 卷第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五为显上义复应思择九十八随眠中。几由所缘故随增。几由相应故随增。颂曰。未断遍随眠  于自地一切非遍于自部  所缘故随增非无漏上缘 

  • 虎贲万岁·张恨水

    本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该书作于1945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