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斌雅禪師語錄卷下

侍者源清記錄

漢中西鄉紳衿楊克生,率眾請師住洪崖,上堂。「法界隨緣別有家,諸天垂幔盛金沙,眾中誰是知音者?敵聖場中奏樂笳。有麼?有麼?」僧問:「正令既揮,洞口釣竿垂向灘頭,燒尾錦鱗如何得取?」師云:「乘風破浪,負命吞鉤。」進云:「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鐵額銅睛,如何抵對?」師云:「萬頃煙波,一天風月。」進云:「恁麼則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師打云:「未經點額,難免暴腮。」問:「武子煙霞即不問,洪崖返照是如何?」師云:「風清花木秀,薄暮影篩金。」乃云:「煙消松竹翠,境靜野人閒,白日倚岑樓,碧天映流水,萬朵奇峰頻入座,千般野色上禪關。當此之際,還是把住是?放行是?放行,未免起模畫樣,頭上安頭;把住,亦是徐六擔板,不通權變。且道:畢竟如何?」擲拂子,云:「阿辣辣,阿辣辣,五九未盡,今朝臘八,挂角羚羊不露蹤,無位真人罩雪甲。」

轉《華嚴》,張參府請上堂。師云:「功成果滿,勝事已畢,各自歸家,多少省力。未得舒光展彩,更聽陽春雪曲。袈裟繚亂,鐘鼓交集,普天匝地建法幢,百草頭上通消息。洪崖洞口,樓閣參天,碧油江上,波翻浪急。七處九會,潑油救薪,五十三人,畫蛇添足。干戈叢裏太平基,放去收來無縫罅。」豎起拂子,云:「一處通,千處通;一法明,萬法明。不用尋行數墨,何須日下挑燈?大家看取題目。」拽拄杖,下座。

如曇為轉經,請上堂。僧問:「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和尚陞座,說箇甚麼?」師云:「借婆衫子拜婆年。」乃云:「大千經卷微塵中,妙智圓明量莫窮,風動水流活鱍鱍,青天白日脫羅籠。黃面漢袖手旁觀,碧眼胡亡鋒結舌,山僧如何動著?不見昔有一婆子令人請趙州和尚轉藏經,州即下禪床遶一匝,寄語婆云:『轉藏經已竟。』婆云:『此來請轉全藏,為甚只轉半藏?』」師云:「趙州雖是機輪活脫,撥轉關捩,只知順水推舟,不能逆風把舵。當時,何不待他道:『因甚只轉半藏?』便云:『向下文長,付在來日。』敢取婆子知恩有地,信受奉行。今日如曇修建水陸道場,七晝圓滿,特請山僧轉妙法輪。到這裏,直得隨例效顰,也不鋪文演義、列段分科,亦不遶禪床,管教半字、滿字一時完畢。」以拂子畫圓相,云:「融通三世,囊括古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日月為照臨,四時作寒暑,有情則四生異類、蠢動含靈悉稟威光,無情則萬象森羅、山川林藪當陽顯露。所以道: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歇。諸仁者!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回光著眼,管取心華發明,照十方剎;其或未然,重下註腳:桃柳吐芳春,香氣撲行人,野火燒荒逕,山田放麥青。鐘鼓邀天際,風幡動遠聞,龍藏元無法,林間卻有僧,相將來一會,共轉無上輪。」乃高聲唱云:「大眾!拈過經本來。」

丙辰十月十五日,山西陽城侍御衛公淡足諧眾紳衿請師住開明寺。上堂,拈啟示眾,云:「此即是護法宰官眼睛、林下道人鼻孔,利似刀頭滴血,嚴如烈火消冰,無端落在開明,拈起則諸天合掌,放下則頑石點頭,有如是自在威光。會得的,用有千差,體無二致;不會者,淨聽一心,卻煩表白。」宣畢,以拂子召眾,云:「消息飛來也大奇,陽春白雪報先知,單刀直入尋常事,誰解當陽奪鼓旗?」僧問:「舊時家風即不問,開明堂上事如何?」師云:「踏破澄潭月,花開劫外春。」乃云:「向上路,沒關欄,撞頭磕額是青天,道曠無涯談不盡,光陰有限且隨緣。無高下,絕言詮,靈山結就金剛種,逢人秪可豎空拳,既得金湯宏外護,大家重整渡頭船。然美則美矣,且到岸歸家一句作麼生?」豎拂子,云:「風力扶帆不用棹,笛聲喚月照陽城。」

說戒,侍御衛公率眾請上堂。拈香祝聖,云:「龍飛虎變,億兆沃撫字之勳;象駕猊臺,九有飲慈悲之化。國運泰,法運斯泰,表裏相扶;萬乘尊,三乘亦尊,文軌一致。法制禁令振作千古之綱常,戒定慧光陶鎔萬機之程憲。故此期玉葉傳宣玉偈,必金輪輔佐金湯力,藉外緣道方成辦。山埜生平魯拙,道行荒唐,秪可嘯傲雲山,坐消白日。忽地林木驚震,崖穴難藏,因而策杖雲中,轉身陽澤。適承侍御衛公移玉來山,一語投機,遺玉帶法緣,偶爾三生有幸話盤陀,可謂狹路相逢實難能。逭開建百日禪期,大整策勤爐

猜你喜欢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一·净挺
  妙玄节要跋·智旭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自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卷十七·赞宁
  費隱禪師語錄目次·费隐通容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中·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法云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佚名
  临 别 开 示·太虚
  论天演宗·太虚
  卷八十四·佚名
  无见品第二·佚名
  卷第一·佚名
  一窒六窗·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一出 耽试·汤显祖

    【凤凰阁】〔净扮苗舜宾引众上〕九边烽火咤。秋水鱼龙怎化?广寒丹桂吐 层花,谁向云端折下?〔合〕殿闱深锁,取试卷看详回话。〔集唐〕“铸时天匠 待英豪谭用之,

  • 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丧师辱国 据西陲作乱亡家·蔡东藩

      却说后位已定,登殿宣布的贵戚,叫作杨次山,杨贵妃尝认他为兄,其实并不是至亲骨肉,但因他籍贯相同,彼此冒认。杨妃出身微贱,随母张氏,入隶德寿宫乐部,丽质聪明,闻声即悟,雏喉娇小,按节能歌,并且生就一副楚楚身材,亭亭玉貌,所有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卷第六十七景泰六年春正月丁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诣 奉先殿 上圣皇太后宫 皇太后行礼毕出御 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上圣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奏万全右

  •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二月。辛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庚子皆如之。外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何福堃奏、主事保送直隶州知州。请变通办理等语。着吏部议奏。现月  ○又

  • 一六五 大学士舒赫德奏遵旨查明提调等失察黄寿龄携书外出请交部察议折·佚名

    一六五 大学士舒赫德奏遵旨查明提调等失察黄寿龄携书外出请交部察议折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二日臣舒赫德谨奏,为遵旨查奏事。四库全书处纂修黄寿龄遗失《永乐大典》六册一事,奉上谕:馆中设有提调人员,稽查乃其专责。黄寿龄

  • 一 谕内阁着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佚名

    一 谕内阁着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缥缃,载籍极博。其巨者,羽翼经训,垂范方来,固足备千秋法鉴;卽在识小之徒,专门撰述

  • 耶律陈家奴传·脱脱

    耶律陈家奴,字绵辛,懿祖之弟葛剌的第八世孙。重熙年间,补为牌印郎君。因当值之日未到,降为本班。适逢兴宗皇上出猎,陈家奴在围场内逐鹿,被鞭打二百。当时耶律仁先荐举说陈家奴雄健而敏捷,可与海东青鹘相比拟,皇上授之御盏郎君

  • ●皇朝通典卷六十·佚名

    禮二十 ○禮二十 賓 △賓 (臣)等謹按杜典賓禮七篇一曰諸侯朝覲二曰諸侯遣使來聘三曰天子遣使迎勞四曰三恪二王後五曰天子朝位六曰執贄七曰信節所錄皆經傳舊文杜佑自謂三代而下並無其禮是也臣等採唐以後至明代續為賓禮凡

  • 卷十九·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十九 宋 徐自明 着光宗淳熙十六年【己酉 用实録修】三月甲寅前宰相史浩授太师【自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致仕魏国公授太师依前官致仕】制曰朕钦承内禅之丕基寅绍中天之景运行庆施惠方布令以

  • 卷七圣贤篇·杨时

    或问:圣人有过乎?子曰:圣人而有过,则不足以为圣人矣。曰:夫子学《易》,而后无大过者,何谓也?子曰:非是之谓也。犹删《诗》定《书》正《乐》之意也。自期年至于五十,然后乃赞《易》,则《易》道之过鲜矣。曰:《易》亦有过乎?曰:如《八

  • 尚书稗防卷四上·王夫之

    岳州王夫之撰周书泰誓上惟十有三年 武王克商之岁日月时先儒纷讼不一其以为己卯岁者刘歆三统厯与邵子皇极经世也其以为辛卯岁者竹书与唐一行也以为武王即位之三年者孔安国也以为十一年起兵而十二年克商者竹书也以为十

  • 原序·叶梦得

    叶氏春秋传原序叶子曰春秋为鲁而作乎为周而作乎为当时诸侯而作乎为天下与后世而作乎曰为鲁作春秋非鲁之史也曰为周作春秋非周之史也曰为当时诸侯作春秋非当时诸侯之史也夫以一天下之大必有与立者矣可施之一时不可施之

  • 卷二·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二       宋 苏辙 撰 邶         国风 邶鄘卫本纣之畿内其地在禹贡冀州太行之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武王克商以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霍叔监之谓之三监及成王王幼三监与

  •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前几天在报上得到欧洲各国佛教徒在伦敦开大会的消息,我曾代表了国际的佛教正信会本部去了一个祝电。而不数日又见登载出该会开会时的情形,并知在会场中发生了论诤。兹先将报上的消息录载出来:哈瓦斯社伦敦二十四日电:欧洲

  •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池龙王宫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及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千。悉得一切陀罗尼。余一生在住十住地。次当作佛。如王太子。俱于十方皆成佛道。具大庄严不疑如来一切功德。天龙八部

  • 俱舍论记 第十一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十一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四如是已说至今当说者。此下大文第二明器世间。就中。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齐就明所居器中。一别明小器。二总明大千就别明小器中。一明三轮。二明九山

  • 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四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根品之三说二定已。何法为命。偈曰。寿即命。释曰。云何如此。阿毗达磨藏中说。何者为命根。谓三界寿。此非可知。此寿是何法。偈曰。能持身暖及意识。释

  • 荆州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序·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荆州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序余常谓圣贤危微之旨必待人而后传故我儒之有薪传犹释氏之有统嗣也圣贤危微之传必升堂而后入室我儒之有洙泗犹释氏之有祖庭衣钵也圣贤之道非其人不传释氏之