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六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六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恶性违谏学处第十三

尔时薄伽梵。在憍闪毗国瞿师罗园。时具寿阐陀。既犯罪已不如法说悔。时亲友苾刍见其如是。为欲令其利益安乐。告言具寿阐陀。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答言若犯罪者。彼即自当如法说悔。亲友告曰。汝身犯罪欲令谁悔。答曰有追悔者彼当说悔。告曰汝既犯罪应生追悔。答曰诸具寿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具寿说若好若恶。具寿。止莫劝我莫论说我。诸具寿。汝种种姓种种类而来出家。犹如种种树叶风吹一处。然具寿等亦复如是。因我世尊证无上觉。汝种种姓族来求出家。时苾刍闻彼阐陀作如是说。咸生嫌贱作如是语。云何苾刍与诸苾刍。同一佛法同一学处。如法如律他谏悔时。自身不受谏语。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汝诸苾刍应别谏阐陀。若更有余类。亦应如是谏。汝阐陀与苾刍。同一佛法同一学处。如法如律而谏悔时。莫自身不受谏语。具寿自身当受谏语。诸苾刍如法如律谏汝。汝亦如法如律谏诸苾刍。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说悔。如是如来应正等觉苾刍僧众便得增长。具寿汝莫违谏。时诸苾刍闻佛教已。白佛言。如是世尊即如佛教谏彼阐陀。广说如前。乃至汝莫违谏。时诸苾刍别谏之时。具寿。阐陀如前所说坚执而住。云唯此事实余皆虚妄。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大德。我等如佛所教。已作别谏谏彼阐陀。彼苾刍如前所说坚执而住。云我所言其事实尔余皆虚妄。世尊告曰。汝等应作白四羯磨谏彼阐陀。若更有余亦应如是谏。敷座鸣揵稚如常集众。众集已令一苾刍应如是作。

大德僧伽听。此具寿阐陀。诸苾刍于佛所说学处经中。如法如律正谏之时。自不受语作如是说。汝诸具寿。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具寿说乃至少许若好若恶。诸具寿止莫谏我。时诸苾刍便为别谏。别谏之时。阐陀遂便坚执其事。作如是语。我说是实余皆虚妄。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以白四羯磨谏彼阐陀。汝具寿阐陀。诸苾刍于佛所说学处经中。如法如律正谏之时。莫自身不受谏语作如是说。诸具寿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具寿说乃至少许若好若恶。具寿阐陀。汝今应舍自身不受谏语。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具寿阐陀。诸苾刍于佛所说学处经中。如法如律正谏之时。自不受语作如是说。汝诸具寿。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具寿说乃至少许若好若恶。诸具寿止莫谏我。时诸苾刍便为别谏。别谏之时。阐陀遂便坚执其事。作如是语。我说是实余皆虚妄。僧今以白四羯磨谏彼阐陀。诸苾刍于佛所说学处经中。如法。如律正谏之时。莫自不受谏语作如是说。诸具寿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具寿说乃至少许若好若恶。具寿阐陀。汝今应舍自身不受谏。语若诸具寿忍。许僧与具寿阐陀作白四羯磨晓喻其事。汝具寿阐陀。诸苾刍于佛所说学处经中。如法如律正谏之时。莫自身不受谏语。具寿自身当受谏语。诸苾刍如法如律谏具寿。具寿亦如法如律谏诸苾刍。如是如来应正等觉。苾刍僧众便得增长。谓由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说悔故。汝具寿阐陀。应舍自身不受谏语。违僧谏事者默然。若不许者说。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结文准知。

时诸苾刍受佛教已。依法而谏当谏之时。阐陀苾刍如前所说。而云我说实尔余皆虚妄。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大德。我等奉教以白四法谏阐陀时。然彼不受谏语。而云我说实尔余皆虚妄。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知而故问。广说如前。汝阐陀何故坚执不舍。种种呵责已。乃至我观十利。为诸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恶性不受人语。诸苾刍于佛所说戒经中。如法如律劝诲之时。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少许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诸大德止。莫劝我莫论说我。诸苾刍语是苾刍言。具寿汝莫不受谏语。诸苾刍于戒经中。如法如律劝诲之时。应受谏语。具寿如法谏诸苾刍。诸苾刍亦如法谏具寿。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佛声闻众。便得增长共相谏诲。具寿汝应舍此事。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时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者。谓是阐陀若更有余如是流类。恶性不受人语者。若善苾刍以随顺言。不违正理正劝谏时。自用己情不相领纳。诸苾刍者谓此法中人。于佛所说戒经中者。佛谓大师。于戒经中说四波罗市迦。十三僧伽伐尸沙。二不定。三十泥萨只波逸底迦。九十波逸底迦。四波罗底提舍尼众多学法。七灭诤法。经者是比次略诠义。依如是等法律劝诲之时。不受他语自守恶性坚执而住。诸大德莫向我说若好若恶等者。谓好事不须劝恶事勿相遮。此等皆是别谏之词。大德止者。更重殷勤彰不受语。乃至三谏广说如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知诸苾刍如法谏时。得罪轻重亦如前说。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白佛言。世尊。此阐陀苾刍。有何因缘依托如来。族望势力对诸善好苾刍前。自恃傲慢作陵辱语。佛告诸苾刍。阐陀苾刍非但今日恃托我故慢诸苾刍。于过去世。亦恃托我于诸善好婆罗门居士中。自炫己身亦为憍慢。汝今应听。于往昔时石砌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月子。于同类族娶女为妻。未久之间便诞一息。与其立字名为月光。年渐长大颇知家业。后于异时其婆罗门身婴病苦。彼之妻子舍而不问。其家有婢作如是念。此婆罗门于日日中百过举手。以求衣食资给我等。今遭病苦妻子不问。彼既是我曹主。不相看恃是所不应。即便往诣医人之处。告言贤首。仁识月子婆罗门不。医人报言。我先曾识今者如何。其婢报曰。今遭病苦妻子不问。仁今为我可处药方。医人答曰。彼之妻子既其不问。更有何人为作瞻养。婢曰唯我看侍。医人即为依病处方。婢亲供给蒙加药饵病得痊瘳。时婆罗门便生是念。我遭疾苦妻子不问。我今得活皆是使女之恩。既有劬劳宁容不报。命使女曰。贤首。我遭病苦妻子不问。我今得活皆是汝恩。汝欲何求皆随所愿。使女答曰。大家若于我处存私爱者。幸能降意共我交欢。婆罗门曰。汝今何用作此交欢。我当与汝五百金钱。放汝为良长无贱称。使女答曰。大家我虽蒙放不免贱名。有愍念心交欢是胜。婆罗门曰随汝所愿。月期若过身净之时可来报我。后于异时月期身净。即便白主我今身净。是时家主共行交密。便即有娠。时婆罗门妇既自审察。知夫与婢窃有交通。即于婢所鞭打楚毒。特异常时弊衣粗食不充身口。使女自念。岂有薄福有情托我胎内初有娠日。婆罗门妇即便于我加其杖木与恶衣食。后时月满便诞一男。使女生念。此是薄福有情初有娠日。婆罗门妇极加楚毒。令我衣食不自充躯。若其长大饥贫更甚。作是念已即取孩儿。置浣盆中欲弃于外。时婆罗门见而问曰。贤首。此浣盆内是何物耶。答言无物。婆罗门曰可将来看。乃见盆内有新生孩子。问言汝欲弃耶。使女悲啼而告之曰。此薄福物。处胎之后大家即便倍增严酷。弊衣恶食不自充躯。若其长大饥贫更甚。由此因缘我今欲弃。婆罗门曰。此复何辜是我之过。美言慰喻令其收养。报其妇曰汝岂不忆我前遭病命在须臾。而汝及子皆不相问。我于今日得存命者。皆是使女恩养之力。汝若于此好恶共同者善。若不尔者我当立彼以为家长。汝为婢使令相供给。时彼妇女既闻是语。即便惊慑遂生私念。此婆罗门禀性暴恶。我不依教当被陵辱。报其夫曰我实不知。此之使女君有私爱。从今已去乃至戏笑亦不敢粗言。而彼孩子由浣盆中欲弃于外。家人因此名作浣盆。其浣盆孩子凡所餐膳与父同食。有请唤处携以俱行。后于异时其婆罗门身婴疾病。告长子月光曰。我亡之后汝无所乏。浣盆童子年在幼稚。当须忧念苦乐是同。于时月光敬受父教。其父虽加药饵不见瘳损。因即命终。如有颂曰。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时婆罗门既身亡已。妻子亲族悲号啼泣。以杂色缯彩严饰丧舆。送往尸林如法烧已。还归本处怀忧而住。于时月光命浣盆曰。尔来共我一处同食。其母报曰。汝不应共婢儿同食。儿告母曰。比来常云是我之弟。如何今日忽作婢儿。便报子曰。汝父在时禀性暴恶。谁复敢对唤作婢儿。于时浣盆闻斯语已。往亲母所白其母曰。我岂实是婢所生耶。母便报曰。皆由往业。谁复婢儿强弱相陵自是常事。此婆罗门妇极是恶行。汝今宜可自活他乡。于时浣盆即便辞母客游他邑。即自改名号为月静。是时月静渐次游行至室罗伐城。时此城中有大臣婆罗门。唯有一女仪容端正人所乐观。年渐长成可为婚礼。时婆罗门遂作是念。我之少女不求族望不觅钱财。不为容色而作婚娉。若其有人能于我所学四明论。善通达者我当娉之。是时月静客游他乡情存学业。诣婆罗门所而白之曰。我今意欲。就大师处习四明论。问曰汝从何来。答曰我从石砌城来。问曰彼城人物汝并识不。答云我识。问曰汝识大婆罗门月子不。月静闻已不觉啼泣。彼便问曰汝何故啼。答云彼是我尊身已亡殁。师报之曰。彼是我友久与别离。今已云亡诚可悲悼。因即摄受。彼便锐意勤学四明。禀性聪敏未盈岁月。于所习论咸皆洞晓。时婆罗门便作是念。我有宿愿所生之女不求族望。不觅钱财不为容色。若其有人能于我所学四明论。善通达者我当娉之。即便以种种璎珞严饰其女。召命宗亲门设火祀。左手携女右手持瓶。以吉祥水注月静手。而告之曰。摩纳婆。今我以女授汝为妻。月静受之旋火三匝。余婆罗门同声咒愿。愿得长寿无病宗门吉昌。即便广设宾会共成婚礼。为大臣爱念捡挍家室。所有取与咸皆委付。其家巨富多有珍财。远近商人无不臻凑。时有石砌城商人。持诸货物到室罗伐城。便见浣盆共相谓曰。此之浣盆今者乃作大臣女夫。善习众艺其家巨富多有资财。贫富无恒业命何定。时诸商人既交易已。持诸货物还石砌城。告月光云。我于室罗伐城见汝弟浣盆。善四明论为大臣女婿。其家巨富多有财产。彼兄闻已便告母曰。我闻浣盆在室罗伐。势力豪富有异常人。其母闻之情生不喜。后于异时月光家资渐见贫悴。母便告曰。如汝前闻浣盆者是汝之弟。彼既巨富汝宜往看。所有钱财或容相济。月光报曰。前云婢儿今成兄弟。不违母命便往室罗伐城。于时浣盆闻有大兄其名月光。与诸商旅来至此城。即便疾往商人之处。既迎见已欢喜跪拜。而白兄曰。我自立名名为月静。浣盆之字勿复口陈。兄答如是。便引其兄诣所住宅。报其妇曰。此是我大兄。汝可存心好须供侍。妇既闻已依教供给。其月光器量温雅易为共住。浣盆禀性犷暴难可只承。于妻室处常行楚毒。于时新妇便白月光曰。伯于家弟一乳所资。何意伯则宽恕仁慈。弟乃刚犷恶性。伯便报曰。家弟禀性如是。汝复未诵家咒。缘此苦楚共相煎迫。妇言大伯。幸愿恩慈赐我家咒。于时月光说伽他曰。

明咒不惠人  以咒换方与

或时得承事  或复获珍财

若不如是者  纵死不传授

妇言。大伯奉上几物得称本情。其伯答曰。得五百金钱以咒相与。其妇即便以五百金钱。奉而礼足请曰。幸愿恩慈赐我家咒。其伯报曰。待我归日当可持来。妇既蒙许情欣明咒。语其夫曰。仁之家兄久至于此。何不发遣令还故居。夫云贤首。汝办路粮并设饮食。我求商旅资赠行人。即便出外求觅商旅。新妇遂持五百金钱求请法术。伯受物已即说咒曰。

半城人共悉  亲族并皆知

浣盆应默然  莎诃更勿语

说明咒已报新妇曰。此咒义深汝当熟诵。如其我弟更鞭打时。即便报曰。且勿行杖待我为诵家咒。若问咒义便可答言。若更嗔呵我当广说。其夫出外觅得商旅。如法赠送月光归乡。还来舍内。其妇生念。我虽得咒未知验不。我今可试。洗浴之具并不预安。饮食所须亦不为办。夫从索水。报曰无水。我今极饥可与饮食。报言食亦未作。即便嗔怒而骂之曰。比为兄在我不治汝。遂便举手欲打其妻。妻曰。君宜且止听诵家咒。报言诵看。即说咒曰。

半城人共悉  亲族并皆知

浣盆应默然  莎诃更勿语

夫便问曰。此之明咒其义云何。答曰。若更打我当说其义。夫曰。若不说义更不相打。浣盆从此掩气无言。汝诸苾刍。往时月子婆罗门者即我身是。彼浣盆者即阐陀是。往时恃我族望欺诳于人。今者还恃我宗欺诸同梵行者。是故汝诸苾刍。不应凭恃势力欺蔑于人。当自摄心谦下而住。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九初便犯。四至三谏。若苾刍随一一犯故。覆藏者随覆藏日众。应与作不乐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众应与作六夜摩那[卑*也]。行摩那[卑*也]竟余有出罪。应二十僧中出是苾刍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是苾刍罪不得除。诸苾刍皆得罪。此是出罪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问。诸大德。我知众清净。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二不定法

摄颂曰。

若在屏障中  堪行淫欲处

及在非障处  无有第三人

尔时世尊。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具寿邬陀夷。日初分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次至故二笈多舍。是时笈多逢见邬陀夷来。即为敷设妙好床座。进而迎曰。善来大德。此处床座宜应就坐。时邬陀夷即便就坐。笈多礼已。遂与邬陀夷压膝而坐为听法故。时邬陀夷即以美妙言辞为其说法。时鹿子母毗舍佉。闻说法声作如是念。此是大德邬陀夷。为彼笈多以妙言。辞而宣法要。美如新蜜。我当就彼听其说法。时毗舍佉即诣笈多处。见与邬陀夷压膝而坐。见已生念。此非出家人之所应作。若有不信之人见斯事者。定谓苾刍与女人于私屏处共行非法长众讥嫌。我今宜可以此因缘白世尊知。时毗舍佉便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具以上事而白世尊。唯愿世尊。从今已去为诸圣众制其学处。令生忆念不应屏处独与女人一处而坐。慈愍故。

尔时世尊。受毗舍佉请已默然而住。时毗舍佉见佛默然礼已而去。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为二事故。一者为令我诸声闻弟子识知此事不应作故。二者制诸学处故。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广说如前。乃至我观十利。为诸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在于屏障堪行淫处坐。有正信邬波斯迦。于三法中随一而说。若波罗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刍自言其事者。于三法中应随一一法治。若波罗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邬波斯迦所说事治彼苾刍。是名不定法。

若复苾刍者。谓邬陀夷若更有余如是流类。独者唯独苾刍。一女人者。更无余伴女男黄门。女人者。若妇童女堪行不净行。在屏障者有五种屏处。一墙二篱三衣四丛林五闇夜。坐者若床若座乃至高一寻内。堪行淫处者。谓处堪作不净行事。有正信邬波斯迦者。谓于佛法僧深起敬心得不坏信。于四真谛无有疑惑得见谛果。假令失命因缘不故妄语。言三法者是举数也。随一一法说者。谓四他胜。十三僧残。九十堕罪。于此罪中随一有犯。然此正信邬波斯迦于罪不识。亦复不识犯罪因起。但见彼苾刍自称得上人法。共女人身相触。或时饮酒掘地坏生。或非时食。此是不定事无揩准故。彼苾刍应如法治令其说悔。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正信邬波斯迦。云我见彼苾刍共女人独行。不见住坐卧。或云我见行住非坐卧。或云见行住坐非卧。或云见行住坐卧者。此等皆依邬波斯迦所说治之。若正信邬波斯迦。见彼苾刍与女人共行住等。对问之时而苾刍不臣其事者。应与觅罪相羯磨。应如是与敷座鸣槌。先为言白众。众既集已令一苾刍作其羯磨。

佛告诸苾刍。其觅罪自相。苾刍所有行法我今当说。彼得法已不应与人出家及受圆具及作依止。不畜求寂虽是先畜。不应与受圆具。若见他苾刍破戒破见破威仪破净命。不应诘责。与作忆念不应教授苾刍。不应教授苾刍尼。设先差者亦不应往。不共作褒洒陀及随意事。不作单白白二白四。若更有余解毗奈耶者。不于众中说毗奈耶。其得法苾刍。不依教者得越法罪。若此苾刍。心生恭敬随顺无违者。应于界内从众乞解。若众知彼人悉皆依实无违背者。应为作解。同前集僧已。其得法苾刍如常威仪致敬已。于上座前蹲居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伽听。我名某甲。僧伽与作觅罪自相法。我心恭敬随顺无违。今于界内从众乞解。众僧为我作羯磨者。其事皆舍不敢违逆。唯愿僧伽。为我解觅罪自相羯磨。慈愍故。如是再三。次一苾刍为作羯磨。其不定法。初与第三事多相似。于中别者。即如初在室罗伐城。邬陀夷苾刍与故二笈多是起犯人。鹿子母毗舍佉邬波斯迦而说其事。第二在王舍城。室利迦苾刍长者妇善生。邬褒洒陀邬波斯迦前据三事。是堪行淫屏障之处。后是二事在不堪行淫处。此为异相。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在非屏障不堪行淫处坐。有正信邬波斯迦。于二法中随一而说。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刍自言其事者。于二法中应随一一法治。彼苾刍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邬波斯迦所说事治彼苾刍。是名不定法。二不定法竟。

三十泥萨只波逸底迦法

初摄颂曰。

持离畜浣衣  取衣乞过受

同价及别主  遣使送衣直

有长衣不分别学处第一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三衣。每于嚼齿木时洗濯手足。礼拜二师及礼世尊。扫洒寺宇或涂牛粪。或入村乞食或啖饮食受教听法。于此等时各别著衣。舒张卷叠多有营务。废修善品读诵思惟。时诸少欲苾刍见共嫌耻。云何苾刍多畜长衣废修正业。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集诸苾刍广说如前。问知实已种种呵责。多欲不足难养难满。赞叹少欲知足易养易满。知量而受修杜多行。告诸苾刍曰。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诸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长衣分别应畜。若不分别而畜者。泥萨只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声闻弟子制学处已。佛在王舍城竹林中住。尔时具寿大迦摄波。在此城侧阿兰若小室中住。时有居士。每于长夜作如是念。善哉我于何时得遇大迦摄波。彼是人天之所供养。我当施食。以一上衣手为被服。而此愿未满。时彼居士便持上衣诣具寿阿难陀处。作如是语。大德阿难陀颇知圣者大迦摄波今在何处。阿难陀报曰。贤首。我闻圣者在阿兰若小室中住。居士曰。大德圣者何时当见来此。阿难陀报曰。不久当至。于十五日长净之时定当至此。居士曰。大德知时我于长夜作如是念。庆哉我于何日得遇大迦摄波。彼是人天之所供养。我当施食。以一上衣手为被服。我有此愿犹未满足。大德我拟施衣现持至此。既居俗累多有婴缠。幸愿大德见迦摄波来。为持此衣以申供养。哀愍我故而披著之。时阿难陀便作是念。我受衣者违世尊教。若不受者障施主福。大迦摄波又阙衣利。我今持衣往问世尊。世尊以此为缘当有开许。时阿难陀为受其衣。居士辞去。阿难陀便持彼衣诣世尊所。礼双足已具以白佛。佛告阿难陀。善哉善哉阿难陀。我未听者今汝预知。若有婆罗门居士施苾刍衣者。彼诸苾刍须应为受。应舍旧衣当持新者。时诸苾刍虽闻此语仍未解了。所舍旧衣欲何所作。佛言所有旧衣及余长衣。应于亲教师及轨范师处。作委寄想而持用之。时诸苾刍不为分别经久持畜。世尊知已告诸苾刍曰。我观十利重为汝等。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长衣齐十日。不分别应畜。若过畜者。泥萨只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者。有作衣竟非出羯耻那衣。有出羯耻那衣非作衣竟。有出羯耻那衣作衣亦竟。有非作衣竟非出羯耻那衣。初句者。若苾刍浣染缝刺作衣已竟。然僧未出羯耻那衣。第二句者。若苾刍作衣未竟。僧已出羯耻那衣。第三句者。若苾刍作衣已了。僧复出羯耻那衣。第四句者。若苾刍作衣未竟。羯耻那衣未出。言得长衣齐十日者。谓是十夜。长衣者。谓受持衣外别有余衣。作分别法应畜。若过畜泥萨只波逸底迦者。此物应舍。其罪应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月一日得衣。苾刍于十日内。应持应舍。应作法应与他。若不持不舍。不作法不与他。至十一日明相出时。泥萨只波逸底迦。

若苾刍一日得衣二日不得衣。三日得衣乃至十日得衣。不为持等至十一日明相出。九日中所得衣。皆泥萨只波逸底迦。如是乃至八日等所得衣。作句日数多少准事应知。

若苾刍一日得衣二日得衣。彼苾刍于十日内。前所得衣应持。后所得衣应舍。等或可翻此。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二日中所得衣。皆泥萨只波逸底迦。如是乃至三日等得衣准事应知。若苾刍一日得二衣。乃至二日等得衣。应同前作法。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皆泥萨只波逸底迦。

若苾刍一日得众多衣。若前若后应持一衣。余皆作法。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时。皆泥萨只波逸底迦。若苾刍一日得众多衣。二日已去亦得众多衣。作法同前。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时。得罪同前。此等皆是由前染后相续生过故。若苾刍犯泥萨只衣此衣不舍。不经宿其罪不说悔。若得余衣皆犯舍堕。若苾刍其泥萨只衣虽舍。而不经宿罪不说悔。余所得衣并犯舍堕。若舍衣经宿而罪不说悔。得所余衣并犯舍堕。由前染故。若苾刍畜长衣已犯舍堕不为三事。凡所得衣若钵钵络水罗腰绦。乃至随有所得沙门资具养命之缘。并泥萨只波逸底迦。由前染故。若舍衣经宿其罪说悔。得所余衣并皆无犯。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如此初戒所明犯相三事法式自余诸戒相似之事更不重言其不同者随事别出)。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六

猜你喜欢
  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雪峰慧空
  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六·佚名
  卷下·佚名
  辯中邊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四(之上)·智俨
  佛说宝网经全文·佚名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李叔同
  法华玄论卷第三·吉藏
  第十二卷·知礼
  安海与养正·太虚
  林野奇禪師語錄目錄·通奇
  卷第二十·永觉元贤
  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宝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出 访侠·陆采

    【凤凰阁】〔小生上〕幽居僻径。日暖柴门人静。不闻车马恼人声。只有樵歌牧咏。隣翁相庆。昨夜裏桑麻雨晴。瘴海风涛险。愁城烟雾深。何如见几者。高枕卧云林。老夫古押衙是也。自从那年不从奸相之命。

  • 楔子·关汉卿

    (冲末外扮寇莱公引祗从上)(寇莱公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尽少年心。等闲赢得食天禄,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寇,名准,字平仲,官封莱国公之职。方今圣人在位,八方无事,四海晏然。当今明主要大开学校,选用贤良,每三年开放一遭举场。

  • 丙集第十五·钱谦益

    杨修撰慎一百七十九首【西征夜】寒重旅衾单,默对灯花谢。乱山荒垒间,独客孤眠夜。寂寞与谁同,寻思似梦中。劳劳无止极,去去忘西东。故乡孟冬别,有约仲冬返。人愿天不从,长征日以远。异县多相知,樽酒话心

  • 我是一个流囚·闻一多

    我是个年壮力强的流囚,我不知道我犯的是什么罪。黄昏时候,他们把我推出门外了,幸福的朱扉已向我关上了,金甲紫面的门神举起宝剑来逐我:我只得闯进缜密的黑暗,犁着我的道路往前走。忽地一座壮阁的飞檐,象只大鹏的翅子插在浮沤

  • 卷一三·郭则沄

    高宗听政惟勤,晨兴必以卯刻,虽冬月亦然。白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上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呜爆竹一声,内直者遥闻爆竹声自远渐近,则知圣驾已临乾清宫。计尚须燃烛寸许,始放明也。当西陲用兵,军报夜至,亦必亲览。趣

  • 卷四十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七目録【起七十一字至七十四字】千秋岁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孔平仲周紫芝【三首】谢逸叶梦得辛弃疾黄公度赵彦端石孝友赵闻礼顾孔昭卓牌子近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五月庚申朔日北至祀皇地祗于天庆观之望祭殿始用牲王自政和行方泽之祭改设皇地祗位于坛南方北乡至是将命大臣侍祀礼官请如旧制为位于北方南乡从之礼官奏请在闰月庚戌辛酉兵部尚书兼侍读权邦彦充端

  • 第五十回 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蔡东藩

      却说晋廷议加封桓温,将给豫章大郡。有一人出来梗议道:“温若复平河洛,试问将赏他何地?”朝臣相率注视,乃是尚书左丞荀蕤,一时瞠目结舌,不知所对。于是改封温为临贺郡公,兼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谯王无忌为前将军,袁

  • ◎礼十(嘉礼)·徐天麟

    ○行幸高帝六年冬,人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十二月,会诸侯于陈,信迎谒,因执之。(本纪下同。)七年冬,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

  • 一百四十八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麦子俱已收割全完,均系十分收成,百姓安乐无事。谨将四月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朕安。

  • 三七六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查询朱彝尊《经义考》藏板之家·佚名

    三七六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查询朱彝尊《经义考》藏板之家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七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三<宝>,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七日奉上谕:朕阅四库全书馆所进抄本朱彝尊《经义考》,于历代说经诸书广搜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吕中丞诲墓志铭司马光府君讳诲字献可其先幽州安次人曽祖父讳琦晋兵部侍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祖讳端相太宗真宗以太子太保薨谥正惠赠太师中书令伯祖讳余庆太祖时参知政事赠镇南军节度使各有功烈记于史官父

  • 景祖昭肃皇后传·脱脱

    景祖昭肃皇后,姓唐括氏,是帅水隈鸦村唐括部落人,名叫多保真。她的父亲石批德撒骨只,是个装神弄鬼以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巫人。昭肃皇后有见识、有风度,在娘家时好待宾客,每逢父母不在家,则多多置备酒及菜肴招待邻里,直到父母旅行

  • 卷十五·李钟伦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十五安溪李钟伦撰夏官司马第四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五·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乘重译经目卷之四(一百六十八部三百六十五卷)&middot;首楞严经一部二卷(初出)右汉灵帝中平三年支楼迦谶于洛阳译。出长房录。&middot;首楞严经一部二卷(第二译)右曹魏甘露年帛延于洛

  • 自然集·佚名

    自然集,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出于元代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辑录散曲四十二首,大多歌咏内丹,谓调息绵绵,意固丹田,匹配阴阳,进火退符,炼就大丹,即可「骑坐白鹤跨鸾辂,离却凡问登仙路」。其《正宫》

  • 庄子天下篇述义·马叙伦

    马叙伦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7.3万字。该书是对《庄子·天下篇》的解释,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和注解两方面,作家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全书由序言、述义本文、庄子年表序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具明想诸字安布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