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列传

唐 【三】

○唐三

刘文静

裴寂

刘弘基

殷开山

刘政会【奇】  唐俭【宪】

长孙顺德

  柴绍  【赵

文恪

李思行李高迁

姜宝谊许世绪

刘师立

刘义节

钱九陇樊兴

  公孙武达  庞卿恽

张长逊张平高  

  李安远

马三宝李孟尝

元仲文

秦行师】

(臣)等谨按吕夏卿唐书直笔言新史修列传之例以年时为序次以事迹为联合此例本不独唐书为然而求之新史亦不尽协今参

用旧书略为裁定刘文静裴寂倡建大计固为佐命之冠而刘弘基以下六人附义起事名迹尤着高祖所定为太原首功者也故以类叙为一

卷其余武德诸臣稍以文武功罪差次定之着为四卷贞观以下并用此例汇聚区分庶几不失作者之初指云

刘文静

裴寂

刘弘基

殷开山

刘政会

唐俭

长孙顺德

柴绍

△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人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未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

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杰所资也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

又见太宗 【新书本传称太宗为秦王按是时太宗未受秦封高祖止称唐公而子先称秦王于义未安今从旧书之例皆称庙号】 谓寂曰

唐公子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太宗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高

光不能定太宗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羣盗以万数须真主取

而用之诚能应天顺人奋襼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尊公所领兵复且数万一

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太宗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将发恐高祖不从文静谋因裴寂开说于是介寂以交

太宗遂得进议及突厥败高君雅兵高祖被劾太宗遣文静寂共说曰公据嫌疑之地方以罪见收事急矣尚不为计乎晋阳兵精马强宫库饶

富大事可举也今关中空虚代王弱贤豪并兴未有适归愿公引兵西诛暴除乱乃受单使囚乎高祖私可会得释而止太宗教文静伪为诏发

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男子年二十至五十悉为兵期岁尽集涿郡以伐辽繇是人心愁扰益思乱文静谓寂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且公为宫

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柰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太宗委文静长孙顺德等募士声讨刘武周文静与寂作符敕发宫监库物佐军兴会副

留守王威高君雅猜贰文静与刘政会为急变书诣留守告二人反候高祖与威君雅视事文静进曰有密牒言反者高祖目威等省牒政会不

肯曰所告乃副留守唯唐公得观高祖阳惊曰讵有是乎读巳语威曰人告公等信乎君雅诟曰反人欲杀我耳文静叱左右执之由是举兵开

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劝改旗帜又请与突厥连和皆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 【通鉴考异曰文静传始毕问唐公

起事今欲何为文静曰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按创业起居注先巳再遣使至突厥不容始毕

方有此问今不取】 曰若入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高祖喜曰非君何以致之寻拒屈突通

于潼关与其将桑显和苦鬬死者数千文静度显和兵怠以奇兵从其后掩之显和败绩 【详见屈突通传】 通兵尚数万欲引而东文静命

将追执之徇新安以西皆下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高祖即位擢纳言帝多引贵臣共榻坐文静谏曰今率士莫不臣而延见羣

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辥举寇泾州以元帅

府长史与司马殷开山出战大败奔还京师坐除名与讨仁杲平之复爵邑授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

有战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多戾驳遂与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首会家数有怪文起

忧召坐巫夜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

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

望怨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今天下未靖留之恐为后忧帝遂杀之 【通鉴考异曰高祖实录唐书唐

厯等皆以文静之死由于裴寂今据实录此年六月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刘武周此月丁丑为宋金刚败于介州去文静死才七日此时

不当在京师葢寂未行时先有此言高祖未忍杀此时始决意耳】 年五十二文起亦死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贞观

三年追复官爵以子树义袭鲁国公诏尚主然怨父不得死谋反诛

△裴寂

裴寂字玄真 【宰相世系表字真玄】 蒲州桑泉人年十四补郡主簿及长伟容貌涉知书传隋开皇中调左亲卫家贫徒步走京华过

华山祠祈梦自卜夜梦老人谓曰君年踰四十当贵 【旧书夜梦白头翁谓寂曰卿年三十以后方可得志终当位极人臣耳按寂以贞观三

年免官未几卒年六十以是推之寂佐高祖起事时年巳四十七八矣今从新书】 大业中厯侍御史晋阳宫副监高祖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

分愈密至蒱酒通昼夜太宗与刘文静方建大计未敢白欲因寂关说乃出私钱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阳不胜寂得进多大喜日

滋昵太宗以情告之许诺寂尝以宫人侍高祖恐事发诛间饮酣乃白太宗将举兵状因言今盗徧天下城阖外即战场虽徇小节犹不脱死若

举义师不特免祸且就大功高祖然所计兵起寂进宫女五百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首大将军府建为长史下临汾封闻喜县公

至河东屈突通未下而三辅豪杰多归者高祖欲先取京师恐通掎其后犹豫未决寂说曰今通据蒲关未下而西我腹背支敌败之符也不若

破通而后趋京师太宗曰不然兵贵神速且关中羣盗处处屯结易以招怀抚而有之众附兵强何向不克通自守贼耳庸能患我一失其机胜

负未可计也高祖两从之留兵围蒲而遣太宗入关长安平赐寂田千顷甲第一区物四万段迁大丞相府长史进魏国公邑三百户隋帝禅位

寂陈符命劝进又督太常具仪撰日高祖即位曰使我至此者公也拜尚书右仆射诏尚食日给御膳视朝必引与同坐入合则延卧内言无不

从呼为裴监不名也武德二年刘武周寇太原寂请行授晋州道行军总管以便宜决事贼将宋金刚据介州寂屯度索原贼埭水上流寂徙屯

为贼所搏兵大溃死亡略尽寂昼夜驰抵平阳镇戍皆没上书谢罪高祖慰谕俾留抚河东寂无他才惟飞檄郡县促入屯垒相保赘焚积聚人

益惴骇思乱夏人吕崇茂杀其令反为贼守寂攻之复为所败召还帝责让良久以属吏俄释之遇待如初帝每巡幸必委以居守麟州刺史韦

云起告寂反 【吴缜纠谬曰按云起传云起未尝为麟州亦无告裴寂反之事又地理志麟州乃开元十二年始置则方武德时固未有麟州

也今按唐书地理志麟游县武德元年曰麟州贞观元年州废是唐初固有麟州矣吴氏纠之非是】 按讯无状帝谓曰朕有天下公推毂成之

也容有贰哉所以讯吏欲天下人信公不反耳诏贵妃三人赍玉食宝器宴其家经宿去帝尝从容夸语曰前王多与细微间关行阵而后成功

我家陇西旧族世姻姬帝室一呼倡义不三月有天下公复华冑职宦光显非刘季亭长萧曹刀笔吏比也我与公无媿焉四年改铸钱赐一炉

得自铸又聘其女为赵王元景妃迁左仆射帝置酒含章殿欢甚寂顿首请赐骸骨归里帝泣下曰未也要当相与老尔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

逍遥晚岁不亦善乎九年册拜司空遣尚书员外郎日一人直第贞观初太宗亲郊命寂与长孙无忌升金辂寂辞帝曰公有佐命勋无忌宣力

王室非二人谁可参乘者遂同载归三年浮图法雅坐妖言诛辞连寂坐免官削封邑半归故郡寂请留京师帝让曰公勋不称位徒以恩泽居

第一武德之间政或弛紊职公为之今归扫坟墓尚何辞寂遂归未几汾阴狂男子谓寂奴曰公有天分寂惶惧不敢闻遣监奴杀所言者奴盗

寂封邑钱百万寂捕急遂上变帝怒曰寂有死罪四为三公与妖人游一也既免官乃恚称国家之兴皆其所谋二也匿妖人言不奏三也专杀

以灭口四也我戮之非无辞议者多请贷朕其从众乎乃放静州会山羌反或言劫寂为主帝曰国家于寂有恩必不尔既而寂率家僮破贼帝

念寂功诏入朝会卒年六十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子律师嗣尚临海长公主终汴州刺史律师子承先 【宰相世系表作承光其

官检校左羽林将军郕国公与本传异】 武后时为殿中监为酷吏所杀

△刘弘基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少以荫补隋右勋侍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甫系岁余以赎论因亡命

盗马自给至太原阴事高祖又察太宗资度非常益自托由是蒙亲礼兵将举弘基募士得二千人王威等鲠大事弘基与长孙顺德伏合后麾

左右执之从攻下西河宋老生败弃马投堑弘基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师至蒲引兵先济河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命殷开山副之西徇扶风

众至六万两度渭次长安故城振队金光门隋将卫文升求拒弘基逆击禽甲士千余马数百时诸军皆未至弘基最先胜高祖悦赐马二十匹

京师平功第一封河间郡公授右骁卫大将军讨辥举战浅水原八总管军皆没 【按吴缜纠谬谓浅水原乃太宗战胜之地曷尝有八总管

败没此弘基之没亦高墌之战耳因诋此传为大误今考辥举传云秦王壁高墌策贼可破遣将庞玉击宗罗■〈目侯〉于浅水原战方酣王

以劲兵捣其背是浅水原之与高墌地本相近太宗壁高墌而破贼于浅水原刘文静等观兵高墌而八总管败于浅水原两事正相类非史家

之误也】 唯弘基一军战力矢尽为贼拘帝以临难不屈优护其家仁杲平乃克归官之如初刘武周犯太原弘基屯平阳复陷贼俄自拔归授

左一总管从秦王屯栢壁以劲卒二千由隰州趋西河蹑贼归路贼锐甚弘基坚壁不进及宋金刚遁走率骑尾之介休与王合击大破之累封

任国公从击刘黑闼还除并钺将军 【旧书作秉鈛将军】 会突厥患边督步骑万人备塞自幽北东拒子午岭西抵临泾筑障遮虏贞观初

年李孝常等谋反坐与交除名为民岁余起为易州刺史复封爵召授卫尉卿改封夔国以老乞骸为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职事太宗征

辽召为前军大总管战驻驆山有功累加封户至千一百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襄遗令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

谓所亲曰使贤固不籍多财即不贤守此可以脱饥冻余悉散之亲党子仁实袭封

△殷开山

殷开山名峤以字行京兆鄠人涉书工为尺牍为隋太谷长高祖起兵召补大将军掾从攻西河为渭北道元帅长史招慰关辅羣盗皆下

与刘弘基破卫文升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以吏部侍郎从秦王讨辥举会王疾甚卧营委军于刘文静诫曰贼方炽邀速战利公等毋与

争粮尽众枵乃可图开山锐立事说文静曰王属疾忧公弗克济故不欲战今宜因机制敌无专以贼遗王也请勒兵以怖之遂战高墌 【新

旧史作折墌折葢析字之误析墌乃仁杲所都此时唐兵未能至此今据通鉴作高墌】 为举所乘大败下吏当死诏贷之除名为民顷之从平

仁杲复爵位兼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迁吏部从讨王世充以功进爵郧国公征刘黑闼道疾卒王哭之恸诏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贞观十四年与淮安王神通河间王孝恭民部尚书刘政会俱配飨高祖庙庭永徽中加赠司空

△刘政会

刘政会滑州胙人隋太原鹰扬府司马以兵隶高祖麾下高祖将举兵遣政会为急变书告王威等反执威等囚之 【详见刘文静传】

大将军府建为户曹参军迁丞相府掾武德初授卫尉少卿留守太原调辑戎政远近欢服刘武周寇并州政会为武周所擒每密表贼形势既

平复官爵厯光禄卿封邢国公贞观初转洪州都督卒太宗手诏政会昔预义举有殊功葬宜异等于是赠民部尚书谥曰襄后追徙渝国子玄

意袭爵尚南平公主高宗时为汝州刺史

刘奇

刘奇

次子奇长寿中为天官侍郎荐张鷟司马锽为监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玚以谢奇正色曰举贤本无私何见谢后为酷吏陷被诛政会七世

孙崇望崇龟崇鲁自有传 【按刘政会之七世孙崇望崇龟崇鲁段志玄之五世孙文昌六世孙成式旧史俱各为传新史改附于政会志玄

传考史家附传之例本以其父子相承兄弟踵美恩泽由于勋旧时代未甚辽隔故汇于一篇俾后世易于检阅或其人事实无多不能别为立

传虽世代稍远亦可从附出之例至如褚遂良为亮之子裴耀卿为守真之子李德裕为栢筠之孙功名显于前人则各自为传卢奕为怀慎之

子■〈木巳〉又为奕之子贤否回殊则亦各自为传新旧书中如此类者不一而足此刘崇望段文昌等并由文学以义通显虽谱系有承实

与崛起无异且世代悬隔事迹亦绝不同新史附于政会志玄传遂使一篇之中甫叙开剙之功忽及叔季之事读者既难寻其端绪且于本书

义例未符画一今从旧史区而别之文昌与穆宗朝诸宰相合传而成式附见焉崇望与昭宗朝与宰相合传而崇龟崇鲁附见焉他传有类此

者亦皆析出以年代事迹相氏附而着其说于此】

△唐俭

唐俭字茂约 【新书作茂系人从旧书及俭神道碑】 并州晋阳人祖邕北齐尚书左仆射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

俭雅与太宗游同在太原俭见隋政寖乱阴说太宗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日角龙廷姓协图谶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

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高祖曰汤武之事岂可几在私则图存在公则拯乱卿故自重吾方思之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渭北道元帅

司马从定京师为相国府记室晋昌郡公武德初进内史舍人迁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

恩于筠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擒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 【独孤怀恩传作元君宝】 会俱

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俄而怀恩脱归复守蒲俭密遣刘世让 【独孤怀恩传作刘让避太宗讳】 归

白发其谋 【互见刘世让独孤怀恩传】 怀恩自杀余党皆诛及武周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帝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

仍为并州道安抚大使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莒国公仍为遂州都督食绵州六百户贞观初使突厥

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岁余为兵部尚

书从猎洛阳苑羣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对曰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帝为罢猎诏其子善识 【按公主传作义识神道碑作尚识未详孰是】 尚豫章公主俭居官不事

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永徽初致仕加特进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襄少子观为河

西令知名孙从心神龙中以子晙娶太平公主女累擢殿中监晙太常少卿坐太平党诛裔孙次扶持彦谦见文苑传 【新书并附俭传今从

旧书】

唐宪

唐宪

俭弟宪字茂彝仕隋为东宫左勋卫太子废罢归好驰猎藏亡命交博徒轻侠高祖领太原颇亲遇之参与大议封安富县公武德中累进

云麾将军加郡公终金紫光禄大夫

△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文德皇后之族叔也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旬日间至数万人

大将军府建授统军从平霍邑临汾绛郡有功与刘文静击突厥通于潼关通将奔洛阳顺德跳追桃林执通以献遂定陕县功多进左骁卫大

将军封辥国公与秦叔宝共讨建成余党增食邑赐宫女诏宿内省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

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媿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柰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

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籍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象怜之召为泽州剌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至

此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时守长多通饷问顺德绳擿无所容前剌史张长贵赵时达占部中腴田数十顷夺之以给贫单寻坐累还第未几卒

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按长孙顺德新唐书附长孙无忌传后详顺德亦佐命功臣名位

足自表见不当从附出之例今从旧书列于唐俭之次】

△柴绍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趫悍有武力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将起兵绍走间道迎谒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

东往遇诸涂建成曰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既入雀鼠谷闻已起兵

乃相贺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领彀骑发晋阳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还白宋老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大帅至老生果出绍力战

有功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兵缭其背与史大柰合攻之显和败遂平京师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

将军累从征讨以功多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党项寇边敕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矢下如雨将士失色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

使二女子舞虏疑之休射观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剌史加镇军大将

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二子哲威令武哲威为左屯卫将军袭封坐弟谋反免死流邵州起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

巴陵公主迁太仆少卿卫州剌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剌史自杀始高祖论太原首功诏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

静恕二死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夷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

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恕一死武德九年

十月太宗定功臣封户时文静已死乃自寂而下差功大小第之总四十三人寂户千五百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户千三

百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户千二百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户千李绩刘弘基户九百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户七百安兴

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户六百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靖杜淹元仲文户四百张长逊

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户三百赵文恪等十八人功不甚显今次第其名附出左方云 【安修仁安兴贵事在李轨传】

赵文恪

李思行

李高迁

姜宝谊

许世绪

刘师立

刘义节

钱九陇

樊兴

公孙武达

庞卿恽

张长逊

张平高

李安远

马三宝

李孟尝

元仲文

秦行师

赵文恪

赵文恪并州人为隋鹰扬府司马高祖起兵 【新旧史书高祖起兵多云义兵或云义师郑樵云隋书称唐兵为义兵伐人之君可以为

义乎此说最正今皆刊改后仿此】 授右三统军武德二年擢都水监封新兴郡公时中国经大乱马耗诏文恪至并州与齐王诱市边马以备

军刘武周寇太原属城尽没李仲文守浩州兵力孤绝齐王使文恪率步骑千余助守会太原陷遂弃城遁诏下狱死

李思行

李思行赵州人避仇太原高祖将起兵使觇诇长安还具论机策称旨授左三统军从破霍邑平京师累擢嘉州剌史乐安郡公卒赠洪州

都督谥曰襄

李高迁

李高迁岐州岐山人客太原高祖引致左右执高君雅等有功以右卫统军从下霍邑围长安力战迁左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检校西麟

州剌史突厥寇马邑高满政请救诏高迁督兵助守贼盛乃夜斩关走所将皆没坐除名徙边后厯资州刺史 【旧书作陵州刺史】 卒赠凉

州都督 【旧书凉作梁】

姜宝谊

姜宝谊秦州上邽人父远仕周为秦州剌史朝邑县公宝谊为隋鹰扬郎将领府兵从高祖督盗太原及起兵授左统军下西河霍邑功多

爵至永安县公厯右武卫大将军刘武周使黄子英数盗雀鼠谷帝遣宝谊击之贼轻甲挑师战接而三遁逐之伏发宝谊为贼执俄亡归与裴

寂拒宋金刚战汾州兵合寂弃兵走宝谊复为所禽帝闻为泣下曰彼烈士必不下贼死矣赐其家物千段米三百斛果谋还被害且死西向大

呼曰臣无状负陛下贼平诏迎其柩赠左卫大将军幽州总管谥曰刚子协字寿善篆籀厯燕然都护夏州都督封成纪县侯谥曰威

许世绪

许世绪并州人 【按许景先传常州义兴人曾祖绪武德时以佐命功厯左散骑常侍封真定公遂家洛阳所云绪者即世绪也避太宗

讳故祗称下一字但里居官称互异未详孰是】 隋鹰扬府司马知隋将亡请高祖曰公姓名着谣箓今擥五郡之兵据四战之冲苟无奇计祸

不反踵若收取英俊为天下倡帝王业也高祖奇之兵起授右一府司马累除蔡州剌史真定郡公弟洛仁亦从起晋阳录功至冠军大将军卒

赠代州都督谥曰勇陪葬昭陵

刘师立

刘师立宋州虞城人始事王世充为亲将洛阳平当诛秦王壮其才释不死引为左亲卫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录

功拜左卫率迁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有告师立姓在符谶欲反者太宗谓曰人言卿将反果乎对曰臣为隋官不过六品今位将军顾巳极矣

何敢反帝笑曰朕知妄耳赐朿帛召入卧内慰勉罗艺反京师震骇诏师立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勒兵备非常艺平师立坐与艺善除名寻以藩

邸旧检校岐州都督 【党项传作岷州都督】 上书请讨吐谷浑未报即遣使开谕部落多降附者列其地为开桥二州又党项酋拓拔赤辞

先附吐谷浑倚险自守亦遣说下之师立以母丧解岐人表留遂不得赴哀时西河党项破丑氐 【旧书作破刃氏党项传亦作丑】 尝苦边

又阻新附师立讨之军未至破丑惧遁去师立穷追之抵恤于真山而还又战吐谷浑于小莫门川破之转始州刺史卒谥曰肃

刘义节

刘义节并州人隋大业末补晋阳乡长富于财裴寂荐之高祖又与王威高君雅游兵将起威君雅疑之义节刺知其情得先事禽威等从

平京师为鸿胪卿时倾府库为军赏格财大乏义节曰今京师屯兵多樵贵帛贱若伐六街及苑中树为薪以易布帛岁数十万可致又请轴正

藏内见缯取羡尺补杂费得十余万段调度遂给迁太府卿封葛国公义节本名世龙或言世龙子名凤昌父子非人臣兆高祖不听更赐今名

贞观初转少府监坐贵入贾人珠及故出署丞罪废为民徙岭南终钦州别驾从子思礼武后时为箕州刺史少学相人于张憬藏相已必厯刺

史位至太师 【新书谓憬藏相思礼今从旧唐书】 及授箕州益喜以为太师位尊非佐命不可得乃结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谓耀曰

君体有龙气耀亦曰公金刀当辅我思礼因以术眩众见者必曰当三品俟其意悦然后云綦连耀当受命公等皆因之事败武懿宗按之弛思

礼禁使多逮引思礼冀自脱悉引素相忤者将刑犹不寤与众人斩于市其知名者如李元素孙元亨石抱忠王勮勮兄勔路敬淳等三十余族

窜逐千余人

钱九陇

钱九陇字永业湖州长城人 【旧书晋陵人】 父文强为吴明彻裨将与明彻俱败彭城入隋以罪没为奴故九陇事高祖善骑射常备

左右兵起以功授金紫光禄大夫从战辥仁杲刘武周累擢为右武卫将军从平洛阳佐皇太子建成讨刘黑闼魏州以功最封郇国公以本官

为苑游将军贞观初为眉州刺史改巢国公卒赠左武卫大将军潭州都督谥曰勇陪葬献陵

樊兴

樊兴安州人以罪为奴从高祖平长安授左监门将军从秦王积战多封营国公 【李憕传作荣国公】 坐事削爵贞观六年陵州獠反

命讨之拜左骁卫将军又从李靖击吐谷浑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后军期士多死亡失器杖以勋减死后为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公太宗征辽

以兴忠谨副房玄龄留守京师检校右武候将军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京兆栎阳人以豪侠称为隋骁果兵兴武达至长春宫上谒从秦王讨刘武周功多累迁秦王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贞观初

为肃州刺史突厥骑数千入寇谋南趋吐谷浑武达以精兵二千人与战虏稍却复殊死鬬薄之张掖河潜命上流度兵虏巳半济乃两岸夹击

斩溺略尽玺书劳之迁左监门将军盐州突厥叛诏武达趋灵州追及贼贼方渡河乃据南涯陈武达击之斩其帅可逻拔扈进封东莱郡公 【

李憕传作沔阳县公】 终右武卫大将军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壮

庞卿恽

庞恽卿并州太原人从讨隐太子有功拜右骁卫将军邾国公卒追改濮国公子同善右金吾大将军同善子承宗开元初仕至太子宾客

张长逊

张长逊京兆栎阳人隋末为五原通守遭乱附突厥号为割利特勒唐兵起以郡降即拜五原太守安化郡公徙封范阳时梁师都辥举请

突厥兵南渡河长逊矫作诏与莫贺咄设以伐其谋会唐使亦至突厥兵不出武德元年诏右武骠骑将军高世静 【旧书作高静避太宗讳

】 聘始毕可汗至丰州而始毕俄死诏留金币不遣突厥怒引兵南至河长逊遣世静出塞劳之且若专致赙赐者突厥引还授总管改杨国公

【旧书唐进封巴国公】 及讨辥举不待命辄引兵会赐锦袍金甲或谮长逊居丰久与突厥为唇齿长逊惧请入朝授右武候将军徙息国

公属有疾高祖亲问之后宝轨率巴蜀兵击王世充以长逊检校益州行台左仆射厯遂夔二州总管政以惠称贞观十一年卒

张平高

张平高 【金石录唐丹州刺史张崇碑云公讳崇字平高传以字为名】 绥州肤施人为隋鹰扬府校尉戍太原遂预谋议从高祖平京

城累授左领军将军封萧国公贞观初为丹州刺史坐事以右光禄大夫还第卒追封罗国公赠潭州都督

李安远

李安远夏州朔方人父彻隋云州刺史安远少无检与博徒游至破产晚乃折节向书袭父爵城阳公与王珪善珪坐王颇得罪当流安远

为营护免后补正平令高祖起兵攻绛州安远与通守陈叔达婴城拒高祖与安远有旧及拔绛抚慰其家引与同食授右翊卫统军正平县公

后从破屈突通进右武卫大将军数从秦王征讨积功累封至广德郡公 【按石刻秦王告少林寺教作德广郡开国公新旧史俱作广德疑

误】 奉使吐谷浑与约和请为互市边场利之隐太子将乱欲引为援安远介无贰志秦王益亲重贞观初尝命统逻骑都下督盗贼厯潞州都

督怀州刺史皆以干用显然急刻少恩由是损名卒赠凉州都督谥曰安 【旧书谥曰密】 追封遂安郡公

马三宝

马三宝柴绍家僮也高祖起兵三宝奉平阳公主遁司竹园说贼何潘仁与连和三宝自称总管抚接羣盗兵至数万 【互见公主传】

高祖济河授左光禄大夫秦王至竹林宫三宝以兵诣军门谒遂从平京师拜太子监门率别击叛胡刘拔真于北山破之从平辥仁杲与柴绍

击吐谷浑于岷州先锋陷阵斩名王俘执数千以功封新兴县男贞观初拜左骁卫大将军 【李憕传作右领军大将军】 进爵为公卒谥曰

李孟尝

李孟尝赵州平棘人终右威卫大将军汉东郡公 【李憕传作济东郡公】

元仲文

元仲文洛州人终右监门将军河南县公

秦行师

秦行师并州太原人终右监门将军清水郡公 【按赵文恪以下十八人旧附刘裴传后今以缀于本传之末】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脱脱
  卷三百九十八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第七十一回 报私仇射毙李敢 发诈谋致死张汤·蔡东藩
  唐书直笔卷四·吕夏卿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佚名
  西汉年纪卷二·王益之
  金佗续编卷三十·岳珂
  鲁迅与弟兄·周作人
  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苻坚传·房玄龄
  毛鸿宾传·李延寿
  史圭传·薛居正
  周德威传·薛居正
  杨再兴传·脱脱
  卷三·乾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葛立方

    【臣】等谨案韵语阳秋二十巻宋葛立方撰立方字常之自号嬾真子丹阳人绍兴戊午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编杂评诸家之诗不甚论句格工拙而多论其意防之是非故曰阳秋用晋人语也其中如偏重释氏谓欧阳修梦见十王得知罪福后亦信佛之

  • 卷一百四十七·徐世昌

    周寿昌周寿昌,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长沙人。道光乙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署户部侍郎。有《思益堂诗钞》。秋夜独坐横胸五岳耸嵯峨,自剔残镫倚醉歌。阶下寒蛩楼上雁,十年消受此声多。山行杂

  • 卷六·唐圭璋

    【韩奕:词作28首】○女冠子元夕又元宵近。冷风寒雨成阵。春泥巷陌,悄无车马,数碗残灯,依稀相映。夜深光已暝。是处败垣颓砌,荧荧青磷。但隆隆鼓,珰珰漏,打破一城荒静。古来此地繁华盛。歌舞欢相竞。何事如今

  • 卷十六·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六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先肃斋先生 讳鼎字玉铉邺嗣四世祖也本宋太尉忠襄公显忠後宋末徙家于鄞隐居三世至先生博学有诗名亦工书法闭门寡营自称大隐里中称为肃斋先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李白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頲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

  • 御选宋诗卷七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六六言诗一邵雍四贤吟彦国之言铺陈晦叔之言简当君实之言优游伯淳之言条畅四贤洛阳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宋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司马光陪张龙圗南湖暑饮红斾萦林却转琼筵就水重开荷香着衣不去

  • 青城山人集巻一·王璲

    明 王燧 撰五言古诗杂诗十首昔年十四五猛志狭八荒欲登昆仑巅挥手攀扶桑腰县倚天劔身被拂云裳岀入在元始顾瞻近三光琅玕乆不寳灵鸟方髙翔吞声勿复道感慨热衷肠又远游歴燕赵抚剑黄金防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是时穷秋后

  • 卷之一百三·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一月。庚午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亥皆如之。起居○谕内阁。刘坤一奏请开缺回籍养亲一摺。刘坤一着赏假两个月。回籍省亲。

  • 敬乡录卷十四·吴师道

    元 吴师道 撰李诚之字茂钦东阳人吕成公门人乡荐第一成公与学者书云茂钦作魁大可喜使世俗知本分为学者不与科举相妨后入太学舍选第一庆元初释褐为国子录佐江西福建帅幕嘉定中知蕲州増陴浚隍缮楼橹修器械作惠民仓真文

  • 卷六·汪越

    高祖功臣年表第六〔序〕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爲統紀,豈可緄乎?〇孚遠曰:此數語無註,蓋不敢斥言漢家少恩,故爲隱語也。〔平陽〕以中涓從。〇師古曰: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涓,潔也,主居中涓潔也。〔信武〕後元三

  • 廖纪传·张廷玉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考功主事,逐次升迁文选郎中。正德年间,历任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赋税上交后的剩余金钱未私占。迁吏部左、右侍郎。世宗继位后,封为南京吏部尚书。后调到兵部,参与辅助军机要

  • 卷四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七 朱批吕耀曾奏摺 雍正六年三月初一日四川按察使【臣】吕耀曾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猥以菲材荷蒙 皇上洪恩格外擢用由道府历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六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三禪品第一百六十七   離喜.行捨.憶念安慧.受身樂.是樂聖人亦說亦捨.憶念行樂.入第三禪。問曰.何故離喜。

  •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佚名

        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三礼 次忏悔受戒菩提心 次承事真言七遍  次佛结界请大轮金刚稽请偈。  稽首殊结大花齿  力士密迹大轮王  乌刍沙摩不动尊  火头结界军荼利  或嗔或笑作威怒  移山转海

  •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弟子者。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者。初受五戒为本。遮三恶趣求人天福。以未能永舍家眷属缘累故。更加三戒助前五戒。一日一夜。种未来世永出因缘。出家者。行有始终上中下业下出家

  • 卷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三住铜仁府东山门人昌泰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住瓮安县圣恩禅院语录山门以杖指云见么一道牢扃则针劄不入八字虚豁则挨身莫前乃画一画云新长老抴转两头去也还有

  • 卷第三·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三嗣法门人德璨编录再住松江青龙隆福寺语录大殿落成上堂拈拄杖左卓云者里荐得十五年前老人在此建法幢立宗旨展土开疆高树宝坊于是处拈拄杖右卓云者里荐得十五年后山僧

  • 香畹楼忆语·陈裴之

    笔记。清陈裴之撰。一卷。裴之字小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仿《影梅庵忆语》而作。约成于道光间,二万余字。为作者思念亡妻之作,以其妻生前所居楼名名之。记秦淮才女紫湘倾慕钱塘陈氏一门风雅,陈小云正妻汪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