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七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离三衣学处第二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三衣。随安居处所得衣财。浣染刺已内衣袋中。系缚使牢寄主人苾刍。便著上下二衣游行人间。既去之后主人苾刍为彼藏举。曝晒开张多有作务。遂废读诵摄念思惟省事。苾刍便生嫌贱咸作是语。如何苾刍多畜长衣妨他正业。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为诸苾刍赞叹少欲杜多正行。告诸苾刍。我观十利广说如前。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于三衣中离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泥萨只波逸底迦。

佛在王舍城竹林中住。是时具寿大迦摄波。亦住此城西尼迦窟。此时僧伽同一褒洒陀界。时诸苾刍至十五日。褒洒陀时并皆现集。唯待大迦摄波。时大迦摄波从窟发来。路经贤雨河遇河瀑涨。渡水之时大衣被湿。便綟去水晒曝待干。遂便晚至往褒洒陀处。于大众中就座而坐。时诸苾刍白迦摄波曰。我等诸人至褒洒陀日并已详集。唯待尊者何故晚来。时具寿大迦摄波。对大众中具述前事。我迦摄波年迈衰老大衣厚重。擎负诚难为斯来晚。我今不知其事如何。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佛言汝诸苾刍应与大迦摄波苾刍年迈衰老。作不离僧伽胝羯磨。若更有余如是流类。应如是与鸣揵稚集众已。下至四人得为作法。时迦摄波苾刍。随其大小为敬事已。在上座前蹲踞而住。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伽听。我迦摄波苾刍年迈衰老。今从众僧乞不离僧伽胝法。唯愿僧伽。与我迦摄波苾刍年迈衰老不离僧伽胝法。慈愍故。如是三说。时诸苾刍应作白羯磨。(广如百一羯磨中具述)若其僧伽与彼苾刍。作不离僧伽胝法已。应著上下二衣人间游行。勿致疑惑。是时舍利子亦在此会坐。便白诸苾刍曰。我有风患僧伽胝重不能檐荷。其欲如何。诸苾刍闻已白佛。佛言汝等应与舍利子为有风患。作不离僧伽胝法。若更有余如是流类。如常集众。乃至四人应入众乞。准迦摄波乞法及羯磨应作。既得法已同前游行。

尔时世尊。赞叹持戒少欲知足杜多功德为最端严。告诸苾刍曰。前是创制后是随开。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于三衣中离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除众作法。泥萨只波逸底迦。

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有四句差别。广如前说。言离一一衣者。于僧伽胝嗢呾罗僧伽安呾婆娑三衣之中。离一一衣异界而宿。乃至明相出。除僧羯磨。泥萨只波逸底迦。此犯舍物同前作法。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摄颂曰。

一二多舍村  墙篱堑围绕

伎乐外道舍  铺店取楼场

堂车船林树  皆有四不同

于四威仪中  护衣应善识

有一舍村二舍村多舍村。墙围村篱围村堑围村。一村有一势分有多势分。多村有一势分有多势分。一家有一势分有多势分。多家有一势分有多势分。如是应知。若伎乐家外道家。若铺店楼及场堂。车船林树皆有一多势分。四种不同。

云何一舍村。谓山野人同居一舍。此齐几何是其势分。谓尽舍内外有一寻。又复齐其舂捣炒磨。餐啖饮食聚会之处。亦名势分。若苾刍衣在舍中身居势分。或衣居势分身在舍中。明相出时此无有犯。若置衣舍内及势分中身居异处乃至明相未出已来。得恶作罪。明相出时得泥萨只波逸底迦。一舍既尔。二舍亦然。云何多舍村。谓村内人家门无次第撩乱而住。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为异为同。答此村无势分有异无同。离衣分齐据家为准。云何墙围村。谓村四面以墙围绕。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为尽墙内外有一寻。又复齐其鸡飞坠处。又齐怀惭愧人便利之处。是其势分余如前说。云何篱围村。谓村四面以篱围绕。此齐几何名为势分。谓尽篱内外有一寻。又复齐其十二肘梯所及之处。又齐六牛竹车回转之处。是其势分。云何堑围村。谓村四面以堑围绕。此齐几何名为势分。谓尽堑内外有一寻。又复齐其牛羊足尘所及之处。又齐弃粪扫时粗大砖石所及之处。是其势分。云何一村有一势分。谓于此村有一园林一神庙众集之处。是谓一村有一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谓尽园林外有一寻。又复齐其舂捣炒磨。餐啖饮食聚会之处。是其势分。云何一村有多势分。谓于此村有多园林多神庙众集之处。是谓一村有多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为异为同。答此无势分。但齐室中说。云何多村有一势分。谓此多村有一园林一神庙众集之处。是谓多村有一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村中并是外各一寻。又复齐其舂捣炒磨。餐啖饮食聚会之处。亦名势分。云何多村有多势分。谓此多村有多园林多神庙众集之处。是谓多村有多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为异为同。答此无势分。余并如前。云何一家有一势分。谓此家中唯一家长。兄弟不分。是谓一家有一势分。事并同前一舍村说。云何一家有多势分。谓此家中有多家长兄弟分别。是谓一家有多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谓齐门来更无势分。云何多家有一势分。谓诸家中唯一家长兄弟不分。是谓多家有一势分。云何多家有多势分谓此诸家有多家长兄弟分别。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伎乐家有一势分。谓此家中有一家长兄弟不分。是谓一家有一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宅中总是外有一寻。又复齐其安置竿鼓琵琶箫笛。料理供具聚会饮食处来。亦是势分。云何一伎乐家有多势分。谓此家中有多家长兄弟分别。是谓一家有多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何共何别。别谓据彼兄弟所居分齐。共谓安置幡竿处来。云何多伎乐家有一势分。谓此诸家唯一家长兄弟不分。是谓多家有一势分。此齐几何名为势分。宅中总是外有一寻。又复齐其安置竿等。并名势分。云何多伎乐家有多势分。谓此诸家有多家长兄弟分别。此齐几何名为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外道家有一势分。谓此家中同一见解无别意趣。此之势分。宅中总是外有一寻。又齐晒曝牛粪。安置柴薪及服君持。祠祀箄杓火炉咒祭。舂捣饮食聚会处来。云何一外道家有多势分。谓此家中有多见解意趣不同。此之势分何共何别。谓齐天祠。云何多外道家有一势分。谓诸家中同一见解无别意趣。此之势分。宅中总是外有一寻。又齐晒曝牛粪等处。云何多外道家有多势分。谓此诸家有多见解意趣不同。此之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铺有一势分。谓此铺中有一家长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齐安置货物。计称量度交易之处。云何一铺有多势分。谓此铺中有多家长兄弟分别。此之势分何共何别。谓交易坐床。云何多铺有一势分。谓此诸铺唯一家长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齐安置货物等处。云何多铺有多势分。谓此诸铺有多家长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

云何一店有一势分。谓此店中有一家长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齐安置小麦大麦。油麻小豆粟米粳米。劫贝丝绵衣裳等物。计秤量度交易之处。

云何一店有多势分。谓此店中有多店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谓著物板床处。云何多店有一势分。谓此诸店唯一店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齐安置麦豆等物。云何多店有多势分。谓此诸店有多店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楼有一势分。谓此楼中有一楼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齐聚会饮食处来。云何一楼有多势分。谓此楼中有多楼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谓安置梯处。云何多楼有一势分。谓此诸楼有一楼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聚会饮食。云何多楼有多势分。谓此诸楼有多楼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场有一势分。谓此场中有一场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安置谷麦筐斗之处。云何一场有多势分。谓此场中有多场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谓场界畔。云何多场有一势分。谓此诸场有一场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安置谷麦。云何多场有多势分。谓此诸场有多场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堂有一势分。谓此堂中有一堂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谓系牛马处剉草弃粪所及之处。云何一堂有多势分。谓此堂中有多堂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谓到门内。云何多堂有一势分。谓此诸堂有一堂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谓系牛马剉草弃粪所及之处。云何多堂有多势分。谓此诸堂有多堂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车有一势分。谓此一车有一车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谓驾车行住。中间总是外有一寻。餐啖饮食系牛剉草弃粪及处。云何一车有多势分谓此一车有多车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谓齐车轭何共何别。共谓轼处。云何多车有一势分。谓此诸车有一车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谓驾车行处。云何多车有多势分。谓此诸车有多车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船有一势分。谓此一船有一船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谓船行住。中间总是外有一寻。谓系船处餐啖饮食。云何一船有多势分。谓此一船有多船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谓齐船边。云何多船有一势分。谓此诸船有一船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谓船行住。云何多船有多势分。谓此诸船有多船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答此无势分。云何一林有一势分。谓此林中有一林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谓此林内。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复齐其采花之处餐啖饮食。云何一林有多势分。谓此一林有多林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谓齐井来。云何多林有一势分。谓此诸林有一林主兄弟不分。此之势分。中间总是外有一寻采花及处。云何多林有多势分。谓此诸林有多林主或兄弟分别。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此无势分。云何一树有一势分。谓枝叶交密所及之处。中间总是外有一寻。又于五月日正中时树影及处。若无风时花叶果子堕落之处。及天雨时水渧及处。云何一树有多势分。谓树枝叶疏散不交。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谓是齐树根。云何多树有一势分。谓此诸树枝叶相交覆所及处。中间总是。云何多树有多势分。谓此诸树各各相离枝叶不交。此齐几何是其势分何共何别。苾刍有犯无犯。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世尊大德。若苾刍行住坐卧时。齐几许来是离衣势分。佛言如生闻婆罗门种庵没罗树。相离七寻花果茂盛。此七树间有四十九寻。齐此已来是行。苾刍不失衣分齐过此便失。若住坐卧时但一寻内。若二界中间卧时。衣角不离身来。是其势分。若苾刍离衣宿。应为三事犯不犯。文并如前说。

一月衣学处第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衣。有得青衣不即作衣。但知举畜更望余者。若得如是相似之物。我当作衣。如青既然。黄赤白衣及得厚薄亦皆贮畜。时少欲苾刍共生嫌贱。云何苾刍多畜衣物。积而贮畜不肯作衣。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佛以此缘具问诸苾刍。诸苾刍言实尔。世尊呵责广说如前。我观十利为诸声闻弟子。于毗奈耶制其学处应如前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非时衣欲须应受。受已当疾成衣。若有望处求令满足。若不足者得畜经一月。若过者泥萨只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衣已竟。羯耻那衣已出。有四句广如前说。言得非时衣者。何者是时何者非。时若住处不张羯耻那衣。者一月谓从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若住处张羯耻那衣者。五月谓从八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名时。余名非时。若有望处者。谓衣少更求得畜。一月者谓有望处。于父母兄弟姊妹师主等处当与我衣。若五年会若六年会。若顶髻会若盛年会。我当得衣。若足者善。若三衣随一不足者。得齐一月。若过畜者泥萨只波逸底迦。广如前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摄颂曰。

有望无望处  望断不同衣

新故粪扫殊  条数肘量等

若苾刍月一日得少青色衣。未作而畜有希望处。若得如是同色衣时。我当作衣。即于是日得同色衣。彼苾刍于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法。若不持不舍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泥萨只波逸底迦。

若苾刍一日不得余衣。二日方得衣三日得衣。乃至十日得衣。彼苾刍于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法。若不持不舍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泥萨只波逸底迦。

若苾刍十日不得余衣。十一日不得十二日不得。乃至十九日不得衣。二十日方得余衣。即应如前作法。若不作法犯舍堕。

若苾刍二十一日不得余衣。乃至二十九日得余衣。三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分别。若不持不舍不作分别。三十一日明相出。泥萨只波逸底迦。由前得衣相染续故。如得青色衣既尔。得余色衣事皆同此。

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无别望处。便作是念。若得如是同色衣者。我当作衣。即于是日得同类衣。时苾刍于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分别。若不作法者。至十一日明相出时。泥萨只波逸底迦。若一日不得余衣二日得衣。乃至三十日得衣。广如前说。如得青色衣既尔。得余色衣等事皆同此。

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有希望处。然希望处时节长远。不称所求无力能得。或于是日得青色衣。于十日内应作衣。如是广说。乃至三十日方得余色衣。事同前说。

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有希望处。其所望处虽未得衣心不断绝。或于是日得青色衣。如前广说。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情有希望。若所望处皆断绝者。彼苾刍所得之衣。于十日内应持应舍。如前广说。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大德。有几种衣。佛言有二种。一新二故。新谓新织。故谓曾经四月著用。邬波离。复有五种衣。一有施主衣。二无施主衣。三往还衣。四死人衣。五粪扫衣。云何有施主衣。谓有女男半择迦为其施主。云何无施主衣。谓无女男半择迦为其施主。云何往还衣。如有死人眷属哀念。以衣赠送置于尸上。送至烧处。既焚葬已。还持此衣奉施僧众。云何死人衣。于尸林中死者余衣无主摄受。云何粪扫衣。此有五种。云何为五。一道路弃衣。二粪扫处衣。三河边弃衣。四蚁所穿衣。五破碎衣。复有五种。一火烧衣。二水所渍衣。三鼠啮衣。四牛嚼衣。五奶母弃衣。

若苾刍得新衣欲作衣者。应浣染裁缝。两重为僧伽胝两重为尼师但。一重为嗢呾罗僧伽。一重为安呾婆娑。若苾刍二重为僧伽胝。时若欲更著第三重者。帖时得恶作罪。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便犯舍堕。若苾刍于新僧伽胝。摘去旧里拟将别用。摘时得恶作罪。至十一日明相出。便犯舍堕。若苾刍于新僧伽胝。摘去其里浣染缝治。还欲安此者无犯。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不安了者得泥萨只。如僧伽胝既然。于尼师但事皆同此。若苾刍有新嗢呾罗僧伽帖第二重。帖时得恶作。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便犯舍堕。安呾婆娑亦复如是。若苾刍得故衣欲作衣者。应浣染裁缝。四重为僧伽胝。四重为尼师但。两重为嗢呾罗僧伽及安呾婆娑。若苾刍于二重嗢呾罗僧伽及安呾婆娑。若欲更著第三重者。帖时得恶作罪。十一日明相出时。犯舍堕罪。若苾刍于此重衣。若欲摘去或安不安。有犯无犯广如上说。若苾刍得有主衣无主衣往还衣死人衣。准其新故重数应知。若粪扫衣时随意重数作无齐限。

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大德。僧伽胝有几种。条数云何。佛告邬波离。有九种别。云何为九。谓九条十一条十三条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邬波离。初三种衣。二长一短。次三种衣。三长一短。次三种衣。四长一短。应作应持。过此已上便成破纳。邬波离白佛言。大德。衣之大小有几差别。佛言。僧伽胝有三。谓上中下。上者竖三肘横五肘。下者竖二肘半横四肘半。二内名中。若嗢呾罗僧伽及安呾婆娑。亦有三种。谓上中下。量如僧伽胝说。邬波离。复有二种安呾婆娑。竖二横五。竖二横四。若极下安呾婆娑。但盖三轮。是持衣中最小。若泥萨只衣最极小者。但齐从横一肘。若苾刍犯舍堕。应为三事广如上说。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使非亲尼浣故衣学处第四

尔时菩萨从睹史天下。托生劫比罗城净饭王家。于时四方有大名称。云释迦族生太子。在雪山边分盐河侧劫比罗仙人所住之处。去斯不远有婆罗门仙人。名阿私多。善解占相。王召观察。授记有二种瑞。若在家者。为转轮王化四天下。为大圣主七宝具足。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千子圆满有大威力。勇健无双能降怨敌。尽斯大地穷四海边。无诸盗贼亦无酷罚。以法理人安隐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须发以正信心。从家至非家当得成佛。应正遍知名闻十方弘济群品。是时所有诸国大王。皆悉闻知释迦太子生在雪山。乃至名闻十方弘济群品。各作是念。我今宜往承事太子。当于后时受其福录。又作是念。今我无缘能见太子。若我承事净饭王者。即为承事太子身也。时诸国王咸皆遣使。并持国信至净饭王所。后时菩萨养在深宫。年渐长大由见老病死故。心怀忧恼。遂往林中。屏弃人事。时诸国王闻是事已咸作斯念。我今所以事净饭王者。意事太子。而今太子既往林中情求出离。我今何事徒为费损。于是使人及诸国信悉皆断绝。时憍萨罗国胜光大王。与净饭王国界邻近。信物虽绝使尚往还。于时时间遣使相问。所遣使人是国大臣名曰密护。是时密护至净饭王所。论国事已便于大臣邬陀夷舍而为停止。若净饭王遣使往问胜光王时。便遣大臣邬陀夷往。时邬陀夷至室罗伐城。见胜光王论王事已。于密护舍而为停止。时密护有妇名曰笈多。颜貌端严人所乐见。是时邬陀夷便与笈多共行非法。时彼密护闻妇与邬陀夷私有交密。便作是念此二。恶人当断其命。后更思念。我若杀者扰乱王城为大惊怖。如河为此罪过妇女杀婆罗门耶。即便舍而不问。后于异时密护身死。时胜光王以无子故。所有资财收入王库。时邬陀夷闻斯事已。便作是念。我今存在如何令彼笈多无所凭托。便于夜中思利害事。晓便往诣净饭王所。作如是白。王与胜光王国界邻接。见有如是不稳便事。应遣使人往彼筹度。若不问者当招祸败。王便报曰。若如是者。卿当为使往彼商量。时邬陀夷即便往诣室罗伐城。作如是念。我今为当先见大王先见臣耶。作是念已复更思量。求事之法理从下起。即便往至国大臣所陈其本意。云我启主欲取笈多。幸愿仁恩助我言及。大臣闻已然可其事。时邬陀夷即便诣胜光王所。共论国事即白王曰。幸愿大王赐与停处。王曰卿已曾来何处停止。白言我先停在密护之舍。王曰今者宜应还停彼处。便白王曰密护身死。王曰家主虽死宅岂死耶。邬陀夷曰。宅虽不死产业皆无。王命臣曰。可觅停处安邬陀夷。邬陀夷出已。臣白王曰。岂邬陀夷更无停处。然彼先与笈多交通。本意缘斯欲为启白。王今若能摄受此人。即是摄受净饭王矣。时胜光王即令使者命邬陀夷至。便告之曰。邬陀夷。我实不知卿与笈多先有交密。今以笈多与卿为妇。宅及财物亦并相供。时邬陀夷拜谢而去。是时笈多闻邬陀夷来诣其舍。即出当门大声啼哭。邬陀夷至门问笈多曰。何意啼泣。笈多报曰。我之所爱夫主身亡。仁岂于今亦当弃我。邬陀夷曰。我本相为而来至此。已白王讫。汝及家资悉皆相与。汝为此住为向劫比罗城。笈多自念。我今若往劫比罗者。婆罗门妇不存我命。我今宜应留住于此于其本宅。是时邬陀夷便有两宅。一在劫比罗。一在室罗伐城。尔时菩萨于六年中一无所有。修苦行已后便随意欲受上妙饮食。即以饭食及诸苏油遍涂身体。以暖汤水而为沐浴。遂便往诣胜军聚落二牧牛女所。一名欢喜。二名喜力。受十六倍乳糜饱足食已。复诣善行男子所取吉祥草。时黑龙王赞叹菩萨。向菩提树下手自布草不令聊乱。跏趺而坐。端身正意。心念口言。若我诸漏未断尽者。我终不解此跏趺坐。是时菩萨未解跏趺众惑皆尽。

尔时世尊降伏三十六亿魔军兵已。证一切智。受梵王请往婆罗痆斯。三转十二行法轮。度五苾刍及以随五苾刍已。即便行诣白[疊*毛]林中。度六十贤部令住见谛。又至胜军聚落。度二牧牛女亦令见谛。又至乌卢频螺林侧。度千外道出家受具。又至伽耶山顶。现三神变教化令住安隐涅槃。又至杖林。令摩揭陀主频毗娑罗王住于见谛。并度八十百千诸来天众。无量百千摩揭陀国婆罗门等。次至王舍城受竹林精舍。亦与身子目连出家受具。次往室罗伐城受逝多林给孤独园。次至憍萨罗说少年经。令胜光王得见谛已住逝多林。

时胜光王遣使持书往净饭王所。白言大王。王今庆喜。太子已证无上正觉。亦令有情同餐甘露。今现住在逝多林中。时净饭王闻此信已。以手支颊怀忧而叹。往日一切义成太子修苦行时。我常遣使问其安不。使者寻还报我住处。比令使问竟无一还。今者云来逝多林内。其事如何。

时大臣邬陀夷前诣王所。便白王曰。大王何故以手支颊怀忧而住。王曰我今岂得不怀忧耶。往日一切义成太子修苦行时。我常遣使问其安不。使者寻还报我住处。比令使问竟无一还。今有信云。一切义成太子证无上正觉。亦令有情同餐甘露。来逝多林宁不忧也。时邬陀夷即白王曰。若如是者臣为使去持信还归。王曰卿今去矣。还于彼住亦不归来。邬陀夷曰。奉大王命臣必重来。时净饭王自裁书曰。

始从受胎后  我养于世尊

烦恼火恒烧  常希最胜树

今既长成已  徒众数无边

余人受安乐  唯吾独辛苦

书了印讫与邬陀夷。时邬陀夷持王敕书往室罗伐。至世尊所奉上敕书。世尊受书便自披读。时邬陀夷白世尊曰。世尊能向劫比罗城不。

佛告邬陀夷。我共汝去。时邬陀夷忆昔太子逾城出家。父王频召竟不还国。重白佛言。必若世尊不肯归者。我今有力自强将去。尔时世尊闻斯语已。即说伽他报邬陀夷曰。

生死爱网若全除  此即诚无将导者

世尊威力无处所  汝何方便能将去

生死爱网若全除  此即诚无将导者  世尊境界无处所  汝何方便能将去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七

猜你喜欢
  大雲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欧阳竟无
  答武昌佛学院请为院长书·太虚
  那先比丘经卷上·佚名
  勒那阇耶缘品第六十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佚名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法藏
  覆徐润琴居士书·太虚
  般若灯论释 第七卷·清辨
  维摩经义疏卷第五·吉藏
  不能代替·佚名
  大雲初分智健度第三十一·佚名
  中国哲学史评·太虚
  止观义例卷下·湛然
  译序·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乔吉

    (冲末扮张太守引净张千上,诗云)昔年白屋一寒儒,今日黄堂驷马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小官姓张,名纺,字尚之。自中甲科以来,累蒙圣恩,除授豫章太守。自幼与杜牧之为八拜交。今牧之官为翰林侍读,有公干至豫章,将欲起

  • 三集卷七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古今体一百四十五首【己丑三】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遂由万泉庄进宫之作半月镫宵一瞬看畅春清晓诣询安仲春例有祈农祭必告因之返禁銮相去泉宗【万泉庄泉神庙名

  • 卷十一·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十一赵秉文三与厐才卿雨中同游太寜山羣山西来高崔嵬太寜万叠屏风开半天截断参井分夕阳不到吟诗台【寺有吟诗台冯瀛王寓笔研于此】近都形胜甲天下况此万斛藏琼瑰青蛟百道走玉骨下赴

  •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班固

    张苍,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西入武关,至咸阳。 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馀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弘治六年十一月壬辰朔钦天监进弘治七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命洮州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张翰之子泽代原职指挥使○癸巳礼部奏冬至节例赐百官宴 上命免宴赐以节钱钞○乙未冬至节遣驸马都尉蔡震杨伟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隆庆五年六月辛卯朔京师地震者三诏百官青衣角带办事修省三日○原任吏部左侍郎靳学颜卒以三年未满赐祭一坛给半葬学颜山东济宁州人嘉靖乙未进士初授南阳府推官累官至左布政使入为太仆光禄卿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晋工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十九卷元至正·缪荃孙

    按:是卷自明大祖起兵后起,其事迹应分隶前卷,惟主体不同,兹仍照原书另立一卷。(校印委员会附注)元至正十四年冬十月,元将脱脱攻高邮,分兵围六合,六合遣使求救。十五年五月壬寅,上帅舟师攻蛮子海牙于峪溪口,敌舟高大,不利进退,永安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纪昀

    列传唐 【三】○唐三刘文静裴寂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奇】 唐俭【宪】长孙顺德 柴绍 【赵 文恪李思行李高迁姜宝谊许世绪刘师立刘义节钱九陇樊兴 公孙武达 庞卿恽张长逊张平高 李安远马三宝李孟尝元仲文秦行

  • 高起潜传·张廷玉

    高起潜,在宦官中以懂得军事著称,受到皇上的重用。五年(1632)他受命与同伴吕直督领各将到登州征讨孔有德,第二年凯旋。当时流贼势力很盛,皇上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人为内中军,分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

  • 一五八、鹖冠子辨·钱穆

    《汉志》道家《鹖冠子》一篇,班云:&ldquo;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rdquo;《隋志》三卷。韩愈《读鹖冠子》十六篇。陆佃《鹖冠子序》:&ldquo;自《博选》至《武灵王问》凡十九篇,退之云十六篇者非全书。&rdquo;沈钦韩曰:&ldquo

  •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晏婴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

  • 簡介·徐干

      《中論》二卷,二十篇,補遺二篇。漢末徐幹撰。幹字偉長,北海人,鄴下七子之一也。嘉慶重修《一統志》:"徐幹墓,在濰縣東。"則吾之鄉先賢也。予嘗流寓濰城有年,竟未一聞之,愧何能已。今點校荀悅《申鑒》,兼及其書,取徐湘琳女史

  • 卷三·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三    宋 陈傅良 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有传】此文姜也曷不称姜氏絶之也吾君父不良死於齐而文姜犹孙於齐庄公不可以言人子矣絶文姜所以恶庄也夏单伯送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莲池大师法语·朱时恩

    华严不如艮卦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严具无量门。诸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强思齐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