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莲池大师法语

华严不如艮卦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

儒佛配合

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岐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治世则自应如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足矣。而过於高深则纲常伦理不成。安立出世则自应穷高极深方成解脱。而於家国天下不无稍疎。盖理势自然。无足怪者。若定谓儒即是佛。则六经论孟诸典灿然备具。何俟释迦降诞达磨西来。定谓佛即是儒。则何不以楞严法华理天下。而必假羲农尧舜创制於其上。孔孟诸贤明道於其下。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虽然。圆机之士。二之亦得。合之亦得。两无病焉。又不可不知也。

佛性

经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孟子之辟告子也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有执经言而非孟子。予以为不然。皆有佛性者。出世尽理之言。人畜不同者。世间见在之论。两不相碍。是故极本穷源则蝼蚁蠛蠓直下与三世诸佛平等不二。据今见在则人通万变畜惟一知。何容并视。岂惟人与畜殊。犬以司夜有警则吠。若夫牛即发扃钻穴踰墙斩关。且安然如不闻见矣。犬牛之性果不齐也。而况於人乎。万材同一木也。而梧槚枳棘自殊。百川同一水也。而江湖沟渠各别。此同而未尝不异。异而未尝不同者也。如执而不通。则世尊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今日何以尚有众生。

王介甫

介甫拟寒山诗有云。我曾为牛马。见草荳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祇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介甫此言信是有见。然胡不云。我曾闻谀言。入耳则欢喜。又曾闻谠言。喜灭而嗔起。我若真是我。祇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而乃悦谀恶谠。依然认物为己耶。故知大聪明人。说禅非难。而得禅难也。

解禅偈

温公作解禅偈。真学佛不明理者之龟鉴也。但其以言行可法为不坏身。仁义不亏为光明藏。特一时救病语。非不易之论。夫谨言行修仁义。在世间诚可贵重。然岂便是金刚不坏之身。神通大光明藏何言之易也。又以君子坦荡荡为天堂。小人长戚戚为地狱。理则良。然而亦有执理失事之病。岂得谓愚痴即牛羊。凶暴即虎豹。此外更无真实披毛带角之牛羊。利牙锯爪之虎豹乎。吾恐世人见温公辞致警妙。必大悦而深信。其流之弊拨无因果。乃至世善自足。不复知有向上事。则此偈本以觉人反以误人。不可不闻。

范景仁

景仁自谓吾二十年曾不起一思虑。景仁之为贤者信矣。然二十年之久不生一念。或未易及此。颜子尚仅三月不违。则三月外容有念生。赵州尚假四十年方成一片。则未成一片时容有念生。如景仁者得无。粗念虽无。微细思虑潜滋暗发而不自觉欤。吾非轻视景仁。盖恐得少为足而预以自警也。

衣帛食肉

晦庵先生辟佛。空谷力为辨驳矣。虽然晦庵亦有助佛扬化处。不可不知也。其解孟子曰。五十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夫兽毛蚕口害物伤慈。佛制也。必五十乃衣帛。则衣帛者鲜矣。食肉者断大慈悲种子。佛制也。必七十乃食肉。则食肉者鲜矣。今孩提之童固已重裘纯纩卫其形。烹肥割鲜饫其口。曾不待壮。而况老乎。使晦庵之说行。宁不为佛法少助。咎晦庵者不之察。吾故为阐之。

护法

人知佛法外护付与王臣。而未知僧之当其护者。不可以不慎也。护法有三。一曰兴崇梵剎。二曰流通大教。三曰奖掖缁流。曷言乎慎也。护剎者。梵剎果尔属。寺产豪强占焉。夺而复之理也。有如考诸图籍则疑似不明。传之久远则张王互易。以势取之可乎。喜舍名为吉祥地。力不歒而与者谓之冤业薮。若僧惟劝化有力大人。以恢复旧剎为大功德主。而不思佛固等视众生如罗睺罗。殃民建剎即广踰千顷高凌九霄。旃檀为材珠玉为饰。佛所悲怜而不喜者也。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一也。护教者。其所着述果尔远合佛心。近得经旨。赞叹而传扬之理也。有如外道迂谈胸臆偏见。过为称誉可乎。若僧惟乞诸名公作序作跋。而不思疑悞后学。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二也。护僧者。其僧果尔真参真悟。具大知见者。尊而礼之。实心实行。操持敦确者。信而近之理也。有如虚头禅客。下劣庸流。亦尊之信之可乎。若僧惟亲附贵门。冀其覆庇而绵纩锦绣以裹痈疽。祗益其毒。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三也。是则王臣护法而僧坏法也。悲夫。

答孙无高居士广抑

来问近日持戒颇严。虽小德未尽莹。而大德已无犯。此外更有一二语可为终身之铭者乎。昔子贡问一言终身。夫子以恕答之。今日戒之一言。铭以终身。罄无不尽。所以者何。良以摄心即是戒。故若向心地法门中会得。便一切具足。尚何论戒之持与不持。如其不然。须一一依教奉行。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者佛之全果也。即定而慧则寂而常照。即慧而定则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而资始於戒。戒之时大矣哉。戒有多种。优婆塞五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而约其大纲则五戒为根本。儒亦时言戒。戒虽未备而默与佛制合。子曰君子有三戒。戒色则淫戒所摄。戒斗则杀戒所摄。戒得则盗戒所摄。淫杀盗三者为戒中之至要。故举要以槩其余。而言忠信不及乱。以摄酒妄。亦所以预养此戒。而弗使之纵也。但儒之戒疎。佛之戒密。佛制杀戒微及蜎蠕。而儒止曰无故杀牛羊犬豕等。不曰不杀。止曰钓不网戈不宿。不曰不钓不戈。又极之则。才有忿嫉即杀戒不净。眼取色耳取声即盗戒不净。隔壁闻钗钏声即淫戒不净。至是则身心俱断。事理双尽矣。今日处家闱中。业公车行。将有社稷民人之寄。其持戒岂能一一与剃发染衣者例论。则微细条章不能全持未为破戒。惟贵於心学大头脑处着力。一旦脱然悟去。则咳唾掉臂无不是清净毗尼矣。但不可未得谓得而发狂解。便道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而堕落魔罗境界耳。果能时时返照。刻刻提撕。向本参念佛话头上做工夫。则不惟日后有发明在。即今目前便自得力。日用中有主宰。不随物转。纵居声色名利之场妻子眷属日夕相接。不妨与世推移。混俗和光。自然出淤泥而不染。是谓尘中大解脱门也。以此自利。以此利他。何往不善哉。(莲池大师法语毕)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三·德清
  念佛与修菩萨行·太虚
  卷第八·佚名
  净土境观要门·怀则
  碧岩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序·书玉
  卷第三·朝宗通忍
  证契大乘经卷上(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佚名
  佛说海八德经·佚名
  与过圣严居士书(三通)·太虚
  第三十七章 摩诃阇那·佚名
  卷第八·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三无性论卷上(出无相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张咏乖崖诗钞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举进士知崇阳县历官枢密直学士知成都益州礼部尚书其治绩多在蜀中具载史传刚直自立智识深远有泽被天下之心尤博典籍虽卜筮医药种植之书无

  • 卷二·张籍

    钦定四库全书 张司业集卷二 唐 张籍 撰 七言古诗 春日行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芽出土兰心短草堂晨起酒半醒家僮报我园花满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径树树殷勤尽遶行攀枝未徧春日瞑不用积金着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但愿

  • 卷三百一十五·列传第七十四·脱脱

        韩亿 韩绛 韩维 韩缜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欲召试,

  • 卷二十四·毕沅

      ◎宋纪二十四 ∷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秋,七月,甲辰,复并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句院为一,命著作郎、直史馆陈尧

  • 第十二回 明德楼纶音释俘 万岁殿烛影生疑·蔡东藩

      却说江南使臣徐铉,驰入汴都,谒见太祖,哀求罢兵。太祖道:“朕令尔主入朝,尔主何故违命?”铉答道:“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并没有甚么过失,就是陛下征召,无非为病体缠绵,因致逆命。试思父母爱子,无所不至,难道不来见驾,就要加罪?

  • 名山藏卷之九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列女记(二)◆列女记(二)韩太初妻刘氏黄珍夏氏陈淑真郭丑高裴二家节妇海州侍小花汤节妇唐方妻丁锦奴石孝女赵康妻袁氏黄三苟陈小奴祥符六烈女吴金童妻庄氏俞烈女李氏二女杜元昭妻费氏华亭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三)·陈寅恪

    又初学集陸“游黄山记”序云: 辛已春余与孟阳订黄山之游,约以梅花时相寻于武林之西溪,逾月不至。余遂有事于白岳,黄山之兴少阑矣。徐维翰书来劝驾,读之两腋欲举,遂挟吴去尘以行。吴长孺为戒車马,庀糗脯,子含去非群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石雄传·欧阳修

    石雄是徐州人,家族贫寒,不知道祖先从哪里迁来的。他年轻时任牙校,勇敢坚毅善于作战,在军中有威名。王智兴讨伐李同捷,收复棣州,派石雄领先渡过黄河,所向披靡。先前,徐州军队讨厌王智兴苛刻残酷,想赶走他拥立石雄。王智兴害怕出

  • 卷五十八、通使及选派留学·黄鸿寿

    德宗光绪元年,秋八月,派侍郎郭嵩焘、道员许铃身出使英国,旋改派铃身出使日本国,以五品京堂刘锡鸿代为驻英副使。铃身因事留直隶,又以侍读何如璋代使日本。初,同治六年十月,派道员志刚、郎中孙家谷偕美使蒲安臣出使有约各国,办

  • 卷十二·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二明 胡广等 撰内则第十二疏曰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石梁王氏曰此篇於曲礼之义为多后王命冢宰降德于衆兆民冢宰掌邦治而治国者必先齐家降德者下其德

  • 卷十三·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十三    宋 黄仲炎 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礼父母之雠不共戴天昔蔡侯以吴子败楚师致吴入郢坏宗庙挞平王墓楚昭奔随仅以身免良可痛已旣复国而围蔡复雠也复雠义也何

  • 圆满一切愿金刚宝仪轨分第十九·佚名

    尔时金刚手,现大文字相。遍满於虚空,施灌顶胜义。变化於宝部,安住三摩地。观照清净故,觉寤於诸法。根本诸胜义,尽空界有情。如水见星象,入宝三摩地。观彼虚空界,如净琉璃色。金刚宝菩萨,从虚空藏生。是时以坚固,依本相而祝观想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朱棣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王日休曰】梵语般若波罗蜜。此云智慧到彼岸。所云金刚智慧到彼岸者。谓明此经者。其智慧

  • 卷第二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颂大药之余是时大药。既知国事。将领四兵遍观国界。每至城邑聚落问诸人言。此等聚落谁所管耶。诸人答曰。此是某大臣。彼是某大臣。摄之属己将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七·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小乘单译经目(三百二十八部四百二十四卷)&middot;佛本生经一卷右汉明帝代三藏法师竺法兰译。出长房录。&middot;禅经一部二卷右汉桓帝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middot;佛为阿支罗迦叶说

  • 编珠·杜公瞻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

  •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佚名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原不题撰人。据篇内文字,应为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所发诏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按真武大帝原称玄武,古已有之,为北方护卫之神,唐宋以后演变为道教崇奉之神。北宋真宗时因避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