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因明正理門論本

  大域龍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爲欲簡持能立能破義中真實.故造斯論。

  [一]宗等多言說[二]能立. 是中唯隨自意樂 爲所成立說名宗. 非彼相違義能遣。

  宗等多言說能立者.由宗因喻多言辯說他未了義.故此多言於論式等說名能立。又

  以一言說能立者.爲顯總成一能立性.由此應知隨有所闕名能立過。言是中者.起論

  端義.或簡持義.是宗等中故名是中。所言唯者.是簡別義。隨自意顯[三]不顧論宗隨自意

  立。樂爲所立.謂不樂爲能成立[四]性.若異此者說所成立.似因似喻應亦名宗。爲顯離餘

  立宗過失.故言非彼相違義遣。若非違義言聲所遣.如立一切言皆是妄。或先所立宗

  義相違.如獯狐子立聲爲常。又若於中由不共故無有比量.爲[五]極成言相違義遣.如說

  懷兔非月.有故。又於有法卽[六]彼所立爲此極成現量比量相違義遣.如有成立聲非所

  注:

  [一]此四字勘藏本入論作宗等諸言 phyogs-la-sogs-pa brjod-pa-rnams.卽合宗言因言喻言而云諸言也.

  [二]此二字勘藏本入論作sgrub-pa 或 sgrub-par byed-pa.蓋與破相對云立.其言能者.不過表白能性之辭.與因之對宗言能立者有異.

  [三]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謂卽此立者不顧所論 bstan-bcos-la ma-bltos-pa.法上正理一滴釋云.自宗法義有多.今不悉顧.但樂立一也.論卽是宗.故云論宗.

  [四]此字勘集量二本皆作體性 n%o-bo.卽由此義上文所立亦應作所立性.今譯文略.

  [五]此句勘集量二本係由上文轉折而下.謂雖無比量而爲世間共許之言遮遣也.

  [六]此句勘集量二本意謂就有法成立彼法.而爲此相違法所遮遣.

  ********************

  聞瓶是常等。諸有說言宗因相違名宗違者.此非宗過。以於此中立聲爲常一切皆是

  無常故者.是喻方便[一]惡立異法.由合喻顯非一切故。此因非有.以聲攝在一切中故。或

  是所立一分義故.此義不成.名因過失。喻亦有過.由異法喻先顯宗無.後說因無.應如

  是言無常一切.是謂非非一切故義.然此倒說一切無常.是故此中喻亦有過。如是已

  說宗及似宗.因與似因多是宗法.此差別相今當顯示。

  宗法於同品 謂有.非有.俱. 於異品各三. 有.非有.及二。

  豈不[二]總以樂所成立合說爲宗.云何此中乃言宗者唯取有法。此無有失.以其總聲於

  別亦轉.如言焼衣.或有宗聲唯詮於法。此中宗法唯取立論及敵論者決定.同許.於同

  品中有非有等亦復如是。何以故.今此唯依證了因故.但由智力了所說義.非如生因

  由能起用。若爾.旣取智爲了因.是言便失能成立義。此亦不然.令彼憶念本極成故。是

  故此中唯取彼此俱定許義卽爲善說。由是若有彼此不同許.定非宗法.如有成立聲

  是無常.眼所見故。又若敵論不同許者.如對顯論.所作性故。又若猶豫.[三]如依煙等起疑

  注:

  [一]原刻作要.今依麗刻改.勘集量寶本文句同此.文云.由不善學 legs-par ma-bslabs以異法說.意謂用異法立宗不善巧.麗刻改字是也.

  [二]此句勘集量二本意云總攝之義 bsdus-pah!i don爲宗.應以總合二字連讀.

  [三]此二句勘藏本入論云.成立火時於霧等事 dn%os-po有所疑惑.而說火爲大種所合 h!byun%-pa h!dus-pa.意謂火爲大種和合者.必以煙爲相.今於是霧是煙事猶未決.卽說爲大種火.故有過也.

  ********************

  惑時成立大種和合火有.以現煙故。或於是處有法不成.如成立我其體周徧.於一切

  處生樂等故。如是所說一切品類所有言詞皆非能立。於其同品有非有等亦隨所應

  當如是說.於當所說因與相違及不定中唯有共許決定言詞說名能立.或名能破.[一]

  互不成猶豫言詞復待成故。夫立宗法.理應更以餘法爲因成立此法.若卽成立有法

  爲有或立爲無.如有成立最勝爲有.現見別物有總類故.或立爲無.不可得故.其義云

  何。此中但立別物[二]定有一因爲宗.不立最勝.故無此失。若立爲無.亦假安立不可得法.

  是故亦無有有法過。若以有法立餘有法或立其法.如以煙立火.或以火立觸.其義云

  何。今於此中非以成立火觸爲宗.但爲成立此相應物。若不爾者.依煙立火.依火立觸.

  應成[三]宗義一分爲因。又於此中非欲成立火觸有性.共知有故。又於此中觀所成故立

  法有法.非德有德.故無有過。重說頌言.

  有法非成於有法. 及法.此非成有法. 但由法故成其法. 如是成立於有法。

  若有成立聲非是常.業等應常故.常應可得故.如是云何名爲宗法。此說彼過由[四]因宗

  注:

  [一]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原係頌云.餘復待成立.

  [二]此四字勘集量二本作一因性 rgyu-goig-pa n~id.謂同出一因者.

  [三]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卽前文所立一分也.意義之差別是爲一分.如云無常.又云非是常.字句不同.意則無異.次云煙與火.又云火與有煖觸.例此可知.

  [四]勘集量二本唯金本有此語.意云因及宗之門gtan-tshigs-dan% dam-bcah-bah!i sgo.謂合因與宗而說.其詞若因.其實則宗也.

  ********************

  門.以有所立說應言故。以先立常.無形礙故.後但立宗斥彼因過。若如是立.聲是無常.

  所作非常故.常非所作故.此復云何。是喻方便同法異法.如其次第宣說其因宗定隨

  逐及宗無處定無因故。以於此中由合顯示所作性因.如是此聲定是所作.非非所作.

  此所作性定是宗法。重說頌言.

  說因宗所隨. 宗無因不有. [一]依第五顯喻. 由合故知因。

  由此已釋反破方便.以所作性於無常見故.於常不見故.如是成立聲非是常.應非作

  故。是故[二]順成反破方便非別解因.如破數論我已廣辯.故應且止廣諍傍論。如是宗法

  三種差別.謂同品有.非有.及俱.先除及字。[三]此中若品與所立法隣近均等說名同品.以

  一切義皆名品故。若所立無.說名異品.非與同品相違或異。若相違者應唯簡別.若別

  異者應無有因。由此道理所作性故能成無常及無我等.不相違故。若法能成相違所

  立.是相違過.卽名似因。如無違法.相違亦爾.所成法無定無有故。[四]非如瓶等因成猶豫.

  於彼展轉無中有故。以所作性現見離瓶於衣等有.非離無常於無我等此因有故。云

  注:

  [一]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謂由第五轉聲成喻也.

  [二]勘集量二本此卽數論所立具相 rnam-ldan 遮顯bsal-te h!on%s-pa二種比量.廣如彼破.

  [三]此二句勘集量寶本大同.原意一貫.今分兩句讀.入論約此文義而謂均等義品也.義指事物而言.如云現量智於色等義.隣近均等.集量作相類mthun%-pa 相等 mtshun%s-pa.皆解同字也.

  [四]此四字勘集量二本作如於瓶等.bum-la-sogs-la ltar.意云如於成立瓶等此所作性因則猶豫也.

  ********************

  何別法於別處轉。[一]由彼相似不說異名.言卽是此.故無有失。若不說異.云何此因說名

  宗法。此中但說定是宗法.不欲說言唯是宗法。若爾同品應亦名宗。不然.別處說所成

  故.因必無異方成比量.故不相似。又此一一各有三種.謂於一切同品有中於其異品

  或有.非有.及有非有.於其同品非有及俱各有如是三種差別。[二]若無常宗全無異品.對

  不立有虚空等論云何得說彼處此無。若彼無有.於彼不轉全無有疑.故無此過。如是

  合成九種宗法.隨其次第略辯其相。謂立聲常.所量性故。或立無常.所作性故。或立勤

  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或立爲常.所作性故。或立爲常.所聞性故。或立爲常.勤勇無間

  所發性故。或非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或立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或立爲常.無

  觸對故。如是九種.二頌所攝。

  常.無常.勤勇. [三]恆.住.堅牢性. 非勤.遷.不變. 由所量等九。

  所量.作.無常. 作性.[四]聞.勇發. 無常.勇.無觸. 依常性等九。

  如是分別說名爲因.相違.不定。故本頌言.

  注:

  [一]此三句勘集量金本意云.同品中因法與所立宗中因法.二者同義爲無差別.故此處宗法因得通於別處同品.無所礙也.

  [二]勘集量二本.此處文倒.應云若無常宗對不立虚空等論全無異品也.

  [三]此句三語勘集量二本皆作常rtag.梵本云中三句常住.亦同.又次句遷字集量二本作無常 mi-rtag .此處譯家潤文改之.

  [四]原刻作間.今依麗刻改.

  ********************

  於同有及二. 在異無.是因. 翻此名相違. 所餘皆不定。

  此中唯有二種名因.謂於同品一切徧有.異品徧無.及於同品通有非有.異品徧無.於

  初後三各取中一。復唯二種說名相違.能倒立故.謂於異品有及二種.於其同品一切

  徧無.第二三中取初後二。所餘五種.因及相違皆不決定.是疑因義。又於一切因等相

  中[一]皆說所說一數同類.勿說二相更互相違共集一處猶爲因等.或於一相同作事故

  成不徧因。理應四種名不定因.二俱有故.[二]所聞云何由不共故。以若不共.[三]所成立法所

  有差別徧攝一切皆是疑因.唯彼有性.彼所攝故.[四]一向離故。諸有皆共無簡別因.此唯

  於彼俱不相違是疑因性。若於其中俱分是有.亦是定因.簡別餘故.是名差別。若對許

  有聲性是常.此應成因。若於爾時無有顯示所作性等是無常因容有此義.然俱可得

  [五]一義相違不容有故是猶豫因。又於此中現教力勝.故應依此思求決定。攝上頌言.

  若法是不共. 共.決定相違. 徧一切於彼 皆是疑因性。

  [六]邪證法有法 自性或差別. 此成相違因. 若無所違害。

  注:

  [一]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謂於一數中爲類.此以事 dn%os-po 類而言.蓋爲因者.必能獨立成宗.不待他助.是謂一數.卽有他因.意義仍同.不相違背.是謂同類.擧例見集量釋.

  [二]此句依集量金本讀.

  [三]勘集量寶本意云.所立法及所餘異事 cig-cos-des tha-dad-pah!i dn%os-po 徧攝一切故.卽於彼等是疑因.入論所謂常無常外餘非有故.卽同此意.

  [四]勘集量金本同此.意云任何一邊gan% mthah-goig亦遠離故.此卽入論所謂常無常品皆離此因也.

  [五]此句勘集量金本作一相違義中 h!gal-bah!i don goig-la.

  [六]此語勘集量二本是顛倒成立 phyir-ci-log-tu sgrub-pa 之意.藏本入論四相違因亦皆名倒立.

  ********************

  觀宗法審察. 若所樂違害. 成躊躇.顛倒. 異此無似因。

  如是已辯因及似因.喻今當說。

  [一]說因宗所隨. 宗無因不有. 此二名譬喻. 餘皆此相似。

  喻有二種.同法.異法。同法者.謂立聲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以諸勤勇無間所發皆

  見無常.猶如瓶等。異法者.謂諸有常住見非勤勇無間所發.如虚空等。[二]前是遮詮.後唯

  止濫.由合及離比度義故。由是雖對不立實有太虚空等.而得顯示無有宗處無因義

  成。復以何緣第一說因宗所隨逐.第二說宗無因不有不說因無宗不有耶。由如是說

  能顯示因同品定有異品徧無.非顛倒說。又說頌言.

  應以非作證其常. 或以無常成所作. 若爾應成非所說. 不徧.非樂.[三]等.合離。

  如是已說二法合離順反兩喻.餘此相似是[四]似喻義。何謂此餘。謂於是處所立能立及

  不同品雖有合離.而顛倒說。或於是處不作合離.唯現所立能立俱有.異品俱無。如是

  二法或有隨一不成不遣.或有二俱不成不遣。如立聲常無觸對故.同法喻言諸無觸

  注:

  [一]勘集量二本說字與此二連讀.

  [二]勘集量金本文同此.乃就異法喻言.意云.初說若是其常.是以非宗爲遮詮也 ma-yin-par dgag-pa.後說見無所作.是以無因爲止濫也 med-oar dgag-pa.此與入論文合.遮詮一義.不可分釋.

  [三]勘集量金本作相等合 mtshun%s rjes-h!gro.合卽喻中配合宗因之辭.奘譯始從入論依同異喻分合與離 ldog-pa 二者言之.

  [四]原刻作以.今依麗刻改.

  ********************

  對見彼皆常如業.如極微.如瓶等.異法喻言謂諸無常見有觸對如極微.如業.如虚空

  等。[一]由此已說同法喻中有法不成.謂對不許常虚空等。爲要具二譬喻言詞方成能立.

  [二]爲如其因但隨說一。若就正理應具說二.由是具足顯示所立不離其因。以具顯示同

  品定有異品徧無.能正對治相違不定。若有於此一分已成.隨說一分亦成能立。若如

  其聲兩義同許.[三]俱不須說.或由義准一能顯二。又比量中唯見此理.若所比處此相[四]

  定.於餘同類念此定有.於彼無處念此徧無.是故由此生決定解。故本頌言.

  如自決定已 悕他決定生. 說宗法.相應. 所立.餘遠離。

  爲於所比顯宗法性故說因言.爲顯於此不相離性故說喻言.爲顯所比故說宗言。於

  所比中除此更無其餘支分.由是遮遣餘審察等及與合結。若爾喻言應非異分.顯因

  義故。事雖實爾.然此因言唯爲顯了是宗法性.非爲顯了同品異品有性無性.故須別

  說同異喻言。若唯因言所詮表義說名爲因.斯有何失。復有何得。別說喻分.是名爲德。

  應如世間所說方便.與其因義都不相應。若爾何失。此說但應[五]類所立義.無有功能非

  注:

  [一]此語勘集量金本作且從略說 brjod-par span%s-pa yin-no.謂其義可知不待詳也.

  [二]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云爲如因法但是隨一性者耶gan%-yan%-run%-ba n~id-yin.

  [三]此二句勘集量二本皆以爲例釋隨說一分之義.寶本意云.以兩義俱許故.隨應說一義准gan%-yan%-run%-ba-pas c#ugs顯二也.今譯文錯.

  [四]此語勘集量作於決定中n%es-pa-la轉.意謂審定宗法智也.

  [五]此字勘集量二本皆作n~e-bar h!jal-ba估量揣度之意.謂類推殆然而不必然也.

  ********************

  能立義。由彼但說所作性故所類同法.不說能立所成立義。又因喻別.此有所立同法

  異法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離性.是故但有類所立義.然無功能。何故無能。以同喻

  中不必[一]宗法宗義相類.此復餘譬所成立故.應成無窮.又不必定有諸品類。非[二]異品中

  不顯無性有所簡別能爲譬喻。故說頌言.

  若因唯所立 或差別相類. 譬喻應無窮. 及遮遣異品。

  世間但顯[三]宗因異品同處有性爲異法喻.非宗無處因不有性.故定無能。若唯宗法是

  因性者.其有不定應亦成因。云何具有所立能立及異品法二種譬喻而有此失。若於

  爾時所立異品非一種類便有此失.如初後三各最後喻。故定三相唯爲顯因.由是道

  理雖一切分皆能爲因顯了所立.然唯一分且說爲因。如是略說宗等及似.卽此多言

  說名能立及似能立。隨其所應爲開悟他說此能立及似能立。爲自開悟唯有現量及

  與比量。彼聲喻等攝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離此二別有所量爲了

  知彼更立餘量。故本頌言.

  注:

  [一]勘集量唯寶本有此文.分二層言之.所立法無常是宗法.其差別所聞等是宗義.

  [二]此句勘集量二本.意謂世間異喻不顯因於異品無性.但反說不同類.故云簡別.與前文說異品處所云簡別同.又卽下頌所謂遮遣也.

  [三]此語勘集量二本卽前文所立能立之不同品.謂彼宗因異類也.與因三相之異品立名各異.

  ********************

  現量除分別. 餘所說因生。

  此中現量除分別者.謂若有智於色等境遠離一切種類[一]名言假立無[二]異諸門分別.[三]

  不共緣[四]現現別轉.故名現量。故說頌言.

  有法非一相 根非一切行. 唯內證離言 是色根境界.

  意地亦有離諸分別唯[五]證行轉。又於貪等諸自證分.諸修定者離教分別.皆是現量。又

  於此中無別量果.[六]以卽此體似義生故.似有用故.假說爲量。若以貪等諸自證分亦是

  現量.何故此中除分別智。不遮此中自證現量無分別故。但於此中[七]了餘境分不名現

  量.由此卽說憶念比度悕求疑智惑亂智等於鹿[八]愛等皆非現量.隨先所受分別轉故。

  如是一切世俗有中瓶等數等擧等有性瓶性等智皆似現量.於實有中作餘行相.假

  合餘義分別轉故。已說現量.當說比量。餘所說因生者.謂智是前智餘.從如所說能立

  因生.是緣彼義。此有二種.謂於所比審觀察智從現量生或比量生.及憶此因與所立

  宗不相離念。由是[九]成前擧所說力.念因同品定有等故。是近及遠比度因故.俱名比量.

  注:

  [一]此二字勘集量二本作min%謂名字也.

  [二]原刻作量.今依麗刻改.

  [三]此語勘集量二本作以不共因rgyu 故.意謂五識依根各別.根卽不共之因.

  [四]此語勘同入論.按藏本作so-soh!i dban%-po-la yod-pa.謂識依各別根而有也.

  [五]此語勘集量二本證是證受n~ams-su myon%-ba.行是行相rnam-pa.

  [六]勘集量寶本同此.但從藏本入論似有用故句應屬下讀.是解卽智爲量之所以也.彼論云能作境義 don-byed nus-pa.奘譯云如有作用而現顯故.

  [七]此語勘與入論云於義異轉意同.彼藏本作don-gshan-la rtog-pa卽於此境而分別爲餘境也.

  [八]原刻作受.今依麗刻改.

  [九]此句勘集量二本意云爲前所說智因之增上力也.

  ********************

  此依[一]作具作者而說。如是應知悟他比量亦不離此得成能立。故說頌言.

  一事有多法 相非一切行. 唯由簡別餘 表定能隨逐。

  如是能相者 亦有衆多法. 唯不越所相 能表示.非餘。

  何故此中與前現量別異建立。爲現二門.此處亦應於其比果說爲比量.彼處亦應於

  其現因說爲現量.俱不遮止。已說能立及似能立.當說能破及似能破。

  能破闕等言. 似破謂諸類。

  此中能破闕等言者.謂前所說闕等言詞諸分過失.[二]彼一一言皆名能破.由彼一一能

  顯前宗非善說故。所言似破謂諸類者.諸同法等相似過類名似能破.由彼多分於善

  比量爲迷惑他而施設故.不能顯示前宗不善.由彼非理而破斥故.及能破處而施設

  故.[三]是彼類故.說名過類。若於非理立比量中如是施設.或不了知比量過失.或卽爲顯

  彼過失門.不名過類。

  [四]示現異品故 由同法異立. 同法相似.餘 由異法.分別

  注:

  [一]勘集量二本此句均無此二字.

  [二]此句勘同藏本入論.意謂諸說過言skyon-brjod-pa rnams是能破也.

  [三]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指與質難 lan 爲類也.難謂能破.故指上文而云彼.

  [四]勘集量寶本此語總貫下文同法異法二種相似.意謂由顯示喻之異類云云.非同異品之異品也.

  ********************

  差別名分別. 應一成無異. 顯所立餘因 名可得相似.

  難義別[一]疑因 故說名猶豫. 說異品義故 非愛名義准.

  此中示現異品故由同法異立同法相似者.顛倒成立故名異立.此依[二]作具作者而說.

  同法卽是相似故名同法相似。一切攝立中相似過類故。[三]言相似者是不男聲.能破相

  應故.或隨結頌故。云何同法相似能破。於所作中說能作故.轉生起故.作如是說.後隨

  所應亦如是說。今於此中由同法喻顛倒成立.是故說名同法相似。如有成立聲是無

  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此以虚空爲異法喻。有顯虚空爲同法喻.無質等故立聲爲常.

  如是卽此所說因中瓶應爲同法.而異品虚空說爲同法.由是說爲同法相似。餘由異

  法者.謂異法相似是前同法相似之餘。示現異品.由異法喻顛倒而立。二種喻中如前

  安立瓶爲異法.是故說爲異法相似。分別差別名分別者.前說示現等故.今說分別差

  別故.應知分別同法差別。謂如前說瓶爲同法.於彼同法有可焼等差別義故.是則瓶

  應無常非聲.聲應是常.不可焼等有差別故。由此[四]分別顛倒所立.是故說名分別相似。

  注:

  [一]原刻作從.今依麗刻改.

  [二]勘集量寶本有此文.云作者因bye-ba-poh!i rgyu 之所作故.意謂顯示異品爲作者.同法異立爲所作也.

  [三]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不男集量作ma-nin% 謂不能男.卽中性聲也.此處同法相似立名從有財釋.作形容詞用.其末尾轉聲應與所形容之字相同,如下文所擧同法相似能破云云.此名本與能破相屬.而形容能破.按梵文能破作du^shan!a 是中性字.故此名末尾相似一字亦應作中性聲爲samam也.

  [四]此句勘集量二本意云從所立 bsgrub-par bya-ba-las 爲顛倒分別.非合顛倒所立爲文.與前異立不可相混.

  ********************

  所言[一]應一成無異者.示現同法前已說故.由此與彼應成一故。彼者是誰。以更不聞異

  方便故.相隣近故.應知是宗.[二]成無異者.成無異過。卽由此言義可知故.不說其名。是誰

  與誰共成無異。不別說故.卽此一切與彼一切。如有說言.若見瓶等有同法故卽令餘

  法亦無別異.一切瓶法聲應皆有.是則一切更互法同應成一性。此中抑成無別異過

  亦爲顯示瓶聲差別.不甚異前分別相似.故應別說。若以勤勇無間所發成立無常.欲

  顯俱是非畢竟性.則成宗因無別異過.抑此令成無別異性.是故說名無異相似。有說

  此因如能成立所成立法.亦能成立此相違法.由無別異.是故說名無異相似。[三]顯所立

  餘因名可得相似者.謂若顯示所立宗法餘因可得.是則說名可得相似。謂有說言如

  前成立聲是無常.此非正因.於電光等由現見等餘因可得無常成故。以若離此而得

  有彼.此非彼因。有餘於此別作方便.謂此非彼無常正因.由不徧故.如說叢林皆有思

  慮.有睡眠故。[四]難義別疑因[五]故說名猶豫者.過類相應故女聲說。此中分別宗義別異.因

  成不定.是故說名猶豫相似。或復分別因義別異故名猶豫相似過類。謂有說言.如前

  注:

  [一]此句勘集量二本皆作應成一無異.與下釋相順.今譯改文.

  [二]勘集量頌中成字本屬上讀.此處釋無異二字.始云成無異故.今譯初句衍成字.次句衍過字.疑有誤也.

  [三]勘集量寶本此句意云.於所立中顯由餘因gshan gtan-tshigs-kyis 與次文由現見等相合.俱是第三轉聲也.

  [四]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謂由異義疑彼因而爲難也.

  [五]原刻作名猶豫相似.今依麗刻改.順前頌句而與次文不貫.次文解猶豫相似立名之格例.亦屬有財釋.與過類相連.過類ja^ti是女聲字.故此相似亦應用女聲sama^ 說.若上不標相似二字.此解無據.疑今譯文有脫誤也.

  ********************

  成立聲是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性故.現見勤勇無間所發或顯或生故成猶豫.今所成

  立爲顯爲生.是故不應以如是因證無常義。說異品義故非愛名義准者.謂有說言若

  以勤勇無間所發說無常者.義准則應若非勤勇無間所發諸電光等皆應是常.如是

  名爲義准相似。應知此中略去後句.是故但名猶豫義准。復由何義此同法等相似過

  類異因明師所說次第似破同故。

  [一]由此同法等 多疑故似彼。

  多言爲顯或有異難.及爲顯似不成因過。此中前四與我所說譬喻方便都不相應.且

  隨世間譬喻方便.雖不顯因是決定性.然攝其體故作是說。由用不定同法等因成立

  自宗.方便說他亦有此法.由是便成似共不定.或復成似相違決定。若言唯爲成立自

  宗.云何不定得名能破。非卽說此以爲能破.難不定言說名不定.於能詮中說所詮故

  無有此過.餘處亦應如是安立。若所立量有不定過.或復決定同法等因有所成立.卽

  名能破。[二]是等難故若現見力.比量不能遮遣其性。如有成立聲非所聞.猶如瓶等.以現

  注:

  [一]勘集量二本分判諸過.故無此二句頌.

  [二]此依集量寶本句讀.文意槪括同異法至無異相似而言.

  ********************

  見聲是所聞故.不應以其是所聞性遮遣無常.非唯[一]不見能遮遣故.若不爾者亦應遣

  常。第二無異相似是似不成因過.彼以本無而生增益所立.爲作宗因成一過故.此以

  本無而生極成因法[二]證滅後無。若卽立彼.可成能破。第三無異相似成立違害所立.[三]

  故成似.由可焼等不決定故。若是決定.可成相違。可得相似所立不定.故成其似。若所

  立因於常亦有.可成能破。第二可得雖是不徧.餘類無故.似不成過。若所立無.可名能

  破。非於此中欲立一切皆是無常。猶豫相似謂[四]以勤勇無間所發得成立滅壞.若以生起

  增益所立作不定過.此似不定.若於所立不起分別.但簡別因生起爲難.此似不成。由

  於此中不欲唯生成立滅壞.若生若顯悉皆滅壞.非不定故。義准相似謂以顛倒不定

  爲難.故似不定。若非勤勇無間所發立常無常.或唯勤勇無間所發無常非餘.可成能

  破。

  若因至不至. 三時.非愛言. 至非至.無因. 是名似因闕。

  若因至不至三時非愛言至非至無因者.於至非至作非愛言.若能立因至所立宗而

  注:

  [一]勘集量寶本此語是不可見而爲所聞之意.與前現見 mthon% 之見有異.

  [二]勘集量寶本文句同此.意云此因證成所立無常先有而後滅無 shig-nas med-pa也.

  [三]勘集量金本此句屬不決定故下讀.謂由不定故爲難 rtsod-pa 而成相似也.

  [四]此句勘集量二本云勤勇無間生起可得故 dmigs-nas 成立滅壞.

  ********************

  成立者.無差別故應[一]非所立如池海水相合無異。[二]又若不成應非相至.所立若成.此是

  誰因。若能立因不至所立.不至非因無差別故.應不成因。是名爲至非至相似。又於三

  時作非愛言.若能立因在所立前.未有所立.此是誰因。若言在後.所立已成.復何須因。

  若俱時者.因與[三]有因皆不成就.如牛兩角。如是名爲無因相似。此中如前次第異者.由

  俱說名似因闕故。所以者何.非理誹撥一切因故。此中何理唯不至同故雖因相相應

  亦不名因.如是何理唯在所立前不得因名故卽非能立。又於此中有自害過.遮遣同

  故。如是且[四]於言因及慧所成立中有似因闕。於義因中有似不成.非理誹撥諸法因故.

  如前。二因於義所立俱非所作能作性故.不應正理。若以正理而誹撥時可名能破。

  說前無因故 應無有所立 名無說相似. 生無生亦然.

  所作異少分 顯所立不成 名所作相似. 多如似宗說。

  說前[五]無因故應無有所立名無說相似者.謂有說言如前所立.若由此因證無常性.此

  未說前[六]都無所有.因無有故[七]應非無常.如是名爲無說相似。[八]生無生亦然者.生前無因

  注:

  [一]此句勘集量二本皆云應與所立無別.意在難因.今譯有誤.

  [二]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云不成相合無異也.與下若成之指成所立者有異.

  [三]此語勘集量寶本作成就因者 gtan-tsn%igs ldan-pa 卽是所立.陳那以所立爲具宗法因法差別之有法也.

  [四]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蓋擧言因由慧立者以與義因相對.義因疑卽前云因言所詮表義也.

  [五]此二字原刻互倒.今依麗刻改.

  [六]勘集量寶本文句同此.謂未說此比量宗因前.故云無彼二者 de-dag med. 今譯云都無也.

  [七]勘集量寶本此句云應不能成無常.卽宗不成也.與下似宗文合.

  [八]勘集量金本此字應爲一讀.蓋就生前立難.與上說前相類例也.

  ********************

  故無所立.亦卽說名無生相似。言亦然者.[一]類例聲前因無有故應無所立。今於此中[二]

  無所立.應知亦有所立相違.謂有說言如前所立.若如是聲未生已前無有勤勇無間

  所發應非無常.又非勤勇無間所發故應是常.如是名爲無生相似。所作異少分顯所

  立不成名所作相似者.謂所成立所作性故猶如瓶等聲無常者.若瓶有異所作性故

  可是無常.何預聲事.如是名爲所作相似。多如似宗說者.如是無說相似等多分如似

  所立說.謂如不成因過.多言爲顯或如似餘。今於此中無說相似增益比量.謂於論者

  所說言詞立無常性難未說前因無有故.此似不成。或似因闕.謂未說前益能立故。若

  於此中顯義無有.又立量時若無言說.可成能破。無生相似聲未生前增益所立.難因

  無故.卽名似彼。若成立時顯此是無.可成能破。若未生前以非勤勇無間所發難令是

  常.義准分故.亦似不定。所作相似乃有三種.若難瓶等所作性於聲上無.此似不成。若

  難聲所作性於瓶等無.此似相違。若難卽此常上亦無.是不共故.便似不定。或似喻過.

  [三]引同法故。何以故.唯取[四]總法建立比量.不取別故.若取別義決定異故比量應無。

  注:

  [一]此語勘集量金本應是類例生前 skye-ba-las snar. 或此處是聲生略譯.

  [二]勘集量寶本此句作頌云.不成及相違.皆指所立而說.

  [三]勘集量唯寶本有此文.應作不顯 ma-bs an-pa 同法.與下文方合.

  [四]此語勘集量二本皆作 chos-kyi spyi謂法之共相也.藏本理門入論說同品處.皆云由總法均等爲同.與此文義相貫.奘譯脫略.

  ********************

  俱許而求因 名生過相似. 此於喻設難 名如似喻說。

  俱許而求因名生過相似者.謂有難言.如前所立瓶等無常復何因證。此於喻設難名

  如似喻說者.謂瓶等無常俱許成就.[一]而言不成似喻難故.如似喻說。

  無常性恆隨 名常住相似. 此成常性過 名如宗過說。

  謂有難言.如前所立聲是無常.此應常與無常性合.諸法自性恆不捨故.亦應是常.此

  卽名爲常住相似。是似宗過.增益所立無常性故。以於此中都無有別實無常性依此

  常轉.卽此自性本無今有暫有還無故名無常.卽此分位[二]由自性緣名無常性.如果性

  等。如是過類[三]足目所說多分說爲似能破性.最極成故.餘論所說亦應如是分別成立。

  卽此過類但由少分方便異故.建立無邊差別過類.是故不說.如卽此中諸有所說[四]

  益損減有顯無顯生理別喻品類相似等.由此方隅皆應諦察及應遮遣。諸有不善比

  量方便作如是說展轉流漫.此於餘論所說無窮.故不更說。又於負處舊因明師諸有

  所說.或有墮在能破中攝.或有極麤.或有非理如詭語類.故此不錄。餘師宗等[五]所有句

  注:

  [一]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云以所立不成之 rjes-gro-med-pab!i 似喻爲難也.

  [二]勘集量唯寶本有此語.意謂以自體爲因並無他緣也.

  [三]勘集量二本此說正理經廣分.卽現存正理經之第五分也.

  [四]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但有增益損減二名.餘從略.

  [五]勘集量二本.此爲所量旁義.彼論隨文廣破者是也.

  ********************

  義亦應如是分別建立.如是徧計所執分等皆不應理.違所說相.皆名無智.理極遠故。

  又卽此類過失言詞.我自[一]朋屬論式等中多已制伏.又此方隅.我於破古因明論中已

  具分別.故應且止。

  爲開智人慧毒藥 [二]啓斯妙義正理門. 諸有外量所迷者 令越邪途契真義。

  因明正理門論本

  注:

  [一]原刻作明.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破.今依麗刻改.

  ********************

猜你喜欢
  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佚名
  第四十九卷·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七·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第一·慧苑
  卷第九·智旭
  卷十四·道世
  卷第三·朝宗通忍
  阿速达经正文·佚名
  卷第五·佚名
  第四 大品·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二·圆晖
  缘起·呆翁行悦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五·佚名
  论中国应努力产生世界新文化·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八回 呈画扇得践前缘·陈端生

    第三十八回呈画扇得践前缘诗曰:睹物思人喜又惊,忽然画扇对侬呈。三生有幸今如愿,得践前缘证旧盟。话说刘郡主在旅店内打发进喜去后,店小二遂端正夜饭送进来。刘燕玉长斋未曾开荤,陪着梵如吃素。江妈妈在万缘庵熬清苦淡了

  • 元日祝福·戴望舒

    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希望。祝福!我们的土地,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力量。祝福!我们的人民,

  •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四·荀悦

      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登陇崆峒而还。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始立泰畤于甘泉。夏五月。谏议大夫终军使者安国少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大冠。衣长缨。必羁王之颈。致之阙下。军既

  • 卷六十七·宋(金)·蒋一葵

    【密国公】 〔字子瑜。兴陵之孙,越王长子,南渡后封胙国公。正大初,进封密。所居有樗轩,又有如庵。完颜宗室中第一流人也。〕 密公字画得于苏、黄之间。参禅于善西堂,《自题写真》曰:“枯木寒灰亦自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弘治十三年七月癸丑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兵部覆奏提督军务户部左侍郎许进所劾大同总兵官王玺副总兵白玉并京营旗牌指挥杨雄事谓王玺已有旨代回白玉令杀贼自效杨雄宜下巡按御史逮治 上从之命降敕责玉雄待

  •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佚名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初七日办理军机处为咨照札知事。照得续办三分四库全书处具奏,所有存贮装成书籍,行令遇有便员来京,赴馆请领等因一折,奉旨:知道了。钦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五·佚名

    宋太宗太宗初名匡又改赐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宣袓第三子母昭宪皇后杜氏初仕周爲供奉官都知太祖即位拜殿前都虞累进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征太原改东都畱守封晋王建隆二年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曰汝百嵗

  • 阎毗传·李延寿

    阎毗,七岁继承父亲阎庆的爵位为石保县公。长大之后,仪表容貌矜持威严,十分喜好经史。曾向萧该学习《汉书》,粗通书中大义。会写篆书,草书和隶书更为擅长,成为当时的妙品。周武帝见了很高兴,命将清都公主嫁给他。宣帝即位,封他

  • 卷七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七羣祀考【臣】等前进皇朝宗庙考仰蒙圣明指示以太庙时祫典有专崇其历代帝王及臣下家庙於体例不当阑入命於宗庙考专门备详定制别立羣庙考一门隶

  • 四、诸夷姓·傅斯年

    诸夏所在既如上章所述,与之对峙之诸夷,乃并不如诸夏之简单,所谓“夷”之一号,实包括若干族类,其中是否为一族之各宗,或是不同之族,今已不可详考,然各夷姓有一相同之处,即皆在东方,淮济下流一带。现将古来为人称为夷者各族,或其子

  • 卷二十一·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一    明 湛若水 撰脩身格【凡三目】 正威仪  慎言动  进徳业 臣若水序曰脩身何以言格物也程頥曰格者至也物者理也至其理乃格物也至也者知行并进之功也故大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集解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毛诗集解四十二卷不着编录人名氏集宋李樗黄櫄两家诗解合为一编附以李泳所订吕氏释音樗字若林闽县人尝领乡贡着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櫄字实夫

  • 第九节 论自由·梁启超

    &ldquo;不自由,毋宁死!&rdquo;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虽然,有真自由,有伪自由,有全自由,有偏自由,有文明之自由,有野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二·法藏

    第十随文解释者。今此三万六千偈经有七处八会。谓人中三处天上四处为七。重会普光为八会。于中有三十四品。初一品是序分。卢舍那品下明正宗。流通有无以四义释。一以众生心微尘下二颂为流通。以结叹劝信故。二为经来

  • 第六章 阿育王之归依·佚名

    正觉者般涅槃后二百十八年喜见灌顶。(一)喜见之灌顶时王威表现,彼涨[彼]功德之荣光上下一由旬,统治阎浮洲大王国。(二)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以所有药草混和之十六瓮之水为彼由雪山顶上之阿耨达池运来。(三)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

  • 房内记·佚名

    中医养生房中术书

  • 三洞群仙录·陈葆光

    旧题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二十卷。按《武进县志》,葆光受业天庆观,撰《神仙蒙求》三卷,晚住茅峰。其前有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竹轩序,约成书于南宋初年。全书收录道教神仙故事一千零五十四则,皆以四字俪语标题,并注出

  • 张子抄释·吕柟

    六卷,明吕柟(1479—1542)辑。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著述很多,流传很少。此书摘录张载《正蒙》、《经学理窟》及语录、文集等,各附以释文,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周子抄释》略同。凡卷一至二《西铭》第一、《东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