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七
宗统编年卷之十七
临济第三世祖
讳慧颙。河北人。嗣兴化。住汝州南院。一名宝应。
昭宗(名杰在位一十六年)。
昭宗己酉龙纪元年。
临济第三世汝州南院祖嗣宗统(四十二年)。
祖上堂曰。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僧出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祖曰。是。僧便掀倒禅床。祖曰。这瞎驴乱做。僧拟议。祖便打趂出。
八月二十二日。茶毗兴化祖全身得舍利一千余粒谥广济塔曰通寂。
庚戌大顺元年 时天下分裂。霸据一方者。凡十三处(西秦。吴。吴越。燕。楚。前蜀。荆。闽。南汉。后蜀。南唐。殷。东汉)。
嗣沩山法同建宗旨沩仰宗第一世智通祖示寂(书法同曹山)。
祖自仰山开法。迁观音。接机利物。为禅宗标准。将迁化前数年。有偈曰。年满七十七。老去是今日。日轮正当午。两手攀膝屈。至大顺庚戌。时在韶州东平山。将入灭。有数僧侍立。祖示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还仰视。两口无一舌。此是吾宗旨。言讫。以两手抱膝而逝。年七十七谥智通。塔号妙光。
存考(按仰山距沩山祖人灭时。凡三十八年。一传为西塔光穆。霍山景通。龙泉文喜。新罗顺支。南塔光涌等。共六人。南塔涌再传为清化全付。芭蕉慧清等共五人。西塔穆再传。为资福如宝一人。芭蕉清三传。为兴阳清让。幽谷法满等共四人。资福宝传真邃德韶等。亦四人。而此后传灯。无考。又自西塔而后。诸师皆年代不载唯文喜禅师。载开成二年。赵郡具戒。咸通三年。至洪州观音院见仰山。言下顿了。心契仰山。令典常住。光启三年。钱王请住龙泉廨署。大顺元年。钱王表荐赐紫衣。乾宁四年。又奏师号曰无着。光化二年示寂。余俱寥寥语句。仅以存其大端。今并阙焉。以俟后来详考。云门法眼。亦同此例也)。
辛亥二年。
壬子景福元年。
癸丑二年。
甲寅乾宁元年。
乙卯二年。
禅师临济支下灌溪志闲寂。
闲馆陶史氏子。初参临济祖。后参末山然。住灌溪嗣临济。五月一日问侍者曰。坐死者谁。曰僧伽。问立死者谁。曰僧会。闲乃行七步垂手而逝。
禅师沩山支下径山洪諲寂。
諲嗣沩山。住径山。九月日院前柽树忽萎。厨内饭如金色。諲令鸣镜集众。升座曰。牟尼掩足。迦叶藏峰。彼彼不落见闻。一句莫教人说。汝须急切。各自知时。法界虽长。世人景促。佛法非远。大道不迷。孝顺住持。如吾在日。久立珍重。遂入灭。
禅师洞山支下九峰通玄寂。
玄嗣洞山。由末山迁九峰。二月十七日诫众曰。无虚度光阴。无虚消信施。既已出家。惟道是履。名大丈夫。言讫。遂寂然在定。至三月二十日乃化。
丙辰三年。
延沼生於余杭刘氏。
丁巳四年。
戊午光化元年。
禅师华岳玄伟纂圣胄集成。
伟编次贞元已来宗师机缘行世。曰圣胄集。
禅师南泉下尊宿赵州观音院真际大师从谂寂。
谂住赵州观音院。燕赵二王同至院见谂。谂端坐不起。燕王问曰。人王尊耶。法王尊耶。谂曰。若在人王。人王中尊。若在法王。法王中尊。二王欢然敬服。乃同供养。谂志效古人。住持四十余年。道满天下。所有言句。诸方传播。尊为古佛。寿一百二十岁。
祥符荫曰。南泉赵州。皆称尊宿。如岁寒松栢。挺秀丹山碧嶂间。时花芳草。对之异矣。住持四十余年。未尝以一事告檀越。绳床一角折。以绳系残薪支之。噫。高风硕德。所以冠卓古今也。
禅师夹山下澧州洛浦(或作乐普)元安寂。
安夹山会嗣。初为临济侍者。济称之为门下一只圣箭。后辞临济住夹山住庵。夹山修书招之。乃服膺。语具本传。住洛浦上堂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寻常向诸人道。任从天下乐欣欣。我独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将佛祖言教贴在额头上。如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凤萦金网。趣霄汉以何期。直须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则。是以石人机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应和。指南一路。智者知疏。八月诫主事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播种之时。切宜减省。缔构之务。悉从废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由体悟。冬示微疾。不倦请参。十二月二日午时。与僧问答罢。便告寂。
禅师沩山支下邓州香严智闲寂。
闲青州人。徧参诸方。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洎丈迁化。遂参沩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闲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闲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踰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仰曰。此是心机意识。着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仰后见闲曰。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闲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闲又成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闲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闲初开堂。沩山令僧送书。并拄杖至。闲接得便哭苍天苍天。僧曰。和尚为甚么如此。闲曰。祇为春行秋令。闲有偈曰。子啐母啄。子觉母壳。子母俱亡。应缘不错。同道唱和。妙云独脚。
祥符荫曰。聪明障道。为其难透脱也。香严得力於师友。粪扫堆头一击而了。所以啐啄俱亡。应缘不错。后之学者。应无俟腾口说矣。
己未二年。
庚申三年。
禅师仰山支下杭州龙泉无着文喜寂。
喜仰山嗣。嘉禾御儿朱氏子。七岁出家。开成二年登戒。咸通三年礼仰山於豫章观音院。言下了契。充典座。有异迹。七年旋浙右。止千顷山。十年居龙泉古城院。乾符六年。避地至湖州余不亭。刺史杜孺休请居仁王院。光启二年。钱武肃王疏请住龙泉。大顺元年赐紫。乾宁四年赐师号。曰无着。十月二十七日夜中时。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盘。言讫。跏趺而寂。春秋八十。夏六十。塔於灵隐西坞。天佑二年叛兵发塔。肉身不坏。发爪俱长。吴越王重加封瘗。
祥符荫曰。无着神异炳着。是再来果位中人。仰山东土小释迦。故一时参承之士。如南塔光涌者。山每对人称之曰。此子是肉身佛。栴檀林中无秽草。师子窟中无异兽。法化之隆。隐显莫测。此所以为护持正眼者欤。
辛酉天复元年。
嗣洞山法同建宗旨曹洞宗第一世抚州曹山祖示寂 书法(曹山为洞山子。同建宗旨。为曹洞第一世。故书法如此)。
祖住仰山。南平锺王雅重。致礼敦请。祖但书隐山山居颂一首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六月日。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曰六月十五日。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
或问祥符曰。洞山寂后。曹山住世尚三十二年。云居既称曹洞二世。何不嗣统於曹山寂后。曹山既逊统矣。而书其寂於云居三十二年。此三十二年。曹山毋乃赘旒乎。祥符曰。佛祖付正法眼。以毋令断绝为嘱。洞宗传持於今者。皆云居之后。云居嗣法洞山。曹山同建宗旨者也。以宗旨言。曹山合洞山而成一世。洞山寂而曹山不单书者。曹山统於洞山。所以从洞山。尊洞山也。不然。洞山寂而曹山单书。是二宗统矣。洞山寂而书云居嗣统者。尊曹山为一世也。今之传持洞宗者。皆云居之后。而并尊曹山合洞山为一世。称曹洞者。大同之道。无彼此也。曹山既逊位。而书其寂於云居三十二年者。如唐之玄宗。传位於天宝十五载。而崩於肃宗之宝应元年。宋高宗禅位於绍兴二十三年。而崩於孝宗淳熙十三年。何赘旒之有。云居嗣统为第二世。自当并尊曹山为第一世。亦如宋太宗以弟而承兄太祖正统。则兄弟而祖宗焉。统序昭然。百世不易。仰山之寂亦然。沩仰云门法眼三宗。止於首建。济洞编年。历世相次者。二枝嫩桂久昌昌。祖谶光垂。至今未艾也。
师禅了悟补住曹山。
壬戌二年。
曹洞宗第二世洪州云居弘觉祖示寂(作天福者误)。
祖住持三十余年。道徧天下。众至千五百人。南昌锺王师尊之。愿以为世世师。天复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八日。为大众最后开方便门。叙出世始末。是年正月三日问侍者。今日是几。对云初三。祖曰三十年后。但云祇这是。乃端然告寂。
祥符荫曰。江河之行万里。未闻源清而流浊。法脉相承。宗眼相照。如空镜交融。不合而合。观云岩洞山云居三世。可暸然矣。
曹洞宗第三世祖
讳 丕生缘传灯失载。
癸亥三年。
曹洞宗第三世洪州凤栖山同安祖嗣宗统(约十三年)。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祖曰。金鸡抱子归霄汉。玉兔怀胎入紫微。曰忽遇客来。将何祗待。祖曰。金果朝来猿摘去。玉花晚后凤衔归。新到参。祖问甚处来。曰湖南。祖曰。还知同安这里风云体道。花槛璇玑么。曰知。祖曰。非公境界。僧便喝。祖曰。短贩樵人。徒夸书剑。僧拟进语。祖曰。剑甲未施。贼身已露。
存考(按云居传同安丕。丕传凤栖志。志传梁山观。观传太阳玄。丕与志。传灯诸录皆不载其生缘示寂之年月。考太阳玄。以宋咸平三年庚子观殁。辞塔出山。至太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是梁山寂于咸平三年之际也。从唐天复三年癸亥。至宋咸平庚子。为九十余年。而同安凤栖梁山三世。三世之间。各准三十年为一世。以定宗统。细故虽则脱略。微茫无征。而大旨粲然不失。存之以俟后来考定云)。
禅师道简继席云居。
简范阳人。童子剃落。受满分戒。徧游丛席。后谒云居。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诫令刻苦事众。於是简躬操井臼同樵爨。徧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云居祖住三峰时。神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随至。舍於枯树之下而树茂。号安乐树神。云居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意不在简。谓当拣择堪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姑请简。意简必辞。简既夙受记莂。即摄众演法。主事大沮。简察知之。一夕遁去。其夕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声唱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为甚么阇黎偏逢。问孤峰独宿时如何。曰闲却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逈绝孤危。似汝闺阁中软暖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对机应物。度越格量。天下宗师之。寿八十余。无疾而化。
甲子天佑元年(八月朱全忠弒帝於椒殿。立太子祝为昭宣帝。虽立而不改元。仍称天佑)○(此后唐末并五代注纪)。
乙丑二年。
禅师长沙下四明雪窦常通寂。
通嗣长沙岑。住雪窦。郁然盛化。七月集众。焚香付嘱讫。合掌而逝。
丙寅三年。
禅师幼璋住瑞龙。
璋受白水仁心印。住静天台。值浙东饥疫。璋於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骨数千。时谓悲增大士。钱王建瑞龙寺。请璋住持。
禅师慧棱住招庆。
棱往来雪峰玄沙二十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卷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是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峰举谓沙曰。此子彻也。曰未可。此是意识着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峰谓棱曰。备头陀未肯汝在。棱乃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氷。峰乃曰。不可更是意识着述。泉州刺史王延彬。请棱住招庆。开堂日。彬朝服趋侍。曰请师说法。曰还闻么。彬设拜。棱曰。虽然如此。恐有人不肯。僧问。如何是正法眼。棱曰。有愿不撒沙。
祥符荫曰。灵云勤见桃花悟道。玄沙曰。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香严闲击竹了悟。仰山曰。更须勘过始得。棱公坐破七个蒲团。卷帘彻见天下。而玄沙犹恐其属意识边事。古人师友之间。不肯轻易放过如此。真玉火三日而见性。讵不信夫。
禅师文邃住钦山。
邃嗣洞山祖。住澧州钦山。一日巨良来参。问一镞破三关时。如何曰放出关中主看。曰恁么则知过必改。曰更待何时。曰好只箭。放不着。所在。便出。邃曰。且来。阇黎。良回首。邃下禅床擒住曰。一镞破三关即且置。试为钦山发箭看。良拟议。邃打七棒曰。且听这乱统汉。疑三十年。
丁卯四年 (四月以后。梁开平元年。是岁唐亡。梁晋岐淮南。西川凡五国。吴越。湖南。荆南。福建。岭南。凡五镇)○(是岁晋岐淮南。仍称唐天佑。西川称天复。余皆禀梁正朔)。
禅师德谦住明招山。
谦受罗山印记。不滞一隅。激扬玄旨。诸老宿皆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其锋者。道声遐播。众请居婺州明招山。
禅师道怤住镜清。
怤嗣雪峰。住镜清。学者奔凑。
禅师行修幽栖四明。
修泉南陈氏子。母梦吞日。惊寤而生。长耳垂肩。异香满室。七岁不言。或问曰。汝非痖乎。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人益奇之。比长读书。过目成诵。旁及内典。徧阅三藏。忽幡然欲游方外。蹑屣名山。至金陵瓦棺寺祝发受具。参雪峰得受心印。游天台国清。日憩岩畔。猛虎巨蛇往来左右。驯扰不去。至四明。独栖松下。天花纷雨。又趺坐黄尾岩。结茅为盖。百鸟衔花。所坐盘石。当膝处成坳。
戊辰(晋岐淮南称唐天佑五年。梁开平二年。蜀王建武成元年。是岁西川称蜀)。
禅师德山下福州雪峰真觉大师义存寂。
存住雪峰。道满天下。僖宗钦风。锡真觉大师之号。并紫袈裟。闽主大加隆礼。问法投诚。将寂之前。自制塔铭。并序。三月示疾。闽主遣医进药。存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药。遗偈付嘱。五月二日。朝游蓝田。暮归澡身。中夜入灭。寿八十七。腊五十九。
禅师雪峰下福州玄沙宗一师备寂。
备嗣雪峰。住梅溪。后居玄沙。一时海众。皆望风钦服。学徒千人。应机接物。垂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寿七十五。腊四十四。赐号宗一。
文偃禅师徧参诸方至灵树为第一座寻嗣其席。
偃受法印於雪峰后。出岭徧谒诸方。激扬辨论。到九江尚书陈操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么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曰尚书曾问几人来。曰即今问上座。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曰黄卷赤轴。曰这个是语言文字。作么生是教意。曰口欲谈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曰口欲谈而词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亡。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操无语。偃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曰是。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操又无语。偃尚。书誓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操礼拜曰。某甲罪过。最后到曹溪礼祖塔。(作长兴元年者误)灵树知圣敏。请为第一座。先是敏不请首座。有劝请者。但曰。我首座已出家。久之又请。曰我首座已行脚悟道。久之又请。曰我首座已广岭矣。忽一日令击钟接首座。众皆出迓。偃果至。敏迎笑曰。奉迟甚久。何来暮。即命之。偃亦不辞而就职。俄广主刘王将兴兵。就敏决可否。敏前知。手封奁子语侍者曰。王来。出以似之。乃就坐而逝。王至。闻敏已化。大惊。问和尚何时得疾。曰师不曾有疾。适封一奁子。令候王至。王开奁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首座。乃勅刺史何希范。具疏礼请偃。继其法席。
禅师慧球嗣席安国。
球莆田人。玄沙室中。参讯居首。因问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个月作么。球从此悟入。沙将示灭。闽帅王公遣子至。问疾。仍请密示。继踵说法者谁。沙曰。球子得。王默记遗旨。乃问鼓山卧龙。法席孰当其任。山举城下宿德。具道眼者十有二人。皆堪出世。亦默之。至开堂日。官僚与僧侣。俱会法筵。王忽问众曰。谁是球上座。於是众人指出。王便请球住安国禅院。上堂。我此间粥饭因缘。为兄弟举唱。终是不常。欲得省要。却是山河大地。与汝发明。其道既常。亦能究竟。若从文殊门入者。一切无为。土木瓦石。助汝发机。若从观音门入者。一切音响。虾蟆蚯蚓。助汝发机。若从普贤门入者。不动步而到。以此三门。方便示汝。如将一只折箸。搅大海水。令彼鱼龙。知水为命。会么。若无智眼而审谛之。任彼百般巧妙。不为究竟。
师虔禅师自青林迁住洞山。
虔参洞山。山问近离甚处。曰武林。曰武林法道何似此间。曰胡地冬抽笋。曰别甑炊香饭。供养於此人。虔拂袖便出。山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在。一日虔栽松次。有从虔乞偈。虔作偈曰。亭亭三尺余。郁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松老。山见偈曰。此第三代洞山主人也。住青林。复迁洞山。凡新到。先令搬柴三转。然后参堂。
首建云门宗第一世祖
讳文偃。雪峰嗣。嘉兴张氏子。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初参睦州尊宿。发明大旨。后造雪峰。深造阃奥。徧参诸方几二十年。后抵韶州灵树敏禅师法席。居第一座。寻补住。后迁云门。
己巳(晋岐淮南称唐天佑六年梁开平三年)。
大鉴下第七世云门宗第一世祖首建云门宗。
发明(书大鉴下第七世。表来源也。书首建。表立宗也)。
祥符荫曰。向见云门机用。以为英灵骏发。杰出之土也。今编年历。详检生平。知其蚤脱鞴於睦州。旋蜜证於雪峰。忘餐待问。立雪求知。出岭徧参诸方名宿。如疎山卧龙归宗天童鹅湖乾峰等。无一不激扬勘辨。维时天下分崩。云迷雾塞。师乃不避险难。孤策遨翔。今读其遗表。困风霜於十七年间。涉南北於数千里外。始见心猿罢跳。意马休驰之语。为之神悚泪落。是知师乃百炼精金。铸成神锋。四照。其光芒焰彩。有不望影心服者乎。宋苏澥序师之录。有曰。擒纵舒卷。纵横变化。放开江海。鱼龙得游泳之方。把断乾坤。鬼神无行走之路。草木亦当稽首。土石为之放光。本分钳锤。金声玉振。峥嵘世界。瓦解氷消。列派分宗。将错就错。其知言哉。
禅师居遁出世龙牙。
遁契旨洞山。服勤八载。是年出世龙牙法济。示众。夫参玄人。须透过佛祖始得。新丰和尚道。佛祖言教如生冤家。始有参学分。若透不得。即被佛祖谩去。僧问。佛祖还有谩人之心也无。曰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也无。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却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佛祖却成谩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谩人。若透得佛祖过。此人过却佛祖。若也如是。始体得佛祖意。方与向上人同。如未透得。但学佛学祖。则万劫无有出期。曰如何得不被祖佛谩去。曰道者直须自悟始得。
招庆慧棱移居长庆。
棱住招庆。受闽主王审知请住福州长庆。上堂。撞着道伴交肩过。一生参学事毕。上堂。我若纯举唱宗乘。须闭却法堂门。所以道尽法无民。僧问。不怕无民。请师尽法。棱曰。还委落处么。
庚午(晋岐吴称唐天佑七梁开平四)年。
沙门南岳惟劲续宝林传。
劲集光化以来。出世宗师机缘。为续宝林传。
辛未(晋岐吴称唐天佑八梁乾化元蜀永平元)年。
祖住云门光泰(作甲午年者误)。
上堂曰。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自代曰。一镞破三关。
安隐忍曰。雪峰禅师有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云门生平。用此接人。如风驰电转。自非透明大法。死尽全心者。难为凑泊。盖自家立地处。不漏丝发。故应机垂手。不期然而然。
祖示法病。
上堂曰。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点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
大慧杲曰。不用作禅会。不用作道会。不用作向上商量。此是云门老汉据实而论。我恁么道。有没量罪过。汝若简点得出。许你具择法眼。若简点不出。且向云门葛藤里参。又曰。而今学实法者。以透过法身为极致。而云门反以为病。不知透过法身了。合作么生。到这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着问别人。问别人则祸事也。
安隐忍曰。透过法身。云门犹以为病。正悟之难。如此也。后代有透一切空。遂斥言句为实法。以隐隐地一物为本分事。不知皆堕此老呵忌之中。此其有实悟者。依稀彷佛辈。不足论也。
祖示纲宗。
偈曰。康氏圆形滞不明。魔深虚丧击寒氷。凤羽展时超碧汉。晋锋八博拟何凭。(其一)是机是对对机迷。辟机尘远远尘楼。夕日日中谁有挂。因底底事隔尘迷。(其二)丧时光。藤林荒。徒人意。滞[月*几]尪。(其三)咄咄咄。力□希。禅子讶。中眉垂。(其四)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塞却咽喉。何处出气。笑我者多。哂我者少(其五)。
宝云潜曰。辟之一字。云门之总持也。辟则不对。对则不辟。辟奇而对偶也。乾辟而坤阖者也。辟者。从无而辟者也。故不知从无而出者。不能知云门之旨者也。辟者。从一而辟者也。故不知从一而出者。故不知云门之旨者也。辟则新。不辟则故。天下之言云门者。皆故云门。而非新云门也。故雪窦为云门之中兴也。辟则生。不辟则死。故天下之言云门三句者。皆死云门。而非活云门也。夕日日中谁有挂。知以挂为法者之非云门也。辟者。夺其挂之飞将也。晋锋八博拟何凭。知以凭为法者之非云门也。辟者。破其凭之宝镜也。晋锋八博。辟之所以为辟也。此云门之密也。
禅师智晖建寺重云。
晖得法白木仁。结茅中滩。日以施济为事。人莫能浅深之。有癞比邱求晖洗摩。晖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忽失所在。乃还圭峰。深入岩石。顾见磨衲数珠铜瓶棕笠。藏石壁间。触之即坏。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建寺。方剃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重云。虎豹引去。又塞龙潭。龙亦移他处。
壬申(晋岐吴称唐天佑九梁乾化二)年。
禅师如讷卓庵道场山。
讷湖州人。得法翠微学。剃草卓庵道场山。乘虎道行。学徒四至。遂成禅苑。
癸酉(梁乾化三)年。
禅师玄沙支下安国慧球寂。
甲戌(梁乾化四)年。
禅师翠微下舒州投子山寂住慈济大同寂。
同翠微学嗣。参翠微。问未审二祖初见达摩。有何所得。微曰。汝今见吾。复何所得。遂契悟。他日问。如何是佛理。微曰。佛即不理。同曰。莫落空否。微曰。真空不空。微示谶偈曰。佛理何曾理。真空又不空。大同居寂住。敷演我师宗。同后住投子。院名寂住。四月六日寂。
禅师洞山支下疎山匡仁寂。
仁嗣洞山祖。先参大沩佑不契。与香严闲约曰。向后有住处。特来相见。沩笑曰。这矮子。向后住处。近山无柴烧。近水无水吃。乃造洞山。问未有之言。请师示诲。山曰。不诺无人肯。曰还可功也无。山曰。你即今还功得么。曰功不得。即无讳处。山寂后。入岭询大沩安。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语。安笑之。且曰。向后有独眼龙为子点破。后明招谦出世。(谦眇一目)径往礼拜。大悟言下。香严出世。不爽前约。访之。严上堂答僧问不求诸圣。不重己灵语。仁在众呕之。严蹑前问。仁曰。何不道肯诺不得全。严曰。肯又肯个甚么。诺又诺於阿谁。仁曰。肯即肯他千圣。诺即诺於己灵。严曰。师叔恁么道。向后倒屙三十年在。住疎山后。果病吐二十七年而愈。却每於食后。抉口令吐曰。香岩师兄记我三十年倒屙。尚欠三年在。临迁化。示众偈终而逝。
沙门蜀禅月大师贯休寂。
休兰溪姜氏子。精法华起信奥义。吟诗。善翰墨。时谓姜体。王慥吴融。雅相笃重。入蜀署禅月大师。有禅月集行世。
乙亥(梁贞明元)年。
禅师神宴住鼓山。
宴大梁李氏子。幼恶荤膻。乐闻钟梵。年十二时。有白气数道腾於所居屋壁。宴题壁曰。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见作妖祥。定祛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入圣乡。题罢。气即灭。年十六。梦梵僧告曰。出家时至矣。遂披削受具。谓同学曰。古德云。白四羯磨后。全体戒定慧。岂准绳而可拘也。於是杖锡徧叩禅关。参雪峰。峰知其缘熟。忽起搊住曰。是甚么。宴释然了悟。亦忘其了心。惟举手摇曳而已。峰曰。子作道理耶。曰何道理之有。峰深肯之。后赴闽王请。峰门送。回至法堂。乃曰。一只圣箭。直射九重城里去也。孚上座曰。是伊未在。曰渠是彻底人。曰若不信。待某甲去勘过。遂趂至中路问。师兄向甚处去。曰九重城里去。曰忽遇三军围绕时如何。曰他家自有通霄路。曰恁么则离宫失殿去也。曰何处不称尊。孚拂袖便回。峰问如何。曰好只圣箭。中路折却了也。遂举前话。峰曰。奴渠语在。曰这老冻脓。犹有乡情在。是年住鼓山。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若论佛与祖。特地隔天涯。
禅师献蕴迁夹山。
蕴参洞山虔。问如何用心。得齐於诸圣。虔仰面良久曰。会么。曰不会。曰去。无子用心处。蕴乃契悟。更不他游。遂作园头。出世黄岳兰若。迁夹山。僧问月生云际时如何。曰三个孩儿抱华鼓。好大哥。莫来拦我球门路。凡蕴应机。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丙子(梁贞明二)年。
丁丑(晋岐吴称唐天佑十四梁贞明三蜀天汉元汉乾亨元)年。
布袋和尚坐化明州。
布袋和尚。不示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鮾。蹙额皤腹。常以杖荷一布囊。入廛市中。见物则乞。人呼为长汀子布袋和尚。出语无定。踪迹莫测。三月於岳林寺端坐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复见於他州。亦负布袋。四众竞图其像。
祥符荫曰。大士应化。如月散千江。风行大地。宁可形迹定其贤愚。日月纪其生灭。丰干寒拾之伦。宝掌僧伽之辈。偶亦云露。隐而不发者。山林阛阓。未尝无人。顺行逆施。畴能测识。皆所以默运悲智。随类引导。佐辅真宗。书一二。示着者。以槩一切。凡圣两忘者。自能不向百草头识取祖师也。
戊寅(梁贞明四)年。
己卯(晋岐吴称唐天佑十六梁贞明五蜀乾德元吴宣王杨隆演武义元)年。
禅师石霜下龙湖圆觉普闻寂。
闻住龙湖。神异多端。凌晨跨虎出游。不复归山而逝。
禅师从展住保福。
展嗣雪峰。漳州王刺史创保福禅院。请展居之。
庚辰(梁贞明六)年。
禅师桂琛住地藏。
琛常州李氏子。为儿童时。日一素食。出言有异。既冠。披削登戒学毗尼。一日为众宣戒已。乃曰。持戒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智乎。初谒云居雪峰。不大发明。后参玄沙。言下大悟。时与慧球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丛林共指为雪峰法道所寄。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地藏。
辛巳(梁龙德元吴睿皇杨溥顺义元)年。
禅师石霜下泐潭开法九峰大觉道虔寂。
虔嗣石霜诸。初百丈[疗-(日/小)+土]马祖舍利於海昏石门。庐塔十余年。及住百丈。不复还石门。虔自九峰往游。遂成法席。为泐潭第一代。是年安坐而化。谥大觉。
兴化侍者守廓参验诸方 发明(兴化祖寂已三十年仍书兴化侍者者见不忝其为祖之侍者也凡书职事皆无愧於其职也)。
廓得法兴化祖。行脚到德山。问鉴曰。从上诸圣向甚么处去。曰作么作么。曰勅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鉴便休去。来日浴出。廓过茶与鉴。鉴於背上拊一下曰。昨日公案作么生。曰这老汉今日方始瞥地。鉴又休去。廓行脚到襄州华严会下。一日华严上堂。大众。今日若是临济德山高亭大愚鸟窠船子儿孙。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华严与汝证据。廓出礼拜起便喝。严亦喝。廓又喝。严亦喝。廓乃曰。大众看这老汉一场败阙。又喝一喝拍手归众。严下座归方丈。时延沼作维那。上去问讯。严曰。维那汝来也。叵耐守廓适来把老僧扭捏一上。待集众打一顿趂出。曰趂他迟了也。自是和尚言过。他是临济下儿孙。本分恁么。严方息怒。沼举似廓。廓曰。你着甚来由。劝这汉。我未问前蚤要棒吃得我话行。如今不打。搭却我这话也。沼曰。虽然如是。已遍天下也。廓到鹿门。一日见鹿门问楚和尚。你终日披披搭搭作甚么。楚曰。和尚见某甲披披搭搭那。鹿门便喝。楚亦喝。两家总休去。廓曰。你看这两个瞎汉。随后便喝。鹿门归方丈。却令侍者请廓上来。曰老僧适来与楚阇黎宾主相见。什么败阙。曰转见病深。曰老僧自见兴化来便会也。曰和尚到兴化时。守廓为侍者。记得与么时语。曰请举看。廓遂举兴化问和尚甚处来。和尚曰五台来。兴化曰还见文殊么。和尚便喝。兴化曰我问你还见文殊么。又恶发作么。和尚又喝。兴化无语。和尚作礼。兴化至明日。教守廓唤和尚。和尚蚤去也。兴化上堂云。你看这个僧担条断贯索。向南方去也。已后也道见兴化来。今日公案。恰似与么时底。曰兴化当时为甚无语。曰见和尚不会宾主句。所以无语。及欲唤和尚持论。和尚已去也。鹿门明日特为煎茶。晚参告众。
宗统编年卷之十七
猜你喜欢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八卷·龙树 差摩现报品第二十九·佚名 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太虚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四·明佺 禾山超宗方禅师语录·超宗慧方 第三十一卷·佚名 斌雅禪師語錄卷下·斌雅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开幕报告·太虚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佚名 善求恶求缘品第三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六·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九卷·佚名 目录·性音 第四十九章 五王章·佚名 卷第四十·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